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穿过梧桐叶的间隙,在校门口的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宁雨桐低头整理着衬衫袖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间的手表。1:45,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但她已经在校门口来回踱步了二十分钟。
衬衫口袋里装着那本记满梦境的笔记本,纸张边缘因为反复翻看已经有些卷曲。昨晚的梦格外清晰——火光中碎裂的玉佩,还有那个始终看不清面容的黑袍少年。醒来时,她发现自己的左手腕内侧不知何时多了一小片淡粉色的痕迹,形状像是被烫伤的桃花瓣。
“在看什么?”
清冽的嗓音从身后传来,惊得她手指一颤。转身时,陆远洲已经站在梧桐树下,斑驳的光影在他的白衬衫上流动。他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分钟到达,手里拿着本深蓝色封面的册子,拇指那枚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市博的展览手册。”他将手册递过来,修长的手指在扉页上轻轻一点,“第三十七页。”
宁雨桐接过手册时,两人指尖短暂相触。一股微弱的电流顺着接触点蔓延,她险些失手将手册掉落。翻开指定页码时,她的呼吸不自觉地放轻——泛黄的纸页上,一枚青玉扳指的特写照片旁边批注着“明代中期,江南望族旧藏。”照片中的纹路与陆远洲手上那枚几乎分毫不差。
“很像。”她听见自己说,声音干涩得不像自己的。
陆远洲的目光落在远处教学楼的红砖墙上:“父亲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停顿片刻,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每次戴着它,总会梦见些……”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像是意识到失言。
宁雨桐的心脏漏了一拍。她假装专注于展览手册,余光却瞥见他左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扳指内侧——那里有一道几不可见的裂纹,与她梦中见过的完全一致。
“走吧。”他突然转身,衬衫下摆被风掀起一角,“最后一班直达公交快开了。”
市博物馆新扩建的东翼人流如织,但拐进侧廊的玉器特展区后,喧嚣立刻被厚重的玻璃门隔绝。宁雨桐跟在陆远洲身后半米的位置,注意到他的肩膀线条比平时更加紧绷。展区的冷气开得很足,她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燥热。
“到了。”
他在中央展柜前停住脚步。防弹玻璃下,一枚青玉扳指静静地躺在丝绒衬布上,旁边是半块残缺的玉佩,断裂处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展签上简短的说明文字写着:“明代礼器,出土时伴有碳化织物残片,推测曾经历火灾。”
宁雨桐的太阳穴突然刺痛起来。某种遥远的记忆在脑海深处翻涌——炽热的火光,清脆的玉碎声,还有谁在耳边急促的喘息。她下意识抓住展柜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个反复出现的梦境碎片突然变得无比清晰:黑袍少年将什么东西塞进她手里,然后是漫天火光中玉佩坠地的脆响……
“不舒服?”
陆远洲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的手掌虚扶在她肘侧,却没有真正触碰,像是顾忌着什么。宁雨桐摇摇头,视线却无法从玉佩上移开。那些细密的缠枝纹,分明与她笔记本上无意识涂画的纹样一模一样。
“这个纹饰很特别。”陆远洲突然说。他指着断裂处的一个微小刻痕,“像是后来人为刻上去的。”
宁雨桐凑近玻璃,呼吸在展柜表面凝成一小片白雾。那个刻痕确实古怪——一朵极小的五瓣桃花,刻在玉佩最不起眼的边缘。她的左手腕突然传来一阵刺痛,那片花瓣形的印记似乎在发烫。
“两位对明代玉器很感兴趣?”
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他胸前的银色铭牌反射着冷光:陈默,特聘研究员。老人花白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锐利得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
陆远洲微微侧身,不动声色地将宁雨桐挡在身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真巧。”老人从内袋掏出一张烫金名片,“昨天刚整理出一批未公开的文献资料。”他的目光在陆远洲的玉扳指上停留了两秒,“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档案室看看。”
名片在陆远洲指间翻转,玉扳指与烫金字体相映生辉。宁雨桐注意到老人的视线追随着这个动作,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档案室位于博物馆最古老的西翼顶层,需要穿过三条长廊和一道旋转楼梯。陈旧的木地板在他们脚下发出吱呀声响,空气中飘散着樟脑丸和陈年纸张特有的气味。
“请坐。”陈老推开沉重的橡木门,示意他们在长桌前坐下。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本绢布包裹的册子,动作小心翼翼如同对待易碎品。
泛黄的纸页在灯光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宁雨桐凑近看去,墨迹历经数百年依然清晰可辨:
“嘉靖三十七年春,陆氏嫡子昭佩玉坠马,玉碎而人无恙,异之。是夜府中走水,宁氏女冒火相救……”
她的呼吸凝滞了。书页边缘的批注小字里,赫然写着“宁氏女腕有桃花印”七个字。左手腕的印记突然灼烧般疼痛起来,她下意识用右手按住,却摸到一处异常的滚烫。
“有些文物会带着原主人的习惯。”老陈突然说。他翻开另一本画册,泛黄的绢本上,桃花树下的少年公子正在抚琴,腰间玉佩在风中轻晃,“比如这位陆公子,就习惯性的挽剑花。”
宁雨桐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昨天在自习课上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养成了用左手转笔的习惯——而在此之前,她明明是个惯用右手的。
陆远洲弯腰替她拾起钢笔。当他递还时,宁雨桐注意到他的拇指在笔杆上无意识转了个圈——与她梦中那位黑袍公子转剑动作如出一辙。
“这本《陆氏家乘》记载了个有趣的故事。”陈老的手指停在一幅插画上:暴雨中的断桥,黑袍少年将一枚玉佩塞给粉衣少女,“说是陆公子有块通灵古玉,能在危难时预兆吉凶。”
插图角落的题跋引起了宁雨桐的注意:“宁氏女接玉而泣,玉碎,火起。”她猛地抬头,正对上陆远洲深邃的目光。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她读不懂的情绪,转瞬即逝。
暮色渐浓时,他们在博物馆台阶前道别。陆远洲站在最后一阶石阶上,落日余晖给他的轮廓镀上金边,整个人仿佛要融进暮色里。
“明天……”他开口,又停住,像是难以继续。
“图书馆。”宁雨桐脱口而出,随即被自己的急切吓了一跳,“我是说,如果你需要查资料……”
风掠过梧桐树,一片黄叶旋转着落在他们之间的空地上。陆远洲弯腰拾起树叶,叶柄在他指间转了个圈,这个动作熟悉得让宁雨桐心脏紧缩。
“两点。”他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回程的公交车上,宁雨桐望着窗外流动的灯火。玻璃倒影里,她腕间的桃花印记若隐若现,而前排座位上的陆远洲,正对着车窗呵气,无意识地在雾气上画出一朵五瓣桃花。
她悄悄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画下今天见到的残缺玉佩。笔尖悬在纸面上方,突然不受控制地添上一道裂纹——位置与展柜中那枚完全一致。这个认知让她手指发抖,笔尖在纸洇开一团墨迹。
前排传来轻微的咳嗽声。宁雨桐抬头,透过座椅缝隙看见陆远洲正在翻看那本展览手册。他的指尖停在青白玉扳指的照片上,另一只手无意识地抚摸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嘴唇无声地开合,像是在重复某个名字。
车窗外的霓虹灯变换着颜色,在陆远洲的侧脸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某一瞬间,宁雨桐恍惚看见他变成了梦中的那个黑袍少年,玉冠束发,衣袂飘飘。她眨眨眼,幻象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穿着现代校服的清瘦背影。
公交车转过街角,博物馆最后的轮廓消失在夜色中。宁雨桐靠回座位,闭上眼睛。那些零散的梦境碎片开始在脑海中重组:玉佩、火光、桃花树、还有那个始终看不清面容的少年……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在梦中那位公子的正脸。但此刻闭着眼睛,那个模糊的面容却渐渐清晰起来——分明就是陆远洲的模样。
衬衫口袋里装着那本记满梦境的笔记本,纸张边缘因为反复翻看已经有些卷曲。昨晚的梦格外清晰——火光中碎裂的玉佩,还有那个始终看不清面容的黑袍少年。醒来时,她发现自己的左手腕内侧不知何时多了一小片淡粉色的痕迹,形状像是被烫伤的桃花瓣。
“在看什么?”
清冽的嗓音从身后传来,惊得她手指一颤。转身时,陆远洲已经站在梧桐树下,斑驳的光影在他的白衬衫上流动。他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分钟到达,手里拿着本深蓝色封面的册子,拇指那枚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市博的展览手册。”他将手册递过来,修长的手指在扉页上轻轻一点,“第三十七页。”
宁雨桐接过手册时,两人指尖短暂相触。一股微弱的电流顺着接触点蔓延,她险些失手将手册掉落。翻开指定页码时,她的呼吸不自觉地放轻——泛黄的纸页上,一枚青玉扳指的特写照片旁边批注着“明代中期,江南望族旧藏。”照片中的纹路与陆远洲手上那枚几乎分毫不差。
“很像。”她听见自己说,声音干涩得不像自己的。
陆远洲的目光落在远处教学楼的红砖墙上:“父亲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他停顿片刻,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每次戴着它,总会梦见些……”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像是意识到失言。
宁雨桐的心脏漏了一拍。她假装专注于展览手册,余光却瞥见他左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扳指内侧——那里有一道几不可见的裂纹,与她梦中见过的完全一致。
“走吧。”他突然转身,衬衫下摆被风掀起一角,“最后一班直达公交快开了。”
市博物馆新扩建的东翼人流如织,但拐进侧廊的玉器特展区后,喧嚣立刻被厚重的玻璃门隔绝。宁雨桐跟在陆远洲身后半米的位置,注意到他的肩膀线条比平时更加紧绷。展区的冷气开得很足,她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燥热。
“到了。”
他在中央展柜前停住脚步。防弹玻璃下,一枚青玉扳指静静地躺在丝绒衬布上,旁边是半块残缺的玉佩,断裂处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展签上简短的说明文字写着:“明代礼器,出土时伴有碳化织物残片,推测曾经历火灾。”
宁雨桐的太阳穴突然刺痛起来。某种遥远的记忆在脑海深处翻涌——炽热的火光,清脆的玉碎声,还有谁在耳边急促的喘息。她下意识抓住展柜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个反复出现的梦境碎片突然变得无比清晰:黑袍少年将什么东西塞进她手里,然后是漫天火光中玉佩坠地的脆响……
“不舒服?”
陆远洲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的手掌虚扶在她肘侧,却没有真正触碰,像是顾忌着什么。宁雨桐摇摇头,视线却无法从玉佩上移开。那些细密的缠枝纹,分明与她笔记本上无意识涂画的纹样一模一样。
“这个纹饰很特别。”陆远洲突然说。他指着断裂处的一个微小刻痕,“像是后来人为刻上去的。”
宁雨桐凑近玻璃,呼吸在展柜表面凝成一小片白雾。那个刻痕确实古怪——一朵极小的五瓣桃花,刻在玉佩最不起眼的边缘。她的左手腕突然传来一阵刺痛,那片花瓣形的印记似乎在发烫。
“两位对明代玉器很感兴趣?”
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他胸前的银色铭牌反射着冷光:陈默,特聘研究员。老人花白的眉毛下,一双眼睛锐利得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
陆远洲微微侧身,不动声色地将宁雨桐挡在身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真巧。”老人从内袋掏出一张烫金名片,“昨天刚整理出一批未公开的文献资料。”他的目光在陆远洲的玉扳指上停留了两秒,“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档案室看看。”
名片在陆远洲指间翻转,玉扳指与烫金字体相映生辉。宁雨桐注意到老人的视线追随着这个动作,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档案室位于博物馆最古老的西翼顶层,需要穿过三条长廊和一道旋转楼梯。陈旧的木地板在他们脚下发出吱呀声响,空气中飘散着樟脑丸和陈年纸张特有的气味。
“请坐。”陈老推开沉重的橡木门,示意他们在长桌前坐下。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本绢布包裹的册子,动作小心翼翼如同对待易碎品。
泛黄的纸页在灯光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宁雨桐凑近看去,墨迹历经数百年依然清晰可辨:
“嘉靖三十七年春,陆氏嫡子昭佩玉坠马,玉碎而人无恙,异之。是夜府中走水,宁氏女冒火相救……”
她的呼吸凝滞了。书页边缘的批注小字里,赫然写着“宁氏女腕有桃花印”七个字。左手腕的印记突然灼烧般疼痛起来,她下意识用右手按住,却摸到一处异常的滚烫。
“有些文物会带着原主人的习惯。”老陈突然说。他翻开另一本画册,泛黄的绢本上,桃花树下的少年公子正在抚琴,腰间玉佩在风中轻晃,“比如这位陆公子,就习惯性的挽剑花。”
宁雨桐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昨天在自习课上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养成了用左手转笔的习惯——而在此之前,她明明是个惯用右手的。
陆远洲弯腰替她拾起钢笔。当他递还时,宁雨桐注意到他的拇指在笔杆上无意识转了个圈——与她梦中那位黑袍公子转剑动作如出一辙。
“这本《陆氏家乘》记载了个有趣的故事。”陈老的手指停在一幅插画上:暴雨中的断桥,黑袍少年将一枚玉佩塞给粉衣少女,“说是陆公子有块通灵古玉,能在危难时预兆吉凶。”
插图角落的题跋引起了宁雨桐的注意:“宁氏女接玉而泣,玉碎,火起。”她猛地抬头,正对上陆远洲深邃的目光。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她读不懂的情绪,转瞬即逝。
暮色渐浓时,他们在博物馆台阶前道别。陆远洲站在最后一阶石阶上,落日余晖给他的轮廓镀上金边,整个人仿佛要融进暮色里。
“明天……”他开口,又停住,像是难以继续。
“图书馆。”宁雨桐脱口而出,随即被自己的急切吓了一跳,“我是说,如果你需要查资料……”
风掠过梧桐树,一片黄叶旋转着落在他们之间的空地上。陆远洲弯腰拾起树叶,叶柄在他指间转了个圈,这个动作熟悉得让宁雨桐心脏紧缩。
“两点。”他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回程的公交车上,宁雨桐望着窗外流动的灯火。玻璃倒影里,她腕间的桃花印记若隐若现,而前排座位上的陆远洲,正对着车窗呵气,无意识地在雾气上画出一朵五瓣桃花。
她悄悄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画下今天见到的残缺玉佩。笔尖悬在纸面上方,突然不受控制地添上一道裂纹——位置与展柜中那枚完全一致。这个认知让她手指发抖,笔尖在纸洇开一团墨迹。
前排传来轻微的咳嗽声。宁雨桐抬头,透过座椅缝隙看见陆远洲正在翻看那本展览手册。他的指尖停在青白玉扳指的照片上,另一只手无意识地抚摸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嘴唇无声地开合,像是在重复某个名字。
车窗外的霓虹灯变换着颜色,在陆远洲的侧脸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某一瞬间,宁雨桐恍惚看见他变成了梦中的那个黑袍少年,玉冠束发,衣袂飘飘。她眨眨眼,幻象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穿着现代校服的清瘦背影。
公交车转过街角,博物馆最后的轮廓消失在夜色中。宁雨桐靠回座位,闭上眼睛。那些零散的梦境碎片开始在脑海中重组:玉佩、火光、桃花树、还有那个始终看不清面容的少年……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在梦中那位公子的正脸。但此刻闭着眼睛,那个模糊的面容却渐渐清晰起来——分明就是陆远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