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生因为懊悔当初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错过了弟弟和弟妹的婚事,别说随份子赠礼物了,就连最基本的帮着弟弟挡挡酒,他都没有做。
他哭到打嗝,断断续续的说着自己心里的懊悔,“对不起二郎,那可是你的人生大事儿啊,这辈子就这么一次的大事儿,我、我却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儿,错过了你的亲事,对不起二郎……”
这事儿不提家里人也都忘了,这会儿他这提起来,想起当初的事儿,的确是让人上火。
林春花不断地在心里默念着:今天过年……不能打孩子……过年不能打孩子……
而姝奕眼看着坐在对面的大伯脸色铁青一片,随时都有可能跳起来打人的样子,她赶忙戳了戳另一边的江林木,示意他想法子。
江林木无奈的举起眼前的酒杯,“大哥,咱们现在也都是成亲的人,既然知道了做错事,也别用小孩子那哭哭啼啼的一套,喝了这杯酒过去的事儿就翻篇了,若是你心里还是过意不去,那等着你侄儿出生的时候,满月酒你帮我们操办如何?”
这番话终于将悔恨中的江长生哄好,也将随时都要暴起的大伯父按了回去,大伯母和祖母也是一副极为赞同的模样。
姝奕看着一家人的神色变化,在桌子底下给江林木伸出一个大拇指,还不等她收回去,拇指和手掌都被人握住。
“要不要尝尝炖了砂锅的藕合?”
这东西油炸出过的时候她就好奇,这会儿炖了菜更是好奇味道如何,于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这一家人终于在江长生缓和之后,再次开心的说着笑着,开始计划着正月初十的喜宴。
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一过完正月十五,江林木和姝奕就离家去城里,而从初五到十五这十天里也有只初十宜嫁娶。
算是这整个月里最好的日子,于是全家人这年还没有过完,又要开始筹备江长生的婚事。
这次为了不耽搁事儿,就连姝奕也都上阵帮忙,虽然家里人不准她干什么重活,但她帮着做个盖头还是没有问题的,让人帮着去镇上买了五彩的绣线,给她拿着绣绷坐在家里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一旁林春花也在忙着做衣裳,看着姝奕小心翼翼绣花的样子,生疏中透着几分笨拙,但好在胜在有耐心和细心,绣出来的图案并不难看。
她笑着说道:“哎哟,我这把老骨头怕是得多活些年才好呢,你说说二郎娶一个针线做的马马虎虎,但好在做出来的东西还能穿用,这大郎要娶的姑娘那也是一身好本事,可这人耍剑耍的灵巧,怎么捏起绣花针,就和猪八戒偷了金箍棒似的,抡又抡不起来,抬又抬不动,扎自己手指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姝奕被说针线活差也不恼,她女红学的的确不怎么样,年少时一有时间就偷懒看医书,总觉得做针线这事儿让人心烦。
也是自从嫁给了江林木,她才晓得想要给心爱之人缝件衣服,却因为绣活儿不好带来的苦恼,甚至会后悔小时候的偷懒。
但好在祖母和大伯母虽然会笑她针线不好,却都会认真的传授给她经验,大伯母更是手把手教她怎么裁衣制衣,练了两次后面也就逐渐熟练了起来。
可这雁奴显然还没有这样的烦恼,看着祖母她们在做针线活儿,她麻溜的跑去帮着未来公爹和二叔干体力活儿去了。
这做嫁衣的事儿,自然也就指望不上雁奴了,只好家里其他人帮着忙活。
林春花突然抬起头看向大儿媳,“明天初四了你不是要回娘家嘛,正好和亲家那边也说说,初十过来一起喝喜酒,灶房里还有两坛子酒你带着,我房间里还有一块儿青色的棉布,够做一件短褂的,你也带回去,糖都在灶房里你自己拿吧,肉家里没有新鲜的,这会儿现去割也未必有,你把鸡窝里那只母鸡带回去,两只公鸡咱们留着,初十大郎喜宴用得上。”
江王氏本来想着初四不回去了,初十儿子就要成亲,这家里需要忙活的事儿也多,她若是回去一日也不晓得要耽搁多少事儿。
一旁的姝奕也赶忙说道:“大伯母不必记挂着家里,现如今咱们家里人多,您只管和大伯一起回去,多带些糖,若是回去只管说是给大哥定亲的糖,让大家吃了都沾沾喜气。”
听到这些打算,江王氏点点头,虽然之前家里穷的时候,婆母也没有让她回家空过手,可这次好像准备的特别足,别说那只母鸡了,就是两坛子酒加上糖都足够她走娘家了。
这也是江王氏打心底敬爱这个婆婆的原因,家里穷也不差事儿,家里有些余钱儿的时候更让她走娘家都多了些底气和面子。
只是令姝奕和林春花没想到的是,初四的傍晚江王氏回来的时候,却不是一个人,她哥哥嫂子也都过来帮忙。
甚至因为江长生靠到这么大年龄终于要成亲了,外祖母一时开心,直接让儿子把家里养着的羊牵来一头,用于宴席之上。
这一下江家的婚事想要办的低调些都不行,娶亲当日,村里关系好的人家,也都纷纷主动的上门,张家的大叔这会儿已经痊愈,丝毫看不出之前摊在床上不能动的样子。
张家是全家一起过来帮忙的,张大叔带着两个儿子,和江大成交谈之后各自领了一份差事,而张婶也撸起袖子钻进了灶房,帮着一起准备喜宴上的菜色。
虽然是才过完年,但江家这样热闹的气氛和场景,还是让村里人感到新奇和欢快,即便是不怎么相熟,并未得到邀请的村民,也像是看热闹的时候,凑在江家小院的外面。
全家都在忙碌着唯独新娘和姝奕,被家里人送到村长的家里,不准出去插手今日大的事儿,因为雁奴没有娘家,今日还要坐着轿子在村里转一圈,老话说:新人不可走回头路。
于是左思右想一通,在江长生舅舅的建议下,将人送到了村长的家里,到时候直接从村长家里接上人,在村子里转一圈,再回到江家。
姝奕哪里是坐得住的人,听着不远处热闹的声音,她还是想要回去帮帮忙,“嫂子你在这里代嫁,我回去瞧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哪怕给人分分喜糖也好。”
这会儿雁奴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别说她出事之后,就算是当初在家里的时候,家里人尚在她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喜事会如此的隆重,这让她心里难免会紧张不安。
这会儿听到姝奕也回去帮忙,她紧张的下意识抓住了她的手,“你再陪我坐一会儿。”
村长家里因为要帮忙嫁女,于是也布置上红绸,格外的喜庆,为了表达感谢林春花割了两刀肉拎着一坛酒作为谢礼。
这会儿村长夫妻二人,也在院子里拿着江家送来的花生喜糖,整分给赶来看热闹的村民。
房间里静悄悄也只有姝奕和雁奴两个人。
雁奴紧张的揪着帕子,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安的问道:“你害怕过吗?”
不需要细说,姝奕便懂了雁奴是在问她当初成亲的时候,姝奕回想了一下,“怎么可能不怕呢,你这好歹和大哥两情相悦,也算是互相彼此了解,对家里人也有了解,可我当初自己一个人跑了过来,这家里的人谁也不认得,更别说什么性格和习惯了。”
姝奕将自己的过往和她说了一遍,到底都是一家人了,姝奕也不觉得需要瞒着什么,于是大体说了一遍,雁奴听到后眼睛瞪大,看着眼前娇弱的小娘子,有些不敢置信。
“我竟然没有想到,你看着温温柔柔的竟然还有这样大的胆子,如果当初我也有这样的胆魄,估计也不会遭遇那些吧。”
看着她有几分失落,姝奕握住她的手说道:“如果当初的你逃了出来,或许人生会少很多的磨难,或许也有新的开始,但一定很难认识大哥,更不可能会嫁给他。”
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让人绝望,那一刻或许是生气的愤怒的,也或许是崩溃的绝望的,可等着过一段时间再看,好像那些事儿都不算很糟糕,甚至有时候会庆幸那些事的发生。
雁奴有些不解的看着姝奕,虽然没有开口问,可她不懂为什么就不能和江长生认识呢?
姝奕看着她懵懂的神色,温婉浅笑,“你想啊,你若是逃出来了,或许不会去学武,即便是被师父捡到了,也未必有那样的勇气和毅力,你听说过‘不破不立’这一词吗?人不到了被逼上绝路,难以改变自身,这也像是道家说的‘心不死道不生’,因为你绝望过,恨过,才会坚持复仇的心思,于是再能不分盛暑寒冬坚持习武,才会以身涉嫌找到那些歹人的证据,才会结实我和夫君从而来到了江家……”
雁奴本也是村里普通的姑娘家,胆子并没有多大,就像她刚才得知姝奕的逃脱继母的算计,和父亲做对将自己嫁到江家时的震惊。
若是放在那个不曾绝望的自己身上,雁奴的确没有这样的胆量,也正是像姝奕刚才说的,她绝望了,愤怒了,所以她不顾一切不畏生死走到了今日。
所有的事情好像看似都是她自己的决定,但又冥冥中好像只有定数一般。
思绪被姝奕带偏,雁奴这会儿倒是放松了很多,也不想刚才那样紧张,她握着姝奕的手说道:“虽然我还不是有些不太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我又好像懂了。”
看着她不再紧张的揪扯帕子,姝奕也放松了下来,“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所以我很感恩曾经经历的那些,当然这不代表我能原谅我冷血的父亲或者继母,我只是感谢老天爷给我的经历,才让我遇见了夫君和祖母她们。”
说完她又郑重的说道:“嫂子,你要记住一句话‘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事与愿违,必另有安排’,不管到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儿,咱们都得往好的方向去向,没有过会去的坎,大风大浪你都经历过了,眼下不过是个小小的拜堂行礼的仪式,你又紧张什么呢?”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气愤的确放松很多,接着院子里响起了热闹的起哄声,正在姝奕和雁奴疑惑的时候,喜娘穿着一身红,欢欢喜喜的进来了。
“吉时快到了,新娘子快些盖上盖头,新郎官儿带着迎亲的队伍,已经出门了,一会儿就到咱们这里。”
姝奕赶忙拿起一旁的口脂给她又涂了些,检查了一下妆容没有什么问题,这才和喜娘一起给她盖上盖头,两人搀扶着新娘子走到了门口,新郎官儿带着队伍吹吹打打都快到了村长家的院门口。
在一众欢笑声中,雁奴坐上了轿子,喜庆的队伍朝着村口走去,按照计划在村里转一圈绕到江家落轿。
这一圈也许要不少功夫,于是出发的就比较早,空出来更多的时间,禄安跟在轿子旁边,一则算是送亲,二则也是帮着顺路扔喜糖,不少孩子妇人都跟在迎亲队伍旁边说吉祥话。
看着队伍逐渐走远,姝奕正想着回家去看看,就看到人群里江林木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他侧身躲闪着穿过看热闹的人,来到了姝奕的身边,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他牵住了姝奕的手,朝着人少的地方走去。
“他们一会儿追着轿子走,咱们直接回家,祖母给你炖了鸡汤,回家我给你煮鸡汤面,吃完你只管歇着。”
姝奕映着夕阳的霞光,姝奕看着身旁的男人,嘴角的笑始终落不下,她真的很感谢老天爷给她安排的这一切,才会在最好的时候,遇到江林木。
唯一可惜的……便是她娘的离去,不然看到今日的她,她娘应该也会替她开心吧?
江家的婚事热热闹闹了一日,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村里第一次举行这样隆重的喜宴,便是吃过的人参与过的,都会不断的议论着那日的盛况。
江家准备了一条猪腿,而江长生的外租家里直接安排了一头羊,村里人也都吃的十分满足,酒水也不似其他人家,每人也就能喝一两尝尝味,江长生家里的酒水这一日都管够的。
这让人如何不能够不开心,不过正如姝奕所预料到的,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便是没有受邀吃席的人,也都跟着吃了喜糖干果,还有不少人捡到了铜板。
这会儿村里几乎没有人编排江长生和雁奴,说起话来也都是在夸赞二人登对。
十五一过完,江林木和姝奕也得赶着回到城里,十七便是书院开课的日子。
十五这晚一家人没有吃喝到很晚,吃过元宵之后,大家就收拾了桌子,江王氏从屋里拿出来两双鞋,这也是她这些日子抽空做的,每天晚上忙完了,就点灯熬油的纳鞋底做鞋。
“本想着一人给你们做两双的,结果这段时间忙愣是没顾上,也就晚上临睡缝几针,你们先凑合着穿,等着下次我在给你们多做两双。”
姝奕接过去,鞋底用的也都是新布,不是用旧衣服旧被子裁出来的,这样的鞋底格外的柔软,针脚细细密密十分均匀,这是姝奕试过很多次,都做不出来的效果。
“多谢大伯母,又让您跟着费心了。”
“你这孩子又说那些生分的话,灶房里有我今日才炸过的藕合,这会儿天冷你们带过去,放在屋檐下冻着,吃个三四日没有问题,炖菜的时候一切两半放锅里,一开锅就能吃,还有炸的丸子,你们早上煮面的时候也切开放几个,这东西扛饿。”
她又拿出一个小包袱,“这里面是给你们做的中衣,料子是我娘给的,都是自己家纺的棉布,紧密还软和。”
看着她是这样一件件的叮嘱,一样样的准备,姝奕的心都是暖的,这就是家人的感觉吧,细致入微的样样都有给考虑到。
收下大伯母给做的衣服和吃食,林春花等着屋里人都走了,她又将敲开了江林木和姝奕的房门。
“你们在外面一定照顾好自己,尤其收拾奕儿现在身子不便,什么事儿都不需要太过劳累,家里去年这一年收成也好,你大伯和你爹也没闲着,帮人劁猪帮人盖房,也挣了不少,这是加上你们给的五十两,盖房子你们不用操心,这里面有十两银子,是阿奶自己攒着的私房钱,不挨着公中的事儿。”
她说着,塞给了江林木,“这钱你拿着,到了城里多买几只鸡放院子养着,过几天就宰一只给奕儿补补,她这会儿一个人吃两个人用,若是吃食上跟不上后面是要遭罪的。”
姝奕赶忙说道:“阿奶我们手里还有钱的,这些留在家里吧,盖房子说不准哪里就用得到了。”
这次林春花说什么都不要,将钱袋子推回去,“这次阿奶什么都不给你们带,就给你们带着些银子,你们如是不收着,赶明就让你爹拿这钱去买上几笼子的鸡,让他给你们送了去。”
见她态度坚决,姝奕也不好再说什么,和江林木对视一眼收下了那些银子。
虽然林春花说不给他们带别的,可是家里的蔬菜鸡蛋,还有自家榨的油,都给他们往车上装了不少,因为家里要翻盖房子,这次江林木和姝奕将自己屋里的东西,也都搬到车上,带去城里刚好也能用到,家里也不用费心给他们收拾东西。
第二天一早,林春花和江王氏一早包了羊肉馅的饺子,让江林木和姝奕还有江二海一起吃,这次仍旧是他爹送他们去城里。
吃过饭,姝奕依依不舍的和祖母还有大伯母告别,这会儿天还是黑的,大伯母手里提着一盏灯笼,也是这次姝奕从城里买来的。
直到走到村口的时候,姝奕还能望着远处一抹明亮,她晓得祖母和大伯母即便是看不到黑暗中的他们,却仍旧在望着。
姝奕的眼圈逐渐红了起来,她侧身伏在江林木的肩头上,“夫君,等你春闱结束,不管走到哪里,咱们都把家里人接到身边吧。”
这想法也是江林木心里奋斗的目标,他如此用心读书,就是想着将来可以将家里人接到身边,让他过上踏实的日子。
“好。”
他哭到打嗝,断断续续的说着自己心里的懊悔,“对不起二郎,那可是你的人生大事儿啊,这辈子就这么一次的大事儿,我、我却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儿,错过了你的亲事,对不起二郎……”
这事儿不提家里人也都忘了,这会儿他这提起来,想起当初的事儿,的确是让人上火。
林春花不断地在心里默念着:今天过年……不能打孩子……过年不能打孩子……
而姝奕眼看着坐在对面的大伯脸色铁青一片,随时都有可能跳起来打人的样子,她赶忙戳了戳另一边的江林木,示意他想法子。
江林木无奈的举起眼前的酒杯,“大哥,咱们现在也都是成亲的人,既然知道了做错事,也别用小孩子那哭哭啼啼的一套,喝了这杯酒过去的事儿就翻篇了,若是你心里还是过意不去,那等着你侄儿出生的时候,满月酒你帮我们操办如何?”
这番话终于将悔恨中的江长生哄好,也将随时都要暴起的大伯父按了回去,大伯母和祖母也是一副极为赞同的模样。
姝奕看着一家人的神色变化,在桌子底下给江林木伸出一个大拇指,还不等她收回去,拇指和手掌都被人握住。
“要不要尝尝炖了砂锅的藕合?”
这东西油炸出过的时候她就好奇,这会儿炖了菜更是好奇味道如何,于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这一家人终于在江长生缓和之后,再次开心的说着笑着,开始计划着正月初十的喜宴。
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因为一过完正月十五,江林木和姝奕就离家去城里,而从初五到十五这十天里也有只初十宜嫁娶。
算是这整个月里最好的日子,于是全家人这年还没有过完,又要开始筹备江长生的婚事。
这次为了不耽搁事儿,就连姝奕也都上阵帮忙,虽然家里人不准她干什么重活,但她帮着做个盖头还是没有问题的,让人帮着去镇上买了五彩的绣线,给她拿着绣绷坐在家里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一旁林春花也在忙着做衣裳,看着姝奕小心翼翼绣花的样子,生疏中透着几分笨拙,但好在胜在有耐心和细心,绣出来的图案并不难看。
她笑着说道:“哎哟,我这把老骨头怕是得多活些年才好呢,你说说二郎娶一个针线做的马马虎虎,但好在做出来的东西还能穿用,这大郎要娶的姑娘那也是一身好本事,可这人耍剑耍的灵巧,怎么捏起绣花针,就和猪八戒偷了金箍棒似的,抡又抡不起来,抬又抬不动,扎自己手指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姝奕被说针线活差也不恼,她女红学的的确不怎么样,年少时一有时间就偷懒看医书,总觉得做针线这事儿让人心烦。
也是自从嫁给了江林木,她才晓得想要给心爱之人缝件衣服,却因为绣活儿不好带来的苦恼,甚至会后悔小时候的偷懒。
但好在祖母和大伯母虽然会笑她针线不好,却都会认真的传授给她经验,大伯母更是手把手教她怎么裁衣制衣,练了两次后面也就逐渐熟练了起来。
可这雁奴显然还没有这样的烦恼,看着祖母她们在做针线活儿,她麻溜的跑去帮着未来公爹和二叔干体力活儿去了。
这做嫁衣的事儿,自然也就指望不上雁奴了,只好家里其他人帮着忙活。
林春花突然抬起头看向大儿媳,“明天初四了你不是要回娘家嘛,正好和亲家那边也说说,初十过来一起喝喜酒,灶房里还有两坛子酒你带着,我房间里还有一块儿青色的棉布,够做一件短褂的,你也带回去,糖都在灶房里你自己拿吧,肉家里没有新鲜的,这会儿现去割也未必有,你把鸡窝里那只母鸡带回去,两只公鸡咱们留着,初十大郎喜宴用得上。”
江王氏本来想着初四不回去了,初十儿子就要成亲,这家里需要忙活的事儿也多,她若是回去一日也不晓得要耽搁多少事儿。
一旁的姝奕也赶忙说道:“大伯母不必记挂着家里,现如今咱们家里人多,您只管和大伯一起回去,多带些糖,若是回去只管说是给大哥定亲的糖,让大家吃了都沾沾喜气。”
听到这些打算,江王氏点点头,虽然之前家里穷的时候,婆母也没有让她回家空过手,可这次好像准备的特别足,别说那只母鸡了,就是两坛子酒加上糖都足够她走娘家了。
这也是江王氏打心底敬爱这个婆婆的原因,家里穷也不差事儿,家里有些余钱儿的时候更让她走娘家都多了些底气和面子。
只是令姝奕和林春花没想到的是,初四的傍晚江王氏回来的时候,却不是一个人,她哥哥嫂子也都过来帮忙。
甚至因为江长生靠到这么大年龄终于要成亲了,外祖母一时开心,直接让儿子把家里养着的羊牵来一头,用于宴席之上。
这一下江家的婚事想要办的低调些都不行,娶亲当日,村里关系好的人家,也都纷纷主动的上门,张家的大叔这会儿已经痊愈,丝毫看不出之前摊在床上不能动的样子。
张家是全家一起过来帮忙的,张大叔带着两个儿子,和江大成交谈之后各自领了一份差事,而张婶也撸起袖子钻进了灶房,帮着一起准备喜宴上的菜色。
虽然是才过完年,但江家这样热闹的气氛和场景,还是让村里人感到新奇和欢快,即便是不怎么相熟,并未得到邀请的村民,也像是看热闹的时候,凑在江家小院的外面。
全家都在忙碌着唯独新娘和姝奕,被家里人送到村长的家里,不准出去插手今日大的事儿,因为雁奴没有娘家,今日还要坐着轿子在村里转一圈,老话说:新人不可走回头路。
于是左思右想一通,在江长生舅舅的建议下,将人送到了村长的家里,到时候直接从村长家里接上人,在村子里转一圈,再回到江家。
姝奕哪里是坐得住的人,听着不远处热闹的声音,她还是想要回去帮帮忙,“嫂子你在这里代嫁,我回去瞧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哪怕给人分分喜糖也好。”
这会儿雁奴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别说她出事之后,就算是当初在家里的时候,家里人尚在她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喜事会如此的隆重,这让她心里难免会紧张不安。
这会儿听到姝奕也回去帮忙,她紧张的下意识抓住了她的手,“你再陪我坐一会儿。”
村长家里因为要帮忙嫁女,于是也布置上红绸,格外的喜庆,为了表达感谢林春花割了两刀肉拎着一坛酒作为谢礼。
这会儿村长夫妻二人,也在院子里拿着江家送来的花生喜糖,整分给赶来看热闹的村民。
房间里静悄悄也只有姝奕和雁奴两个人。
雁奴紧张的揪着帕子,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安的问道:“你害怕过吗?”
不需要细说,姝奕便懂了雁奴是在问她当初成亲的时候,姝奕回想了一下,“怎么可能不怕呢,你这好歹和大哥两情相悦,也算是互相彼此了解,对家里人也有了解,可我当初自己一个人跑了过来,这家里的人谁也不认得,更别说什么性格和习惯了。”
姝奕将自己的过往和她说了一遍,到底都是一家人了,姝奕也不觉得需要瞒着什么,于是大体说了一遍,雁奴听到后眼睛瞪大,看着眼前娇弱的小娘子,有些不敢置信。
“我竟然没有想到,你看着温温柔柔的竟然还有这样大的胆子,如果当初我也有这样的胆魄,估计也不会遭遇那些吧。”
看着她有几分失落,姝奕握住她的手说道:“如果当初的你逃了出来,或许人生会少很多的磨难,或许也有新的开始,但一定很难认识大哥,更不可能会嫁给他。”
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让人绝望,那一刻或许是生气的愤怒的,也或许是崩溃的绝望的,可等着过一段时间再看,好像那些事儿都不算很糟糕,甚至有时候会庆幸那些事的发生。
雁奴有些不解的看着姝奕,虽然没有开口问,可她不懂为什么就不能和江长生认识呢?
姝奕看着她懵懂的神色,温婉浅笑,“你想啊,你若是逃出来了,或许不会去学武,即便是被师父捡到了,也未必有那样的勇气和毅力,你听说过‘不破不立’这一词吗?人不到了被逼上绝路,难以改变自身,这也像是道家说的‘心不死道不生’,因为你绝望过,恨过,才会坚持复仇的心思,于是再能不分盛暑寒冬坚持习武,才会以身涉嫌找到那些歹人的证据,才会结实我和夫君从而来到了江家……”
雁奴本也是村里普通的姑娘家,胆子并没有多大,就像她刚才得知姝奕的逃脱继母的算计,和父亲做对将自己嫁到江家时的震惊。
若是放在那个不曾绝望的自己身上,雁奴的确没有这样的胆量,也正是像姝奕刚才说的,她绝望了,愤怒了,所以她不顾一切不畏生死走到了今日。
所有的事情好像看似都是她自己的决定,但又冥冥中好像只有定数一般。
思绪被姝奕带偏,雁奴这会儿倒是放松了很多,也不想刚才那样紧张,她握着姝奕的手说道:“虽然我还不是有些不太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我又好像懂了。”
看着她不再紧张的揪扯帕子,姝奕也放松了下来,“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所以我很感恩曾经经历的那些,当然这不代表我能原谅我冷血的父亲或者继母,我只是感谢老天爷给我的经历,才让我遇见了夫君和祖母她们。”
说完她又郑重的说道:“嫂子,你要记住一句话‘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事与愿违,必另有安排’,不管到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儿,咱们都得往好的方向去向,没有过会去的坎,大风大浪你都经历过了,眼下不过是个小小的拜堂行礼的仪式,你又紧张什么呢?”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气愤的确放松很多,接着院子里响起了热闹的起哄声,正在姝奕和雁奴疑惑的时候,喜娘穿着一身红,欢欢喜喜的进来了。
“吉时快到了,新娘子快些盖上盖头,新郎官儿带着迎亲的队伍,已经出门了,一会儿就到咱们这里。”
姝奕赶忙拿起一旁的口脂给她又涂了些,检查了一下妆容没有什么问题,这才和喜娘一起给她盖上盖头,两人搀扶着新娘子走到了门口,新郎官儿带着队伍吹吹打打都快到了村长家的院门口。
在一众欢笑声中,雁奴坐上了轿子,喜庆的队伍朝着村口走去,按照计划在村里转一圈绕到江家落轿。
这一圈也许要不少功夫,于是出发的就比较早,空出来更多的时间,禄安跟在轿子旁边,一则算是送亲,二则也是帮着顺路扔喜糖,不少孩子妇人都跟在迎亲队伍旁边说吉祥话。
看着队伍逐渐走远,姝奕正想着回家去看看,就看到人群里江林木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他侧身躲闪着穿过看热闹的人,来到了姝奕的身边,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他牵住了姝奕的手,朝着人少的地方走去。
“他们一会儿追着轿子走,咱们直接回家,祖母给你炖了鸡汤,回家我给你煮鸡汤面,吃完你只管歇着。”
姝奕映着夕阳的霞光,姝奕看着身旁的男人,嘴角的笑始终落不下,她真的很感谢老天爷给她安排的这一切,才会在最好的时候,遇到江林木。
唯一可惜的……便是她娘的离去,不然看到今日的她,她娘应该也会替她开心吧?
江家的婚事热热闹闹了一日,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村里第一次举行这样隆重的喜宴,便是吃过的人参与过的,都会不断的议论着那日的盛况。
江家准备了一条猪腿,而江长生的外租家里直接安排了一头羊,村里人也都吃的十分满足,酒水也不似其他人家,每人也就能喝一两尝尝味,江长生家里的酒水这一日都管够的。
这让人如何不能够不开心,不过正如姝奕所预料到的,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便是没有受邀吃席的人,也都跟着吃了喜糖干果,还有不少人捡到了铜板。
这会儿村里几乎没有人编排江长生和雁奴,说起话来也都是在夸赞二人登对。
十五一过完,江林木和姝奕也得赶着回到城里,十七便是书院开课的日子。
十五这晚一家人没有吃喝到很晚,吃过元宵之后,大家就收拾了桌子,江王氏从屋里拿出来两双鞋,这也是她这些日子抽空做的,每天晚上忙完了,就点灯熬油的纳鞋底做鞋。
“本想着一人给你们做两双的,结果这段时间忙愣是没顾上,也就晚上临睡缝几针,你们先凑合着穿,等着下次我在给你们多做两双。”
姝奕接过去,鞋底用的也都是新布,不是用旧衣服旧被子裁出来的,这样的鞋底格外的柔软,针脚细细密密十分均匀,这是姝奕试过很多次,都做不出来的效果。
“多谢大伯母,又让您跟着费心了。”
“你这孩子又说那些生分的话,灶房里有我今日才炸过的藕合,这会儿天冷你们带过去,放在屋檐下冻着,吃个三四日没有问题,炖菜的时候一切两半放锅里,一开锅就能吃,还有炸的丸子,你们早上煮面的时候也切开放几个,这东西扛饿。”
她又拿出一个小包袱,“这里面是给你们做的中衣,料子是我娘给的,都是自己家纺的棉布,紧密还软和。”
看着她是这样一件件的叮嘱,一样样的准备,姝奕的心都是暖的,这就是家人的感觉吧,细致入微的样样都有给考虑到。
收下大伯母给做的衣服和吃食,林春花等着屋里人都走了,她又将敲开了江林木和姝奕的房门。
“你们在外面一定照顾好自己,尤其收拾奕儿现在身子不便,什么事儿都不需要太过劳累,家里去年这一年收成也好,你大伯和你爹也没闲着,帮人劁猪帮人盖房,也挣了不少,这是加上你们给的五十两,盖房子你们不用操心,这里面有十两银子,是阿奶自己攒着的私房钱,不挨着公中的事儿。”
她说着,塞给了江林木,“这钱你拿着,到了城里多买几只鸡放院子养着,过几天就宰一只给奕儿补补,她这会儿一个人吃两个人用,若是吃食上跟不上后面是要遭罪的。”
姝奕赶忙说道:“阿奶我们手里还有钱的,这些留在家里吧,盖房子说不准哪里就用得到了。”
这次林春花说什么都不要,将钱袋子推回去,“这次阿奶什么都不给你们带,就给你们带着些银子,你们如是不收着,赶明就让你爹拿这钱去买上几笼子的鸡,让他给你们送了去。”
见她态度坚决,姝奕也不好再说什么,和江林木对视一眼收下了那些银子。
虽然林春花说不给他们带别的,可是家里的蔬菜鸡蛋,还有自家榨的油,都给他们往车上装了不少,因为家里要翻盖房子,这次江林木和姝奕将自己屋里的东西,也都搬到车上,带去城里刚好也能用到,家里也不用费心给他们收拾东西。
第二天一早,林春花和江王氏一早包了羊肉馅的饺子,让江林木和姝奕还有江二海一起吃,这次仍旧是他爹送他们去城里。
吃过饭,姝奕依依不舍的和祖母还有大伯母告别,这会儿天还是黑的,大伯母手里提着一盏灯笼,也是这次姝奕从城里买来的。
直到走到村口的时候,姝奕还能望着远处一抹明亮,她晓得祖母和大伯母即便是看不到黑暗中的他们,却仍旧在望着。
姝奕的眼圈逐渐红了起来,她侧身伏在江林木的肩头上,“夫君,等你春闱结束,不管走到哪里,咱们都把家里人接到身边吧。”
这想法也是江林木心里奋斗的目标,他如此用心读书,就是想着将来可以将家里人接到身边,让他过上踏实的日子。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