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碰了壁的孟大人没生气,他走到明瑜家门口的石榴树下耐心等待。
距此处不远的稻场上,有两人在研究上面的石盘,那是收完麦子后要用到的石盘。
“这有何用?”素心纳闷,小姐已经在这看半个时辰了。明瑜摇头,她没看石盘,她在思考石盘前的这个筒车。
如今水稻灌浆期正是需水时,如果把河中流引入田地便能极快解决眼下情况。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岂止是她一人能想到的,长住于此的村民定然早已有了眉头,而且他们还发明了筒车。
明瑜敲敲打打眼前农业用具。年久失修的筒车摇摇晃晃起来,看来杏花村以前并不缺水,能用到此物的时候不多。
——
“对啊,杏花村不缺水,相反,它雨季期很长。”平济县县令王风遥拿着手中折子回复许多日前孟修竹传来的折子。
王县令在折子上斟酌用词。几番要下笔,终究还是没能落下。折子是三月中旬递来的,如今已近四月上旬。
“唉。”王风遥心生烦躁,这小阁老怎地如此多事,想了解什么何必问他,随便找本县志看看不得了。这下好了,折子积压下来,他不知该如何回了。
王风遥是个中规中矩的地方官,他碌碌无为在平济县当了近十年县令,不是喜欢这里山水人烟,只是因为一直没有亮眼的政绩调不走。
曾经他会为了争个名声勤勤恳恳,但后来时间长了,人老了,少负凌云志也熄灭了。那么拼做什么,安安稳稳不好吗?
王风遥几欲放下手中折,可瞧瞧上面眼熟的字迹他又犹豫不决。
等待日头西去,王县令案头处折子终于有了归处。他揣起孟修竹递来的折子,吹灭屋内蜡烛,走出门,“林方备马。”
林方慌忙从角落处现身,他瞅瞅西头的天,大晚上的还出门?
王风遥没理会林方的小心思,“把孟县丞留下来的侍从也叫上。”
听此言,林方便放下心中诧异,大人是要去找孟县丞啊,那还是早点去吧,能赶上孟大人吃早饭时到。
这边两人坐着马车马不停蹄赶路,那边杏花村一片祥和。
无水在杏花村并非大事,他们这地贫,即便有水,秋收时粮食依旧少。原因无人知,反正饿不死。
孟修竹到底没能见到明瑜。他行在回家的小路上,无月的天阴影厚重,无人看出他脸上复杂多变的表情。
外面天热虫杂,他竟在她家门口硬生生等了一个时辰,他怀疑他疯了。
“父亲寿辰母亲有说大办?”孟修竹不经意出声。
季秋立刻接上,“老夫人说是要大办,但老爷不赞同。”
“哦?”孟修竹纳闷,他父亲最是听母亲话了,怎地这次反倒两人意见不合了。
“因为老夫人想趁着这次寿宴,为,为公子定亲。但老爷觉得可以另办宴会,好好选选。”季秋斟酌用语。
“定什么亲?”孟修竹反问,他没对象上哪定亲去。
季秋没回。在盛京如孟修竹这般年纪的男子们大多孩子都会能上学堂了,单单这位前途无量的孟大人连亲都未成。京城常有关于孟修竹谣言传出,孟修竹闻之毫不在意,但老夫人和老爷很在意。
孟修竹敛下脸色情绪,“明日回京。”
季秋点头,“是大人。”
——
“哎呀~”明瑜与素心两人齐齐躺床上发出长长叹息。
“这一下午可真累。”素心揉揉肩,“小姐,这个法子可行吗?”
她们一下午都在研究稻场上的筒车。明瑜从前是研究农学的,多少也涉猎过古代农业用于灌溉的农具。但那些浅薄的了解完全不能与现实相连接。
下午多番观察她才彻底明白筒车的构造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早有耳闻,筒车之不足,可今日一见,明瑜还是想赞叹,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
“可行。”明瑜喃喃回答,她累的一沾床就睁不开眼,也不知素心听到她的回答没有。
翌日。
“大人,门口有辆陌生马车。”季秋回屋禀告正在收拾书籍的孟修竹。
孟修竹将手中书籍全部整理好放书箱里,“啪嗒,”书箱卡扣合紧,他转身轻扫来人,“知道了。”
“啪啪。”木门传来声音。
季秋不等孟修竹给他示意便率先去了门口查看,门口站着两男子,方才的陌生马车往前行了几尺。
“季冬?”季秋惊讶,他认错了。季冬不是在平济县吗,怎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这儿。
季冬点头,出去几日,他身上多了些稳重,“王县令要见公子,你去禀告公子。”
“不是,不是。”一身着灰衣男子从马车处跑来,他打断季冬的话,“不是王县令要见公子,是王县令前来拜见孟大人。”王风遥纠正道。
季秋点头,王风遥是平济县县令,他在平济县待了许久自然认识。
“公子,王县令在门前想见您一面。”季秋如实陈述。
孟修竹顺手拈起一本书案上还未收好的书籍,“王风遥,他来了?”
“是。”
孟修竹丢下刚拿起的书,先季秋一步出了正堂来到小院门口。
“怎么样?大人见我吗?”门一开,王风遥便堆满笑容,看也不看来人说。
“见。”孟修竹淡定回答,“王大人怎么有空光临寒舍。”
“啊……孟大人。”王风遥被吓的一愣,他没想到孟修竹会亲自来开门。此次一行也无他意,王县令实在待腻了平济。他摸上怀中折子,“孟大人,下官……我来送折子。”
孟修竹抽出他手中折子,扫一眼便知折子内容,那是他自己所书,自然记得清楚。
他转身进了院。王风遥一咬牙自觉跟上,他希望孟大人不要让他失望。
待到屋内只剩两人时,孟修竹率先出了声,“王大人亲自来送难不成是有要事相商?”
王风遥与孟修竹之间隔了个书桌,孟修竹坐,王风遥站,“王大人坐下说话。”他仰着脑袋着实费力。
王风遥想着心中事,没注意到孟修竹旁的意思。“孟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知孟大人威望,此次来平济是有大事要做。下官无能,无力为大人助力,但下官在本地多年对本地的风土人情相当清楚,如大人需要,下官愿为大人所用。”
孟修竹手搭在桌子上,面无表情的听着王风遥的投诚言论。
“王大人此言差矣,你我同为朝廷命官,自然都是为朝廷效力。”
“对对对,孟大人提醒的是,下官一时疏忽了言辞。”王风遥从谏如流更改言论。
孟修竹搁置手中折子起身,他看向一月前还看不上自己的王县令,怎地今日改了主意呢。孟大人对着王县令罕见笑了笑。
王风遥琢磨着孟修竹意思没明白他到底何意。
“啪嗒!”木门发出一阵响亮声。不是敲门声,是,是踹门声?王县令震惊,谁敢踹孟大人的门。
孟修竹也听到了,他信步出了门,然后看到了意料之中的人。
“孟大人在家吗?”明瑜抱着怀里的木头,喘着气进了孟修竹家门。
门不是踹开的,是因为木头太长不慎顶开的,再说,踹门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季秋瞥一眼无甚表情的公子,麻溜上前接过明瑜怀里的木头。
孟修竹看明瑜急促模样,把脑中要回京、要应付王风遥的事忘的干干净净,他只想去问问她怎么了。事实上他确实这样做了。
明瑜大致说了下她的难处,“我想做个新样式的筒车,暂且叫它翻车吧……”但是凭她力气无法把脑中之物还原出来,于是她想到了孟修竹和孟修竹的侍从。
毕竟,她与孟大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想来孟大人不会拒绝。当然拒绝也没关系,她还可以搬出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理由,“这翻车比筒车更能最大力度的帮助种地之人抽取河中水灌溉旱地。”
“是不是很厉害?”明瑜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问孟修竹。
孟修竹点头,“厉害。”
明瑜计谋得逞,“孟大人好眼光,若此事能成,以后杏花村百姓都会记得你前无古人的功德。”
王风遥蹙眉,什么东西这么自大敢放言称,前无古人。
他走到两人身侧,一副热心肠模样,“方才听姑娘叙述这翻车功能属实让在下惊讶,不知在下可否为姑娘排忧解难”。
明瑜惶然,原来孟大人今儿来客人了。她观察眼前人面貌和着装。人靠衣装马靠鞍,这面前人绸缎制成的衣服无疑彰显出他巨大的财力。
她没贸然拒绝,“不知这位大人是?”
孟修竹淡淡扫了眼王风遥,他倒是有眼色。
王风遥时刻注意孟大人行动,自然没错过他不经意的扫视。他以为孟大人赞同他,便自报家门,“在下是平济县县令王风遥,姑娘大可放心,且有在下帮忙,姑娘所言之物必然能尽早落地。”
明瑜听着王风遥分外诚恳的话,极为不适应,据她所知,这平济县县令不知什么好相与的主吧,现下这般是闹哪出?
“原来是县令大人啊,小女久仰了。”明瑜说着场面话没答应他的建议。
孟修竹见两人有问有答,便抬脚往一旁书桌旁走。
明瑜诧异看他身影,这是何意?不愿帮忙还是想让王县令帮忙?
距此处不远的稻场上,有两人在研究上面的石盘,那是收完麦子后要用到的石盘。
“这有何用?”素心纳闷,小姐已经在这看半个时辰了。明瑜摇头,她没看石盘,她在思考石盘前的这个筒车。
如今水稻灌浆期正是需水时,如果把河中流引入田地便能极快解决眼下情况。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岂止是她一人能想到的,长住于此的村民定然早已有了眉头,而且他们还发明了筒车。
明瑜敲敲打打眼前农业用具。年久失修的筒车摇摇晃晃起来,看来杏花村以前并不缺水,能用到此物的时候不多。
——
“对啊,杏花村不缺水,相反,它雨季期很长。”平济县县令王风遥拿着手中折子回复许多日前孟修竹传来的折子。
王县令在折子上斟酌用词。几番要下笔,终究还是没能落下。折子是三月中旬递来的,如今已近四月上旬。
“唉。”王风遥心生烦躁,这小阁老怎地如此多事,想了解什么何必问他,随便找本县志看看不得了。这下好了,折子积压下来,他不知该如何回了。
王风遥是个中规中矩的地方官,他碌碌无为在平济县当了近十年县令,不是喜欢这里山水人烟,只是因为一直没有亮眼的政绩调不走。
曾经他会为了争个名声勤勤恳恳,但后来时间长了,人老了,少负凌云志也熄灭了。那么拼做什么,安安稳稳不好吗?
王风遥几欲放下手中折,可瞧瞧上面眼熟的字迹他又犹豫不决。
等待日头西去,王县令案头处折子终于有了归处。他揣起孟修竹递来的折子,吹灭屋内蜡烛,走出门,“林方备马。”
林方慌忙从角落处现身,他瞅瞅西头的天,大晚上的还出门?
王风遥没理会林方的小心思,“把孟县丞留下来的侍从也叫上。”
听此言,林方便放下心中诧异,大人是要去找孟县丞啊,那还是早点去吧,能赶上孟大人吃早饭时到。
这边两人坐着马车马不停蹄赶路,那边杏花村一片祥和。
无水在杏花村并非大事,他们这地贫,即便有水,秋收时粮食依旧少。原因无人知,反正饿不死。
孟修竹到底没能见到明瑜。他行在回家的小路上,无月的天阴影厚重,无人看出他脸上复杂多变的表情。
外面天热虫杂,他竟在她家门口硬生生等了一个时辰,他怀疑他疯了。
“父亲寿辰母亲有说大办?”孟修竹不经意出声。
季秋立刻接上,“老夫人说是要大办,但老爷不赞同。”
“哦?”孟修竹纳闷,他父亲最是听母亲话了,怎地这次反倒两人意见不合了。
“因为老夫人想趁着这次寿宴,为,为公子定亲。但老爷觉得可以另办宴会,好好选选。”季秋斟酌用语。
“定什么亲?”孟修竹反问,他没对象上哪定亲去。
季秋没回。在盛京如孟修竹这般年纪的男子们大多孩子都会能上学堂了,单单这位前途无量的孟大人连亲都未成。京城常有关于孟修竹谣言传出,孟修竹闻之毫不在意,但老夫人和老爷很在意。
孟修竹敛下脸色情绪,“明日回京。”
季秋点头,“是大人。”
——
“哎呀~”明瑜与素心两人齐齐躺床上发出长长叹息。
“这一下午可真累。”素心揉揉肩,“小姐,这个法子可行吗?”
她们一下午都在研究稻场上的筒车。明瑜从前是研究农学的,多少也涉猎过古代农业用于灌溉的农具。但那些浅薄的了解完全不能与现实相连接。
下午多番观察她才彻底明白筒车的构造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早有耳闻,筒车之不足,可今日一见,明瑜还是想赞叹,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
“可行。”明瑜喃喃回答,她累的一沾床就睁不开眼,也不知素心听到她的回答没有。
翌日。
“大人,门口有辆陌生马车。”季秋回屋禀告正在收拾书籍的孟修竹。
孟修竹将手中书籍全部整理好放书箱里,“啪嗒,”书箱卡扣合紧,他转身轻扫来人,“知道了。”
“啪啪。”木门传来声音。
季秋不等孟修竹给他示意便率先去了门口查看,门口站着两男子,方才的陌生马车往前行了几尺。
“季冬?”季秋惊讶,他认错了。季冬不是在平济县吗,怎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这儿。
季冬点头,出去几日,他身上多了些稳重,“王县令要见公子,你去禀告公子。”
“不是,不是。”一身着灰衣男子从马车处跑来,他打断季冬的话,“不是王县令要见公子,是王县令前来拜见孟大人。”王风遥纠正道。
季秋点头,王风遥是平济县县令,他在平济县待了许久自然认识。
“公子,王县令在门前想见您一面。”季秋如实陈述。
孟修竹顺手拈起一本书案上还未收好的书籍,“王风遥,他来了?”
“是。”
孟修竹丢下刚拿起的书,先季秋一步出了正堂来到小院门口。
“怎么样?大人见我吗?”门一开,王风遥便堆满笑容,看也不看来人说。
“见。”孟修竹淡定回答,“王大人怎么有空光临寒舍。”
“啊……孟大人。”王风遥被吓的一愣,他没想到孟修竹会亲自来开门。此次一行也无他意,王县令实在待腻了平济。他摸上怀中折子,“孟大人,下官……我来送折子。”
孟修竹抽出他手中折子,扫一眼便知折子内容,那是他自己所书,自然记得清楚。
他转身进了院。王风遥一咬牙自觉跟上,他希望孟大人不要让他失望。
待到屋内只剩两人时,孟修竹率先出了声,“王大人亲自来送难不成是有要事相商?”
王风遥与孟修竹之间隔了个书桌,孟修竹坐,王风遥站,“王大人坐下说话。”他仰着脑袋着实费力。
王风遥想着心中事,没注意到孟修竹旁的意思。“孟大人折煞下官了,下官知孟大人威望,此次来平济是有大事要做。下官无能,无力为大人助力,但下官在本地多年对本地的风土人情相当清楚,如大人需要,下官愿为大人所用。”
孟修竹手搭在桌子上,面无表情的听着王风遥的投诚言论。
“王大人此言差矣,你我同为朝廷命官,自然都是为朝廷效力。”
“对对对,孟大人提醒的是,下官一时疏忽了言辞。”王风遥从谏如流更改言论。
孟修竹搁置手中折子起身,他看向一月前还看不上自己的王县令,怎地今日改了主意呢。孟大人对着王县令罕见笑了笑。
王风遥琢磨着孟修竹意思没明白他到底何意。
“啪嗒!”木门发出一阵响亮声。不是敲门声,是,是踹门声?王县令震惊,谁敢踹孟大人的门。
孟修竹也听到了,他信步出了门,然后看到了意料之中的人。
“孟大人在家吗?”明瑜抱着怀里的木头,喘着气进了孟修竹家门。
门不是踹开的,是因为木头太长不慎顶开的,再说,踹门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季秋瞥一眼无甚表情的公子,麻溜上前接过明瑜怀里的木头。
孟修竹看明瑜急促模样,把脑中要回京、要应付王风遥的事忘的干干净净,他只想去问问她怎么了。事实上他确实这样做了。
明瑜大致说了下她的难处,“我想做个新样式的筒车,暂且叫它翻车吧……”但是凭她力气无法把脑中之物还原出来,于是她想到了孟修竹和孟修竹的侍从。
毕竟,她与孟大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想来孟大人不会拒绝。当然拒绝也没关系,她还可以搬出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理由,“这翻车比筒车更能最大力度的帮助种地之人抽取河中水灌溉旱地。”
“是不是很厉害?”明瑜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问孟修竹。
孟修竹点头,“厉害。”
明瑜计谋得逞,“孟大人好眼光,若此事能成,以后杏花村百姓都会记得你前无古人的功德。”
王风遥蹙眉,什么东西这么自大敢放言称,前无古人。
他走到两人身侧,一副热心肠模样,“方才听姑娘叙述这翻车功能属实让在下惊讶,不知在下可否为姑娘排忧解难”。
明瑜惶然,原来孟大人今儿来客人了。她观察眼前人面貌和着装。人靠衣装马靠鞍,这面前人绸缎制成的衣服无疑彰显出他巨大的财力。
她没贸然拒绝,“不知这位大人是?”
孟修竹淡淡扫了眼王风遥,他倒是有眼色。
王风遥时刻注意孟大人行动,自然没错过他不经意的扫视。他以为孟大人赞同他,便自报家门,“在下是平济县县令王风遥,姑娘大可放心,且有在下帮忙,姑娘所言之物必然能尽早落地。”
明瑜听着王风遥分外诚恳的话,极为不适应,据她所知,这平济县县令不知什么好相与的主吧,现下这般是闹哪出?
“原来是县令大人啊,小女久仰了。”明瑜说着场面话没答应他的建议。
孟修竹见两人有问有答,便抬脚往一旁书桌旁走。
明瑜诧异看他身影,这是何意?不愿帮忙还是想让王县令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