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兰是在清晨天光还未亮之时醒来的。

    她睁眼时,窗外尚未亮透,天色像被什么人捂着一般,昏沉沉的。雨停了,风却还在吹,竹林在风中低吟,像是庵中某位老比丘在耳边诵经,只不过语调破碎、句子颠倒,不成章法。

    她的额头出了一层薄汗。

    梦中,有人站在佛像前诵经。她听不见那人的脸,只见对方手中经卷翻得极快,却一字不差地念着。直到她靠近了,才发现,那人念的不是经文,而是她的俗名。

    “泽兰……泽兰……”

    她从梦中惊起,片刻才记起此身早已剃度,人们都唤她慧贞。

    她坐起身来,披衣下床,跪于蒲团,照例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却在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时,忽然顿住了。

    她一向不念错的。

    这本经,她在庵中三年,每日三次,从未出错。可此刻,脑中那个“泽兰”的声音仿佛还在响,细细碎碎,将字句都搅乱了。

    日头刚过卯时,庵中小斋堂便已坐满人。

    今日早饭是温糯米粥、蒸青菜,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馒头,每人一份。

    谢泽兰取了食物,独自坐到角落。她一口未动,手指捏着碗沿,眼神游离。

    一只灰猫不知从哪儿溜进来,尾巴抬得老高,从桌下悠然穿行,在她脚边轻轻蹭了一下。

    谢泽兰低头看了它一眼,猫仿佛察觉了什么,不敢久留,“喵”一声便钻入灶房的影子里。

    这时,有人轻轻坐到她身边。

    “慧贞师姐。”那人低声唤她,声音甜软,“你的馒头,不吃吗?”

    谢泽兰抬头,是沈青青。她头发微乱,脸上还残留着洗得不干净的香灰,抱着饭碗坐下时,胳膊肘不小心蹭掉了点粥。

    “我今天怎么总是笨手笨脚的。”青青嘟囔了一句,眼睛飞快扫了她一眼。

    谢泽兰淡淡摇头:“慢些吃。”

    沈青青哦了一声,却忽然转头,带着点俏皮和试探:“你今天怪怪的。”

    谢泽兰没有回答。

    “昨晚梦到了什么?”沈青青咬着馒头,声音含混,“我看你早上念经都走神了。”

    谢泽兰低头剥开馒头:“没什么。”

    “真的?”她眨了眨眼睛,忽然把自己的那半个馒头塞进她碗里,“你最爱吃这个了,不吃可惜。”

    谢泽兰怔了一瞬,刚想说话,沈青青又小声补了一句:“你……是不是藏了什么人?”

    谢泽兰手一顿,半秒后才抬眼,语气依旧平静:“我藏什么人?”

    “我不知道啊。”沈青青一边咬馒头,一边说,“我只是做梦梦见你后山抱了个人回来,还是个剑眉星目、丰神俊朗的男子呢。”

    谢泽兰没说话,低头继续吃饭。

    沈青青见她不接茬,也不恼,只是“哼”了一声:“真无趣。”

    正说着,斋堂外忽然传来叩石的杖声,由远及近,一下一下。

    那声音本不大,但在这斋堂里回响起来,却像是从高悬的塔楼里传下来,一声重过一声,震得人心弦紧绷。

    谢泽兰像是被那声杖响敲中胸口,心跳猛地慢了一拍。

    上座师姑来了。

    她一步步走入堂内,身形佝偻,却自带一种山雨将至般的压迫。她面容沉稳,眉目下垂,穿着洗得泛白的僧衣,像一座无人可撼的石像。

    众人纷纷起身,低头行礼。

    堂内寂静,仿佛连风都收了声。

    上座站在佛像前,声音沉如钟石,未曾抬高,却每一个字都敲在人心上:“今早庵主接宫中来牒——”

    她顿了顿,眼神扫过众人。

    “官家言,昨夜城南查得乱臣贼子踪迹,疑其逃入近山,藏于庙观佛堂之中。今晨遣官军清查,明日未时抵庵。”

    空气瞬间僵住了。

    几个年轻的尼姑“啊”了一声,有人忍不住低语:“怎么会查到我们这儿来……这怎么使得……”

    沈青青的筷子掉在碗沿上,“啪”一声,声响不大,却清晰得惊人。

    谢泽兰站着,一动未动,背脊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

    她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昨夜的藏经阁,那把短刃还抵在喉边,而宇文川的低声仍在耳边。

    “不许说我在这。”

    她的指尖发冷,汗意却从衣领一路蜿蜒,像毒蛇一样钻入心口。

    她知道她面上不能变,她必须镇定。但她的心跳正剧烈到几乎要盖过上座的声音。

    身旁,沈青青悄悄抬头看她。

    没问什么,只轻轻咬了咬唇,把自己的那半只馒头塞进谢泽兰手里。

    谢泽兰没动。

    夜色浓得像墨泼,窗外风过竹林,枝影贴着檐下滑动,发出沙沙声,像爬行的蛇。

    谢泽兰推开藏经阁的门,闪身进入。

    她合上门,拿出钥匙将门从里面反锁,古铜锁“咔哒”一声,紧紧咬上,转身,还未开口,便看见他倚在经架旁,半只袖子垂着,正一边翻经卷一边打呵欠。

    “你回来得真晚。”

    宇文川抬眼,笑意懒洋洋地浮在嘴角,“我差点以为你把我锁在这儿不管了。”

    她不答,只一步走近,声音压低:“明日未时,清查人马抵庵。”

    宇文川眼皮微挑:“这么快?”

    她点头,神情冷静,却能听出语气里一丝急迫:“你必须马上做出打算。”

    他“啧”了一声,把经卷啪地合上:“那我现在出去好了。趁夜色,顺着后山林子的小道逃,也不算太蠢。”

    “你疯了。”她脱口而出,“四处都是官兵,你一出去就……”她好像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没说下去。

    “怎么,”他挑眉,“你担心我?”

    谢泽兰愣了一下,没回答。

    他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笑了,笑意轻飘飘的:“你总是这样,一脸端正慈悲,却一点都不会撒谎。”

    她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

    他靠在经架上,微微仰头:“其实我本就是该死之人。能多活几日,全靠慧贞大师的金身庇佑。若真走投无路……也是时候去和我父兄团聚了。”

    空气凝住。

    谢泽兰看着他,半晌没有说话。烛火在两人之间颤了一下,仿佛也是不敢做声。

    她的眼神落在他那双早已恢复些气色的手上,落在那张嘴上总带着笑的脸上,忽然——

    她想起一个人。

    慧清。

    一个来庵协助清点经藏的“外派护法僧”,因早年重病毁容,常年蒙面,不苟言笑,寡言如石。

    她脑海中一闪而过——

    身形相仿,身世成谜,常年蒙面,从不多言。

    若是他……

    她眸光一变,忽然低声道:“不行,你不能走。”

    “我说了——”

    她打断他:“我有办法。”

    宇文川半靠在经架,低头看她,眉梢挑得轻:“哦?慧贞大师要为我脱罪?这通敌叛国之罪怎么脱?是诵《大悲咒》一百遍,还是把我塞进佛像肚子里躲三天?”

    “不是躲。”她低声说,“是换。”

    “换?”

    “你身形与人极近。”她缓缓道,“若裹袍蒙面,改了步态与语气,未必不可替。”

    “我还得戴面纱?”他似笑非笑,“这又是演哪出?”

    “来庵中协助清点经藏的护法僧慧清,因早年间毁容,常年用黑布蒙面,况且护法僧本就是带发修行。你与他身型相近,未尝不可……”

    “护法?”他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咀嚼什么不属于他的身份,“不错不错——从乱臣贼子到佛门护法,这佛祖倒也仁慈。”

    他话虽调侃,眼神却逐渐沉下来,那种将信将疑里透着认真的神色,竟像在向命运投降。

    “但是大师,这个人就肯这样心甘情愿的把身份借给我?”他语气里略带些讥讽,“原来佛门子弟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慈悲心肠?那我之前倒还真是小看你们了。”

    谢泽兰没有接话。

    她走到角落的书案边,掀开一卷看似随意搁着的《楞伽经》。指尖轻轻一拨,从经卷底部抽出一张淡黄的纸。

    那纸页泛旧,角落有点卷起,被岁月与指油摩擦出痕迹。上头盖着一个朱红印戳,当是山下哪家青楼的印,旁边是两行小字,草草写着,却一笔一划都藏不住俗世的烟火气。

    上面清晰地写着:慧清——白梅一晚——七贯。上面带着一些未散尽的脂粉香。

    她把那纸轻轻地放在宇文川眼前:“换了旁人倒是真的都不行,倒是这个慧清,我还真有办法。”

    宇文川怔了一下,目光扫过,愣了足有三秒,然后“噗”地一声轻笑,笑出声来,像是一阵山风吹过,吹出一阵讥诮又好玩的凉意。

    “……你们这庵里,还真是卧虎藏龙啊。”他抬起那张纸,对着烛光看了一眼,啧了一声,目光落在谢泽兰脸上,“慧清?白梅?七贯?这生意做得还真不亏。”

    谢泽兰站着,一言不发,神色平静得像外边端坐的那尊佛像。

    她语气依旧淡淡的:“他近日夜不归庵,庵主早有微词。若真查起来,这东西落谁手里,谁都保不了。”

    宇文川眯了眯眼,笑意一点点收回来,直到彻底面无表情:“原来佛门之内,也讲人情世故。”

    谢泽兰看了眼外头的天色,风声愈急。

    她深吸一口气,转向他:“这件事必须今晚完成,你先别动。我去去就回。”

    宇文川倚着经架没动,只眼神一挑:“是,大师。”

    说罢他一屁股坐进角落那堆旧袍堆里,扬起一层淡灰。他拍拍身下:“这地方还挺软——那在下就在这候着,等大师来救我了。”

    谢泽兰没理他,走到门边。

    门还未来得及推开,就听见他在身后低低笑了一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故意说给她听。

    “啧……看来上天还真是待我不薄。”

    “满门抄斩都没送我归西,如今倒是在藏经阁里坐着等人来救我。”

    “荒不荒唐啊,宇文家的儿郎最后藏在尼姑庵里苟延残喘……”

    “不过也不亏。”

    谢泽兰脚步微顿。

    她没有回头。

    只是轻声道:“闭嘴吧,宇文川。”

    然后她推门而出,风一瞬卷起她的衣角,烛火颤了颤——像她没能藏住的心跳。

    门“咔哒”一声合上。

    他坐在昏灯之下,抬头看那盏晃晃悠悠的灯火,笑了:“……还真是有缘。”

    庵中夜已深,万籁俱寂,唯有风声偶尔拂过廊下。

    谢泽兰推开慧清的小屋时,门轴轻响了一下,像把什么从梦中惊醒。

    慧清正在檀木桌前抄经,黑纱覆面,只露出一双眼,听见脚步声,也未抬头。

    “慧贞大师。”他的声音低哑,“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谢泽兰没有寒暄,开门见山:“我需要你离开庵中。”

    慧清手中毛笔顿了一下,眼神微抬,语调带了几分不快:“你说什么?”

    “去哪里都行。”谢泽兰语气平静,“反正你也不打算长留吧?整日不出禅房、不登斋堂,连佛前经诵都避开,你在这儿……委实不像一个来清点经藏的护法。”

    慧清皱眉,站起身:“慧贞大师说这话,未免僭越。”

    “我知道你不想继续做和尚。”谢泽兰轻声道,“做得很无趣吧?”

    慧清不语,黑纱后的呼吸微不可察地沉重了一瞬。

    谢泽兰从袖中取出一张纸,缓缓铺在他桌上。

    纸上朱印犹在,几个字尤为刺眼:“白梅——七贯。”

    屋内一瞬安静。

    慧清的手慢慢攥紧了桌沿,指节咯咯作响。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冷冷开口:“你想拿这威胁我?”

    “不是威胁。”谢泽兰声音依旧温和,“是交易,我不说,你就当我没来,你走,我送你一条路。”

    慧清看着她,一双眼睛在灯下沉了几度。

    “官府派人来查的人……就在你手上吧?”他忽然问。

章节目录

凡花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耳朵的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耳朵的米并收藏凡花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