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沈家的马车停在门前,临行前,父亲特地叮嘱要同沈瑶和睦相处,最主要的是在沈家人面前好好表现。
“为父知道你怨恨沈瑶,对她一再冷落,可你毕竟是她的丈夫,我们两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不可为一己私欲,置家族于不顾。”
“今天满京城的揭帖,明显来者不善,这个时候你作为沈家女婿,不可置身事外。”
徐瑄当然不会置身事外,不仅不会,他还会积极参与案件调查,重新赢得贵妃以及沈家的信任,只有深入虎穴,才能谋得虎子。
就这样想着想着,他已然来到马车旁,只是即将掀开车帘时,徐瑄突然想到前日,几人在珠宝店的摩擦。
徐瑄眼眸沉了沉,那天他的所作所为,似乎重了些——
以他对沈瑶脾气的了解,这个事不可能善了,但沈瑶却没找麻烦,反而忍气吞声在家住了一晚,难道憋了什么大招?
徐瑄不由得蹙起眉头,心里隐隐生出不安,他倒不是怕沈瑶使诈,只是怕柳茹受到伤害。千日做贼可以,可千日防贼,能防得住吗?
车帘被猛然掀开,他看到了沈瑶,沈瑶亦看到了他,四目相对,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沈瑶格外安静。
她既没恶语相向,亦没委屈抱怨,那双明媚的杏眼只在他上车的瞬间,轻轻淡淡地瞥了一眼后,就迅速侧脸看向车外,仿佛拿他当作陌生人。
徐瑄有些意外,沈瑶似乎变了——
不再与他亲近,也不再向他邀宠,甚至连恨意都消散的一干二净。在她眼中,自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谁也没打算先说话,随着车夫挥鞭拍马的声音响起,阔大的车轮滚滚向前,周围嘈杂声渐起。
气氛似乎诡异了起来,碧萝看着各坐在角落的夫妻,第一次体会到“貌合神离”四个字的含义,也第一次相信了沈瑶说的彻底放下徐瑄。
彻底放下,相忘于江湖,许是两人最好的结局。
半个时辰后,沈家到了。
三人沉默了一路,在跨进沈家大门的时候,徐瑄率先开口说话了,不过讽刺的是,为的是柳茹。
“那天的事,我有些冲动,你要怪就怪我,不要记恨茹儿。若是岳父问你额头上的伤,还请你……慎言!”
沈瑶回眸,眼里带着诧异,怕她告状?
徐瑄竟也有怕沈瑶的时候。
沈瑶觉得有些好笑,如他所愿,她回以一个定心丸,“知道了。”
柳茹的事她本就没打算计较,一月前沈瑶给自己定的计划之一,就是保证柳茹不会抑郁而终,只要人能平安活着,至于受点委屈,那都不叫事!
……
正厅内,沈父、沈母连同哥哥沈璠都在,几人俱都眉头深皱,沈父更是愁的坐立不安,一直在厅内踱来踱去,直到看见徐瑄夫妇过来,才喜上眉梢。
“阿瑶,你们怎么回来了?”
看见爱女回家,沈母又是惊又是喜,忙起身迎女儿落座。
“娘,我担心你们,所以回来看看。”
沈母高兴不已,拉着沈瑶不肯放手,末了才迟迟道:“额头怎么了?”
这一问话,也把沈父的目光吸引过去,沈瑶笑道,“马车颠簸,不小心磕破了皮,不用担心,已经没事了。”
说话间,沈瑶似不经意瞄了一眼始作俑者,见他面色从容,眼皮眨都不眨的,仿佛那伤口当真跟他无丝毫关系。
沈瑶心道,倒是沉得住气之人,心也够狠。
说完话后,她不再管徐瑄,径直拉着老爹问话,“爹,我问你,前段日子有没有人来咱家讹钱?”
沈瑶突兀的一问,让沈父蓦地一愣,还没来得及张嘴,又听得沈瑶说道,“爹,你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件事很重要。”
沈父皱起了眉,惊道:“你怎么知道有人来讹钱的事?”
他目光看向长子沈璠,沈璠立即摇头,“我可没说。”
“这么说,确是有人来讹钱了?”
沈瑶喜出望外,忙问:“那人是不是叫韩域?他现在在哪儿?”
沈父哼了一声,“我如何知道?也不知哪儿来的泼皮无赖,拿着几张破纸就来要挟老夫,这如何能忍?”
“所以呢?”
“就让你哥哥送到衙门里去了。”
见几人都看向自己,沈璠耸耸肩,说道:“我没送衙门,直接给带到了北镇抚司,把他拷打一顿。”
“嘿!这一审才知道,那人以前是个秀才,专给人代写书信。但是他心术不正,每次写信总会夹写许多忌讳之语,然后讹人钱财。”
“他也是最近几个月才来的京城,现在应该还在江南胡同那一带厮混。”
“江南胡同——”沈瑶眼睛一亮,欣喜道:“哥哥,你能帮我找到他吗?这个人对我们很重要。”
沈璠有些懵,“我、们?”
沈瑶激动道:“今天满京城的揭帖,大概率与他有关,所以你赶紧抓住他。”
沈璠:“??!!我没听错吧。”
不仅沈璠,堂内诸人皆惊愕不已,就连徐瑄都起身了,“沈瑶,你在说些什么?”
沈瑶抬眼时,见徐瑄正满脸不耐烦地看着自己,怎么?她又做错了什么?
不待她说话,徐瑄先来到沈父前,语带歉意道:“岳父,想是沈瑶今日没睡好,才胡言乱语——”
“我没胡说,爹娘,你们一定要相信我。”
徐瑄看向沈瑶,冷笑道:“你一个闺阁女子,如何知道这些?难不成还是菩萨托梦?想是你在外胡乱招惹了什么人,才借着这个由头抓人。”
“你——”沈瑶一噎,又气又无奈。
“岳父大人,今早事发突然,依小婿看,当立刻进宫面见贵妃娘娘,寻求她的意见。另外,昨日我与同僚饮酒,得知一件事。”
见徐瑄欲言又止,沈父急忙追问,“什么事?”
“今早的揭帖或与明年京察有关,有人做局想引鹬蚌相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子微,你说说看?”
徐瑄答道:“当今内阁共有三人,首辅刘正新,另外两人分别是魏意和刘申。可是揭帖上却只写了刘正新和魏意,独独将刘申撇下,岳父可会觉得揭帖是刘申方所写?”
首辅刘正新是浙党领袖,次辅刘申是丰宁党人,二刘一向势不两立,魏意虽自诩清流,不参与党争,可却与首辅私交甚笃。
自古权力讲究平衡,当权力的天平不再平衡时,那么弱势的一方必然会采取措施增强权力。比如公然写书攻击首辅及其友人,大搞舆论战,试图逼迫两人引咎辞职。
沈父点了点头,示意徐瑄继续。
“妖书攻击刘正新和魏意,若是他二人因此倒霉,那么刘申是最大受益人。可换个角度想,妖书上故意没提刘申,实则是为了陷害他,刘申若因此下台,那么刘正新是最大受益人。”
“所以幕后之人设计出了一条猜疑链,就是为了让两方人互相怀疑、攻讦,从而把祸水引向京察。”
“管京察的是吏部和督察院,吏部是刘正新的地盘,督察院堂官是刘申的人。假如因为妖书让两边人斗得你死我活,那么届时皇上发怒,必定会换人京察,这便是幕后之人的目的。”
《三十六计》之浑水摸鱼。
摸鱼能不能成功尚未可知,但是幕后黑手绝对将水搅浑了。
因为就在妖书事发后,首辅刘正新率先上疏,表示自己无辜,遭人诬陷。写书之人捏造虚言,混淆视听,必有图谋。恳请皇帝敕令缉事衙门严加查访,访挐撰造、刊刻之人。最后以自己德薄望轻、辅佐无方,请求辞官。
就在同一时间,魏意也递上奏疏,表明自己无辜,无结党之举,此乃心怀叵测之人故意诬陷,欲声东击西,一网打尽,最后同样以辞官自证清白。
发生这种事,昔日权高位重的辅臣不敢出门,日子难过,同样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立太子一事上,他已经与群臣僵持了二十年,也冷落了太子二十年,就算以前想立魏洵为太子,可现在诏书已发、祖宗已拜,未来那把椅子就是魏洛的,皇帝根本不想再去折腾。所以这次满天飞的妖书,就是手底下那些人斗来斗去,不是刘正新指使的,就是刘申指使的。
反观魏洛,妖书直言易储,离间皇帝父子骨肉之情,让刚被册封太子之位的魏洛压力猛增。在他看来,自己的地位根本不稳,总有些人想害自己,谋夺那至尊之位,这次妖书来势汹汹,焉知不是贵妃伙同他人试探?
……
沈府内,沈父赞赏地看着徐瑄,他这个女婿虽从不参与党争,可却能洞若观火地看待朝局,抽丝剥茧地分析信息,这份政治敏锐度令他自愧不如。
他不由地叹息,若是徐瑄能够帮沈家一把,是不是他们的胜算能大一些呢!
“阿瑶,你有进宫的牌子,一会进趟宫,把刚才的话说与你姑姑,让她近期谨言慎行、低调行事。”
沈瑶蓦地一愣,随即“哦”了一声。
沈瑶这个女儿,在父亲眼里就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什么都不懂,因此刚刚她说的话,在几人眼里都是女儿家玩闹之语,谁也没放在心上。
反观徐瑄就不同了,他不过几句话,就把沈父说的心悦诚服,沈瑶看时,两人正有说有笑,一派翁婿融洽之景,仿佛一个月前的风波从未发生。
临行之前,沈瑶把沈璠拉到一旁,苦苦哀求道,“哥哥,别人不相信我,可是你一定要帮我,那个人真的有问题,你就帮我把他抓住,关起来就好。”
韩域讹沈家钱财之事,按史书所记,很快就被人翻出,不管韩域究竟与妖书有无关联,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污蔑沈家,所以沈瑶才让兄长帮忙抓人。
看着妹妹的苦瓜脸,沈璠哭笑不得,虽不知为何妹妹非要抓人,但是看到她不再为徐瑄情伤,反而开始关心家族内事,他还是很欣慰,“阿瑶长大了。妹妹你放心,一会我就带着锦衣卫的一帮子兄弟,保证把那个——”
沈瑶开心地笑了,“韩域。”
“哦对,韩域。哥哥保证把韩域完完整整送到你面前。”
“不是送到我面前,是把他抓起来,最好关到你们的北镇抚司。”
韩域若不是幕后主使人,他待在北镇抚司反而是安全的,而且没有他的掺和,东厂、锦衣卫办案还会更快一些。
“沈瑶,上车了。”
徐瑄催促的声音传来,沈瑶依依不舍地离开,临别时分,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兄长身上。
临近午时,马车到了宫城大门,进入大门后,就要下车步行,两刻钟后,几人才到达翊坤宫。
“为父知道你怨恨沈瑶,对她一再冷落,可你毕竟是她的丈夫,我们两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不可为一己私欲,置家族于不顾。”
“今天满京城的揭帖,明显来者不善,这个时候你作为沈家女婿,不可置身事外。”
徐瑄当然不会置身事外,不仅不会,他还会积极参与案件调查,重新赢得贵妃以及沈家的信任,只有深入虎穴,才能谋得虎子。
就这样想着想着,他已然来到马车旁,只是即将掀开车帘时,徐瑄突然想到前日,几人在珠宝店的摩擦。
徐瑄眼眸沉了沉,那天他的所作所为,似乎重了些——
以他对沈瑶脾气的了解,这个事不可能善了,但沈瑶却没找麻烦,反而忍气吞声在家住了一晚,难道憋了什么大招?
徐瑄不由得蹙起眉头,心里隐隐生出不安,他倒不是怕沈瑶使诈,只是怕柳茹受到伤害。千日做贼可以,可千日防贼,能防得住吗?
车帘被猛然掀开,他看到了沈瑶,沈瑶亦看到了他,四目相对,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沈瑶格外安静。
她既没恶语相向,亦没委屈抱怨,那双明媚的杏眼只在他上车的瞬间,轻轻淡淡地瞥了一眼后,就迅速侧脸看向车外,仿佛拿他当作陌生人。
徐瑄有些意外,沈瑶似乎变了——
不再与他亲近,也不再向他邀宠,甚至连恨意都消散的一干二净。在她眼中,自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谁也没打算先说话,随着车夫挥鞭拍马的声音响起,阔大的车轮滚滚向前,周围嘈杂声渐起。
气氛似乎诡异了起来,碧萝看着各坐在角落的夫妻,第一次体会到“貌合神离”四个字的含义,也第一次相信了沈瑶说的彻底放下徐瑄。
彻底放下,相忘于江湖,许是两人最好的结局。
半个时辰后,沈家到了。
三人沉默了一路,在跨进沈家大门的时候,徐瑄率先开口说话了,不过讽刺的是,为的是柳茹。
“那天的事,我有些冲动,你要怪就怪我,不要记恨茹儿。若是岳父问你额头上的伤,还请你……慎言!”
沈瑶回眸,眼里带着诧异,怕她告状?
徐瑄竟也有怕沈瑶的时候。
沈瑶觉得有些好笑,如他所愿,她回以一个定心丸,“知道了。”
柳茹的事她本就没打算计较,一月前沈瑶给自己定的计划之一,就是保证柳茹不会抑郁而终,只要人能平安活着,至于受点委屈,那都不叫事!
……
正厅内,沈父、沈母连同哥哥沈璠都在,几人俱都眉头深皱,沈父更是愁的坐立不安,一直在厅内踱来踱去,直到看见徐瑄夫妇过来,才喜上眉梢。
“阿瑶,你们怎么回来了?”
看见爱女回家,沈母又是惊又是喜,忙起身迎女儿落座。
“娘,我担心你们,所以回来看看。”
沈母高兴不已,拉着沈瑶不肯放手,末了才迟迟道:“额头怎么了?”
这一问话,也把沈父的目光吸引过去,沈瑶笑道,“马车颠簸,不小心磕破了皮,不用担心,已经没事了。”
说话间,沈瑶似不经意瞄了一眼始作俑者,见他面色从容,眼皮眨都不眨的,仿佛那伤口当真跟他无丝毫关系。
沈瑶心道,倒是沉得住气之人,心也够狠。
说完话后,她不再管徐瑄,径直拉着老爹问话,“爹,我问你,前段日子有没有人来咱家讹钱?”
沈瑶突兀的一问,让沈父蓦地一愣,还没来得及张嘴,又听得沈瑶说道,“爹,你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件事很重要。”
沈父皱起了眉,惊道:“你怎么知道有人来讹钱的事?”
他目光看向长子沈璠,沈璠立即摇头,“我可没说。”
“这么说,确是有人来讹钱了?”
沈瑶喜出望外,忙问:“那人是不是叫韩域?他现在在哪儿?”
沈父哼了一声,“我如何知道?也不知哪儿来的泼皮无赖,拿着几张破纸就来要挟老夫,这如何能忍?”
“所以呢?”
“就让你哥哥送到衙门里去了。”
见几人都看向自己,沈璠耸耸肩,说道:“我没送衙门,直接给带到了北镇抚司,把他拷打一顿。”
“嘿!这一审才知道,那人以前是个秀才,专给人代写书信。但是他心术不正,每次写信总会夹写许多忌讳之语,然后讹人钱财。”
“他也是最近几个月才来的京城,现在应该还在江南胡同那一带厮混。”
“江南胡同——”沈瑶眼睛一亮,欣喜道:“哥哥,你能帮我找到他吗?这个人对我们很重要。”
沈璠有些懵,“我、们?”
沈瑶激动道:“今天满京城的揭帖,大概率与他有关,所以你赶紧抓住他。”
沈璠:“??!!我没听错吧。”
不仅沈璠,堂内诸人皆惊愕不已,就连徐瑄都起身了,“沈瑶,你在说些什么?”
沈瑶抬眼时,见徐瑄正满脸不耐烦地看着自己,怎么?她又做错了什么?
不待她说话,徐瑄先来到沈父前,语带歉意道:“岳父,想是沈瑶今日没睡好,才胡言乱语——”
“我没胡说,爹娘,你们一定要相信我。”
徐瑄看向沈瑶,冷笑道:“你一个闺阁女子,如何知道这些?难不成还是菩萨托梦?想是你在外胡乱招惹了什么人,才借着这个由头抓人。”
“你——”沈瑶一噎,又气又无奈。
“岳父大人,今早事发突然,依小婿看,当立刻进宫面见贵妃娘娘,寻求她的意见。另外,昨日我与同僚饮酒,得知一件事。”
见徐瑄欲言又止,沈父急忙追问,“什么事?”
“今早的揭帖或与明年京察有关,有人做局想引鹬蚌相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子微,你说说看?”
徐瑄答道:“当今内阁共有三人,首辅刘正新,另外两人分别是魏意和刘申。可是揭帖上却只写了刘正新和魏意,独独将刘申撇下,岳父可会觉得揭帖是刘申方所写?”
首辅刘正新是浙党领袖,次辅刘申是丰宁党人,二刘一向势不两立,魏意虽自诩清流,不参与党争,可却与首辅私交甚笃。
自古权力讲究平衡,当权力的天平不再平衡时,那么弱势的一方必然会采取措施增强权力。比如公然写书攻击首辅及其友人,大搞舆论战,试图逼迫两人引咎辞职。
沈父点了点头,示意徐瑄继续。
“妖书攻击刘正新和魏意,若是他二人因此倒霉,那么刘申是最大受益人。可换个角度想,妖书上故意没提刘申,实则是为了陷害他,刘申若因此下台,那么刘正新是最大受益人。”
“所以幕后之人设计出了一条猜疑链,就是为了让两方人互相怀疑、攻讦,从而把祸水引向京察。”
“管京察的是吏部和督察院,吏部是刘正新的地盘,督察院堂官是刘申的人。假如因为妖书让两边人斗得你死我活,那么届时皇上发怒,必定会换人京察,这便是幕后之人的目的。”
《三十六计》之浑水摸鱼。
摸鱼能不能成功尚未可知,但是幕后黑手绝对将水搅浑了。
因为就在妖书事发后,首辅刘正新率先上疏,表示自己无辜,遭人诬陷。写书之人捏造虚言,混淆视听,必有图谋。恳请皇帝敕令缉事衙门严加查访,访挐撰造、刊刻之人。最后以自己德薄望轻、辅佐无方,请求辞官。
就在同一时间,魏意也递上奏疏,表明自己无辜,无结党之举,此乃心怀叵测之人故意诬陷,欲声东击西,一网打尽,最后同样以辞官自证清白。
发生这种事,昔日权高位重的辅臣不敢出门,日子难过,同样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立太子一事上,他已经与群臣僵持了二十年,也冷落了太子二十年,就算以前想立魏洵为太子,可现在诏书已发、祖宗已拜,未来那把椅子就是魏洛的,皇帝根本不想再去折腾。所以这次满天飞的妖书,就是手底下那些人斗来斗去,不是刘正新指使的,就是刘申指使的。
反观魏洛,妖书直言易储,离间皇帝父子骨肉之情,让刚被册封太子之位的魏洛压力猛增。在他看来,自己的地位根本不稳,总有些人想害自己,谋夺那至尊之位,这次妖书来势汹汹,焉知不是贵妃伙同他人试探?
……
沈府内,沈父赞赏地看着徐瑄,他这个女婿虽从不参与党争,可却能洞若观火地看待朝局,抽丝剥茧地分析信息,这份政治敏锐度令他自愧不如。
他不由地叹息,若是徐瑄能够帮沈家一把,是不是他们的胜算能大一些呢!
“阿瑶,你有进宫的牌子,一会进趟宫,把刚才的话说与你姑姑,让她近期谨言慎行、低调行事。”
沈瑶蓦地一愣,随即“哦”了一声。
沈瑶这个女儿,在父亲眼里就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什么都不懂,因此刚刚她说的话,在几人眼里都是女儿家玩闹之语,谁也没放在心上。
反观徐瑄就不同了,他不过几句话,就把沈父说的心悦诚服,沈瑶看时,两人正有说有笑,一派翁婿融洽之景,仿佛一个月前的风波从未发生。
临行之前,沈瑶把沈璠拉到一旁,苦苦哀求道,“哥哥,别人不相信我,可是你一定要帮我,那个人真的有问题,你就帮我把他抓住,关起来就好。”
韩域讹沈家钱财之事,按史书所记,很快就被人翻出,不管韩域究竟与妖书有无关联,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会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从而污蔑沈家,所以沈瑶才让兄长帮忙抓人。
看着妹妹的苦瓜脸,沈璠哭笑不得,虽不知为何妹妹非要抓人,但是看到她不再为徐瑄情伤,反而开始关心家族内事,他还是很欣慰,“阿瑶长大了。妹妹你放心,一会我就带着锦衣卫的一帮子兄弟,保证把那个——”
沈瑶开心地笑了,“韩域。”
“哦对,韩域。哥哥保证把韩域完完整整送到你面前。”
“不是送到我面前,是把他抓起来,最好关到你们的北镇抚司。”
韩域若不是幕后主使人,他待在北镇抚司反而是安全的,而且没有他的掺和,东厂、锦衣卫办案还会更快一些。
“沈瑶,上车了。”
徐瑄催促的声音传来,沈瑶依依不舍地离开,临别时分,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兄长身上。
临近午时,马车到了宫城大门,进入大门后,就要下车步行,两刻钟后,几人才到达翊坤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