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雁字传情

    春去秋来,沈府的梅树抽了新芽又落尽枯叶,檐角的铜铃在风中独自摇晃。沈清蘅数着窗棂上斑驳的光影,将熬好的药汁倒入沟渠——那些本该送去谢府的伤药,如今只能默默消散在水流里。

    这日午后,芸香举着封信冲进兰堂时,沈清蘅正在修补谢昭然留下的《本草纲目》。信笺上还带着塞外的沙尘气息,字迹被磨得有些模糊,却依然是熟悉的龙飞凤舞:"京都的梅花开了吗?西北的沙枣倒是结了果,酸得很,倒让我想起你做的梅子酱..."

    信纸簌簌作响,沈清蘅指尖抚过字句间晕开的墨点,仿佛看见谢昭然在颠簸的军帐里,就着摇曳的烛光提笔。信中只字未提战事艰辛,却细细描绘军营里的趣事:新兵把止血的艾草错当野菜、老军医的药罐子被马踢翻、连营外的土拨鼠都被他编进打油诗。

    "下月十五,我会在城头看月亮。"最后一行字让沈清蘅眼眶发烫,她将信笺贴在胸口,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窗外忽然掠过雁群,她望着天际排成"人"字的黑影,终于露出三个月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当晚,沈清蘅取出珍藏的锦盒,将信件与银铃铛、银杏叶放在一起。烛火下,她铺开宣纸,却不知从何写起。最后只画了枝盛开的梅花,花瓣上缀着一滴水墨——像极了那日花灯节,谢昭然为她拭去的、落在鬓边的灯花。

    此后,每隔半月必有书信翻越千山万水而来。有时是夹着沙枣核的短笺,有时是画着奇怪草药的草图,最厚的那封里,还藏着一缕染血的红绳。沈清蘅抚摸着信纸上力透纸背的字迹,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回实处。原来在千里之外,那个总爱晃着铜铃的少年,正用他的方式,守护着属于他们的约定。

    沈清蘅将那封带着沙枣香的信小心收进檀木匣时,芸香匆匆来报,镇国公府邀沈府女眷参加春宴。镜中少女望着自己素白的裙裾,想起谢昭然信中那句"想看你穿海棠红的模样",指尖不由得抚过妆奁里搁置已久的胭脂。

    镇国公府的后花园里,各色牡丹开得正艳,丝竹声与笑语声交织。沈清蘅端着茶盏立在回廊一角,忽听得身后传来清脆的环佩叮咚。"可是沈姑娘?"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她转身,见一位身着鹅黄襦裙的少女正望着她,眉眼弯弯,腕间戴着与她相似的银镯,"我是户部侍郎之女苏明玥,早听闻沈姑娘才名远扬。"

    两人相谈间,沈清蘅得知苏明玥也爱读医书,甚至偷偷跟着街头郎中采药。"前日我用马齿苋治好了厨娘的烫伤!"苏明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忽然压低声音,"不过可别告诉我父亲,他总说女子该学些琴棋书画。"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一阵哄笑。李婉柔身着茜色罗裙,手持团扇,故意提高声调:"有些人啊,整日装模作样地摆弄草药,也不知是想博得谁的青睐。"她身旁的贵女们掩嘴轻笑,目光似有若无地瞥向沈清蘅。

    苏明玥正要上前理论,却被沈清蘅轻轻拉住。她放下茶盏,缓步走到李婉柔面前,语气平静:"李姑娘既知女子该习琴棋书画,不知可会品鉴草药?"不等对方回答,她已指着园中的芍药道,"这芍药根可入药,活血散瘀;而旁边的夹竹桃看似艳丽,实则全株剧毒。"

    周围贵女们发出惊叹,李婉柔脸色微变。苏明玥趁机举起手中的团扇:"沈姑娘还教我用艾草熏衣驱虫呢,李姑娘可要试试?"说罢,从袖中掏出个绣着药草纹样的香囊,引得众人纷纷围拢询问。

    暮色渐浓时,沈清蘅与苏明玥并肩走在回廊上。新交的好友忽然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我特意留的玫瑰酥,听说你最爱吃。"沈清蘅一怔,接过点心时,仿佛又听见熟悉的铜铃声在耳畔响起。

    回到沈府,她坐在窗前,就着月光打开谢昭然的信。窗外,春风送来阵阵花香,手中的玫瑰酥甜而不腻。她提笔在信末添了句:"今日交了个有趣的朋友,待你归来,定要介绍你们相识。"笔尖悬在纸上许久,最终又落下一行小字:"我很想你。"

    沈清蘅握着狼毫的手微微发颤,宣纸上晕开的墨点像是落在心尖的涟漪。窗外春雨淅淅沥沥,打在芭蕉叶上的声响,与她急促的心跳声交织。

    "芸香,快把那盒新得的苏绣丝线拿来。"她转头唤道,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雀跃。待绣线铺展在案,她小心翼翼抽出淡粉色丝线,在信笺角落绣了朵小小的并蒂莲——那是独属于她和谢昭然的印记。

    母亲有喜的消息来得突然。三日前深夜,沈清蘅端着安神汤去母亲房里,却撞见父亲红着眼眶握着母亲的手。"清蘅,你要有个弟弟或妹妹了。"母亲苍白的脸上泛着温柔的笑意,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说话轻轻晃动。

    此刻,沈清蘅将这个喜讯郑重地写进信里:"家中近日有天大的喜事,母亲身怀有孕,父亲已请了最有名的稳婆与大夫。我每日跟着药庐大夫研习养胎之法,待你归来,说不定就能见到牙牙学语的小娃娃了。"

    写到此处,她不禁想起幼时在扬州,自己总爱趴在母亲膝头听故事。如今,新生命的降临,又会为这个家带来怎样的温暖?她继续写道:"你走后,京都的春天依旧繁花似锦,可少了那个晃着铜铃翻墙的身影,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盼你在军营一切安好,早些带着平安归来。"

    信笺折了又折,她将绣好的并蒂莲香囊一同放入信封。暮色渐浓时,沈清蘅站在沈府角门前,望着远去的信差。春风拂面,腕间的银铃铛轻轻摇晃,恍惚间,她仿佛看见谢昭然读信时嘴角上扬的模样。

    回到房中,她坐在母亲常坐的位置上,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新生命的胎动虽还微弱,却让她满心都是欢喜与期待。这一夜,她做了个梦,梦里谢昭然带着满身风雪归来,怀中抱着个粉雕玉琢的孩童,腰间的铜铃与她腕间的银铃,奏出最动听的旋律。

    西北的风沙将谢昭然的军帐帘布磨得发白时,那封带着并蒂莲香囊的信才辗转送到他手中。少年攥着被汗水浸软的信笺,在帐外站了足足半柱香,直到掌心血痕将"母亲有喜"四个字晕染成暗红,才敢借着摇曳的烛光展开。

    "原来京都的春天已这般热闹。"他望着信中描绘的新生命,忽然想起沈清蘅小时候抱着布偶的模样,唇角不自觉上扬。可看到"少了晃铜铃的身影"时,指尖重重按在羊皮地图的西北疆域,将那处硌出深深的褶皱。

    当夜,谢昭然伏在案前回信,狼毫却悬在半空迟迟未落。军营里流传的消息比信笺更快——半月前的突袭中,粮草队损失惨重,老将军咳血卧榻,而他即将被调往前线。墨滴在宣纸上晕开,他突然将信纸揉成团塞进铠甲内衬,摸出随身的银铃铛贴在胸口。

    三日后,军邮再次启程。这次的信笺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孩童画像,襁褓边用木炭仔细勾勒出两只交缠的铃铛。"等小宝贝出生,我要做他最威风的... (此处字迹被刻意涂掉,隐约可见未干的墨痕)" 下方配着一行工整小字:"酸枣仁配龙眼肉,记得让沈夫人睡前温服。" 信笺角落,他画了个歪头笑的小人,举着写满"勿念"的旗子,又补了句:"别总皱着眉,我在这儿好着呢,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羊肉汤。等我回去,定要尝尝你亲手做的贺礼。"

    信送出的第七日,谢昭然率先锋营夜袭敌营。箭雨纷飞中,他护着怀中的信笺滚进沟渠,银铃铛不知何时脱手,却在月光下撞出清响。恍惚间,他又看见沈清蘅倚在沈府墙头,腕间银铃随着她嗔怪的眼神轻轻晃动。

    "等打完这仗..."他攥着染血的信笺起身,刀锋劈开夜色,"定要带着平安回去,站在你面前说..."风沙呼啸而过,将未说完的话卷向远方,唯有怀中那封带着温度的信,成了他在寒夜里最坚实的铠甲。

章节目录

青瓦闲敲竹马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烟染兰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烟染兰笺并收藏青瓦闲敲竹马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