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4年3月,英格兰。
傍晚的伦敦塔,上空阴云密布,一群乌鸦展开黑色的羽翼盘旋,发出嘶哑刺耳的叫声,好像在迎接新住客的到来。一艘小船无声地划开泰晤士河的河面,朝伦敦塔驶去。
船舱内寂静无声,全副武装的侍卫们直视前方,率领他们的拉德克里夫伯爵暗暗叹气。年迈的伯爵此生已经看过了太多人起起落落,但这一次更为忧虑。他下意识地抚了抚自己泛白的鬓角,悄悄打量他奉命负责押送的犯人——伊丽莎白公主神色自若地端坐在座椅上,左手支在小桌上托着下巴,右手翻看面前的一本书。她是当今英格兰女王玛丽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是王位的继承人。这样一位身份尊贵之人会沦为阶下囚,只会是一项无可饶恕的大罪:谋逆。
伊丽莎白表面上风平浪静,维持着王族的风度,但实际上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内心早已掀起狂澜——伦敦塔是关押罪犯的重地,一旦进去,越是皇亲国戚,就越是凶多吉少。
船桨划水声停了,小船似乎已经靠岸。拉德克里夫伯爵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殿下,我们到了。请您准备下船。”
伊丽莎白一踏出船舱,就看到河岸下方一个低矮的石头拱门,门洞里漆黑的铁栅栏朝内打开,像是能吞噬一切生命的血盆大口。拱门下方只有一级台阶,紧贴着水面,拱门两侧由于被河水常年拍打,长了一层湿腻浊臭的青苔,拱门上刻着大字“叛徒之门”。这是被指控有叛国罪的重犯才会经过的地方,从此进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
伊丽莎白微微皱眉,她平时视察伦敦塔,从来都是在卫兵的行礼致意下,昂首挺胸地从正门进入。如今却要求她从低头穿过与水道联通的“叛徒之门”,这是何等的羞辱!
“叛徒之门”前还有另一艘船,船头的一个黑衣人似乎等待已久,他抬起眼睛,鹰钩鼻傲慢地抽了抽,嘴角向下倾斜,整个人看起来阴郁可怕。
伊丽莎白瞬间认出他来,这是加德纳主教!他是玛丽最信任的顾问,是英格兰大法官,也是为玛丽加冕的大主教。他现在是英格兰炙手可热的人物,尤其敌视伊丽莎白。
两艘船靠近,加德纳主教敷衍地恭了恭身子,“殿下,请随我一同通过此门,进入伦敦塔。”
伊丽莎白深深呼吸,压下心中的恼怒:“我没有谋逆,不会从这里通过的。”
加德纳主教轻蔑地笑了笑,“殿下是否谋逆将交由枢密院裁决。现在你需要进入伦敦塔。”
“我要求从正门进入。”伊丽莎白盯着他说道。
加德纳主教轻蔑地笑了笑,“恐怕现在殿下没有这样的权利。你还是该快快遵旨吧,也好让拉德克里夫伯爵去向女王陛下复命。是吧,伯爵?”加德纳主教说着,转头看向拉德克里夫伯爵,意思很明显,犯人的交接已经完成,伯爵可以离开了。
拉德克里夫伯爵有些犹豫,加德纳主教是御前宠臣,气焰嚣张,他得罪不起。但他也不想扔下可怜的公主独自离开,只得小心地看向伊丽莎白,“公主殿下还有没有什么吩咐?”
“我还有一些话没来得及对女王陛下说。我现在就要写信,请伯爵替我带给陛下。”伊丽莎白露出诚恳的表情。
伯爵连忙接话道,“这是个很正常的要求。还请主教稍等一会儿如何?”
加德纳主教冷哼一声,“女王既然下令逮捕公主,你们就是再求情也没有用。不过——既然是写给女王陛下的信,我也不会阻拦。”说着,一步迈到了伊丽莎白乘坐的船上。
三人回到船舱,拉德克里夫伯爵内心有些疑惑,不知道伊丽莎白想做什么,好心地低声提醒说,“殿下,船舱里写字难免晃动。您到房间里写信也是一样的,在下一定为您带去。”
伊丽莎白微微一笑,“伯爵,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还是想现在写完。我的行李里有羽毛笔和墨水,请你为我取出来。”
伯爵点点头,暗暗感叹玛丽女王命令的严苛,不允许伊丽莎白带自己的侍女,女管家只得仓促地准备了一只随身小箱子,装一些公主的个人物品。伯爵命令侍卫将纸笔备好,呈到小桌前。
伊丽莎白思索片刻,才拿起羽毛笔,轻轻地在墨水瓶里蘸了两次,又细细地在瓶口理了理笔尖,这才下笔写字。船舱里静得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拉德克里夫伯爵坐在她下首的座位上,看她不疾不徐的样子,真想长叹一口气,却又放轻了呼吸,生怕打扰了她的思路。而加德纳主教坐在另一侧,双手交叠,好整以暇地看着伊丽莎白聚精会神的样子,食指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轻轻地敲打。
伊丽莎白写得很慢,有时还要停下来皱眉思考,似乎在字斟句酌,显然此时一字一句都可能影响她的命运。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伊丽莎白这才停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随即又拿起笔来,刷刷地快速在纸面空白的地方打上斜线,防止其他人篡改,最终才在角落里郑重地署名。
伊丽莎白又看了一遍信,正要将它交到拉德克里夫伯爵手里,加德纳主教突然走上前来,“我想我有必要看看这封信的内容。”
伯爵皱了皱眉,“这是给女王陛下的信……”
主教打断了他的话,“正是因为给陛下的信,我才要预先看一遍,防止有不得体的言论。”
伊丽莎白做出一副微微不悦的样子,“我不过是要求亲自面见陛下罢了,又怎会冒犯?”
主教却仍然不为所动,“那要看过才能知道了。”
伊丽莎白叹了口气,内心知道这也在所难免,只好不情不愿地转手把信交给了主教,“好吧,好吧,给你看就是了。”
加德纳主教接过信,仔细地审阅起来——
“常言道,‘君王一诺,胜过凡人誓言’,此刻臣谦卑地祈求陛下向臣印证此言。请您记起您的承诺和我的请求——我不该在没有确凿证据、未能申辩的情况下就被定罪,而现在的处境似乎正是如此。明明没有任何证据,我却要遵照枢密院的命令被押往本该用来关押叛国者、而非忠诚臣民的监狱——伦敦塔。虽然我清楚自己绝无叛国之心,但在全英格兰子民眼中,我的罪名仿佛已被坐实。倘若我真存有半点不轨之心,就让上帝赐我最耻辱的死法!此刻我向审判真相的上帝起誓(无论恶意之徒如何诬陷):我从未策划、建议或默许任何可能伤害陛下或危害国家的事。
因此我恳求陛下允许我当面陈情,不要让我把清白寄托于枢密院大臣。……有太多人因无法面见君主而蒙冤至死。我听萨默塞特勋爵提起,如果当初他弟弟获准面见国王,就不会遭到处决。但当时萨默塞特被人劝服,深信弟弟的存在将威胁自己的性命,最终他签署了自己弟弟的处决令。这些人虽不能与陛下相提并论,但我祈求上帝不要让类似的谗言挑拨姐妹关系,更不要让您因误信谣言而做出错误判断。
……至于叛徒怀亚特,或许他给我写过信,但我发誓从未收到过任何信件。事实如此,我誓死坚持这一点。
祈求您亲自回复我一言半句。您自始至终、至死不渝的最忠诚的臣民,伊丽莎白。”
读毕全信,加德纳主教撇了撇嘴。虽然他作为枢密院的一员,很不满意伊丽莎白对枢密院的看法,但不得不说,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形下,公主的这封信仍然行文优雅流畅,言辞恳切,而且对玛丽女王毕恭毕敬,挑不出差错。
“好吧,请拉德克里夫伯爵将这封信带给女王陛下吧。”主教随手将信递给了一旁的伯爵,伯爵连忙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腰包里。
“好了,时间不早了,还请公主殿下赶快进去伦敦塔吧。”主教说着,施施然地迈步走出船舱。可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不由得愣住了:日光昏暗,泰晤士河的水面不知不觉地涨了起来,没过了“叛徒之门”的一大半,显然已经无法通行了。
加德纳主教猛地回头看向伊丽莎白,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伊丽莎白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写信求情,而是拖延时间,等待潮汐上涨,不要从这里进入伦敦塔。
伊丽莎白迎上主教愤怒的视线,佯装无奈地看了看天色,说道,“噢,时间的确不早了。”
拉德克里夫伯爵此刻终于明白了伊丽莎白的用意,看着她无辜的神情和主教愤怒的神色,努力控制着自己表情,严肃地说道,“真不凑巧。既然如此,还是请主教尽快安排,换个门进入。女王陛下一定还在等待关于公主的禀报。”
加德纳主教咬牙切齿地说道,“好哇,伊丽莎白殿下!可是无论如何,你都要进去了!”说完,他回到了自己的船上,那艘小船马上驶向最近的台阶,主教气冲冲地迈上台阶,从河岸上的门进了塔里。
又过了一会儿,几名守卫牵着马,再度来请公主下船。拉德克里夫伯爵也下船相送,望着她的背影,微微鞠了一躬。随后再次上船,逆流而上,前往玛丽女王所在的白厅宫去了。
伊丽莎白在侍女的帮助下穿上斗篷,翻身上马,昂首挺胸地从正门进入伦敦塔。
门内站了很多守卫,他们穿着红黑相间的传统制服,按照惯例举行列队仪式,接收身份尊贵的罪犯。守卫们大约等候已久,眼巴巴地望着公主。
伊丽莎白向他们致意,大声宣誓:“诸位,英格兰公主伊丽莎白是清白的!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有必要举行列队仪式了,都请回去吧!”听到这句话,几名守卫们口中低声念念有词,“愿上帝保佑您!”
傍晚的伦敦塔,上空阴云密布,一群乌鸦展开黑色的羽翼盘旋,发出嘶哑刺耳的叫声,好像在迎接新住客的到来。一艘小船无声地划开泰晤士河的河面,朝伦敦塔驶去。
船舱内寂静无声,全副武装的侍卫们直视前方,率领他们的拉德克里夫伯爵暗暗叹气。年迈的伯爵此生已经看过了太多人起起落落,但这一次更为忧虑。他下意识地抚了抚自己泛白的鬓角,悄悄打量他奉命负责押送的犯人——伊丽莎白公主神色自若地端坐在座椅上,左手支在小桌上托着下巴,右手翻看面前的一本书。她是当今英格兰女王玛丽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是王位的继承人。这样一位身份尊贵之人会沦为阶下囚,只会是一项无可饶恕的大罪:谋逆。
伊丽莎白表面上风平浪静,维持着王族的风度,但实际上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内心早已掀起狂澜——伦敦塔是关押罪犯的重地,一旦进去,越是皇亲国戚,就越是凶多吉少。
船桨划水声停了,小船似乎已经靠岸。拉德克里夫伯爵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殿下,我们到了。请您准备下船。”
伊丽莎白一踏出船舱,就看到河岸下方一个低矮的石头拱门,门洞里漆黑的铁栅栏朝内打开,像是能吞噬一切生命的血盆大口。拱门下方只有一级台阶,紧贴着水面,拱门两侧由于被河水常年拍打,长了一层湿腻浊臭的青苔,拱门上刻着大字“叛徒之门”。这是被指控有叛国罪的重犯才会经过的地方,从此进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
伊丽莎白微微皱眉,她平时视察伦敦塔,从来都是在卫兵的行礼致意下,昂首挺胸地从正门进入。如今却要求她从低头穿过与水道联通的“叛徒之门”,这是何等的羞辱!
“叛徒之门”前还有另一艘船,船头的一个黑衣人似乎等待已久,他抬起眼睛,鹰钩鼻傲慢地抽了抽,嘴角向下倾斜,整个人看起来阴郁可怕。
伊丽莎白瞬间认出他来,这是加德纳主教!他是玛丽最信任的顾问,是英格兰大法官,也是为玛丽加冕的大主教。他现在是英格兰炙手可热的人物,尤其敌视伊丽莎白。
两艘船靠近,加德纳主教敷衍地恭了恭身子,“殿下,请随我一同通过此门,进入伦敦塔。”
伊丽莎白深深呼吸,压下心中的恼怒:“我没有谋逆,不会从这里通过的。”
加德纳主教轻蔑地笑了笑,“殿下是否谋逆将交由枢密院裁决。现在你需要进入伦敦塔。”
“我要求从正门进入。”伊丽莎白盯着他说道。
加德纳主教轻蔑地笑了笑,“恐怕现在殿下没有这样的权利。你还是该快快遵旨吧,也好让拉德克里夫伯爵去向女王陛下复命。是吧,伯爵?”加德纳主教说着,转头看向拉德克里夫伯爵,意思很明显,犯人的交接已经完成,伯爵可以离开了。
拉德克里夫伯爵有些犹豫,加德纳主教是御前宠臣,气焰嚣张,他得罪不起。但他也不想扔下可怜的公主独自离开,只得小心地看向伊丽莎白,“公主殿下还有没有什么吩咐?”
“我还有一些话没来得及对女王陛下说。我现在就要写信,请伯爵替我带给陛下。”伊丽莎白露出诚恳的表情。
伯爵连忙接话道,“这是个很正常的要求。还请主教稍等一会儿如何?”
加德纳主教冷哼一声,“女王既然下令逮捕公主,你们就是再求情也没有用。不过——既然是写给女王陛下的信,我也不会阻拦。”说着,一步迈到了伊丽莎白乘坐的船上。
三人回到船舱,拉德克里夫伯爵内心有些疑惑,不知道伊丽莎白想做什么,好心地低声提醒说,“殿下,船舱里写字难免晃动。您到房间里写信也是一样的,在下一定为您带去。”
伊丽莎白微微一笑,“伯爵,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还是想现在写完。我的行李里有羽毛笔和墨水,请你为我取出来。”
伯爵点点头,暗暗感叹玛丽女王命令的严苛,不允许伊丽莎白带自己的侍女,女管家只得仓促地准备了一只随身小箱子,装一些公主的个人物品。伯爵命令侍卫将纸笔备好,呈到小桌前。
伊丽莎白思索片刻,才拿起羽毛笔,轻轻地在墨水瓶里蘸了两次,又细细地在瓶口理了理笔尖,这才下笔写字。船舱里静得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拉德克里夫伯爵坐在她下首的座位上,看她不疾不徐的样子,真想长叹一口气,却又放轻了呼吸,生怕打扰了她的思路。而加德纳主教坐在另一侧,双手交叠,好整以暇地看着伊丽莎白聚精会神的样子,食指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轻轻地敲打。
伊丽莎白写得很慢,有时还要停下来皱眉思考,似乎在字斟句酌,显然此时一字一句都可能影响她的命运。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伊丽莎白这才停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随即又拿起笔来,刷刷地快速在纸面空白的地方打上斜线,防止其他人篡改,最终才在角落里郑重地署名。
伊丽莎白又看了一遍信,正要将它交到拉德克里夫伯爵手里,加德纳主教突然走上前来,“我想我有必要看看这封信的内容。”
伯爵皱了皱眉,“这是给女王陛下的信……”
主教打断了他的话,“正是因为给陛下的信,我才要预先看一遍,防止有不得体的言论。”
伊丽莎白做出一副微微不悦的样子,“我不过是要求亲自面见陛下罢了,又怎会冒犯?”
主教却仍然不为所动,“那要看过才能知道了。”
伊丽莎白叹了口气,内心知道这也在所难免,只好不情不愿地转手把信交给了主教,“好吧,好吧,给你看就是了。”
加德纳主教接过信,仔细地审阅起来——
“常言道,‘君王一诺,胜过凡人誓言’,此刻臣谦卑地祈求陛下向臣印证此言。请您记起您的承诺和我的请求——我不该在没有确凿证据、未能申辩的情况下就被定罪,而现在的处境似乎正是如此。明明没有任何证据,我却要遵照枢密院的命令被押往本该用来关押叛国者、而非忠诚臣民的监狱——伦敦塔。虽然我清楚自己绝无叛国之心,但在全英格兰子民眼中,我的罪名仿佛已被坐实。倘若我真存有半点不轨之心,就让上帝赐我最耻辱的死法!此刻我向审判真相的上帝起誓(无论恶意之徒如何诬陷):我从未策划、建议或默许任何可能伤害陛下或危害国家的事。
因此我恳求陛下允许我当面陈情,不要让我把清白寄托于枢密院大臣。……有太多人因无法面见君主而蒙冤至死。我听萨默塞特勋爵提起,如果当初他弟弟获准面见国王,就不会遭到处决。但当时萨默塞特被人劝服,深信弟弟的存在将威胁自己的性命,最终他签署了自己弟弟的处决令。这些人虽不能与陛下相提并论,但我祈求上帝不要让类似的谗言挑拨姐妹关系,更不要让您因误信谣言而做出错误判断。
……至于叛徒怀亚特,或许他给我写过信,但我发誓从未收到过任何信件。事实如此,我誓死坚持这一点。
祈求您亲自回复我一言半句。您自始至终、至死不渝的最忠诚的臣民,伊丽莎白。”
读毕全信,加德纳主教撇了撇嘴。虽然他作为枢密院的一员,很不满意伊丽莎白对枢密院的看法,但不得不说,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形下,公主的这封信仍然行文优雅流畅,言辞恳切,而且对玛丽女王毕恭毕敬,挑不出差错。
“好吧,请拉德克里夫伯爵将这封信带给女王陛下吧。”主教随手将信递给了一旁的伯爵,伯爵连忙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腰包里。
“好了,时间不早了,还请公主殿下赶快进去伦敦塔吧。”主教说着,施施然地迈步走出船舱。可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不由得愣住了:日光昏暗,泰晤士河的水面不知不觉地涨了起来,没过了“叛徒之门”的一大半,显然已经无法通行了。
加德纳主教猛地回头看向伊丽莎白,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伊丽莎白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写信求情,而是拖延时间,等待潮汐上涨,不要从这里进入伦敦塔。
伊丽莎白迎上主教愤怒的视线,佯装无奈地看了看天色,说道,“噢,时间的确不早了。”
拉德克里夫伯爵此刻终于明白了伊丽莎白的用意,看着她无辜的神情和主教愤怒的神色,努力控制着自己表情,严肃地说道,“真不凑巧。既然如此,还是请主教尽快安排,换个门进入。女王陛下一定还在等待关于公主的禀报。”
加德纳主教咬牙切齿地说道,“好哇,伊丽莎白殿下!可是无论如何,你都要进去了!”说完,他回到了自己的船上,那艘小船马上驶向最近的台阶,主教气冲冲地迈上台阶,从河岸上的门进了塔里。
又过了一会儿,几名守卫牵着马,再度来请公主下船。拉德克里夫伯爵也下船相送,望着她的背影,微微鞠了一躬。随后再次上船,逆流而上,前往玛丽女王所在的白厅宫去了。
伊丽莎白在侍女的帮助下穿上斗篷,翻身上马,昂首挺胸地从正门进入伦敦塔。
门内站了很多守卫,他们穿着红黑相间的传统制服,按照惯例举行列队仪式,接收身份尊贵的罪犯。守卫们大约等候已久,眼巴巴地望着公主。
伊丽莎白向他们致意,大声宣誓:“诸位,英格兰公主伊丽莎白是清白的!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有必要举行列队仪式了,都请回去吧!”听到这句话,几名守卫们口中低声念念有词,“愿上帝保佑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