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韩信沉默了一会,道。
“你军中有两个将士,因为一碗饭打起来了。”
“军中何时缺乏粮草了?”韩信惊讶道,“曹参刚报过粮草,没有缺少啊。”
“不是军中少粮草,只是寻个由头打起来罢了。”赵令徽笑眯眯,“你可别找曹参麻烦。”
“军中的确不乏这样的事情,”韩信明白过来,“不过这样的事自然有司空处置,怎么捅到你那去了?可是出人命了?”
赵令徽:“出人命那不至于,只不过伤的都不太好看。”
不用赵令徽回答,韩信也明了:“他们是在试探你底细?”
“是。好在这俩人听劝,几句话就劝好了。凭空降一个司马来,任谁都要猜测,这是关乎他们姓名的事情,更何况,将军你不也曾因一碗饭翻脸吗?”
韩信扭过头,不说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曾要过饭……”赵令徽急忙打住,再说又要说错话了,“这两个小将都是屯长,是可塑之才。”
“多谢司马,我知道了。”韩信躺到地上,背对她,“我不习惯睡榻,我睡地上就好,歇息吧,明日还有事。”
许久,赵令徽道:“阿信。”
韩信:“……何事?”
赵令徽:“我还被绑着……”
“绑着吧。”韩信不为所动。
赵令徽踹从被褥里伸出一只脚,往榻下面踹他,不满道:“狗东西!快给我松开!”
韩信没躲,任凭她踹自己,眼含笑意:“司马大人不演了?”
赵令徽哑了一瞬,默默背过身去,不再理他。
到最后,还是韩信哄着,赵令徽才肯解开手上的腰带。若是不解开,明日叫人看去,司马手上系着大将军的腰带……
听到榻上人的呼吸声逐渐平稳,黑夜中,韩信睁开眼睛,看向赵令徽,陷入了回忆。
前世,他死于长乐宫钟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前妻,从一开始就在算计他。不论是淮阴的一夜云雨,还是军中重逢,哪怕后来结为夫妇,耳鬓厮磨,他以为是两情相悦,没想到是同床异梦。
若说从未恨过,那是他自欺欺人。可他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她,看看她过得好不好。
他一开始幻想过,在她的这些假意里,会不会,有一丝真情。她会不会,为他的死难过。
可是没有。半分也没有。
他不恨刘邦,他早该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张良提醒过他的,是他自己太天真,以为刘邦跟他一样看重情义。
他不恨萧何和陈平,萧何对他有知遇之恩,陈平也只是为主谋虑,他们不过是顺势而为,各为其主,理所应当。
他不恨吕雉,若她不争,就要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说起来,他们一样地可怜,一样地陪刘邦从微末到帝王,一样地被猜疑,一样地被弃置。他是刘邦最锋利的刀,吕雉当然要杀他。
一开始,他恨令徽,恨她为什么处处薄情却处处演深情,为什么她轻易脱身自己却放不下。
可看她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处处周旋,他忽然明白了,自己其实不是恨她。只是恨他们明明可以相爱,为何要以欺瞒结尾。
她其实不用骗他的,如果只是要他死,他可以死的。她怎么就不明白呢?
上天怜他,重来一世,见她眼里全是算计,他欲狠下心来置之不理,每每看到她,又每每心软……
.
军营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赵令徽被人匆匆叫过去,刘邦正在军营门口跳脚骂,萧何在后面拉着他。执戟郎中则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给老子滚出来你个王……”
赵令徽摇摇头,简直不忍卒听。汉王依旧一身布衣打扮,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哪里来的流民在此无理取闹。
不容多想,赵令徽忙上前,拉住刘邦赔不是:“臣不知汉王降临,有失远迎,请汉王赎罪。”
刘邦撸起袖子,将赵令徽上下打量一番:“……你就是韩信军中新来的那个司马。”
是肯定,不是疑问。看来这汉王的消息挺快。
赵令徽暗道不好,施礼道:“臣和大将军效忠的都是大王,在谁帐下,并无区别。”
趁现在刘邦还未起疑,在他心中安下韩信忠心耿耿,还有她在旁边看着的想法是最好的。
萧何看了赵令徽一眼,总觉得哪里眼熟。
刘邦:“你不是娥姁身边那个……”
萧何眼皮一跳,忙扯住刘邦。
赵令徽笑笑:“大王今日怎么想着来军营了?”
刘邦捻捻胡须,往地上啐了一口:“你不问我还不生气,本王来自己军营看看,还被拦在门口,是何道理,他……”
萧何拽住刘邦,规劝:“大王,莫动粗。”
赵令徽又施了一礼:“大王恕罪,您有所不知。韩将军自得您赏识,一月前拜为大将军,就整顿军纪,这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将军令牌,是进不去军营的,谁说情也不行。现下内各个将军不服,外诸侯虎视眈眈,大将军只有纪律严明,树立威严,对内才可让诸位将军服气,对外才可对付诸侯,这才不枉大王您的栽培。因此他们并非是有意为难大王,而实在是迫于军纪,若是擅自放人进去,他们可是杀头之罪。大王您说是也不是?”
自那日赵令徽和韩信说了之后,韩信就迅速整顿了军纪,所有进军营的人,必须有大将军的令牌,出去则需要司马的令牌。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睛转了一圈:“本王都到这里了,总不能不让我进去吧?”
赵令徽:“大王自然是要进去的,不过进去需要大将军的令牌,现下我出来了,他们也不让我进去的。”
如此说着,赵令徽向前走两步,不出所料被执戟郎中拦在了外面。
赵令徽回过头:“臣不曾欺骗大王。现下大将军在操练兵马,他们现在去通传是要被罚的。估计还要等些时候,实在委屈大王了。等大将军操练完兵马,就有人去通报,有人拿了令牌来,大王就可进去了。虽是大王受了委屈,可旁人要说,是大王慧眼有加治下严明,丞相识英才。”
刘邦被一番话说的哈哈笑:“难怪他们都说军中来了个好厉害的司马,你与子房相比,如何?”
赵令徽忙作揖:“臣惶恐,臣一介俗人,不过耍耍小聪明。臣一身,全仰仗大王,怎敢跟大王身边的子房先生相比。”
赵令徽心中掀起骇浪惊涛,他这哪是将她和张先生比,明明是将他和韩信比!
怀疑的种子……这么早就埋下了吗?
萧何见状,解围道:“赵先生莫怕,大王和你说笑呢。”
听闻萧何叫她“赵先生”,赵令徽先疑惑了一下,想起来自己现在是男装打扮。
刘邦抱着胳膊:“既然现在进去不得,不如我们去喝酒如何,本王正有些事情,想请教于赵先生。”
赵令徽辞让:“臣不敢从命,军纪规定,擅自外出饮酒闹事,要杖责的。”
刘邦拽住赵令徽:“走吧你,什么军纪不军纪的,你都出来了,还能如何?”
萧何叹口气,跟在后面。
·
在萧何的劝阻下,刘邦终究是没让赵令徽喝酒。
倒是刘邦自己,醉的不成样子了。外诸侯其心各异,内诸将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还有闲心喝酒的,也就只有刘邦了。
赵令徽心里盘算着营的小将何时才能来寻自己,萧何似是习以为常了。
对着这位大王,赵令徽心情复杂。对百姓,他的确是位好君主,可对臣子,他太阴晴不定,君心难测想,对妻子来说,他绝对不是个好夫君。
上辈子,她是眼睁睁看着娥姁,如何被他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若说心里对这位大王没有半点怨言,那是假的。
刘邦甚是健谈,和赵令徽东拉西扯,小到东家的狗,大到天下诸侯的形势,都能和赵令徽闲谈两句。
日渐西斜,酒舍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刘邦他们这一桌,刘邦手撑在桌子上:“你很怕我?”
“大王是君,臣是臣子,自然敬重大王。”赵令徽垂眸。
哪怕是做了半辈子廷尉,面对这位君主,赵令徽也不能不慎之又慎。
“你不是敬重,你跟他们不一样,他们不怕我,你怕我。”刘邦大着舌头,摇摇晃晃,好像随时要倒下去。
“大王有天子之威,臣一介凡人,不能不敬。”赵令徽碗筷皆未动。
“你这样的话,本王听了不少,本王想听听你的真话。”刘邦打了个嗝。
赵令徽袖子底下的手攥紧了袖子,面色神色不惊:“真话逆耳,不知大王可听得否?”
“本王……本王有什么嗝!听不得的。”刘邦往后一仰,差点倒在地上,还好萧何及时捞住了。
赵令徽:“臣贪生怕死。臣不过肉体凡胎……”
“休说什么布衣什么肉体凡胎,我不也是布衣之身,不也是肉体凡胎,有什么不一样!”刘邦拍着桌子,桌上的碗筷跟着抖。
“大王。”萧何欲劝刘邦,赵令徽组止了。
她知道,刘邦没听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是不会罢休的:“大王觉得,樊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他是我妻女弟的丈夫,我们是姻亲,又是从小的兄弟,我是他大哥,他怕我干什么?”刘邦一挥手,豪情万丈。
赵令徽:“大王觉得,卢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都不分彼此了,他怕我做什么!”
赵令徽:“大王觉得,丞相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他是丞相,本王有时候得听他的,本王离不开他,他怕我作甚?”
赵令徽:“大王觉得,子房先生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酒似是清醒了几分,向前探探身子:“子房……他倒是成天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只想着他的韩国,他出身比我们这些人好得多,刺杀嬴政都不怕,还怕什么?”
赵令徽:“大王觉得,韩大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笑了:“他?他那哪儿是不怕,他是谁也不怕!”
赵令徽起身作揖:“大王,樊将军和您是姻亲,卢将军和您是兄弟,萧丞相是重臣,子房先生看透世事,韩大将军无畏生死。臣与您,一非姻亲,二非兄弟,三非重臣,臣是俗人,看不破世事,也害怕死,大王威加四海,臣贪生怕死,臣自然怕您。”
“你军中有两个将士,因为一碗饭打起来了。”
“军中何时缺乏粮草了?”韩信惊讶道,“曹参刚报过粮草,没有缺少啊。”
“不是军中少粮草,只是寻个由头打起来罢了。”赵令徽笑眯眯,“你可别找曹参麻烦。”
“军中的确不乏这样的事情,”韩信明白过来,“不过这样的事自然有司空处置,怎么捅到你那去了?可是出人命了?”
赵令徽:“出人命那不至于,只不过伤的都不太好看。”
不用赵令徽回答,韩信也明了:“他们是在试探你底细?”
“是。好在这俩人听劝,几句话就劝好了。凭空降一个司马来,任谁都要猜测,这是关乎他们姓名的事情,更何况,将军你不也曾因一碗饭翻脸吗?”
韩信扭过头,不说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曾要过饭……”赵令徽急忙打住,再说又要说错话了,“这两个小将都是屯长,是可塑之才。”
“多谢司马,我知道了。”韩信躺到地上,背对她,“我不习惯睡榻,我睡地上就好,歇息吧,明日还有事。”
许久,赵令徽道:“阿信。”
韩信:“……何事?”
赵令徽:“我还被绑着……”
“绑着吧。”韩信不为所动。
赵令徽踹从被褥里伸出一只脚,往榻下面踹他,不满道:“狗东西!快给我松开!”
韩信没躲,任凭她踹自己,眼含笑意:“司马大人不演了?”
赵令徽哑了一瞬,默默背过身去,不再理他。
到最后,还是韩信哄着,赵令徽才肯解开手上的腰带。若是不解开,明日叫人看去,司马手上系着大将军的腰带……
听到榻上人的呼吸声逐渐平稳,黑夜中,韩信睁开眼睛,看向赵令徽,陷入了回忆。
前世,他死于长乐宫钟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前妻,从一开始就在算计他。不论是淮阴的一夜云雨,还是军中重逢,哪怕后来结为夫妇,耳鬓厮磨,他以为是两情相悦,没想到是同床异梦。
若说从未恨过,那是他自欺欺人。可他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她,看看她过得好不好。
他一开始幻想过,在她的这些假意里,会不会,有一丝真情。她会不会,为他的死难过。
可是没有。半分也没有。
他不恨刘邦,他早该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张良提醒过他的,是他自己太天真,以为刘邦跟他一样看重情义。
他不恨萧何和陈平,萧何对他有知遇之恩,陈平也只是为主谋虑,他们不过是顺势而为,各为其主,理所应当。
他不恨吕雉,若她不争,就要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说起来,他们一样地可怜,一样地陪刘邦从微末到帝王,一样地被猜疑,一样地被弃置。他是刘邦最锋利的刀,吕雉当然要杀他。
一开始,他恨令徽,恨她为什么处处薄情却处处演深情,为什么她轻易脱身自己却放不下。
可看她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处处周旋,他忽然明白了,自己其实不是恨她。只是恨他们明明可以相爱,为何要以欺瞒结尾。
她其实不用骗他的,如果只是要他死,他可以死的。她怎么就不明白呢?
上天怜他,重来一世,见她眼里全是算计,他欲狠下心来置之不理,每每看到她,又每每心软……
.
军营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赵令徽被人匆匆叫过去,刘邦正在军营门口跳脚骂,萧何在后面拉着他。执戟郎中则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给老子滚出来你个王……”
赵令徽摇摇头,简直不忍卒听。汉王依旧一身布衣打扮,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哪里来的流民在此无理取闹。
不容多想,赵令徽忙上前,拉住刘邦赔不是:“臣不知汉王降临,有失远迎,请汉王赎罪。”
刘邦撸起袖子,将赵令徽上下打量一番:“……你就是韩信军中新来的那个司马。”
是肯定,不是疑问。看来这汉王的消息挺快。
赵令徽暗道不好,施礼道:“臣和大将军效忠的都是大王,在谁帐下,并无区别。”
趁现在刘邦还未起疑,在他心中安下韩信忠心耿耿,还有她在旁边看着的想法是最好的。
萧何看了赵令徽一眼,总觉得哪里眼熟。
刘邦:“你不是娥姁身边那个……”
萧何眼皮一跳,忙扯住刘邦。
赵令徽笑笑:“大王今日怎么想着来军营了?”
刘邦捻捻胡须,往地上啐了一口:“你不问我还不生气,本王来自己军营看看,还被拦在门口,是何道理,他……”
萧何拽住刘邦,规劝:“大王,莫动粗。”
赵令徽又施了一礼:“大王恕罪,您有所不知。韩将军自得您赏识,一月前拜为大将军,就整顿军纪,这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将军令牌,是进不去军营的,谁说情也不行。现下内各个将军不服,外诸侯虎视眈眈,大将军只有纪律严明,树立威严,对内才可让诸位将军服气,对外才可对付诸侯,这才不枉大王您的栽培。因此他们并非是有意为难大王,而实在是迫于军纪,若是擅自放人进去,他们可是杀头之罪。大王您说是也不是?”
自那日赵令徽和韩信说了之后,韩信就迅速整顿了军纪,所有进军营的人,必须有大将军的令牌,出去则需要司马的令牌。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睛转了一圈:“本王都到这里了,总不能不让我进去吧?”
赵令徽:“大王自然是要进去的,不过进去需要大将军的令牌,现下我出来了,他们也不让我进去的。”
如此说着,赵令徽向前走两步,不出所料被执戟郎中拦在了外面。
赵令徽回过头:“臣不曾欺骗大王。现下大将军在操练兵马,他们现在去通传是要被罚的。估计还要等些时候,实在委屈大王了。等大将军操练完兵马,就有人去通报,有人拿了令牌来,大王就可进去了。虽是大王受了委屈,可旁人要说,是大王慧眼有加治下严明,丞相识英才。”
刘邦被一番话说的哈哈笑:“难怪他们都说军中来了个好厉害的司马,你与子房相比,如何?”
赵令徽忙作揖:“臣惶恐,臣一介俗人,不过耍耍小聪明。臣一身,全仰仗大王,怎敢跟大王身边的子房先生相比。”
赵令徽心中掀起骇浪惊涛,他这哪是将她和张先生比,明明是将他和韩信比!
怀疑的种子……这么早就埋下了吗?
萧何见状,解围道:“赵先生莫怕,大王和你说笑呢。”
听闻萧何叫她“赵先生”,赵令徽先疑惑了一下,想起来自己现在是男装打扮。
刘邦抱着胳膊:“既然现在进去不得,不如我们去喝酒如何,本王正有些事情,想请教于赵先生。”
赵令徽辞让:“臣不敢从命,军纪规定,擅自外出饮酒闹事,要杖责的。”
刘邦拽住赵令徽:“走吧你,什么军纪不军纪的,你都出来了,还能如何?”
萧何叹口气,跟在后面。
·
在萧何的劝阻下,刘邦终究是没让赵令徽喝酒。
倒是刘邦自己,醉的不成样子了。外诸侯其心各异,内诸将虎视眈眈,这个时候,还有闲心喝酒的,也就只有刘邦了。
赵令徽心里盘算着营的小将何时才能来寻自己,萧何似是习以为常了。
对着这位大王,赵令徽心情复杂。对百姓,他的确是位好君主,可对臣子,他太阴晴不定,君心难测想,对妻子来说,他绝对不是个好夫君。
上辈子,她是眼睁睁看着娥姁,如何被他一步步被逼上绝路的,若说心里对这位大王没有半点怨言,那是假的。
刘邦甚是健谈,和赵令徽东拉西扯,小到东家的狗,大到天下诸侯的形势,都能和赵令徽闲谈两句。
日渐西斜,酒舍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刘邦他们这一桌,刘邦手撑在桌子上:“你很怕我?”
“大王是君,臣是臣子,自然敬重大王。”赵令徽垂眸。
哪怕是做了半辈子廷尉,面对这位君主,赵令徽也不能不慎之又慎。
“你不是敬重,你跟他们不一样,他们不怕我,你怕我。”刘邦大着舌头,摇摇晃晃,好像随时要倒下去。
“大王有天子之威,臣一介凡人,不能不敬。”赵令徽碗筷皆未动。
“你这样的话,本王听了不少,本王想听听你的真话。”刘邦打了个嗝。
赵令徽袖子底下的手攥紧了袖子,面色神色不惊:“真话逆耳,不知大王可听得否?”
“本王……本王有什么嗝!听不得的。”刘邦往后一仰,差点倒在地上,还好萧何及时捞住了。
赵令徽:“臣贪生怕死。臣不过肉体凡胎……”
“休说什么布衣什么肉体凡胎,我不也是布衣之身,不也是肉体凡胎,有什么不一样!”刘邦拍着桌子,桌上的碗筷跟着抖。
“大王。”萧何欲劝刘邦,赵令徽组止了。
她知道,刘邦没听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是不会罢休的:“大王觉得,樊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他是我妻女弟的丈夫,我们是姻亲,又是从小的兄弟,我是他大哥,他怕我干什么?”刘邦一挥手,豪情万丈。
赵令徽:“大王觉得,卢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都不分彼此了,他怕我做什么!”
赵令徽:“大王觉得,丞相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他是丞相,本王有时候得听他的,本王离不开他,他怕我作甚?”
赵令徽:“大王觉得,子房先生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酒似是清醒了几分,向前探探身子:“子房……他倒是成天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只想着他的韩国,他出身比我们这些人好得多,刺杀嬴政都不怕,还怕什么?”
赵令徽:“大王觉得,韩大将军为什么不怕您?”
刘邦笑了:“他?他那哪儿是不怕,他是谁也不怕!”
赵令徽起身作揖:“大王,樊将军和您是姻亲,卢将军和您是兄弟,萧丞相是重臣,子房先生看透世事,韩大将军无畏生死。臣与您,一非姻亲,二非兄弟,三非重臣,臣是俗人,看不破世事,也害怕死,大王威加四海,臣贪生怕死,臣自然怕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