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正入神的顾锦书被小女孩的哭喊声惊的回过神来,看着眼前张初一的行为赶忙上前阻止:“这是我给她的。”
张初一闻言,手上的动作停滞了一下,随后松开了小女孩,一脸歉意的看向顾锦书:“大人,小的不是有意冒犯。”
顾锦书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向一旁正在哭泣的小女孩:“抱歉,是大哥哥不好。”
小女孩眼含泪光地回答:“不,不是大哥哥的错。”
顾锦书轻轻的替小女孩擦拭着脸颊上的泪珠,一脸无奈的叹气:“唉,你刚才的行为太过了,怎么能动手打孩子呢?”
经过这一档事张初一也略微了解顾锦书的性格,于是说道:“我这也是为了她好啊!”
顾锦书眉头皱起站起身来,不解的问:“何出此言?”
张初一并没有回答,而是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女儿,一脸歉意的对其说道:“刚刚是爹爹不好,爹爹跟你道歉。”
眼皮泛红的小女孩轻揉眼睛,摇了摇头:“不是的,是灵灵的错,灵灵不应该惹爹爹生气的。”
看着灵灵这般懂事,张初一微微有些心痛,他上前轻轻抚摸着灵灵的脸颊,面带微笑说道:“没有了,灵灵没错,是爹爹的错,不过爹爹现在要跟大哥哥淡大事,不能陪在灵灵的身边了,灵灵先去娘亲那好不好?”
“好哒。”灵灵揉了揉哭红的眼睛点头道。
“过来,灵灵,跟大哥哥说明天见。”
“大哥哥,明天见。”灵灵对顾锦书摆了摆小手。
“嗯,明天见。”顾锦书面带笑容的回答。
顾锦书和张初一目送着灵灵瘦弱的背影离去。
看着自己的女儿已经离去,张初一唉声叹气的说道:“城里每年秋收都会派官爷下乡,收走村里一年的收成,所以我们村的粮食只能靠山上采集的野菜支撑,就算有剩下的余粮,也得拿来招待城里下乡的大人。”
‘收走一年的收成?没有余粮?’顾锦书眉头微皱心中有一点疑惑,但见对方没有停下来解释的想法,也不好提出疑问,只得继续听下去。
“虽然那些大人也看不上那一碗稀粥,但是这东西也绝不是我们这等农奴能食用的,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个男孩因为抢了城里人的稀粥而被活活打死,纵然那男孩的父母百般求饶也无用处,你说这些城里人怎么就这般无情?难道他们就没有子女吗?就不怕遭报应吗?”张初一神色痛苦的说道。
而后又看向顾锦书,才察觉到自己所说的有些不妥,神色惶恐的下跪补充道:“小人刚才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小人是想说的是陆有名那个……”
顾锦书看着跪在一旁眼角泛着泪光的张初一一直极力解释的样子,又想起了城外的那些好,心情无比复杂,他不知是什么让城外的人们动不动就弯腰下跪。
顾锦书走上前扶起张初一:“没事。”
被搀扶起的张初一闻言口中反复念叨着谢谢大人开恩,谢谢大人开恩。
对于他这般行为,顾锦书无奈的神情中夹杂着一丝愤怒的摇了摇头:“不用这般向我道谢,我知道你不是那个意思,我也不会介意你是那个意思,这般恶官那也该遭报应。”
张初一闻言四处张望,神色惶恐:“大人这可不兴说,当心隔墙有耳,小心来日招人报复。”
他乃是周国王子未来的封君何人敢动他?因此对于此番话顾锦书只是笑而不语的微微摇头。
顾锦书并未将他的话当一回事,张初也不好说啥,只能提醒道:“大人往后还是小心为妙。”
就此事顾锦书也不再回复,而是神情疑惑的问:“在村头时,我隐约听到了哭泣声,不知这是为何?”
“这个啊?那是因为不知何时起,这附近的一座山上下来了头野猪,把我们村落刚种上的秧苗糟蹋了还伤了几户人家。”一想到此事张初一就连连叹了叹气。
顾锦书仔细的听着,心中却出现了迷惑,因为每七日城内就会派人出城捕猎猛兽,以此保证城内达官贵人的肉类供给,虽然不可能将野外的野兽全部捕杀,但通常都是优先在靠近村落的山林中进行捕猎。
“还有就是因为那头野猪糟蹋了庄稼,我怕到了秋收时,粮食不够交税,所以就让村子里凡是有体力的男丁都去田里耕种了。”张初一无奈的摇了摇头。
难怪有年仅几十岁的男丁在田野中耕种,顾锦书心中想道。
“可是近些日子里,这头野猪经常下山糟蹋田地,不少村民都自发的组成狩猎队上山围剿,但都无功而返,反倒而又被那牲畜伤了不少人,那些被伤到的人现在还没康复,这不,昨日村头隔壁那户人家的男人就没抢救过来,因此再也没人敢上山猎杀那头野猪。”只听张初一心有怨气:“按这种情况,如果那头野猪还来的话,今年的收成可能都不够交税了。”
“不够交税?”见张初一又讲到了无关赋税的事顾锦书赶忙打断道:“周国颁布的税令不是三十税七吗?怎么会不够交税呢?”
各地税令各有不同,但都大差不差的在三十税七左右。
“哦,是吗?小人也不知,只知道,每年秋收之时,城里都会来人收走所有的收成,基本不会给我们村子里留下多少粮,如果收走的不足,还会记到来年。”对于顾锦书所说的三十税七税令张初一并不知晓。
顾锦书神色凝重地问道:“可是年年如此?”
“唉,可不是吗,自打小人当村长起,年年如此。”张初一唉声叹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可曾进城向官府上报过?”顾锦书继续追问。
张初一一脸无奈的直摇头:“不知缘由,去过,但没有令牌,城门口的卫兵也不会放小人进去的。不过我倒是问过城中下乡的官爷,但是那些大人们都不曾回答。”
“你说的这些,我之前竟然从未听说过。”顾锦书心中回想着先生曾经说过,税赋国之根本,万万不可加以重税,如若真的开重税,纵然成功收得,那也不过是舍本逐末,透支国家的信誉,到最后失了民心,也会因此丢了天下。
所以缴税不应该是竭泽而渔,这般道理他都明白,官员怎会不明白?既然明白又怎会不了解这样下去带来的后果呢?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顾锦书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纵然有贪官,但周国的律法在那,为何就是没有人上报?为何城外会是如同地狱一般的景象。
张初一闻言,手上的动作停滞了一下,随后松开了小女孩,一脸歉意的看向顾锦书:“大人,小的不是有意冒犯。”
顾锦书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向一旁正在哭泣的小女孩:“抱歉,是大哥哥不好。”
小女孩眼含泪光地回答:“不,不是大哥哥的错。”
顾锦书轻轻的替小女孩擦拭着脸颊上的泪珠,一脸无奈的叹气:“唉,你刚才的行为太过了,怎么能动手打孩子呢?”
经过这一档事张初一也略微了解顾锦书的性格,于是说道:“我这也是为了她好啊!”
顾锦书眉头皱起站起身来,不解的问:“何出此言?”
张初一并没有回答,而是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女儿,一脸歉意的对其说道:“刚刚是爹爹不好,爹爹跟你道歉。”
眼皮泛红的小女孩轻揉眼睛,摇了摇头:“不是的,是灵灵的错,灵灵不应该惹爹爹生气的。”
看着灵灵这般懂事,张初一微微有些心痛,他上前轻轻抚摸着灵灵的脸颊,面带微笑说道:“没有了,灵灵没错,是爹爹的错,不过爹爹现在要跟大哥哥淡大事,不能陪在灵灵的身边了,灵灵先去娘亲那好不好?”
“好哒。”灵灵揉了揉哭红的眼睛点头道。
“过来,灵灵,跟大哥哥说明天见。”
“大哥哥,明天见。”灵灵对顾锦书摆了摆小手。
“嗯,明天见。”顾锦书面带笑容的回答。
顾锦书和张初一目送着灵灵瘦弱的背影离去。
看着自己的女儿已经离去,张初一唉声叹气的说道:“城里每年秋收都会派官爷下乡,收走村里一年的收成,所以我们村的粮食只能靠山上采集的野菜支撑,就算有剩下的余粮,也得拿来招待城里下乡的大人。”
‘收走一年的收成?没有余粮?’顾锦书眉头微皱心中有一点疑惑,但见对方没有停下来解释的想法,也不好提出疑问,只得继续听下去。
“虽然那些大人也看不上那一碗稀粥,但是这东西也绝不是我们这等农奴能食用的,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个男孩因为抢了城里人的稀粥而被活活打死,纵然那男孩的父母百般求饶也无用处,你说这些城里人怎么就这般无情?难道他们就没有子女吗?就不怕遭报应吗?”张初一神色痛苦的说道。
而后又看向顾锦书,才察觉到自己所说的有些不妥,神色惶恐的下跪补充道:“小人刚才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小人是想说的是陆有名那个……”
顾锦书看着跪在一旁眼角泛着泪光的张初一一直极力解释的样子,又想起了城外的那些好,心情无比复杂,他不知是什么让城外的人们动不动就弯腰下跪。
顾锦书走上前扶起张初一:“没事。”
被搀扶起的张初一闻言口中反复念叨着谢谢大人开恩,谢谢大人开恩。
对于他这般行为,顾锦书无奈的神情中夹杂着一丝愤怒的摇了摇头:“不用这般向我道谢,我知道你不是那个意思,我也不会介意你是那个意思,这般恶官那也该遭报应。”
张初一闻言四处张望,神色惶恐:“大人这可不兴说,当心隔墙有耳,小心来日招人报复。”
他乃是周国王子未来的封君何人敢动他?因此对于此番话顾锦书只是笑而不语的微微摇头。
顾锦书并未将他的话当一回事,张初也不好说啥,只能提醒道:“大人往后还是小心为妙。”
就此事顾锦书也不再回复,而是神情疑惑的问:“在村头时,我隐约听到了哭泣声,不知这是为何?”
“这个啊?那是因为不知何时起,这附近的一座山上下来了头野猪,把我们村落刚种上的秧苗糟蹋了还伤了几户人家。”一想到此事张初一就连连叹了叹气。
顾锦书仔细的听着,心中却出现了迷惑,因为每七日城内就会派人出城捕猎猛兽,以此保证城内达官贵人的肉类供给,虽然不可能将野外的野兽全部捕杀,但通常都是优先在靠近村落的山林中进行捕猎。
“还有就是因为那头野猪糟蹋了庄稼,我怕到了秋收时,粮食不够交税,所以就让村子里凡是有体力的男丁都去田里耕种了。”张初一无奈的摇了摇头。
难怪有年仅几十岁的男丁在田野中耕种,顾锦书心中想道。
“可是近些日子里,这头野猪经常下山糟蹋田地,不少村民都自发的组成狩猎队上山围剿,但都无功而返,反倒而又被那牲畜伤了不少人,那些被伤到的人现在还没康复,这不,昨日村头隔壁那户人家的男人就没抢救过来,因此再也没人敢上山猎杀那头野猪。”只听张初一心有怨气:“按这种情况,如果那头野猪还来的话,今年的收成可能都不够交税了。”
“不够交税?”见张初一又讲到了无关赋税的事顾锦书赶忙打断道:“周国颁布的税令不是三十税七吗?怎么会不够交税呢?”
各地税令各有不同,但都大差不差的在三十税七左右。
“哦,是吗?小人也不知,只知道,每年秋收之时,城里都会来人收走所有的收成,基本不会给我们村子里留下多少粮,如果收走的不足,还会记到来年。”对于顾锦书所说的三十税七税令张初一并不知晓。
顾锦书神色凝重地问道:“可是年年如此?”
“唉,可不是吗,自打小人当村长起,年年如此。”张初一唉声叹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可曾进城向官府上报过?”顾锦书继续追问。
张初一一脸无奈的直摇头:“不知缘由,去过,但没有令牌,城门口的卫兵也不会放小人进去的。不过我倒是问过城中下乡的官爷,但是那些大人们都不曾回答。”
“你说的这些,我之前竟然从未听说过。”顾锦书心中回想着先生曾经说过,税赋国之根本,万万不可加以重税,如若真的开重税,纵然成功收得,那也不过是舍本逐末,透支国家的信誉,到最后失了民心,也会因此丢了天下。
所以缴税不应该是竭泽而渔,这般道理他都明白,官员怎会不明白?既然明白又怎会不了解这样下去带来的后果呢?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顾锦书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纵然有贪官,但周国的律法在那,为何就是没有人上报?为何城外会是如同地狱一般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