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宫城的街衢上,车流如梭、人流如织,繁华的市井喧嚣声响彻耳际,彰显着大景太平盛世的万千气象。
马车上,沈瑶额头上的伤口已经止了血,碧萝又用纱布简单地包扎系好。
经过这一档子事,主仆俩也没去找杨婉儿了,沈瑶心情很差,但想着出宫一趟不易,就让碧萝去买了许多糕点果脯,打包带回宫。
“姑娘,你要是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憋在心里。”
沈瑶自从上了车,就呆呆地侧头靠在壁上,沉默不语。
碧萝见了,心里难受不安,知道沈瑶爱极了徐瑄,可今天他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口出恶言,还出手伤了沈瑶。
这种盲目的偏袒,搁谁身上能咽下去?
况且今日,她们本来没有错。
沈瑶“嗯”了一声,原本是想对碧萝笑一个的,可唇角刚弯了一下,眼泪就淌了下来,不住哽咽道:“碧萝,我没有难过,只是想哭。”
这滴泪,是原主流的。
原主沈瑶是个嚣张的人,或许欺负过很多人,可是唯独没有对不起徐瑄,她只是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就彻底葬送了的一生,连带着家族一起覆亡。
徐瑄之所以在政坛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沈家的光。
永贞帝在位时,沈家得宠,他作为沈家女婿,在朝几乎没人给他使绊子,他也无需刻意去巴结逢迎;
昭宣帝即位,沈家倒霉,他成为新帝的马前卒,公然站出来倒沈,以此作为政治资本,赢得皇帝宠信。
于是沈家的彻底倒台,也奠定了徐瑄在官场上的一路繁花。
徐瑄,是个狠人,而狠人最不适合的,就是做亲密的伴侣。
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悄无声息地将你卖了,你还傻傻地帮他数钱,夸他一句真能干。
“沈瑶,既然占据了你的身子,这一次我会努力护住你的家人。因为你,还有你的家人,不是大凶大恶之人,有些错,不该你们来担。”
……
翊坤宫内,沈皇贵妃看着侄女额头上的伤口,勃然大怒。
出宫时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头上就破了皮?
在她不停的逼问下,碧萝忍耐不住,将受到的委屈一顿倾诉。
“好个徐瑄,好个探花郎,是一点都不把本宫放在眼里啊。”
沈贵妃面色阴沉,啐了一口,继续斥骂:“狗模人样的东西,要不是我沈家护着,他一个毫无背景的探花郎,早不知被人整了多少次,竟然敢这样对你……”
“姑姑,我想同他和离。”
突然,一声细细软软的嗓音,打断了贵妃的汹汹怒火,也让殿内陡然沉寂下来。
“什么?和离?”
沈贵妃直接惊呆了,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
沈瑶眨了眨眸,用认真的语气重申了一次,“姑姑,我要同徐瑄和离。”
和离,是沈瑶一早就计划好了的。
他们是皇帝赐婚,按理说是不能和离的,但若是皇帝成了先帝,一切皆有可能。况且,两人本没有夫妻之实,今日她说起这个事,其实只是想试探贵妃态度。
“异想天开!当初是你求着皇上赐婚,现在又要和离,让皇上脸往哪儿搁?”
沈贵妃冷静了下来,端起一杯茶水润润喉,也压了压惊。
“姑姑,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假如有一天真能和离,您会支持我吗?”
沈贵妃喝茶的手一抖,差点呛出声。
她重重放下瓷碗,怒道:“这件事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你嫁给了徐瑄,生是徐瑄人,死是徐瑄鬼,想和离,下辈子吧!”
发完脾气后,也不想多看沈瑶一眼,气的甩袖离开,将将走出殿门时,又回头添了一句,“伤好之后,就赶紧滚回徐家。”
在最后一句“废物,连个男人的心都抓不住”的埋怨声中,沈瑶抬眼看时,贵妃已带着侍女远去,只留下寥寥风中残语,如腊月寒冰般让人心颤。
沈瑶眼眸闪了闪,咬着唇微微发呆。
贵妃不同意和离,沈父沈母又一向以贵妃马首是瞻,没有沈家人支持,和离无异于痴人说梦。
前有魏洛这匹小狼,后有徐瑄这头猛虎,看来,事情比想象的还要艰难。
沈瑶只能在心里默念着:“任重而道远”。
……
东暖阁内,沈贵妃坐在榻上,双腿搭在一把红漆小凳上,底下李姑姑正为她捶腿按摩。
自从骂了几句沈瑶后,贵妃那双柳叶眉一直蹙着、面色黑沉,李姑姑不由得劝解道,“沈娘子只是一时气恼,才会不知轻重,说出些狂语。您何必气着身子,跟一个小姑娘计较呢?”
沈贵妃揉了揉眉心,恨得咬牙切齿,“我真是太过于宠她,给她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现在居然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了。”
“说要成亲是她,要和离也是她,怎么不去上天?”
“那徐瑄,天纵奇材,二十就中了探花,现在是翰林编修,可入阁为相是早晚的事。”
“阿瑶若是够聪明,就好好与他做夫妻,将来封个诰命夫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至于什么情情爱爱,在生存与荣誉面前,一文不值。”
这个时代的女人,嫁人被誉为第二次投胎,投的好凤冠霞帔加身,一生荣华;投的差命运凄惨,不免白头之叹。
当初沈瑶要死要活要嫁徐瑄,贵妃之所以全力支持促成,正是因为徐瑄仕途一片光明,甚至可以说光彩耀人。
本朝做官讲究出生,且有个公认的潜规则: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也就是说,在完善的科举制度下,一个秀才考中了举人,可以做个小官,但是想做中央大官,非进士不可。
而进士有很多,但是只有每届科举的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
入了翰林,就等于入了储相的培训机构,只要有才有能、不犯严重的政治错误,就等于半只脚踏入了内阁的大门,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沈贵妃看重徐瑄,于私,她希望侄女过上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日子,不必为物质生活忧心;于公,徐瑄是两榜进士,清流出生,能助僖王结交朝廷文官群体。
沈贵妃与文臣清流斗了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败于国朝礼法。
太子虽然在宫内势单力薄,可是在朝堂上,却几乎得到全体文官的支持。
文官势力强大,结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势力,上可左右皇帝意志,下可引导民间舆论,更能与司礼监分庭抗礼,实力可谓强大。
这些年,她与文官们斗智斗勇,最终还是一败涂地。
可是斗都斗了,已是骑虎难下,翊坤宫与慈庆宫多年来的恩怨,注定势不两立,将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魏洛若败了,死的仅是他一人;可贵妃若输了,沈家几十口人也得跟着一起陪葬。
这场生死较量,双方都堵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就看谁撑的久,熬的住。
沈贵妃胳膊肘抵在桌上,用手轻轻揉着太阳穴,轻轻叹道,“敌强我弱,阿瑶怎么就不能为本宫分些忧呢?”
李姑姑亦跟着叹气,在她看来,沈瑶确实太过任性了。
哪家官宦主母,好妒到连最基本的体统都丢掉,光天化日之下,竟然顶风作案,派人推丈夫小妾入水。
这种愚蠢的做法,几乎是主动将把柄,白白送给沈家政敌们,由着人家借机肆意攻击谩骂。
一月前,柳茹被推入水后,贵妃及僖王魏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击,彼时那帮文臣为巩固东宫地位,几乎要把魏洵和贵妃给生吞活剥了。
别看他们衣冠楚楚,平日一副士大夫文人风骨,可是心狠厚黑程度,丝毫不逊于司礼监太监作风。
他们编造事实、煽动舆论、刻意抹黑与污蔑,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连宫内作恶的宦官都感叹道:“世道变了。”
世道确实变了,景朝立国到现在,已运行了二百余年,官员腐败、财政赤字、土地兼并、律法松弛等问题严重突出。
但是君王多年不朝,懒政怠政,臣子亦见不着皇帝,作为连接君臣唯一通路的内阁,也只能保障皇朝正常的运行,但要改革弊政,就不可能了。
就这么着吧,再苦一苦百姓,待太子即位,整饬吏治,新君将带领大景实现中兴。
这是时任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讲官郭铮的夙愿。
《景史》记载:郭铮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与魏洛师生关系甚笃。
有一次寒冬讲学,太监不给生火取暖,导致魏洛冻得浑身发抖,郭铮实在看不下去,准备训斥太监,结果却被魏洛制止。
“昔日太史公宋濂求学,自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吾为皇子,既受天下万民之供奉,当以宋公为楷模。”
这便是年仅十四岁的皇长子魏洛,对于读书求学的渴望。
文华殿内,五十岁的郭铮为太子讲学完毕,看着举止端庄、亲和有礼的魏洛不住的赞叹。
虽然太子出阁读书晚,但他敏而好学,孜孜不倦,能举一反三,对待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郭铮相信自己的眼光,魏洛将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大景的江山社稷有救了。
走出文华殿,寒风依旧刺骨,刘恒将大红斗篷给魏洛系好,两人就一路穿梭在朔风中。
一面走,刘恒一面觑着魏洛面色,小心说道:“一早沈姑娘送来了好多吃食。”
魏洛脚步一顿,桃花般的眼眸看向刘恒,示意继续。
“有胡记栗子糕,李家芝麻饼,并许多糖果蜜饯,还有前门大街的薏仁酒。”
魏洛皱起了眉头,冷哼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慈庆宫内,宫人已将热水茶汤备好,魏洛净了手,一口喝完宫人熬制的姜汤驱寒。
放下茶碗,他眼神一扫,就看到了桌上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吃食,离的近了,还能闻出糖果散发的诱人香气。
魏洛神情不悦,顿觉碍眼,“刘恒,把这些统统扔出去!”
“啊——”
刘恒微惊,嘴角不自然的抖动起来,他还是低估了魏洛对沈瑶的厌恶程度,咱就是说,太子殿下,您好歹装装样子吧!
于是他劝道:“殿下,沈瑶是奉皇命前来拜师的,这些该算是——拜师礼,咱们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万一把东西扔了出去,被皇上知道了,指不定被扣上什么帽子。”
皇帝和太子本就关系紧张,这两人之间,可是半点经不得挑唆与误会。
魏洛听完没再吱声,刘恒知晓这是默认收下了,他看看天色,想着这时辰沈瑶也快到了。
马车上,沈瑶额头上的伤口已经止了血,碧萝又用纱布简单地包扎系好。
经过这一档子事,主仆俩也没去找杨婉儿了,沈瑶心情很差,但想着出宫一趟不易,就让碧萝去买了许多糕点果脯,打包带回宫。
“姑娘,你要是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憋在心里。”
沈瑶自从上了车,就呆呆地侧头靠在壁上,沉默不语。
碧萝见了,心里难受不安,知道沈瑶爱极了徐瑄,可今天他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口出恶言,还出手伤了沈瑶。
这种盲目的偏袒,搁谁身上能咽下去?
况且今日,她们本来没有错。
沈瑶“嗯”了一声,原本是想对碧萝笑一个的,可唇角刚弯了一下,眼泪就淌了下来,不住哽咽道:“碧萝,我没有难过,只是想哭。”
这滴泪,是原主流的。
原主沈瑶是个嚣张的人,或许欺负过很多人,可是唯独没有对不起徐瑄,她只是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就彻底葬送了的一生,连带着家族一起覆亡。
徐瑄之所以在政坛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沈家的光。
永贞帝在位时,沈家得宠,他作为沈家女婿,在朝几乎没人给他使绊子,他也无需刻意去巴结逢迎;
昭宣帝即位,沈家倒霉,他成为新帝的马前卒,公然站出来倒沈,以此作为政治资本,赢得皇帝宠信。
于是沈家的彻底倒台,也奠定了徐瑄在官场上的一路繁花。
徐瑄,是个狠人,而狠人最不适合的,就是做亲密的伴侣。
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悄无声息地将你卖了,你还傻傻地帮他数钱,夸他一句真能干。
“沈瑶,既然占据了你的身子,这一次我会努力护住你的家人。因为你,还有你的家人,不是大凶大恶之人,有些错,不该你们来担。”
……
翊坤宫内,沈皇贵妃看着侄女额头上的伤口,勃然大怒。
出宫时还好好的,怎么回来头上就破了皮?
在她不停的逼问下,碧萝忍耐不住,将受到的委屈一顿倾诉。
“好个徐瑄,好个探花郎,是一点都不把本宫放在眼里啊。”
沈贵妃面色阴沉,啐了一口,继续斥骂:“狗模人样的东西,要不是我沈家护着,他一个毫无背景的探花郎,早不知被人整了多少次,竟然敢这样对你……”
“姑姑,我想同他和离。”
突然,一声细细软软的嗓音,打断了贵妃的汹汹怒火,也让殿内陡然沉寂下来。
“什么?和离?”
沈贵妃直接惊呆了,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
沈瑶眨了眨眸,用认真的语气重申了一次,“姑姑,我要同徐瑄和离。”
和离,是沈瑶一早就计划好了的。
他们是皇帝赐婚,按理说是不能和离的,但若是皇帝成了先帝,一切皆有可能。况且,两人本没有夫妻之实,今日她说起这个事,其实只是想试探贵妃态度。
“异想天开!当初是你求着皇上赐婚,现在又要和离,让皇上脸往哪儿搁?”
沈贵妃冷静了下来,端起一杯茶水润润喉,也压了压惊。
“姑姑,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假如有一天真能和离,您会支持我吗?”
沈贵妃喝茶的手一抖,差点呛出声。
她重重放下瓷碗,怒道:“这件事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你嫁给了徐瑄,生是徐瑄人,死是徐瑄鬼,想和离,下辈子吧!”
发完脾气后,也不想多看沈瑶一眼,气的甩袖离开,将将走出殿门时,又回头添了一句,“伤好之后,就赶紧滚回徐家。”
在最后一句“废物,连个男人的心都抓不住”的埋怨声中,沈瑶抬眼看时,贵妃已带着侍女远去,只留下寥寥风中残语,如腊月寒冰般让人心颤。
沈瑶眼眸闪了闪,咬着唇微微发呆。
贵妃不同意和离,沈父沈母又一向以贵妃马首是瞻,没有沈家人支持,和离无异于痴人说梦。
前有魏洛这匹小狼,后有徐瑄这头猛虎,看来,事情比想象的还要艰难。
沈瑶只能在心里默念着:“任重而道远”。
……
东暖阁内,沈贵妃坐在榻上,双腿搭在一把红漆小凳上,底下李姑姑正为她捶腿按摩。
自从骂了几句沈瑶后,贵妃那双柳叶眉一直蹙着、面色黑沉,李姑姑不由得劝解道,“沈娘子只是一时气恼,才会不知轻重,说出些狂语。您何必气着身子,跟一个小姑娘计较呢?”
沈贵妃揉了揉眉心,恨得咬牙切齿,“我真是太过于宠她,给她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现在居然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了。”
“说要成亲是她,要和离也是她,怎么不去上天?”
“那徐瑄,天纵奇材,二十就中了探花,现在是翰林编修,可入阁为相是早晚的事。”
“阿瑶若是够聪明,就好好与他做夫妻,将来封个诰命夫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至于什么情情爱爱,在生存与荣誉面前,一文不值。”
这个时代的女人,嫁人被誉为第二次投胎,投的好凤冠霞帔加身,一生荣华;投的差命运凄惨,不免白头之叹。
当初沈瑶要死要活要嫁徐瑄,贵妃之所以全力支持促成,正是因为徐瑄仕途一片光明,甚至可以说光彩耀人。
本朝做官讲究出生,且有个公认的潜规则: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也就是说,在完善的科举制度下,一个秀才考中了举人,可以做个小官,但是想做中央大官,非进士不可。
而进士有很多,但是只有每届科举的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
入了翰林,就等于入了储相的培训机构,只要有才有能、不犯严重的政治错误,就等于半只脚踏入了内阁的大门,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沈贵妃看重徐瑄,于私,她希望侄女过上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日子,不必为物质生活忧心;于公,徐瑄是两榜进士,清流出生,能助僖王结交朝廷文官群体。
沈贵妃与文臣清流斗了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败于国朝礼法。
太子虽然在宫内势单力薄,可是在朝堂上,却几乎得到全体文官的支持。
文官势力强大,结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势力,上可左右皇帝意志,下可引导民间舆论,更能与司礼监分庭抗礼,实力可谓强大。
这些年,她与文官们斗智斗勇,最终还是一败涂地。
可是斗都斗了,已是骑虎难下,翊坤宫与慈庆宫多年来的恩怨,注定势不两立,将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魏洛若败了,死的仅是他一人;可贵妃若输了,沈家几十口人也得跟着一起陪葬。
这场生死较量,双方都堵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就看谁撑的久,熬的住。
沈贵妃胳膊肘抵在桌上,用手轻轻揉着太阳穴,轻轻叹道,“敌强我弱,阿瑶怎么就不能为本宫分些忧呢?”
李姑姑亦跟着叹气,在她看来,沈瑶确实太过任性了。
哪家官宦主母,好妒到连最基本的体统都丢掉,光天化日之下,竟然顶风作案,派人推丈夫小妾入水。
这种愚蠢的做法,几乎是主动将把柄,白白送给沈家政敌们,由着人家借机肆意攻击谩骂。
一月前,柳茹被推入水后,贵妃及僖王魏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击,彼时那帮文臣为巩固东宫地位,几乎要把魏洵和贵妃给生吞活剥了。
别看他们衣冠楚楚,平日一副士大夫文人风骨,可是心狠厚黑程度,丝毫不逊于司礼监太监作风。
他们编造事实、煽动舆论、刻意抹黑与污蔑,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连宫内作恶的宦官都感叹道:“世道变了。”
世道确实变了,景朝立国到现在,已运行了二百余年,官员腐败、财政赤字、土地兼并、律法松弛等问题严重突出。
但是君王多年不朝,懒政怠政,臣子亦见不着皇帝,作为连接君臣唯一通路的内阁,也只能保障皇朝正常的运行,但要改革弊政,就不可能了。
就这么着吧,再苦一苦百姓,待太子即位,整饬吏治,新君将带领大景实现中兴。
这是时任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讲官郭铮的夙愿。
《景史》记载:郭铮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与魏洛师生关系甚笃。
有一次寒冬讲学,太监不给生火取暖,导致魏洛冻得浑身发抖,郭铮实在看不下去,准备训斥太监,结果却被魏洛制止。
“昔日太史公宋濂求学,自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吾为皇子,既受天下万民之供奉,当以宋公为楷模。”
这便是年仅十四岁的皇长子魏洛,对于读书求学的渴望。
文华殿内,五十岁的郭铮为太子讲学完毕,看着举止端庄、亲和有礼的魏洛不住的赞叹。
虽然太子出阁读书晚,但他敏而好学,孜孜不倦,能举一反三,对待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郭铮相信自己的眼光,魏洛将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大景的江山社稷有救了。
走出文华殿,寒风依旧刺骨,刘恒将大红斗篷给魏洛系好,两人就一路穿梭在朔风中。
一面走,刘恒一面觑着魏洛面色,小心说道:“一早沈姑娘送来了好多吃食。”
魏洛脚步一顿,桃花般的眼眸看向刘恒,示意继续。
“有胡记栗子糕,李家芝麻饼,并许多糖果蜜饯,还有前门大街的薏仁酒。”
魏洛皱起了眉头,冷哼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慈庆宫内,宫人已将热水茶汤备好,魏洛净了手,一口喝完宫人熬制的姜汤驱寒。
放下茶碗,他眼神一扫,就看到了桌上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吃食,离的近了,还能闻出糖果散发的诱人香气。
魏洛神情不悦,顿觉碍眼,“刘恒,把这些统统扔出去!”
“啊——”
刘恒微惊,嘴角不自然的抖动起来,他还是低估了魏洛对沈瑶的厌恶程度,咱就是说,太子殿下,您好歹装装样子吧!
于是他劝道:“殿下,沈瑶是奉皇命前来拜师的,这些该算是——拜师礼,咱们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万一把东西扔了出去,被皇上知道了,指不定被扣上什么帽子。”
皇帝和太子本就关系紧张,这两人之间,可是半点经不得挑唆与误会。
魏洛听完没再吱声,刘恒知晓这是默认收下了,他看看天色,想着这时辰沈瑶也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