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灯寻菊(3)
芳樱楼那处,事情的进展甚至比杜宅账房要快得多。
在魏郁春和章念有回芳樱花念头的时候,他们二人早已提着在四楼一只天柱旁屋子地板下所寻到的凿具上了路,去的地方不远,叫常华街,正是凿具上刻着“常华街铁铺”所在的地方。
早在先帝时期,中晋便要求所有大小有铺面的商铺,都必须在自家的东西上标记铺子号甚至是所属商号,从而避免以往有商人通过偷梁换柱的法子,钻空子逃避商税的情况再出现。这个规矩维系二百多年,从未变更。
因而,凶手所用凿具变成了关阇彦和陶明案抓捕凶手的关键证据。
凶手果然如陶明案所料,未将此物带出樱楼,因为将凿具带入其中已然不易,更不提多此一举再将其带出。毕竟比起将凶器带出留下证据,不如让它在大火中被彻底销毁。
只是他没料到,这“常华街铁铺”貌似是个不良商号,嘴上说着卖的都是纯铁,结果不知道往里头掺了多少捏造坩埚用的廉价粘土,以至于再大的火都没办法把他家的“纯铁”融掉……凶手怕是觉得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二人雷厉风行,那铁铺老板也知道心虚,不过稍稍施压就什么都招了,嘴里还求饶着什么“大人饶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是吗”之类的话。
陶明案甚是无奈,认他个将功补过,结果老板刚松一口气,就被告知,免了死罪,牢狱之灾却是免不得的。
老板立马使出金钱之术,结果却适得其反,惹得陶明案忍无可忍,大骂其“无耻行贿”!
在老板绝望之事,关阇彦竟难得生出一种可怜的情绪——算他倒霉,摊上了陶明案这么个死脑筋。
在老板的协助下,二人找到了几个月前定制凿具的人——张泉辉,一个落榜的穷苦书生——他并非太过潦倒,只是听说春闱落榜后心灰意冷,便向友人借钱去花楼这种地方挥霍寻乐,街坊邻里虽不知他去的哪个花楼,却知道他在那花楼里一呆竟是两个月!钱花光了,穷得叮当响,最后还惹得友人负气离去,恩断义绝……
旁人不知是什么花楼,难道关阇彦和陶明案会不知吗?
定是芳樱楼!
楼中机关少则两个月才能完全布全,而张泉辉刚巧就在里头呆了两个多月,一切都对的上。纵火之人除了他还有谁?!也不知大火当晚他是怎么逃出生天的,但细想一番,他在楼中摸索这么长时日,安排好出逃线路根本不是问题。
毕竟他连凿洞烧火的事都能做得这般出色,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泉辉就住在距离常华街没多远的外廊,此地胡同居多,巷子无比窄小听说一脚踏进去都没有回头路走,而每户人家竟就在这样的胡同里面对面住着。
外廊被一圈煤市铁市包围着,每日每夜浓烟滚滚,散在本就逼仄的胡同里难以透气,所以“外廊”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俗称“霉廊”,谁进谁倒霉。另外,这儿的居民大多跋扈无理,穷山恶水出刁民就是这么个理。
谁也无法想象能以一己之力从偏远山村几番考进京城的张泉辉,一个堂堂正正的稀世人才,为何要自甘堕落至此。
陶明案站在地势偏高的街上,明明离外廊还有一段距离,不明的黑雾就已在身边晃荡,要命的微微发苦又发甜的煤油味就已令他险些头脑发昏。这些气味如同毒气,长时间吸入不但影响身体健康,人的精神面貌也会收到影响。
他自知过得清贫,但第一次亲自来到这个毒气冲天的地方,他也忍不住皱眉抵触了。
关阇彦本也不爽,可一看到陶明案那副吃了屎般的表情,他扶稳外出遮掩身份的面具,还要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快步前走,跟陶明案勾勾手:“怎么,陶司直,这就不行了?”
陶明案:“……”
这不公平,因为关阇彦带着面具。他其实早已弃了对魏郁春的念想,故而并非像关阇彦一样,是因为魏郁春而跟人斗气。他单纯觉得不公罢了。
二人怄气一段,速度竟是一个比一个走得快,可事发突然,他们二人刚到外廊,就有几个贫民仓皇跑出来,口中嚷嚷:“死人了!死人了!!!啊啊啊啊!!!”
关阇彦和陶明案瞬间冷静,二人对视:“又这么巧?”
“张泉辉?!”
二人深受上次刘春盛意外死亡的影响,这次的警觉性加强,可即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晚了一步。
矮小的屋中,张泉辉形容瘦削,狼狈地瘫躺在门槛边,他微微眯着眼,他的瞳孔顿扩顿缩,时不时翻起白眼,他浑身抽搐地躺在地上。
他攥紧拳头,而另一只手则困难地捂在脖子上的伤口上,源源不断的血液从伤口和他的指缝间流出。
张泉辉虽相貌平庸,可五官却生得大气坦荡,何有小人之样?远不像传闻中所描述的模样。只是他深受外廊煤烟的影响,脸色十分阴郁。这倒是令人出乎意料。
他那幽怨而无力的目光一直朝门前窄巷的尽头望去,应是凶手逃跑的方向。
此时,关阇彦和陶明案正从另一只胡同巷中窜出来,张泉辉循声努力转头看过来,他那疑似风中残烛般的身影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陶明案知道他有话要跟他说,于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身边去,有立马撕下一边衣角,要为他包扎伤口,可张泉辉却用尽气力将他的手撇去了。
陶明案顿住,关阇彦立在门外,一时无言,他也想不通张泉辉为何要拒绝陶明案的好意,分明在刚刚他们二人未赶到的时候,此人满脸怨念愤懑,不是怕死难道还是有什么别的未了的心愿?
张泉辉努力张口,同时,他流出泪来,他个头很高,要不是身材太过瘦削,他应当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大男子汉,那样比血还要喷涌的泪水在他的脸上看起来实则是突兀的,也因此引起了陶明案更深的注意力。
“陶司直……我是个罪人,不配苟活。”
他语气是出奇的冷静。
陶明案压眉沉道:“你认识我?”
张泉辉虚弱一笑:“如何不认识?你与我一样,寒门出身,踽踽独行在这偌大京城……若不是你,周裕之……周尚书,永远得不到报应。”
陶明案已然明白:“芳樱楼纵火案果然是你为之,李如华早被烧死在火海,你故意将周裕之烧瞎,又将在李如华尸体上砍刀的斧子塞入了周裕之手中,为的就是让我怀疑周裕之?你要报复周裕之,所以利用我。纵使如此,你不该杀害楼中那些无辜的生命。”
张泉辉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静静望着陶明案那双忽明忽暗的眸子,他似乎在同情他。
可奈何对方骨子里那标杆似的正义将他逼得无路可走,所以他也在鄙夷厌恶他这个罪大恶极的凶手。
张泉辉不做过多解释,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道:“所以,我一定会遭到报应,只是我没想到这么快……但幸好你找到了我。”
“陶司直,我不求任何人理解我,人都有私心……我恨,恨到肝肠寸断,世人都可以谴责我,可我……没办法,我早已想过,只要等到周党遭到报应,我就会自我了断。”
关阇彦看出他快要死去,他不得不打断,显得过于冰冷无情,道:“谁杀的你?”
“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
“不知道?”关阇彦皱眉狞笑,语气刻薄至极,“罪人总有万般苦楚,世上何曾少你一人?说这些理由,不就是想拖延时间吗?”
陶明案深呼吸两声,即便张泉辉未提及多少周党的恶行,可他曾经也是像他一样的苦楚之辈,有些苦难,关阇彦这样的高门子弟是一辈子无法体会的。所有人都觉得,陶司直太过死脑筋,为人刚正不阿,可到底,他心属于同一困境之人的温情总是比谁都多。
如此看来,关阇彦远比他冷血无情多了。
他暗叹:“关兄,先不要说这些。”
关阇彦默住,他看出陶明案竟有一丝想要包庇张泉辉的心,可陶明案从不是一个泛滥同情心的人,纵然不理解,可却还是给予了其应有的尊重。
张泉辉又讷讷开口,他的声线已经虚弱到别人近乎听不见。
“至始至终,都未有人指使过我,”他道,“但几个月前我的确遭遇了一些奇怪的事……方经暗杀,才想明白那些事应是有人故意引导我犯案才布置下来的。”
“我知死期将至,此生唯一遗憾便是愧对故友,先前便将一封遗书送去驿站,其上书写了一切真相,凶手不知……你们速去朔州府寻我那位故人,我愧对于他……”
语罢,张泉辉便没了呼吸,他双写满遗憾的眼睛也僵硬了,怎么阖都阖不上了,死不瞑目。
他们不得不唤来人将张泉辉的尸身抬走,可此时才知,张泉辉远走他乡,唯一留在老家朔州府的亲人便是他那年迈的老母亲。张泉辉一心报国,执念深重,自诩有傲人之才,念书二十余载,母亲越来越年迈,对其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她身患重病不舍医治,盼着儿子榜上有名,所以在张泉辉落榜没多久后,一直吊着一口病气的母亲便郁郁而终了。
张泉辉无脸回乡,一心复仇,因此,唯一的友人王先生对其失望透顶,决然离去,回归隐居的生活,听说就在朔州府某只远离市井生活的偏僻山上。想当初,张泉辉山下吟诗高唱求仙人赐知己,刚巧不巧就在王先生所住的山,王先生又好巧不巧听到张泉辉那文采斐然的诗词和诚心不已的愿望,他备受感染,竟选择出山,与张泉辉一同入仕途,高山流水,对诗乐饮,好不快活。
当初,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想不到,这段友谊最后竟是这般恩断义绝的结局,那王先生八成是再也不会出山了。
因而,张泉辉无人收尸,只好暂时停灵于义庄,引人唏嘘。
陶明案回来时,心情不佳,等与关阇彦会和时,他的脸庞才稍有颜色。二人收到杜宅杜明堂醒来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往那头赶。
路上,陶明堂忽然道:“万般苦楚,皆非一人所有,有解亦无解。”
关阇彦未等他解释什么,直言不讳:“我懂你意思,你是说我身份与你们不同,没办法理解张泉辉和你的处境。我还没说什么,你倒是先排斥起我了。”
陶明案叹息一声,面对犀利的言辞,他放弃推脱,道:“芳樱楼枉死之人有苦衷,张泉辉亦有之,无对错之分,难断对错。”
“所以你刚刚犹豫了,你觉得张泉辉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可怜可叹,只不过张泉辉的处境更困难,走到了可恨的地步。”
关阇彦又道:“你明知世无对错之分,那你就更应想开,把自己放在高位上,不要试图去共情别人,更何况张泉辉并不无辜,残酷点说,他不配得到同情。把自己陷进去,对你有什么好处?不要因为他可怜,就觉得自己和他一样。有这个闲工夫和死脑筋,不如好好想办法怎么扳倒周党,抓住阳春菊呢。”
此时,陶明案才明白,关阇彦倒不是真的冷血无情,而是看得太通透。他无形间倒是接纳了关阇彦这一点,还发现此人可恨是不错,但莫名跟他合得来。
关阇彦看他一眼,眸子里是那股冷冷的笑意,似乎又在鄙夷他:“但我奉劝陶司直还是不要看得太透了,要不然都不知你我之间望尘莫及是何滋味了。”
陶明案刚到嘴边的好话立马被堵了回去,他呵呵一笑,暗骂自己真是不吃亏,旋即怒撞了关阇彦一边肩头,大步离去了。
杜宅,杜明堂已然醒来,他还没睁眼浑身就战战栗栗发抖,脑海里都是昨日深夜鬼风呼啸、灯偶闪现的恐怖场景,但他可不是个只会发抖害怕的软柿子。
他清楚记得自己被龙骨香迷晕,等香效过去后,他脑子清醒,找来魏郁春和章念。
听他们二人说了重梅轩当晚的事后,他立马反应过来,称当时看到了阳春菊的假身,而且表示他周身布满了劲道过分的怪风,远比重梅轩那处的重。
得知阳春菊的真身当时应在轩外的棺材边,杜明堂不解为何他当时听到了那么明显癫狂的拧笑声。同时,章魏二人也表示,他们在重梅轩也听到了阳春菊的狂笑。
重梅轩距离杜明堂的位置可有些远,阳春菊莫不是真的分身了去,到处放荡他那瘆人的笑声。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杜明堂推测,楼中必然装了什么机关,导致深夜狂风忽骤,并且他们所以为的笑声,多半是伪装起来的风声。
杜明堂昨日刚巧不巧倒在距离机关近的地方,所以亲眼看到了被风鼓飞的灯偶,听到的声音和感知到的狂风,也都比重梅轩众位的要明显强悍许多。
聊完这些,杜宅众人只好等关阇彦和陶明案从外头赶回来,外廊杀人的事情已经传开,芳樱楼纵火之人已被陶明案捉拿归案的传闻也已遍地都是,真是挡也挡不住。杜明堂也没想到不过才过去了一个晚上,纵火真凶就被抓住了,只可惜遭人暗杀,事情的真相还流传在外头的驿站,无法被寻回。接下来,就轮到了阳春菊,杀了张泉辉的人一定就是他。
魏郁春和章念又与关陶二人解释清楚杜宅账本遭窃的真相,众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了可疑的少年阿卟身上。
提及此人,关阇彦的脸色分外深沉,毕竟昨晚他可就是因他差点遭千夫所指。
五人收拾整齐,故地重返。一是找到账本残骸,若不然无法对外证实账本遭窃一事,二是调查清楚昨晚阳春菊到底真身何在,重新锁定阿卟身上的嫌疑。
芳樱楼内还是老样子,萧索荒凉。众人先去寻了杜明堂昨晚所在的地方,搜捕一番,竟真在不远处找到了被人特意改造过的大风箱,风箱外头罩着的壳子使得其摇动风声的时候,声音互相摩擦,生出了尖啸之音,酷似人声。
类似的风箱竟然遍布楼中,寻到的已经有三只——重梅轩和融玉阁那头也各有一只。风箱身边还有几只无人操控不动了的人偶。
三只距离甚远的风箱周身都被特质的线绑了起来,不知牵引何处。但大家都明白,阳春菊定是将它们都牵在了手中,拉动一端,便能让楼中所有风箱一起骚动,迷乱众人判断,以为他的真身在别处。
阳春菊能制出如此巧具,纵有神才,也必需要一段时日消磨于其中,而大火后芳樱楼一直被陶明案紧紧盯着,无人能进入,所以这些布局早在大火前便存在了,说不定,阳春菊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恐吓周裕之的呢。
但芳樱楼那场大火规模太大,这些风箱上也有被火燎过的痕迹,而内芯塞满白棉、表面糊了灯纸的东西理应最易燃,但那些灯偶却完好无损,实属诡异。
众人都明白,这些灯偶应是阳春菊后来放到这里的,可除了昨日,芳樱楼不可能进过其他人。
昨日,除去他们五人,便还有其他五个幸存者……
陶明案也觉得匪夷所思:“若其中有人作怪,他究竟是何时动的手?这五个人白日里一直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不曾去其他地方。”
关阇彦冷嗤:“都说白日没有了,就不能是晚上吗?”
“阿卟不就是晚上引了铃声吗?”
章念恶道:“我去,人心险恶啊!他怎么做到的?!他真的是阳春菊的内应?!所以他昨天是故意引铃的,拖延时间,把注意力都引到他哪里去?好让真正的阳春菊去偷尸?!”
魏郁春和杜明堂谨慎道:“我们都亲眼看到了,阿卟当时坐在屋内做灯,他人在重梅轩,怎么在杜明堂那处放人偶、拉风箱的?”
“很简单啊,阿卟如果能单独控制一只主偶,使其将其他人偶放到指定的地方,互相串通起来不就好了?”关阇彦笑道。
杜明堂觉得不可理喻,他皱眉:“他也会控制人偶?他又不是阳春菊。”
魏郁春和陶明案此时已经有了怀疑,但他们性子更为沉稳,未知全貌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沉默应对。
而章念闻声也一起骚动起来:“对啊,阿卟不是昨天才来的吗?他白天也一直哪里都没去,他怎么做到就坐在屋内,闭着眼睛控制人偶到处走的?芳樱楼是他家吗,这么熟?!”
“万一,阿卟就是阳春菊呢?”
能对芳樱楼这么熟悉的,还真就只有阳春菊了。
陶明案忽道,他都开了口,其他人都不得不警惕起来。
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楼倒墙塌的声音。关阇彦顿住,他嘴角翘了只不怀好意的弧度,看向陶明案,二人的耳朵都齐齐动了动,好似听到了一丝其他的动静。他们一起转身,朝着主楼的方向去,快步行走时撩动的风呼呼吹在他们身畔,将他们的发丝吹得往后飘逸。其余三人紧跟其后,回到主楼时,看到是已经塌得仅剩半边一楼大堂的建筑物。
早上,陶明案和关阇彦冒着极大的风险腾上高楼寻觅张泉辉藏于其中的凿具,本以为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大楼会随时坍缩,但幸好,他们出来的时候,支撑大楼的柱子不过碎裂了一半,勉强还撑着奄奄一息的楼体,未曾坍塌。
但他们都明白,只要再有任何一只哪怕是飞鸟小兽一样的东西窜入其中,轻轻一碰,整座大楼便一定会彻底坍塌。
楼不会无缘无故地塌陷,外面天气又平和晴朗,不谈什么暴风骤雨在外捣乱之说。所以一定是有人进入了其中。这个人,来得奇巧,当是阳春菊了!
他来自投罗网?还是又要耍什么花招?!
关阇彦和陶明案将其余三人护着,谨慎踏入半是废墟的主楼,四根天柱,塌了三根,一根天柱折了大半的腰,仅仅顶着一楼大厅唯一一隅角落。
那处角落黑暗阴森,灰尘迷乱,深处传来一道半男半女的嬉笑声,显然是针对领在最前头的关阇彦。
“安南都督,呵呵呵,好久不见啊。”
在魏郁春和章念有回芳樱花念头的时候,他们二人早已提着在四楼一只天柱旁屋子地板下所寻到的凿具上了路,去的地方不远,叫常华街,正是凿具上刻着“常华街铁铺”所在的地方。
早在先帝时期,中晋便要求所有大小有铺面的商铺,都必须在自家的东西上标记铺子号甚至是所属商号,从而避免以往有商人通过偷梁换柱的法子,钻空子逃避商税的情况再出现。这个规矩维系二百多年,从未变更。
因而,凶手所用凿具变成了关阇彦和陶明案抓捕凶手的关键证据。
凶手果然如陶明案所料,未将此物带出樱楼,因为将凿具带入其中已然不易,更不提多此一举再将其带出。毕竟比起将凶器带出留下证据,不如让它在大火中被彻底销毁。
只是他没料到,这“常华街铁铺”貌似是个不良商号,嘴上说着卖的都是纯铁,结果不知道往里头掺了多少捏造坩埚用的廉价粘土,以至于再大的火都没办法把他家的“纯铁”融掉……凶手怕是觉得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二人雷厉风行,那铁铺老板也知道心虚,不过稍稍施压就什么都招了,嘴里还求饶着什么“大人饶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是吗”之类的话。
陶明案甚是无奈,认他个将功补过,结果老板刚松一口气,就被告知,免了死罪,牢狱之灾却是免不得的。
老板立马使出金钱之术,结果却适得其反,惹得陶明案忍无可忍,大骂其“无耻行贿”!
在老板绝望之事,关阇彦竟难得生出一种可怜的情绪——算他倒霉,摊上了陶明案这么个死脑筋。
在老板的协助下,二人找到了几个月前定制凿具的人——张泉辉,一个落榜的穷苦书生——他并非太过潦倒,只是听说春闱落榜后心灰意冷,便向友人借钱去花楼这种地方挥霍寻乐,街坊邻里虽不知他去的哪个花楼,却知道他在那花楼里一呆竟是两个月!钱花光了,穷得叮当响,最后还惹得友人负气离去,恩断义绝……
旁人不知是什么花楼,难道关阇彦和陶明案会不知吗?
定是芳樱楼!
楼中机关少则两个月才能完全布全,而张泉辉刚巧就在里头呆了两个多月,一切都对的上。纵火之人除了他还有谁?!也不知大火当晚他是怎么逃出生天的,但细想一番,他在楼中摸索这么长时日,安排好出逃线路根本不是问题。
毕竟他连凿洞烧火的事都能做得这般出色,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泉辉就住在距离常华街没多远的外廊,此地胡同居多,巷子无比窄小听说一脚踏进去都没有回头路走,而每户人家竟就在这样的胡同里面对面住着。
外廊被一圈煤市铁市包围着,每日每夜浓烟滚滚,散在本就逼仄的胡同里难以透气,所以“外廊”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俗称“霉廊”,谁进谁倒霉。另外,这儿的居民大多跋扈无理,穷山恶水出刁民就是这么个理。
谁也无法想象能以一己之力从偏远山村几番考进京城的张泉辉,一个堂堂正正的稀世人才,为何要自甘堕落至此。
陶明案站在地势偏高的街上,明明离外廊还有一段距离,不明的黑雾就已在身边晃荡,要命的微微发苦又发甜的煤油味就已令他险些头脑发昏。这些气味如同毒气,长时间吸入不但影响身体健康,人的精神面貌也会收到影响。
他自知过得清贫,但第一次亲自来到这个毒气冲天的地方,他也忍不住皱眉抵触了。
关阇彦本也不爽,可一看到陶明案那副吃了屎般的表情,他扶稳外出遮掩身份的面具,还要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快步前走,跟陶明案勾勾手:“怎么,陶司直,这就不行了?”
陶明案:“……”
这不公平,因为关阇彦带着面具。他其实早已弃了对魏郁春的念想,故而并非像关阇彦一样,是因为魏郁春而跟人斗气。他单纯觉得不公罢了。
二人怄气一段,速度竟是一个比一个走得快,可事发突然,他们二人刚到外廊,就有几个贫民仓皇跑出来,口中嚷嚷:“死人了!死人了!!!啊啊啊啊!!!”
关阇彦和陶明案瞬间冷静,二人对视:“又这么巧?”
“张泉辉?!”
二人深受上次刘春盛意外死亡的影响,这次的警觉性加强,可即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晚了一步。
矮小的屋中,张泉辉形容瘦削,狼狈地瘫躺在门槛边,他微微眯着眼,他的瞳孔顿扩顿缩,时不时翻起白眼,他浑身抽搐地躺在地上。
他攥紧拳头,而另一只手则困难地捂在脖子上的伤口上,源源不断的血液从伤口和他的指缝间流出。
张泉辉虽相貌平庸,可五官却生得大气坦荡,何有小人之样?远不像传闻中所描述的模样。只是他深受外廊煤烟的影响,脸色十分阴郁。这倒是令人出乎意料。
他那幽怨而无力的目光一直朝门前窄巷的尽头望去,应是凶手逃跑的方向。
此时,关阇彦和陶明案正从另一只胡同巷中窜出来,张泉辉循声努力转头看过来,他那疑似风中残烛般的身影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陶明案知道他有话要跟他说,于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身边去,有立马撕下一边衣角,要为他包扎伤口,可张泉辉却用尽气力将他的手撇去了。
陶明案顿住,关阇彦立在门外,一时无言,他也想不通张泉辉为何要拒绝陶明案的好意,分明在刚刚他们二人未赶到的时候,此人满脸怨念愤懑,不是怕死难道还是有什么别的未了的心愿?
张泉辉努力张口,同时,他流出泪来,他个头很高,要不是身材太过瘦削,他应当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大男子汉,那样比血还要喷涌的泪水在他的脸上看起来实则是突兀的,也因此引起了陶明案更深的注意力。
“陶司直……我是个罪人,不配苟活。”
他语气是出奇的冷静。
陶明案压眉沉道:“你认识我?”
张泉辉虚弱一笑:“如何不认识?你与我一样,寒门出身,踽踽独行在这偌大京城……若不是你,周裕之……周尚书,永远得不到报应。”
陶明案已然明白:“芳樱楼纵火案果然是你为之,李如华早被烧死在火海,你故意将周裕之烧瞎,又将在李如华尸体上砍刀的斧子塞入了周裕之手中,为的就是让我怀疑周裕之?你要报复周裕之,所以利用我。纵使如此,你不该杀害楼中那些无辜的生命。”
张泉辉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静静望着陶明案那双忽明忽暗的眸子,他似乎在同情他。
可奈何对方骨子里那标杆似的正义将他逼得无路可走,所以他也在鄙夷厌恶他这个罪大恶极的凶手。
张泉辉不做过多解释,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道:“所以,我一定会遭到报应,只是我没想到这么快……但幸好你找到了我。”
“陶司直,我不求任何人理解我,人都有私心……我恨,恨到肝肠寸断,世人都可以谴责我,可我……没办法,我早已想过,只要等到周党遭到报应,我就会自我了断。”
关阇彦看出他快要死去,他不得不打断,显得过于冰冷无情,道:“谁杀的你?”
“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
“不知道?”关阇彦皱眉狞笑,语气刻薄至极,“罪人总有万般苦楚,世上何曾少你一人?说这些理由,不就是想拖延时间吗?”
陶明案深呼吸两声,即便张泉辉未提及多少周党的恶行,可他曾经也是像他一样的苦楚之辈,有些苦难,关阇彦这样的高门子弟是一辈子无法体会的。所有人都觉得,陶司直太过死脑筋,为人刚正不阿,可到底,他心属于同一困境之人的温情总是比谁都多。
如此看来,关阇彦远比他冷血无情多了。
他暗叹:“关兄,先不要说这些。”
关阇彦默住,他看出陶明案竟有一丝想要包庇张泉辉的心,可陶明案从不是一个泛滥同情心的人,纵然不理解,可却还是给予了其应有的尊重。
张泉辉又讷讷开口,他的声线已经虚弱到别人近乎听不见。
“至始至终,都未有人指使过我,”他道,“但几个月前我的确遭遇了一些奇怪的事……方经暗杀,才想明白那些事应是有人故意引导我犯案才布置下来的。”
“我知死期将至,此生唯一遗憾便是愧对故友,先前便将一封遗书送去驿站,其上书写了一切真相,凶手不知……你们速去朔州府寻我那位故人,我愧对于他……”
语罢,张泉辉便没了呼吸,他双写满遗憾的眼睛也僵硬了,怎么阖都阖不上了,死不瞑目。
他们不得不唤来人将张泉辉的尸身抬走,可此时才知,张泉辉远走他乡,唯一留在老家朔州府的亲人便是他那年迈的老母亲。张泉辉一心报国,执念深重,自诩有傲人之才,念书二十余载,母亲越来越年迈,对其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她身患重病不舍医治,盼着儿子榜上有名,所以在张泉辉落榜没多久后,一直吊着一口病气的母亲便郁郁而终了。
张泉辉无脸回乡,一心复仇,因此,唯一的友人王先生对其失望透顶,决然离去,回归隐居的生活,听说就在朔州府某只远离市井生活的偏僻山上。想当初,张泉辉山下吟诗高唱求仙人赐知己,刚巧不巧就在王先生所住的山,王先生又好巧不巧听到张泉辉那文采斐然的诗词和诚心不已的愿望,他备受感染,竟选择出山,与张泉辉一同入仕途,高山流水,对诗乐饮,好不快活。
当初,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想不到,这段友谊最后竟是这般恩断义绝的结局,那王先生八成是再也不会出山了。
因而,张泉辉无人收尸,只好暂时停灵于义庄,引人唏嘘。
陶明案回来时,心情不佳,等与关阇彦会和时,他的脸庞才稍有颜色。二人收到杜宅杜明堂醒来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往那头赶。
路上,陶明堂忽然道:“万般苦楚,皆非一人所有,有解亦无解。”
关阇彦未等他解释什么,直言不讳:“我懂你意思,你是说我身份与你们不同,没办法理解张泉辉和你的处境。我还没说什么,你倒是先排斥起我了。”
陶明案叹息一声,面对犀利的言辞,他放弃推脱,道:“芳樱楼枉死之人有苦衷,张泉辉亦有之,无对错之分,难断对错。”
“所以你刚刚犹豫了,你觉得张泉辉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可怜可叹,只不过张泉辉的处境更困难,走到了可恨的地步。”
关阇彦又道:“你明知世无对错之分,那你就更应想开,把自己放在高位上,不要试图去共情别人,更何况张泉辉并不无辜,残酷点说,他不配得到同情。把自己陷进去,对你有什么好处?不要因为他可怜,就觉得自己和他一样。有这个闲工夫和死脑筋,不如好好想办法怎么扳倒周党,抓住阳春菊呢。”
此时,陶明案才明白,关阇彦倒不是真的冷血无情,而是看得太通透。他无形间倒是接纳了关阇彦这一点,还发现此人可恨是不错,但莫名跟他合得来。
关阇彦看他一眼,眸子里是那股冷冷的笑意,似乎又在鄙夷他:“但我奉劝陶司直还是不要看得太透了,要不然都不知你我之间望尘莫及是何滋味了。”
陶明案刚到嘴边的好话立马被堵了回去,他呵呵一笑,暗骂自己真是不吃亏,旋即怒撞了关阇彦一边肩头,大步离去了。
杜宅,杜明堂已然醒来,他还没睁眼浑身就战战栗栗发抖,脑海里都是昨日深夜鬼风呼啸、灯偶闪现的恐怖场景,但他可不是个只会发抖害怕的软柿子。
他清楚记得自己被龙骨香迷晕,等香效过去后,他脑子清醒,找来魏郁春和章念。
听他们二人说了重梅轩当晚的事后,他立马反应过来,称当时看到了阳春菊的假身,而且表示他周身布满了劲道过分的怪风,远比重梅轩那处的重。
得知阳春菊的真身当时应在轩外的棺材边,杜明堂不解为何他当时听到了那么明显癫狂的拧笑声。同时,章魏二人也表示,他们在重梅轩也听到了阳春菊的狂笑。
重梅轩距离杜明堂的位置可有些远,阳春菊莫不是真的分身了去,到处放荡他那瘆人的笑声。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杜明堂推测,楼中必然装了什么机关,导致深夜狂风忽骤,并且他们所以为的笑声,多半是伪装起来的风声。
杜明堂昨日刚巧不巧倒在距离机关近的地方,所以亲眼看到了被风鼓飞的灯偶,听到的声音和感知到的狂风,也都比重梅轩众位的要明显强悍许多。
聊完这些,杜宅众人只好等关阇彦和陶明案从外头赶回来,外廊杀人的事情已经传开,芳樱楼纵火之人已被陶明案捉拿归案的传闻也已遍地都是,真是挡也挡不住。杜明堂也没想到不过才过去了一个晚上,纵火真凶就被抓住了,只可惜遭人暗杀,事情的真相还流传在外头的驿站,无法被寻回。接下来,就轮到了阳春菊,杀了张泉辉的人一定就是他。
魏郁春和章念又与关陶二人解释清楚杜宅账本遭窃的真相,众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了可疑的少年阿卟身上。
提及此人,关阇彦的脸色分外深沉,毕竟昨晚他可就是因他差点遭千夫所指。
五人收拾整齐,故地重返。一是找到账本残骸,若不然无法对外证实账本遭窃一事,二是调查清楚昨晚阳春菊到底真身何在,重新锁定阿卟身上的嫌疑。
芳樱楼内还是老样子,萧索荒凉。众人先去寻了杜明堂昨晚所在的地方,搜捕一番,竟真在不远处找到了被人特意改造过的大风箱,风箱外头罩着的壳子使得其摇动风声的时候,声音互相摩擦,生出了尖啸之音,酷似人声。
类似的风箱竟然遍布楼中,寻到的已经有三只——重梅轩和融玉阁那头也各有一只。风箱身边还有几只无人操控不动了的人偶。
三只距离甚远的风箱周身都被特质的线绑了起来,不知牵引何处。但大家都明白,阳春菊定是将它们都牵在了手中,拉动一端,便能让楼中所有风箱一起骚动,迷乱众人判断,以为他的真身在别处。
阳春菊能制出如此巧具,纵有神才,也必需要一段时日消磨于其中,而大火后芳樱楼一直被陶明案紧紧盯着,无人能进入,所以这些布局早在大火前便存在了,说不定,阳春菊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恐吓周裕之的呢。
但芳樱楼那场大火规模太大,这些风箱上也有被火燎过的痕迹,而内芯塞满白棉、表面糊了灯纸的东西理应最易燃,但那些灯偶却完好无损,实属诡异。
众人都明白,这些灯偶应是阳春菊后来放到这里的,可除了昨日,芳樱楼不可能进过其他人。
昨日,除去他们五人,便还有其他五个幸存者……
陶明案也觉得匪夷所思:“若其中有人作怪,他究竟是何时动的手?这五个人白日里一直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不曾去其他地方。”
关阇彦冷嗤:“都说白日没有了,就不能是晚上吗?”
“阿卟不就是晚上引了铃声吗?”
章念恶道:“我去,人心险恶啊!他怎么做到的?!他真的是阳春菊的内应?!所以他昨天是故意引铃的,拖延时间,把注意力都引到他哪里去?好让真正的阳春菊去偷尸?!”
魏郁春和杜明堂谨慎道:“我们都亲眼看到了,阿卟当时坐在屋内做灯,他人在重梅轩,怎么在杜明堂那处放人偶、拉风箱的?”
“很简单啊,阿卟如果能单独控制一只主偶,使其将其他人偶放到指定的地方,互相串通起来不就好了?”关阇彦笑道。
杜明堂觉得不可理喻,他皱眉:“他也会控制人偶?他又不是阳春菊。”
魏郁春和陶明案此时已经有了怀疑,但他们性子更为沉稳,未知全貌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沉默应对。
而章念闻声也一起骚动起来:“对啊,阿卟不是昨天才来的吗?他白天也一直哪里都没去,他怎么做到就坐在屋内,闭着眼睛控制人偶到处走的?芳樱楼是他家吗,这么熟?!”
“万一,阿卟就是阳春菊呢?”
能对芳樱楼这么熟悉的,还真就只有阳春菊了。
陶明案忽道,他都开了口,其他人都不得不警惕起来。
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楼倒墙塌的声音。关阇彦顿住,他嘴角翘了只不怀好意的弧度,看向陶明案,二人的耳朵都齐齐动了动,好似听到了一丝其他的动静。他们一起转身,朝着主楼的方向去,快步行走时撩动的风呼呼吹在他们身畔,将他们的发丝吹得往后飘逸。其余三人紧跟其后,回到主楼时,看到是已经塌得仅剩半边一楼大堂的建筑物。
早上,陶明案和关阇彦冒着极大的风险腾上高楼寻觅张泉辉藏于其中的凿具,本以为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大楼会随时坍缩,但幸好,他们出来的时候,支撑大楼的柱子不过碎裂了一半,勉强还撑着奄奄一息的楼体,未曾坍塌。
但他们都明白,只要再有任何一只哪怕是飞鸟小兽一样的东西窜入其中,轻轻一碰,整座大楼便一定会彻底坍塌。
楼不会无缘无故地塌陷,外面天气又平和晴朗,不谈什么暴风骤雨在外捣乱之说。所以一定是有人进入了其中。这个人,来得奇巧,当是阳春菊了!
他来自投罗网?还是又要耍什么花招?!
关阇彦和陶明案将其余三人护着,谨慎踏入半是废墟的主楼,四根天柱,塌了三根,一根天柱折了大半的腰,仅仅顶着一楼大厅唯一一隅角落。
那处角落黑暗阴森,灰尘迷乱,深处传来一道半男半女的嬉笑声,显然是针对领在最前头的关阇彦。
“安南都督,呵呵呵,好久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