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宪视线只在她身上停留俄尔,便挪开了。
“干爹,这是梵音,从小在皇后跟前养着,您可记得?”
男人身量高挑,不似其他太监,佝偻着背,李脱抬头看他,“想必干爹也听闻,皇上昨夜下旨,太极殿御书房添个御笔,就是她,承蒙干爹多关照关照。”
这小太监平日里和她插科打诨,关键时刻还是够顶事。
“不记得。”陆宪语气听不出咸淡,“既然来了太极殿,需看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免得惹陛下不快。”
好一幅顶头上司模样,不过皇帝放权予司礼监,腰杆子上多了一节脊梁骨,说话自然硬气十足。
“是。”梵音回道,刚来新地界,不要出头冒尖才好。
喜顺和干爹道别,便将人带往御书房,他不是闲人,自然有事等着他去接手。
这时辰早朝已然结束,接下来辰时,她只需在御书房伺候。因这军事机要都在里头搁着,只有不识字的宫人才能进门打扫,梵音只能在门外候着。
须臾,打那头来一队人,浩浩荡荡布满官道,最前头金瓜开道,后是四名执日月旗的黄门,人群中一抹玄色,瞧得不太真切,掌灯侍从和捧香炉的宦官就将自己挤开。
慌乱间也没人追责她未行礼,皇帝就这么被簇拥着,风风火火踏入御书房。
平日在皇后跟前,皇帝是一副蔼然可亲,她便以为皇帝应当是如此。但龙椅上的男人总归是天下共主,到了人前谁不三跪九叩尊一句吾皇万岁。
这不,一只鎏金团龙纹茶盏从里头飞出,价值连城的物件顷刻间化为乌有,金丝楠班台被拍得直打颤,“这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拿着朝廷的俸禄,干得尽不是人事!兖州流民建军起义,如蝗虫过境。兖州刺史温孝通,在朕面前,胸膛捶得放闷雷似的,在三确保三月就能平叛。如今反倒叫人缴旗,脑袋都挂在城墙上示威。百姓坊间跼蹐不安,传这是黄巾在世,要亡我大魏江山,瞧瞧!瞧瞧这偌大的朝廷,百官之中,竟然无一人可用,让朕日后九泉之下如何告慰列祖列宗!”
正光八年冬,漫天飞雪带走中原大地最后一丝生机,田地更是青黄不接,百姓颗粒无收,不少平头百姓只能用泥沙果腹。
魏朝黔首万千,为方便管辖,便画地为分五档,贵籍、良籍、商籍、奴籍、贱籍。最为特殊的是“代迁之士”,与上五者不同,皆为羽林,虎贲之后,成年后便充入军中,女子入宫侍奉贵人。
而这起义军,大多由贱籍和奴籍,规模大,起势迅速。
“斩尽苛吏骨,分田不纳赋。”这是他们最初的初衷,土地赋税高,平民付不起,只能被权贵豪绅给低价收了去。
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一家老小总得吃口饭吧,在那些个豪绅眼里,人都是用牲口来计量,他们便放话,十两租金一月,且只有一亩田,在物价都用文来计量的年代,租赁后交不起田租,只得一辈子给权贵做工,祖父死了换阿公,阿公死了换儿子,依次类推,世世代代,为奴,为婢,就是不能为人。
起初朝廷不将这些乌合之众放在眼里,派军队镇压,杀了不少人。随之而来的口号就愈发漏骨,呼声在民间愈发激烈,四岁小童歌谣皆是,“家国山河碎,胡马踏中原,执刃复纲常,同祭轩辕台。”
李氏王朝本就是外族入驻,高祖皇帝为汉化才不得已改姓。这不是要揭人老底。
皇帝脸上挂不住,朝廷这才重视,将起义军当作叛国者处理,悬赏十个人头百两金银。
他们抗议高喊,“血染州府旗,誓为苍生屠龙庭!”
这是要和天家对着干,他们质疑皇帝血统,改皮却不换骨,血肉皆是胡人所出,何德何能担任我们中原的最高统治者。
每年九、十月间,各州需将记薄呈报中央。所谓“记薄”,便是个州郡县的一切财政,刑事、民事,盗贼、灾荒事件,这叫上计。尚书省压下各州记薄,觉得此等小事可以解决,没想到纸包不住火,还是叫司礼监的探子给摸清。皇帝为此气得不轻。
王随堂跪在地,不停磕头,“皇上息怒,尚书省这帮子老迂腐,一贯是是享惯清福,此等大事隐瞒不报,实为大不敬!”
皇帝端坐龙椅,脸皮涨红,胸前起起伏伏,不见好转之色,他抬手,指着王随堂道,“传李得晟。”
“是。”王随堂得令,连滚带爬出御书房,叫站丹陛上的梵音看呆了眼,兖州流民的事她不是不知晓,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
不过李得晟的名号还是传入她的耳中,此人乃潭州人士,汉人,正儿八经的江南水乡出身,为官处事倒是有几分文人风骨,是乡举里选出来的贤良,但入仕后只是担任太常丞,掌宗庙祭祀礼仪。
一个闲散官,不知皇帝召见他干嘛。
她腹诽,皇帝未召见,她不敢随意走动,只是太阳照着自个睁不开眼,见旁侧有石柱,便轻轻挪动至后,借用它来遮挡。
哪知没一会,脚步声有远逼近,回头看,男人身形高大,宽肩窄腰,着玄色织金衮龙袍,束镶玉革带,眉骨高挺,眼下带着淡淡阴鸷,唇角似笑非笑,棱角分明的脸,五官精致得不切实际。他眸中熠着光,连带着后背的朝阳都黯淡失色。
男人捏着小叶紫檀,居高临下看着她。
这模样越瞧越眼熟,梵音心下一惊,担心他与皇帝告状,便胆战心惊朝他福身,直起身才发觉这人高出自己一头。她低着头,不敢直视,余光瞥见他手中玉扳指,才得知眼前这位是皇子。
“你是御书房新来的御笔?”
他声线低哑,字字透出威严,压的人喘不过气,梵音暗自腹诽,这种人大概生来就是掌权的,连嗓音都带着对权力的渴望。
当今陛下有六子四女,可偏偏相貌不出众,但娴妃所出便是例外,想必这就是五皇子。
“回殿下,是。”她稍抬眼睑意外撞进一道视线,淡漠而又晦涩不明。
“怎么在外头呆着?”李承胤蹙眉望着她,随后余光瞧见地上的碎瓷片,便了然,“父皇因兖州流民一事愠恼,你不必放在心上,跟我进去吧。”随后转身就踏上丹陛,径直往殿里去。
他身后的小宦官,扭头打量自己几眼,随后冷哼一声,便屁颠屁颠跟上前去。
。
陆宪回到值房,刚坐定,小太监便捧着金盆来到他面前,边上侍立两个,一个捧白巾,一个端皂豆。
他净了手,屏退他们,一人独坐堂中。
茶壶里泡着今年新上贡的铁观音,他给自己添一杯,看着茶水在盏中打沫,沨沨水声使他陷入无端回忆。
那是六年前的深夜,他刚从中书省回太极殿,预备着给皇帝回命,南边战事吃紧,片刻不得耽误。
大氅已然湿透,他撩袍踏进宫门,雨丝淅淅沥沥飞进庭院,天色是森冷的孔雀蓝,迷雾罩着四方庭院,廊下的灯笼受潮,透出里头扑闪的烛火。
风吹得杂乱无章,三级台阶上布满湿漉,帘子后伸出一个小脑瓜,雨雾飘摇至她门面,皮肤白到透光,女孩扑闪的睫毛上滁满凝珠,一双眼好空灵,藏在朦胧中,就这么直愣愣看着自己。
他本以为是哪个宫的小公主,贪玩才跑来着,待走近些,那女孩一闪身,又躲回帘内。
陆宪自然不会好心陪她玩闹,只冷声让人过来,没想到那女孩竟顿了,随后乖乖朝他碎步走来。
“你是哪宫的,太极殿可不是你撒泼的地。”瞧她衣着,不像是尊贵的主。
“我跟皇后娘娘来的。”
一双圆眼,连带着脸也是圆的,白白嫩嫩,像观音娘娘座下的小童,就连声线也是脆生生的,莲藕一般。
陆宪第一次面对怎么小的孩子,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你跟我来。”
他转身朝偏殿走去,余光瞥见,那小女童竟也朝自己走来,只因一步抵她三步,他便慢下脚步,好让人跟上。
“你就在这呆着。”说罢,他就要走,但衣摆一顿,回身看,是她拉着自己。
“这里黑,我害怕,哥哥能带我去找皇后娘娘嘛?”
皇后和皇帝在一起,一时半会也好不了,自己也不能贸然闯入,索性就留下陪她。
“皇上与皇后有要事商议,你与我在此等候片刻。”他不会安慰孩子,只硬生生搬出这几句话。
好在那女童乖巧,不吵也不闹,就挨着自个,手捧着脸,小心翼翼端坐的。
他知晓,豫州刺史宋嶂父子为护城,以身殉国,只留下独女,朝廷垂怜功臣,下旨令宋家女入宫,由皇后抚养。
女童歪歪斜斜,靠在他臂弯处,陆宪下意识闪开,“宦官身上污浊,恐脏了姑娘衣裳。”
谁知那女童打着哈欠揉眼,含含糊糊回道,“您别妄自菲薄,阿爹告诉我,这天下之人,就连当今天子都是女人裙下所出,生来就是赤条条,怎来贵贱之分...”
越说,声量越小,他侧过头,女童趴在膝臂上,已然睡去。
“督主!”一道尖细声响打断他思绪,外头传来通报,小太监急忙禀道:“陛下传您入御书房。”
-
穿过翡翠斑竹屏风,就见皇帝端坐龙椅,李得晟侍立一旁,场上目光转移至两人身上,准确说是李承胤身上。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胤撩袍行礼,梵音也规规矩矩行跪拜礼。起身后随李得晟侍立一旁。
“承胤,你来得巧,朕问你,这兖州流民,你可有应对之策。”人还没直起身,皇帝就迫不及待将人扶起。
李承胤背着身,梵音瞧不见他神色,谁知他接下来回话让在场人都惊骇,“任由其自灭。”
“这...”皇帝迟疑。
“这流民不过八千,且大部分屯兵在元城,离泗水河百里,我们只需派军队围守,断了官道和水源,他们出不来城没粮食吃,自然就成不了气候,届时放一把火,他们就算是想出城也没办法。”他声调极其沉稳,除有些沙哑外,听不出情绪起伏,好像口中的流民,只是宣纸上冷冰冰的数字。
皇帝细细品味,他仁君名声在外,此举不免让天下人非议,他环视殿内几人,最后目光落在梵音身上,只见她缩着身子低着头,一副谨小慎微模样。
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纹路皱在一起,皇后强送来的人,他不是不知晓她的心思,只是不愿过多追究罢了,但不知才略如何,便想着给她出难题,指着她道,“五皇子适才一番言论,你当如何?”
三位男人都侧目看过来,梵音惶悸,只觉着身上落了好几道目光,针尖似的往皮肤上扎,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皇帝等得不耐烦了,怒道,“还是皇后跟前的姑娘,竟然如此懦怯,你要是答不出,朕便让皇后亲自前来将人领回含章殿。”
梵音暗叫不妙,心下稍定,赶忙上前几步,与李承胤齐肩,随后跪下磕头,又道,“陛下,依奴婢所见,这流民,大多是贱籍与奴级,都是佃户和工匠,大魏的盐铁矿三大业都是朝廷掌握,秦朝前的井田制早已废弃,如今是“耕者有其田”,田地均为耕农所有,若是碰上家境困乏,田地就可以买卖。但陛下不知,朝廷对田地的税收不多,可田主对耕农的租额高,甚至到了什五之利润(百分之五十),耕农为生计,将地卖给田主。此弊端,正是因“耕者有其田”所起,这其中有了买卖,就有了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一言甫毕后,她轻喘着气,语气急速,生怕说的慢一些自己就被送回含章殿。
此话一出,殿内寂静无声,皇帝回身,谛视她好一会,随后一步步踏下丹陛,来到梵音面前,“接着说。”
“干爹,这是梵音,从小在皇后跟前养着,您可记得?”
男人身量高挑,不似其他太监,佝偻着背,李脱抬头看他,“想必干爹也听闻,皇上昨夜下旨,太极殿御书房添个御笔,就是她,承蒙干爹多关照关照。”
这小太监平日里和她插科打诨,关键时刻还是够顶事。
“不记得。”陆宪语气听不出咸淡,“既然来了太极殿,需看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免得惹陛下不快。”
好一幅顶头上司模样,不过皇帝放权予司礼监,腰杆子上多了一节脊梁骨,说话自然硬气十足。
“是。”梵音回道,刚来新地界,不要出头冒尖才好。
喜顺和干爹道别,便将人带往御书房,他不是闲人,自然有事等着他去接手。
这时辰早朝已然结束,接下来辰时,她只需在御书房伺候。因这军事机要都在里头搁着,只有不识字的宫人才能进门打扫,梵音只能在门外候着。
须臾,打那头来一队人,浩浩荡荡布满官道,最前头金瓜开道,后是四名执日月旗的黄门,人群中一抹玄色,瞧得不太真切,掌灯侍从和捧香炉的宦官就将自己挤开。
慌乱间也没人追责她未行礼,皇帝就这么被簇拥着,风风火火踏入御书房。
平日在皇后跟前,皇帝是一副蔼然可亲,她便以为皇帝应当是如此。但龙椅上的男人总归是天下共主,到了人前谁不三跪九叩尊一句吾皇万岁。
这不,一只鎏金团龙纹茶盏从里头飞出,价值连城的物件顷刻间化为乌有,金丝楠班台被拍得直打颤,“这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拿着朝廷的俸禄,干得尽不是人事!兖州流民建军起义,如蝗虫过境。兖州刺史温孝通,在朕面前,胸膛捶得放闷雷似的,在三确保三月就能平叛。如今反倒叫人缴旗,脑袋都挂在城墙上示威。百姓坊间跼蹐不安,传这是黄巾在世,要亡我大魏江山,瞧瞧!瞧瞧这偌大的朝廷,百官之中,竟然无一人可用,让朕日后九泉之下如何告慰列祖列宗!”
正光八年冬,漫天飞雪带走中原大地最后一丝生机,田地更是青黄不接,百姓颗粒无收,不少平头百姓只能用泥沙果腹。
魏朝黔首万千,为方便管辖,便画地为分五档,贵籍、良籍、商籍、奴籍、贱籍。最为特殊的是“代迁之士”,与上五者不同,皆为羽林,虎贲之后,成年后便充入军中,女子入宫侍奉贵人。
而这起义军,大多由贱籍和奴籍,规模大,起势迅速。
“斩尽苛吏骨,分田不纳赋。”这是他们最初的初衷,土地赋税高,平民付不起,只能被权贵豪绅给低价收了去。
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一家老小总得吃口饭吧,在那些个豪绅眼里,人都是用牲口来计量,他们便放话,十两租金一月,且只有一亩田,在物价都用文来计量的年代,租赁后交不起田租,只得一辈子给权贵做工,祖父死了换阿公,阿公死了换儿子,依次类推,世世代代,为奴,为婢,就是不能为人。
起初朝廷不将这些乌合之众放在眼里,派军队镇压,杀了不少人。随之而来的口号就愈发漏骨,呼声在民间愈发激烈,四岁小童歌谣皆是,“家国山河碎,胡马踏中原,执刃复纲常,同祭轩辕台。”
李氏王朝本就是外族入驻,高祖皇帝为汉化才不得已改姓。这不是要揭人老底。
皇帝脸上挂不住,朝廷这才重视,将起义军当作叛国者处理,悬赏十个人头百两金银。
他们抗议高喊,“血染州府旗,誓为苍生屠龙庭!”
这是要和天家对着干,他们质疑皇帝血统,改皮却不换骨,血肉皆是胡人所出,何德何能担任我们中原的最高统治者。
每年九、十月间,各州需将记薄呈报中央。所谓“记薄”,便是个州郡县的一切财政,刑事、民事,盗贼、灾荒事件,这叫上计。尚书省压下各州记薄,觉得此等小事可以解决,没想到纸包不住火,还是叫司礼监的探子给摸清。皇帝为此气得不轻。
王随堂跪在地,不停磕头,“皇上息怒,尚书省这帮子老迂腐,一贯是是享惯清福,此等大事隐瞒不报,实为大不敬!”
皇帝端坐龙椅,脸皮涨红,胸前起起伏伏,不见好转之色,他抬手,指着王随堂道,“传李得晟。”
“是。”王随堂得令,连滚带爬出御书房,叫站丹陛上的梵音看呆了眼,兖州流民的事她不是不知晓,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
不过李得晟的名号还是传入她的耳中,此人乃潭州人士,汉人,正儿八经的江南水乡出身,为官处事倒是有几分文人风骨,是乡举里选出来的贤良,但入仕后只是担任太常丞,掌宗庙祭祀礼仪。
一个闲散官,不知皇帝召见他干嘛。
她腹诽,皇帝未召见,她不敢随意走动,只是太阳照着自个睁不开眼,见旁侧有石柱,便轻轻挪动至后,借用它来遮挡。
哪知没一会,脚步声有远逼近,回头看,男人身形高大,宽肩窄腰,着玄色织金衮龙袍,束镶玉革带,眉骨高挺,眼下带着淡淡阴鸷,唇角似笑非笑,棱角分明的脸,五官精致得不切实际。他眸中熠着光,连带着后背的朝阳都黯淡失色。
男人捏着小叶紫檀,居高临下看着她。
这模样越瞧越眼熟,梵音心下一惊,担心他与皇帝告状,便胆战心惊朝他福身,直起身才发觉这人高出自己一头。她低着头,不敢直视,余光瞥见他手中玉扳指,才得知眼前这位是皇子。
“你是御书房新来的御笔?”
他声线低哑,字字透出威严,压的人喘不过气,梵音暗自腹诽,这种人大概生来就是掌权的,连嗓音都带着对权力的渴望。
当今陛下有六子四女,可偏偏相貌不出众,但娴妃所出便是例外,想必这就是五皇子。
“回殿下,是。”她稍抬眼睑意外撞进一道视线,淡漠而又晦涩不明。
“怎么在外头呆着?”李承胤蹙眉望着她,随后余光瞧见地上的碎瓷片,便了然,“父皇因兖州流民一事愠恼,你不必放在心上,跟我进去吧。”随后转身就踏上丹陛,径直往殿里去。
他身后的小宦官,扭头打量自己几眼,随后冷哼一声,便屁颠屁颠跟上前去。
。
陆宪回到值房,刚坐定,小太监便捧着金盆来到他面前,边上侍立两个,一个捧白巾,一个端皂豆。
他净了手,屏退他们,一人独坐堂中。
茶壶里泡着今年新上贡的铁观音,他给自己添一杯,看着茶水在盏中打沫,沨沨水声使他陷入无端回忆。
那是六年前的深夜,他刚从中书省回太极殿,预备着给皇帝回命,南边战事吃紧,片刻不得耽误。
大氅已然湿透,他撩袍踏进宫门,雨丝淅淅沥沥飞进庭院,天色是森冷的孔雀蓝,迷雾罩着四方庭院,廊下的灯笼受潮,透出里头扑闪的烛火。
风吹得杂乱无章,三级台阶上布满湿漉,帘子后伸出一个小脑瓜,雨雾飘摇至她门面,皮肤白到透光,女孩扑闪的睫毛上滁满凝珠,一双眼好空灵,藏在朦胧中,就这么直愣愣看着自己。
他本以为是哪个宫的小公主,贪玩才跑来着,待走近些,那女孩一闪身,又躲回帘内。
陆宪自然不会好心陪她玩闹,只冷声让人过来,没想到那女孩竟顿了,随后乖乖朝他碎步走来。
“你是哪宫的,太极殿可不是你撒泼的地。”瞧她衣着,不像是尊贵的主。
“我跟皇后娘娘来的。”
一双圆眼,连带着脸也是圆的,白白嫩嫩,像观音娘娘座下的小童,就连声线也是脆生生的,莲藕一般。
陆宪第一次面对怎么小的孩子,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你跟我来。”
他转身朝偏殿走去,余光瞥见,那小女童竟也朝自己走来,只因一步抵她三步,他便慢下脚步,好让人跟上。
“你就在这呆着。”说罢,他就要走,但衣摆一顿,回身看,是她拉着自己。
“这里黑,我害怕,哥哥能带我去找皇后娘娘嘛?”
皇后和皇帝在一起,一时半会也好不了,自己也不能贸然闯入,索性就留下陪她。
“皇上与皇后有要事商议,你与我在此等候片刻。”他不会安慰孩子,只硬生生搬出这几句话。
好在那女童乖巧,不吵也不闹,就挨着自个,手捧着脸,小心翼翼端坐的。
他知晓,豫州刺史宋嶂父子为护城,以身殉国,只留下独女,朝廷垂怜功臣,下旨令宋家女入宫,由皇后抚养。
女童歪歪斜斜,靠在他臂弯处,陆宪下意识闪开,“宦官身上污浊,恐脏了姑娘衣裳。”
谁知那女童打着哈欠揉眼,含含糊糊回道,“您别妄自菲薄,阿爹告诉我,这天下之人,就连当今天子都是女人裙下所出,生来就是赤条条,怎来贵贱之分...”
越说,声量越小,他侧过头,女童趴在膝臂上,已然睡去。
“督主!”一道尖细声响打断他思绪,外头传来通报,小太监急忙禀道:“陛下传您入御书房。”
-
穿过翡翠斑竹屏风,就见皇帝端坐龙椅,李得晟侍立一旁,场上目光转移至两人身上,准确说是李承胤身上。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胤撩袍行礼,梵音也规规矩矩行跪拜礼。起身后随李得晟侍立一旁。
“承胤,你来得巧,朕问你,这兖州流民,你可有应对之策。”人还没直起身,皇帝就迫不及待将人扶起。
李承胤背着身,梵音瞧不见他神色,谁知他接下来回话让在场人都惊骇,“任由其自灭。”
“这...”皇帝迟疑。
“这流民不过八千,且大部分屯兵在元城,离泗水河百里,我们只需派军队围守,断了官道和水源,他们出不来城没粮食吃,自然就成不了气候,届时放一把火,他们就算是想出城也没办法。”他声调极其沉稳,除有些沙哑外,听不出情绪起伏,好像口中的流民,只是宣纸上冷冰冰的数字。
皇帝细细品味,他仁君名声在外,此举不免让天下人非议,他环视殿内几人,最后目光落在梵音身上,只见她缩着身子低着头,一副谨小慎微模样。
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纹路皱在一起,皇后强送来的人,他不是不知晓她的心思,只是不愿过多追究罢了,但不知才略如何,便想着给她出难题,指着她道,“五皇子适才一番言论,你当如何?”
三位男人都侧目看过来,梵音惶悸,只觉着身上落了好几道目光,针尖似的往皮肤上扎,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皇帝等得不耐烦了,怒道,“还是皇后跟前的姑娘,竟然如此懦怯,你要是答不出,朕便让皇后亲自前来将人领回含章殿。”
梵音暗叫不妙,心下稍定,赶忙上前几步,与李承胤齐肩,随后跪下磕头,又道,“陛下,依奴婢所见,这流民,大多是贱籍与奴级,都是佃户和工匠,大魏的盐铁矿三大业都是朝廷掌握,秦朝前的井田制早已废弃,如今是“耕者有其田”,田地均为耕农所有,若是碰上家境困乏,田地就可以买卖。但陛下不知,朝廷对田地的税收不多,可田主对耕农的租额高,甚至到了什五之利润(百分之五十),耕农为生计,将地卖给田主。此弊端,正是因“耕者有其田”所起,这其中有了买卖,就有了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一言甫毕后,她轻喘着气,语气急速,生怕说的慢一些自己就被送回含章殿。
此话一出,殿内寂静无声,皇帝回身,谛视她好一会,随后一步步踏下丹陛,来到梵音面前,“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