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悄悄停在长公主府角门处,姜逢被安安稳稳地送回了长公主府。她满心欢喜地踏进自己的院子,还没来得及转身,就听见一句。
“跪下。”
姜逢的脊背僵硬起来,嘴角上扬的弧度缓缓回落。
一道凌厉的风声袭来。
姜逢闭了闭眼睛。预料之中的疼痛却没有降临。
那只手停在了半空中,手的主人脸色苍白,止不住地颤抖,指着她说不出话来。
姜逢屈膝,跪下了。坚硬的石子路硌得她的膝盖生疼,但她仍面不改色,犟着不言,只一味认错。
“母亲,是我错了。”
姜姒闭了闭眼睛,“你可知,你这一走,给我留下了多大的烂摊子,与谢国公府的婚约,你还要不要了?”
姜逢抬起头来,脊背挺直,“我不要。”
姜姒真是气急了,“好好好,你不要,你不要,难不成你真要嫁进东宫,当个妾吗?”
姜逢愣了,下意识地摇头,“母亲,我不当妾。”
姜姒恨铁不成钢,“你以为,朝中文武百官会让我们姜家的女儿入主中宫吗?你要嫁给太子,只能为妾。”她手握兵权,她的女儿不能沾染一分权力,只当一个闲散郡主,嫁入一个平庸的人家,是最好的选择。
姜逢感觉膝盖如针尖刺透一般,可她惯会忍痛,从小到大习惯了。
姜姒却皱了皱眉,口中言道,“痛也不知道说出口,还不快起来。”
姜逢倔强地摇了摇头,“母亲,您错了,我从来都不想嫁人。我只想一辈子安安稳稳地待在您身边,是您不愿,一直把我推开,我只能顺从。”
“你不嫁人,若是有朝一日我不在了,谁还能护住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姜逢敏锐地察觉道姜姒口中话语深处藏着的悲凉。
“母亲,你怎么了?”
姜姒摇了摇头,“你起来吧,我会去和谢国公府退婚。这几个月,你便去外面走一走吧。”她的背影中带着几分决然。
姜逢跪坐在原地。头一次,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
姜姒让人带着姜逢离开京城。如今姜逢身上药性已解,再也不受什么拘束了。
她可以等一切平息了再回来。
*
姜逢被送走的一个月后。
京城中
韩王是当朝的异姓王爷,与陛下毫无血缘关系,自从确认宿盛天这病治不好后,便一直蠢蠢欲动。
直到宿盛天突然把太子派去淮城赈灾。
朝臣不是傻子,这般拙劣的手段,不会看不出来。
只是陛下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为自己这一脉留下一点火种,其他一概不谈。
本来,不过一个不过及冠的太子而已,韩王都没有放在心上,只当他是圣上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工具。
没想到,这般平安无事地过了几个月。
姜姒这女人,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味神药。韩王眼睁睁地看着宿盛天的病越来越好,眼看着自己再无可能,韩王终于忍不住了。
眼看着陛下从虚弱得下不了床,到如今这般精神十足,虎虎生威地。
在宿盛天缠绵病榻时,韩王没少趁着这个机会勾结朝臣,贪赃枉法。
就等着陛下一命呜呼,他好谋朝篡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韩王不信,他这异姓兄长不会借此清算他。
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反了这朝廷!
他算好了一切,此时是最佳的时机。
江南水患,储君被派往江南赈灾。
北境蠢蠢欲动,姜姒离京,边关守将不可妄动。
城门守将被悄悄换上了自己人,京城被封锁了,任何人不得进出。
若是宿盛天这病再晚一点好,他能将禁卫军统领都给换成自己的人。
届时,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不过是手到擒来。
而此时的长公主府,空无一人。
韩王的算盘打得好。听说长公主视女如命,若是自己将长乐郡主给绑了,不愁那姜姒不会倒戈。
长公主府空空荡荡,井然有序。谁能想到此时府外围了好几圈的私兵,严格把控,府中的人怕是插翅难飞。
皇宫
宿璟陪着宿盛天在御花园晒太阳,屏退了所有的宫女、太监。
“姜邺到了。”宿璟低声说道。
“不急。”宿盛天亲自沏了一壶茶,为宿璟斟上一杯茶,再给自己斟一杯,摇头吹了吹,啜饮着。
“总得小心些才好。”虽然氛围轻松,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宿璟难免放不下心来。
也不知父皇和长公主达成了什么共识,一个个的都不急。
据他所知,北境新王来势汹汹,两兵相接,旗鼓相当,打得难舍难分,大哥最近受的伤可不少。太子说是去赈灾,实则去了边关,控住边关那二十万兵权,他们的计划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此,便又过了风平浪静的三天。
这一日
自卯时起,这天色就不对劲了,积压着大片的乌云,乌压压地,就像天即将塌下来砸到地面上来。
一个时辰后,大雨倾盆而至。
京城玄武街,朱雀街上空无一人。
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孤寂之中。
莫说是这里,就连平日里最难管教的平民窟,这一日,都没有人出来。
有眼睛长着白翳的老头侧耳听雨声,津津有味地,脸上竟然挂着笑容。
下雨了,下雨好啊——
若是细细倾听,或许能听到一对对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还有重物倒地的声音。
天刚蒙蒙亮,姜邺从主将营帐中走出,从刘副将手中领过那五千精兵,悄悄离开了边城。
马不停蹄地赶路。
终究是让他给赶上了。
血色的水顺着大雨流入地下水沟。
这大雨来的突然,幸好今年京城重新修建了排水系统。
不然,就今天这场大雨,京城低洼处怕是要积水了。
年初,圣上突然要兴土木,修建这虚无缥缈的排水系统时,不少大臣还反对呢。
到了今日,便恰好起了作用。
有这一场雨,都省了刷地的功夫了。
这一整天都在下雨,百姓们也不能出去摆摊,大街上也没有人,没有赚头。多数人选择在家里呼呼大睡呢。
天光不大,躺床上拉下帷幕基本上就看不清东西了,再加上这淅淅沥沥的雨声,真真好安眠。
这雨啊,连下了两天。
直到第三天,雨突然就停了,乌云退散,太阳出来了。
地面上的水迹被烤干,青石板都被雨水冲刷得锃亮。
“这地面,比往日都干净了许多呢!”出摊的百姓们观察到了今日的不同,正和周围的人交谈。
“是啊,虽说这雨下的有些影响生意,但下完雨之后,心情都舒畅了许多呢。”另一人回答道。
“是啊是啊,空气都清新了......”大家伙应和着。
“诶!你们看到了吗,城北张了榜呢!”
“什么榜?”
“韩王谋逆,其追随者,已被尽数斩杀。”
百姓们摆了摆手,“那韩王啊,老子我早年间在市井偶然见过一面,面相不好的嘞!”
“这不是国家的害虫嘛!死了好,死了好啊——”有人在人群中鼓掌。
大家伙聚在一起谈论了一番,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反正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他们不还是安安稳稳地站在这儿嘛!说明这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圣明的君主轻轻松松就搞定了,甚至没让百姓们受一分苦。
这生意也没受影响哩!
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因为下雨停了两天的生意,今天的生意更加火爆了呢!
*
关于那日姜邺是如何进城的。
当天,城门被韩王派人把守,寻常手段定然不可能让他们进去。
是姜邺。
他带着一把剑,一剑斩杀了把守城门的韩王走狗。
圣上亲赐,尚方宝剑,斩奸除恶,不在话下。
兴许是姜邺杀佞臣的样子过于果断,那一日,金虎军的士气格外地高涨。
韩王手下的士兵,在威猛的正规军面前,不过一群虾兵蟹将,打得他们节节败退。
在姜邺即将打到韩王门口时,他自知大势已去,突然害怕了,带着一小队亲信,从韩王府的后山,想要逃走。
正好被绕道来韩王府后山的姜邺抓个正着。
昔日亲昵的叔伯,如今颓唐地跪在姜邺脚下。
“南盛天骗我!”他跪地嘶吼,如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发冠在逃跑的路上掉了,他的头发凌乱地洒在眼前,眼神癫狂。
“你说说,圣上哪里骗你了。”姜邺冷漠地反问,身边跟着的都是亲信。
“呵呵呵——他说他自知命不久矣,未来这皇位还不知要传给谁呢,说不定,就要靠我了。”
“这天下,是他承诺,要送我的,现如今,又反悔了!”
“反悔了——”
姜邺静静地看着他发疯,“你真是,魔怔了——”
说完,他就走了,突然觉得再听他讲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押走吧。”
当初,他在荆州,正是与胡族生死一战的重要关头,却突然断了粮草。军中出了叛徒,将粮仓烧的一干二净。又在他重伤之际,派杀手斩草除根。
他隐匿身份三年,才将韩王所为查个水落石出。圣上却不信,不信自己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会通敌叛国,只为了他身下的位子。
韩王他辜负了圣上对他的信任。
姜邺叹了口气,回去与金吾卫会合。
皇宫中
宿璟始终护在宿盛天跟前,皇宫固若金汤。
中途韩王只是上朝时,进来过。
后来京城风声鹤唳,皇宫也被重兵把守起来。
直到姜邺带着人赶来。
“就趁此机会吧。”宿盛天看到爱将重新身披战甲,走到他的眼前,紧皱的眉眼都舒展了,染上几分喜悦。
“末将幸不辱命。”
——太和殿
此刻的朝臣们,正跪于朝堂之上。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朕只有一个义姊,护国长公主之功,长乐郡主封个太子妃还要你们同意?滚下去——”宿盛天面无表情地呵斥着脚下众臣子。
“就这么决定了,退朝。”
无人敢站出来阻拦。
这一退朝,圣上便颁布了两条圣旨。
一条是封侯,封姜邺为武安侯,掌西北军权,奖赏其救驾有功。
另一条则是太子为自己求来的。边关这一仗,着实漂亮。
太子虽然不在京中,但在朝臣心中,经此一役,他的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了。
*
“边关可有信件寄来?”姜逢回到屋里,换下今日在外面办事沾满了灰尘的外袍,想了想干脆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给换了。
“回小姐,有一封信件。”回话的是从小跟在姜逢身边照顾她的女暗卫,锦宁。
自从知道小二是裴行之的人,她身边的暗卫便被母亲里里外外换了一拨。
她面不改色地将信件呈上来,信上的火漆蜡完好无损。
“阿宁,你先下去休息吧。”姜逢接过信,注意到信封上面熟悉的字迹,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那边的状态。
“泱泱:”
展信佳。
今日北境蠢蠢欲动,欲乘机偷袭,屡次三番发兵攻城。所幸,城中将士军心昂扬,所向披靡。纵然我无法亲自上阵杀敌,我军未有败处。
不必担忧我的伤,我遵从你的嘱咐,每日精心疗养,已经快要痊愈了,听闻兄长救驾有功,祝贺。
最后,望早日重逢。裴某思之如狂。
——
姜逢逐字逐句地阅读着,看完后,小心妥帖将信件放进了一个红花木盒。随即又净了净手,走到案台前,执笔回信。
一刻钟后,才唤来门外守候着的暗卫,吩咐他们把信寄往边关。
还没说完,姜逢又想起了什么,跑去耿秋林之前的房间,,出来的时候,姜逢怀里揣来一些瓶瓶罐罐,一股脑儿地装进了包袱。
“这些也一同寄过去,小心不要将上面的标签弄混了。”
弄完这些,姜逢才算是真正的心满意足,重新回到卧室。
沐浴,休息。
“跪下。”
姜逢的脊背僵硬起来,嘴角上扬的弧度缓缓回落。
一道凌厉的风声袭来。
姜逢闭了闭眼睛。预料之中的疼痛却没有降临。
那只手停在了半空中,手的主人脸色苍白,止不住地颤抖,指着她说不出话来。
姜逢屈膝,跪下了。坚硬的石子路硌得她的膝盖生疼,但她仍面不改色,犟着不言,只一味认错。
“母亲,是我错了。”
姜姒闭了闭眼睛,“你可知,你这一走,给我留下了多大的烂摊子,与谢国公府的婚约,你还要不要了?”
姜逢抬起头来,脊背挺直,“我不要。”
姜姒真是气急了,“好好好,你不要,你不要,难不成你真要嫁进东宫,当个妾吗?”
姜逢愣了,下意识地摇头,“母亲,我不当妾。”
姜姒恨铁不成钢,“你以为,朝中文武百官会让我们姜家的女儿入主中宫吗?你要嫁给太子,只能为妾。”她手握兵权,她的女儿不能沾染一分权力,只当一个闲散郡主,嫁入一个平庸的人家,是最好的选择。
姜逢感觉膝盖如针尖刺透一般,可她惯会忍痛,从小到大习惯了。
姜姒却皱了皱眉,口中言道,“痛也不知道说出口,还不快起来。”
姜逢倔强地摇了摇头,“母亲,您错了,我从来都不想嫁人。我只想一辈子安安稳稳地待在您身边,是您不愿,一直把我推开,我只能顺从。”
“你不嫁人,若是有朝一日我不在了,谁还能护住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姜逢敏锐地察觉道姜姒口中话语深处藏着的悲凉。
“母亲,你怎么了?”
姜姒摇了摇头,“你起来吧,我会去和谢国公府退婚。这几个月,你便去外面走一走吧。”她的背影中带着几分决然。
姜逢跪坐在原地。头一次,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
姜姒让人带着姜逢离开京城。如今姜逢身上药性已解,再也不受什么拘束了。
她可以等一切平息了再回来。
*
姜逢被送走的一个月后。
京城中
韩王是当朝的异姓王爷,与陛下毫无血缘关系,自从确认宿盛天这病治不好后,便一直蠢蠢欲动。
直到宿盛天突然把太子派去淮城赈灾。
朝臣不是傻子,这般拙劣的手段,不会看不出来。
只是陛下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为自己这一脉留下一点火种,其他一概不谈。
本来,不过一个不过及冠的太子而已,韩王都没有放在心上,只当他是圣上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工具。
没想到,这般平安无事地过了几个月。
姜姒这女人,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味神药。韩王眼睁睁地看着宿盛天的病越来越好,眼看着自己再无可能,韩王终于忍不住了。
眼看着陛下从虚弱得下不了床,到如今这般精神十足,虎虎生威地。
在宿盛天缠绵病榻时,韩王没少趁着这个机会勾结朝臣,贪赃枉法。
就等着陛下一命呜呼,他好谋朝篡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韩王不信,他这异姓兄长不会借此清算他。
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反了这朝廷!
他算好了一切,此时是最佳的时机。
江南水患,储君被派往江南赈灾。
北境蠢蠢欲动,姜姒离京,边关守将不可妄动。
城门守将被悄悄换上了自己人,京城被封锁了,任何人不得进出。
若是宿盛天这病再晚一点好,他能将禁卫军统领都给换成自己的人。
届时,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不过是手到擒来。
而此时的长公主府,空无一人。
韩王的算盘打得好。听说长公主视女如命,若是自己将长乐郡主给绑了,不愁那姜姒不会倒戈。
长公主府空空荡荡,井然有序。谁能想到此时府外围了好几圈的私兵,严格把控,府中的人怕是插翅难飞。
皇宫
宿璟陪着宿盛天在御花园晒太阳,屏退了所有的宫女、太监。
“姜邺到了。”宿璟低声说道。
“不急。”宿盛天亲自沏了一壶茶,为宿璟斟上一杯茶,再给自己斟一杯,摇头吹了吹,啜饮着。
“总得小心些才好。”虽然氛围轻松,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宿璟难免放不下心来。
也不知父皇和长公主达成了什么共识,一个个的都不急。
据他所知,北境新王来势汹汹,两兵相接,旗鼓相当,打得难舍难分,大哥最近受的伤可不少。太子说是去赈灾,实则去了边关,控住边关那二十万兵权,他们的计划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此,便又过了风平浪静的三天。
这一日
自卯时起,这天色就不对劲了,积压着大片的乌云,乌压压地,就像天即将塌下来砸到地面上来。
一个时辰后,大雨倾盆而至。
京城玄武街,朱雀街上空无一人。
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一片孤寂之中。
莫说是这里,就连平日里最难管教的平民窟,这一日,都没有人出来。
有眼睛长着白翳的老头侧耳听雨声,津津有味地,脸上竟然挂着笑容。
下雨了,下雨好啊——
若是细细倾听,或许能听到一对对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还有重物倒地的声音。
天刚蒙蒙亮,姜邺从主将营帐中走出,从刘副将手中领过那五千精兵,悄悄离开了边城。
马不停蹄地赶路。
终究是让他给赶上了。
血色的水顺着大雨流入地下水沟。
这大雨来的突然,幸好今年京城重新修建了排水系统。
不然,就今天这场大雨,京城低洼处怕是要积水了。
年初,圣上突然要兴土木,修建这虚无缥缈的排水系统时,不少大臣还反对呢。
到了今日,便恰好起了作用。
有这一场雨,都省了刷地的功夫了。
这一整天都在下雨,百姓们也不能出去摆摊,大街上也没有人,没有赚头。多数人选择在家里呼呼大睡呢。
天光不大,躺床上拉下帷幕基本上就看不清东西了,再加上这淅淅沥沥的雨声,真真好安眠。
这雨啊,连下了两天。
直到第三天,雨突然就停了,乌云退散,太阳出来了。
地面上的水迹被烤干,青石板都被雨水冲刷得锃亮。
“这地面,比往日都干净了许多呢!”出摊的百姓们观察到了今日的不同,正和周围的人交谈。
“是啊,虽说这雨下的有些影响生意,但下完雨之后,心情都舒畅了许多呢。”另一人回答道。
“是啊是啊,空气都清新了......”大家伙应和着。
“诶!你们看到了吗,城北张了榜呢!”
“什么榜?”
“韩王谋逆,其追随者,已被尽数斩杀。”
百姓们摆了摆手,“那韩王啊,老子我早年间在市井偶然见过一面,面相不好的嘞!”
“这不是国家的害虫嘛!死了好,死了好啊——”有人在人群中鼓掌。
大家伙聚在一起谈论了一番,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反正也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他们不还是安安稳稳地站在这儿嘛!说明这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的圣明的君主轻轻松松就搞定了,甚至没让百姓们受一分苦。
这生意也没受影响哩!
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甚至因为下雨停了两天的生意,今天的生意更加火爆了呢!
*
关于那日姜邺是如何进城的。
当天,城门被韩王派人把守,寻常手段定然不可能让他们进去。
是姜邺。
他带着一把剑,一剑斩杀了把守城门的韩王走狗。
圣上亲赐,尚方宝剑,斩奸除恶,不在话下。
兴许是姜邺杀佞臣的样子过于果断,那一日,金虎军的士气格外地高涨。
韩王手下的士兵,在威猛的正规军面前,不过一群虾兵蟹将,打得他们节节败退。
在姜邺即将打到韩王门口时,他自知大势已去,突然害怕了,带着一小队亲信,从韩王府的后山,想要逃走。
正好被绕道来韩王府后山的姜邺抓个正着。
昔日亲昵的叔伯,如今颓唐地跪在姜邺脚下。
“南盛天骗我!”他跪地嘶吼,如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发冠在逃跑的路上掉了,他的头发凌乱地洒在眼前,眼神癫狂。
“你说说,圣上哪里骗你了。”姜邺冷漠地反问,身边跟着的都是亲信。
“呵呵呵——他说他自知命不久矣,未来这皇位还不知要传给谁呢,说不定,就要靠我了。”
“这天下,是他承诺,要送我的,现如今,又反悔了!”
“反悔了——”
姜邺静静地看着他发疯,“你真是,魔怔了——”
说完,他就走了,突然觉得再听他讲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押走吧。”
当初,他在荆州,正是与胡族生死一战的重要关头,却突然断了粮草。军中出了叛徒,将粮仓烧的一干二净。又在他重伤之际,派杀手斩草除根。
他隐匿身份三年,才将韩王所为查个水落石出。圣上却不信,不信自己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会通敌叛国,只为了他身下的位子。
韩王他辜负了圣上对他的信任。
姜邺叹了口气,回去与金吾卫会合。
皇宫中
宿璟始终护在宿盛天跟前,皇宫固若金汤。
中途韩王只是上朝时,进来过。
后来京城风声鹤唳,皇宫也被重兵把守起来。
直到姜邺带着人赶来。
“就趁此机会吧。”宿盛天看到爱将重新身披战甲,走到他的眼前,紧皱的眉眼都舒展了,染上几分喜悦。
“末将幸不辱命。”
——太和殿
此刻的朝臣们,正跪于朝堂之上。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朕只有一个义姊,护国长公主之功,长乐郡主封个太子妃还要你们同意?滚下去——”宿盛天面无表情地呵斥着脚下众臣子。
“就这么决定了,退朝。”
无人敢站出来阻拦。
这一退朝,圣上便颁布了两条圣旨。
一条是封侯,封姜邺为武安侯,掌西北军权,奖赏其救驾有功。
另一条则是太子为自己求来的。边关这一仗,着实漂亮。
太子虽然不在京中,但在朝臣心中,经此一役,他的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了。
*
“边关可有信件寄来?”姜逢回到屋里,换下今日在外面办事沾满了灰尘的外袍,想了想干脆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给换了。
“回小姐,有一封信件。”回话的是从小跟在姜逢身边照顾她的女暗卫,锦宁。
自从知道小二是裴行之的人,她身边的暗卫便被母亲里里外外换了一拨。
她面不改色地将信件呈上来,信上的火漆蜡完好无损。
“阿宁,你先下去休息吧。”姜逢接过信,注意到信封上面熟悉的字迹,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那边的状态。
“泱泱:”
展信佳。
今日北境蠢蠢欲动,欲乘机偷袭,屡次三番发兵攻城。所幸,城中将士军心昂扬,所向披靡。纵然我无法亲自上阵杀敌,我军未有败处。
不必担忧我的伤,我遵从你的嘱咐,每日精心疗养,已经快要痊愈了,听闻兄长救驾有功,祝贺。
最后,望早日重逢。裴某思之如狂。
——
姜逢逐字逐句地阅读着,看完后,小心妥帖将信件放进了一个红花木盒。随即又净了净手,走到案台前,执笔回信。
一刻钟后,才唤来门外守候着的暗卫,吩咐他们把信寄往边关。
还没说完,姜逢又想起了什么,跑去耿秋林之前的房间,,出来的时候,姜逢怀里揣来一些瓶瓶罐罐,一股脑儿地装进了包袱。
“这些也一同寄过去,小心不要将上面的标签弄混了。”
弄完这些,姜逢才算是真正的心满意足,重新回到卧室。
沐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