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嘉蔚来美国八年了,从纽约到加州,从留学生到字体设计师。凭着顽强的扎根能力和过硬的运气,终于在今年顺利拿到身份。

    随即她辞掉了大厂工作,开了间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不大,坐落在米慎街区一栋老旧砖楼的三层。

    这里布满独立书店、唱片店、设计工作室和画廊,街头到处是壁画涂鸦,每周都有快闪集市、手工书展、工作室开放参观等活动。

    充斥着浓烈和张扬的气氛,和嘉蔚的性格一样,大胆随性。

    只是一向乐观的她,最近着实有些不顺。

    先是被合作三年出版公司告知暂停合作,理由很简单,称节缩成本,未来更倾向于使用自动化排版工具。

    接着工作室合伙人米芽抛下她,回国转行做起了游戏设计。

    最后是交往三年的男友,态度忽然变得冷漠。

    其实也不是很突然。

    变化从嘉蔚答应求婚开始,或许一切尘埃落定,生活少了变数和新鲜,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对话渐趋公式化——

    “今天忙不忙?”

    “还行,你呢?”

    “工作室还好吧。”

    “不太好。”

    “……”

    嘉蔚忍不住,说起丢失客户的事。

    然而黄皓只是停顿了半秒,提议:“要不还是把工作室关了?以你的背景和资历,可以跳到很好的公司。”

    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

    嘉蔚不说话了。

    他也没再说话。

    两人因一次自驾旅行结缘,那时黄皓刚来美国读博士,嘉蔚则是踏入职场一年的设计助理。

    她们刷到同一条“美西自驾找搭档”的帖子。

    原本只是单纯的结伴出游,没想到同行七天后,四人意外成了两对情侣。

    另外一对是许天殊和桑奕岩…不过他们早分了。

    一直有人提醒她,别对黄皓太上头。

    理由很现实:

    第一,他拿的是公派留学资助,迟早要回国履行服务……除非,嘉蔚放弃美国的事业,和他一起回国。

    第二,他还没毕业,收入只够付房租吃食堂,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财务自由,是个未知数。

    第三,湾区优秀男士那么多,为什么不就近选择?何苦找一个身份未定,事业零起步的学生。

    许天殊听说他们要结婚,郑重告诫嘉蔚:“你们不同频,而且他找你……有蹭身份的嫌疑”。看着好友两只澄澈的大眼睛,“吃软饭”、“想白嫖”这种难听的词她是在说不出口。

    偏偏嘉蔚没放在心上,在得知她稀里糊涂的答应求婚后,许天殊恨铁不成钢,不得不使出杀手锏,甩来一张截图。

    “我在datingapp上刷到过黄皓,当时你们正在吵架,我以为会分手,想着多一事少一事就没提。听桑奕岩说过,他是很想留在美国的,至于怎么给留学基金委交代,不会想让你替他付违约金吧?姐们儿,结婚这事我劝你慎重。”

    截图内容是黄皓在社交软件上发布的自拍,标签写着“单身、寻找新朋友”,身上那件Lacoste的衬衫还是嘉蔚买的。

    嘉蔚出生在制造业发达的南方小县城,父母开了一家规模上百人的节庆饰品工厂,每年利润可观,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在家里从没为钱发愁过。

    她来美国读硕士那年,母亲说穷家富路,一次性给她打了七位数的生活费。

    毕业后,嘉蔚找工作、申工签、开工作室,一切都走得很顺利。她没有吃过生活的苦,也没焦虑过“随时会被踢走”的身份问题,因而对生活中的阴暗面,缺少基本的算计和防备。

    所以她一直不愿相信,黄皓并不爱她。

    有时候也会怀疑,可转念一想,即使他真对自己有所图,那一定是建立感情基础上,谁能忍受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况且,她的经济条件也没好到能包养男人的地步。

    这种天真烂漫的想法在某天深夜坍成废墟。

    好奇心驱动,她按照约会软件上显示的昵称,在某博、某瓣等社交平台搜索了一遍,果然在某乎找到一个同名账号。

    半年前,这个账号发布一则提问:“要不要和女友分手?”

    看到问题下的背景补充,她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本人TOP2本硕……她有美国绿卡,颜值中上,艺术类硕士(专业蛮水的)但不会做饭、喜欢购物(偶尔会买奢侈品)。其实我内心更倾向于找务实过日子型的,而她有点理想主义,任性辞掉工作,现在自己创业……考虑到后续发展,该如何做抉择呢?”

    原来在他眼里,自己就是个“硬性条件还不错”的待沽对象。

    点进账号主页,发现他关注了大量“美国婚姻流程、永居难不难拿”的话题。

    再看无名指上这颗闪着饱满光泽的钻戒,嘉蔚只觉得刺眼。

    她整夜无眠,半夜起来继续在社交媒体上疯狂搜索,终于在一个叫“北美树洞”的论坛上,看到黄皓用小号发的寻找fwb的帖子。

    FWB—friend with benefits,字面意思互利朋友,其实就是炮.友而已。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倒不是舍不得分手,只是心疼自己这三年的付出。

    远的不说,这次求婚成功后,消息传至国内,父母自然是高兴,催着两人尽快领证。

    考虑到黄皓目前还没有收入,为了顾及他的面子,嘉蔚偷偷加钱,才请人约到旧金山市政厅的领证仪式,又砸重金请了摄影师、约化妆师、定礼服——准备拍一组有异国情调的婚纱照,先把照片传回去,等年底再回国办婚礼,算是给父母一个交代。

    现在看来,一切都要打水漂了。

    伤心、不甘心又能怎样。

    往好的方面想, 幸好他们还没结婚。

    嘉蔚沉浸在痛苦中。

    隔天,黄皓传来一份Excel表格,拉出两人恋爱期间的花销明细,小到日常买咖啡,大到生日礼物送的香奈儿包包,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是:和你在一起我很亏,请适当做出经济补偿。

    明明嘉蔚也送了他很多礼物,他却只字不提。

    不就是为了一个包,和他拉扯太掉价,嘉蔚边哭边将钱一分不少地转了过去。

    拿到钱的黄皓立即后悔了,回头找嘉蔚道歉,称自己只是为了挽回,并不是真的想要钱。

    嘉蔚不再理会。

    平复好情绪,她更愁的是,如何和国内的父母说这件事。

    老妈打来电话:“嘉蔚,你和小皓还好吧。家里都好,你们别担心,工作忙的话不用着急回国,先把手续办好就行,回头我和你爸再给你补办喜酒。”

    她听着不对劲,追问:“妈,家里出什么事情了?有什么不用对我藏着掖着。”

    陆海燕迟疑了几秒,方说:“其实也没什么,你爸最近做了个小手术,休养一段时间就行,反正知道你和小皓要结婚,大喜事,他高兴着呢!做手术也不怕痛,更不让我和你说,怕影响你们的心情。”

    “做手术?严不严重,要不我回趟国…”

    陆海燕忙打断:“不用,不说就是不想让你操心,没什么大事。你记得发照片过来,我等着发抖音呢”。

    在女儿的发展问题上,嘉蔚的父母倒是比一般父母开明,从不催着她回国。

    可能也知道,就女儿算回来了,在家乡的小县城是呆不住的。一万公里外的美国和一千公里外的北京,都是外地,区别不大。

    嘉蔚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告诉父母。

    好在他们只在视频里见过黄皓,她大胆地想,要不干脆找个身型差不多的模特,配合着拍几张照片发给他们得了。

    世界在下沉,她还想维持体面。

    这天工作日中午,嘉蔚在泰式河粉馆吃午饭,旁边一对中国人,在聊移民局如何识别假结婚。

    “会上门调查的,比如早上突然过来,看你们是不是住一个屋。把夫妻俩分开提问,昨天晚上吃的什么,家里洗发水什么牌子……”

    “这么严,犯不上冒风险。”

    那人用手比划了一下:“费用高啊,你想想,十万刀相当于白给,你要不要?”

    原来商婚费用这么高,难怪黄皓舍得下血本买钻戒。

    知道真相的嘉蔚,只觉得自己又傻又天真。

    小红薯总能精准捕捉用户心理,同一天,她刷到好几条“拼婚”、“找结婚搭子”的帖子。

    点进去看,有真有假,“可签协议保障”几个字吸引了嘉蔚的目光。

    看起来挺靠谱的,与其被渣男纠缠,被父母催促……倒不如在商言商,找个靠谱人士“拼婚”?

    她说干就干,立刻把自己的信息码好,同时列出对“另一半”的要求,删删减减,帖子发出时已是深夜。

    “有意且符合条件者请附上个人信息,邮箱**@gmail.com。”

    她很少在小红薯上发帖,关注量也不多,因此第二天起来一看,浏览量只有五百,底下稀稀拉拉有几个凑热闹的评论和点赞。

    看着惨淡的数据,嘉蔚抱着随缘的态度,想着有就试试,没有也不强求。

    意外的是,等她到工作室打开邮箱,发现真有人发来邮件。

    【诚征拼婚对象——湾区28岁码农附个人简历】

    看着标题里的简历两个字,嘉蔚觉得挺有意思,再一看发邮件的时间,00:28,合着她发出去没多久,这人就刷到了?

章节目录

人夫哥的被撩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蒜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蒜且并收藏人夫哥的被撩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