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一道矫揉造作的声音传入姜逢耳中,她抬头望向声音源头,差点被这人身上的金银珠宝闪瞎了眼。
只见那是位穿金戴玉的妇人,青丝作妇人发髻,身上穿着暗红色的衣服料子,姜逢一眼被看出这是江南千金难买一匹的浮光锦。因织线中含有金丝,在阳光下更加闪耀,故得此名。
显然这样富贵的人在边关这样的苦寒之地是很少见的。
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人向她介绍,这位妇人出身江南富商,家财万贯,现如今嫁给了一位武将。
姜逢坐到陈老将军府中为她安排的位置上,打眼一瞧,差点笑出声。
她的位置正在那位宋夫人的上首,见她坐在这里,宋夫人的脸色已经不好起来。
“陈夫人莫不是排错了位置,怎的什么人都能坐这儿了。”宋夫人是个不能忍气吞声的性子,直接发作道。她见从未在城中见过姜逢,刚好最近丈夫又找了外室,心里不痛快着呢,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软柿子。
“哎呀,陈老夫人,怎么今日这寿宴还邀请了些外人呢,长乐还以为是家宴呢…”姜逢坐在陈老夫人的下首,学着那位宋夫人的姿态,说道。
陈老夫人看着,默默地端起茶杯,遮掩着自己忍不住抽动的嘴角,心里直叹,可别让姜姒见了这丫头这幅模样。否则,姜姒天天说自家闺女如何乖巧可人,看到今日这场面还不得大跌眼镜。
不不不,那还是别跟姜姒这孩子说了。
“你这丫头,还是这么调皮。”轻飘飘地揭过这事。让堂堂长乐郡主坐她的下首,哪来的脸面。虽说不知者无罪,但她也懒得跟她掰扯。
宋夫人不服,但场上无人应和她,鼻子都要被气歪了,只能吞下这口气。
少数聪明的到底看出了姜逢与陈老夫人关系不一般,交谈间也不似寻常小辈,为了拉近与陈老夫人的关系,还常常夸赞姜逢,只字不提她们先前对于她的猜测。
只怕并不是她们想的那样。
之前她们见姜逢孤身前来参加寿宴,还如此衣着普通,差点以为这是将军府上门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呢。平日里城中压根没什么新鲜事儿,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生面孔,这些久居宅院的妇人们心里难免胡乱猜测。
只是事情未有定论,这得罪人的话他们也不敢乱说,只是私下聚会时提及几句罢了。
寿宴结束后,其他人纷纷告辞,唯有姜逢被留了下来。
“泱泱啊,你怎么一声不吭的来了这儿,这叫你娘如何担心啊?臭丫头,来了这儿也不告诉你陈奶奶一声。”陈老夫人牵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她。
小时候姜逢调皮,陈老夫人疼爱小辈,不知道替她挡了多少姜姒的教训。
“陈奶奶,我一开始没打算来这儿的嘛,机缘巧合,机缘巧合。”姜逢努力替自己辩解。
“你娘特地让你前来拜寿的?”陈老夫人又问,意有所指。
见姜逢点头后,又忍不住后怕,“你娘啊,年轻时便胆大,你这丫头也是,看来是碎了你娘的,路上没遇着什么吧?”
“陈奶奶,您还不知道我吗,我身边跟着多少高手,他们武功高强,哪有人能让我吃亏。”姜逢自信满满。
两人一路交谈着走到陈府书房门口,“行了,老头子还在等你呢,快进去吧。”
姜逢饶是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设,到了这门口,心肝儿还是有些颤颤的,两眼一闭,轻轻推开书房的门。
而寿宴开始前,将军府的前院,陈老将军迎来了一位贵客。
他长发用发冠高高竖起,手中带着一把折扇,身上衣着并不引人注目,只是,他的脸上未有任何遮挡。
他来拜寿。
陈老将军曾是东宫的武师父,早先边关太平时在东宫教宿顼练武。只是后来边关有战事,就很少回京了。
今日天子亲临,陈老将军受宠若惊,“圣上,小小寿宴,怎可劳您大驾。”
宿顼的目光在将军府逡巡一阵才收回,“老师,应该的。”
恐行踪泄露,宿顼并未在这里待很久时间,只是送上贺礼,便又离开了。
丝毫不知此时,他心心念念的人就在后院。
寿宴后,感谢二老好意,姜逢在陈老将军府上陪了二老几天。
“师父,师母,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也让泱泱尽尽晚辈之责。”陈老将军夫妻一生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壮年战死沙场,女儿巾帼不让须眉,被破例封为本朝第一女将,却因伤势过重,常年在江南调养。二老身边可亲近的人便不剩下什么了,实在是有些孤单。“要不,师父师母,你们跟随我一起归京吧!”
“怎可如此,你忘了,驻守边关的武将,无召不可入京。”陈老将军立马反对,他向来忠君爱国,不愿因为这些小事被攻讦,所以对这些规矩看得极重。
陈老夫人也说,“在这里待了那么些年了,早已习惯了,想来长公主他们也想念你了,我们就不跟你一起走了。”
三人一起吃了顿家宴,权当为她庆祝。
第二日早上。
“今日这书铺怎么这么热闹?”姜逢看着眼前这拥挤的人群,摩肩擦踵地,她都不是很想进去凑热闹了。她平日里来书铺,都没有这么多人呢。今日这事古怪。
“新来的吧!姑娘有所不知,最近出了个新的话本子,听说写的是那长乐郡主与国公府公子的绝美爱情故事,一面世,就被卖脱销了,现在大家都在抢呢!”那个路人甲说了几句,见眼前有一个缝隙,迫不及待地挤进去了。
“我和谁?国公府世子是谁?”姜逢一脸疑惑。
她一脸无语地回到了书铺后院。
此时,书铺门前的大街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停下。
近来这边关城中有一话本子风靡,据说是从京城传来的,名叫《傲娇郡主与俊俏公子》。
巧就巧在,那位公主姓姜,而那位公子姓谢。
本朝有一国公府,便为谢氏。
那话本子里写道,郡主在江南时,隐姓埋名在一山谷中居住,偶然救下了被人追杀重伤倒在山谷外的谢公子,两人朝夕相处,暗生情愫,私定终身。
后来,谢国公府的人找了过来,要求谢国公府公子立即归京。于是,两人不得不分别,谢公子还给郡主留下一封信,说来日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可没想到,进京后不久,他竟又在京城中与意中人重逢,两人互相坦白了身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宿顼派人去打听这话本子中的内容,下属好不容易从一个人口中搜集到这信息,却不敢递上去给圣上看,想到这是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咬咬牙最终还是递上去了。
果不其然,宿顼看到纸上那字时,目光往下移,脸色便越来越黑,黑得仿佛要滴墨了,强忍着看完后,手指握拳,青筋暴起,喉中发出一声冷笑。
——呵,呵。
简直时一派胡言。
“你去查一查,这话本子,是谁写的。”
下属再次领了任务出去。
这一次他很快就回来了。
“陛下,查出来了,这话本子是,是......”
下属顶着头上灼人的视线,心一横说道,“是谢国公府的公子写的!”
若是其他人写的可能还是杜撰的,这怎么偏偏就是当时人之人写的呢。下属在心中懊恼。
“陛下,别担心,长乐郡主心中一定是您,那话本子肯定是那谢国公府公子爱而不得幻想出来的,您别放在心上。”
“爱而不得?你的词汇量倒是丰富。”宿顼挥手让下属退下,他想自己一个人静静。
这一夜,宿顼院子里书房的烛火亮了一整晚。
他的思绪回到了一个月前的皇宫书房。
谢岱应召入宫,换上了那身官服,更显其芝兰玉树,眉眼疏朗,鼻梁挺拔,因久经朝堂,摸爬滚打,身上更多一份似剑的锋利,少一分同龄人的稚嫩。
坐在上首,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泱泱的前未婚夫。
几年前,他们有几分渊源。
除却每日上朝,谢岱也有几年未曾入京面圣了,没想到陛下只是问了问他在兵部的生活,命他大胆提出一些建议。
谢岱心静了静,提出了几条军中积弊已久的现状,并提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皇帝听完后,没有什么反应,随后便结束了这个话题。
“谢卿可有如今可是二十又五?家中可曾定下婚约?”
“禀陛下,未曾。”谢岱心里咯噔一下。
“谢卿,可有意中人?朕替你赐婚。”宿顼承诺得爽快。
谢岱不知当今与郡主的过往,听见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只有姜逢的脸,他毫不犹豫地跪下,寻求恩典,“臣心悦长乐郡主,望求得陛下恩典。”
“听说你们曾经有过一段婚约,如今已经过了几年,你的心思倒是没有变。”宿顼安然坐于龙椅之上,明黄色的长袍上绣着五爪金龙的图案,淡然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后才出声,声音里听不出其他。
“臣只愿常伴郡主左右,若能得偿所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宿顼笑了。
只见那是位穿金戴玉的妇人,青丝作妇人发髻,身上穿着暗红色的衣服料子,姜逢一眼被看出这是江南千金难买一匹的浮光锦。因织线中含有金丝,在阳光下更加闪耀,故得此名。
显然这样富贵的人在边关这样的苦寒之地是很少见的。
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人向她介绍,这位妇人出身江南富商,家财万贯,现如今嫁给了一位武将。
姜逢坐到陈老将军府中为她安排的位置上,打眼一瞧,差点笑出声。
她的位置正在那位宋夫人的上首,见她坐在这里,宋夫人的脸色已经不好起来。
“陈夫人莫不是排错了位置,怎的什么人都能坐这儿了。”宋夫人是个不能忍气吞声的性子,直接发作道。她见从未在城中见过姜逢,刚好最近丈夫又找了外室,心里不痛快着呢,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软柿子。
“哎呀,陈老夫人,怎么今日这寿宴还邀请了些外人呢,长乐还以为是家宴呢…”姜逢坐在陈老夫人的下首,学着那位宋夫人的姿态,说道。
陈老夫人看着,默默地端起茶杯,遮掩着自己忍不住抽动的嘴角,心里直叹,可别让姜姒见了这丫头这幅模样。否则,姜姒天天说自家闺女如何乖巧可人,看到今日这场面还不得大跌眼镜。
不不不,那还是别跟姜姒这孩子说了。
“你这丫头,还是这么调皮。”轻飘飘地揭过这事。让堂堂长乐郡主坐她的下首,哪来的脸面。虽说不知者无罪,但她也懒得跟她掰扯。
宋夫人不服,但场上无人应和她,鼻子都要被气歪了,只能吞下这口气。
少数聪明的到底看出了姜逢与陈老夫人关系不一般,交谈间也不似寻常小辈,为了拉近与陈老夫人的关系,还常常夸赞姜逢,只字不提她们先前对于她的猜测。
只怕并不是她们想的那样。
之前她们见姜逢孤身前来参加寿宴,还如此衣着普通,差点以为这是将军府上门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呢。平日里城中压根没什么新鲜事儿,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生面孔,这些久居宅院的妇人们心里难免胡乱猜测。
只是事情未有定论,这得罪人的话他们也不敢乱说,只是私下聚会时提及几句罢了。
寿宴结束后,其他人纷纷告辞,唯有姜逢被留了下来。
“泱泱啊,你怎么一声不吭的来了这儿,这叫你娘如何担心啊?臭丫头,来了这儿也不告诉你陈奶奶一声。”陈老夫人牵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她。
小时候姜逢调皮,陈老夫人疼爱小辈,不知道替她挡了多少姜姒的教训。
“陈奶奶,我一开始没打算来这儿的嘛,机缘巧合,机缘巧合。”姜逢努力替自己辩解。
“你娘特地让你前来拜寿的?”陈老夫人又问,意有所指。
见姜逢点头后,又忍不住后怕,“你娘啊,年轻时便胆大,你这丫头也是,看来是碎了你娘的,路上没遇着什么吧?”
“陈奶奶,您还不知道我吗,我身边跟着多少高手,他们武功高强,哪有人能让我吃亏。”姜逢自信满满。
两人一路交谈着走到陈府书房门口,“行了,老头子还在等你呢,快进去吧。”
姜逢饶是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设,到了这门口,心肝儿还是有些颤颤的,两眼一闭,轻轻推开书房的门。
而寿宴开始前,将军府的前院,陈老将军迎来了一位贵客。
他长发用发冠高高竖起,手中带着一把折扇,身上衣着并不引人注目,只是,他的脸上未有任何遮挡。
他来拜寿。
陈老将军曾是东宫的武师父,早先边关太平时在东宫教宿顼练武。只是后来边关有战事,就很少回京了。
今日天子亲临,陈老将军受宠若惊,“圣上,小小寿宴,怎可劳您大驾。”
宿顼的目光在将军府逡巡一阵才收回,“老师,应该的。”
恐行踪泄露,宿顼并未在这里待很久时间,只是送上贺礼,便又离开了。
丝毫不知此时,他心心念念的人就在后院。
寿宴后,感谢二老好意,姜逢在陈老将军府上陪了二老几天。
“师父,师母,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也让泱泱尽尽晚辈之责。”陈老将军夫妻一生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壮年战死沙场,女儿巾帼不让须眉,被破例封为本朝第一女将,却因伤势过重,常年在江南调养。二老身边可亲近的人便不剩下什么了,实在是有些孤单。“要不,师父师母,你们跟随我一起归京吧!”
“怎可如此,你忘了,驻守边关的武将,无召不可入京。”陈老将军立马反对,他向来忠君爱国,不愿因为这些小事被攻讦,所以对这些规矩看得极重。
陈老夫人也说,“在这里待了那么些年了,早已习惯了,想来长公主他们也想念你了,我们就不跟你一起走了。”
三人一起吃了顿家宴,权当为她庆祝。
第二日早上。
“今日这书铺怎么这么热闹?”姜逢看着眼前这拥挤的人群,摩肩擦踵地,她都不是很想进去凑热闹了。她平日里来书铺,都没有这么多人呢。今日这事古怪。
“新来的吧!姑娘有所不知,最近出了个新的话本子,听说写的是那长乐郡主与国公府公子的绝美爱情故事,一面世,就被卖脱销了,现在大家都在抢呢!”那个路人甲说了几句,见眼前有一个缝隙,迫不及待地挤进去了。
“我和谁?国公府世子是谁?”姜逢一脸疑惑。
她一脸无语地回到了书铺后院。
此时,书铺门前的大街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停下。
近来这边关城中有一话本子风靡,据说是从京城传来的,名叫《傲娇郡主与俊俏公子》。
巧就巧在,那位公主姓姜,而那位公子姓谢。
本朝有一国公府,便为谢氏。
那话本子里写道,郡主在江南时,隐姓埋名在一山谷中居住,偶然救下了被人追杀重伤倒在山谷外的谢公子,两人朝夕相处,暗生情愫,私定终身。
后来,谢国公府的人找了过来,要求谢国公府公子立即归京。于是,两人不得不分别,谢公子还给郡主留下一封信,说来日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可没想到,进京后不久,他竟又在京城中与意中人重逢,两人互相坦白了身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宿顼派人去打听这话本子中的内容,下属好不容易从一个人口中搜集到这信息,却不敢递上去给圣上看,想到这是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咬咬牙最终还是递上去了。
果不其然,宿顼看到纸上那字时,目光往下移,脸色便越来越黑,黑得仿佛要滴墨了,强忍着看完后,手指握拳,青筋暴起,喉中发出一声冷笑。
——呵,呵。
简直时一派胡言。
“你去查一查,这话本子,是谁写的。”
下属再次领了任务出去。
这一次他很快就回来了。
“陛下,查出来了,这话本子是,是......”
下属顶着头上灼人的视线,心一横说道,“是谢国公府的公子写的!”
若是其他人写的可能还是杜撰的,这怎么偏偏就是当时人之人写的呢。下属在心中懊恼。
“陛下,别担心,长乐郡主心中一定是您,那话本子肯定是那谢国公府公子爱而不得幻想出来的,您别放在心上。”
“爱而不得?你的词汇量倒是丰富。”宿顼挥手让下属退下,他想自己一个人静静。
这一夜,宿顼院子里书房的烛火亮了一整晚。
他的思绪回到了一个月前的皇宫书房。
谢岱应召入宫,换上了那身官服,更显其芝兰玉树,眉眼疏朗,鼻梁挺拔,因久经朝堂,摸爬滚打,身上更多一份似剑的锋利,少一分同龄人的稚嫩。
坐在上首,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泱泱的前未婚夫。
几年前,他们有几分渊源。
除却每日上朝,谢岱也有几年未曾入京面圣了,没想到陛下只是问了问他在兵部的生活,命他大胆提出一些建议。
谢岱心静了静,提出了几条军中积弊已久的现状,并提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皇帝听完后,没有什么反应,随后便结束了这个话题。
“谢卿可有如今可是二十又五?家中可曾定下婚约?”
“禀陛下,未曾。”谢岱心里咯噔一下。
“谢卿,可有意中人?朕替你赐婚。”宿顼承诺得爽快。
谢岱不知当今与郡主的过往,听见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只有姜逢的脸,他毫不犹豫地跪下,寻求恩典,“臣心悦长乐郡主,望求得陛下恩典。”
“听说你们曾经有过一段婚约,如今已经过了几年,你的心思倒是没有变。”宿顼安然坐于龙椅之上,明黄色的长袍上绣着五爪金龙的图案,淡然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后才出声,声音里听不出其他。
“臣只愿常伴郡主左右,若能得偿所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宿顼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