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府怪案(2)
关阇彦将目光移开跟前的十只储物宝箱,他迈开步子,绕过障碍物,跨到了整个屋子里除了箱子外唯二显眼的摆件——一条沿着长廊似墙壁伸展开来的架格。
这些架格很显然是由多个统一样式的书架拼接而成的。
架格上上下下估摸五层,最高层上放着的书籍落的灰最严重,毕竟寻常人都得踩着一只小板凳才能攀得上这样的高度。关阇彦从下到上依次将书架扫视着,他背着手踩着无声的步子,每一次落步都极其庄重,不容一丝失误出现。
杜咏跟在后面,不知不觉间身上家主的气势都散得差不多了,他压着一口气在腹中,以缓和体内乱气,唯恐呼吸时发出的声音会传入关阇彦的耳中。
关阇彦查得很仔细,前有箱子角落发现松脂一事,再查后有之事时,他必然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易被人忽略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确发现了一个惹眼的事物。
高层上的架格积灰最多,书背上基本上都覆盖着一层陈年老灰,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人从此地拿了书或是碰了书,留下来的痕迹必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戳目。
他看到了几本书籍上的灰尘明显要比周边的薄很多,对比之下,他们的背面近似平滑,哪有厚厚一层活似粘液似粘着书页不放的尘土看着粗糙?关阇彦个子很高,但也无法做到直接平视高层架格,更不提挪动或拿取上面的书籍了。
他都做不到,何谈那六十来岁的刘翁。
他下意识地敛回眼神,扫视了周边,发现了一只小腿高的杌子四角八岔地倒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将那杌子提正回来。
杜咏见此补道:“寻日算账得参考不少市面上物价的变化趋势,这些大多数都被整理成了册子堆在这些架格上。刘翁大概五尺高,都得踩在这只杌子上够些册子。”
关阇彦默默颔首,撇下杌子,将其他四层的架格仔细收敛眼底。
他道:“越是上面的册子和书籍越是老旧吧?”
因为他发现书册越是往下,书页泛黄的程度便越轻。
杜咏乐呵呵道:“是的,方便大家取物,年久不用的册子都是堆在高层的。”
关阇彦眸光上下扫视了一下架格:“若是常人,根本不会抬眼往上查看这些摆得又高又无用的杂册,寻常路过更是不会注意到上面的特殊之处。”
“可这些书册明显被人动过,动手之人只会是刘春盛。”
关阇彦笑了笑:“刘春盛取上面的书册必不会是为了熟悉账目。”
他对杜咏做了个“请”的动作,道:“烦请当家的尽早将架格上的册子核实好,看看有没有缺漏或是多出的部分。”
杜咏应道:“是。”
“都督您是怀疑这只架格是凶手的作案工具?”
关阇彦不置可否,只是说着:“找到刘春盛便可确认他是否有帮凶,若是有,他必是贼人之一,若是没有,他便没有了嫌疑。所以刘春盛这头只是个模糊的线索。架格上的谜团仅代表他是贼人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东西。提前做好两手准备罢了。”
杜咏愁云满面地应了,他朝外面窗扉处瞥了一眼,外面热光四射,显然已至中午,他迈开步子,自己脚下投射在屋内的人影瞬间跑到了远处。
他哀叹一声,语气却也诚挚:“时辰不早了,都督还是先随我移步内院的厢房用膳吧,若将身体累坏了便是我的罪过了。”
关阇彦勉强勾了勾唇,但面容被帘子遮地严实,旁人只觉得他如一尊雪白的石头塑像,威严至极。他忽地冒出一句:“明堂如何了?”
毕竟是在人父亲面前,他想损杜明堂的拳脚无处伸展,末了喊他名字都喊出了一股生分之意。
杜咏只知道关阇彦跟自家儿子曾经在一家书院同窗过,绝对想不到他们二人之间的交情如此深。
他只当关阇彦的话是出于对时局的担心,公事公办,公话公答。
“嗐那小子估摸在偷摸着记仇呢,保准闲不下来,都督放心吧。”
他可真是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今儿一堆仇家上门,若不是情况特殊,杜明堂保准要从棺材里蹦出来“诈尸”吓人,以此当作报复。可惜今日报复不得,就只好默默在心里拿笔记账了。
关阇彦想要抬手扶额,却意识到手和脸之间隔着一道道厚重的帘子,只得作罢,被限制了动作,他也觉得境地勉强,不道义的笑意卡在喉咙里,一直没好意思传出来。他自以为的忍俊不禁,在杜咏眼里依旧是一尊不可冒犯的大佛尊颜。
关阇彦跟着杜咏迈出了飞尘乱舞的账房,但在杜咏为屋子关门上锁时,关阇彦却打断了他。
关阇彦站在门框的边缘,亮黄色的阳光扑洒在整个屋子里,侧面的窗扉也漏着光,将屋内众物的影子斜斜地打在地面上。
关阇彦将眼前此景尽收眼底,俯视着地面上由架格和各种堆在一起的书籍构成的影面,影面上横横竖竖划着既显错综又显整齐的光暗条纹,好似要构成什么字一样。关阇彦敢确信,若是将屋侧和屋正面的光亮挡住,重新选一只方向的光束射进来,这些光暗交错的图案会构成一只新的图案——譬如一只字。
他抬眸在屋内寻找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光束方向,最终眼神锁定在架格二三层位置往上延申至屋墙顶部的一大扇窗洞。这只洞窗很不起眼,它原本长在长廊似的墙面上,后来比它更大更长的架格搬进来,将它大半的面目遮挡起来——只有当架格二层往上的书籍册子挪动位置,或是重新更置位置时,才会在空当的地方瞧见窗户的模样。
此窗户常年被厚厚的书籍隔挡着,不落灰,将书籍推开,看到的便是光洁平整的水色玉窗片。当太阳移了位置,将光芒自此冰□□窗投进来的话,光亮澄澈,投射影子的效果定然不差。
关阇彦没有再跨入门槛,只是语气既不重也不轻地问了杜咏一句,叫人听不出是什么情绪:“杜掌舵,酉时落阳时这屋子后头可有建筑隔挡光亮?”
杜咏摸不着头脑了,硬着头皮答:“没有的,账房已是西侧院最边儿上的屋子了,此屋采光向来不错。每到酉时夕阳时,屋内都能看到橙黄的落光。”
关阇彦静了静,略一低头:“刘翁平日在架格上拿书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时间上、动作上什么的。”
杜咏仔细回忆,他虽不是时时都有空来账房跟刘春盛共事,但毕竟打交道打了十年,习惯上的东西他还是能总结一番的:“刘翁喜好整理书册,从前都是随机挑时间干。”
“但近半年,他总爱在傍晚前摸索摸索书册,说是怕自己忘事,所以晚上前要记好账上的规矩,甚至还要提前抄录好账本带到屋内研究。”
“若非说要找什么规律,刘翁除了习惯在傍晚前整理书籍外,就是他每次做此事时都是一副浑然忘我的模样,好似有自己的世界,外人跟他说话他都当听不见。”
“半年里……傍晚前,”关阇彦在心中念着。
如果刘春盛真是贼人,他突然改变习惯,选在傍晚左右的时间整理书架,说不定是在通过架格上书籍的摆放位置,跟自墙后□□窗投入进来的夕阳,来形成什么信息。
五层架格上的变动更是说明了这一点——正常情况下,一个老先生怎么会去碰又难拿又没用的东西,那不是吃力不讨好么?
关阇彦在心中盘算了算,打算下午傍晚时,再来账房走一趟,看看这地上的影子到底是何方神物。
想罢,他跟杜咏道:“走吧。”
杜咏压在胸口处令他紧张难耐的大石终于碎为了齑粉,卖离账房跟脱离了回忆的苦海似的,身心畅快,很快就跟关阇彦介绍起来中午为之准备的贵宴:“都督,听说你最近要多多来杜府,我特意寻了京城上好的酒肆里的厨子做了一桌好菜,有豉汁鸡、五味酪鹅、醉蟹——”
这些内容怎么这么熟悉,不就是昨晚杜明茜在避暑宅内准备的一桌菜品吗?
关阇彦抽了抽嘴角,揶揄补上:“虾元子,茄汁茭白?”
杜咏寻思着都督是怎么知道他的台词的,结果关阇彦却步子迈大,摇摇头不说话了。
杜咏跟杜明茜这一对父女也是相像至极了,也不知是父女连心,一起挑了同一家酒楼的厨子。
还是说杜明茜大手大脚聘回府的厨子实在是昂贵,父亲忙着府宅事,却没来得及遣走他们,女儿突然离开,他就不得已把其余的厨子留在了府内凑合用了。
毕竟早年杜咏其实是号有钱又抠搜的矛盾人物。
而关阇彦也确实觉着以杜明茜的作风,带去避暑宅的仆从跟厨子必是越多越好,可是仆从是不少,厨子却仅有两位,少得不太寻常。如今看来,真相就在眼前,伸手可揭。
关阇彦一时语噎,不知该说杜咏是用了心还是敷衍了事。
中午用了膳,关阇彦就一直待在僻静的内院小憩。
外面的人流半点不减,反而越堆越多,近亲里也有不少杜明堂的老相识,他们得知噩耗浑身淌冷汗,只恨眼泪不争气得哗啦啦流。
按照规矩,他们可有启棺吊唁的资格,所以棺木一会儿敞开一会儿关合,光亮突现、迷走不断。杜明堂哪有心思再算他那仇人账,只恨这该死的一天为何不能快点结束——不,不是该死,真是晦气!他好一顿整顿,最后心中之言换成这句话,只恨这闹腾到炸耳的一天,为何不能快点结束。
但大半天下来,杜明堂都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扮的死人比真的还要真,大堂里人潮涌动的,也一直没消停,总是有心怀歹意之人也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他动手动脚。
到目前为止,他跟关阇彦在意的刺探之人好似还未出现过。
内院之中,杜咏陪着关阇彦坐在茶室内,茶烟一丛一丛地冒,热茶一盏一盏地添,旧茶一盅一盅地换。
关阇彦整个人藏在长帘内,闭口不言许久,对茶案上名贵的茗茶和夺目的茶具毫无兴趣,一动不动的,也不知在思考什么千古难题。杜咏又不好意思冒然出语,关阇彦又一直不说话,他寻不着搭话的机会,离开又不合规矩,所以只好提着茶壶倒来倒去,真是坐如针毡。
关阇彦半垂着眼,能看到的只有白帘下朦胧的光影,哪里会察觉到对方尴尬的神色?他我行我素惯了,不懂杜咏的尴尬,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难以自拔。
他想起了自己昨夜和今早进退维谷的境地。
昨夜,他见魏郁春不用晚膳便早早将自己关在了屋内,看起来是为他过分决绝的态度伤心到肝肠尽断。当时,他寻思着自己本就有权力拒绝,逼着自己对此视而不见,结果上一刻才收紧的心神,在他入屋休憩时就全部跑了出来,胡思乱想占据他的脑海。
譬如——
她自尊心那么强,也不知会被伤到何种境地。
他纵使有拒绝她示爱的权力,倒不一定非要用那种话羞辱人……他是不是真的过分了?
不对啊,他一贯这种作风,外人要么被其吓退,要么心有不满又碍于无法反击,只好偷偷阳奉阴违。不管怎么样,他何曾顾及过这些人的情面?
若说不是外人。家中爹娘和亲密的友人对此也见怪不怪,只要不触及底线,他们都不会管他,更不提会被他的毒舌伤到自尊心。
那魏郁春呢?她在他心里是什么成分?若说是外人,他为何忍不住去在意她?若说是亲密之人,他……若她不喜欢自己,他倒完全愿意接受他们之间这样的关系。
思来想去,他还是放不下心,想了一宿,第二日见了厨子正在新做雪衣豆沙糕跟莲香荷花酥,想到这是杜明茜等一众贵女喜好的茶点,京中无数贵人常以吃甜点为乐,吃了甜食心情愉悦,磋磨起时光来也不无趣了。
他当即吩咐下人将这些新出炉的华丽糕点包进了精美的食盒,要求下人在魏郁春醒来后将其赠予她,同时,他觉得突然示好太打脸,也显得他这个人有点神经病。他寻思也是想弥补她残破了的自尊心,用“两不相欠”当借口合适多了。
贵女都喜好的东西,魏郁春说不定也会喜欢。
关阇彦开始不禁去想象魏郁春收到食盒后的模样,会高兴,还是会听信两不相欠之言,对他彻底心灰意冷?
他有些烦躁,咬了咬唇,手指在茶案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
杜咏注视着他,只觉得他是在不耐烦,好似被诸事所扰,不得清净。
杜咏自觉待客不周。
杜咏的心跳声也跟着他指尖的节奏一起蹦跳,他终于忍不住问道:“都督可是在烦恼账本丢失一案?”
那倒不曾。
关阇彦并非那种死死揪着一件事不松手的人,刘翁一日不捉,他就无法进一步推进案子,他又何必急于将此事胡乱推测?
关阇彦没搭腔,沉吟半晌,转念一想不如让杜咏帮自己一起解惑,道:“男女情感之事上,杜掌舵也是过来人了,晚辈讨教一二。一名女子被拒绝后,突然就翻脸不认人是为何?”
杜咏一听差点从坐垫上跳起来,他隐忍着怒火,厚着脸皮问道:“是不是阿茜那臭丫头又缠得都督不得安宁了?!!!”
“不对,那丫头被拒就被拒了,怎好当着都督的面翻脸呢!那是大不敬!”
关阇彦摆手:“唉那也……倒是不曾。”
杜咏气得要翘起来的短胡子立马平捋了起来,他笑呵呵地对着关阇彦提盏,饮下一蛊红花,满脸红光地缓下一口气:“那便好。”
关阇彦云淡风轻地道:“只是我一位朋友是这样的遭遇罢了,我替他解惑却也解不出来个所以然,这才想叫杜掌舵支支主意。”
杜咏也不多想,傻呵呵地想终于有个缓解气氛的话题出来了,问道:“那都督可否解释一下,是哪样的翻脸?哪样的不认人?”
关阇彦回忆起昨日夕阳下,魏郁春沐浴在红火光下的那张恐惧的面容,怔了怔,疑色上涌,道:“准确来说,不是翻脸,是态度上突然的转变。那女子起初与我那位友人日久生情,但友人并没有与她结缘的打算,那女子刚一示爱就被狠狠拒绝了,之后她脸色大变,从满心期许变作了……”
他不由顿住,又闻杜咏自告奋勇地补上一句:“失望透顶?”
“不是,是恐惧不已,活似见了鬼。”
杜咏咬舌轻嘶一声,脖子也往后仰了几分,如临大敌:“这倒是奇了怪了,此女子性情刚烈,若不然怎么会主动向男子求爱?被拒绝后她羞意不止因此感到失望才是正常,怎么会恐惧呢?”
“是啊。”
关阇彦也惆怅地长叹了一声。
杜咏突一拍掌,道:“有了,那女子定是喜欢这男子到了极点。所以她在痛失所爱后才会有如遭雷劈的反应,悲痛一番后又想到以后无法与心爱之人共度余生,自又会恐惧不已。”
关阇彦瞪大了眼,他虽自负高傲,却也不至于厚脸皮到这种地步,觉得一个人会崇拜他到死去活来。旁人不论了,魏郁春那种人会这样吗?
他扯唇觉得荒唐,刚要出声制止杜咏荒诞的念头继续泛滥。
结果杜咏已经滔滔不绝了起来:“定是如此。要不然那女子在惶恐什么?除非……她喜欢的人隐瞒了她什么,结果被她发现了?”
关阇彦自觉将自己带入其中,他的确瞒了她很多事,都跟身份有关,但魏郁春诸多反应都代表她对此事毫不在意。她昨日突然逃离前说的话里有一句带着“安南都督”的字眼,他也不解她怎么会知道他的身份,综合多方猜测,他只会觉得她是从杜明茜那只大漏勺口中得知的。
他承认魏郁春非凡夫俗子,突然从傻女变成通晓汉文的才女一事足够荒诞,但硬要拉东西解释却也能蒙混过关。但她怎么可能明晰中晋事物呢?她若是因为安南都督这个称号厌恶他,真是不可思议了,先不论认不认识这号人物,就是认识,她从前也不可能跟自己有交集。
厌恶从何而来,仇恨从何而来?
总之,她怎么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安南都督一事,对自己感到畏惧?
与其相信这个,他更相信魏郁春那般是被拒绝后悲愤交加的反应。
他立马否认杜咏口中的“除非”一事:“不曾有此事发生过。”
杜咏抚掌,越发肯定:“那保准是了。都督啊,你不要觉得女子的心思是可以靠一个表情、一种情绪辨出来的,女人心,海底针,她的真实念头你乍一眼看不出来的。”
关阇彦听得出神,方要点头,愕然惊醒,强作镇定纠正杜咏:“并非是我,只是我的一位友人罢了。”
杜咏捋须,仰面哈哈一笑:“是是是,一位友人。那都督记得以后跟那位友人知会一声。”
关阇彦:“知会什么?我那友人以后也不会跟那女子相遇了,说了有何用呢?”
杜咏一语点醒梦中人:“唉~不好说,你这位友人心里八成有这位女娘,不然怎么舍得花功夫探究此女心思?”
“他们二人过去曾是朋友,有些情谊难舍弃罢了。”
杜咏不置可否:“总之话不能说太满了,说不准缘分到了,那二人再不想相遇,老天爷都会硬拉着他们碰面儿呢。”
关阇彦在席帘下蹙着眉,微微一笑,不言语。
这些架格很显然是由多个统一样式的书架拼接而成的。
架格上上下下估摸五层,最高层上放着的书籍落的灰最严重,毕竟寻常人都得踩着一只小板凳才能攀得上这样的高度。关阇彦从下到上依次将书架扫视着,他背着手踩着无声的步子,每一次落步都极其庄重,不容一丝失误出现。
杜咏跟在后面,不知不觉间身上家主的气势都散得差不多了,他压着一口气在腹中,以缓和体内乱气,唯恐呼吸时发出的声音会传入关阇彦的耳中。
关阇彦查得很仔细,前有箱子角落发现松脂一事,再查后有之事时,他必然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易被人忽略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确发现了一个惹眼的事物。
高层上的架格积灰最多,书背上基本上都覆盖着一层陈年老灰,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人从此地拿了书或是碰了书,留下来的痕迹必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戳目。
他看到了几本书籍上的灰尘明显要比周边的薄很多,对比之下,他们的背面近似平滑,哪有厚厚一层活似粘液似粘着书页不放的尘土看着粗糙?关阇彦个子很高,但也无法做到直接平视高层架格,更不提挪动或拿取上面的书籍了。
他都做不到,何谈那六十来岁的刘翁。
他下意识地敛回眼神,扫视了周边,发现了一只小腿高的杌子四角八岔地倒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将那杌子提正回来。
杜咏见此补道:“寻日算账得参考不少市面上物价的变化趋势,这些大多数都被整理成了册子堆在这些架格上。刘翁大概五尺高,都得踩在这只杌子上够些册子。”
关阇彦默默颔首,撇下杌子,将其他四层的架格仔细收敛眼底。
他道:“越是上面的册子和书籍越是老旧吧?”
因为他发现书册越是往下,书页泛黄的程度便越轻。
杜咏乐呵呵道:“是的,方便大家取物,年久不用的册子都是堆在高层的。”
关阇彦眸光上下扫视了一下架格:“若是常人,根本不会抬眼往上查看这些摆得又高又无用的杂册,寻常路过更是不会注意到上面的特殊之处。”
“可这些书册明显被人动过,动手之人只会是刘春盛。”
关阇彦笑了笑:“刘春盛取上面的书册必不会是为了熟悉账目。”
他对杜咏做了个“请”的动作,道:“烦请当家的尽早将架格上的册子核实好,看看有没有缺漏或是多出的部分。”
杜咏应道:“是。”
“都督您是怀疑这只架格是凶手的作案工具?”
关阇彦不置可否,只是说着:“找到刘春盛便可确认他是否有帮凶,若是有,他必是贼人之一,若是没有,他便没有了嫌疑。所以刘春盛这头只是个模糊的线索。架格上的谜团仅代表他是贼人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东西。提前做好两手准备罢了。”
杜咏愁云满面地应了,他朝外面窗扉处瞥了一眼,外面热光四射,显然已至中午,他迈开步子,自己脚下投射在屋内的人影瞬间跑到了远处。
他哀叹一声,语气却也诚挚:“时辰不早了,都督还是先随我移步内院的厢房用膳吧,若将身体累坏了便是我的罪过了。”
关阇彦勉强勾了勾唇,但面容被帘子遮地严实,旁人只觉得他如一尊雪白的石头塑像,威严至极。他忽地冒出一句:“明堂如何了?”
毕竟是在人父亲面前,他想损杜明堂的拳脚无处伸展,末了喊他名字都喊出了一股生分之意。
杜咏只知道关阇彦跟自家儿子曾经在一家书院同窗过,绝对想不到他们二人之间的交情如此深。
他只当关阇彦的话是出于对时局的担心,公事公办,公话公答。
“嗐那小子估摸在偷摸着记仇呢,保准闲不下来,都督放心吧。”
他可真是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今儿一堆仇家上门,若不是情况特殊,杜明堂保准要从棺材里蹦出来“诈尸”吓人,以此当作报复。可惜今日报复不得,就只好默默在心里拿笔记账了。
关阇彦想要抬手扶额,却意识到手和脸之间隔着一道道厚重的帘子,只得作罢,被限制了动作,他也觉得境地勉强,不道义的笑意卡在喉咙里,一直没好意思传出来。他自以为的忍俊不禁,在杜咏眼里依旧是一尊不可冒犯的大佛尊颜。
关阇彦跟着杜咏迈出了飞尘乱舞的账房,但在杜咏为屋子关门上锁时,关阇彦却打断了他。
关阇彦站在门框的边缘,亮黄色的阳光扑洒在整个屋子里,侧面的窗扉也漏着光,将屋内众物的影子斜斜地打在地面上。
关阇彦将眼前此景尽收眼底,俯视着地面上由架格和各种堆在一起的书籍构成的影面,影面上横横竖竖划着既显错综又显整齐的光暗条纹,好似要构成什么字一样。关阇彦敢确信,若是将屋侧和屋正面的光亮挡住,重新选一只方向的光束射进来,这些光暗交错的图案会构成一只新的图案——譬如一只字。
他抬眸在屋内寻找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光束方向,最终眼神锁定在架格二三层位置往上延申至屋墙顶部的一大扇窗洞。这只洞窗很不起眼,它原本长在长廊似的墙面上,后来比它更大更长的架格搬进来,将它大半的面目遮挡起来——只有当架格二层往上的书籍册子挪动位置,或是重新更置位置时,才会在空当的地方瞧见窗户的模样。
此窗户常年被厚厚的书籍隔挡着,不落灰,将书籍推开,看到的便是光洁平整的水色玉窗片。当太阳移了位置,将光芒自此冰□□窗投进来的话,光亮澄澈,投射影子的效果定然不差。
关阇彦没有再跨入门槛,只是语气既不重也不轻地问了杜咏一句,叫人听不出是什么情绪:“杜掌舵,酉时落阳时这屋子后头可有建筑隔挡光亮?”
杜咏摸不着头脑了,硬着头皮答:“没有的,账房已是西侧院最边儿上的屋子了,此屋采光向来不错。每到酉时夕阳时,屋内都能看到橙黄的落光。”
关阇彦静了静,略一低头:“刘翁平日在架格上拿书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时间上、动作上什么的。”
杜咏仔细回忆,他虽不是时时都有空来账房跟刘春盛共事,但毕竟打交道打了十年,习惯上的东西他还是能总结一番的:“刘翁喜好整理书册,从前都是随机挑时间干。”
“但近半年,他总爱在傍晚前摸索摸索书册,说是怕自己忘事,所以晚上前要记好账上的规矩,甚至还要提前抄录好账本带到屋内研究。”
“若非说要找什么规律,刘翁除了习惯在傍晚前整理书籍外,就是他每次做此事时都是一副浑然忘我的模样,好似有自己的世界,外人跟他说话他都当听不见。”
“半年里……傍晚前,”关阇彦在心中念着。
如果刘春盛真是贼人,他突然改变习惯,选在傍晚左右的时间整理书架,说不定是在通过架格上书籍的摆放位置,跟自墙后□□窗投入进来的夕阳,来形成什么信息。
五层架格上的变动更是说明了这一点——正常情况下,一个老先生怎么会去碰又难拿又没用的东西,那不是吃力不讨好么?
关阇彦在心中盘算了算,打算下午傍晚时,再来账房走一趟,看看这地上的影子到底是何方神物。
想罢,他跟杜咏道:“走吧。”
杜咏压在胸口处令他紧张难耐的大石终于碎为了齑粉,卖离账房跟脱离了回忆的苦海似的,身心畅快,很快就跟关阇彦介绍起来中午为之准备的贵宴:“都督,听说你最近要多多来杜府,我特意寻了京城上好的酒肆里的厨子做了一桌好菜,有豉汁鸡、五味酪鹅、醉蟹——”
这些内容怎么这么熟悉,不就是昨晚杜明茜在避暑宅内准备的一桌菜品吗?
关阇彦抽了抽嘴角,揶揄补上:“虾元子,茄汁茭白?”
杜咏寻思着都督是怎么知道他的台词的,结果关阇彦却步子迈大,摇摇头不说话了。
杜咏跟杜明茜这一对父女也是相像至极了,也不知是父女连心,一起挑了同一家酒楼的厨子。
还是说杜明茜大手大脚聘回府的厨子实在是昂贵,父亲忙着府宅事,却没来得及遣走他们,女儿突然离开,他就不得已把其余的厨子留在了府内凑合用了。
毕竟早年杜咏其实是号有钱又抠搜的矛盾人物。
而关阇彦也确实觉着以杜明茜的作风,带去避暑宅的仆从跟厨子必是越多越好,可是仆从是不少,厨子却仅有两位,少得不太寻常。如今看来,真相就在眼前,伸手可揭。
关阇彦一时语噎,不知该说杜咏是用了心还是敷衍了事。
中午用了膳,关阇彦就一直待在僻静的内院小憩。
外面的人流半点不减,反而越堆越多,近亲里也有不少杜明堂的老相识,他们得知噩耗浑身淌冷汗,只恨眼泪不争气得哗啦啦流。
按照规矩,他们可有启棺吊唁的资格,所以棺木一会儿敞开一会儿关合,光亮突现、迷走不断。杜明堂哪有心思再算他那仇人账,只恨这该死的一天为何不能快点结束——不,不是该死,真是晦气!他好一顿整顿,最后心中之言换成这句话,只恨这闹腾到炸耳的一天,为何不能快点结束。
但大半天下来,杜明堂都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扮的死人比真的还要真,大堂里人潮涌动的,也一直没消停,总是有心怀歹意之人也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他动手动脚。
到目前为止,他跟关阇彦在意的刺探之人好似还未出现过。
内院之中,杜咏陪着关阇彦坐在茶室内,茶烟一丛一丛地冒,热茶一盏一盏地添,旧茶一盅一盅地换。
关阇彦整个人藏在长帘内,闭口不言许久,对茶案上名贵的茗茶和夺目的茶具毫无兴趣,一动不动的,也不知在思考什么千古难题。杜咏又不好意思冒然出语,关阇彦又一直不说话,他寻不着搭话的机会,离开又不合规矩,所以只好提着茶壶倒来倒去,真是坐如针毡。
关阇彦半垂着眼,能看到的只有白帘下朦胧的光影,哪里会察觉到对方尴尬的神色?他我行我素惯了,不懂杜咏的尴尬,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难以自拔。
他想起了自己昨夜和今早进退维谷的境地。
昨夜,他见魏郁春不用晚膳便早早将自己关在了屋内,看起来是为他过分决绝的态度伤心到肝肠尽断。当时,他寻思着自己本就有权力拒绝,逼着自己对此视而不见,结果上一刻才收紧的心神,在他入屋休憩时就全部跑了出来,胡思乱想占据他的脑海。
譬如——
她自尊心那么强,也不知会被伤到何种境地。
他纵使有拒绝她示爱的权力,倒不一定非要用那种话羞辱人……他是不是真的过分了?
不对啊,他一贯这种作风,外人要么被其吓退,要么心有不满又碍于无法反击,只好偷偷阳奉阴违。不管怎么样,他何曾顾及过这些人的情面?
若说不是外人。家中爹娘和亲密的友人对此也见怪不怪,只要不触及底线,他们都不会管他,更不提会被他的毒舌伤到自尊心。
那魏郁春呢?她在他心里是什么成分?若说是外人,他为何忍不住去在意她?若说是亲密之人,他……若她不喜欢自己,他倒完全愿意接受他们之间这样的关系。
思来想去,他还是放不下心,想了一宿,第二日见了厨子正在新做雪衣豆沙糕跟莲香荷花酥,想到这是杜明茜等一众贵女喜好的茶点,京中无数贵人常以吃甜点为乐,吃了甜食心情愉悦,磋磨起时光来也不无趣了。
他当即吩咐下人将这些新出炉的华丽糕点包进了精美的食盒,要求下人在魏郁春醒来后将其赠予她,同时,他觉得突然示好太打脸,也显得他这个人有点神经病。他寻思也是想弥补她残破了的自尊心,用“两不相欠”当借口合适多了。
贵女都喜好的东西,魏郁春说不定也会喜欢。
关阇彦开始不禁去想象魏郁春收到食盒后的模样,会高兴,还是会听信两不相欠之言,对他彻底心灰意冷?
他有些烦躁,咬了咬唇,手指在茶案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
杜咏注视着他,只觉得他是在不耐烦,好似被诸事所扰,不得清净。
杜咏自觉待客不周。
杜咏的心跳声也跟着他指尖的节奏一起蹦跳,他终于忍不住问道:“都督可是在烦恼账本丢失一案?”
那倒不曾。
关阇彦并非那种死死揪着一件事不松手的人,刘翁一日不捉,他就无法进一步推进案子,他又何必急于将此事胡乱推测?
关阇彦没搭腔,沉吟半晌,转念一想不如让杜咏帮自己一起解惑,道:“男女情感之事上,杜掌舵也是过来人了,晚辈讨教一二。一名女子被拒绝后,突然就翻脸不认人是为何?”
杜咏一听差点从坐垫上跳起来,他隐忍着怒火,厚着脸皮问道:“是不是阿茜那臭丫头又缠得都督不得安宁了?!!!”
“不对,那丫头被拒就被拒了,怎好当着都督的面翻脸呢!那是大不敬!”
关阇彦摆手:“唉那也……倒是不曾。”
杜咏气得要翘起来的短胡子立马平捋了起来,他笑呵呵地对着关阇彦提盏,饮下一蛊红花,满脸红光地缓下一口气:“那便好。”
关阇彦云淡风轻地道:“只是我一位朋友是这样的遭遇罢了,我替他解惑却也解不出来个所以然,这才想叫杜掌舵支支主意。”
杜咏也不多想,傻呵呵地想终于有个缓解气氛的话题出来了,问道:“那都督可否解释一下,是哪样的翻脸?哪样的不认人?”
关阇彦回忆起昨日夕阳下,魏郁春沐浴在红火光下的那张恐惧的面容,怔了怔,疑色上涌,道:“准确来说,不是翻脸,是态度上突然的转变。那女子起初与我那位友人日久生情,但友人并没有与她结缘的打算,那女子刚一示爱就被狠狠拒绝了,之后她脸色大变,从满心期许变作了……”
他不由顿住,又闻杜咏自告奋勇地补上一句:“失望透顶?”
“不是,是恐惧不已,活似见了鬼。”
杜咏咬舌轻嘶一声,脖子也往后仰了几分,如临大敌:“这倒是奇了怪了,此女子性情刚烈,若不然怎么会主动向男子求爱?被拒绝后她羞意不止因此感到失望才是正常,怎么会恐惧呢?”
“是啊。”
关阇彦也惆怅地长叹了一声。
杜咏突一拍掌,道:“有了,那女子定是喜欢这男子到了极点。所以她在痛失所爱后才会有如遭雷劈的反应,悲痛一番后又想到以后无法与心爱之人共度余生,自又会恐惧不已。”
关阇彦瞪大了眼,他虽自负高傲,却也不至于厚脸皮到这种地步,觉得一个人会崇拜他到死去活来。旁人不论了,魏郁春那种人会这样吗?
他扯唇觉得荒唐,刚要出声制止杜咏荒诞的念头继续泛滥。
结果杜咏已经滔滔不绝了起来:“定是如此。要不然那女子在惶恐什么?除非……她喜欢的人隐瞒了她什么,结果被她发现了?”
关阇彦自觉将自己带入其中,他的确瞒了她很多事,都跟身份有关,但魏郁春诸多反应都代表她对此事毫不在意。她昨日突然逃离前说的话里有一句带着“安南都督”的字眼,他也不解她怎么会知道他的身份,综合多方猜测,他只会觉得她是从杜明茜那只大漏勺口中得知的。
他承认魏郁春非凡夫俗子,突然从傻女变成通晓汉文的才女一事足够荒诞,但硬要拉东西解释却也能蒙混过关。但她怎么可能明晰中晋事物呢?她若是因为安南都督这个称号厌恶他,真是不可思议了,先不论认不认识这号人物,就是认识,她从前也不可能跟自己有交集。
厌恶从何而来,仇恨从何而来?
总之,她怎么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安南都督一事,对自己感到畏惧?
与其相信这个,他更相信魏郁春那般是被拒绝后悲愤交加的反应。
他立马否认杜咏口中的“除非”一事:“不曾有此事发生过。”
杜咏抚掌,越发肯定:“那保准是了。都督啊,你不要觉得女子的心思是可以靠一个表情、一种情绪辨出来的,女人心,海底针,她的真实念头你乍一眼看不出来的。”
关阇彦听得出神,方要点头,愕然惊醒,强作镇定纠正杜咏:“并非是我,只是我的一位友人罢了。”
杜咏捋须,仰面哈哈一笑:“是是是,一位友人。那都督记得以后跟那位友人知会一声。”
关阇彦:“知会什么?我那友人以后也不会跟那女子相遇了,说了有何用呢?”
杜咏一语点醒梦中人:“唉~不好说,你这位友人心里八成有这位女娘,不然怎么舍得花功夫探究此女心思?”
“他们二人过去曾是朋友,有些情谊难舍弃罢了。”
杜咏不置可否:“总之话不能说太满了,说不准缘分到了,那二人再不想相遇,老天爷都会硬拉着他们碰面儿呢。”
关阇彦在席帘下蹙着眉,微微一笑,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