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到处是鞭炮声,老天爷也放了晴,没有大雪冷风,正是走亲戚拜友的好时节。
合欢天还未亮就起身,拖着惺忪睡眼,被金珠儿拖在梳妆台捯饬,而嬷嬷,更是带了许多衣服首饰,捧东西的丫鬟们都要将整间屋子塞满了。
“这是?”
赵嬷嬷笑眯眯道:“今年是世子婚后的头一年,必定要代咱们王府迎客,两位殿下穿的戴的都要合适贴身,这才是我们下人的本分。”
说罢,不由分说,就让丫鬟将衣裳端来一件件选,嘴里还不停道:“本来就应是早日决定的,可惜广仁寺大雪,硬是除夕才回来,初一初二又忙着府里的东西,庄子上的,各亲眷的事王爷都叫人托给你们...”
她摸了摸衣料子:“还小呢,自然是撑不住了,说起来咱们手脚快些,不叫主子受累也就是了。”
合欢和琼宁不约而同对了个同病相怜的笑来。
赵嬷嬷是王府的老人了,也是世子的奶母,任凭合欢歪点子多,琼宁一味纵容她,两人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丫鬟给合欢头上压了两根金簪,坠着宝石玛瑙流苏;又簪上兰花缠花簪,后面别着珍珠串的后压流苏,乌黑发亮的长发用鲜红的发带裹了,慵懒地垂在身后。
嬷嬷给琼宁选好衣裳,看了一眼合欢,又从妆奁里面取出两根点翠镶明珠的钗--
合欢深吸一口气,眼看那又沉又重的钗子就要放到头上时,她连忙抱住嬷嬷胳膊,有些惊恐地求饶:“好嬷嬷,这劳什子也忒重了,若放我头上,怕是人都不能站个囫囵,万一出丑,岂不让亲戚们笑话?”
“要是晕过去了,没地丢脸不说,其他人还说我轻狂,不来迎人。”她掂着嬷嬷胳膊,轻轻地摇了摇:“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赵嬷嬷拿着簪子的手有些迟疑。
“咳咳,”琼宁清了清嗓子。
嬷嬷立刻担忧道:“世子,可是身体不适?”
琼宁是他从小看着长大,如果没有她精心地照顾,他如今也不能养的这般好。
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王爷才如此敬重。
“我无事,”他有些无奈地指了指头上。
合欢留神看去,只见他头上竟插了一支红艳艳的绒花发簪。
一身蓝色锦衣,腰挂玉带,脚踩鹿皮靴。
清俊容颜在发簪映衬下,竟多了几分血色。
“噗。”难得看他如此羞窘,合欢立即凑过去:“不错不错,这样一打扮,有几分京里那些浮浪子弟的样子了。若是再敷个粉--”
琼宁一惊,连忙道:“万万不可!”
“世子也嫌重?”嬷嬷佯做不悦。
“唉,咱们王府子嗣稀少,王爷事忙,也不爱这些事,京中那起子人就爱在背后多嘴,说是王府势大,看不起人--好不容易世子成亲了,能处理这些庶务,好歹帮衬帮衬,让咱们也扬眉吐气才是--”
好一番推心置腹,委屈深深。嬷嬷也是对王府一腔忠心啊。合欢和琼宁两人只能讷讷无言,任由嬷嬷打扮。
说是第一次处理这些事,但谁指望这两个刚成婚的小的撑场面,不过是充个吉祥物,和宾客们寒暄寒暄,贵客自会被带去王爷院子说话。
合欢正被人拉着手。
“姑奶奶真是花一般...”老太太眯着眼睛不住摩挲她的手。
这人已是五旬,原是王府老亲了,可惜王府这一脉历来子嗣艰难,是故辈分奇高,于是,合欢以十六之龄,居姑奶奶之位。
她连忙上前搀扶道:“老安人何必亲身来呢,安心家去谴儿孙来就是,王府虽辈分高,可王爷向来怜老惜弱的,我和世子也不愿见老人家在这寒风里受难。”
琼宁忙道:“正是,以往都是侄孙来的,今日怎么没见他,反叫你老人家受苦?”
老太太被两人迎进屋里,丫鬟们送来热茶和点心糖果,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童眼巴巴看着,合欢看着她那热切渴望的眼神失笑,特意趁着琼宁二人说话之时,将碟子放到小孩身边。
扎着红绸啾啾的小孩眼睛蓦然睁大。
她有些犹豫地伸出手,却也不忘看看周围人。
合欢装作没注意她的样子,眼角余光却看着,小孩小心翼翼咬了一口点心,眸光一亮,神情十分陶醉。
嘶,她憋笑肚子都开始疼了。
“你侄孙何尝不想来呢,可惜年前,他办坏了差事,上峰怪罪,硬是笞了他几十板子,现在还在床上起不了身,他媳妇又要照看他和儿女,又要照应家里客人,实在难出来走动。”老太太叹道。
琼宁奇道:“侄孙为人老实忠厚,不爱钻营,任了十年员外郎,熟能生巧,怎么会忽然出岔子呢?”
合欢不知不觉也听住了。
“官场上的事,老身知道的也不多,我问他,他也只是说宫里曾让准备一批封赏之物,时日久了没人再提,他盘点造册时,想问问去处,以防误了事,就这事,就惹了上头。唉,年纪也不小了,被上峰这么一打,就是身上好了,心里怎么过得去,心气也没了。”
“户部的郎中,似乎是宋家的?”合欢忽然道。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脱口而出。
“正是宋家的。”琼宁语气沉沉,脸色眼见的不好,似乎想起什么令他极其厌恶的事一样。
做错一件事,一件小事,竟被上官这样打,打的还是王府老亲,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
而且宋家,似乎和王府有仇啊,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兄夺弟媳丑闻,正是王府大作,又逼得圣上下旨申饬逼民捐赠的法子。
如今,宋大儒在民间的名声,那是臭不可闻。
不过,宋家人不满,大可以朝王府来,拿其他人撒气,也不是磊落人。
“真是飞来之祸。”合欢叹了一声。
“罢了,大过年的,也不好说这些,叫你们也跟着难过。”老太太摇摇头,又说:“正月初八,我家大姐儿出阁,请世子和娘娘来吃酒。”
她取出红艳艳的帖子,笑的眼都眯起来:“男方,正是陈将军幼子。”
合欢接过帖子。
“日子怎么这般赶?”正月初八,刚连番过了春节,就要办喜事,急急匆匆的连轴转,当家人也累,仆人们也累的慌。
老太太叹了声。
“那陈家小子当着差事,二月就要去北军了,婚事只能提前。”
“北军?那王爷…”合欢下意识看了琼宁一眼。
却见他右手握紧。
老太太和认识的夫人后院听戏去了,合欢趁机和琼宁说话。
“看来,朝里的旨意就要下了。”合欢有些唏嘘,“这柔然人,也是真耐不住了。”
她看向琼宁,他的脸上,有担忧,有焦躁,就是没有,野心。
带兵为将,热血沙场的野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以来,武力刚劲,都是时人对男子期许,男子无论贫贱,都有上马安邦定国之梦。
奚琼宁,生在王侯之家,无需做沙场兵卒,就能领兵为将,指点江山,享受这万千人为他驱使,攻城陷阵的快感。
可他为什么皱起眉头呢?
合欢心里不解,这京城里的世家子,无不是向往战事,指望给柔然人一个教训,扬王朝威名,唯独这人,看起来倒不愿意一样。
明明只要打起来,王府的威势声望会愈加大,宫里皇帝也要退避三舍,至于世家,更要忌惮三分,这泼天的权势,他竟然不愿意。
她挑了挑眉。
“王爷出京,你也要跟去吗?”
奚琼宁面向她道:“我去做什么。”
合欢凑近他低声道:“莫非,你竟甘愿当这个质子?”
她是纯然的好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宫里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掌权在外的王爷,还是异姓的王,所以,他定要千方百计留下世子。
当初连从前心里爱着的人都能许嫁,皇帝心里肯定也是存着这个念想,想用公主下降,给王府施恩,若战事不利,或是有二心,就是有负君恩,那皇帝,就占了大义。
合欢淡淡地想。
而自己这个公主,也是难办,不知是依夫家的,还是想着娘家的,左右为难,生生夹在中间受气。
在旁人设好的剧本里,原先本该如此的,可谁叫她生了一场大病,忘了前尘。
而且,从她查到的蛛丝马迹看,那些人无一人待她好,那她,为何不能弃暗从明,活在当下呢。
以那些人的秉性,琼宁定会被看得牢牢的,怕是连这王府都出不去,被人捏在手里,揉圆挫扁。
若是王爷胜了,回京之路,亦是艰险,琼宁就是人质,如果败了,那更惨,宫里一定会落井下石,直接问罪,轻的,收回爵位兵权,重的,性命难保。
他真的,不怕死吗?不怕为人鱼肉吗?
“走吧,管家已经着人催了许久,该去前院迎客了。”奚琼宁仍是不疾不徐道,仿佛刚才那句话合欢从未问出口。
他等着合欢一起走。
合欢突然就不想问了,她也不知道原因。
或许是他就那样淡淡看过来,琉璃一样的眸子满是某种复杂难言的情绪,看一眼,就让人满腹愁绪,也或许是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她快步上前,轻轻地,扯着他的袖子。
“走吧。”
奚琼宁侧脸,默默等待。
合欢莞尔,先前一步,拉着他往前去了。
合欢天还未亮就起身,拖着惺忪睡眼,被金珠儿拖在梳妆台捯饬,而嬷嬷,更是带了许多衣服首饰,捧东西的丫鬟们都要将整间屋子塞满了。
“这是?”
赵嬷嬷笑眯眯道:“今年是世子婚后的头一年,必定要代咱们王府迎客,两位殿下穿的戴的都要合适贴身,这才是我们下人的本分。”
说罢,不由分说,就让丫鬟将衣裳端来一件件选,嘴里还不停道:“本来就应是早日决定的,可惜广仁寺大雪,硬是除夕才回来,初一初二又忙着府里的东西,庄子上的,各亲眷的事王爷都叫人托给你们...”
她摸了摸衣料子:“还小呢,自然是撑不住了,说起来咱们手脚快些,不叫主子受累也就是了。”
合欢和琼宁不约而同对了个同病相怜的笑来。
赵嬷嬷是王府的老人了,也是世子的奶母,任凭合欢歪点子多,琼宁一味纵容她,两人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丫鬟给合欢头上压了两根金簪,坠着宝石玛瑙流苏;又簪上兰花缠花簪,后面别着珍珠串的后压流苏,乌黑发亮的长发用鲜红的发带裹了,慵懒地垂在身后。
嬷嬷给琼宁选好衣裳,看了一眼合欢,又从妆奁里面取出两根点翠镶明珠的钗--
合欢深吸一口气,眼看那又沉又重的钗子就要放到头上时,她连忙抱住嬷嬷胳膊,有些惊恐地求饶:“好嬷嬷,这劳什子也忒重了,若放我头上,怕是人都不能站个囫囵,万一出丑,岂不让亲戚们笑话?”
“要是晕过去了,没地丢脸不说,其他人还说我轻狂,不来迎人。”她掂着嬷嬷胳膊,轻轻地摇了摇:“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赵嬷嬷拿着簪子的手有些迟疑。
“咳咳,”琼宁清了清嗓子。
嬷嬷立刻担忧道:“世子,可是身体不适?”
琼宁是他从小看着长大,如果没有她精心地照顾,他如今也不能养的这般好。
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王爷才如此敬重。
“我无事,”他有些无奈地指了指头上。
合欢留神看去,只见他头上竟插了一支红艳艳的绒花发簪。
一身蓝色锦衣,腰挂玉带,脚踩鹿皮靴。
清俊容颜在发簪映衬下,竟多了几分血色。
“噗。”难得看他如此羞窘,合欢立即凑过去:“不错不错,这样一打扮,有几分京里那些浮浪子弟的样子了。若是再敷个粉--”
琼宁一惊,连忙道:“万万不可!”
“世子也嫌重?”嬷嬷佯做不悦。
“唉,咱们王府子嗣稀少,王爷事忙,也不爱这些事,京中那起子人就爱在背后多嘴,说是王府势大,看不起人--好不容易世子成亲了,能处理这些庶务,好歹帮衬帮衬,让咱们也扬眉吐气才是--”
好一番推心置腹,委屈深深。嬷嬷也是对王府一腔忠心啊。合欢和琼宁两人只能讷讷无言,任由嬷嬷打扮。
说是第一次处理这些事,但谁指望这两个刚成婚的小的撑场面,不过是充个吉祥物,和宾客们寒暄寒暄,贵客自会被带去王爷院子说话。
合欢正被人拉着手。
“姑奶奶真是花一般...”老太太眯着眼睛不住摩挲她的手。
这人已是五旬,原是王府老亲了,可惜王府这一脉历来子嗣艰难,是故辈分奇高,于是,合欢以十六之龄,居姑奶奶之位。
她连忙上前搀扶道:“老安人何必亲身来呢,安心家去谴儿孙来就是,王府虽辈分高,可王爷向来怜老惜弱的,我和世子也不愿见老人家在这寒风里受难。”
琼宁忙道:“正是,以往都是侄孙来的,今日怎么没见他,反叫你老人家受苦?”
老太太被两人迎进屋里,丫鬟们送来热茶和点心糖果,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童眼巴巴看着,合欢看着她那热切渴望的眼神失笑,特意趁着琼宁二人说话之时,将碟子放到小孩身边。
扎着红绸啾啾的小孩眼睛蓦然睁大。
她有些犹豫地伸出手,却也不忘看看周围人。
合欢装作没注意她的样子,眼角余光却看着,小孩小心翼翼咬了一口点心,眸光一亮,神情十分陶醉。
嘶,她憋笑肚子都开始疼了。
“你侄孙何尝不想来呢,可惜年前,他办坏了差事,上峰怪罪,硬是笞了他几十板子,现在还在床上起不了身,他媳妇又要照看他和儿女,又要照应家里客人,实在难出来走动。”老太太叹道。
琼宁奇道:“侄孙为人老实忠厚,不爱钻营,任了十年员外郎,熟能生巧,怎么会忽然出岔子呢?”
合欢不知不觉也听住了。
“官场上的事,老身知道的也不多,我问他,他也只是说宫里曾让准备一批封赏之物,时日久了没人再提,他盘点造册时,想问问去处,以防误了事,就这事,就惹了上头。唉,年纪也不小了,被上峰这么一打,就是身上好了,心里怎么过得去,心气也没了。”
“户部的郎中,似乎是宋家的?”合欢忽然道。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脱口而出。
“正是宋家的。”琼宁语气沉沉,脸色眼见的不好,似乎想起什么令他极其厌恶的事一样。
做错一件事,一件小事,竟被上官这样打,打的还是王府老亲,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
而且宋家,似乎和王府有仇啊,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兄夺弟媳丑闻,正是王府大作,又逼得圣上下旨申饬逼民捐赠的法子。
如今,宋大儒在民间的名声,那是臭不可闻。
不过,宋家人不满,大可以朝王府来,拿其他人撒气,也不是磊落人。
“真是飞来之祸。”合欢叹了一声。
“罢了,大过年的,也不好说这些,叫你们也跟着难过。”老太太摇摇头,又说:“正月初八,我家大姐儿出阁,请世子和娘娘来吃酒。”
她取出红艳艳的帖子,笑的眼都眯起来:“男方,正是陈将军幼子。”
合欢接过帖子。
“日子怎么这般赶?”正月初八,刚连番过了春节,就要办喜事,急急匆匆的连轴转,当家人也累,仆人们也累的慌。
老太太叹了声。
“那陈家小子当着差事,二月就要去北军了,婚事只能提前。”
“北军?那王爷…”合欢下意识看了琼宁一眼。
却见他右手握紧。
老太太和认识的夫人后院听戏去了,合欢趁机和琼宁说话。
“看来,朝里的旨意就要下了。”合欢有些唏嘘,“这柔然人,也是真耐不住了。”
她看向琼宁,他的脸上,有担忧,有焦躁,就是没有,野心。
带兵为将,热血沙场的野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以来,武力刚劲,都是时人对男子期许,男子无论贫贱,都有上马安邦定国之梦。
奚琼宁,生在王侯之家,无需做沙场兵卒,就能领兵为将,指点江山,享受这万千人为他驱使,攻城陷阵的快感。
可他为什么皱起眉头呢?
合欢心里不解,这京城里的世家子,无不是向往战事,指望给柔然人一个教训,扬王朝威名,唯独这人,看起来倒不愿意一样。
明明只要打起来,王府的威势声望会愈加大,宫里皇帝也要退避三舍,至于世家,更要忌惮三分,这泼天的权势,他竟然不愿意。
她挑了挑眉。
“王爷出京,你也要跟去吗?”
奚琼宁面向她道:“我去做什么。”
合欢凑近他低声道:“莫非,你竟甘愿当这个质子?”
她是纯然的好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宫里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掌权在外的王爷,还是异姓的王,所以,他定要千方百计留下世子。
当初连从前心里爱着的人都能许嫁,皇帝心里肯定也是存着这个念想,想用公主下降,给王府施恩,若战事不利,或是有二心,就是有负君恩,那皇帝,就占了大义。
合欢淡淡地想。
而自己这个公主,也是难办,不知是依夫家的,还是想着娘家的,左右为难,生生夹在中间受气。
在旁人设好的剧本里,原先本该如此的,可谁叫她生了一场大病,忘了前尘。
而且,从她查到的蛛丝马迹看,那些人无一人待她好,那她,为何不能弃暗从明,活在当下呢。
以那些人的秉性,琼宁定会被看得牢牢的,怕是连这王府都出不去,被人捏在手里,揉圆挫扁。
若是王爷胜了,回京之路,亦是艰险,琼宁就是人质,如果败了,那更惨,宫里一定会落井下石,直接问罪,轻的,收回爵位兵权,重的,性命难保。
他真的,不怕死吗?不怕为人鱼肉吗?
“走吧,管家已经着人催了许久,该去前院迎客了。”奚琼宁仍是不疾不徐道,仿佛刚才那句话合欢从未问出口。
他等着合欢一起走。
合欢突然就不想问了,她也不知道原因。
或许是他就那样淡淡看过来,琉璃一样的眸子满是某种复杂难言的情绪,看一眼,就让人满腹愁绪,也或许是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她快步上前,轻轻地,扯着他的袖子。
“走吧。”
奚琼宁侧脸,默默等待。
合欢莞尔,先前一步,拉着他往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