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安排
之后,林墨精心策划。他先在大管家提供的鲁王必经之路上,安排了一个卖鹦鹉的商贩。商贩笼子里的鹦鹉种类繁多,其中有一只鹦鹉十分特别,它是用特殊染料染色过的,羽毛的颜色鲜艳夺目,与众不同。果不其然,鲁王经过时,一眼就被这只鹦鹉吸引住了,当即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而这只鹦鹉还有个习性,特别喜欢薄荷的味道。所以大管家只需安排人在鲁王妃寿辰那天,在鲁王妃寝室放几盆薄荷。薄荷那清新的香气弥漫在寝室中,对鹦鹉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再在鲁王逗鹦鹉时,大管家安排的人偷偷弄松鹦鹉脚上的绳索。鹦鹉感受到自由,又被薄荷的香气吸引,自然就朝着鲁王妃的寝室飞去。
至于鲁王妃门口的下人,因为那天大多数人都去帮忙准备鲁王妃的寿宴了,整个王府都忙得不可开交。剩下的几个下人,也被大管家以临时安排其他重要事情为由支走了,以至于那会根本没人守在院门口。
所以鲁王追着鹦鹉,就这样畅通无阻地走进了鲁王妃的寝室。
这些安排十分巧妙,即使以后有人查,也查不出什么破绽,只能觉得是一连串的巧合。毕竟谁能想到,就这短短一会儿的功夫,王府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而在审问周静怡的时候,大管家因为提前知道了鲁王世子的身世,他找到周静怡,一脸严肃地告诉她,要是承认了能让她死得痛快点。周静怡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大管家的这番话,没怎么抵抗,就很容易被套出话来。
包括鲁王昏倒后,管家也故意装得十分慌张,手忙脚乱,好像完全乱了分寸,根本没想起要安排下人不要乱说。就这样,消息如决堤的洪水,不到一天,就传遍了全城。
当然,流言这么快地传开,也有林墨的手笔。自从做了参军,林墨结识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物。这些人在传播消息方面,有着独特的渠道和速度。像传这种皇家丑闻,他们更是驾轻就熟,很快就让整个京城都知晓了此事。
“鲁王一下子就相信晋安不是他之子?”穆明俪满脸疑惑地问。
“鲁王当夜就把城中最有名的胡大夫请到鲁王府,胡大夫说除非扁鹊华佗在世,否则鲁王不会有后。即使有孕也是几个月就会流产。”林墨神色平静地回答。
穆明俪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知道胡大夫的医术很厉害,上辈子就是他主导时疫的救治,最重要的那味药也是他找到的,在京城百姓心中,胡大夫就是神医一般的存在。
“胡大夫的医术我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这大夫还挺敢直言的,好多大夫都不会说的这么直接。”穆明俪钦佩地说。
“嗯,因为胡大夫也是我事先嘱咐他要这么说的。”林墨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说。
穆明俪愣愣地看着正在品茗的林墨,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钦佩之情。她惊叹于林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复杂的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当。但想到鲁王世子只是被赶出王府,她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但林墨却一脸沉稳,让她放心。他说晋安平日作恶多端,在京城早已臭名昭著,早有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以前是碍于鲁王的势力,大家才无可奈何。如今鲁王失势,晋安被赶出王府,正是那些人报仇的好时机。他们只需静静地等待,自会有结果。
确实如林墨所言,五天后的一个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城郊的树林里,晋安的尸体就被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从尸体上的伤痕来看,晋安死前遭受了长时间的折磨,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死状十分凄惨。看来,那些积压已久的仇恨,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宣泄。
穆明俪得知晋安的下场后,心中满是感慨,她转头对如画说道:“这就叫报应,多行不义必自毙,他落得如此下场,也是罪有应得。”说罢,她眉眼间满是畅快之意,立刻吩咐如画,让她马上派人去通知上官姐姐这个好消息。
穆明俪满心欢喜,她知道,上官姐姐的死劫终于彻底过去了。一想到这儿,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而且,她也终于可以继续施粥了,这次上官姐姐还能一同前来,想到又能和上官姐姐一起做善事,她的内心充满了期待。
对于施粥这件事,穆明俪的执着超乎常人想象,在她心中,这是要坚持一生去做的善举。她时常暗自思忖,自己是何等幸运,竟能重活一次。这一次,她不仅成功救下了哥哥和林墨哥哥,如今又帮上官姐姐摆脱了厄运。正是这份幸运,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她觉得自己必须尽可能多地做善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老天的眷顾。
每当穆明俪想到前世自己死时的那场时疫,心中仍是一阵后怕。她清楚地记得,那场时疫来势汹汹,如洪水猛兽般肆虐,据说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还好后来太医们历经艰辛,终于配出了药方。只可惜,自己当时感染的时间太久,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灵了。
不过,让她稍感欣慰的是,那药方她是知道的。因为在她患病期间,如画每次给自己熬药的时候,都会详细地告诉她,这次的药和上次有什么不同,太医又加了哪味药,这味药又有什么功效,如画试图以此来激励自己战胜病魔。也正因如此,穆明俪记住了药方,包括最关键的那味药。
穆明俪时常琢磨,也许老天让自己重生,就是为了让自己把药方早点拿出来,拯救更多的人。可她也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深闺女子,无端地拿出药方,恐怕没人会相信。想到这儿,她不禁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她觉得,看来自己还要学医才行,而且最好能拜倒那位胡大夫门下,这样一来,拿出药方也算是师出有名。
只是,和母亲说这件事,母亲是否会同意呢?她心里实在没底,母亲一直希望她能像寻常闺阁女子一样,研习女红、琴棋书画,对于学医这种事,母亲会作何反应,她完全无法预料。
穆明俪又想起之前听林墨哥哥提起,他曾安排胡大夫给鲁王诊脉。这么说来,林墨哥哥和胡大夫之间想必有些交情,那是不是也能安排胡大夫教自己医术,最好能收自己做弟子呢?一想到这儿,穆明俪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不过,这事又要麻烦林墨哥哥了,她心里既期待又有些忐忑,不知道林墨哥哥会不会觉得自己太过麻烦,毕竟这是关乎拯救更多人性命的大事,她满心期待着林墨哥哥能帮自己实现这个心愿。 。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等过两日去城外施粥的时候和他说好了。
很快,六月初一这一天如期而至。穆明俪带着如画,天刚蒙蒙亮就匆匆出门,一路快马加鞭,早早地来到了护国寺山脚下。还未到跟前,她就远远地看到上官若兰带着身边的侍女和几名家丁,早已等候在那里。
上官若兰身着一袭淡蓝色的罗裙,裙角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在山间的淡雅花朵,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正不时张望着穆明俪来的方向。
其实,五月十五那日,穆家也有安排人来施粥。当时,穆明俪满心期待能一同前来,可不论她如何信誓旦旦地保证,林墨就是坚决不同意。林墨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反复强调外面局势复杂,担心她的安危,任凭穆明俪软磨硬泡,就是不为所动。
李氏见此情形,还以为穆明俪小孩子心性,做事三分热度,又改了主意,便随口说了两句,也就没再深究。
然而,这事被穆清知道后,他可不像母亲那般好糊弄。穆清一脸正色,认为穆明俪做事半途而废,极不应该,于是开启了一番长篇大论,与其说是唠叨,倒不如说是严厉的训诫。他言辞恳切,滔滔不绝,从做人的坚持讲到行善的意义,听得穆明俪耳朵都快起茧子了。直到穆明俪急得指天发誓,保证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哪怕风雨交加,也绝不再缺席施粥,穆清这才满意地罢休。
上官若兰出身杭州世家,在老家时,每年祖母寿辰,家中也会施粥行善,所以对于施粥的流程和事务,她十分熟悉,很快就上手了。
来到施粥现场,她和穆明俪迅速分工合作,穆明俪负责打粥,她则专注包馒头。两人一心投入,连寒暄的时间都没有,便一头扎进忙碌之中。
只见穆明俪双手稳稳地端着粥勺,动作娴熟地将热气腾腾的粥舀进一个个碗里,再微笑着递给排队的百姓;上官若兰则坐在一旁,手法熟练地揉面、包馅,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馒头在她手中诞生。她们就这样忙碌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快到午时了。
终于,排队的人渐渐没了,施粥的大锅也见了底,穆明俪和上官若兰这才停下手中的活儿。穆明俪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那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她叫上上官若兰,一起走到一旁的树荫下休息,准备等赵管家他们收拾妥当后,一同回城。
“上官姐姐,如今那个晋安虽然死了,但为了安全起见,一会儿林墨哥哥来接我。你们和我一起回城吧。”穆明俪微微喘着气,关切地说道。
“我也正有此意,这会儿也到了午饭时间,不知你和林小将军有没有空,让我请你们吃饭,感谢上次的救命之情。”上官若兰轻轻点头,微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真诚的感激。
“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这样客气的。”穆明俪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无需如此郑重的感谢。
“一顿便饭,只是聊表心意。”上官若兰坚持道,语气中带着诚恳。
“那好吧,我是有时间,就是不知道林墨哥哥是否有空,这几日他貌似有些忙。”穆明俪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她心里也清楚,上官若兰是真心想要感谢,再推辞反倒显得生分了。
俩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抬眼望去,就见林墨身着一身利落的劲装,身姿挺拔地骑在马上,带着一群人策马而来。在人群中,穆明俪还惊喜地发现了穆清的身影。
“大哥,你怎么也来了?”穆明俪快步迎上前去,满脸疑惑地问道。
“今日太子殿下找我,问我最近准备的怎么样,出太子府的时候正好碰到林墨,就一起来接你们。”穆清笑着解释道,他的笑容中带着兄长的关怀,眼神中透着欣慰。
“那正好,我正好要邀俪儿和林小将军一起吃饭,不如穆世子也一起吧。”上官若兰走上前,礼貌地说道。
林墨与穆清推辞不过,只好答应。穆清又立刻安排人去醉仙楼,先定好包厢和饭菜。接着,他又安排一人回侯府,告诉李氏一声,以免母亲担心。
于是,等一切收拾妥当,众人说说笑笑,一同朝着醉仙楼走去。
进了包厢,众人刚坐稳不久,酒楼的伙计便鱼贯而入,一道道色香俱全的饭菜被稳稳地端上桌来。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包厢,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上官若兰见状,轻轻站起身来,身姿优雅得如同春日里随风摇曳的柳枝。她双手稳稳地拿起茶杯“若兰在此以茶代酒,感谢俪儿和林小将军的救命之恩。”她微微欠身,语气诚恳而真挚,脸上满是感激之情,“明日我父亲也会亲自上门致谢。之前因晋安还是鲁王世子,我怕告诉父亲又要节外生枝,也就没说,如今晋安已死,我也将事情告诉了父亲。”说罢,她仰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以示自己的诚意。
穆明俪和林墨还没来得及开口回应,就听穆清微微皱眉,带着一丝疑惑问道:“什么救命之恩?”他的目光在穆明俪和上官若兰之间来回扫视
而这只鹦鹉还有个习性,特别喜欢薄荷的味道。所以大管家只需安排人在鲁王妃寿辰那天,在鲁王妃寝室放几盆薄荷。薄荷那清新的香气弥漫在寝室中,对鹦鹉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再在鲁王逗鹦鹉时,大管家安排的人偷偷弄松鹦鹉脚上的绳索。鹦鹉感受到自由,又被薄荷的香气吸引,自然就朝着鲁王妃的寝室飞去。
至于鲁王妃门口的下人,因为那天大多数人都去帮忙准备鲁王妃的寿宴了,整个王府都忙得不可开交。剩下的几个下人,也被大管家以临时安排其他重要事情为由支走了,以至于那会根本没人守在院门口。
所以鲁王追着鹦鹉,就这样畅通无阻地走进了鲁王妃的寝室。
这些安排十分巧妙,即使以后有人查,也查不出什么破绽,只能觉得是一连串的巧合。毕竟谁能想到,就这短短一会儿的功夫,王府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而在审问周静怡的时候,大管家因为提前知道了鲁王世子的身世,他找到周静怡,一脸严肃地告诉她,要是承认了能让她死得痛快点。周静怡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大管家的这番话,没怎么抵抗,就很容易被套出话来。
包括鲁王昏倒后,管家也故意装得十分慌张,手忙脚乱,好像完全乱了分寸,根本没想起要安排下人不要乱说。就这样,消息如决堤的洪水,不到一天,就传遍了全城。
当然,流言这么快地传开,也有林墨的手笔。自从做了参军,林墨结识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物。这些人在传播消息方面,有着独特的渠道和速度。像传这种皇家丑闻,他们更是驾轻就熟,很快就让整个京城都知晓了此事。
“鲁王一下子就相信晋安不是他之子?”穆明俪满脸疑惑地问。
“鲁王当夜就把城中最有名的胡大夫请到鲁王府,胡大夫说除非扁鹊华佗在世,否则鲁王不会有后。即使有孕也是几个月就会流产。”林墨神色平静地回答。
穆明俪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知道胡大夫的医术很厉害,上辈子就是他主导时疫的救治,最重要的那味药也是他找到的,在京城百姓心中,胡大夫就是神医一般的存在。
“胡大夫的医术我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这大夫还挺敢直言的,好多大夫都不会说的这么直接。”穆明俪钦佩地说。
“嗯,因为胡大夫也是我事先嘱咐他要这么说的。”林墨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说。
穆明俪愣愣地看着正在品茗的林墨,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钦佩之情。她惊叹于林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复杂的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当。但想到鲁王世子只是被赶出王府,她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但林墨却一脸沉稳,让她放心。他说晋安平日作恶多端,在京城早已臭名昭著,早有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以前是碍于鲁王的势力,大家才无可奈何。如今鲁王失势,晋安被赶出王府,正是那些人报仇的好时机。他们只需静静地等待,自会有结果。
确实如林墨所言,五天后的一个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城郊的树林里,晋安的尸体就被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从尸体上的伤痕来看,晋安死前遭受了长时间的折磨,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死状十分凄惨。看来,那些积压已久的仇恨,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宣泄。
穆明俪得知晋安的下场后,心中满是感慨,她转头对如画说道:“这就叫报应,多行不义必自毙,他落得如此下场,也是罪有应得。”说罢,她眉眼间满是畅快之意,立刻吩咐如画,让她马上派人去通知上官姐姐这个好消息。
穆明俪满心欢喜,她知道,上官姐姐的死劫终于彻底过去了。一想到这儿,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而且,她也终于可以继续施粥了,这次上官姐姐还能一同前来,想到又能和上官姐姐一起做善事,她的内心充满了期待。
对于施粥这件事,穆明俪的执着超乎常人想象,在她心中,这是要坚持一生去做的善举。她时常暗自思忖,自己是何等幸运,竟能重活一次。这一次,她不仅成功救下了哥哥和林墨哥哥,如今又帮上官姐姐摆脱了厄运。正是这份幸运,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她觉得自己必须尽可能多地做善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老天的眷顾。
每当穆明俪想到前世自己死时的那场时疫,心中仍是一阵后怕。她清楚地记得,那场时疫来势汹汹,如洪水猛兽般肆虐,据说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还好后来太医们历经艰辛,终于配出了药方。只可惜,自己当时感染的时间太久,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灵了。
不过,让她稍感欣慰的是,那药方她是知道的。因为在她患病期间,如画每次给自己熬药的时候,都会详细地告诉她,这次的药和上次有什么不同,太医又加了哪味药,这味药又有什么功效,如画试图以此来激励自己战胜病魔。也正因如此,穆明俪记住了药方,包括最关键的那味药。
穆明俪时常琢磨,也许老天让自己重生,就是为了让自己把药方早点拿出来,拯救更多的人。可她也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深闺女子,无端地拿出药方,恐怕没人会相信。想到这儿,她不禁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她觉得,看来自己还要学医才行,而且最好能拜倒那位胡大夫门下,这样一来,拿出药方也算是师出有名。
只是,和母亲说这件事,母亲是否会同意呢?她心里实在没底,母亲一直希望她能像寻常闺阁女子一样,研习女红、琴棋书画,对于学医这种事,母亲会作何反应,她完全无法预料。
穆明俪又想起之前听林墨哥哥提起,他曾安排胡大夫给鲁王诊脉。这么说来,林墨哥哥和胡大夫之间想必有些交情,那是不是也能安排胡大夫教自己医术,最好能收自己做弟子呢?一想到这儿,穆明俪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不过,这事又要麻烦林墨哥哥了,她心里既期待又有些忐忑,不知道林墨哥哥会不会觉得自己太过麻烦,毕竟这是关乎拯救更多人性命的大事,她满心期待着林墨哥哥能帮自己实现这个心愿。 。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等过两日去城外施粥的时候和他说好了。
很快,六月初一这一天如期而至。穆明俪带着如画,天刚蒙蒙亮就匆匆出门,一路快马加鞭,早早地来到了护国寺山脚下。还未到跟前,她就远远地看到上官若兰带着身边的侍女和几名家丁,早已等候在那里。
上官若兰身着一袭淡蓝色的罗裙,裙角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在山间的淡雅花朵,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正不时张望着穆明俪来的方向。
其实,五月十五那日,穆家也有安排人来施粥。当时,穆明俪满心期待能一同前来,可不论她如何信誓旦旦地保证,林墨就是坚决不同意。林墨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反复强调外面局势复杂,担心她的安危,任凭穆明俪软磨硬泡,就是不为所动。
李氏见此情形,还以为穆明俪小孩子心性,做事三分热度,又改了主意,便随口说了两句,也就没再深究。
然而,这事被穆清知道后,他可不像母亲那般好糊弄。穆清一脸正色,认为穆明俪做事半途而废,极不应该,于是开启了一番长篇大论,与其说是唠叨,倒不如说是严厉的训诫。他言辞恳切,滔滔不绝,从做人的坚持讲到行善的意义,听得穆明俪耳朵都快起茧子了。直到穆明俪急得指天发誓,保证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哪怕风雨交加,也绝不再缺席施粥,穆清这才满意地罢休。
上官若兰出身杭州世家,在老家时,每年祖母寿辰,家中也会施粥行善,所以对于施粥的流程和事务,她十分熟悉,很快就上手了。
来到施粥现场,她和穆明俪迅速分工合作,穆明俪负责打粥,她则专注包馒头。两人一心投入,连寒暄的时间都没有,便一头扎进忙碌之中。
只见穆明俪双手稳稳地端着粥勺,动作娴熟地将热气腾腾的粥舀进一个个碗里,再微笑着递给排队的百姓;上官若兰则坐在一旁,手法熟练地揉面、包馅,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馒头在她手中诞生。她们就这样忙碌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快到午时了。
终于,排队的人渐渐没了,施粥的大锅也见了底,穆明俪和上官若兰这才停下手中的活儿。穆明俪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那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她叫上上官若兰,一起走到一旁的树荫下休息,准备等赵管家他们收拾妥当后,一同回城。
“上官姐姐,如今那个晋安虽然死了,但为了安全起见,一会儿林墨哥哥来接我。你们和我一起回城吧。”穆明俪微微喘着气,关切地说道。
“我也正有此意,这会儿也到了午饭时间,不知你和林小将军有没有空,让我请你们吃饭,感谢上次的救命之情。”上官若兰轻轻点头,微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真诚的感激。
“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这样客气的。”穆明俪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无需如此郑重的感谢。
“一顿便饭,只是聊表心意。”上官若兰坚持道,语气中带着诚恳。
“那好吧,我是有时间,就是不知道林墨哥哥是否有空,这几日他貌似有些忙。”穆明俪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她心里也清楚,上官若兰是真心想要感谢,再推辞反倒显得生分了。
俩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抬眼望去,就见林墨身着一身利落的劲装,身姿挺拔地骑在马上,带着一群人策马而来。在人群中,穆明俪还惊喜地发现了穆清的身影。
“大哥,你怎么也来了?”穆明俪快步迎上前去,满脸疑惑地问道。
“今日太子殿下找我,问我最近准备的怎么样,出太子府的时候正好碰到林墨,就一起来接你们。”穆清笑着解释道,他的笑容中带着兄长的关怀,眼神中透着欣慰。
“那正好,我正好要邀俪儿和林小将军一起吃饭,不如穆世子也一起吧。”上官若兰走上前,礼貌地说道。
林墨与穆清推辞不过,只好答应。穆清又立刻安排人去醉仙楼,先定好包厢和饭菜。接着,他又安排一人回侯府,告诉李氏一声,以免母亲担心。
于是,等一切收拾妥当,众人说说笑笑,一同朝着醉仙楼走去。
进了包厢,众人刚坐稳不久,酒楼的伙计便鱼贯而入,一道道色香俱全的饭菜被稳稳地端上桌来。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包厢,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上官若兰见状,轻轻站起身来,身姿优雅得如同春日里随风摇曳的柳枝。她双手稳稳地拿起茶杯“若兰在此以茶代酒,感谢俪儿和林小将军的救命之恩。”她微微欠身,语气诚恳而真挚,脸上满是感激之情,“明日我父亲也会亲自上门致谢。之前因晋安还是鲁王世子,我怕告诉父亲又要节外生枝,也就没说,如今晋安已死,我也将事情告诉了父亲。”说罢,她仰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以示自己的诚意。
穆明俪和林墨还没来得及开口回应,就听穆清微微皱眉,带着一丝疑惑问道:“什么救命之恩?”他的目光在穆明俪和上官若兰之间来回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