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亲,计中计
安霖撇了撇嘴,却也知道这人有点洁癖,将帕子装好放在口袋里,拍了拍身上的寒霜阴阳怪气道:“那便多谢大人了!”
魏清然被安霖逗得发乐,小孩子家家气性倒是挺大,不过才十五岁又自小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难免单纯了些,不过或许过些时日便会脱胎换骨了。
“夜深了,臣送殿下回去吧!明日还有一场恶战要打呢——”
魏清然语气温柔像是在哄孩子似的,安霖被他的嗓音弄得有些害羞,可偏偏不想承认,挺直腰故意不在乎似的说:“回去也是睡不着,还不如多看看夜景——大人难不成是困了?”
安霖的语气带着些许挑衅,弄得魏清然一时间竟是不知道拿她如何是好。
幸好,安霖也是知晓分寸的,见魏清然脸上露处为难,她呵呵一笑:“大人莫要放在心上,我这就回去,劳烦大人费心了!”
魏清然起身凑近安霖,将她身上的大氅松动的绳子紧了紧,见安霖耳目皆染上了绯色,突然升起了几分恶作剧的心思,故意贴近她的耳朵道:“殿下脸好红,可是生病了?”
安霖气鼓鼓推开魏清然,心道:可不就是病了,被一个叫做魏清然的男人魅惑住生了痴心妄想的病。
安霖虽然因魏清然的举动动心,可她却也知道有些事情也只能停留在动心的地步,再近一点便会坏了她和魏清然之间的合作关系。
娘亲曾经说过,这世间男女之情只要一方先开口说出爱慕,哪怕对方也是抱有同样的心思,却也在爱情上输了一步。
她虽动心,可也只会动心,等到日后她见识到更多优秀的男子,或许这份动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清然并不知道安霖的小心思,若是知道了定然嗤笑一番,在他看来爱情是最为庸俗的,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终敌不过荣华富贵。
魏清然对安霖很是上心,他千里迢迢将安霖从村子里面接回来,一路上也损失了不少人脉,因着刺杀他也险些受伤,对安霖身上倾注太多不得不替她周全左右。
魏清然将安霖送回房间后,目视着进入院子准备更衣便离开独自走在石子小路,行至半途,身边突然多了一人。
他单膝跪地,身着黑色夜行衣,脸上的金色面具在月光下泛出淡淡银色光辉,眼神暗淡无光:“主子,崔家行动了!”
魏清然冷哼一声,右手安抚着因突然出现的死士而蠢蠢欲动的阿雪:“既然崔家耐不住性子,我们也不必手下留情。吩咐下去,收集好证据,这次不死也要他们脱层皮!”
他就知道崔家不会坐视不理,崔广深敢当众质疑也是受了崔望轩那个老家伙的吩咐,只可惜了,崔广深善口舌却也因此命丧口舌。
崔家行事自然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若不出他所料,明日的滴血认亲后,朝堂上必然会少了一位名叫崔广深的侍御史。
月明星稀,柳丝轻垂,冷风旋过带走星星点点的尘埃,冰冷的石子小路徒留一人一狼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
次日清晨,天色刚刚亮起喜鹊就挂在枝头叫个不停,安霖从床榻醒来,双眸混沌片刻后清醒。
门外守夜的丫鬟困倦这点头,突闻屋内传来动静儿立刻起身整理衣襟和头发。
待确保仪容无误后方才推开屋门准备伺候贵客更衣,却在被允许进屋后发现安霖早已自行穿戴整齐,当下脸色一白。
若是让管家知道她们这些丫鬟服侍贵客不周到......
安霖扭头瞥见了扎着双鬓的丫鬟惨白着脸不知如何是好,耐心询问:“怎么这般惊恐,我又不是什么吃人的老虎!”
小丫鬟被这番话吓得连忙跪下道:“是管家要我们好生伺候您,可今早却让您自行更衣,若是让管家知道了......”
安霖虽感无奈,却也知道像摄政王这般大的府邸规矩森严已然常事。
见丫鬟身子骨不过十五左右,眉眼间全是恐慌,一双丹凤眼浸满了泪珠子却不敢落下生怕惊扰贵客,朱唇紧紧抿着,说话声音都是颤颤巍巍的好不可怜。
安霖温声细语安慰着年岁不过十五的丫鬟:“我当是什么大事,若是你们管家问起只说我不喜下人伺候就好,快些起来吧!”
小丫鬟抽了抽鼻涕看上去有点可怜兮兮的,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见外面听到动静儿的丫鬟们匆匆赶来,原本想要感激贵客的话也被咽在了肚子里。
等用过一笼小笼包,喝了几口薏米红豆粥后,便和魏清然瞧着时间赶往了云龙门。
临近早朝,安霖站在云龙门远望一名身着朱红绛纱袍官员,明明是自己脚踩仆人下马车不慎脚滑,却肆意辱骂仆人懈怠,不禁皱紧了眉头。
魏清然侧头看向安霖:“殿下这是于心不忍?”
安霖眼眸像是淬冰般寒冷,眼底充斥着愤懑:“是又如何,本应是为民请命朝堂官员,此刻却视贫民为无物,对待家中奴仆更是肆意打骂,也难怪回京沿途乞讨之人如此多。”
魏清然轻笑眯了眯眼,清风吹过带动发带,他早已习惯了缙朝的奢靡之风,以至于看到如此景象时无动于衷。
可当安霖因此而愤懑时,他内心早已死寂的心稍有颤动。
他轻咳一声,勾起嘴角:“殿下如此看不惯朝堂官员,日后又该如何和他们共处呢?”
安霖听闻魏清然的话后眼神暗淡三分,似乎在他短短几句话里勾勒出枯燥乏味的未来。
她语气如利刃般锋利:“那便不共处,人生在世,本应顺心而为,若因畏惧而退缩,我今日也不会站在这里和摄政王等待命运的来临。”
魏清然但笑不语,乌黑色眼眸如深渊般深不见底,他看向安霖的眼神像是怀念,又像是嘲讽。
或许在他内心那股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消失不见,又或者尚存一丝火苗。
二人抬脚踏入朝堂那一刻,百官皆停下讨论的声音不约而同望向安霖。
安霖身形如青松般挺直,内穿月牙色暗花褶衣,外两档着白青为底仙鹤琼枝云锦,眼底挥之不去的坚韧让人不由心头一震。
太像了!
三公透过年仅十五的安霖仿佛看到了当年初入朝堂的魏清然,同样丧母被召入朝,不同的是当年的魏清然孜然一身,而如今的安霖有着手握大权的魏清然护佑。
安霖透过人群看到了屹立在最前方的三公,心知肚明杀害母亲的人就在其中,可她却无法手刃仇人。
她恨,可她更清楚沉浸在仇恨只会让她失去理智,她要冷静、要忍耐,只有忍常人不能忍,才能为娘亲报仇,才能祭奠落林村无辜之魂。
她会让三公跪在她娘亲陵墓前,她要让娘亲享皇室香火,要让天下都得知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存在过。
随着慕容复端坐龙椅,百官朝拜,文臣以三公为首位左侧,武官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为首位右侧,安霖跟随摄政王缓缓来到武官一侧。
安霖疑惑摄政王身为文臣为何站在武官一侧,忽而想起昨日魏清然被封为光禄勋,掌管皇宫禁卫,以非文官。
可她并不知的是,早在魏清然初入朝堂时已然站在武官之侧。
崔广深率先从文臣队伍中站出,他挺直胸膛信心满满:“启禀圣上,如昨日早朝所言,为证皇室血脉,还请圣上滴血认亲!”
慕容复冷眼瞧着崔家退出来的出头鸟,脸上冰冷一片:“崔侍御史当真是迫不及待啊!朕如你们所愿。”
崔广深当即冷汗直流,可想到崔氏残酷的淘汰制,只能硬着头皮顶着皇帝的视线伫立在朝堂中间。
事到临头,已然不允许他退缩了。
安霖见此虽颇为同情这位崔侍御史,可也知今日若他滴血认亲失败面临的处境会比崔广深更加严苛。
甚至一旦女儿身被发现,欺君之罪足以让所有牵连之人迎来灭顶之灾。
她眼瞧着皇帝身旁的内侍拿来架子,又有一名内室用铜盆端来一盆清水放在朝堂中央,心头一沉竟是生出了紧张之感。
魏清然见此轻轻用手拍了拍安霖的肩膀,语气沉稳有力:“去吧!莫怕。”
一句“莫怕”让安霖眼眶一红,竟是险些落泪。
往日这句话是由娘亲对她说的,每当她因雷雨天而缩在被褥中时,月娘总会轻轻抱住她告诉她“莫怕——”
可昔人已逝,唯留回忆长存于心。
她掩饰住内心的伤感,大步流星走到铜盆清水旁,接过内侍递过来的银针,迟钝片刻后对准手指用力一扎,眉头微皱,一滴鲜红的血液落入清水当中。
随后她抬头看向高坐龙椅的皇帝,眼神中闪烁着她不曾察觉的期待。
慕容复被这双眼眸深深触动,脑海里本来模糊的安氏竟是逐渐清晰,他深叹一口气,挥手让内侍将清水端来,以同样的方式流入一滴血入清水之中。
内侍将清水再一次端到大殿中央,他脚步稳健,可额头的冷汗暴漏出内心的紧张,稳稳不动的铜盆被放置在架子上容世人观赏。
朝堂官员皆迫不及待凑到跟前,以三公为首的官员更是挤在最前方见证着历史的一幕。
魏清然被安霖逗得发乐,小孩子家家气性倒是挺大,不过才十五岁又自小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难免单纯了些,不过或许过些时日便会脱胎换骨了。
“夜深了,臣送殿下回去吧!明日还有一场恶战要打呢——”
魏清然语气温柔像是在哄孩子似的,安霖被他的嗓音弄得有些害羞,可偏偏不想承认,挺直腰故意不在乎似的说:“回去也是睡不着,还不如多看看夜景——大人难不成是困了?”
安霖的语气带着些许挑衅,弄得魏清然一时间竟是不知道拿她如何是好。
幸好,安霖也是知晓分寸的,见魏清然脸上露处为难,她呵呵一笑:“大人莫要放在心上,我这就回去,劳烦大人费心了!”
魏清然起身凑近安霖,将她身上的大氅松动的绳子紧了紧,见安霖耳目皆染上了绯色,突然升起了几分恶作剧的心思,故意贴近她的耳朵道:“殿下脸好红,可是生病了?”
安霖气鼓鼓推开魏清然,心道:可不就是病了,被一个叫做魏清然的男人魅惑住生了痴心妄想的病。
安霖虽然因魏清然的举动动心,可她却也知道有些事情也只能停留在动心的地步,再近一点便会坏了她和魏清然之间的合作关系。
娘亲曾经说过,这世间男女之情只要一方先开口说出爱慕,哪怕对方也是抱有同样的心思,却也在爱情上输了一步。
她虽动心,可也只会动心,等到日后她见识到更多优秀的男子,或许这份动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清然并不知道安霖的小心思,若是知道了定然嗤笑一番,在他看来爱情是最为庸俗的,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终敌不过荣华富贵。
魏清然对安霖很是上心,他千里迢迢将安霖从村子里面接回来,一路上也损失了不少人脉,因着刺杀他也险些受伤,对安霖身上倾注太多不得不替她周全左右。
魏清然将安霖送回房间后,目视着进入院子准备更衣便离开独自走在石子小路,行至半途,身边突然多了一人。
他单膝跪地,身着黑色夜行衣,脸上的金色面具在月光下泛出淡淡银色光辉,眼神暗淡无光:“主子,崔家行动了!”
魏清然冷哼一声,右手安抚着因突然出现的死士而蠢蠢欲动的阿雪:“既然崔家耐不住性子,我们也不必手下留情。吩咐下去,收集好证据,这次不死也要他们脱层皮!”
他就知道崔家不会坐视不理,崔广深敢当众质疑也是受了崔望轩那个老家伙的吩咐,只可惜了,崔广深善口舌却也因此命丧口舌。
崔家行事自然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若不出他所料,明日的滴血认亲后,朝堂上必然会少了一位名叫崔广深的侍御史。
月明星稀,柳丝轻垂,冷风旋过带走星星点点的尘埃,冰冷的石子小路徒留一人一狼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
次日清晨,天色刚刚亮起喜鹊就挂在枝头叫个不停,安霖从床榻醒来,双眸混沌片刻后清醒。
门外守夜的丫鬟困倦这点头,突闻屋内传来动静儿立刻起身整理衣襟和头发。
待确保仪容无误后方才推开屋门准备伺候贵客更衣,却在被允许进屋后发现安霖早已自行穿戴整齐,当下脸色一白。
若是让管家知道她们这些丫鬟服侍贵客不周到......
安霖扭头瞥见了扎着双鬓的丫鬟惨白着脸不知如何是好,耐心询问:“怎么这般惊恐,我又不是什么吃人的老虎!”
小丫鬟被这番话吓得连忙跪下道:“是管家要我们好生伺候您,可今早却让您自行更衣,若是让管家知道了......”
安霖虽感无奈,却也知道像摄政王这般大的府邸规矩森严已然常事。
见丫鬟身子骨不过十五左右,眉眼间全是恐慌,一双丹凤眼浸满了泪珠子却不敢落下生怕惊扰贵客,朱唇紧紧抿着,说话声音都是颤颤巍巍的好不可怜。
安霖温声细语安慰着年岁不过十五的丫鬟:“我当是什么大事,若是你们管家问起只说我不喜下人伺候就好,快些起来吧!”
小丫鬟抽了抽鼻涕看上去有点可怜兮兮的,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见外面听到动静儿的丫鬟们匆匆赶来,原本想要感激贵客的话也被咽在了肚子里。
等用过一笼小笼包,喝了几口薏米红豆粥后,便和魏清然瞧着时间赶往了云龙门。
临近早朝,安霖站在云龙门远望一名身着朱红绛纱袍官员,明明是自己脚踩仆人下马车不慎脚滑,却肆意辱骂仆人懈怠,不禁皱紧了眉头。
魏清然侧头看向安霖:“殿下这是于心不忍?”
安霖眼眸像是淬冰般寒冷,眼底充斥着愤懑:“是又如何,本应是为民请命朝堂官员,此刻却视贫民为无物,对待家中奴仆更是肆意打骂,也难怪回京沿途乞讨之人如此多。”
魏清然轻笑眯了眯眼,清风吹过带动发带,他早已习惯了缙朝的奢靡之风,以至于看到如此景象时无动于衷。
可当安霖因此而愤懑时,他内心早已死寂的心稍有颤动。
他轻咳一声,勾起嘴角:“殿下如此看不惯朝堂官员,日后又该如何和他们共处呢?”
安霖听闻魏清然的话后眼神暗淡三分,似乎在他短短几句话里勾勒出枯燥乏味的未来。
她语气如利刃般锋利:“那便不共处,人生在世,本应顺心而为,若因畏惧而退缩,我今日也不会站在这里和摄政王等待命运的来临。”
魏清然但笑不语,乌黑色眼眸如深渊般深不见底,他看向安霖的眼神像是怀念,又像是嘲讽。
或许在他内心那股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消失不见,又或者尚存一丝火苗。
二人抬脚踏入朝堂那一刻,百官皆停下讨论的声音不约而同望向安霖。
安霖身形如青松般挺直,内穿月牙色暗花褶衣,外两档着白青为底仙鹤琼枝云锦,眼底挥之不去的坚韧让人不由心头一震。
太像了!
三公透过年仅十五的安霖仿佛看到了当年初入朝堂的魏清然,同样丧母被召入朝,不同的是当年的魏清然孜然一身,而如今的安霖有着手握大权的魏清然护佑。
安霖透过人群看到了屹立在最前方的三公,心知肚明杀害母亲的人就在其中,可她却无法手刃仇人。
她恨,可她更清楚沉浸在仇恨只会让她失去理智,她要冷静、要忍耐,只有忍常人不能忍,才能为娘亲报仇,才能祭奠落林村无辜之魂。
她会让三公跪在她娘亲陵墓前,她要让娘亲享皇室香火,要让天下都得知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存在过。
随着慕容复端坐龙椅,百官朝拜,文臣以三公为首位左侧,武官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为首位右侧,安霖跟随摄政王缓缓来到武官一侧。
安霖疑惑摄政王身为文臣为何站在武官一侧,忽而想起昨日魏清然被封为光禄勋,掌管皇宫禁卫,以非文官。
可她并不知的是,早在魏清然初入朝堂时已然站在武官之侧。
崔广深率先从文臣队伍中站出,他挺直胸膛信心满满:“启禀圣上,如昨日早朝所言,为证皇室血脉,还请圣上滴血认亲!”
慕容复冷眼瞧着崔家退出来的出头鸟,脸上冰冷一片:“崔侍御史当真是迫不及待啊!朕如你们所愿。”
崔广深当即冷汗直流,可想到崔氏残酷的淘汰制,只能硬着头皮顶着皇帝的视线伫立在朝堂中间。
事到临头,已然不允许他退缩了。
安霖见此虽颇为同情这位崔侍御史,可也知今日若他滴血认亲失败面临的处境会比崔广深更加严苛。
甚至一旦女儿身被发现,欺君之罪足以让所有牵连之人迎来灭顶之灾。
她眼瞧着皇帝身旁的内侍拿来架子,又有一名内室用铜盆端来一盆清水放在朝堂中央,心头一沉竟是生出了紧张之感。
魏清然见此轻轻用手拍了拍安霖的肩膀,语气沉稳有力:“去吧!莫怕。”
一句“莫怕”让安霖眼眶一红,竟是险些落泪。
往日这句话是由娘亲对她说的,每当她因雷雨天而缩在被褥中时,月娘总会轻轻抱住她告诉她“莫怕——”
可昔人已逝,唯留回忆长存于心。
她掩饰住内心的伤感,大步流星走到铜盆清水旁,接过内侍递过来的银针,迟钝片刻后对准手指用力一扎,眉头微皱,一滴鲜红的血液落入清水当中。
随后她抬头看向高坐龙椅的皇帝,眼神中闪烁着她不曾察觉的期待。
慕容复被这双眼眸深深触动,脑海里本来模糊的安氏竟是逐渐清晰,他深叹一口气,挥手让内侍将清水端来,以同样的方式流入一滴血入清水之中。
内侍将清水再一次端到大殿中央,他脚步稳健,可额头的冷汗暴漏出内心的紧张,稳稳不动的铜盆被放置在架子上容世人观赏。
朝堂官员皆迫不及待凑到跟前,以三公为首的官员更是挤在最前方见证着历史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