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追 不可望
黑衣蹿行在夜幕之中,武霄和窦泗走到皇宫一处分叉口时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便各领了一拨人分头走了。
武霄前去万家酒楼,窦泗前往长公主府。
皇城之上,月光静静照着,看起来平静祥和,实则暗流涌动。窦泗带的手下无一不轻功卓绝,越过层层守卫抵达长公主府时也无人发现。
趴在墙上看着府内动静之时,并未发现耿元明在任何一处巡逻。窦泗心里生疑:这个重要的时刻,耿元明不守在长公主府内,会在哪里?
为了保险起见,窦泗派人分头将整个长公主府都仔细观察了一遍,确认耿大人确实不在府内。
而此时的武霄,正发现耿元明踪迹。
到了万家酒楼附近,武霄便脱下了夜行衣,佯装无处可去的落魄少年,想要住店。
这么晚了,掌柜的正在算账,一小厮在收拾桌子。见有人闯入,着实吓了一大跳。
掌柜的无法分心,便随手一指让小厮去应付。“这位公子,我们已经打烊了,要不您另寻他处呢?”那小厮佝偻着腰,向武霄赔笑道。
武霄见掌柜的正专心算账,且此处并无他人,便将小厮拉到一处,掏出几块碎银子,打探道:
“可见过一个男子,身着青衣,手持长剑,在这附近逗留过的?”
那小厮见有银子,眼里冒出了光,脑子使劲转,连忙告道:“有的有的!那位青衣的公子现在就住在小店内,三楼左起第二间房便是。”
武霄听罢瞬间心下一沉:
若是如此,杨景焕和周玦所行之事他岂不是清清楚楚?
不好!杨景焕可能有危险!
武霄赶忙道了声“多谢”便跑出了酒楼,迅速招呼上两个兄弟,施展轻功翻身上楼,掀开第二间房的窗户。
环视一周后发现竟空无一人,只有桌上还留着尚未饮尽的茶盏。
武霄翻进房,估摸着耿元明的房间离杨景焕的不会太远,首先凑上墙听了隔壁房间的动静。
隐隐约约,有些动静,好像是地面摩擦与人的咽呜声。
武霄赶紧翻出去,又扒开了隔壁间的窗户,果然看到杨景焕被绑在地上,耿元明持剑对着他。
看到武霄出现在此地,耿元明明显意料之外,握着剑的手微微一颤。
“耿大人,太子殿下查到你与一起侍卫伤人案有关,拍我等前来抓捕。”武霄掏出东宫令牌,不紧不慢道:“请跟我们走一趟。”
杨景焕听见武霄所言如闻仙乐,忙转头用眼神对着他求救。
耿元明本来看到武霄就知道大事不妙,现在他们如此强硬要将自己带走,作为一个普通的门客,也没办法违抗太子的旨意。
只是自己被抓走,长公主可就功亏一篑了。
“太子殿下,英明。那臣便跟武大人走这一趟。”
后面更上来的两个侍卫卸下耿元明的剑,将他架走了。武霄蹲下身,替杨景焕解开身上的绳子,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您是太子殿下的人?”杨景焕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虽然情急,但还是得先确认对方的身份。
“周太傅已经和殿下说明了情况,是殿下派我来保护你的。”
杨景焕闻言总算是放下了心,一番筹谋与冒险最后终于没有落空。
“我送走周大人不久后,便有人来敲了门。我看见是耿大人,自知大事不妙,可他动作快,拦住了房门,进来把我一通捆绑。”
“我这才知道耿大人根本没走,一直在监视我。只是我知道的太迟了,大人你刚才到之前没多久,耿大人刚想杀了我,说是长公主的命令。”
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杨景焕仍心有余悸。
武霄得知了事情后,决定先保护杨景焕的安全,便带他走了小道回宫中,保护在殿下身边最合适。
听街边打更声,此时已经是丑时,时间不早了,必须赶快回宫。
杨景焕就这样像只小鸡,被武霄拎在手上,然后在一处无人在意的角落翻墙进了宫。
见武霄已经带人归来,而谭飞说好送完周玦就回来却迟迟不归,赵砚疑惑不解。
同时也感到几分心慌。谭飞自小对自己寸步不离,怎么会一去这么久,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吧?
赵砚拍了拍脑袋,心想着不会的,谭飞武功高强,只是送一送周玦,能出什么事?
也许明日一早,便能见到他回来了。
这个黑夜,太漫长了。漫长到风声搅动多思人的心不得安眠,漫长到血色浸染了双眼却无从知晓,漫长到光明来的如此之慢,竟生生夺走了本该幸福者的性命。
就这样到这些许安心与些许彷徨,不沉不浅也睡去。
周玦早早带着林琅进了宫,提前了一个时辰就到了东宫,服制穿戴整齐,只是看上去十分憔悴。
此时赵砚刚醒来,还在更衣,见周玦这么快便到了,颇有些诧异。
环视一圈,改在的人却没在。
“周玦,你知道昨天谭飞送了你之后去哪了吗?他怎么到现在都没回来?还有你昨夜没睡好吗。看上去这么憔悴。”
周玦缓缓抬起眼睛,眼睛很酸涩,甚至有些痛。
看到他眼里的红血丝,赵砚却突然想起了什么。
如五雷轰顶一般,不敢置信,不愿直视。
“谭飞……呢?他……”赵砚太想听到周玦说不,没有,双手抓住他的肩膀,凑近了逼问道。
林琅见此赶紧回道:“殿下,谭大人已逝,您现在应当以大局为重。”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武霄和窦泗昨夜还是好好的,为什么谭飞就没了?
“为什么谭飞没了?怎么没的?谁杀的!”
赵砚步步紧逼,周玦缺说不出半个字,还是林琅替她回道:“殿下,昨日回府的路上我家官人被人追杀,是谭大人保护了他,但他自己身中数刀且刀上有毒,我们想救知识已经来不及了。”
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突然到周玦和赵砚都无法接受。
“殿下,以大局为重。”武霄见赵砚愣在原地,虽然自己也悲痛万分,但还是压着情绪让殿下冷静下来。
赵砚的眼神不再聚焦于周玦的脸,而是朝后望去,盼望着出现那张熟悉的笑颜。
“你愿意跟我走吗?”
小小的赵砚伸出手,向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笑着,把他带到了自己身边。
“你慢点吃,都是你的。”
小小的谭飞狼吞虎咽,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
“谭飞,你觉得我行吗?”
还没有搬进东宫的时候,两人就这样一起依靠在府内生长的大槐树下,背靠着背。
“殿下,这世间并非你一人无奈,比之不幸的数不胜数。这天下多的是人想要做皇帝,机缘落在了你头上,便是命数。”
“若无法选择自己的命,就遵从内心。问心无愧便好。”
赵砚瞬间浑身失去力气,跌落在地。
他伸出手揪住周玦的衣领,再一次逼问道:“谭飞,真的死了吗?”
这个答案只有从周玦口中说出来,才能让他彻底死心。
映入眼帘的,只有缓缓滑落的的一滴泪,和一句颤抖的“节哀”。
此时林琅在旁边,瘪着嘴也忍不住落了泪,脑中浮现出昨晚的场面,想起周玦和自己说的那些,愧疚的心生疼。
她想起了千古词帝李煜的那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为什么,世间诸般人或事,总不得圆满?
窦泗、武霄比谭飞晚一年进的赵砚宫里,感情也十分深厚,如今的局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但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殿下,登基大典就在眼前了,不能让谭飞白死啊!”
窦泗抓着赵砚的衣角,似是恳求,更似是对自己所说的。
天光已然大亮,照在金色的龙袍上熠熠生辉。这条路,他们走了好多年,得到了好多,也失去了好多。
但不管怎么样,都得擦干泪收拾好行囊,抬起头继续走下去。
长公主府内
赵惜正因为失了耿元明的消息大发雷霆,下旨把汴京城翻了也要把人找出来。这个节骨眼又出事,想也不用想就是那帮臭小子又坏了自己的好事,杨家的那个小子也是废物,贪生怕死不堪大用。
自己的计划泡了汤,她只能寄希望于皇后能出手,坏了赵砚的好事,然后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利之利。
“殿下,时辰已经到了。”
各宫此时都收到了消息,各位大臣也已经跪在殿外待命。
来传旨的陈公公见状,想让她消气,连忙讨好道:“殿下,自今日起您便是大长公主了,身份尊贵,万不能动怒呀。”
赵惜冷哼了一声,但想到自己多少砍掉了赵砚身边的一员得力干将,便也渐渐平息了怒火。
侍卫虽不及周玦重要,但也是这位新皇帝从小培养的人,杀的倒也不亏。
“替本宫更衣,即刻出发去宣正殿。”
殿外是群臣跪迎,殿内是龙椅高坐。从这里走到宣正殿是一段很长的路。
赵砚身着繁复的龙袍,头上戴着冕,迎着天道日光,一步步走向那个高位。
正如所有人所期盼的那样。
礼官在前头说这迎辞,百官跪拜,不只是太阳太大还是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诱人,赵砚竟差点看不清路。
携着林霁的手,他竟真的走完了这条路。
转身,迎接百官恭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玦和宇文嘉煜都跪在第一排,女官跪在队伍末尾。前前后后数下来,何止文武百官,感觉有上千人。
皇后本是在一旁准备看好戏,但赵砚竟一直这样安然无恙地走到了最后,直到百官跪拜,祭祖结束,龙袍都没有变色,她心里便直犯咯噔。
苏玉文同样是一脸懵:明明礼服被自己动了手脚,为什么还是会出错?
直到皇后与淑妃对视一眼,看到淑妃得意而含蓄的微笑,便明白了几分。
这太可怕了,连自己的计划是何时泄露的都不知道。淑妃的手段,还是一如当年。
不过幸好,自己还留了一手。
不过下一秒,她的希望就破灭了。
眼见周玦突然起身,一步步上前,捧着一个木盒,一边走一边朗声道:“传国玉玺在此,请新皇朱笔!”
赵砚接过玉玺,在写好的旨意上一摁,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朕今日登基,特令大赦天下!册封生母淑妃为太后,先皇后萧氏为皇太后;太傅周玦为左御史中丞,尚书仆射宇文嘉煜为右御史中丞,门下省给事中陈文川为礼部侍郎;宁州杨景焕,从龙有功,特赐功名,准许入国子监……”
“钦此—”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算是登基大典顺利完成。这场盛大的典礼中,有人失意落魄,有人春风得意。有人得到了曾经想要的一切,却巴不得失去;有人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只能粉墨退场。
林琅看着宫墙之内四四方方的天空,看着人潮逐渐散去,对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有了新的认识。
事成之前,明枪暗箭不断,多少人前仆后继,愿意以命相护。血色铺就的一条路,给至高无上者踏向逐渐扭曲的结局。登基大典切实发生之时,却也好像挺顺利的。
到底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心境?
是一路上失去的太多被磨的太痛,还是龙椅之上权力实在诱人,足以摧毁当初那个热血赤诚向往自由的少年?
或许,都有吧。
可这两者都非以一己之力可以阻止的,又怎么从利欲熏心的魔爪下救下一个纯白少年?
见她发着愣,戚容拽了一下林琅的手,疑惑道:“你怎么了?”
看她还有些紧张的样子,戚容继续打趣道:“怎么,自己官人升官了,高兴地发愣了?”
“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周玦的位置爬的越高,她心里就越不安。但这种感觉实在奇怪,不是盼着他不好,更不是没来由的慌张。
是史书既定的事实,他一定会在某个高位,重重地摔下来。
正思绪乱飞着,眼前突然来了个老者,一旁陪同的还有周玦。
“三娘,崔老翰林来提醒你莫忘了那本草木卷了。”
是崔鸿文。
“这不是周大人高升,怕你们贵人多忘事,我可记挂着林女史这样的功夫呢。”
林琅恭敬行礼道:“崔老翰林,不会忘的,我一定按时到达。”
现下最重要的是找到记载的那本卷宗,只有让崔鸿文信任自己的技术,才能有此机会。
只是,这样没有预期的等待,实在是折磨人。
武霄前去万家酒楼,窦泗前往长公主府。
皇城之上,月光静静照着,看起来平静祥和,实则暗流涌动。窦泗带的手下无一不轻功卓绝,越过层层守卫抵达长公主府时也无人发现。
趴在墙上看着府内动静之时,并未发现耿元明在任何一处巡逻。窦泗心里生疑:这个重要的时刻,耿元明不守在长公主府内,会在哪里?
为了保险起见,窦泗派人分头将整个长公主府都仔细观察了一遍,确认耿大人确实不在府内。
而此时的武霄,正发现耿元明踪迹。
到了万家酒楼附近,武霄便脱下了夜行衣,佯装无处可去的落魄少年,想要住店。
这么晚了,掌柜的正在算账,一小厮在收拾桌子。见有人闯入,着实吓了一大跳。
掌柜的无法分心,便随手一指让小厮去应付。“这位公子,我们已经打烊了,要不您另寻他处呢?”那小厮佝偻着腰,向武霄赔笑道。
武霄见掌柜的正专心算账,且此处并无他人,便将小厮拉到一处,掏出几块碎银子,打探道:
“可见过一个男子,身着青衣,手持长剑,在这附近逗留过的?”
那小厮见有银子,眼里冒出了光,脑子使劲转,连忙告道:“有的有的!那位青衣的公子现在就住在小店内,三楼左起第二间房便是。”
武霄听罢瞬间心下一沉:
若是如此,杨景焕和周玦所行之事他岂不是清清楚楚?
不好!杨景焕可能有危险!
武霄赶忙道了声“多谢”便跑出了酒楼,迅速招呼上两个兄弟,施展轻功翻身上楼,掀开第二间房的窗户。
环视一周后发现竟空无一人,只有桌上还留着尚未饮尽的茶盏。
武霄翻进房,估摸着耿元明的房间离杨景焕的不会太远,首先凑上墙听了隔壁房间的动静。
隐隐约约,有些动静,好像是地面摩擦与人的咽呜声。
武霄赶紧翻出去,又扒开了隔壁间的窗户,果然看到杨景焕被绑在地上,耿元明持剑对着他。
看到武霄出现在此地,耿元明明显意料之外,握着剑的手微微一颤。
“耿大人,太子殿下查到你与一起侍卫伤人案有关,拍我等前来抓捕。”武霄掏出东宫令牌,不紧不慢道:“请跟我们走一趟。”
杨景焕听见武霄所言如闻仙乐,忙转头用眼神对着他求救。
耿元明本来看到武霄就知道大事不妙,现在他们如此强硬要将自己带走,作为一个普通的门客,也没办法违抗太子的旨意。
只是自己被抓走,长公主可就功亏一篑了。
“太子殿下,英明。那臣便跟武大人走这一趟。”
后面更上来的两个侍卫卸下耿元明的剑,将他架走了。武霄蹲下身,替杨景焕解开身上的绳子,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您是太子殿下的人?”杨景焕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虽然情急,但还是得先确认对方的身份。
“周太傅已经和殿下说明了情况,是殿下派我来保护你的。”
杨景焕闻言总算是放下了心,一番筹谋与冒险最后终于没有落空。
“我送走周大人不久后,便有人来敲了门。我看见是耿大人,自知大事不妙,可他动作快,拦住了房门,进来把我一通捆绑。”
“我这才知道耿大人根本没走,一直在监视我。只是我知道的太迟了,大人你刚才到之前没多久,耿大人刚想杀了我,说是长公主的命令。”
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杨景焕仍心有余悸。
武霄得知了事情后,决定先保护杨景焕的安全,便带他走了小道回宫中,保护在殿下身边最合适。
听街边打更声,此时已经是丑时,时间不早了,必须赶快回宫。
杨景焕就这样像只小鸡,被武霄拎在手上,然后在一处无人在意的角落翻墙进了宫。
见武霄已经带人归来,而谭飞说好送完周玦就回来却迟迟不归,赵砚疑惑不解。
同时也感到几分心慌。谭飞自小对自己寸步不离,怎么会一去这么久,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吧?
赵砚拍了拍脑袋,心想着不会的,谭飞武功高强,只是送一送周玦,能出什么事?
也许明日一早,便能见到他回来了。
这个黑夜,太漫长了。漫长到风声搅动多思人的心不得安眠,漫长到血色浸染了双眼却无从知晓,漫长到光明来的如此之慢,竟生生夺走了本该幸福者的性命。
就这样到这些许安心与些许彷徨,不沉不浅也睡去。
周玦早早带着林琅进了宫,提前了一个时辰就到了东宫,服制穿戴整齐,只是看上去十分憔悴。
此时赵砚刚醒来,还在更衣,见周玦这么快便到了,颇有些诧异。
环视一圈,改在的人却没在。
“周玦,你知道昨天谭飞送了你之后去哪了吗?他怎么到现在都没回来?还有你昨夜没睡好吗。看上去这么憔悴。”
周玦缓缓抬起眼睛,眼睛很酸涩,甚至有些痛。
看到他眼里的红血丝,赵砚却突然想起了什么。
如五雷轰顶一般,不敢置信,不愿直视。
“谭飞……呢?他……”赵砚太想听到周玦说不,没有,双手抓住他的肩膀,凑近了逼问道。
林琅见此赶紧回道:“殿下,谭大人已逝,您现在应当以大局为重。”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
武霄和窦泗昨夜还是好好的,为什么谭飞就没了?
“为什么谭飞没了?怎么没的?谁杀的!”
赵砚步步紧逼,周玦缺说不出半个字,还是林琅替她回道:“殿下,昨日回府的路上我家官人被人追杀,是谭大人保护了他,但他自己身中数刀且刀上有毒,我们想救知识已经来不及了。”
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突然到周玦和赵砚都无法接受。
“殿下,以大局为重。”武霄见赵砚愣在原地,虽然自己也悲痛万分,但还是压着情绪让殿下冷静下来。
赵砚的眼神不再聚焦于周玦的脸,而是朝后望去,盼望着出现那张熟悉的笑颜。
“你愿意跟我走吗?”
小小的赵砚伸出手,向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笑着,把他带到了自己身边。
“你慢点吃,都是你的。”
小小的谭飞狼吞虎咽,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
“谭飞,你觉得我行吗?”
还没有搬进东宫的时候,两人就这样一起依靠在府内生长的大槐树下,背靠着背。
“殿下,这世间并非你一人无奈,比之不幸的数不胜数。这天下多的是人想要做皇帝,机缘落在了你头上,便是命数。”
“若无法选择自己的命,就遵从内心。问心无愧便好。”
赵砚瞬间浑身失去力气,跌落在地。
他伸出手揪住周玦的衣领,再一次逼问道:“谭飞,真的死了吗?”
这个答案只有从周玦口中说出来,才能让他彻底死心。
映入眼帘的,只有缓缓滑落的的一滴泪,和一句颤抖的“节哀”。
此时林琅在旁边,瘪着嘴也忍不住落了泪,脑中浮现出昨晚的场面,想起周玦和自己说的那些,愧疚的心生疼。
她想起了千古词帝李煜的那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为什么,世间诸般人或事,总不得圆满?
窦泗、武霄比谭飞晚一年进的赵砚宫里,感情也十分深厚,如今的局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但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殿下,登基大典就在眼前了,不能让谭飞白死啊!”
窦泗抓着赵砚的衣角,似是恳求,更似是对自己所说的。
天光已然大亮,照在金色的龙袍上熠熠生辉。这条路,他们走了好多年,得到了好多,也失去了好多。
但不管怎么样,都得擦干泪收拾好行囊,抬起头继续走下去。
长公主府内
赵惜正因为失了耿元明的消息大发雷霆,下旨把汴京城翻了也要把人找出来。这个节骨眼又出事,想也不用想就是那帮臭小子又坏了自己的好事,杨家的那个小子也是废物,贪生怕死不堪大用。
自己的计划泡了汤,她只能寄希望于皇后能出手,坏了赵砚的好事,然后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利之利。
“殿下,时辰已经到了。”
各宫此时都收到了消息,各位大臣也已经跪在殿外待命。
来传旨的陈公公见状,想让她消气,连忙讨好道:“殿下,自今日起您便是大长公主了,身份尊贵,万不能动怒呀。”
赵惜冷哼了一声,但想到自己多少砍掉了赵砚身边的一员得力干将,便也渐渐平息了怒火。
侍卫虽不及周玦重要,但也是这位新皇帝从小培养的人,杀的倒也不亏。
“替本宫更衣,即刻出发去宣正殿。”
殿外是群臣跪迎,殿内是龙椅高坐。从这里走到宣正殿是一段很长的路。
赵砚身着繁复的龙袍,头上戴着冕,迎着天道日光,一步步走向那个高位。
正如所有人所期盼的那样。
礼官在前头说这迎辞,百官跪拜,不只是太阳太大还是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诱人,赵砚竟差点看不清路。
携着林霁的手,他竟真的走完了这条路。
转身,迎接百官恭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玦和宇文嘉煜都跪在第一排,女官跪在队伍末尾。前前后后数下来,何止文武百官,感觉有上千人。
皇后本是在一旁准备看好戏,但赵砚竟一直这样安然无恙地走到了最后,直到百官跪拜,祭祖结束,龙袍都没有变色,她心里便直犯咯噔。
苏玉文同样是一脸懵:明明礼服被自己动了手脚,为什么还是会出错?
直到皇后与淑妃对视一眼,看到淑妃得意而含蓄的微笑,便明白了几分。
这太可怕了,连自己的计划是何时泄露的都不知道。淑妃的手段,还是一如当年。
不过幸好,自己还留了一手。
不过下一秒,她的希望就破灭了。
眼见周玦突然起身,一步步上前,捧着一个木盒,一边走一边朗声道:“传国玉玺在此,请新皇朱笔!”
赵砚接过玉玺,在写好的旨意上一摁,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朕今日登基,特令大赦天下!册封生母淑妃为太后,先皇后萧氏为皇太后;太傅周玦为左御史中丞,尚书仆射宇文嘉煜为右御史中丞,门下省给事中陈文川为礼部侍郎;宁州杨景焕,从龙有功,特赐功名,准许入国子监……”
“钦此—”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算是登基大典顺利完成。这场盛大的典礼中,有人失意落魄,有人春风得意。有人得到了曾经想要的一切,却巴不得失去;有人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只能粉墨退场。
林琅看着宫墙之内四四方方的天空,看着人潮逐渐散去,对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有了新的认识。
事成之前,明枪暗箭不断,多少人前仆后继,愿意以命相护。血色铺就的一条路,给至高无上者踏向逐渐扭曲的结局。登基大典切实发生之时,却也好像挺顺利的。
到底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心境?
是一路上失去的太多被磨的太痛,还是龙椅之上权力实在诱人,足以摧毁当初那个热血赤诚向往自由的少年?
或许,都有吧。
可这两者都非以一己之力可以阻止的,又怎么从利欲熏心的魔爪下救下一个纯白少年?
见她发着愣,戚容拽了一下林琅的手,疑惑道:“你怎么了?”
看她还有些紧张的样子,戚容继续打趣道:“怎么,自己官人升官了,高兴地发愣了?”
“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周玦的位置爬的越高,她心里就越不安。但这种感觉实在奇怪,不是盼着他不好,更不是没来由的慌张。
是史书既定的事实,他一定会在某个高位,重重地摔下来。
正思绪乱飞着,眼前突然来了个老者,一旁陪同的还有周玦。
“三娘,崔老翰林来提醒你莫忘了那本草木卷了。”
是崔鸿文。
“这不是周大人高升,怕你们贵人多忘事,我可记挂着林女史这样的功夫呢。”
林琅恭敬行礼道:“崔老翰林,不会忘的,我一定按时到达。”
现下最重要的是找到记载的那本卷宗,只有让崔鸿文信任自己的技术,才能有此机会。
只是,这样没有预期的等待,实在是折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