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言急忙安抚道:“宋婶,你先不要着急,你先与我好好说清楚,我才能根据您的线索找到你儿子。

    宋婶听到沈青言那句找到儿子,强迫自己止住了哭泣:“好,好,我也是听街坊邻居说,刚来了位好官。”

    沈青继续询问道:“宋婶,您是什么时候发现宋安失踪的,”

    宋婶一说话,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

    “十日前本应是旬休之日。”

    “他却一直未回家,我原以为他是想多学一些功课,所以迟了些。”

    “我这一等,便等到了天亮。”

    沈青言继续问道:“这宋安平日常去之地都已找过了吗?或有无可能去了其他同窗之家。”

    宋婶抽噎道:“安儿平日里只醉心于学习,极少与他人玩乐,几乎不会去其他同窗家。”

    沈青言道:“那他可曾与其他人有无结过怨。”

    宋婶又摇摇头:“安儿是最良善之人,从不与人交恶。”

    沈青言心中已有了个大概判断,一个只知读书不与人交恶之人莫名失踪。

    不过却是宋婶的一面之词,需得再结合其他人的话。

    沈青言拿出纸笔:“宋婶,宋安的长相,你能大概描述一下吗。”

    宋婶有些疑惑不解地看着沈青言:“长相?”

    沈青言拿起狼毫沾了些墨:“对。”

    宋婶想着,嘴中却语出惊人:“安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眼黑亮而又有神,鼻子高而挺,唇红而秀,双耳垂珠一看便不是凡人之相,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安儿像是玉一般的人。”

    面对宋婶对宋安貌若潘安的描述,沈青实在有些下不了笔。

    即使是同一人的长相在不同之人的嘴中说出,也都见仁见智,各有侧重。

    更何况这宋婶对自己儿子那必定是有一些夸大之处。

    此时恰好崔微与走了进来,他还未开口。

    沈青言却说道:“宋婶,你看他做个参考,再说下宋安的长相。”

    宋婶看着崔微与开始思考起来:“安儿的脸要比他的脸更宽,更大些,下巴还要再长一些,眼睛还要小一些,鼻子似乎也没他那般高。”

    沈青言心中有了些数,落了一笔。

    沈青言继续问道:“嘴唇呢。”

    宋婶:“还要更厚一些,嘴角还要向下。”

    沈青言又看了看崔微与,用手稍微比了一下形,又继续询问道:“两腮呢。”

    宋婶:“比他要宽一些。”

    沈青言:“额头”

    宋婶犹豫了片刻道:“应是一般长。”

    室内一片安静只剩笔在纸上划动的沙沙声。

    一声轻轻的呼气声响起,沈青言放下了笔,拿起了画像,刚想让宋婶看一眼。

    却见远处崔微与正意味深沉地盯着自己,沈青言想到自己刚才有些失礼之举,急忙道:“大人。”

    崔微与只是坐在了椅子上:“继续。”

    沈青言拿出画给了宋婶:“宋婶,你看。”

    宋婶紧紧握住了纸,眼泪差点又掉了下来:“对,对,这便是安儿。”

    沈青言见状又去禀高崔微与:“启禀大人,此人名曰宋安,现读于崇明书院,十日前本应旬休回家,现在却下落不明。”

    崔微与看了一眼沈青言所画之像,确实就是一个面色清秀的书生模样之人。

    崔微与道:“那你现在有何线索。”

    沈青言实话实话:“卑职想先去崇明书院走一趟看看有什么线索?”

    崔微与道:“走吧。”

    沈青言直接问出了口:“大人,你也要去?”

    宋婶一听却直接跪在了地上:“您便是崔大人吧,草民早就知道你的清正之名,求求你了,一定要救救安儿。”

    崔微与看着沈青言,眼中之意分明是,怎么你有意见。

    沈青言赶忙找补,扶起了宋婶,说道:“宋婶,你放心,有我们英明神武,智勇双全,无所不能的崔大人出手,您儿子肯定能找到。”

    宋婶听沈青言说的话,便又要下跪:“多谢大人的大恩大德。”

    三人去了崇明书院

    到了门口,那牌匾竟是由紫檀木制成,匾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字“崇明书院”竟也烫了金。

    门口的守卫见到几人丝毫不客气:“干什么的。”

    有崔微与在,沈青言拿出令牌狐假虎威道:“官府办案。”

    守卫见状立马安排了人将其带了进去。

    途径学堂,却听见一声声的吵闹声。

    万卷斋内一道少年训斥声传了出来:“石峰,眼睛往哪看呢?”

    沈青言只当同窗打闹

    三人被带进了若水院内

    刚坐下片刻,便见一个白胡子老者走了进来:”参见大人,在下傅腾是这崇明书院内的监院。”

    崔微与道:“免礼。”随即看了一眼沈青言。

    沈青言任命地走了过去:“傅监院,你可认识他?”说着便打开了宋安的画像

    傅腾看着画像若有所思,随即想道:“像是有些印象。”

    宋婶忍不住了:“这是我儿子宋安啊,就是在你们书院内消失不见的。”

    一听宋安的名字,傅腾道:“宋安?快去叫汤讲席过来。”

    不久一身穿灰袍约莫不惑之年的男人走了进来。

    宋婶忍不住告着状:“便是他,我来找我家安儿,他却将我赶了出去。”

    汤典想要骂人见傅腾在此却又不好发作道:“你莫要信口雌黄,宋安是出了书院后才不知去向。”

    崔微与看着几人各执一词中,混乱不已:“肃静。”

    顿时也都无人再说话。

    崔微与道:“汤讲席是你亲眼见宋安出了书院门吗。”

    汤典斟酌开口道:“小人,未曾亲言看见,看他的几位同窗皆看见了。”

    傅腾道:“还不将几人叫过来。”

    沈青言看了一眼崔微与的眼睛便懂了:“我随你们一起去吧。”

    沈青言跟着来了万卷斋内

    里面无夫子看管,一片嘈杂,学生皆交头接耳说起话来。

    汤典咳嗽了两声:“李崇南,石峰,王信随我过来。“

    被点到的三人懒懒散散地站了起来。

    沈青言未随他们去,反而扫了一眼斋内,除了刚站起来的三人,在角落里还有一张空的书案。

    沈青言来到了这张书案前,询问旁边之人:“这位公子,请问,这是不是宋安的书案。”

    被询问之人,急忙低下了头,声音像是蚊子般:“我不知道,你不要问我。”

    沈青言又问了几人,皆是一样地回答。

    明眼人都觉得奇怪,沈青言来到了那桌前,上面摆着纸墨,

    翻开书上面端正地写着宋安两个字,拿起书,只见油黑的书案上赫然刻着“王八”两个大字。

    里面白亮的木料都外翻了出来,十分显眼。

    若水院

    崔微与看着三人

    三人脸上无任何敬畏可言。

    崔微与:“你们三人亲眼见宋安出了书院门。”

    石峰还算恭敬:“大人,我们三人出门较晚,确实见宋安的背影,出了书院的门。”

    汤典急忙撇清关系:“大人,那即如此,宋安失踪,和我们崇明书院无任何关系。”

    崔微与看向站在最中间的李崇南道:“你说,看见他出书院时具体是何时辰?”

    李崇南随意道:“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眼色不善地上下打量着崔微与。

    崔微与看着他并穿统一服饰,所佩之物也算是有些来头,却未入读国子监,心中大概也有了些猜测。

    第一日无功而返,宋婶有些魔障:“大人,就是那姓汤的害了我家安儿?”

    沈青言急忙安抚道:“崔大人定能找到宋安,今日时候不早了,宋婶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宋婶不愿却又无可奈何,转了头。

    沈青言便将宋安桌上的发现,告诉了崔微与:“大人,对这件事怎么看?”

    崔微与却卖了个关子:“明日你便知道了。“

    说完便上了桥,向西边走去,沈青言想追,又想到将军府在东边,扭头往东走去:“我还不想知道呢。”

    中军大营内

    天已微微亮

    急促地马蹄声响起,景程都未察觉脚都冻的毫无知觉了,猛地下了马,却震地脚一麻,又摸了摸怀中的纸还在,一瘸一拐地进了营帐之中。

    景程道:“公子。”一说话嘴中冒出一道白气

    裴承蔺看了一景程:“连夜赶回来的?”

    景程一笑:“公子果然聪明,不过我带回来的东西绝对震惊公子。”

    一张带着寒气的纸被带了回来。

    裴承蔺打开纸,却见是一幅画,里面画着主仆二人。

    那小姐坐在花中,生的一幅好容貌,怀中还抱着一个婴孩,一个侍女在旁边摇着扇。

    景程介绍道:“公子,画上之人,便是钟绍那露水情缘之人,此女名唤楚音,是一富商之女,对钟绍一见钟情,便和他私奔。

    “但两人在一起没几天,钟绍便背井离乡抛下了已经怀孕的楚音。”

    “那楚音将孩子养到三岁时,便带着孩子去了京城。”

    裴承蔺道:“那人现在在何处?”

    景程道:“已经是十几年前之事了,具体去了京城哪里也没人知道?”

    裴承蔺道:“玄初。”

    两个时辰过去,玄初加快了步子走了进来:“启禀公子,有一人说,他曾有一次见钟绍出现在柳平街中。”

章节目录

兄长,你马甲掉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折枝惊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折枝惊鸢并收藏兄长,你马甲掉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