衙门,有一戴面具的男子,正在与知府交谈。突然,门被敲响。书房的交谈声戛然而止。
“何事喧闹?”那县令脸色沉了下来,看向敲门进来的衙役。
巡检司的人也知今日有客人来访,如今敲门进来也是硬着头皮,不得不报才出此下策。
那戴着面具的男人停顿了一下,“既如此,我便先行告退,世伯,我们下次见。”他拱了拱手,行的是世家公子的礼。
衙役生在此城,长在边关,从未去过京城,不知京城人都是如何行礼的,只觉得这人拱手的动作还怪好看的。
他怎么就不一样呢,衙役摸了摸自己健壮的肱二头肌。
知府送走客人,回过头来,“说吧,外面怎么了?”
衙役一五一十道来,“外面有一个女子,说自己晚上住客栈时有贼人到访。”
知府本以为这就是件江湖小事,荆州位处边关,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是今早,那两个贼人都死了。”
听到这句话时,他的脸色变了。
而已经走到外面的人脚步顿了顿,穿过长廊,走出衙门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那位当事人。
没想到,那女子对目光极其敏锐,突然转头,抬眸,和他对视上了。
姜邺淡淡收回视线,抬脚迈过门槛,很快便消失在了姬瑶的视线之中。
*
荆州与胡族接壤的大漠。
裴行之已经到了这里很多天,也见到了荆州的守将。可是,除此之外,没有打听到任何关于姜邺的消息。
胡族最近蠢蠢欲动。若是让他们那领兵的首领知道,姜姒和当今太子都在这儿,难保不会狗急跳墙。
裴行之一路小心掩饰着自己的行踪。
姜姒倒是知道太子在荆州,不过她不想管太多。
相反,太子在这里,她反而能够松一口气,只要他不去找泱泱自己就可以放心了。
今日与胡族这一战,在所难免。但姜姒在这里,这场战役,便没有其他可能。
她只是可惜,自己可能赶不上泱泱的及笄礼了。
她亏欠这个女儿太多。
*
京城
姜逢收到了宫中传来的消息。
边关告捷。
长公主不日便会回京。
姜逢紧皱的眉头松开,高悬的心终于可以稳稳落下。
“姑娘,长公主殿下马上就要回京了。”锦波在一旁,欢呼雀跃。
如今离姜逢的及笄礼不到二旬,边关路远,怕是赶不到了。
锦波开心过后,便立马想到了这个问题,心中惋惜。
被姜逢看出来了,她笑了笑,说道,“只要母亲能平安归来便好。”
主仆二人闲谈片刻,外头传来锦春的声音,“姑娘,宫里的嬷嬷来了。”
皇后娘娘说要帮姜逢举办及笄礼,姜逢欣然同意了。今日,是宫里的嬷嬷量体裁衣的日子。
姜逢:“请嬷嬷进来吧。”
跟随着嬷嬷来的,是池兰。
姜逢惊喜道,“池兰,你出宫啦?!”
池兰见到姜逢也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在宫外见到姜逢,“郡主,今日要为您量体裁衣,皇后娘娘特地准许奴婢出宫。”
量尺寸时,池兰上手伺候着,姜逢则是配合着张开双臂,挺直腰板,随着池兰动作着。
池兰看着手上量出来的尺寸,挑了挑眉,捂着嘴巴偷偷笑着。
被姜逢听见了,她问道,“池兰,你笑什么?”
“郡主风姿绰约,身上每一处都长得刚刚好。”池兰夸赞道。
“似乎只是比同龄人身量高上一些?”姜逢疑惑。或许是因为父母都高,所以自己病弱这么多年,也只是身子单薄了些,比寻常女子倒要高上几指。不过,和那人站在一起,还是显得十分瘦小。
“女子身材哪能只看身量,姑娘的腰臀......”池兰清了清嗓子,没有继续往下说。
姜逢懂了,一股热意升腾,耳根发烫,“好啊,池兰,你竟敢打趣我。”
池兰忍着笑,“奴婢不敢。”
池兰继续测量着,让姜逢抬起手来,揭过这个话题,只是嘴角依旧上扬着。
“不如,今日让奴婢替您梳妆吧。”池兰为了弥补自己刚刚口出狂言,歪着脑袋对姜逢不好意思地笑道。
今日量体裁衣,本便需要脱去外衣,所以现在姜逢只是简单梳洗过,连发髻都没有梳。
池兰在宫中伺候各位主子多年,不说其他,手上功夫那是极好的。无论多么复杂的花样,在她手中保管都是服服帖帖的。
“好呀。”姜逢答应道。
见她答应了,池兰便先去门外和一同出宫的嬷嬷说了一声,“嬷嬷,您先回宫吧。”
池兰回到姜逢的卧房内,姜逢正托腮看向窗外,满头青丝垂落在腰间,像一条漂亮的绸缎,光泽靓丽。
池兰上前,拿过铜镜旁的木梳,一缕一缕地梳着头,一边与姜逢闲聊着宫内趣事。
“说起来,太子殿下已经很久没回京城了呢。”池兰知道姜逢曾经问起过太子殿下为何不经常在翊坤宫,她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首先是储君,然后才是皇后娘娘的独子。虽然太子殿下不常在,但是皇后娘娘经常收到太子殿下在各地送来的礼物呢。况且,圣上对太子殿下很是严苛,太子殿下有时候也身不由己。”
姜逢对于翊坤宫常年只有皇后娘娘一人身边无人陪伴的状况有些不满,如今听着池兰的话,记忆中太子的模样有些模糊。
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诶——郡主别乱动。”池兰托住她的头,小心翼翼地将刚梳好的头捋顺。
姜逢乖乖不动,任由池兰动作。
池兰的动作十分轻柔,头皮没有半点拉扯感,反而很舒服,舒服地姜逢昏昏欲睡。
不知道过了多久。
池兰停下手中动作,“好啦,郡主。”
姜逢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蓦然愣了愣神。
“嗯......似乎还却了些什么。”池兰仔细地瞧了瞧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道,“郡主,您这里可还有什么其他的簪子。”
姜逢指了指梳妆台一旁的小木盒。
“那个里面应该还有许多。”
之前京城每月都会送来一些首饰,姜逢都让锦波收在这个盒子里了。
池兰闻言,将手伸向那个盒子,拧开锁扣,轻轻打开。
只是打开了一秒,那个盒子就被关上了。
池兰摸着自己吓得咚咚跳的心脏,不敢置信地再次打开这个匣子。里面躺着的东西依旧没变,她震惊地眨了眨眼,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她好像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脑海里那只镶嵌着金色凤凰的簪子挥之不去,占据了她所有视线。
她缓缓地关上匣子,定了定神,说道,“郡主,这个匣子里面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要轻易戴出去为好。”
姜逢一脸疑惑,“怎么了?”池兰开个梳妆匣,一惊一乍的。
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这里面的,应当都是这几年母亲送我的,有什么奇怪的吗?”
姜逢嫌这些东西太过华丽,带出去太过招摇,因此她在淮城的时候,从未戴过这些。如今回了京城,倒是不用担忧这些事情了,京城女子打扮的都很华丽,她在其中应当并不起眼。
池兰听到姜逢的话,猜测她还被蒙在鼓里,越发不敢说出真话,“没什么,只是这些都是御赐之物,不好太过宣扬。”
姜逢:“噢——那换一个匣子吧。”
她随意指了指,另一旁的几个匣子。
她的首饰太多了,一个匣子装不下,当时还特地找木匠打了好几个差不多样式的匣子用来装这些。
池兰把刚刚那个差点闪瞎自己的匣子推得远远的,随机打开角落里的另外几个匣子。
打开,关上。
打开,关上。
池兰几次深呼吸,重复了几次,终于让她挑选到了合适的。
她将其插到姜逢发髻上,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位置。
姜逢动都不敢动,一直等池兰弄好,才问出口,“池兰,好了吗?”
池兰肯定地点了点头,对自己今日的作品极其满意,“郡主,您看看。”
姜逢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莞尔,诚心诚意地夸赞道,“池兰,你的手艺太棒了。”
池兰抿着嘴笑,“郡主满意就好。”
姜逢明日还要进宫一趟,虽说皇后娘娘将她的及笄礼包揽了,不让她操心,但是姜逢也想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她知道皇后娘娘在纠结什么事情。
她想要亲自去邀请皇后娘娘,当她及笄礼的赞者。
上官南容一听到姜逢的想法,下意识的反应便是拒绝。
她小心翼翼地想着措辞,“泱泱,不要选我,我没什么福气。”
姜逢伸手握住皇后娘娘,匐在她的膝上,“怎么会?除了母亲,泱泱最敬爱的,便是您了。”
上官南容笑了笑,抚着姜逢的发顶,说道,“我身体不佳,浑身都是药味,寓意不好。”
姜逢反驳道,“可是泱泱也是,曾经大夫说我活不到及笄,可您看我,如今不是也平平安安地活到了这一天吗?我与皇后娘娘是一样的,泱泱希望,娘娘能长命百岁,岁岁无忧。”
“何事喧闹?”那县令脸色沉了下来,看向敲门进来的衙役。
巡检司的人也知今日有客人来访,如今敲门进来也是硬着头皮,不得不报才出此下策。
那戴着面具的男人停顿了一下,“既如此,我便先行告退,世伯,我们下次见。”他拱了拱手,行的是世家公子的礼。
衙役生在此城,长在边关,从未去过京城,不知京城人都是如何行礼的,只觉得这人拱手的动作还怪好看的。
他怎么就不一样呢,衙役摸了摸自己健壮的肱二头肌。
知府送走客人,回过头来,“说吧,外面怎么了?”
衙役一五一十道来,“外面有一个女子,说自己晚上住客栈时有贼人到访。”
知府本以为这就是件江湖小事,荆州位处边关,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是今早,那两个贼人都死了。”
听到这句话时,他的脸色变了。
而已经走到外面的人脚步顿了顿,穿过长廊,走出衙门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那位当事人。
没想到,那女子对目光极其敏锐,突然转头,抬眸,和他对视上了。
姜邺淡淡收回视线,抬脚迈过门槛,很快便消失在了姬瑶的视线之中。
*
荆州与胡族接壤的大漠。
裴行之已经到了这里很多天,也见到了荆州的守将。可是,除此之外,没有打听到任何关于姜邺的消息。
胡族最近蠢蠢欲动。若是让他们那领兵的首领知道,姜姒和当今太子都在这儿,难保不会狗急跳墙。
裴行之一路小心掩饰着自己的行踪。
姜姒倒是知道太子在荆州,不过她不想管太多。
相反,太子在这里,她反而能够松一口气,只要他不去找泱泱自己就可以放心了。
今日与胡族这一战,在所难免。但姜姒在这里,这场战役,便没有其他可能。
她只是可惜,自己可能赶不上泱泱的及笄礼了。
她亏欠这个女儿太多。
*
京城
姜逢收到了宫中传来的消息。
边关告捷。
长公主不日便会回京。
姜逢紧皱的眉头松开,高悬的心终于可以稳稳落下。
“姑娘,长公主殿下马上就要回京了。”锦波在一旁,欢呼雀跃。
如今离姜逢的及笄礼不到二旬,边关路远,怕是赶不到了。
锦波开心过后,便立马想到了这个问题,心中惋惜。
被姜逢看出来了,她笑了笑,说道,“只要母亲能平安归来便好。”
主仆二人闲谈片刻,外头传来锦春的声音,“姑娘,宫里的嬷嬷来了。”
皇后娘娘说要帮姜逢举办及笄礼,姜逢欣然同意了。今日,是宫里的嬷嬷量体裁衣的日子。
姜逢:“请嬷嬷进来吧。”
跟随着嬷嬷来的,是池兰。
姜逢惊喜道,“池兰,你出宫啦?!”
池兰见到姜逢也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在宫外见到姜逢,“郡主,今日要为您量体裁衣,皇后娘娘特地准许奴婢出宫。”
量尺寸时,池兰上手伺候着,姜逢则是配合着张开双臂,挺直腰板,随着池兰动作着。
池兰看着手上量出来的尺寸,挑了挑眉,捂着嘴巴偷偷笑着。
被姜逢听见了,她问道,“池兰,你笑什么?”
“郡主风姿绰约,身上每一处都长得刚刚好。”池兰夸赞道。
“似乎只是比同龄人身量高上一些?”姜逢疑惑。或许是因为父母都高,所以自己病弱这么多年,也只是身子单薄了些,比寻常女子倒要高上几指。不过,和那人站在一起,还是显得十分瘦小。
“女子身材哪能只看身量,姑娘的腰臀......”池兰清了清嗓子,没有继续往下说。
姜逢懂了,一股热意升腾,耳根发烫,“好啊,池兰,你竟敢打趣我。”
池兰忍着笑,“奴婢不敢。”
池兰继续测量着,让姜逢抬起手来,揭过这个话题,只是嘴角依旧上扬着。
“不如,今日让奴婢替您梳妆吧。”池兰为了弥补自己刚刚口出狂言,歪着脑袋对姜逢不好意思地笑道。
今日量体裁衣,本便需要脱去外衣,所以现在姜逢只是简单梳洗过,连发髻都没有梳。
池兰在宫中伺候各位主子多年,不说其他,手上功夫那是极好的。无论多么复杂的花样,在她手中保管都是服服帖帖的。
“好呀。”姜逢答应道。
见她答应了,池兰便先去门外和一同出宫的嬷嬷说了一声,“嬷嬷,您先回宫吧。”
池兰回到姜逢的卧房内,姜逢正托腮看向窗外,满头青丝垂落在腰间,像一条漂亮的绸缎,光泽靓丽。
池兰上前,拿过铜镜旁的木梳,一缕一缕地梳着头,一边与姜逢闲聊着宫内趣事。
“说起来,太子殿下已经很久没回京城了呢。”池兰知道姜逢曾经问起过太子殿下为何不经常在翊坤宫,她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首先是储君,然后才是皇后娘娘的独子。虽然太子殿下不常在,但是皇后娘娘经常收到太子殿下在各地送来的礼物呢。况且,圣上对太子殿下很是严苛,太子殿下有时候也身不由己。”
姜逢对于翊坤宫常年只有皇后娘娘一人身边无人陪伴的状况有些不满,如今听着池兰的话,记忆中太子的模样有些模糊。
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诶——郡主别乱动。”池兰托住她的头,小心翼翼地将刚梳好的头捋顺。
姜逢乖乖不动,任由池兰动作。
池兰的动作十分轻柔,头皮没有半点拉扯感,反而很舒服,舒服地姜逢昏昏欲睡。
不知道过了多久。
池兰停下手中动作,“好啦,郡主。”
姜逢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蓦然愣了愣神。
“嗯......似乎还却了些什么。”池兰仔细地瞧了瞧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道,“郡主,您这里可还有什么其他的簪子。”
姜逢指了指梳妆台一旁的小木盒。
“那个里面应该还有许多。”
之前京城每月都会送来一些首饰,姜逢都让锦波收在这个盒子里了。
池兰闻言,将手伸向那个盒子,拧开锁扣,轻轻打开。
只是打开了一秒,那个盒子就被关上了。
池兰摸着自己吓得咚咚跳的心脏,不敢置信地再次打开这个匣子。里面躺着的东西依旧没变,她震惊地眨了眨眼,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她好像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脑海里那只镶嵌着金色凤凰的簪子挥之不去,占据了她所有视线。
她缓缓地关上匣子,定了定神,说道,“郡主,这个匣子里面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要轻易戴出去为好。”
姜逢一脸疑惑,“怎么了?”池兰开个梳妆匣,一惊一乍的。
这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这里面的,应当都是这几年母亲送我的,有什么奇怪的吗?”
姜逢嫌这些东西太过华丽,带出去太过招摇,因此她在淮城的时候,从未戴过这些。如今回了京城,倒是不用担忧这些事情了,京城女子打扮的都很华丽,她在其中应当并不起眼。
池兰听到姜逢的话,猜测她还被蒙在鼓里,越发不敢说出真话,“没什么,只是这些都是御赐之物,不好太过宣扬。”
姜逢:“噢——那换一个匣子吧。”
她随意指了指,另一旁的几个匣子。
她的首饰太多了,一个匣子装不下,当时还特地找木匠打了好几个差不多样式的匣子用来装这些。
池兰把刚刚那个差点闪瞎自己的匣子推得远远的,随机打开角落里的另外几个匣子。
打开,关上。
打开,关上。
池兰几次深呼吸,重复了几次,终于让她挑选到了合适的。
她将其插到姜逢发髻上,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位置。
姜逢动都不敢动,一直等池兰弄好,才问出口,“池兰,好了吗?”
池兰肯定地点了点头,对自己今日的作品极其满意,“郡主,您看看。”
姜逢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莞尔,诚心诚意地夸赞道,“池兰,你的手艺太棒了。”
池兰抿着嘴笑,“郡主满意就好。”
姜逢明日还要进宫一趟,虽说皇后娘娘将她的及笄礼包揽了,不让她操心,但是姜逢也想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她知道皇后娘娘在纠结什么事情。
她想要亲自去邀请皇后娘娘,当她及笄礼的赞者。
上官南容一听到姜逢的想法,下意识的反应便是拒绝。
她小心翼翼地想着措辞,“泱泱,不要选我,我没什么福气。”
姜逢伸手握住皇后娘娘,匐在她的膝上,“怎么会?除了母亲,泱泱最敬爱的,便是您了。”
上官南容笑了笑,抚着姜逢的发顶,说道,“我身体不佳,浑身都是药味,寓意不好。”
姜逢反驳道,“可是泱泱也是,曾经大夫说我活不到及笄,可您看我,如今不是也平平安安地活到了这一天吗?我与皇后娘娘是一样的,泱泱希望,娘娘能长命百岁,岁岁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