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鬼之菊
不久后,魏郁春自清辞别而去,她带上那卷秘术古文没入了一座僻静的书院,几位宅子里最有才华的画师端坐其中,和她互相切磋起思想。
杜家老爷和杜夫人去理宅中内外务,留了杜明堂还在议事堂内,跟关阇彦对座而谈。
杜明堂沏了一壶茶,刚从隆安寺那头带来的上等禅香茶,屋内飘雾不断,缭绕在杜明堂那张带着狡黠风味的俊逸面容上,完全一副奸商附庸风雅时的模样。关阇彦蔑着他烹茶享受的动作,白了一眼。
此时,杜明堂眼都不抬一下,神色自洽,方才一桩桩事情办得颇合心意,他沉重的心思放下,当然急于享受享受了。
对比下来,他倒是很不理解关阇彦那副活似被人欠了债的死脸色。
他推了一盏茶过去,喊他:“都督,我瞧三个诸葛亮都抵不过一个冯姑娘,你说,我要不要把她招进府中当门客!”
关阇彦冷笑一声,对他天真的念头不理会,他比谁都清楚,魏郁春是拴不住的鸟兽。
“对了,李家跟周家的纠纷,你还知道多少?听说,李家觉得周家先发制人、血口喷人,所以立马赶了二月春闱的风头爆出了周尚书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之事?”
“我记得不错的话,朔州府涉案官员好像有个姓魏的?”
杜明堂愣住了,忙一副急于打听的模样,钻研起来:“阿彦,你何时还得空去查这个了?这案子涉及的人多得数不过来,光是京城少则也有五六十名大小官员,朔州府的还得往后排排,别是排到几百号人后去了!怎么个事,是不是又有新线索了?”
关阇彦收敛神色,整个人都像极了一座不容侵犯的神圣雕像。他放开抱胸的双臂,交叉在桌案上,竟有些正襟危坐的意味,见他如是,杜明堂也不自觉地收住了身上满溢的轻浮之气。
“没有,我没去看,只是想到魏澜清她爹不就是朔州府的魏学士么?他自己的官名就是挂的虚名,少了谁都少不了他。”
杜明堂听出他气息里微不可察的愠怒之意,不解:“你不是对魏氏有好感吗?怎么对这位未来的老丈人敌意这么强?”
要知道,关阇彦之前可是打算婚宴揭开关昀洲身份取而代之的!
但现在冒出了更棘手的周裕之案,在关昀洲找到周裕之前,换身份是急不得了,把别人的妻子接手过来的荒唐念头自然也得搁置搁置。
杜明堂转了转眸子,寻思着,莫不是关阇彦看开了,不打算继续那个憋屈的计划了?
关阇彦这人恨屋及乌是常态,他都要针对魏仲傅了,怎么可能还对魏澜清有好脸色?那他之前还不肯人说这女人的坏话呢!
莫不是春桃酒宴的丑闻让关阇彦对魏澜清彻底失望了?不对,关阇彦不是那种爱听信谣言的人,不亲自接触,他不会随意改变念头。
哦……那就是冯姑娘上了力度,把关阇彦又迷住了?让他改变了想法?毕竟他看这俩人最近的相处状态的确是有些微妙。
杜明堂头脑风暴,觉得关阇彦的心思简直比女人还难猜。
关阇彦不作正面回答:“你去看看,是不是有这号人?把魏学士买官卖官的证据一五一十都收录下来,留作备用。”
此时,他便已有三分对魏澜清身份的怀疑了。
杜明堂听出来他的决心,也明白他这是要置魏学士于死地的意思了:“行。”
“另外,明日多派些人手过去,都换成身手最顶级的,好护得冯迎春的安全。”
杜明堂惊掉下巴:“你让冯姑娘去干嘛,很危险好不好?等等……我们好像也的确没有其他选择了。”
关阇彦托住了他要掉下去的下巴,纤长有劲的手指抵在他的颌下,一番嫌弃后又收手回来,喜恶不定的。他目光凌厉,其中蓄满了七八分的肃重,余下的几分竟是几股惹人胆寒的杀气。
他语气的漫不经心,反而加重了他的恶意:“我想亲眼看看冯迎春对峙魏澜清的样子。”
婚宴前夜。
魏澜清住着的屋子还发出阵阵瓷盘璃器碎裂的声音,婢子们大气不敢出一个,只是一会儿跪着一会儿匍匐着,求夫人不要罪怪她们不长眼的举动。实际上,她们照常服侍人,也没想过原先知书达理、模样亲人,性格温顺又处处跟人谦和礼待的才女魏氏怎么就这样突然性情大变了。
自从春桃酒宴后,魏澜清的状态就越来越差,缠着府里的人带着她去找未婚夫。
但说实话,大户人家都讲究礼仪,纵使是家风开放的关家,也不至于容忍在婚礼前几日就要跟新娘见面回礼的晦气事发生。
前些日子,魏澜清胡闹不已,她听到春桃酒宴上的风言风语,难以接受,要找夫君问个清楚——当时隆月街樱楼脚下,夫君提灯对情的人为何不是她。
关昀洲原先愿意搭理几下,可到了日子便一再以习俗忌讳之由推脱见面。
关昀洲本就因为春桃酒宴失手的事焦头烂额,想着未婚妻是才女的身份,夺下魁礼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谁能想到半路会杀出来个来路不明的伪装成“钱雀”的女子,坏了他的计划?
不仅如此,魏澜清在酒宴上前后判若两人的丑闻也迅速在京城传开了。现在逢人就被问候上几句讥诮的话,实在是老脸挂不住。
他也苦恼,为何当年风中韧竹般的佳人,会突然变成这副他快不认识的模样。还有,哥哥的未婚妻为何会如此埋汰?
他头一次觉得,抢走哥哥的东西也并不是一件全然舒心的事。
他是觉得春生才女耀眼过,但对他来说,夫妻之名本就名存实亡。他对魏澜清并无情谊,在这个女人身上,他看到的不过是对哥哥无与伦比的嫉妒心罢了,而这些嫉妒心唆使着他对这个女人生出一种过于窒息和疯魔的执念和控制欲。
哥哥的东西,他都想要抢走,并占为己有。
便是哥哥的身份、容貌,他都想要贪婪占据。
他不甘心为什么自己会是这样的身世,他宁愿那个痨病母亲不要生下他,他受尽苦楚,父亲不认,被送去他户又在嘲笑声中被退回。
他好似根本不是个人,而是个供人取笑的物件,来来回回,辗转反复……
他叫关昀洲,他姓关。关阇彦也姓关,凭什么,他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凭什么他才是天之骄子。而他却是个父亲认都不敢认的私生子……凭什么人与人的差距会这般大,哥哥一个时辰内便能学会的东西,他却要仔细钻研小半个月才能学上个皮毛,父亲便是看透了他那平平无奇的资质,才会对他分外宽容,可这份宽容对他来说,就是耻辱。
他踏入内院,连扫水的婢子都会背地里嘲笑他,说他这个表亲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可怜寄人篱下这么多年,偏偏又资质平庸,在宅子里被当作女眷一般养大,真是毫无作为。
跟他比起来,刚随父出征归来的安南都督多么耀眼啊……
说到哥哥,小时候,他可没少受他的罪,哥哥本性跳脱傲纵,又睚眦必报,眼里像是容不得一粒沙子。论起挑人毛病,他是第二谁敢自居第一?
哥哥知道他的身份后,想过太多办法要将他赶出关家,他告状,说自己不听他的教诲,连一个最简单的剑花都挽不起来,在父亲面前羞辱他,说从未见过这般愚蠢的孩子,更是千般万般不愿承认自己竟有这样一个惹人笑话的弟弟。
这些话就像锥子一般,永远扎在了他的心里,永远都拔不开,钻心的疼,和受尽羞辱后脸上红辣辣的刺痛……他要如何去释然?
从小到大,世人眼中只有那个天之骄子,可偏偏那个天之骄子太过争气,他居然真是一点阴暗面都不曾有过。
而他呢?天人不公,叫他背负可耻的出身、平庸的资质和一切阴暗的事物,他将自己留在阴暗之中,阴暗成长了,他铭记自己的苦楚,他要让自己永远记得跟哥哥的差距,他要让自己一直因为看到哥哥身上绽放的无限光芒而感到羞愤不已。
世间所有的美好和光亮属于哥哥,从小长于晦暗地狱的他,如何不仰望?
如何不羡慕?
又如何不去嫉妒?
光暗之间,水火不容,他早已明白,自己永远无法和哥哥和解,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哥哥好似也的确理解到了他的苦楚,所以这个天之骄子开始可怜他了,可怜……他不需要任何人可怜他。
哥哥这个别扭的性子总是不肯低下半分头来,看看他身下卑微而可怜的弟弟,是何等的泪容满面、何等的羞愤难当。
哥哥根本不理解他,所以他对自己的好,说白了,是赎罪吧?都是假惺惺的,他凭什么为了这些就要亲自拔出这么多年的痛苦?
那他妈的算什么狗屁的“好”!!!
世人都是自私的,哥哥亦是,他凭什么不能为自己活一次!
可荒唐的是,他选择重生的方式却是鸠占鹊巢,他要如何为自己而活?他这一生被哥哥的光芒完全覆去,他执念太深,以至于,他亲手将哥哥送进象征坟墓的南禺时,他竟是悲喜交加的……那股癫狂的欢喜不过维持了一刹,他很快就被一种难以抽离的沉痛感和迷茫感吞没了。
十多年来,他好似一直都在为哥哥而活,他从不肯承认这一切,所以又如何改变?
他对哥哥早已生出畸形的感情,他要为自己而活?可笑!哥哥死了,他便又要将他所有的东西占为己有,好似这种占有欲便是他向世人与天公宣扬自己对哥哥依恋的表现。
没了关阇彦的光芒,他的阴暗何以生存?
他到死都不可能为自己而活。
他迟迟不肯承认。
龙凤双烛成簇成簇地树立在布置奢华的屋中,火红的烛光投射出纷扰而伟岸的影子,扑簌摇曳地晃荡在屋内被一群婢子簇拥的高个身影上。
关昀洲在婢子们的服饰下换上了喜服,一身朱色,将他那双浸满血性和疯鸷的眼睛衬托地活似一双玛瑙,他头戴鎏金玉冠,乌发高束。
他又望向镜中不属于自己的脸,将他的一身雍容华贵加持得活似神物。他举起手来,一只玉戒冰冷地触碰到了他的面颊,他忍不住弯唇痴笑起来:“便是哥哥的容貌,都是世上最难求的宝贝。”
可惜,这张容貌很快就要脱落了,他在颌下棱角的衔接处摸到了一处皱巴巴的皮,皮相的状态大不如前,不出意外,最迟五日后,这张面皮便不可能再用了。五日……五日……他怎么可能就在五日内就把隐华找出来?!
隐华为人神秘,若非用充分的条件讨好他,他是断不可能出世见他的,而他与隐华理不清的牵扯,还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秋末。
他替哥哥来到朔州府相看未婚妻,一只神秘的信封寻上了他,他不明所以,将其展开,潦草的字迹书写着惊天大秘密,每一个字精准刺中他的心结,抵瑕陷厄下,他握住信封的手亦是越来越颤抖。
信中鄙夷了他的出身,强调了他与哥哥的天壤之别,辱骂他寄人篱下、毫无志气,分明很是羡慕哥哥所拥有的一切,却不敢与其抢夺。
哥哥就连相看的未婚妻都是惊艳四座的大才女,哥哥看似嫌弃,可到底还是故意派他过来顶替他的身份应付这场闹剧,哥哥那目中无人的性子若是当真不在乎这一切,他根本不可能听由父母的安排——关老将军唯将关阇彦当作关家未来的脊梁骨,关家这么多年愈来愈艰难的处境,还有圣人暗中窥视关家的心思,老将军从未与这个小儿子提及。
所以,他如何理解父亲跟哥哥的安排?
在哥哥眼中不得不臣服圣人所演的戏法,在那份信中扭曲措辞的影响下,成功被他当作了哥哥鄙视他、向他炫耀的做法。
他自困囚笼,束缚了自己的眼界,这便是悲剧的开始。
他翻看信封,底下还有一张用蚕丝布包裹的面皮,那是哥哥的面容。
信中说道,只需他戴上这张面皮,便不再忌讳哥哥的光芒,他会夺走哥哥的一切,成为天之骄子,而送信人承诺,只要他安安分分留在朔州府抑或是京城,他便能想办法遣走真正的安南都督,让他的哥哥远走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连跟哥哥最为较好的友人杜明堂也会被一并害死。
而他的父亲自也会被蒙在鼓里,往后就算瞒不下去,父亲得知心爱的宝贝儿子早就死了,自会把他当成关家最后的希望。
关魏联姻乃圣人所赐,关老将军再想不开也不愿让全家都犯上欺君之罪,届时,整个关家都会成为帮他维系身份的帮凶。
被抛弃的人,只会是关阇彦。
条件之诱惑,关昀洲只以为自己熬出了头,当然欣然同意了信中人的提议。
他戴上了面皮,模仿起哥哥寻日里的作风与举动,真是惟妙惟肖,大家都被自己骗过了,就连他自己都快沉迷其中,忘记了当初那个叫作“关昀洲”的人是何等模样了?
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出贪婪的面孔,不复从前。
熬过几个月,来年春上,关阇彦当真被忽悠去了南禺,而守在军营的友军左老都督自也被海患之事支开。关阇彦再无消息,他也听说他的亲信们皆已横死山中,不久后,杜明堂的死讯也传开来了。他就在京城,亲耳听着这些大快人心的消息。
他终于能分心去做另外一件事了——在大概俩个月前,他突然发现用以伪装面孔的面皮出现了裂缝,他不得不用皮胶将其粘好,可不久后,面皮碎裂的程度越来越大,已是无法挽回之事。他外出应付外人的时间不得已变得越来越短。
这时,他终于发现,去年秋末为其送信的人坑骗了他!
那个人就是为了利用他杀死安南都督罢了,他根本没有保证过这张面皮能用多久,他安逸太久竟忘记了这个隐患。面皮今日会碎裂,明日便会松动起皱,皆然脱落。他迟早有一天便会现出原形!
他陷入了焦灼,可他根本不知道要如何修复这张面皮,面皮还原了哥哥那张惊为天人的容貌,他明白,这世上,除了制作这张人皮面具的外,没有人能帮的了他。
可他还能怎么办?!
由于关魏两家婚事特殊,婚礼的程序自也是与普通人家不同。原本只得等到婚期择定后,新娘同意备礼后,才算真正订好了婚。
但朔州府与岭阳相隔甚远,索性改了传统,男方提前大半月请期,女方备好嫁妆后直接从娘家出发,先到男方暂住于朔州府的宅子暂住,算作订婚宴。月余后,他按照订好的日子去往魏府接来未婚妻魏氏,回到暂留的宅院。
朔州府当夜,提着贺礼的贵人亲友们接踵而至,魏氏需守在屋内,等待闺房布置完毕。而作为新郎的关昀洲自需在厅堂待客,府中笙箫,他在外寒暄几个时辰,意识到面皮又开始松动,他迅速回到自己的寝阁内梳妆修补仪容,可就在他像个女人一般对着镜子苛责容貌细节之时,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突兀地出现在了晦暗屋子的一角。
不知何时,屋外的吊窗被人支上大半,夜色朦胧,一眼看过去根本瞧不清人影的轮廓,只知道远方好似有两只绿豆似的东西镶嵌在一块大馕上,对应起来,镶嵌的地方应当是人面上该长眼睛的一对凹槽上。
那是个油腻的胖子,胖子眼看关昀洲顶着半张已经脱落下来似蛇皮的面孔,恐惧不已,张开大口,镶金大牙在屋内萧条的烛光下都炸出了突兀的光亮。
他大叫:“鬼!是鬼啊啊啊!安南都督你竟不是人!你竟不是人!”
关昀洲怎么都没想到他谨小慎微至今,竟在今夜出了差错,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掐准了时机陷害他的同时,他也自知猜测没理。
他将面皮覆好,迅速追上去,唯恐那胖子的叫唤声被外人捕捉了去。可他刚翻出窗去,胖子的叫唤声戛然而止,除去府中欢乐嬉戏的酒闹之声,此时周遭安静得可怕。
他立马排查了今夜入府的人,很快就发现,那个躲在窗外偷窥他的人就是周尚书之子周裕之。
此人是远近闻名的无赖,老爹视其为累赘,寻日就当其是个不碍事的畜生。老爹对其越是不管不顾,此子便越是猖獗,在京城里恨不得横着走。
此无赖除了喜爱逛花楼外,凑热闹也是一大绝活,听闻今夜安南都督订婚夜宴,他大手一挥,人脉成了通行证,他入了府邸便算了,就是不知怎么混到了关昀洲的寝阁里,还目睹了关昀洲面皮剥落的恐怖画面。
事后,此子大气不出一个,不知用了什么办法飞一般溜出了府邸,不知所踪了。
出了宅子,关昀洲抓不住他,只怕其出去胡乱说话,他恐慌不已,那时关阇彦跟杜明堂的事还未尘埃落定,此等差错一出,对他来说,就是祸不单行。
关昀州在朔州府根本抽不开身,本来还不解为何常住于京城的周裕之会大老远逍遥过来,难不成真是看热闹?
他本欲病急乱投医,但一位自称阿菊的怪人主动找上了门来。
阿菊是个头上簪满橙橘色花海的奇怪男人,他头戴高帽,帽下挂帘,讲话还掐着嗓子,分明是个男人,却要装作仕女搔首弄姿,貌似脑子有病。
阿菊是个神秘的怪人,他只爱夜间出没,一手拈花,一手提花灯,神经兮兮地跟人说话。
一日夜里,阿菊突兀地出现在了关昀洲寝阁的窗外,他自己提着一把散着微弱灯光的花灯,将他头顶的花照出颜色来,除此之外,他身下便是一袭白花花的纱布。他如同鬼影一般,身下无影,活似就是个只长了只簪花脑袋的鬼。
关昀洲本欲提剑杀人,可阿菊却往他的窗格里头塞了一张信封,随后鬼笑起来,掐着兰花指离去。
关昀洲冒着冷汗,启开窗子,一剑刺去,才发现那远去的白纱根本不是什么人影。
栽倒在黑夜之下的是一具塞了人形灯骨、罩着白纱的简陋人偶,人偶粗陋,在窗纸外看似拈花提灯的手指,是用竹竿烧好輮成的,头顶上的高帽也是用白棉花充成的,浑身死物,也就头顶花冠上跟手上的阳春菊还有些生机。
因为“手”上绑着的一朵灯光,死气沉沉的身躯得以投射成栩栩如生的影子,直至窗前。
人偶灯具身上绑着无数条细长而有韧性的线条,此时人偶栽倒,线条断裂,关昀洲循着线条牵引的方向去找,发现这些线条都是从他屋顶的方向往下瀑的。真正的“阿菊”故弄玄虚,在屋顶发声,提着杆子和绳线牵引人偶行动,手法与皮影戏一般,从而让关昀洲以为窗外的人偶才是真人,继而金蝉脱壳,逃出生天。
关昀洲自觉中计,也再无法追上那诡异的怪人,只得将其暂留在窗格上的信纸展开。
宛如回到去年秋末命运的转折点,信纸传递着骇世的秘密,攥紧了关昀洲的心弦,将其拽入了更进一步的深渊。
信中说,他叫阿菊,自称是去年秋末利用他报复安南都督之人的死敌,那个幕后之人故意不告诉他换容人皮所有的纰漏,和此人皮的来源,是为了达成目的后,让他自取灭亡、莫再纠缠。
阿菊告诉关昀洲,他所得到的第一张人皮出自隐华画师之手,他愿意帮助他寻得隐华画师第二次的帮助,从而维系他继续伪装安南都督的面孔,也能想办法让发现了他真面目的周裕之,不外泄任何秘密。
但代价是,关昀洲必须抛弃旧主,为他所用。
话是这么说,阿菊却希望自己能成为关昀洲的左膀右臂,化作掮客,为其闯世。
关昀洲当然是不信极了,可他愕然发现,这世上竟还有其他得知他真身秘密的人,周裕之带来的恐吓令其不得不投入几分信任。不久后,关昀洲就答应了阿菊的条件。
阿菊告诉他,隐华画师与杜家人的恩恩怨怨,提出只要帮助隐华画师复仇,将杜家人的账本窃出,再转交给隐华画师,画师便一定会出世见他。关昀洲无他路可去,按照阿菊的计划做事。
阿菊表示,窃出账本的事他另有安排,无需关昀洲插手其中,只需要关昀洲分出一些人力在指定的日期里,帮帮忙维护好指定地点周遭的秩序。
真是巧合,这个指定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芳樱楼了。
关昀洲信以为真,毕竟对他来说,自然是窃走账本的难度更大。阿菊不仅自请揽责,还主动要求他划分看守范围,杜绝任何人窃物潜逃的可能性。
某方面来说,这些举动算是赢得了关昀洲对阿菊的信任。
阿菊很快通过自己的手段,将账本拿到了手,他通过一种特殊的灯花传信法在夜间给关昀洲发送信号,关昀洲为其布局放风,听阿菊表示,账本就这样成功转运至了人流颇多、极易轮流向外转移机密讯息的芳樱楼。
二人来回办事从未见过面,都是以一种阿菊规定的传信法交流,甚至身为中间人掮客的阿菊,也着重要求过,参与转运账本的武夫必须由他一手接管,关昀洲不可过问。
在这场盗窃中,阿菊看似是掮客,却至始至终都是掌握主导权一般的存在。
阿菊给关昀洲营造了一种,只需他在幕后勾勾手指便能成事的错觉,关昀洲甚至从未亲自到过京城案发之地。
正当关昀洲以为万事俱备之时,阿菊要求他从朔州府赶来京城的芳樱楼,借灯传信,距离约定日期还有不到十日的时间,关昀洲还未离开朔州府的地界,约定之地芳樱楼却发生了惊天大惨案,烟雾缭绕,焦血四溅,声嘶力竭的哭喊声自大火蔓延的方向爆发而出,人都几乎死了个干净!
此时,杜明堂奔往南禺的安排才尘埃落定。
京城芳樱楼怪案起,前些时间还在朔州府偷窥到他秘密的周裕之,转眼就成为了京城这桩案子的核心人物。
这段时间里,周裕之的确按照阿菊所保证的那样,奇迹般没有传出去任何有关他的流言,倒是他自己,瞎了眼睛,提着斧子逃出芳樱楼,成为了案子的最大嫌疑人。
怪案波及了大商贾李氏,李氏之子惨死,周裕之成为法外之徒,无人敢查,李氏斗来斗去,惹得周尚书勃然大怒。
他直接将他那个不成器的畜生儿子给抓了出去,不知道藏在了哪个地方,估摸着芳樱楼案一日不结,他便一日不会放了这个畜生。
原本周尚书打算亲手灭了这个惹事的畜生,结果转头李氏就给他桶了个大娄子,说他勾结政党,引导春闱作弊,祸乱朝野,惹了大理寺一位司直的逆鳞。圣人的目光紧追而来。
事到如今,周裕之他可就杀不得了,杀了便等于做贼心虚,那位可是凭借一己之力挖出洞市地点的陶司直,一旦查出周裕之的死讯,消息传到圣人那头,周尚书的罪责如何逃得下?
所以,周裕之如今被周家政党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关昀洲知道芳樱楼的案子本就是个难翻的账,多半是个无头案的结局,毕竟那位陶司直可是在圣人面前许下以死谢罪的承诺的。
芳樱楼案不结,周裕之不得放出,他惧怕的秘密也不会被散出去,更何况周裕之自纵火案后便成了个疯疯癫癫的瞎子,只要他掀不起大浪,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
风波过去,最先杀周裕之的,便就是周尚书本人,何须他亲自动手?
关昀洲这才肯稍微放下对周裕之的戒心。
但阿菊为其留下来的悬念可并未解决。
确保杜明堂离开后,关昀洲还是回到了京城找到了芳樱楼,阿菊从此销声匿迹,音信全无,他也派人潜入过楼中,却发现其中焦土一片,毫无任何账本存留的痕迹,不知是真的被阿菊趁乱劫走了,还是被一把大火彻底销毁了去。
那个该死的阿菊,他存心坑害自己!
他跟去年秋末的幕后人没什么区别,不过都是在利用他!利用完却立马将其抛弃,视作粪土。
正当他对阿菊彻底失望时,他也已经带着未婚妻魏氏来到京城置办的府邸,筹备正式的婚期。他忽然得知原先听由阿菊发号施令的武夫们,还守备在芳樱楼周边,阿菊消失,他只能试图直接跟这群武夫取得联系,但这些武夫向来神秘,不肯直接与他产生交际,要求他聘来一位新的掮客。掮客就这样伪装成了卖灯的商贩。
杜宅白丧当晚,关昀洲趁乱以带初至京城的未婚妻游逛灯市为由,来到芳樱楼脚下的隆月街,与对接的掮客买下一盏传信之灯。
他本以为会得到回应,却不想寒凉的夜风下,他举灯四望,高耸而灰败的高楼上唯有腐朽的气息森森入肺,毫无曾经熟悉的传灯夜火,便是周遭,也是诡异的静谧。
他又被骗了!这里根本没有任何接讯的武夫!
他收灯,败性而归,却不想他的一举一动,竟落到了当晚正守在芳樱楼周边的陶明案跟章念二人眼里。
翌日,化尸水凭空出现,陶明案与章念追踪臭气挖出了一只塞满女尸的野坑。
关昀洲被当作了撒下化尸水的唯一嫌疑人,如今除了关昀洲他自己,所有人都如此认为。
适逢春桃酒宴开宴,关昀洲自知他已失去了第一筹码——杜宅账本,所以不得已另辟蹊径,想要通过未婚妻之手获得酒宴魁礼——象征隐华画师诅咒的冰玉瓶,从而向世人揭开几十年前西仓战役,和汪氏冤案的真相,从而夺得隐华画师的注意力。
殊不知正是这些举动,彻底将陶明案等人的目光全部引到了自己身上。
可笑的是,他依旧全不知晓,甚至还在深夜赌气烦恼,宴上夺走他最后一个筹码的神秘女人究竟是什么人?!还有,那个女人是怎么知道他在隆月街提灯之事的?!
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关昀洲除了亲自插手周裕之的事还能做什么呢?
承诺制衡周裕之阿菊无故消失,难免成为背刺他的又一把利刃。
从前他顾及会得罪周尚书的势力,现在他却是无所谓了。
他明白,他那蠢儿子一死,百口莫辩之下,他难逃大罪。
呵呵,难不成他还会忌惮周尚书?
他的思绪,和关阇彦那头所揣测的完全不同。
但弄错放化尸水之人所造成的误差,却成功引来了旁人对关昀洲和周裕之关系的注意。
双方动机奇迹般达成一致——找到周裕之。
阿菊的猝然出现,猝然消失,便是造就这一切乱局的始作俑者。
不过他至今藏于幕后,无人能知他到底是何人,目的又是什么。
烦扰之间,被蒙在鼓里的关昀洲喝走了婢子与贴身侍卫,无人的屋内,他凝视着镜中看似完美实则已经腐烂了个七八成的面容,他抬手往颌下褶皱的皮肤上抹了一指散着肉腥味的皮胶,心思沉重。
他就这样对着镜子站立了一晚,本欲看看是否合适的红服被他抱紧于怀中,忘记了脱下。不知何时已经到了清晨之迹,隔着一条宽河的对岸,水榭亭阁之中,红帐如焰,风声轻飘,静谧祥和的场景中,却突兀地出现一阵又一阵推桌摔瓷的声音,一个女人嘶哑的哭喊声好似要冲破天花板,直直刺入了关昀洲的耳朵。
昨晚闹,闹累了,一起来便继续闹。这魏澜清当真是脸皮过厚,春桃酒宴上出了那么大的糗,怎么还有脸再在他跟前撒泼?
关昀洲知道这女人就是想他来见她罢了,他很累,怕是被闹烦了就要忍不住杀人灭口了,婚事还没成,他可不愿露出破绽。
他忍无可忍,也不愿跟那女人多费舌解释什么,从窗边招来一位隐卫,给他递了只混有异毒的丹丸,道:“给魏澜清服下,婚礼上出了任何差误,提你人头来见。”
“少爷,关老爷和关夫人,跟魏府的人一起从朔州府来了。”
他理理衣服,对门外婢子恭敬的声音不搭理,他慢条斯理地将提前准备好了的同样混了迷毒的香烛拿出,举着还在燃烧的红烛过了火焰过去,屋里飘起似有似无的白烟。
做完这一切,他才踏出一边毯子,撩开串满名贵珍珠玛瑙的珠帘,笑容怪异:“怎么有让爹娘亲自来的道理,儿子这便去请他们。”
杜家老爷和杜夫人去理宅中内外务,留了杜明堂还在议事堂内,跟关阇彦对座而谈。
杜明堂沏了一壶茶,刚从隆安寺那头带来的上等禅香茶,屋内飘雾不断,缭绕在杜明堂那张带着狡黠风味的俊逸面容上,完全一副奸商附庸风雅时的模样。关阇彦蔑着他烹茶享受的动作,白了一眼。
此时,杜明堂眼都不抬一下,神色自洽,方才一桩桩事情办得颇合心意,他沉重的心思放下,当然急于享受享受了。
对比下来,他倒是很不理解关阇彦那副活似被人欠了债的死脸色。
他推了一盏茶过去,喊他:“都督,我瞧三个诸葛亮都抵不过一个冯姑娘,你说,我要不要把她招进府中当门客!”
关阇彦冷笑一声,对他天真的念头不理会,他比谁都清楚,魏郁春是拴不住的鸟兽。
“对了,李家跟周家的纠纷,你还知道多少?听说,李家觉得周家先发制人、血口喷人,所以立马赶了二月春闱的风头爆出了周尚书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之事?”
“我记得不错的话,朔州府涉案官员好像有个姓魏的?”
杜明堂愣住了,忙一副急于打听的模样,钻研起来:“阿彦,你何时还得空去查这个了?这案子涉及的人多得数不过来,光是京城少则也有五六十名大小官员,朔州府的还得往后排排,别是排到几百号人后去了!怎么个事,是不是又有新线索了?”
关阇彦收敛神色,整个人都像极了一座不容侵犯的神圣雕像。他放开抱胸的双臂,交叉在桌案上,竟有些正襟危坐的意味,见他如是,杜明堂也不自觉地收住了身上满溢的轻浮之气。
“没有,我没去看,只是想到魏澜清她爹不就是朔州府的魏学士么?他自己的官名就是挂的虚名,少了谁都少不了他。”
杜明堂听出他气息里微不可察的愠怒之意,不解:“你不是对魏氏有好感吗?怎么对这位未来的老丈人敌意这么强?”
要知道,关阇彦之前可是打算婚宴揭开关昀洲身份取而代之的!
但现在冒出了更棘手的周裕之案,在关昀洲找到周裕之前,换身份是急不得了,把别人的妻子接手过来的荒唐念头自然也得搁置搁置。
杜明堂转了转眸子,寻思着,莫不是关阇彦看开了,不打算继续那个憋屈的计划了?
关阇彦这人恨屋及乌是常态,他都要针对魏仲傅了,怎么可能还对魏澜清有好脸色?那他之前还不肯人说这女人的坏话呢!
莫不是春桃酒宴的丑闻让关阇彦对魏澜清彻底失望了?不对,关阇彦不是那种爱听信谣言的人,不亲自接触,他不会随意改变念头。
哦……那就是冯姑娘上了力度,把关阇彦又迷住了?让他改变了想法?毕竟他看这俩人最近的相处状态的确是有些微妙。
杜明堂头脑风暴,觉得关阇彦的心思简直比女人还难猜。
关阇彦不作正面回答:“你去看看,是不是有这号人?把魏学士买官卖官的证据一五一十都收录下来,留作备用。”
此时,他便已有三分对魏澜清身份的怀疑了。
杜明堂听出来他的决心,也明白他这是要置魏学士于死地的意思了:“行。”
“另外,明日多派些人手过去,都换成身手最顶级的,好护得冯迎春的安全。”
杜明堂惊掉下巴:“你让冯姑娘去干嘛,很危险好不好?等等……我们好像也的确没有其他选择了。”
关阇彦托住了他要掉下去的下巴,纤长有劲的手指抵在他的颌下,一番嫌弃后又收手回来,喜恶不定的。他目光凌厉,其中蓄满了七八分的肃重,余下的几分竟是几股惹人胆寒的杀气。
他语气的漫不经心,反而加重了他的恶意:“我想亲眼看看冯迎春对峙魏澜清的样子。”
婚宴前夜。
魏澜清住着的屋子还发出阵阵瓷盘璃器碎裂的声音,婢子们大气不敢出一个,只是一会儿跪着一会儿匍匐着,求夫人不要罪怪她们不长眼的举动。实际上,她们照常服侍人,也没想过原先知书达理、模样亲人,性格温顺又处处跟人谦和礼待的才女魏氏怎么就这样突然性情大变了。
自从春桃酒宴后,魏澜清的状态就越来越差,缠着府里的人带着她去找未婚夫。
但说实话,大户人家都讲究礼仪,纵使是家风开放的关家,也不至于容忍在婚礼前几日就要跟新娘见面回礼的晦气事发生。
前些日子,魏澜清胡闹不已,她听到春桃酒宴上的风言风语,难以接受,要找夫君问个清楚——当时隆月街樱楼脚下,夫君提灯对情的人为何不是她。
关昀洲原先愿意搭理几下,可到了日子便一再以习俗忌讳之由推脱见面。
关昀洲本就因为春桃酒宴失手的事焦头烂额,想着未婚妻是才女的身份,夺下魁礼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谁能想到半路会杀出来个来路不明的伪装成“钱雀”的女子,坏了他的计划?
不仅如此,魏澜清在酒宴上前后判若两人的丑闻也迅速在京城传开了。现在逢人就被问候上几句讥诮的话,实在是老脸挂不住。
他也苦恼,为何当年风中韧竹般的佳人,会突然变成这副他快不认识的模样。还有,哥哥的未婚妻为何会如此埋汰?
他头一次觉得,抢走哥哥的东西也并不是一件全然舒心的事。
他是觉得春生才女耀眼过,但对他来说,夫妻之名本就名存实亡。他对魏澜清并无情谊,在这个女人身上,他看到的不过是对哥哥无与伦比的嫉妒心罢了,而这些嫉妒心唆使着他对这个女人生出一种过于窒息和疯魔的执念和控制欲。
哥哥的东西,他都想要抢走,并占为己有。
便是哥哥的身份、容貌,他都想要贪婪占据。
他不甘心为什么自己会是这样的身世,他宁愿那个痨病母亲不要生下他,他受尽苦楚,父亲不认,被送去他户又在嘲笑声中被退回。
他好似根本不是个人,而是个供人取笑的物件,来来回回,辗转反复……
他叫关昀洲,他姓关。关阇彦也姓关,凭什么,他就可以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凭什么他才是天之骄子。而他却是个父亲认都不敢认的私生子……凭什么人与人的差距会这般大,哥哥一个时辰内便能学会的东西,他却要仔细钻研小半个月才能学上个皮毛,父亲便是看透了他那平平无奇的资质,才会对他分外宽容,可这份宽容对他来说,就是耻辱。
他踏入内院,连扫水的婢子都会背地里嘲笑他,说他这个表亲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可怜寄人篱下这么多年,偏偏又资质平庸,在宅子里被当作女眷一般养大,真是毫无作为。
跟他比起来,刚随父出征归来的安南都督多么耀眼啊……
说到哥哥,小时候,他可没少受他的罪,哥哥本性跳脱傲纵,又睚眦必报,眼里像是容不得一粒沙子。论起挑人毛病,他是第二谁敢自居第一?
哥哥知道他的身份后,想过太多办法要将他赶出关家,他告状,说自己不听他的教诲,连一个最简单的剑花都挽不起来,在父亲面前羞辱他,说从未见过这般愚蠢的孩子,更是千般万般不愿承认自己竟有这样一个惹人笑话的弟弟。
这些话就像锥子一般,永远扎在了他的心里,永远都拔不开,钻心的疼,和受尽羞辱后脸上红辣辣的刺痛……他要如何去释然?
从小到大,世人眼中只有那个天之骄子,可偏偏那个天之骄子太过争气,他居然真是一点阴暗面都不曾有过。
而他呢?天人不公,叫他背负可耻的出身、平庸的资质和一切阴暗的事物,他将自己留在阴暗之中,阴暗成长了,他铭记自己的苦楚,他要让自己永远记得跟哥哥的差距,他要让自己一直因为看到哥哥身上绽放的无限光芒而感到羞愤不已。
世间所有的美好和光亮属于哥哥,从小长于晦暗地狱的他,如何不仰望?
如何不羡慕?
又如何不去嫉妒?
光暗之间,水火不容,他早已明白,自己永远无法和哥哥和解,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哥哥好似也的确理解到了他的苦楚,所以这个天之骄子开始可怜他了,可怜……他不需要任何人可怜他。
哥哥这个别扭的性子总是不肯低下半分头来,看看他身下卑微而可怜的弟弟,是何等的泪容满面、何等的羞愤难当。
哥哥根本不理解他,所以他对自己的好,说白了,是赎罪吧?都是假惺惺的,他凭什么为了这些就要亲自拔出这么多年的痛苦?
那他妈的算什么狗屁的“好”!!!
世人都是自私的,哥哥亦是,他凭什么不能为自己活一次!
可荒唐的是,他选择重生的方式却是鸠占鹊巢,他要如何为自己而活?他这一生被哥哥的光芒完全覆去,他执念太深,以至于,他亲手将哥哥送进象征坟墓的南禺时,他竟是悲喜交加的……那股癫狂的欢喜不过维持了一刹,他很快就被一种难以抽离的沉痛感和迷茫感吞没了。
十多年来,他好似一直都在为哥哥而活,他从不肯承认这一切,所以又如何改变?
他对哥哥早已生出畸形的感情,他要为自己而活?可笑!哥哥死了,他便又要将他所有的东西占为己有,好似这种占有欲便是他向世人与天公宣扬自己对哥哥依恋的表现。
没了关阇彦的光芒,他的阴暗何以生存?
他到死都不可能为自己而活。
他迟迟不肯承认。
龙凤双烛成簇成簇地树立在布置奢华的屋中,火红的烛光投射出纷扰而伟岸的影子,扑簌摇曳地晃荡在屋内被一群婢子簇拥的高个身影上。
关昀洲在婢子们的服饰下换上了喜服,一身朱色,将他那双浸满血性和疯鸷的眼睛衬托地活似一双玛瑙,他头戴鎏金玉冠,乌发高束。
他又望向镜中不属于自己的脸,将他的一身雍容华贵加持得活似神物。他举起手来,一只玉戒冰冷地触碰到了他的面颊,他忍不住弯唇痴笑起来:“便是哥哥的容貌,都是世上最难求的宝贝。”
可惜,这张容貌很快就要脱落了,他在颌下棱角的衔接处摸到了一处皱巴巴的皮,皮相的状态大不如前,不出意外,最迟五日后,这张面皮便不可能再用了。五日……五日……他怎么可能就在五日内就把隐华找出来?!
隐华为人神秘,若非用充分的条件讨好他,他是断不可能出世见他的,而他与隐华理不清的牵扯,还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秋末。
他替哥哥来到朔州府相看未婚妻,一只神秘的信封寻上了他,他不明所以,将其展开,潦草的字迹书写着惊天大秘密,每一个字精准刺中他的心结,抵瑕陷厄下,他握住信封的手亦是越来越颤抖。
信中鄙夷了他的出身,强调了他与哥哥的天壤之别,辱骂他寄人篱下、毫无志气,分明很是羡慕哥哥所拥有的一切,却不敢与其抢夺。
哥哥就连相看的未婚妻都是惊艳四座的大才女,哥哥看似嫌弃,可到底还是故意派他过来顶替他的身份应付这场闹剧,哥哥那目中无人的性子若是当真不在乎这一切,他根本不可能听由父母的安排——关老将军唯将关阇彦当作关家未来的脊梁骨,关家这么多年愈来愈艰难的处境,还有圣人暗中窥视关家的心思,老将军从未与这个小儿子提及。
所以,他如何理解父亲跟哥哥的安排?
在哥哥眼中不得不臣服圣人所演的戏法,在那份信中扭曲措辞的影响下,成功被他当作了哥哥鄙视他、向他炫耀的做法。
他自困囚笼,束缚了自己的眼界,这便是悲剧的开始。
他翻看信封,底下还有一张用蚕丝布包裹的面皮,那是哥哥的面容。
信中说道,只需他戴上这张面皮,便不再忌讳哥哥的光芒,他会夺走哥哥的一切,成为天之骄子,而送信人承诺,只要他安安分分留在朔州府抑或是京城,他便能想办法遣走真正的安南都督,让他的哥哥远走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连跟哥哥最为较好的友人杜明堂也会被一并害死。
而他的父亲自也会被蒙在鼓里,往后就算瞒不下去,父亲得知心爱的宝贝儿子早就死了,自会把他当成关家最后的希望。
关魏联姻乃圣人所赐,关老将军再想不开也不愿让全家都犯上欺君之罪,届时,整个关家都会成为帮他维系身份的帮凶。
被抛弃的人,只会是关阇彦。
条件之诱惑,关昀洲只以为自己熬出了头,当然欣然同意了信中人的提议。
他戴上了面皮,模仿起哥哥寻日里的作风与举动,真是惟妙惟肖,大家都被自己骗过了,就连他自己都快沉迷其中,忘记了当初那个叫作“关昀洲”的人是何等模样了?
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出贪婪的面孔,不复从前。
熬过几个月,来年春上,关阇彦当真被忽悠去了南禺,而守在军营的友军左老都督自也被海患之事支开。关阇彦再无消息,他也听说他的亲信们皆已横死山中,不久后,杜明堂的死讯也传开来了。他就在京城,亲耳听着这些大快人心的消息。
他终于能分心去做另外一件事了——在大概俩个月前,他突然发现用以伪装面孔的面皮出现了裂缝,他不得不用皮胶将其粘好,可不久后,面皮碎裂的程度越来越大,已是无法挽回之事。他外出应付外人的时间不得已变得越来越短。
这时,他终于发现,去年秋末为其送信的人坑骗了他!
那个人就是为了利用他杀死安南都督罢了,他根本没有保证过这张面皮能用多久,他安逸太久竟忘记了这个隐患。面皮今日会碎裂,明日便会松动起皱,皆然脱落。他迟早有一天便会现出原形!
他陷入了焦灼,可他根本不知道要如何修复这张面皮,面皮还原了哥哥那张惊为天人的容貌,他明白,这世上,除了制作这张人皮面具的外,没有人能帮的了他。
可他还能怎么办?!
由于关魏两家婚事特殊,婚礼的程序自也是与普通人家不同。原本只得等到婚期择定后,新娘同意备礼后,才算真正订好了婚。
但朔州府与岭阳相隔甚远,索性改了传统,男方提前大半月请期,女方备好嫁妆后直接从娘家出发,先到男方暂住于朔州府的宅子暂住,算作订婚宴。月余后,他按照订好的日子去往魏府接来未婚妻魏氏,回到暂留的宅院。
朔州府当夜,提着贺礼的贵人亲友们接踵而至,魏氏需守在屋内,等待闺房布置完毕。而作为新郎的关昀洲自需在厅堂待客,府中笙箫,他在外寒暄几个时辰,意识到面皮又开始松动,他迅速回到自己的寝阁内梳妆修补仪容,可就在他像个女人一般对着镜子苛责容貌细节之时,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突兀地出现在了晦暗屋子的一角。
不知何时,屋外的吊窗被人支上大半,夜色朦胧,一眼看过去根本瞧不清人影的轮廓,只知道远方好似有两只绿豆似的东西镶嵌在一块大馕上,对应起来,镶嵌的地方应当是人面上该长眼睛的一对凹槽上。
那是个油腻的胖子,胖子眼看关昀洲顶着半张已经脱落下来似蛇皮的面孔,恐惧不已,张开大口,镶金大牙在屋内萧条的烛光下都炸出了突兀的光亮。
他大叫:“鬼!是鬼啊啊啊!安南都督你竟不是人!你竟不是人!”
关昀洲怎么都没想到他谨小慎微至今,竟在今夜出了差错,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掐准了时机陷害他的同时,他也自知猜测没理。
他将面皮覆好,迅速追上去,唯恐那胖子的叫唤声被外人捕捉了去。可他刚翻出窗去,胖子的叫唤声戛然而止,除去府中欢乐嬉戏的酒闹之声,此时周遭安静得可怕。
他立马排查了今夜入府的人,很快就发现,那个躲在窗外偷窥他的人就是周尚书之子周裕之。
此人是远近闻名的无赖,老爹视其为累赘,寻日就当其是个不碍事的畜生。老爹对其越是不管不顾,此子便越是猖獗,在京城里恨不得横着走。
此无赖除了喜爱逛花楼外,凑热闹也是一大绝活,听闻今夜安南都督订婚夜宴,他大手一挥,人脉成了通行证,他入了府邸便算了,就是不知怎么混到了关昀洲的寝阁里,还目睹了关昀洲面皮剥落的恐怖画面。
事后,此子大气不出一个,不知用了什么办法飞一般溜出了府邸,不知所踪了。
出了宅子,关昀洲抓不住他,只怕其出去胡乱说话,他恐慌不已,那时关阇彦跟杜明堂的事还未尘埃落定,此等差错一出,对他来说,就是祸不单行。
关昀州在朔州府根本抽不开身,本来还不解为何常住于京城的周裕之会大老远逍遥过来,难不成真是看热闹?
他本欲病急乱投医,但一位自称阿菊的怪人主动找上了门来。
阿菊是个头上簪满橙橘色花海的奇怪男人,他头戴高帽,帽下挂帘,讲话还掐着嗓子,分明是个男人,却要装作仕女搔首弄姿,貌似脑子有病。
阿菊是个神秘的怪人,他只爱夜间出没,一手拈花,一手提花灯,神经兮兮地跟人说话。
一日夜里,阿菊突兀地出现在了关昀洲寝阁的窗外,他自己提着一把散着微弱灯光的花灯,将他头顶的花照出颜色来,除此之外,他身下便是一袭白花花的纱布。他如同鬼影一般,身下无影,活似就是个只长了只簪花脑袋的鬼。
关昀洲本欲提剑杀人,可阿菊却往他的窗格里头塞了一张信封,随后鬼笑起来,掐着兰花指离去。
关昀洲冒着冷汗,启开窗子,一剑刺去,才发现那远去的白纱根本不是什么人影。
栽倒在黑夜之下的是一具塞了人形灯骨、罩着白纱的简陋人偶,人偶粗陋,在窗纸外看似拈花提灯的手指,是用竹竿烧好輮成的,头顶上的高帽也是用白棉花充成的,浑身死物,也就头顶花冠上跟手上的阳春菊还有些生机。
因为“手”上绑着的一朵灯光,死气沉沉的身躯得以投射成栩栩如生的影子,直至窗前。
人偶灯具身上绑着无数条细长而有韧性的线条,此时人偶栽倒,线条断裂,关昀洲循着线条牵引的方向去找,发现这些线条都是从他屋顶的方向往下瀑的。真正的“阿菊”故弄玄虚,在屋顶发声,提着杆子和绳线牵引人偶行动,手法与皮影戏一般,从而让关昀洲以为窗外的人偶才是真人,继而金蝉脱壳,逃出生天。
关昀洲自觉中计,也再无法追上那诡异的怪人,只得将其暂留在窗格上的信纸展开。
宛如回到去年秋末命运的转折点,信纸传递着骇世的秘密,攥紧了关昀洲的心弦,将其拽入了更进一步的深渊。
信中说,他叫阿菊,自称是去年秋末利用他报复安南都督之人的死敌,那个幕后之人故意不告诉他换容人皮所有的纰漏,和此人皮的来源,是为了达成目的后,让他自取灭亡、莫再纠缠。
阿菊告诉关昀洲,他所得到的第一张人皮出自隐华画师之手,他愿意帮助他寻得隐华画师第二次的帮助,从而维系他继续伪装安南都督的面孔,也能想办法让发现了他真面目的周裕之,不外泄任何秘密。
但代价是,关昀洲必须抛弃旧主,为他所用。
话是这么说,阿菊却希望自己能成为关昀洲的左膀右臂,化作掮客,为其闯世。
关昀洲当然是不信极了,可他愕然发现,这世上竟还有其他得知他真身秘密的人,周裕之带来的恐吓令其不得不投入几分信任。不久后,关昀洲就答应了阿菊的条件。
阿菊告诉他,隐华画师与杜家人的恩恩怨怨,提出只要帮助隐华画师复仇,将杜家人的账本窃出,再转交给隐华画师,画师便一定会出世见他。关昀洲无他路可去,按照阿菊的计划做事。
阿菊表示,窃出账本的事他另有安排,无需关昀洲插手其中,只需要关昀洲分出一些人力在指定的日期里,帮帮忙维护好指定地点周遭的秩序。
真是巧合,这个指定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芳樱楼了。
关昀洲信以为真,毕竟对他来说,自然是窃走账本的难度更大。阿菊不仅自请揽责,还主动要求他划分看守范围,杜绝任何人窃物潜逃的可能性。
某方面来说,这些举动算是赢得了关昀洲对阿菊的信任。
阿菊很快通过自己的手段,将账本拿到了手,他通过一种特殊的灯花传信法在夜间给关昀洲发送信号,关昀洲为其布局放风,听阿菊表示,账本就这样成功转运至了人流颇多、极易轮流向外转移机密讯息的芳樱楼。
二人来回办事从未见过面,都是以一种阿菊规定的传信法交流,甚至身为中间人掮客的阿菊,也着重要求过,参与转运账本的武夫必须由他一手接管,关昀洲不可过问。
在这场盗窃中,阿菊看似是掮客,却至始至终都是掌握主导权一般的存在。
阿菊给关昀洲营造了一种,只需他在幕后勾勾手指便能成事的错觉,关昀洲甚至从未亲自到过京城案发之地。
正当关昀洲以为万事俱备之时,阿菊要求他从朔州府赶来京城的芳樱楼,借灯传信,距离约定日期还有不到十日的时间,关昀洲还未离开朔州府的地界,约定之地芳樱楼却发生了惊天大惨案,烟雾缭绕,焦血四溅,声嘶力竭的哭喊声自大火蔓延的方向爆发而出,人都几乎死了个干净!
此时,杜明堂奔往南禺的安排才尘埃落定。
京城芳樱楼怪案起,前些时间还在朔州府偷窥到他秘密的周裕之,转眼就成为了京城这桩案子的核心人物。
这段时间里,周裕之的确按照阿菊所保证的那样,奇迹般没有传出去任何有关他的流言,倒是他自己,瞎了眼睛,提着斧子逃出芳樱楼,成为了案子的最大嫌疑人。
怪案波及了大商贾李氏,李氏之子惨死,周裕之成为法外之徒,无人敢查,李氏斗来斗去,惹得周尚书勃然大怒。
他直接将他那个不成器的畜生儿子给抓了出去,不知道藏在了哪个地方,估摸着芳樱楼案一日不结,他便一日不会放了这个畜生。
原本周尚书打算亲手灭了这个惹事的畜生,结果转头李氏就给他桶了个大娄子,说他勾结政党,引导春闱作弊,祸乱朝野,惹了大理寺一位司直的逆鳞。圣人的目光紧追而来。
事到如今,周裕之他可就杀不得了,杀了便等于做贼心虚,那位可是凭借一己之力挖出洞市地点的陶司直,一旦查出周裕之的死讯,消息传到圣人那头,周尚书的罪责如何逃得下?
所以,周裕之如今被周家政党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关昀洲知道芳樱楼的案子本就是个难翻的账,多半是个无头案的结局,毕竟那位陶司直可是在圣人面前许下以死谢罪的承诺的。
芳樱楼案不结,周裕之不得放出,他惧怕的秘密也不会被散出去,更何况周裕之自纵火案后便成了个疯疯癫癫的瞎子,只要他掀不起大浪,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
风波过去,最先杀周裕之的,便就是周尚书本人,何须他亲自动手?
关昀洲这才肯稍微放下对周裕之的戒心。
但阿菊为其留下来的悬念可并未解决。
确保杜明堂离开后,关昀洲还是回到了京城找到了芳樱楼,阿菊从此销声匿迹,音信全无,他也派人潜入过楼中,却发现其中焦土一片,毫无任何账本存留的痕迹,不知是真的被阿菊趁乱劫走了,还是被一把大火彻底销毁了去。
那个该死的阿菊,他存心坑害自己!
他跟去年秋末的幕后人没什么区别,不过都是在利用他!利用完却立马将其抛弃,视作粪土。
正当他对阿菊彻底失望时,他也已经带着未婚妻魏氏来到京城置办的府邸,筹备正式的婚期。他忽然得知原先听由阿菊发号施令的武夫们,还守备在芳樱楼周边,阿菊消失,他只能试图直接跟这群武夫取得联系,但这些武夫向来神秘,不肯直接与他产生交际,要求他聘来一位新的掮客。掮客就这样伪装成了卖灯的商贩。
杜宅白丧当晚,关昀洲趁乱以带初至京城的未婚妻游逛灯市为由,来到芳樱楼脚下的隆月街,与对接的掮客买下一盏传信之灯。
他本以为会得到回应,却不想寒凉的夜风下,他举灯四望,高耸而灰败的高楼上唯有腐朽的气息森森入肺,毫无曾经熟悉的传灯夜火,便是周遭,也是诡异的静谧。
他又被骗了!这里根本没有任何接讯的武夫!
他收灯,败性而归,却不想他的一举一动,竟落到了当晚正守在芳樱楼周边的陶明案跟章念二人眼里。
翌日,化尸水凭空出现,陶明案与章念追踪臭气挖出了一只塞满女尸的野坑。
关昀洲被当作了撒下化尸水的唯一嫌疑人,如今除了关昀洲他自己,所有人都如此认为。
适逢春桃酒宴开宴,关昀洲自知他已失去了第一筹码——杜宅账本,所以不得已另辟蹊径,想要通过未婚妻之手获得酒宴魁礼——象征隐华画师诅咒的冰玉瓶,从而向世人揭开几十年前西仓战役,和汪氏冤案的真相,从而夺得隐华画师的注意力。
殊不知正是这些举动,彻底将陶明案等人的目光全部引到了自己身上。
可笑的是,他依旧全不知晓,甚至还在深夜赌气烦恼,宴上夺走他最后一个筹码的神秘女人究竟是什么人?!还有,那个女人是怎么知道他在隆月街提灯之事的?!
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关昀洲除了亲自插手周裕之的事还能做什么呢?
承诺制衡周裕之阿菊无故消失,难免成为背刺他的又一把利刃。
从前他顾及会得罪周尚书的势力,现在他却是无所谓了。
他明白,他那蠢儿子一死,百口莫辩之下,他难逃大罪。
呵呵,难不成他还会忌惮周尚书?
他的思绪,和关阇彦那头所揣测的完全不同。
但弄错放化尸水之人所造成的误差,却成功引来了旁人对关昀洲和周裕之关系的注意。
双方动机奇迹般达成一致——找到周裕之。
阿菊的猝然出现,猝然消失,便是造就这一切乱局的始作俑者。
不过他至今藏于幕后,无人能知他到底是何人,目的又是什么。
烦扰之间,被蒙在鼓里的关昀洲喝走了婢子与贴身侍卫,无人的屋内,他凝视着镜中看似完美实则已经腐烂了个七八成的面容,他抬手往颌下褶皱的皮肤上抹了一指散着肉腥味的皮胶,心思沉重。
他就这样对着镜子站立了一晚,本欲看看是否合适的红服被他抱紧于怀中,忘记了脱下。不知何时已经到了清晨之迹,隔着一条宽河的对岸,水榭亭阁之中,红帐如焰,风声轻飘,静谧祥和的场景中,却突兀地出现一阵又一阵推桌摔瓷的声音,一个女人嘶哑的哭喊声好似要冲破天花板,直直刺入了关昀洲的耳朵。
昨晚闹,闹累了,一起来便继续闹。这魏澜清当真是脸皮过厚,春桃酒宴上出了那么大的糗,怎么还有脸再在他跟前撒泼?
关昀洲知道这女人就是想他来见她罢了,他很累,怕是被闹烦了就要忍不住杀人灭口了,婚事还没成,他可不愿露出破绽。
他忍无可忍,也不愿跟那女人多费舌解释什么,从窗边招来一位隐卫,给他递了只混有异毒的丹丸,道:“给魏澜清服下,婚礼上出了任何差误,提你人头来见。”
“少爷,关老爷和关夫人,跟魏府的人一起从朔州府来了。”
他理理衣服,对门外婢子恭敬的声音不搭理,他慢条斯理地将提前准备好了的同样混了迷毒的香烛拿出,举着还在燃烧的红烛过了火焰过去,屋里飘起似有似无的白烟。
做完这一切,他才踏出一边毯子,撩开串满名贵珍珠玛瑙的珠帘,笑容怪异:“怎么有让爹娘亲自来的道理,儿子这便去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