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驿站老旧的屋檐滴着水,在地面上敲出沉闷的声响。
崔元晦推开木窗,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桂花的味道。
“崔兄,大清早的看什么呢?”身后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裴翊斜倚在门框上,玄色劲装衬得他肩宽腰窄。
崔元晦头也不回:“看这潼关的雨,和长安不太一样。”
“是嘛?”裴翊大步走到窗前,顺着崔元晦的目光望去——驿站院子里,李昭阳正在亭中鼓捣什么东西。她头发高高扎成一束,好似感受到目光,突然抬起头,恰好与窗口的二人四目相对。崔元晦礼貌性地点头致意,发现李昭阳的目光越过他,落在裴翊身上。
裴翊睫毛轻颤一下,仓促移开视线,嘴角绷得笔直,偏偏耳廓泛起的红晕出卖了他,他轻咳一声:“走吧,该用早膳了。听说潼关的羊肉泡馍不错。”
驿站大堂里,几个差役模样的官人正低声议论。崔元晦敏锐地捕捉到几个词——“又死一个”、“笑着死的”。
“几位差爷。”崔元晦上前拱手,“方才听闻有什么命案?”
差役们警惕地打量着这个气度不凡的外乡人。崔元晦亮出腰牌,几人立刻肃然起敬:“原来是崔大人!近来确实出了怪事,接连两个女子离奇死亡,都是面带笑容,却查不出死因。”“最近一个,”裴翊上前一步,目光锐利,“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早发现的。”差役压低声音,“是城南王员外家的千金,昨日还好端端的,今早丫鬟去唤,发现人已经凉了,脸上还带着笑,瘆人得很。”
“去看看。”崔元晦当机立断,目光扫过裴翊和李昭阳,“裴兄,劳烦你通报县令一声。李姑娘,随我去一趟现场。”
王宅一片哀戚,王姑娘的闺房里,死者静静躺在绣床上,确实如差役所说——面带诡异微笑,却已气绝多时。崔元晦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脂粉香气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味道。
县令匆匆赶来,崔元晦出示过腰牌后蹲下身,仔细检查尸体。没有勒痕,没有外伤。他轻轻掰开死者的嘴,忽然注意到死者舌下黏膜苍白干裂。
“前几个死者也有这个特征吗?”他问随行的仵作。
老仵作茫然地摇头,面露愧色:“老朽未曾注意……”
“有。”
一个清冷的女声从门口传来。崔元晦回头,看见一位身着素色襦裙的年轻女子站在那里。她约莫十八九岁,眉目如画却透着几分疏离,手里提着一个藤编药箱。
“你是?”
“苏半夏,‘济世堂’的大夫。”女子微微颔首,目光平静,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前日崇仁坊的乐伎死后,她的姐妹请我去看过。死者舌下也是这种特征。”
“医女也懂验尸?”裴翊上前一步,语气里带着一丝怀疑。
“家父曾教过我些皮毛。”苏半夏平静地回答,眼睛却一直盯着死者的手,“大人不妨看看她的指甲缝。”
崔元晦依言检查,果然在死者右手中指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点膏体残留。他用小刀轻轻刮下,放在白绢上。
李昭阳凑近看了看:“她们不是自然死亡。舌下症状像是中毒。”
崔元晦点头:“去找验尸格目看看。”
“大人,能否让我一同前去,我略懂药理,兴许能帮上什么忙。”苏半夏眼神恳切。
“跟上吧。”崔元晦目光淡淡,转身向外走去。
凤翔县衙的验尸格目简陋得可怜,崔元晦抽出这两份验尸格目,第一个是崇仁坊乐伎,仅写着“无外伤,疑为急病猝死”。崔元晦皱眉:“如此敷衍……”
“大人!”一个衙役匆匆跑来,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又死一个,症状一模一样!”
第三具“笑面尸”是煎香阁的茶娘 。同样的诡异微笑,同样的舌下蓝痕。崔元晦在她的梳妆台上发现了一个小巧的瓷盒,里面是淡粉色膏体,散发甜腻香气。
“面脂?”裴翊用刀尖在边缘处沾了一点。
“不,是口脂,而且是高档货。”李昭阳凑近看了下,“加了珍珠粉和玫瑰露,价格不菲。”
“这是上等的‘美人醉’,产自兰香阁,一两要价十贯钱。”苏半夏解释道,“此前我听乐伎提到过这口脂香气特别,用后唇舌发麻,异常舒爽。可惜我当时并未多想。”
李昭阳突然插话:“舌麻是中毒迹象!”
“而且很可能不是寻常毒药。”苏半夏补充道,“能让死者毫无痛苦,甚至产生愉悦幻觉,所以才会面带微笑。”
崔元晦注视着苏半夏专注的侧脸:“苏姑娘似乎对此毒很了解?”
苏半夏的手微微一顿:“家父曾研究过各种奇毒,留下过一些笔记。”她站起身,声音更低了,“有一毒名为‘极乐散’,是用曼陀罗和黄野葛、南天烛等炼制而成。使用后先兴奋,后麻痹,最后呼吸停止。”
“为何仵作验不出来?”
“因为——”苏半夏刚要解释,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家仆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就是她!”男子指着苏半夏大叫,“前几日这医女给我家紫苏看过病,结果人就没了!定是她下的毒手!”
裴翊迅速挡在苏半夏面前,手按在刀柄上:“且慢。案件未结,不可妄下定论。”
“什么妄下定论?”男子怒道,向前一步,气势汹汹,“我是紫苏的恩客,此前离开时她还好好儿的!前日崇仁坊的其他姑娘说紫苏服过这医女开的药便不好了,不是她还能是谁?”
苏半夏冷静地从裴翊身后走出:“赵郎君明鉴,我确实为紫苏娘子看过风寒,开的不过是桂枝汤而已。若不信,可去‘济世堂’查药方存底。”
“狡辩!”赵五挥手,几个家仆就要上前拿人。
裴翊唰地抽出腰间佩刀:“大理寺办案,谁敢造次!”他转向赵五,目光凌厉“此案已由崔少卿接管,若赵郎君有线索,可去县令府陈述。”
赵五被他的气势所慑,悻悻地带着人退了出去。临走前还狠狠瞪了苏半夏一眼。
崔元晦将瓷盒用白绢包上收入袖中:“看来我们得去会会这个兰香阁了。”
离开紫苏的住处,四人走在长青坊的街道上。晨光渐强,街边的早食摊冒出腾腾热气。
“方才多谢裴将军解围。”苏半夏忽然开口。
裴翊小心翼翼得看了眼李昭阳,见她没什么反应,有些失落:“职责所在。倒是苏姑娘为何对此案如此关注?”
苏半夏沉默了片刻:“刚才裴将军也听闻,第一个死者紫苏是我的病人。”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她死前三日来找过我,说是感染风寒,但还提到总觉得有人在监视她,不知是不是发热头昏所致,没想到……”
裴翊听出了她话中的自责:“所以后面两个死者出现,你就主动去查看了?”
“嗯。”苏半夏点头,“我想找出真相,也算对紫苏娘子有个交代。”
说话间已来到东市。兰香阁位于东市西北角,是栋两层小楼,门楣上挂着精致的兰花纹样木牌。
推门进去,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店内陈设雅致,各式香料、胭脂整齐地陈列在檀木架上。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美妇人正在整理货品,见客人进来,立刻堆起笑容迎上前。
“几位客官早啊,想看些什么?妾身兰娘,是这小店的主人。”她的笑容热情,可眼底却透着一丝警惕。
崔元晦亮出腰牌:“大理寺查案。”
兰娘子的笑容僵了一瞬,又很快恢复:“官爷有何贵干?”
崔元晦取出那个瓷盒:“认识这个吗?”
“哎呀,这不是我家的‘美人醉’嘛。”兰娘子接过瓷盒,熟练地打开,“上个月的新品,加了南海珍珠粉和玫瑰露,最是养唇。”
“最近卖出去多少?”
兰娘子想了想:“统共就做了二十盒,卖出去…约莫六七盒吧。这物事金贵,不是谁都买得起的。”
裴翊与崔元晦交换了一个眼神:“可有记录?”
“有的有的。”兰娘子从柜台下取出一本账册,“买‘美人醉’的客人不多,妾身记着呢。”崔元晦翻阅账册,果然找到了几位死者的名字,购买日期都在她们死前一周左右。更令他惊讶的是,名单上第四个名字赫然是——苏半夏。他猛地抬头看向苏半夏,后者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
“苏姑娘也买过?”
苏半夏平静地点头:“紫苏死后,我想起她提过的这口脂,特买来查验。”
兰娘子看看崔元晦,又看看苏半夏,忽然笑道:“苏娘子可是我们店的常客呢,她母亲在世时……”
“兰掌柜,”苏半夏打断她,“除了这四位,近日可还有其他人买过‘美人醉’还未登记入册吗?”
兰娘子被岔开话题,有些不悦,但还是回答道:“还有几位。一位是柳林坊的李夫人,一位是……”
她的话戛然而止。崔元晦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匆匆走过——正是刚才闹事的赵五。
“赵郎君也是您的客人?”崔元晦敏锐地问道。
兰娘子神色慌张:“不……不是……”
“那兰掌柜与赵五是什么关系?”裴翊将她神色尽收眼底,厉声问道。
兰娘子脸色煞白,支支吾吾不愿回答。
裴翊直觉此事不简单,正要追问,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哨响——是府衙召集人手的信号。
“出事了。”他对李昭阳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离开前,崔元晦最后看了兰娘子一眼:“这店暂时封了,所有人不得离开。”
来到府衙,他们才知道又发现了一具“笑面尸”——正是兰娘子账册上提到的永宁坊李夫人。李夫人死在了自家佛堂,闺房果然有一盒“美人醉”。
“四起了。”崔元晦揉着太阳穴,眉头紧皱,“应该都是用了兰香阁的口脂后死亡。”
苏半夏站在窗边,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检查了李夫人那盒‘美人醉’并没有查出有毒成分。”
“崔大人,”苏半夏转身,“我有个想法。‘极乐散’必须现配现用,我之前买过那一盒检验过,口脂中的某种香料可解曼陀罗之毒,使它三日就能变成无毒成分,也就是说……”
“下毒者必须在卖出时给口脂下毒!”崔元晦猛地站起,“而能接触到所有售出口脂的只有……”
“兰香阁的人。”苏半夏接道,“或者……经常出入兰香阁的人。”
崔元晦立即下令监视兰香阁和赵五的动向。
夜幕降临,李昭阳提议送苏半夏回医馆。四人走在宵禁前的街道上,四周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
“苏姑娘,”崔元晦打破沉默,“你之前说你父亲研究毒理,那他现在……”
“死了。”苏半夏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崔元晦心头一紧:“抱歉。”
“不必。”苏半夏淡淡道,“父亲一生钻研医术,尤其痴迷毒理。他常说,毒与药本是一体两面,全看用者之心。”她顿了顿,“这‘极乐散’的配方,就是他当年从天竺商人那里记录下来的。”
崔元晦正想再问,突然感到背后一阵寒意。他本能地推开苏半夏,自己则侧身一闪——一柄飞刀划着他的手臂飞过,钉在身后的墙上。
“小心!”他大喊一声。
黑暗中窜出几个蒙面人,手持短刀向他们扑来。裴翊拔刀迎战,同时护着他们三人向后退去。他武艺不俗,但对方人多势众,一时难以招架。
“崔大人,你带着她二人先走”他冲崔元晦喊道,“去县衙求援!”
“崔大人,你受伤了,你俩快走!”苏半夏眼中满是焦急。当一名刺客挥刀砍向裴翊后背时,她眼疾手快地从袖中撒出一把粉末。刺客惨叫一声,捂着眼睛倒在地上。李昭阳见状,拉起崔元晦:“你们小心,我们去叫人!”剩下的刺客攻势更猛。裴翊左支右绌,一个不慎被划伤右臂。鲜血顿时浸透了衣袖。
“裴将军!”苏半夏惊呼。
“没事!”裴翊咬牙,继续抵抗。
济世堂的一众伙计拿着铁棍铁锹还有砍刀冲过来。刺客见势不妙,吹了声口哨转身就逃。
裴翊想追,却因失血过多踉跄了一下。苏半夏赶紧扶住他,撕下自己一截衣袖为他包扎。
“伤口不深,但需尽快处理。”她熟练地按压止血,“济世堂就在前面,能走吗?”
裴翊点头,在苏半夏搀扶下艰难前行。
裴翊迈进济世堂时,李昭阳正坐在崔元晦榻前,端着一碗汤药。她转身的瞬间,裴翊已经垂下眼帘,心口密密麻麻的酸楚掩盖了右臂刀伤的灼痛。
看见他二人进来,李昭阳赶忙放下药碗,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裴翊衣衫被血浸透了大半,暗红的血迹在衣料上晕开,看得她心头一颤。
她伸手去扶裴翊在诊床上躺下时,指尖都在发抖。原身残留的一魂一魄在胸腔里翻涌,心脏像是被狠狠攥住,又酸又疼。裴翊的呼吸很重,额角沁着冷汗,却在她靠近时微微偏头,湿漉漉的眼睛带着点不可置信得望着她。
“疼不疼?”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向前伸了伸手又收住,裴翊下意识得快速抓住她衣袖,他抓得很紧,力道却虚浮,明明疼得唇色发白,却还固执地拽着她衣袖不放,嗓音低哑地嘟囔:“……疼死了。”
那语气,带着一丝委屈和撒娇,尾音还轻轻颤了颤,活像只终于被摸到头的流浪狗,既想蹭蹭她的手心,又怕被推开。
此时苏半夏动作麻利地准备好热水、药材和纱布,然后小心地剪开他被血浸透的衣袖。李昭阳按照苏半夏开好的药方去煎药。出门前还不忘回头看一眼裴翊,那一眼里的关切,让裴翊心中的酸涩稍稍减轻了一些。
“忍着点。”苏半夏轻声道,然后将一种淡绿色药液倒在伤口上。
剧痛让裴翊倒吸一口冷气,牙关下意识地咬紧。苏半夏不为所动,迅速清理伤口后撒上药粉,再用纱布包扎好。
“三天别碰水,每天换一次药。”她边收拾药材边叮嘱道,神色专注。
“今天多谢你。”裴翊真诚地说,“若不是你那药粉,我们凶多吉少。”
苏半夏收拾着药材,没有抬头:“那些刺客……很可能是冲着我们查的案子来的。”
“不错。”裴翊沉思道,“有人坐不住了,这说明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可他们为何如此忌惮,不惜派人暗杀?这背后定还有更深的隐情。”想到这,他的眼神变得愈发深沉。
拿上两人的药,李昭阳轻轻扶上裴翊,三人往驿站走去。
裴翊感受着左手边传来的温度,偷偷垂头看了看昭阳,见她目视着前方,还和旁边的崔元晦搭着话,他撅了撅嘴,将指尖陷进李昭阳衣袖的云纹里。
“别乱动。”李昭阳微微抽了抽手臂。
她抽手的瞬间,裴翊赌气得将整个左臂的重量压下去。
察觉裴翊幼稚的动作,李昭阳唇角掠过无奈的浅笑,手腕轻翻撑住他的小臂,裹着纵容的力度。裴翊愣了一瞬,随后涌上欢喜。
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李昭阳就轻手轻脚地起身煎药。药罐在炉火上咕嘟作响,她望着跳动的火苗出神:这才刚落脚第一站,两人就相继受伤,看来后边一定要万分小心了。她不由得攥紧了衣角。
因崔元晦伤势较轻,她便先端着药碗去敲他的房门。手指在门板上轻叩三下,她柔声问道:“崔大人,昨晚睡得如何?夜里伤口还痛吗?”
屋内传来窸窣的响动,崔元晦往上靠了靠,声音里还有几分虚弱:“苏姑娘的药很是有效,今天觉得好多了……”
“那就好。”李昭阳推门而入,将药碗放在床头小几上。她小心翼翼地帮他清理着伤口。当看到伤口边缘泛起的红肿时,她不由得蹙起眉头:“崔大人,我有个猜测……关于凶手的。”
崔元晦目光一凝:“说说看。”
“这四位死者,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像是无差别被杀害。”她一边换药一边低声道,“但昨日那些刺客,表明凶手是有备而来……不是寻常之人,也不会无故杀人。至于杀害她们的理由,我一时还想不到。”
崔元晦眼前一亮,撑着身子坐直了些:“你的意思是,凶手极有可能是官府中人……”
“这只是我的猜测。”李昭阳将纱布轻轻贴上,指尖微微发颤,“这也是为什么昨日我没有去县衙叫人,而是去了济世堂。”
“今天我们再去一趟兰香阁。”崔元晦点头道。昭阳端着药碗轻叩裴翊的房门,指节刚碰到门板,里面就传来一声闷闷的“进来”。推门而入时,晨光正斜斜落在床榻上,裴翊半倚在堆高的枕衾间,素白中衣领口微敞,受伤的右臂架在胸前。他明明听见她脚步声近了,却偏要垂眸盯着被面上的缠枝纹,长睫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该喝药了。”昭阳在床沿坐下,药碗中的汤匙晃动了一下发出轻响。裴翊这才抬眼,目光却掠过她肩头望向门外,状似随意地问:“他…好些了?”话音的生硬出卖了刻意维持的平静,手上却不停歇地拽平被角,又去摆弄枕边的药囊穗子,不料扯到伤口,顿时疼得眼角泛红。昭阳忙去扶他,却摸到他掌心全是冷汗——这人方才怕是一直攥着拳头等她来。她端起药碗,又好气又好笑:“伤成这样还不安分,难怪比崔大人好得慢。”
药勺递到唇边时,裴翊下意识张口接住,却在尝到苦涩时皱了皱鼻子。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与他平日里冷峻的模样判若两人。李昭阳忍不住轻笑,他立刻抬眼瞪她,可那双总是凌厉的眼睛里此刻盛着的分明是委屈,连瞪人都带着三分柔软。
“很苦吗?”她故意问道,指尖轻轻拂去他唇角的一点药渍。裴翊的耳尖顿时红了,方才强装的冷淡瞬间溃不成军。他别过脸去,声音却比方才软了几分:“……还好。”李昭阳换纱布时,他的肌肉明显绷紧了,却偏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结果不小心碰到伤口时,喉结明显地滚动了一下,硬是把闷哼声咽了回去。
“我们一会再去一趟兰香阁。”她柔声道,手指不经意拂过他绷紧的手臂,“你想呆在这休息还是一块去呢?”
裴翊本就因听到李昭阳先去了崔元晦那边而闷闷不乐,此刻听到“我们”这一界限分明的词,心里更似打翻了五味瓶。他硬邦邦地回道:“这点小伤还拦不住我。”话一出口又后悔语气太冷,偷偷用余光瞥她的反应。
李昭阳没注意到他话里的酸味,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巧的袖弩:“我昨晚做了一个简单的弩,你看看它方不方便挂在腰间或放进袖口里?我们一会再找苏姑娘买一些防身的药粉。”
裴翊接过袖弩把玩,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他也有吗?”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弩身上精致的纹路。
“啊……”李昭阳被他问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忍俊不禁地眨了眨眼,“你是说崔大人吗?他的我还没做好呢。”
这句话像一缕春风,瞬间融化了裴翊脸上的冰霜。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又急忙别过脸去掩饰,却掩不住眼底闪烁的欢喜。他低头摆弄着袖弩,手指在精致的机括上流连。
崔元晦几人踏入兰香阁时,苏半夏正巧也在那里。
“兰娘子,几名死者死前不久可是都用过你家的“美人醉”。”裴翊将口脂盒重重搁在檀木柜台上。
柜台后的妇人踉跄后退,满头珠翠叮当乱响。她涂着丹蔻的手指扣住柜台边缘:“官爷明鉴,这……这‘美人醉’确是奴家所制,可配方里绝无有毒之物啊!”话音未落,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掩住朱唇。
“半月前小桃说……”兰娘子声音发颤,“说老家有祖传的秘方,把一味香料掺在口脂里能让气味更香甜……可是口脂做好后我也都查验过,没有问题呀!”
“快把那味香料拿出来!”裴翊急声催促。
兰娘子赶忙翻找出那味香料,苏半夏接过,先是观察了一瞬,接着捻起一抹细细得闻:“没错,就是它。只需要出售前再将曼陀罗制成的“极乐散”覆于口脂之上,便能令涂口脂之人慢慢中毒,但此香料又会于三四日将曼陀罗之毒杀掉,让仵作查验不出。”
崔元晦骨节分明的手指抚过口脂雕花木匣上暗红的漆印,那是“美人醉"特有的兰花纹样。他目光如炬,盯住老板娘:“每次口脂出售前,都是谁负责包装?”
兰娘子听苏半夏说完便面色苍白跌坐在椅子上,鬓边步摇簌簌颤动:“都是……都是小桃亲自装匣……就连紫苏姑娘来买口脂,也是她极力推荐的。”
裴翊迅速反应,当即到后院将丫鬟控制住。几人在她的住处一番搜寻,橱柜里果然藏着剩余的“极乐散”药粉。
“曼陀罗产自天竺,一般人根本无法获得,你屋内这些曼陀罗籽是从何而来?”苏半夏凝眉看着丫鬟。
小桃脸色苍白,却仍坚称:“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本想着加在口脂里,能让人用着神清气爽,真没想到会出人命,我真不是故意的……”
崔元晦并未轻信,仔细调查,询问店里其他伙计,得知丫鬟小桃与赵五来往密切,似是他的情人。赵五身为商人,常和天竺人做买卖,可能就是从他们那里获取的曼陀罗。
崔元晦再次质问兰娘子:“你与赵五究竟什么关系?”
兰娘子支支吾吾,额头冒出细密汗珠,最终哭着承认:“他是我表兄,可他经常买卖违禁品,我怕受牵连,才一直不敢说……”
众人正要去调查赵五,突然一名衙役匆匆跑来,神色慌张禀报道:“大人,不好了!赵五死了!”
“赵五死了意味着线索断了。”裴翊握刀的手青筋暴起,咬牙道,“必须立刻去现场。”他下意识看向李昭阳,见她攥紧腰间的革囊。
四人赶至赵宅时,晨雾还未散尽。赵府内一片慌乱,血腥味混着线香气息扑面而来。李昭阳撩起裙摆跨进正厅,见赵五俯面倒在屋内正中的地上,暗红血迹顺着素白中衣蜿蜒。她蹲下身,指尖悬在尸体上方三寸,感受着尸体余温:“死亡时间不超过三个时辰。”
崔元晦挥退围观的仆役,李昭阳则熟练地撑开死者眼睑查看瞳孔。又解开染血的衣物,食指停在伤口边缘:“剑伤从后贯穿至前,伤口平整,无拖拽痕迹,一击毙命。凶手身高与赵五相近,惯用右手,且……”目光扫过尸体紧绷的肌肉,“死者甚至没有转身的机会。”看着她娴熟的检验尸体,裴翊不禁露出震惊的神色。
“没有打斗痕迹,死者甚至没有转身的机会。”崔元晦低声自语,“凶手必定是熟人。”转头询问赵五的妻子时,见妇人蜷缩在屏风后瑟瑟发抖:“昨夜可曾听到大门开关声?”“没有。”妇人摇头,泪水在脸上冲出两道白痕,“连敲门声都没有。”
李昭阳又踱步至庭院,目光突然锁定在西侧院墙。墙角下,有一处脚印深深印在泥土里。她蹲下身,指尖轻触,泥土微湿,脚印前端深,后端浅,显然有人从高处跳下。
顺着墙头望去,青砖上有一道新鲜的刮痕,像是金属摩擦所致。她取出一块白布,轻轻擦拭,刮痕中残留着细微的铁屑和朱砂,还混着桐油……
裴翊上前:“官衙兵器库常用桐油与朱砂调配防锈涂料!”
回到赵五卧房内,李昭阳将收集的物证摊在案上。她盯着赵五的尸体,突然觉出异样,上前掀起赵五的衣袖,果然衣袖之下赵五的食指独独伸着,指向书架方向。
片刻后,裴翊在书架暗格中找出一本密账。翻开泛黄的纸页,裴翊的眉头越皱越紧。账本记录了近日来赵五与县尉的金钱往来,越往后翻,他握账本的手越用力:“十月初三,崇仁坊乐伎纹银二百两;十月初七,城南王小姐三百两……”
“原来如此。”崔元晦突然开口,“赵五利用兰香阁丫鬟下毒,而县尉……”他与李昭阳对视一眼,后者已握紧了拳头:“赵五不惜以人命谋利,却不知自己也是棋盘上的棋子。
崔元晦沉吟片刻:“看来我要亲自走一趟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大理寺卿崔元晦在县衙后院的凉亭设下茶宴,邀县令杜文若、县尉周延之等人品茗议事。凉亭四周垂着竹帘,夜风拂过,烛火摇曳,在众人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紫砂壶里蒸腾的茶香混着夜色,却掩不住席间凝滞的空气。
崔元晦转动着手中的茶盏,釉面映出他似笑非笑的神情,县令杜文若搓着手赔笑:“崔大人百忙之中还亲设茶宴,实在折煞下官……”
“杜大人这话说的。”崔元晦截断他的话“本卿不过是想听两位说说,对这接二连三的‘笑面尸’,有何看法?”
县令杜文若额头沁出薄汗,慌忙拱手:“崔大人,下官已命周县尉全力彻查,只是这凶手实在狡猾……”
“哦?”崔元晦挑眉看向周延之,“听闻周县尉办案雷厉风行,怎么遇上这‘笑面尸’,反倒没了声响?莫不是……”他故意拖长尾音,“这案子背后,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周延之的指节捏得发白,却仍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崔大人说笑了。卑职日夜查访,已有了些眉目,待时机成熟,定会将凶手绳之以法。”
“时机成熟?”崔元晦突然冷笑,将茶盏重重砸在石桌上,茶汤四溅,“五条人命没了,你跟我说时机未到?周县尉这拖延的本事,倒是比断案的功夫强上百倍。”
周延之猛地起身,却又被崔元晦锐利的眼神钉在原地。“坐下。”崔元晦慢条斯理地重新斟茶,“急什么,茶还没喝完呢。”
就在这时,崔元晦忽然“失手”打翻茶盏。“哎呀,失礼了。”他故作歉意,茶水却精准地溅在周延之的皂靴上。周延之脸色骤变,连忙起身,靴底在青石地上留下淡淡的红痕。
崔元晦盯着那抹红痕,目光如鹰:“周大人,您的靴底怎么沾着朱砂?”
亭内霎时一静。周延之低头看了看靴子,面色微微一变,但转瞬即逝。“前几日去兵器库巡视,不慎沾染了些防锈的涂料。”他从容答道,从袖中取出帕子擦拭靴面。
崔元晦点头不语,余光却瞥见周延之擦拭时手指微微发抖。他心中已有计较:兵器库的朱砂涂料是特制的,掺了铁屑,与赵五案发现场发现的如出一辙。
更深露重,梆子敲过三更。一道黑影如鹞子般掠过县尉府的高墙,正是裴翊。他身着夜行衣,腰别短刀,虽右臂有伤但动作依旧矫健如豹。府中巡逻的差役刚转过回廊,他已闪身潜入周延之书房。
借着透窗的月光,裴翊仔细搜查。书架上摆满刑名典籍,案几上砚台里的墨汁尚未干透。他轻叩墙壁,果然听到一处空响。按下机关,暗格应声而开——
“果然有剑!”
一柄三尺青锋静静躺在锦缎中,剑身寒光凛冽。更令人心惊的是,剑脊上的凹槽里还残留着红褐色的血痂。他小心地从怀中取出备好的泥膏,在周延之常穿的官靴鞋印上一按,纹理清晰可见。
正要离开时,书架角落的一本《新修本草》引起他的注意。这本书卷在一众刑名典籍中显得格格不入,裴翊翻开书页,其中夹着几张药方,字迹潦草地写着“曼陀罗三钱,莨菪子二钱……”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第七次试验,剂量仍过大,受试者癫狂而死……”
裴翊瞳孔一缩,将药方揣入怀中。
翌日清晨,县衙公堂内庄严肃穆。“肃静!”随着一声高喊,手持水火棍的差役们分立两旁。县令端坐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之下,崔元晦身着绯色官袍坐于一侧。惊堂木重重一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带犯人!”
被革去官帽的周延之被两名差役押上堂来,虽仍强作镇定,额角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时,李昭阳一袭月白襦裙款步上前,手中檀木托盘覆着锦布,神色从容。她轻轻掀开锦布,一件件证物展露无遗。
“第一件证物!”她拿起一柄青锋剑,剑身寒光凛凛,剑尖凹槽里凝结的暗红色血迹触目惊心,“仵作已验证,此剑剑身宽度、剑尖形状,与赵五胸口的贯穿伤完全吻合!”说罢将剑递给一旁待命的仵作,仵作点头确认。
接着,李昭阳展示出两块泥膏拓印:“这是在赵宅墙角提取的脚印,与从周延之府邸取得的靴印比对——不仅尺寸相同,连靴底磨损的纹路都分毫不差!”两块拓印并排摆放在公案上,众人伸长脖子细看,纷纷低声议论。
“最后一物!”她举起琉璃盏,盏中盛着暗红碎屑,“赵家墙头上的刮痕处留下的碎屑,与兵器库防锈涂料成分一致!”说着取过磁石靠近,琉璃盏中的碎屑与另一碟涂料样本同时颤动,引得堂下一片惊呼。
周延之强作镇定:“下官那夜确曾路过赵家,但只为追查流寇……”
“狡辩!”裴翊冷笑一声,从袖中甩出一卷账册和药方。纸张哗啦展开,“这是在你书房里找到的!还不认罪?”
周延之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你竟敢私闯……”话未说完,他突然暴起扑向最近的差役,想要抢夺佩剑。但裴翊早有防备,身形如电般闪至他身侧,左手扣住他的手腕,反手一拧便将这位昔日的县尉重重按倒在地。周延之的脸颊紧贴着冰冷的青石地面,衣服上沾满了尘埃,再不复往日的威风。
苏半夏猛地从人群中冲出,苍白的面颊上泛起病态的潮红:“周延之!两年前我父亲之死,可是你在暗中作祟?”她的声音在肃静的公堂内回荡,尾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被按倒在地的周延之突然仰头发出一阵刺耳的冷笑:“苏老儿确实有几分本事,我三顾茅庐请他调配‘极乐散’——只要剂量得当,就能让人心甘情愿沦为傀儡!”他眼中寒光一闪,“可这老东西知道真相后,竟妄图揭发我......”他咧开嘴角,“这般不识时务的,留着也是祸害!”
“畜生!你明明跟我爹说,是为了缓解犯人躁怒的情绪!”苏半夏双目赤红,正要扑上前去。崔元晦眼明手快,一把扣住她的手腕:“苏姑娘!莫让这等人脏了你的手。”他转向瘫软如泥的周延之,“杜县令,此人谋害忠良、滥用职权,还请依律严惩。”
周延之被拖出公堂时,他的目光投向堂外阴沉的天空,嘴角扯出一丝古怪的笑:“长安的雨……可比潼关冷多了……”
崔元晦眉头一蹙看向他,周延之不再说话,只是从喉咙里挤出几声干笑,像是破旧的风箱在苟延残喘。
翌日,阴霾尽散。晨光透过客栈的窗棂,在屋内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崔元晦正将案卷仔细收进行囊,裴翊倚着门框擦拭佩剑,李昭阳则整理着革囊里的各色器具。三人整装待发之际,忽闻身后传来急促的呼唤:“请留步!”
但见苏半夏提着药箱立在客栈门前,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湿漉漉地贴在鬓边:“三位……可否容我同行?”她攥紧药箱的皮质把手,“潼关已无我牵挂之人,留下只怕会遭周延之余党报复。我通晓医理,路上……”
裴翊率先朗声笑道:“正好,上回遇袭还多亏苏姑娘妙手。”他转头征询地望向崔元晦与李昭阳,见二人颔首,便接过苏半夏的药箱,“快去收拾行装,我们还盼着尝尝你沿途采摘的药草炖的羹汤呢。”
苏半夏眼眶一热,慌忙垂首掩饰。四人的身影渐次融入晨光中,清脆的马蹄声踏过青石板路,向着远方迤逦而行。远处层峦叠嶂,朝阳为蜿蜒的官道镀上金边,宛如在为新启的征程铺就锦绣前程。
崔元晦推开木窗,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桂花的味道。
“崔兄,大清早的看什么呢?”身后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裴翊斜倚在门框上,玄色劲装衬得他肩宽腰窄。
崔元晦头也不回:“看这潼关的雨,和长安不太一样。”
“是嘛?”裴翊大步走到窗前,顺着崔元晦的目光望去——驿站院子里,李昭阳正在亭中鼓捣什么东西。她头发高高扎成一束,好似感受到目光,突然抬起头,恰好与窗口的二人四目相对。崔元晦礼貌性地点头致意,发现李昭阳的目光越过他,落在裴翊身上。
裴翊睫毛轻颤一下,仓促移开视线,嘴角绷得笔直,偏偏耳廓泛起的红晕出卖了他,他轻咳一声:“走吧,该用早膳了。听说潼关的羊肉泡馍不错。”
驿站大堂里,几个差役模样的官人正低声议论。崔元晦敏锐地捕捉到几个词——“又死一个”、“笑着死的”。
“几位差爷。”崔元晦上前拱手,“方才听闻有什么命案?”
差役们警惕地打量着这个气度不凡的外乡人。崔元晦亮出腰牌,几人立刻肃然起敬:“原来是崔大人!近来确实出了怪事,接连两个女子离奇死亡,都是面带笑容,却查不出死因。”“最近一个,”裴翊上前一步,目光锐利,“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早发现的。”差役压低声音,“是城南王员外家的千金,昨日还好端端的,今早丫鬟去唤,发现人已经凉了,脸上还带着笑,瘆人得很。”
“去看看。”崔元晦当机立断,目光扫过裴翊和李昭阳,“裴兄,劳烦你通报县令一声。李姑娘,随我去一趟现场。”
王宅一片哀戚,王姑娘的闺房里,死者静静躺在绣床上,确实如差役所说——面带诡异微笑,却已气绝多时。崔元晦走进去,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脂粉香气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味道。
县令匆匆赶来,崔元晦出示过腰牌后蹲下身,仔细检查尸体。没有勒痕,没有外伤。他轻轻掰开死者的嘴,忽然注意到死者舌下黏膜苍白干裂。
“前几个死者也有这个特征吗?”他问随行的仵作。
老仵作茫然地摇头,面露愧色:“老朽未曾注意……”
“有。”
一个清冷的女声从门口传来。崔元晦回头,看见一位身着素色襦裙的年轻女子站在那里。她约莫十八九岁,眉目如画却透着几分疏离,手里提着一个藤编药箱。
“你是?”
“苏半夏,‘济世堂’的大夫。”女子微微颔首,目光平静,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前日崇仁坊的乐伎死后,她的姐妹请我去看过。死者舌下也是这种特征。”
“医女也懂验尸?”裴翊上前一步,语气里带着一丝怀疑。
“家父曾教过我些皮毛。”苏半夏平静地回答,眼睛却一直盯着死者的手,“大人不妨看看她的指甲缝。”
崔元晦依言检查,果然在死者右手中指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点膏体残留。他用小刀轻轻刮下,放在白绢上。
李昭阳凑近看了看:“她们不是自然死亡。舌下症状像是中毒。”
崔元晦点头:“去找验尸格目看看。”
“大人,能否让我一同前去,我略懂药理,兴许能帮上什么忙。”苏半夏眼神恳切。
“跟上吧。”崔元晦目光淡淡,转身向外走去。
凤翔县衙的验尸格目简陋得可怜,崔元晦抽出这两份验尸格目,第一个是崇仁坊乐伎,仅写着“无外伤,疑为急病猝死”。崔元晦皱眉:“如此敷衍……”
“大人!”一个衙役匆匆跑来,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又死一个,症状一模一样!”
第三具“笑面尸”是煎香阁的茶娘 。同样的诡异微笑,同样的舌下蓝痕。崔元晦在她的梳妆台上发现了一个小巧的瓷盒,里面是淡粉色膏体,散发甜腻香气。
“面脂?”裴翊用刀尖在边缘处沾了一点。
“不,是口脂,而且是高档货。”李昭阳凑近看了下,“加了珍珠粉和玫瑰露,价格不菲。”
“这是上等的‘美人醉’,产自兰香阁,一两要价十贯钱。”苏半夏解释道,“此前我听乐伎提到过这口脂香气特别,用后唇舌发麻,异常舒爽。可惜我当时并未多想。”
李昭阳突然插话:“舌麻是中毒迹象!”
“而且很可能不是寻常毒药。”苏半夏补充道,“能让死者毫无痛苦,甚至产生愉悦幻觉,所以才会面带微笑。”
崔元晦注视着苏半夏专注的侧脸:“苏姑娘似乎对此毒很了解?”
苏半夏的手微微一顿:“家父曾研究过各种奇毒,留下过一些笔记。”她站起身,声音更低了,“有一毒名为‘极乐散’,是用曼陀罗和黄野葛、南天烛等炼制而成。使用后先兴奋,后麻痹,最后呼吸停止。”
“为何仵作验不出来?”
“因为——”苏半夏刚要解释,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家仆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就是她!”男子指着苏半夏大叫,“前几日这医女给我家紫苏看过病,结果人就没了!定是她下的毒手!”
裴翊迅速挡在苏半夏面前,手按在刀柄上:“且慢。案件未结,不可妄下定论。”
“什么妄下定论?”男子怒道,向前一步,气势汹汹,“我是紫苏的恩客,此前离开时她还好好儿的!前日崇仁坊的其他姑娘说紫苏服过这医女开的药便不好了,不是她还能是谁?”
苏半夏冷静地从裴翊身后走出:“赵郎君明鉴,我确实为紫苏娘子看过风寒,开的不过是桂枝汤而已。若不信,可去‘济世堂’查药方存底。”
“狡辩!”赵五挥手,几个家仆就要上前拿人。
裴翊唰地抽出腰间佩刀:“大理寺办案,谁敢造次!”他转向赵五,目光凌厉“此案已由崔少卿接管,若赵郎君有线索,可去县令府陈述。”
赵五被他的气势所慑,悻悻地带着人退了出去。临走前还狠狠瞪了苏半夏一眼。
崔元晦将瓷盒用白绢包上收入袖中:“看来我们得去会会这个兰香阁了。”
离开紫苏的住处,四人走在长青坊的街道上。晨光渐强,街边的早食摊冒出腾腾热气。
“方才多谢裴将军解围。”苏半夏忽然开口。
裴翊小心翼翼得看了眼李昭阳,见她没什么反应,有些失落:“职责所在。倒是苏姑娘为何对此案如此关注?”
苏半夏沉默了片刻:“刚才裴将军也听闻,第一个死者紫苏是我的病人。”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她死前三日来找过我,说是感染风寒,但还提到总觉得有人在监视她,不知是不是发热头昏所致,没想到……”
裴翊听出了她话中的自责:“所以后面两个死者出现,你就主动去查看了?”
“嗯。”苏半夏点头,“我想找出真相,也算对紫苏娘子有个交代。”
说话间已来到东市。兰香阁位于东市西北角,是栋两层小楼,门楣上挂着精致的兰花纹样木牌。
推门进去,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店内陈设雅致,各式香料、胭脂整齐地陈列在檀木架上。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美妇人正在整理货品,见客人进来,立刻堆起笑容迎上前。
“几位客官早啊,想看些什么?妾身兰娘,是这小店的主人。”她的笑容热情,可眼底却透着一丝警惕。
崔元晦亮出腰牌:“大理寺查案。”
兰娘子的笑容僵了一瞬,又很快恢复:“官爷有何贵干?”
崔元晦取出那个瓷盒:“认识这个吗?”
“哎呀,这不是我家的‘美人醉’嘛。”兰娘子接过瓷盒,熟练地打开,“上个月的新品,加了南海珍珠粉和玫瑰露,最是养唇。”
“最近卖出去多少?”
兰娘子想了想:“统共就做了二十盒,卖出去…约莫六七盒吧。这物事金贵,不是谁都买得起的。”
裴翊与崔元晦交换了一个眼神:“可有记录?”
“有的有的。”兰娘子从柜台下取出一本账册,“买‘美人醉’的客人不多,妾身记着呢。”崔元晦翻阅账册,果然找到了几位死者的名字,购买日期都在她们死前一周左右。更令他惊讶的是,名单上第四个名字赫然是——苏半夏。他猛地抬头看向苏半夏,后者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
“苏姑娘也买过?”
苏半夏平静地点头:“紫苏死后,我想起她提过的这口脂,特买来查验。”
兰娘子看看崔元晦,又看看苏半夏,忽然笑道:“苏娘子可是我们店的常客呢,她母亲在世时……”
“兰掌柜,”苏半夏打断她,“除了这四位,近日可还有其他人买过‘美人醉’还未登记入册吗?”
兰娘子被岔开话题,有些不悦,但还是回答道:“还有几位。一位是柳林坊的李夫人,一位是……”
她的话戛然而止。崔元晦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匆匆走过——正是刚才闹事的赵五。
“赵郎君也是您的客人?”崔元晦敏锐地问道。
兰娘子神色慌张:“不……不是……”
“那兰掌柜与赵五是什么关系?”裴翊将她神色尽收眼底,厉声问道。
兰娘子脸色煞白,支支吾吾不愿回答。
裴翊直觉此事不简单,正要追问,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哨响——是府衙召集人手的信号。
“出事了。”他对李昭阳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离开前,崔元晦最后看了兰娘子一眼:“这店暂时封了,所有人不得离开。”
来到府衙,他们才知道又发现了一具“笑面尸”——正是兰娘子账册上提到的永宁坊李夫人。李夫人死在了自家佛堂,闺房果然有一盒“美人醉”。
“四起了。”崔元晦揉着太阳穴,眉头紧皱,“应该都是用了兰香阁的口脂后死亡。”
苏半夏站在窗边,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检查了李夫人那盒‘美人醉’并没有查出有毒成分。”
“崔大人,”苏半夏转身,“我有个想法。‘极乐散’必须现配现用,我之前买过那一盒检验过,口脂中的某种香料可解曼陀罗之毒,使它三日就能变成无毒成分,也就是说……”
“下毒者必须在卖出时给口脂下毒!”崔元晦猛地站起,“而能接触到所有售出口脂的只有……”
“兰香阁的人。”苏半夏接道,“或者……经常出入兰香阁的人。”
崔元晦立即下令监视兰香阁和赵五的动向。
夜幕降临,李昭阳提议送苏半夏回医馆。四人走在宵禁前的街道上,四周渐渐安静下来。,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
“苏姑娘,”崔元晦打破沉默,“你之前说你父亲研究毒理,那他现在……”
“死了。”苏半夏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崔元晦心头一紧:“抱歉。”
“不必。”苏半夏淡淡道,“父亲一生钻研医术,尤其痴迷毒理。他常说,毒与药本是一体两面,全看用者之心。”她顿了顿,“这‘极乐散’的配方,就是他当年从天竺商人那里记录下来的。”
崔元晦正想再问,突然感到背后一阵寒意。他本能地推开苏半夏,自己则侧身一闪——一柄飞刀划着他的手臂飞过,钉在身后的墙上。
“小心!”他大喊一声。
黑暗中窜出几个蒙面人,手持短刀向他们扑来。裴翊拔刀迎战,同时护着他们三人向后退去。他武艺不俗,但对方人多势众,一时难以招架。
“崔大人,你带着她二人先走”他冲崔元晦喊道,“去县衙求援!”
“崔大人,你受伤了,你俩快走!”苏半夏眼中满是焦急。当一名刺客挥刀砍向裴翊后背时,她眼疾手快地从袖中撒出一把粉末。刺客惨叫一声,捂着眼睛倒在地上。李昭阳见状,拉起崔元晦:“你们小心,我们去叫人!”剩下的刺客攻势更猛。裴翊左支右绌,一个不慎被划伤右臂。鲜血顿时浸透了衣袖。
“裴将军!”苏半夏惊呼。
“没事!”裴翊咬牙,继续抵抗。
济世堂的一众伙计拿着铁棍铁锹还有砍刀冲过来。刺客见势不妙,吹了声口哨转身就逃。
裴翊想追,却因失血过多踉跄了一下。苏半夏赶紧扶住他,撕下自己一截衣袖为他包扎。
“伤口不深,但需尽快处理。”她熟练地按压止血,“济世堂就在前面,能走吗?”
裴翊点头,在苏半夏搀扶下艰难前行。
裴翊迈进济世堂时,李昭阳正坐在崔元晦榻前,端着一碗汤药。她转身的瞬间,裴翊已经垂下眼帘,心口密密麻麻的酸楚掩盖了右臂刀伤的灼痛。
看见他二人进来,李昭阳赶忙放下药碗,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裴翊衣衫被血浸透了大半,暗红的血迹在衣料上晕开,看得她心头一颤。
她伸手去扶裴翊在诊床上躺下时,指尖都在发抖。原身残留的一魂一魄在胸腔里翻涌,心脏像是被狠狠攥住,又酸又疼。裴翊的呼吸很重,额角沁着冷汗,却在她靠近时微微偏头,湿漉漉的眼睛带着点不可置信得望着她。
“疼不疼?”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向前伸了伸手又收住,裴翊下意识得快速抓住她衣袖,他抓得很紧,力道却虚浮,明明疼得唇色发白,却还固执地拽着她衣袖不放,嗓音低哑地嘟囔:“……疼死了。”
那语气,带着一丝委屈和撒娇,尾音还轻轻颤了颤,活像只终于被摸到头的流浪狗,既想蹭蹭她的手心,又怕被推开。
此时苏半夏动作麻利地准备好热水、药材和纱布,然后小心地剪开他被血浸透的衣袖。李昭阳按照苏半夏开好的药方去煎药。出门前还不忘回头看一眼裴翊,那一眼里的关切,让裴翊心中的酸涩稍稍减轻了一些。
“忍着点。”苏半夏轻声道,然后将一种淡绿色药液倒在伤口上。
剧痛让裴翊倒吸一口冷气,牙关下意识地咬紧。苏半夏不为所动,迅速清理伤口后撒上药粉,再用纱布包扎好。
“三天别碰水,每天换一次药。”她边收拾药材边叮嘱道,神色专注。
“今天多谢你。”裴翊真诚地说,“若不是你那药粉,我们凶多吉少。”
苏半夏收拾着药材,没有抬头:“那些刺客……很可能是冲着我们查的案子来的。”
“不错。”裴翊沉思道,“有人坐不住了,这说明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可他们为何如此忌惮,不惜派人暗杀?这背后定还有更深的隐情。”想到这,他的眼神变得愈发深沉。
拿上两人的药,李昭阳轻轻扶上裴翊,三人往驿站走去。
裴翊感受着左手边传来的温度,偷偷垂头看了看昭阳,见她目视着前方,还和旁边的崔元晦搭着话,他撅了撅嘴,将指尖陷进李昭阳衣袖的云纹里。
“别乱动。”李昭阳微微抽了抽手臂。
她抽手的瞬间,裴翊赌气得将整个左臂的重量压下去。
察觉裴翊幼稚的动作,李昭阳唇角掠过无奈的浅笑,手腕轻翻撑住他的小臂,裹着纵容的力度。裴翊愣了一瞬,随后涌上欢喜。
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李昭阳就轻手轻脚地起身煎药。药罐在炉火上咕嘟作响,她望着跳动的火苗出神:这才刚落脚第一站,两人就相继受伤,看来后边一定要万分小心了。她不由得攥紧了衣角。
因崔元晦伤势较轻,她便先端着药碗去敲他的房门。手指在门板上轻叩三下,她柔声问道:“崔大人,昨晚睡得如何?夜里伤口还痛吗?”
屋内传来窸窣的响动,崔元晦往上靠了靠,声音里还有几分虚弱:“苏姑娘的药很是有效,今天觉得好多了……”
“那就好。”李昭阳推门而入,将药碗放在床头小几上。她小心翼翼地帮他清理着伤口。当看到伤口边缘泛起的红肿时,她不由得蹙起眉头:“崔大人,我有个猜测……关于凶手的。”
崔元晦目光一凝:“说说看。”
“这四位死者,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像是无差别被杀害。”她一边换药一边低声道,“但昨日那些刺客,表明凶手是有备而来……不是寻常之人,也不会无故杀人。至于杀害她们的理由,我一时还想不到。”
崔元晦眼前一亮,撑着身子坐直了些:“你的意思是,凶手极有可能是官府中人……”
“这只是我的猜测。”李昭阳将纱布轻轻贴上,指尖微微发颤,“这也是为什么昨日我没有去县衙叫人,而是去了济世堂。”
“今天我们再去一趟兰香阁。”崔元晦点头道。昭阳端着药碗轻叩裴翊的房门,指节刚碰到门板,里面就传来一声闷闷的“进来”。推门而入时,晨光正斜斜落在床榻上,裴翊半倚在堆高的枕衾间,素白中衣领口微敞,受伤的右臂架在胸前。他明明听见她脚步声近了,却偏要垂眸盯着被面上的缠枝纹,长睫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该喝药了。”昭阳在床沿坐下,药碗中的汤匙晃动了一下发出轻响。裴翊这才抬眼,目光却掠过她肩头望向门外,状似随意地问:“他…好些了?”话音的生硬出卖了刻意维持的平静,手上却不停歇地拽平被角,又去摆弄枕边的药囊穗子,不料扯到伤口,顿时疼得眼角泛红。昭阳忙去扶他,却摸到他掌心全是冷汗——这人方才怕是一直攥着拳头等她来。她端起药碗,又好气又好笑:“伤成这样还不安分,难怪比崔大人好得慢。”
药勺递到唇边时,裴翊下意识张口接住,却在尝到苦涩时皱了皱鼻子。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与他平日里冷峻的模样判若两人。李昭阳忍不住轻笑,他立刻抬眼瞪她,可那双总是凌厉的眼睛里此刻盛着的分明是委屈,连瞪人都带着三分柔软。
“很苦吗?”她故意问道,指尖轻轻拂去他唇角的一点药渍。裴翊的耳尖顿时红了,方才强装的冷淡瞬间溃不成军。他别过脸去,声音却比方才软了几分:“……还好。”李昭阳换纱布时,他的肌肉明显绷紧了,却偏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结果不小心碰到伤口时,喉结明显地滚动了一下,硬是把闷哼声咽了回去。
“我们一会再去一趟兰香阁。”她柔声道,手指不经意拂过他绷紧的手臂,“你想呆在这休息还是一块去呢?”
裴翊本就因听到李昭阳先去了崔元晦那边而闷闷不乐,此刻听到“我们”这一界限分明的词,心里更似打翻了五味瓶。他硬邦邦地回道:“这点小伤还拦不住我。”话一出口又后悔语气太冷,偷偷用余光瞥她的反应。
李昭阳没注意到他话里的酸味,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巧的袖弩:“我昨晚做了一个简单的弩,你看看它方不方便挂在腰间或放进袖口里?我们一会再找苏姑娘买一些防身的药粉。”
裴翊接过袖弩把玩,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他也有吗?”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弩身上精致的纹路。
“啊……”李昭阳被他问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忍俊不禁地眨了眨眼,“你是说崔大人吗?他的我还没做好呢。”
这句话像一缕春风,瞬间融化了裴翊脸上的冰霜。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又急忙别过脸去掩饰,却掩不住眼底闪烁的欢喜。他低头摆弄着袖弩,手指在精致的机括上流连。
崔元晦几人踏入兰香阁时,苏半夏正巧也在那里。
“兰娘子,几名死者死前不久可是都用过你家的“美人醉”。”裴翊将口脂盒重重搁在檀木柜台上。
柜台后的妇人踉跄后退,满头珠翠叮当乱响。她涂着丹蔻的手指扣住柜台边缘:“官爷明鉴,这……这‘美人醉’确是奴家所制,可配方里绝无有毒之物啊!”话音未落,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掩住朱唇。
“半月前小桃说……”兰娘子声音发颤,“说老家有祖传的秘方,把一味香料掺在口脂里能让气味更香甜……可是口脂做好后我也都查验过,没有问题呀!”
“快把那味香料拿出来!”裴翊急声催促。
兰娘子赶忙翻找出那味香料,苏半夏接过,先是观察了一瞬,接着捻起一抹细细得闻:“没错,就是它。只需要出售前再将曼陀罗制成的“极乐散”覆于口脂之上,便能令涂口脂之人慢慢中毒,但此香料又会于三四日将曼陀罗之毒杀掉,让仵作查验不出。”
崔元晦骨节分明的手指抚过口脂雕花木匣上暗红的漆印,那是“美人醉"特有的兰花纹样。他目光如炬,盯住老板娘:“每次口脂出售前,都是谁负责包装?”
兰娘子听苏半夏说完便面色苍白跌坐在椅子上,鬓边步摇簌簌颤动:“都是……都是小桃亲自装匣……就连紫苏姑娘来买口脂,也是她极力推荐的。”
裴翊迅速反应,当即到后院将丫鬟控制住。几人在她的住处一番搜寻,橱柜里果然藏着剩余的“极乐散”药粉。
“曼陀罗产自天竺,一般人根本无法获得,你屋内这些曼陀罗籽是从何而来?”苏半夏凝眉看着丫鬟。
小桃脸色苍白,却仍坚称:“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本想着加在口脂里,能让人用着神清气爽,真没想到会出人命,我真不是故意的……”
崔元晦并未轻信,仔细调查,询问店里其他伙计,得知丫鬟小桃与赵五来往密切,似是他的情人。赵五身为商人,常和天竺人做买卖,可能就是从他们那里获取的曼陀罗。
崔元晦再次质问兰娘子:“你与赵五究竟什么关系?”
兰娘子支支吾吾,额头冒出细密汗珠,最终哭着承认:“他是我表兄,可他经常买卖违禁品,我怕受牵连,才一直不敢说……”
众人正要去调查赵五,突然一名衙役匆匆跑来,神色慌张禀报道:“大人,不好了!赵五死了!”
“赵五死了意味着线索断了。”裴翊握刀的手青筋暴起,咬牙道,“必须立刻去现场。”他下意识看向李昭阳,见她攥紧腰间的革囊。
四人赶至赵宅时,晨雾还未散尽。赵府内一片慌乱,血腥味混着线香气息扑面而来。李昭阳撩起裙摆跨进正厅,见赵五俯面倒在屋内正中的地上,暗红血迹顺着素白中衣蜿蜒。她蹲下身,指尖悬在尸体上方三寸,感受着尸体余温:“死亡时间不超过三个时辰。”
崔元晦挥退围观的仆役,李昭阳则熟练地撑开死者眼睑查看瞳孔。又解开染血的衣物,食指停在伤口边缘:“剑伤从后贯穿至前,伤口平整,无拖拽痕迹,一击毙命。凶手身高与赵五相近,惯用右手,且……”目光扫过尸体紧绷的肌肉,“死者甚至没有转身的机会。”看着她娴熟的检验尸体,裴翊不禁露出震惊的神色。
“没有打斗痕迹,死者甚至没有转身的机会。”崔元晦低声自语,“凶手必定是熟人。”转头询问赵五的妻子时,见妇人蜷缩在屏风后瑟瑟发抖:“昨夜可曾听到大门开关声?”“没有。”妇人摇头,泪水在脸上冲出两道白痕,“连敲门声都没有。”
李昭阳又踱步至庭院,目光突然锁定在西侧院墙。墙角下,有一处脚印深深印在泥土里。她蹲下身,指尖轻触,泥土微湿,脚印前端深,后端浅,显然有人从高处跳下。
顺着墙头望去,青砖上有一道新鲜的刮痕,像是金属摩擦所致。她取出一块白布,轻轻擦拭,刮痕中残留着细微的铁屑和朱砂,还混着桐油……
裴翊上前:“官衙兵器库常用桐油与朱砂调配防锈涂料!”
回到赵五卧房内,李昭阳将收集的物证摊在案上。她盯着赵五的尸体,突然觉出异样,上前掀起赵五的衣袖,果然衣袖之下赵五的食指独独伸着,指向书架方向。
片刻后,裴翊在书架暗格中找出一本密账。翻开泛黄的纸页,裴翊的眉头越皱越紧。账本记录了近日来赵五与县尉的金钱往来,越往后翻,他握账本的手越用力:“十月初三,崇仁坊乐伎纹银二百两;十月初七,城南王小姐三百两……”
“原来如此。”崔元晦突然开口,“赵五利用兰香阁丫鬟下毒,而县尉……”他与李昭阳对视一眼,后者已握紧了拳头:“赵五不惜以人命谋利,却不知自己也是棋盘上的棋子。
崔元晦沉吟片刻:“看来我要亲自走一趟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大理寺卿崔元晦在县衙后院的凉亭设下茶宴,邀县令杜文若、县尉周延之等人品茗议事。凉亭四周垂着竹帘,夜风拂过,烛火摇曳,在众人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紫砂壶里蒸腾的茶香混着夜色,却掩不住席间凝滞的空气。
崔元晦转动着手中的茶盏,釉面映出他似笑非笑的神情,县令杜文若搓着手赔笑:“崔大人百忙之中还亲设茶宴,实在折煞下官……”
“杜大人这话说的。”崔元晦截断他的话“本卿不过是想听两位说说,对这接二连三的‘笑面尸’,有何看法?”
县令杜文若额头沁出薄汗,慌忙拱手:“崔大人,下官已命周县尉全力彻查,只是这凶手实在狡猾……”
“哦?”崔元晦挑眉看向周延之,“听闻周县尉办案雷厉风行,怎么遇上这‘笑面尸’,反倒没了声响?莫不是……”他故意拖长尾音,“这案子背后,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周延之的指节捏得发白,却仍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崔大人说笑了。卑职日夜查访,已有了些眉目,待时机成熟,定会将凶手绳之以法。”
“时机成熟?”崔元晦突然冷笑,将茶盏重重砸在石桌上,茶汤四溅,“五条人命没了,你跟我说时机未到?周县尉这拖延的本事,倒是比断案的功夫强上百倍。”
周延之猛地起身,却又被崔元晦锐利的眼神钉在原地。“坐下。”崔元晦慢条斯理地重新斟茶,“急什么,茶还没喝完呢。”
就在这时,崔元晦忽然“失手”打翻茶盏。“哎呀,失礼了。”他故作歉意,茶水却精准地溅在周延之的皂靴上。周延之脸色骤变,连忙起身,靴底在青石地上留下淡淡的红痕。
崔元晦盯着那抹红痕,目光如鹰:“周大人,您的靴底怎么沾着朱砂?”
亭内霎时一静。周延之低头看了看靴子,面色微微一变,但转瞬即逝。“前几日去兵器库巡视,不慎沾染了些防锈的涂料。”他从容答道,从袖中取出帕子擦拭靴面。
崔元晦点头不语,余光却瞥见周延之擦拭时手指微微发抖。他心中已有计较:兵器库的朱砂涂料是特制的,掺了铁屑,与赵五案发现场发现的如出一辙。
更深露重,梆子敲过三更。一道黑影如鹞子般掠过县尉府的高墙,正是裴翊。他身着夜行衣,腰别短刀,虽右臂有伤但动作依旧矫健如豹。府中巡逻的差役刚转过回廊,他已闪身潜入周延之书房。
借着透窗的月光,裴翊仔细搜查。书架上摆满刑名典籍,案几上砚台里的墨汁尚未干透。他轻叩墙壁,果然听到一处空响。按下机关,暗格应声而开——
“果然有剑!”
一柄三尺青锋静静躺在锦缎中,剑身寒光凛冽。更令人心惊的是,剑脊上的凹槽里还残留着红褐色的血痂。他小心地从怀中取出备好的泥膏,在周延之常穿的官靴鞋印上一按,纹理清晰可见。
正要离开时,书架角落的一本《新修本草》引起他的注意。这本书卷在一众刑名典籍中显得格格不入,裴翊翻开书页,其中夹着几张药方,字迹潦草地写着“曼陀罗三钱,莨菪子二钱……”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第七次试验,剂量仍过大,受试者癫狂而死……”
裴翊瞳孔一缩,将药方揣入怀中。
翌日清晨,县衙公堂内庄严肃穆。“肃静!”随着一声高喊,手持水火棍的差役们分立两旁。县令端坐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之下,崔元晦身着绯色官袍坐于一侧。惊堂木重重一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带犯人!”
被革去官帽的周延之被两名差役押上堂来,虽仍强作镇定,额角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时,李昭阳一袭月白襦裙款步上前,手中檀木托盘覆着锦布,神色从容。她轻轻掀开锦布,一件件证物展露无遗。
“第一件证物!”她拿起一柄青锋剑,剑身寒光凛凛,剑尖凹槽里凝结的暗红色血迹触目惊心,“仵作已验证,此剑剑身宽度、剑尖形状,与赵五胸口的贯穿伤完全吻合!”说罢将剑递给一旁待命的仵作,仵作点头确认。
接着,李昭阳展示出两块泥膏拓印:“这是在赵宅墙角提取的脚印,与从周延之府邸取得的靴印比对——不仅尺寸相同,连靴底磨损的纹路都分毫不差!”两块拓印并排摆放在公案上,众人伸长脖子细看,纷纷低声议论。
“最后一物!”她举起琉璃盏,盏中盛着暗红碎屑,“赵家墙头上的刮痕处留下的碎屑,与兵器库防锈涂料成分一致!”说着取过磁石靠近,琉璃盏中的碎屑与另一碟涂料样本同时颤动,引得堂下一片惊呼。
周延之强作镇定:“下官那夜确曾路过赵家,但只为追查流寇……”
“狡辩!”裴翊冷笑一声,从袖中甩出一卷账册和药方。纸张哗啦展开,“这是在你书房里找到的!还不认罪?”
周延之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你竟敢私闯……”话未说完,他突然暴起扑向最近的差役,想要抢夺佩剑。但裴翊早有防备,身形如电般闪至他身侧,左手扣住他的手腕,反手一拧便将这位昔日的县尉重重按倒在地。周延之的脸颊紧贴着冰冷的青石地面,衣服上沾满了尘埃,再不复往日的威风。
苏半夏猛地从人群中冲出,苍白的面颊上泛起病态的潮红:“周延之!两年前我父亲之死,可是你在暗中作祟?”她的声音在肃静的公堂内回荡,尾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被按倒在地的周延之突然仰头发出一阵刺耳的冷笑:“苏老儿确实有几分本事,我三顾茅庐请他调配‘极乐散’——只要剂量得当,就能让人心甘情愿沦为傀儡!”他眼中寒光一闪,“可这老东西知道真相后,竟妄图揭发我......”他咧开嘴角,“这般不识时务的,留着也是祸害!”
“畜生!你明明跟我爹说,是为了缓解犯人躁怒的情绪!”苏半夏双目赤红,正要扑上前去。崔元晦眼明手快,一把扣住她的手腕:“苏姑娘!莫让这等人脏了你的手。”他转向瘫软如泥的周延之,“杜县令,此人谋害忠良、滥用职权,还请依律严惩。”
周延之被拖出公堂时,他的目光投向堂外阴沉的天空,嘴角扯出一丝古怪的笑:“长安的雨……可比潼关冷多了……”
崔元晦眉头一蹙看向他,周延之不再说话,只是从喉咙里挤出几声干笑,像是破旧的风箱在苟延残喘。
翌日,阴霾尽散。晨光透过客栈的窗棂,在屋内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崔元晦正将案卷仔细收进行囊,裴翊倚着门框擦拭佩剑,李昭阳则整理着革囊里的各色器具。三人整装待发之际,忽闻身后传来急促的呼唤:“请留步!”
但见苏半夏提着药箱立在客栈门前,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湿漉漉地贴在鬓边:“三位……可否容我同行?”她攥紧药箱的皮质把手,“潼关已无我牵挂之人,留下只怕会遭周延之余党报复。我通晓医理,路上……”
裴翊率先朗声笑道:“正好,上回遇袭还多亏苏姑娘妙手。”他转头征询地望向崔元晦与李昭阳,见二人颔首,便接过苏半夏的药箱,“快去收拾行装,我们还盼着尝尝你沿途采摘的药草炖的羹汤呢。”
苏半夏眼眶一热,慌忙垂首掩饰。四人的身影渐次融入晨光中,清脆的马蹄声踏过青石板路,向着远方迤逦而行。远处层峦叠嶂,朝阳为蜿蜒的官道镀上金边,宛如在为新启的征程铺就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