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兰堂絮语
晨光透过湘妃竹帘洒进沈府后宅,沈清蘅捧着新采的白薇花刚踏入母亲的兰堂,便听见谢老夫人慈爱又带着调侃的声音:"沈家侄媳妇,你家这闺女可真厉害,把我家昭然治得服服帖帖!"
沈夫人放下手中的《女诫》,温婉地笑着接过女儿递来的花,微微欠身行礼:"老夫人谬赞了,清蘅不过是跟着胡闹。"她素手轻拢鬓边珍珠步摇,发间茉莉香与白薇花的清苦交织,"前日她还说,昭然送的《本草纲目》倒比《女诫》有趣十倍。"
沈清蘅正要开口辩解,忽觉裙摆被人拽了拽。低头见李婉柔不知何时立在廊下,怀中抱着只雪白的波斯猫,眼尾的丹蔻艳得惊心:"沈姐姐好雅兴,听闻谢公子昨日又翻墙来送......"话音未落,那猫突然弓起脊背,利爪划破她的茜纱裙,朝着沈清蘅怀中的药篮扑去。
"小心!"沈清蘅侧身护住药篮,却被猫爪勾住发间银簪。千钧一发之际,谢昭然的声音从院外传来:"阿雪!不得无礼!"玄色身影如惊鸿掠过月洞门,腰间铜铃震碎满院喧嚣。少年稳稳托住波斯猫,指尖却不着痕迹地擦过沈清蘅泛红的耳垂:"沈妹妹的发簪,可还完好?"
沈夫人轻咳一声,谢老夫人已笑着拉起她的手:"走,侄媳妇,咱们去后院看新开的玉簪花。"临走时,她意味深长地瞥了眼两人,"年轻人的事,就让他们自己闹去。"
待长辈们走远,李婉柔突然冷笑:"谢昭然,你堂堂谢府嫡子,竟为个大理寺小官的女儿......"她的话被沈清蘅截断:"李姑娘可知,这白薇花看似柔弱,却是治外伤的良药?"少女将药篮抱在胸前,素色裙裾扫过青石,"就像有些人,金玉其外,未必能解他人之困。"
谢昭然忍俊不禁,晃了晃手中的铜铃,惊得波斯猫跳下地。他从袖中掏出个檀木盒:"沈夫人前日说你畏寒,这是西域进贡的暖手炉。"盒子打开,鎏金掐丝的凤凰栩栩如生,尾羽上的明珠与沈清蘅的玉佩遥相呼应。
李婉柔脸色骤变,转身时裙摆扫落廊下的青瓷花瓶。碎片飞溅间,沈清蘅突然瞥见墙头上闪过道熟悉的身影——是父亲的贴身侍卫。她心头一紧,莫非大理寺那边有了新消息?
当夜,沈清蘅以整理医书为由来到母亲房中。烛火摇曳下,沈夫人仔细擦拭着女儿的银簪:"谢家与李家的恩怨,你父亲不便插手。"她将簪子别回女儿发间,指尖残留着沉香的温度,"但昭然这孩子,倒比表面心思通透。"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轻叩声。沈清蘅拉开窗,只见谢昭然蹲在墙头,手中举着盏莲花灯:"沈妹妹,明日去城郊放灯?我打听到......"他突然噤声,目光落在沈夫人身上,慌忙行礼:"沈夫人万安!"
沈夫人掩唇轻笑:"既是约了清蘅,明日辰时来正门接她。"她转身时,谢昭然朝沈清蘅比了个"安心"的手势,腰间铜铃随着夜风轻响,惊起檐角沉睡的麻雀。
待母亲睡下,沈清蘅倚着窗棂,望着谢家墙头晃动的灯影。白薇花的香气混着谢昭然带来的雪松香,在夜色中氤氲成谜。她知道,这场花灯之约,或许藏着比风花雪月更惊心动魄的秘密。
次日辰时,谢昭然骑着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准时停在沈府门前。他今日特意换下了平素张扬的玄色劲装,一袭月白色锦袍衬得身姿愈发清俊,腰间鎏金铜铃也系上了崭新的靛青丝带,在晨风里轻轻摇晃。
沈清蘅在母亲的目送下上了马车。车帘掀开的刹那,谢昭然伸手搀扶,指尖相触时,两人皆是一愣,又慌忙各自别开视线。马车缓缓驶向城郊,透过车窗,沈清蘅望见谢昭然始终策马随行,时而低头与她谈笑,时而警惕地观察四周——自昨夜齐王党夜闯谢府后,他似乎变得愈发谨慎。
烟花散尽时,谢昭然忽然拽着沈清蘅往人群深处跑,鎏金铜铃撞出欢快的节奏。前方长街悬着百盏走马灯,红绸上的谜面在光影里明明灭灭,引得文人墨客们争相驻足。
"敢不敢比一比?"谢昭然指着最中央的巨型麒麟灯,灯腹垂下的十道红绸在夜风里猎猎作响,"若你连赢三局,我便..."他话音未落,沈清蘅已取下最近的红绸。
"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打一物。"沈清蘅指尖摩挲着绸缎,瞥见谢昭然挑眉的模样,唇角微扬,"是画。"她话音刚落,摊主便笑着将一盏玉兔灯递给她,玉兔眼睛竟是两颗晶莹的夜明珠。
谢昭然眼中笑意更盛,跟着取下第二道红绸:"这个可难——'一物生来真奇怪,肚下长个大口袋'。"他故意拖长尾音,却见沈清蘅盯着灯火沉思片刻,突然展颜:"是袋鼠!我曾在父亲的《海外奇谈录》中见过。"
周围人群发出惊叹,连素来傲慢的文人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谢昭然望着少女发间晃动的珍珠步摇,心跳竟比初见时更快。他慌乱地扯下第三道红绸,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此谜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打一成语。"
沈清蘅咬着下唇思索,烛火将她的睫毛映在脸颊上,投下细碎的影。谢昭然正想开口提醒,却见她突然拍手:"是'报之以琼瑶',引申为'投桃报李'!"她转身时,衣袖扫过谢昭然手背,带着白薇花的清香。
摊主捧着锦盒上前,最上方是枚翡翠玉镯。沈清蘅正要推辞,谢昭然已抢先接过:"我替她收着。"他将玉镯塞进袖中,又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跑了三条街买的糖画,龙形的,和你刚才猜谜的模样倒有几分相似。"
糖画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沈清蘅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谢昭然的。少年耳尖通红,却仍嘴硬:"别误会,不过是愿赌服输。"他突然压低声音,温热的呼吸扫过她耳畔,"但你方才文思泉涌的模样,比京都所有的花灯都好看。"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沈清蘅这才惊觉夜色已深。两人并肩往马车走去时,谢昭然突然停步,从袖中摸出盏迷你走马灯。灯面上绘着一男一女放风筝的场景,女子眉眼与沈清蘅有七分相似:"白天让人赶制的,送给你。"
沈清蘅提着走马灯,看烛光在谢昭然脸上明明灭灭。她想起母亲常说"世家联姻如履薄冰",却在少年眼中看到比花灯更炽热的光。夜风卷起她的裙裾,远处传来零星的灯谜喝彩声,而这一刻,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
夜幕降临时,城郊已是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将整条长街映照得如同白昼,鲤鱼灯、荷花灯、生肖灯在风中摇曳生姿。谢昭然带着沈清蘅穿梭在人群中,忽然在一盏巨大的凤凰灯前驻足。那凤凰灯足有两人高,羽翼上的金箔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与谢昭然前日所赠暖手炉上的凤凰如出一辙。
"喜欢吗?"谢昭然轻声问道,见沈清蘅点头,便笑着从摊主手中买下一盏小巧的凤凰灯。他小心翼翼地将灯递给沈清蘅,"这盏送给你,愿扬州来的小菩萨,永远平安顺遂。"
沈清蘅接过灯,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这些年,她见过他舞剑弄枪,见过他翻阅兵书,也见过他为了救受伤的小动物而弄得满手泥泞。这个看似玩世不恭的少年,实则有着最柔软的心。
两人寻了处僻静的河岸放灯。河面上漂浮着点点烛光,宛如繁星坠入人间。沈清蘅将凤凰灯轻轻放入水中,看着它随波逐流,忽然说道:"昭然,你那日在废宅给我舆图,是不是早就知道会有今日的风波?"
谢昭然沉默片刻,望着远处的灯火阑珊,缓缓开口:"我谢家世代忠良,却被卷入党争之中。我不想你和沈府也被连累。"他转头看向沈清蘅,目光坚定,"但更不想瞒你。你聪慧过人,不该被蒙在鼓里。"
沈清蘅心中一暖,却也泛起一丝苦涩:"母亲说,父亲在大理寺办案时,常要权衡各方利弊。如今谢家面临困境,我只怕......"
"别怕。"谢昭然突然伸手,轻轻擦去她发间飘落的灯花,"有我在。我向你保证,不会让沈府出事。"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河风拂过,沈清蘅的裙摆与谢昭然的衣袂纠缠在一起。两人望着彼此,眼中映着漫天灯火,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刻的静谧。远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而他们仿佛置身于喧嚣之外,自成一方天地。
突然,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烟花,照亮了两人的脸庞。谢昭然望着沈清蘅被火光映红的脸颊,心跳不禁加快。他多想就这样一直守护着她,在这波谲云诡的京都,为她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清蘅,"他轻声唤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身边。"
沈清蘅望着他,眼中泛起泪光。她轻轻点头,将手中的凤凰灯又推远了些,看着它渐渐融入河面上的灯海。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有些情愫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生根发芽,而这场花灯之约,或许正是命运的馈赠。
晨光透过湘妃竹帘洒进沈府后宅,沈清蘅捧着新采的白薇花刚踏入母亲的兰堂,便听见谢老夫人慈爱又带着调侃的声音:"沈家侄媳妇,你家这闺女可真厉害,把我家昭然治得服服帖帖!"
沈夫人放下手中的《女诫》,温婉地笑着接过女儿递来的花,微微欠身行礼:"老夫人谬赞了,清蘅不过是跟着胡闹。"她素手轻拢鬓边珍珠步摇,发间茉莉香与白薇花的清苦交织,"前日她还说,昭然送的《本草纲目》倒比《女诫》有趣十倍。"
沈清蘅正要开口辩解,忽觉裙摆被人拽了拽。低头见李婉柔不知何时立在廊下,怀中抱着只雪白的波斯猫,眼尾的丹蔻艳得惊心:"沈姐姐好雅兴,听闻谢公子昨日又翻墙来送......"话音未落,那猫突然弓起脊背,利爪划破她的茜纱裙,朝着沈清蘅怀中的药篮扑去。
"小心!"沈清蘅侧身护住药篮,却被猫爪勾住发间银簪。千钧一发之际,谢昭然的声音从院外传来:"阿雪!不得无礼!"玄色身影如惊鸿掠过月洞门,腰间铜铃震碎满院喧嚣。少年稳稳托住波斯猫,指尖却不着痕迹地擦过沈清蘅泛红的耳垂:"沈妹妹的发簪,可还完好?"
沈夫人轻咳一声,谢老夫人已笑着拉起她的手:"走,侄媳妇,咱们去后院看新开的玉簪花。"临走时,她意味深长地瞥了眼两人,"年轻人的事,就让他们自己闹去。"
待长辈们走远,李婉柔突然冷笑:"谢昭然,你堂堂谢府嫡子,竟为个大理寺小官的女儿......"她的话被沈清蘅截断:"李姑娘可知,这白薇花看似柔弱,却是治外伤的良药?"少女将药篮抱在胸前,素色裙裾扫过青石,"就像有些人,金玉其外,未必能解他人之困。"
谢昭然忍俊不禁,晃了晃手中的铜铃,惊得波斯猫跳下地。他从袖中掏出个檀木盒:"沈夫人前日说你畏寒,这是西域进贡的暖手炉。"盒子打开,鎏金掐丝的凤凰栩栩如生,尾羽上的明珠与沈清蘅的玉佩遥相呼应。
李婉柔脸色骤变,转身时裙摆扫落廊下的青瓷花瓶。碎片飞溅间,沈清蘅突然瞥见墙头上闪过道熟悉的身影——是父亲的贴身侍卫。她心头一紧,莫非大理寺那边有了新消息?
当夜,沈清蘅以整理医书为由来到母亲房中。烛火摇曳下,沈夫人仔细擦拭着女儿的银簪:"谢家与李家的恩怨,你父亲不便插手。"她将簪子别回女儿发间,指尖残留着沉香的温度,"但昭然这孩子,倒比表面心思通透。"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轻叩声。沈清蘅拉开窗,只见谢昭然蹲在墙头,手中举着盏莲花灯:"沈妹妹,明日去城郊放灯?我打听到......"他突然噤声,目光落在沈夫人身上,慌忙行礼:"沈夫人万安!"
沈夫人掩唇轻笑:"既是约了清蘅,明日辰时来正门接她。"她转身时,谢昭然朝沈清蘅比了个"安心"的手势,腰间铜铃随着夜风轻响,惊起檐角沉睡的麻雀。
待母亲睡下,沈清蘅倚着窗棂,望着谢家墙头晃动的灯影。白薇花的香气混着谢昭然带来的雪松香,在夜色中氤氲成谜。她知道,这场花灯之约,或许藏着比风花雪月更惊心动魄的秘密。
次日辰时,谢昭然骑着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准时停在沈府门前。他今日特意换下了平素张扬的玄色劲装,一袭月白色锦袍衬得身姿愈发清俊,腰间鎏金铜铃也系上了崭新的靛青丝带,在晨风里轻轻摇晃。
沈清蘅在母亲的目送下上了马车。车帘掀开的刹那,谢昭然伸手搀扶,指尖相触时,两人皆是一愣,又慌忙各自别开视线。马车缓缓驶向城郊,透过车窗,沈清蘅望见谢昭然始终策马随行,时而低头与她谈笑,时而警惕地观察四周——自昨夜齐王党夜闯谢府后,他似乎变得愈发谨慎。
烟花散尽时,谢昭然忽然拽着沈清蘅往人群深处跑,鎏金铜铃撞出欢快的节奏。前方长街悬着百盏走马灯,红绸上的谜面在光影里明明灭灭,引得文人墨客们争相驻足。
"敢不敢比一比?"谢昭然指着最中央的巨型麒麟灯,灯腹垂下的十道红绸在夜风里猎猎作响,"若你连赢三局,我便..."他话音未落,沈清蘅已取下最近的红绸。
"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打一物。"沈清蘅指尖摩挲着绸缎,瞥见谢昭然挑眉的模样,唇角微扬,"是画。"她话音刚落,摊主便笑着将一盏玉兔灯递给她,玉兔眼睛竟是两颗晶莹的夜明珠。
谢昭然眼中笑意更盛,跟着取下第二道红绸:"这个可难——'一物生来真奇怪,肚下长个大口袋'。"他故意拖长尾音,却见沈清蘅盯着灯火沉思片刻,突然展颜:"是袋鼠!我曾在父亲的《海外奇谈录》中见过。"
周围人群发出惊叹,连素来傲慢的文人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谢昭然望着少女发间晃动的珍珠步摇,心跳竟比初见时更快。他慌乱地扯下第三道红绸,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此谜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打一成语。"
沈清蘅咬着下唇思索,烛火将她的睫毛映在脸颊上,投下细碎的影。谢昭然正想开口提醒,却见她突然拍手:"是'报之以琼瑶',引申为'投桃报李'!"她转身时,衣袖扫过谢昭然手背,带着白薇花的清香。
摊主捧着锦盒上前,最上方是枚翡翠玉镯。沈清蘅正要推辞,谢昭然已抢先接过:"我替她收着。"他将玉镯塞进袖中,又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跑了三条街买的糖画,龙形的,和你刚才猜谜的模样倒有几分相似。"
糖画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沈清蘅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谢昭然的。少年耳尖通红,却仍嘴硬:"别误会,不过是愿赌服输。"他突然压低声音,温热的呼吸扫过她耳畔,"但你方才文思泉涌的模样,比京都所有的花灯都好看。"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沈清蘅这才惊觉夜色已深。两人并肩往马车走去时,谢昭然突然停步,从袖中摸出盏迷你走马灯。灯面上绘着一男一女放风筝的场景,女子眉眼与沈清蘅有七分相似:"白天让人赶制的,送给你。"
沈清蘅提着走马灯,看烛光在谢昭然脸上明明灭灭。她想起母亲常说"世家联姻如履薄冰",却在少年眼中看到比花灯更炽热的光。夜风卷起她的裙裾,远处传来零星的灯谜喝彩声,而这一刻,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
夜幕降临时,城郊已是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将整条长街映照得如同白昼,鲤鱼灯、荷花灯、生肖灯在风中摇曳生姿。谢昭然带着沈清蘅穿梭在人群中,忽然在一盏巨大的凤凰灯前驻足。那凤凰灯足有两人高,羽翼上的金箔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与谢昭然前日所赠暖手炉上的凤凰如出一辙。
"喜欢吗?"谢昭然轻声问道,见沈清蘅点头,便笑着从摊主手中买下一盏小巧的凤凰灯。他小心翼翼地将灯递给沈清蘅,"这盏送给你,愿扬州来的小菩萨,永远平安顺遂。"
沈清蘅接过灯,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这些年,她见过他舞剑弄枪,见过他翻阅兵书,也见过他为了救受伤的小动物而弄得满手泥泞。这个看似玩世不恭的少年,实则有着最柔软的心。
两人寻了处僻静的河岸放灯。河面上漂浮着点点烛光,宛如繁星坠入人间。沈清蘅将凤凰灯轻轻放入水中,看着它随波逐流,忽然说道:"昭然,你那日在废宅给我舆图,是不是早就知道会有今日的风波?"
谢昭然沉默片刻,望着远处的灯火阑珊,缓缓开口:"我谢家世代忠良,却被卷入党争之中。我不想你和沈府也被连累。"他转头看向沈清蘅,目光坚定,"但更不想瞒你。你聪慧过人,不该被蒙在鼓里。"
沈清蘅心中一暖,却也泛起一丝苦涩:"母亲说,父亲在大理寺办案时,常要权衡各方利弊。如今谢家面临困境,我只怕......"
"别怕。"谢昭然突然伸手,轻轻擦去她发间飘落的灯花,"有我在。我向你保证,不会让沈府出事。"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河风拂过,沈清蘅的裙摆与谢昭然的衣袂纠缠在一起。两人望着彼此,眼中映着漫天灯火,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刻的静谧。远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而他们仿佛置身于喧嚣之外,自成一方天地。
突然,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烟花,照亮了两人的脸庞。谢昭然望着沈清蘅被火光映红的脸颊,心跳不禁加快。他多想就这样一直守护着她,在这波谲云诡的京都,为她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清蘅,"他轻声唤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身边。"
沈清蘅望着他,眼中泛起泪光。她轻轻点头,将手中的凤凰灯又推远了些,看着它渐渐融入河面上的灯海。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有些情愫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生根发芽,而这场花灯之约,或许正是命运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