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六年十二月,大雪绵延千里。南方尚且冰雪漫天,何况北方蛮族已是千里冰封。都城之内,歌舞升平;都城之外,民生艰难。
深夜皇城的一隅,风雪向无成殿窗台卷积。一个被遗忘的宫阙,一个被皇家冷落的公主。风雪吹开了窗户,月色笼罩下木板床上蜷缩着一个盖着薄被的年轻女孩,此子为惠孝帝的第四女静安公主。
自六年前,静安公主便被皇帝安置在此处。无成殿内除每月洒扫和送餐食的宫人之外,无任何奴仆宫婢,因而静安凡事皆需亲历亲为。
窗户大开吹得屋内空气骤降。静安放在被子里的手脚本已经被冻得冰凉,冷风一吹面更寒。眼见着睡不着只得起身,披上唯一的黑色绒毛披风行至卧室窗台,关窗让外面的风雪阻隔。再回头一看本已零星的颤巍巍的炭火苗,却早已被风一吹就熄灭了。
静安紧了紧自己的披风,趁月色回看这一室空空,只留着基本的木床、衣柜、书桌和四方饭桌。这一室里,只有桌上放着一刺绣篮子,里面放着给惠妃娘娘绣过约莫一月的外袍花纹。准备明日下午向钟粹宫去换点炭火,熬过这个冬天。
钟粹宫此宫由惠妃柳珍主理,自母亲死后,静安便每月借由交绣品以换取日常所需。
午后刚过,静安照例早已等在宫门一角垂首,禀明今日来给娘娘送刺绣。只是今日很长一会,才有娘娘身边翠翠姑娘来接应,说着娘娘身体越发差了,午睡后身体发晕,这才醒的耽搁了。
惠妃柳珍年约三十,入宫已有经年,无子无女。看起来身条修长,清雅娟秀,只是长期卧榻显得苍白柔弱。
“惠妃娘娘安,这是上次您让我做的女工活”。说完,把外袍放在翠翠姑娘手中,惠妃看了看已绣得栩栩如生的牡丹花样的外袍。
一月未见,惠妃深似弱柳扶风,已多事忧愁,只不说话,趁着火光看着静安这张脸仿佛出神了好久,又看了看静安冻得通红的手。还是从小柜子里拿出一方小盒,让身旁的翠翠姑娘拿给静安。
“静安,此物是宁姐姐的遗物。当年之事已过去多年,现在我已依她嘱托,待你成年后交付与你。从前只当你是孩子,想不你已经如此大了。以后,它的去留你可自行决定。”惠妃言罢,从榻上慢慢起身步入内室。便由翠翠姑娘向身旁小太监说,“拿点炭给公主,让公主走吧。”
“谢娘娘。”静安向内室方向磕头谢恩,起身刚好接住翠翠姑娘递来的小盒子。
静安已欲离开,向后退走了几步后却突然停止不动,声音冷静坚毅道,“珍姨,您待我情深意重。不是为我,你万不能困于此宫墙之下。待我成事之后,必救你脱困。”说后,便决绝地向屋外走去。
惠妃听着静安走后,倚在床边听着呼啸的雪声,想起梦里的一个人。那个人总是笑着问:妹妹,你过的可好。姐姐,若你还在,你会让静安到此境地吗?然而我亦是自顾不暇,皇权难覆,昭雪亦难。这大道终究是她自己走,我只能在这风雪路上予她点炭罢了。
静安怀中揣着小盒,手中提着一篓子炭,一路快步回到无成殿时已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时分,在殿门旁静安见到了将军元孚立身等她。元孚此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忠诚,不事二主的忠诚,只不过这份忠诚是向着皇权,而不是她。
静安垂首默默地向宫门处走,在两人正擦肩之时,忽听得元孚开口,“小安,今日是你及笄。”
元孚又看着静安穿的单薄,手中提着装低等炭火的篮子,心疼道,“你若是需要,我可以帮你。你何苦用这么些差的东西?”
“元大人,静安不觉得苦。惠妃娘娘送我的比你的好千倍百倍,你送我的除了痛苦、背叛还有什么。此路通往无成殿,无成殿既是无成,则上不承天露,下不受民脂。大人如今已是大权在握,风光无量,实在不应与我同行。倒不如你走你的富贵路,免不了父皇迁怒于你。”
“小安。你知我当年不过是情势所迫、事急从权。”
”既然你从了权,我与你便不再有情。天寒露重,恕不多言。”
“此物,”元孚向后走几步堵在了静安面前,把手中的灯笼向前送去,“我今日来送还于你。”
静安已立宫门最后一台阶处,抬头冷眼一看,这是当年为了庆贺元孚及冠时,自己制作送给他的宫灯,灯上画着两人春日游玩图。
如今这盏灯已经泛着昏黄。曾经那盏灯给予了两人多么的温暖和悸动,而今那盏灯已经充满失望与寒心。在静安的眼睛里,这盏灯此刻重新出现于此,映出了幼年付出真心的可笑。经年已久的愤怒累积,抬手一打把灯笼摔到雪地中,纸上春日图不过一息之间便被雪掩埋了。
静安看也不看,头也不回往前走。想起当年母亲之死时,以往慈爱的父皇突然变得心狠手辣,曾经温暖的同伴突然变得冷漠残忍。自此之后,便明白皇图霸业,千秋功德才是男人的毕生所求,只有女人才会陷入儿女情长、庸人自扰罢了。
不断陷入回忆和总结人生的静安,被一只小黑猫打断了思绪,静安看着跳到桌子上的小黑猫,嘴里叼着春日图灯笼,怜爱的捋着它的毛发。
小黑是只被哪位宫中达官贵人三分热情一时豢养又一时意兴阑珊,随手丢弃的一只黑猫。看见小黑的时候,小黑在殿门外躲在石头缝里,雨水淅淅沥沥,一双绿眼睛看着静安,在雨中瑟瑟发抖。那一刻,静安在小黑眼睛里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从那时,小黑即使在无成殿吃着低等猫食,却一直没走。和她的命运一样,在她十二岁时来无成殿来陪她的,连猫都是小孤儿。
静安把从惠妃那拿过来的炭,放入炉中,等昨日余炭带起了新火,便把灯笼投入到微弱的炭火中,纸与炭混合着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让往事都随风而散。
在漫漫黑夜里,静安就这一点灯火,预备打开盒子认真端详惠妃给她的簪子。她的父皇已经对她不闻不问多年,而母亲逝世多年,为何如今要借惠妃的手留给我一簪。看着手中的小盒,打开后中间盛放着一只没有任何图样花式的木簪,只是在簪子头处刺上了“宁”字样。此簪在月光下不过寻常,难道是母亲以往做绣娘的随身物。
静安对簪子思索半天,瞧不出半点异样。毫无头绪,正打算索性把簪子收回小盒,放入怀中。那只木簪,却突然从盒子里面飞出,插进了静安头发里面。这只簪子如此有灵性,静安闭上眼体会自己的气之境界。
大梁王朝,所有的达官显贵都在修炼自己的气。幼年开气后,便由自身机缘选择自己的器灵。在两者之间,可以产生三道气,分别是气体,气意,气境。气体注重招式,气意注重意味,气境注重境界。这么多年,静安一直为生存挣扎,没有合适的器灵可以选择更何谈培养。而皇帝除了有自身之气之外,登基之后又有天子气护体。两重气加重,要报母亲之仇谈何容易。
静安心中暗暗发誓,“母亲,今日我已经及笄。在过去的六年,我听你的临终教诲,忍辱负重,低调行事。然而我不知道这如同黑夜一般漫长的忍耐,还需要忍耐多久。从今往后,再也没人能管我了。我不是你,我必不会走你的道。我有我的道要寻,我便做他的眼中刺、肉中钉。”
已是月亮高悬,静安倚在自己残破狭小的宫殿门帏之旁。在这残酷的黑夜、雪夜和月夜中闭上了眼睛。忽然一阵雪风吹来,静安的眼睛如小狮子一般倏地睁开向远方寒鸦瞥去,用手中簪子刺向庭院处的老槐树,惊得一树寒鸦倾巢而出与月影缠绕。
此间器灵已生,曰血月。
深夜皇城的一隅,风雪向无成殿窗台卷积。一个被遗忘的宫阙,一个被皇家冷落的公主。风雪吹开了窗户,月色笼罩下木板床上蜷缩着一个盖着薄被的年轻女孩,此子为惠孝帝的第四女静安公主。
自六年前,静安公主便被皇帝安置在此处。无成殿内除每月洒扫和送餐食的宫人之外,无任何奴仆宫婢,因而静安凡事皆需亲历亲为。
窗户大开吹得屋内空气骤降。静安放在被子里的手脚本已经被冻得冰凉,冷风一吹面更寒。眼见着睡不着只得起身,披上唯一的黑色绒毛披风行至卧室窗台,关窗让外面的风雪阻隔。再回头一看本已零星的颤巍巍的炭火苗,却早已被风一吹就熄灭了。
静安紧了紧自己的披风,趁月色回看这一室空空,只留着基本的木床、衣柜、书桌和四方饭桌。这一室里,只有桌上放着一刺绣篮子,里面放着给惠妃娘娘绣过约莫一月的外袍花纹。准备明日下午向钟粹宫去换点炭火,熬过这个冬天。
钟粹宫此宫由惠妃柳珍主理,自母亲死后,静安便每月借由交绣品以换取日常所需。
午后刚过,静安照例早已等在宫门一角垂首,禀明今日来给娘娘送刺绣。只是今日很长一会,才有娘娘身边翠翠姑娘来接应,说着娘娘身体越发差了,午睡后身体发晕,这才醒的耽搁了。
惠妃柳珍年约三十,入宫已有经年,无子无女。看起来身条修长,清雅娟秀,只是长期卧榻显得苍白柔弱。
“惠妃娘娘安,这是上次您让我做的女工活”。说完,把外袍放在翠翠姑娘手中,惠妃看了看已绣得栩栩如生的牡丹花样的外袍。
一月未见,惠妃深似弱柳扶风,已多事忧愁,只不说话,趁着火光看着静安这张脸仿佛出神了好久,又看了看静安冻得通红的手。还是从小柜子里拿出一方小盒,让身旁的翠翠姑娘拿给静安。
“静安,此物是宁姐姐的遗物。当年之事已过去多年,现在我已依她嘱托,待你成年后交付与你。从前只当你是孩子,想不你已经如此大了。以后,它的去留你可自行决定。”惠妃言罢,从榻上慢慢起身步入内室。便由翠翠姑娘向身旁小太监说,“拿点炭给公主,让公主走吧。”
“谢娘娘。”静安向内室方向磕头谢恩,起身刚好接住翠翠姑娘递来的小盒子。
静安已欲离开,向后退走了几步后却突然停止不动,声音冷静坚毅道,“珍姨,您待我情深意重。不是为我,你万不能困于此宫墙之下。待我成事之后,必救你脱困。”说后,便决绝地向屋外走去。
惠妃听着静安走后,倚在床边听着呼啸的雪声,想起梦里的一个人。那个人总是笑着问:妹妹,你过的可好。姐姐,若你还在,你会让静安到此境地吗?然而我亦是自顾不暇,皇权难覆,昭雪亦难。这大道终究是她自己走,我只能在这风雪路上予她点炭罢了。
静安怀中揣着小盒,手中提着一篓子炭,一路快步回到无成殿时已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时分,在殿门旁静安见到了将军元孚立身等她。元孚此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忠诚,不事二主的忠诚,只不过这份忠诚是向着皇权,而不是她。
静安垂首默默地向宫门处走,在两人正擦肩之时,忽听得元孚开口,“小安,今日是你及笄。”
元孚又看着静安穿的单薄,手中提着装低等炭火的篮子,心疼道,“你若是需要,我可以帮你。你何苦用这么些差的东西?”
“元大人,静安不觉得苦。惠妃娘娘送我的比你的好千倍百倍,你送我的除了痛苦、背叛还有什么。此路通往无成殿,无成殿既是无成,则上不承天露,下不受民脂。大人如今已是大权在握,风光无量,实在不应与我同行。倒不如你走你的富贵路,免不了父皇迁怒于你。”
“小安。你知我当年不过是情势所迫、事急从权。”
”既然你从了权,我与你便不再有情。天寒露重,恕不多言。”
“此物,”元孚向后走几步堵在了静安面前,把手中的灯笼向前送去,“我今日来送还于你。”
静安已立宫门最后一台阶处,抬头冷眼一看,这是当年为了庆贺元孚及冠时,自己制作送给他的宫灯,灯上画着两人春日游玩图。
如今这盏灯已经泛着昏黄。曾经那盏灯给予了两人多么的温暖和悸动,而今那盏灯已经充满失望与寒心。在静安的眼睛里,这盏灯此刻重新出现于此,映出了幼年付出真心的可笑。经年已久的愤怒累积,抬手一打把灯笼摔到雪地中,纸上春日图不过一息之间便被雪掩埋了。
静安看也不看,头也不回往前走。想起当年母亲之死时,以往慈爱的父皇突然变得心狠手辣,曾经温暖的同伴突然变得冷漠残忍。自此之后,便明白皇图霸业,千秋功德才是男人的毕生所求,只有女人才会陷入儿女情长、庸人自扰罢了。
不断陷入回忆和总结人生的静安,被一只小黑猫打断了思绪,静安看着跳到桌子上的小黑猫,嘴里叼着春日图灯笼,怜爱的捋着它的毛发。
小黑是只被哪位宫中达官贵人三分热情一时豢养又一时意兴阑珊,随手丢弃的一只黑猫。看见小黑的时候,小黑在殿门外躲在石头缝里,雨水淅淅沥沥,一双绿眼睛看着静安,在雨中瑟瑟发抖。那一刻,静安在小黑眼睛里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从那时,小黑即使在无成殿吃着低等猫食,却一直没走。和她的命运一样,在她十二岁时来无成殿来陪她的,连猫都是小孤儿。
静安把从惠妃那拿过来的炭,放入炉中,等昨日余炭带起了新火,便把灯笼投入到微弱的炭火中,纸与炭混合着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让往事都随风而散。
在漫漫黑夜里,静安就这一点灯火,预备打开盒子认真端详惠妃给她的簪子。她的父皇已经对她不闻不问多年,而母亲逝世多年,为何如今要借惠妃的手留给我一簪。看着手中的小盒,打开后中间盛放着一只没有任何图样花式的木簪,只是在簪子头处刺上了“宁”字样。此簪在月光下不过寻常,难道是母亲以往做绣娘的随身物。
静安对簪子思索半天,瞧不出半点异样。毫无头绪,正打算索性把簪子收回小盒,放入怀中。那只木簪,却突然从盒子里面飞出,插进了静安头发里面。这只簪子如此有灵性,静安闭上眼体会自己的气之境界。
大梁王朝,所有的达官显贵都在修炼自己的气。幼年开气后,便由自身机缘选择自己的器灵。在两者之间,可以产生三道气,分别是气体,气意,气境。气体注重招式,气意注重意味,气境注重境界。这么多年,静安一直为生存挣扎,没有合适的器灵可以选择更何谈培养。而皇帝除了有自身之气之外,登基之后又有天子气护体。两重气加重,要报母亲之仇谈何容易。
静安心中暗暗发誓,“母亲,今日我已经及笄。在过去的六年,我听你的临终教诲,忍辱负重,低调行事。然而我不知道这如同黑夜一般漫长的忍耐,还需要忍耐多久。从今往后,再也没人能管我了。我不是你,我必不会走你的道。我有我的道要寻,我便做他的眼中刺、肉中钉。”
已是月亮高悬,静安倚在自己残破狭小的宫殿门帏之旁。在这残酷的黑夜、雪夜和月夜中闭上了眼睛。忽然一阵雪风吹来,静安的眼睛如小狮子一般倏地睁开向远方寒鸦瞥去,用手中簪子刺向庭院处的老槐树,惊得一树寒鸦倾巢而出与月影缠绕。
此间器灵已生,曰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