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这一夜格外漫长。
姜姒被困于混沌之中。她身前立着一道熟悉至极的身影,可任凭她如何唤他,回应她的只有一片死寂。
“陆川…阿川…哥哥…兄长…姜文!”她如一条离了水的鱼儿,连呼吸都觉困难,伸伸手才够着他的衣角,又滑了下去。
脑海中闪过一幕幕责打、谩骂、离弃的画面,惶恐与无助将她淹没。
十岁那年,又或其他什么时候,她妄想着重回前世的世界,为枉死之人报仇雪恨。所以,搜罗了不少奇闻异志,偷偷寻来“能人异士”。为了让兄长少派人盯着她,单方面吵了几架。
妄想终归是妄想。
匪徒借此名义把她掳去。她成了那人要挟兄长的筹码。
他也是这般出现在她身前,一言不发,更不愿她靠近。即便烧了几日,也不曾见他来过问一句。在后来一段时日里,她每日都会与他打个照面,他依旧温柔和煦,却无往日亲昵。她忍不住落泪,他只说有要事在身,不便照顾她。
思及此,她微微啜泣起来,又怕打扰到他,惹人厌烦。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俯身,一双玉手拭去她的泪珠。她用力搂住其腰身,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哀求:“我错了。哥哥我错了。你不要讨厌我。”
那人推开她,攥住她的双臂,逼视她泪眼婆娑而又迷离的双眸,问道:“姒姒,我是谁?”
她无暇思索,泣不成声:“你是…你是哥哥呀!”
“我是谁?”对方不紧不慢,却不依不饶。
她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只一遍遍连名带姓唤他,即要哑然失声时,忽而浑身一轻,跌进了熟悉的胸膛。
如同哄娃娃似的,姜文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她不安的心,见她委屈到颤动不止,眼中不见丝毫恼怒之色,反而尽是愉悦。
回到府中时,已是丑时末。
空中云雨散去,露出几粒星辰,伴得月色愈加动人。
姜姒在府中昏睡了大半日,自然不知道天一阁被迫停业休整,也不知京中悄然传起了那晚之事——
明阳郡主同汝南侯小公子等若干男女行淫、乱。
虽此事最终被压了下来,可风声还是传到了某些人的耳朵里。
朝堂上,御史们为此唇齿相讥,皇帝头疼抚额,姜文则泰然自若。
原是周王意欲让王长子求娶大庆公主,结两国之好,并愿与大庆共同开采昆山矿脉,一同改进精铁冶炼之术。
周国使团前些日子才进京,便传出此消息,不免怀疑大庆皇室女是否私德有亏。又闻大庆唯一及笄能出嫁的顺平公主与明阳郡主姜姒关系非同一般,周国王长子果断放弃了求娶的想法。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倒是岔开了最初弹劾的事。
“昆山矿脉是中原一带最大矿脉,一直握在周国手中。如今他们有意与我们共享,我们合该抓住机会。”
“北方蛮夷长年作乱,大小战事不断。因此,周国人丁稀缺,意图让我们的人为他们采矿铸兵刃,还觊觎我们的冶炼术,不安好心呐。”
“昆山地势特殊,易守难攻,若真出什么岔子,我们岂不白白断送一批人?”
其中,宰辅李宏最擅长和稀泥,把利弊抛出来,等皇帝定夺:“风险是有,但昆山矿源的产出能扩充京成与南方的军、备,于我们而言如虎添翼。如此,陛下也不必再担忧西北燕氏一家独大。”
皇帝沉默。
众人拿不准帝王心思,又说回最初的问题:明阳郡主私德有亏,当受惩罚,连带着其兄也有教养不当之责。
姜文在朝堂中是十足的旧派,还是襄王长子,虽世袭爵位没有正式落到他头上,耐不住手里头有实权,士族官员均以他马首是瞻。人们更愿意称其为小王爷,而非世子。
新派多为能力拔尖的寒士,力求革新。可有他这座大山挡着,皇帝摇摆不定,变革不过说说而已。
这一代皇帝子嗣凋零,唯有贵妃育有一子,年方五岁。皇帝疼爱其胞弟,皇后素来与襄王府交好,朝臣们心底都暗暗埋了颗疑虑的种子。
再说除了立场之外,姜文为人谦逊温和,深谙中庸之道,张弛有度,让人找不出错处,甚至还是京中青年争相效仿的对象。是以,多数都不敢把人得罪太过。
唯有其妹姜姒一身反骨,飞扬跋扈。那些激进分子只消逮住一丝错处,便往死里弹劾,一如现在:
“陛下,礼则有言,男子侍外,女归于室,男不入,女不出。郡主是皇室女,更应做好表率。”
“女子当贤良淑德、洁身自好。郡主如此行实乃给女子抹黑,给大庆抹黑,望陛下严惩。”
新派之人如是说,更为保守的旧派则眼关鼻子关心,偷偷瞄了几眼小王爷,不打算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反问:“大庆国威浩荡,何须在意周国的想法。他们先有求于我们,现在说弃就弃,将我大庆置于何地?”
“好了好了。”皇帝终于坐不住,不欲再听他们扯皮,不耐打断这群人,点了隔岸观火的姜文,“你来说。明阳是你妹妹,你什么想法?”
他以惯有的措辞徐徐道来:“姒姒偶尔顽劣,都是臣给惯的,臣愿代她受过。”
“你啊你啊。你说说你……”皇帝一时语塞,板起脸面,“朝中事务交由李宰辅,你给朕回去好好反思几日。”
臣子们交换了眼神,又是轻拿轻放。
早朝一度水深火热,昏睡中的姜姒亦如此。她梦见自己被丢弃在一座孤岛之中,四周海水环绕。忽而海平面翻涌,整个岛屿都在颤动、塌陷,她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没入这漫无边际中。
恐惧将她吓醒。她霎时从床上弹坐起身,手心,后背全是黏腻腻的汗渍。可她一时管不了这么多,赤着脚冲了出去,全然不理会丫鬟焦急之言,定定看着那道熟悉的背影,小心翼翼唤了一声:“哥哥!”
那人回首,笑道:“怎么连鞋袜都不穿就跑出来?仔细别着凉了。”
“我就不要穿。”她像得了什么特赦令,立马换了副面孔,“那些大臣是不是又在说我坏话了?”
“那你还不收敛点。陛下当着群臣的面让我回府休养几日,你让我脸面往哪儿搁?”他嘴上说着责怪,语气却分外轻松。
“你若真想让他们闭嘴,方法多的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她是知道的。皇帝不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臣子,所以她的兄长样样拔尖,而她正是那一缕瑕疵。
对方但笑不语。
她不在乎所谓名声,遂了兄长愿,也为过得更潇洒自在。但凡事不能太过,进而有了约法三章。
正思索着,猝不及防被抱起,托着回了里屋。挣扎间一屁股落在梳妆台上,还磕了一脑袋,疼得抱怨:“都说了不要像小时候那样抱我。”
丫鬟鱼贯而入,都是全新面孔。她后知后觉流年并未服侍在身边,随后了然,被兄长撞见那晚混乱之状,他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
过去他便说过,奴不能劝主,理当受罚。
“我要流年回来。”她们一起长大,比亲姐妹还亲。
空气静止了一瞬,只听对方应声说好,她才松口气。
梳洗间,有人通报,儋州回来的三小姐来了,正在外头候着。
听到里间还有男子说话,声音似是她们的兄长。闺阁内闱怎可随意出入?姜姝眼中闪过一抹惊诧,但很快掩饰过去,见姜姒出来,她起身行了一礼:“我听说妹妹醒了,特意来瞧一瞧。我也知母亲言行极端,但她…那些年发生了很多事,你并不清楚。”
小时候,姜姒从王府老人那儿听说,父亲在战场上救下母亲,二人互生情愫。这位姐姐自出生起便随父亲母亲东奔西走。只是这性子,反而像母亲尚在闺中时那般娴静明理。若她在京中长大,必然是一等一的贵女。
她对姜姝没什么深厚情谊,反而有些嫉妒与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还提了母亲,自然也没有好脸色:“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
“妹妹才醒来,想必不清楚外头传了什么流言蜚语。”姜姝犹豫一会儿,还是道,“有的事情,合该澄清一番。”
“姐姐说,我需要向谁澄清呢?”她“噗嗤”笑出声,难道不应该是那些人向她道歉吗?随意传播他人私事,肆意评判。况且她是有封邑的郡主,万事皆有襄王府、有兄长撑着。
姜姝摇摇头:“世人对女子多有苛刻,名节于女子而言尤为重要。即便你自己不在乎,也该为府中女眷、为那些与你交好的女子考虑。”
“冠冕堂皇。我想起来了,姐姐还未议亲呢。”淤积在心口的郁气,全都化作尖刺,刺向素昧平生的姐姐。
“你!简直不可理喻!”有里说不通,姜姝是真的被气到了,对旁听的兄长高声道,“妹妹不明白,大哥哥素有贤名,难道也不明白吗?”
里边之人这才出来:“三妹妹不必担忧,此事我会处理。”
姜姒听后眉目一横,一句送客,把人赶了出去。心中仍觉不愉快,指着笑盈盈的某人:“你也走。有什么事,你们兄妹二人好好商议去吧。”
姜姒被困于混沌之中。她身前立着一道熟悉至极的身影,可任凭她如何唤他,回应她的只有一片死寂。
“陆川…阿川…哥哥…兄长…姜文!”她如一条离了水的鱼儿,连呼吸都觉困难,伸伸手才够着他的衣角,又滑了下去。
脑海中闪过一幕幕责打、谩骂、离弃的画面,惶恐与无助将她淹没。
十岁那年,又或其他什么时候,她妄想着重回前世的世界,为枉死之人报仇雪恨。所以,搜罗了不少奇闻异志,偷偷寻来“能人异士”。为了让兄长少派人盯着她,单方面吵了几架。
妄想终归是妄想。
匪徒借此名义把她掳去。她成了那人要挟兄长的筹码。
他也是这般出现在她身前,一言不发,更不愿她靠近。即便烧了几日,也不曾见他来过问一句。在后来一段时日里,她每日都会与他打个照面,他依旧温柔和煦,却无往日亲昵。她忍不住落泪,他只说有要事在身,不便照顾她。
思及此,她微微啜泣起来,又怕打扰到他,惹人厌烦。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俯身,一双玉手拭去她的泪珠。她用力搂住其腰身,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哀求:“我错了。哥哥我错了。你不要讨厌我。”
那人推开她,攥住她的双臂,逼视她泪眼婆娑而又迷离的双眸,问道:“姒姒,我是谁?”
她无暇思索,泣不成声:“你是…你是哥哥呀!”
“我是谁?”对方不紧不慢,却不依不饶。
她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只一遍遍连名带姓唤他,即要哑然失声时,忽而浑身一轻,跌进了熟悉的胸膛。
如同哄娃娃似的,姜文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她不安的心,见她委屈到颤动不止,眼中不见丝毫恼怒之色,反而尽是愉悦。
回到府中时,已是丑时末。
空中云雨散去,露出几粒星辰,伴得月色愈加动人。
姜姒在府中昏睡了大半日,自然不知道天一阁被迫停业休整,也不知京中悄然传起了那晚之事——
明阳郡主同汝南侯小公子等若干男女行淫、乱。
虽此事最终被压了下来,可风声还是传到了某些人的耳朵里。
朝堂上,御史们为此唇齿相讥,皇帝头疼抚额,姜文则泰然自若。
原是周王意欲让王长子求娶大庆公主,结两国之好,并愿与大庆共同开采昆山矿脉,一同改进精铁冶炼之术。
周国使团前些日子才进京,便传出此消息,不免怀疑大庆皇室女是否私德有亏。又闻大庆唯一及笄能出嫁的顺平公主与明阳郡主姜姒关系非同一般,周国王长子果断放弃了求娶的想法。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倒是岔开了最初弹劾的事。
“昆山矿脉是中原一带最大矿脉,一直握在周国手中。如今他们有意与我们共享,我们合该抓住机会。”
“北方蛮夷长年作乱,大小战事不断。因此,周国人丁稀缺,意图让我们的人为他们采矿铸兵刃,还觊觎我们的冶炼术,不安好心呐。”
“昆山地势特殊,易守难攻,若真出什么岔子,我们岂不白白断送一批人?”
其中,宰辅李宏最擅长和稀泥,把利弊抛出来,等皇帝定夺:“风险是有,但昆山矿源的产出能扩充京成与南方的军、备,于我们而言如虎添翼。如此,陛下也不必再担忧西北燕氏一家独大。”
皇帝沉默。
众人拿不准帝王心思,又说回最初的问题:明阳郡主私德有亏,当受惩罚,连带着其兄也有教养不当之责。
姜文在朝堂中是十足的旧派,还是襄王长子,虽世袭爵位没有正式落到他头上,耐不住手里头有实权,士族官员均以他马首是瞻。人们更愿意称其为小王爷,而非世子。
新派多为能力拔尖的寒士,力求革新。可有他这座大山挡着,皇帝摇摆不定,变革不过说说而已。
这一代皇帝子嗣凋零,唯有贵妃育有一子,年方五岁。皇帝疼爱其胞弟,皇后素来与襄王府交好,朝臣们心底都暗暗埋了颗疑虑的种子。
再说除了立场之外,姜文为人谦逊温和,深谙中庸之道,张弛有度,让人找不出错处,甚至还是京中青年争相效仿的对象。是以,多数都不敢把人得罪太过。
唯有其妹姜姒一身反骨,飞扬跋扈。那些激进分子只消逮住一丝错处,便往死里弹劾,一如现在:
“陛下,礼则有言,男子侍外,女归于室,男不入,女不出。郡主是皇室女,更应做好表率。”
“女子当贤良淑德、洁身自好。郡主如此行实乃给女子抹黑,给大庆抹黑,望陛下严惩。”
新派之人如是说,更为保守的旧派则眼关鼻子关心,偷偷瞄了几眼小王爷,不打算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反问:“大庆国威浩荡,何须在意周国的想法。他们先有求于我们,现在说弃就弃,将我大庆置于何地?”
“好了好了。”皇帝终于坐不住,不欲再听他们扯皮,不耐打断这群人,点了隔岸观火的姜文,“你来说。明阳是你妹妹,你什么想法?”
他以惯有的措辞徐徐道来:“姒姒偶尔顽劣,都是臣给惯的,臣愿代她受过。”
“你啊你啊。你说说你……”皇帝一时语塞,板起脸面,“朝中事务交由李宰辅,你给朕回去好好反思几日。”
臣子们交换了眼神,又是轻拿轻放。
早朝一度水深火热,昏睡中的姜姒亦如此。她梦见自己被丢弃在一座孤岛之中,四周海水环绕。忽而海平面翻涌,整个岛屿都在颤动、塌陷,她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没入这漫无边际中。
恐惧将她吓醒。她霎时从床上弹坐起身,手心,后背全是黏腻腻的汗渍。可她一时管不了这么多,赤着脚冲了出去,全然不理会丫鬟焦急之言,定定看着那道熟悉的背影,小心翼翼唤了一声:“哥哥!”
那人回首,笑道:“怎么连鞋袜都不穿就跑出来?仔细别着凉了。”
“我就不要穿。”她像得了什么特赦令,立马换了副面孔,“那些大臣是不是又在说我坏话了?”
“那你还不收敛点。陛下当着群臣的面让我回府休养几日,你让我脸面往哪儿搁?”他嘴上说着责怪,语气却分外轻松。
“你若真想让他们闭嘴,方法多的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她是知道的。皇帝不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臣子,所以她的兄长样样拔尖,而她正是那一缕瑕疵。
对方但笑不语。
她不在乎所谓名声,遂了兄长愿,也为过得更潇洒自在。但凡事不能太过,进而有了约法三章。
正思索着,猝不及防被抱起,托着回了里屋。挣扎间一屁股落在梳妆台上,还磕了一脑袋,疼得抱怨:“都说了不要像小时候那样抱我。”
丫鬟鱼贯而入,都是全新面孔。她后知后觉流年并未服侍在身边,随后了然,被兄长撞见那晚混乱之状,他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
过去他便说过,奴不能劝主,理当受罚。
“我要流年回来。”她们一起长大,比亲姐妹还亲。
空气静止了一瞬,只听对方应声说好,她才松口气。
梳洗间,有人通报,儋州回来的三小姐来了,正在外头候着。
听到里间还有男子说话,声音似是她们的兄长。闺阁内闱怎可随意出入?姜姝眼中闪过一抹惊诧,但很快掩饰过去,见姜姒出来,她起身行了一礼:“我听说妹妹醒了,特意来瞧一瞧。我也知母亲言行极端,但她…那些年发生了很多事,你并不清楚。”
小时候,姜姒从王府老人那儿听说,父亲在战场上救下母亲,二人互生情愫。这位姐姐自出生起便随父亲母亲东奔西走。只是这性子,反而像母亲尚在闺中时那般娴静明理。若她在京中长大,必然是一等一的贵女。
她对姜姝没什么深厚情谊,反而有些嫉妒与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还提了母亲,自然也没有好脸色:“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事?”
“妹妹才醒来,想必不清楚外头传了什么流言蜚语。”姜姝犹豫一会儿,还是道,“有的事情,合该澄清一番。”
“姐姐说,我需要向谁澄清呢?”她“噗嗤”笑出声,难道不应该是那些人向她道歉吗?随意传播他人私事,肆意评判。况且她是有封邑的郡主,万事皆有襄王府、有兄长撑着。
姜姝摇摇头:“世人对女子多有苛刻,名节于女子而言尤为重要。即便你自己不在乎,也该为府中女眷、为那些与你交好的女子考虑。”
“冠冕堂皇。我想起来了,姐姐还未议亲呢。”淤积在心口的郁气,全都化作尖刺,刺向素昧平生的姐姐。
“你!简直不可理喻!”有里说不通,姜姝是真的被气到了,对旁听的兄长高声道,“妹妹不明白,大哥哥素有贤名,难道也不明白吗?”
里边之人这才出来:“三妹妹不必担忧,此事我会处理。”
姜姒听后眉目一横,一句送客,把人赶了出去。心中仍觉不愉快,指着笑盈盈的某人:“你也走。有什么事,你们兄妹二人好好商议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