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阚这些时日与我练刀过了不少招。
我能感觉到他尚且没有完全透个底,当然,我也没有,我们俩的交锋点到为止。
不过这个点也非常有讲究的。
比如他肯定不会伤到我分毫,我下手就多了几分肆无忌惮。
最近他抽条一般地长,十七岁的少年,一天一个样,清俊的面容也长开了,多了几分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的明昳潋滟,握着刀柄站在那处都像棵表面温润实际暗藏锐利的松柏。
我比较喜欢看他被我弄出伤,都不是什么致命伤,就是有点凌虐感的小口子。
谢明阚对我来说是个很听话的人,只有偶尔才会露出他骨子里的那点反骨和疯狂,比如他终于随我离开长安时,又比如说他杀了昭则主簿后将我拽上屋顶时,比起他逆来顺受的模样,我其实更喜欢他有点脾气的时候——那种时候让我更想折断他的反骨,让他被我欺负到求饶。
当然,现在这样也勉强能缓解我的破坏欲。
“殿下,您是故意的吗?”
谢明阚放下刀,指尖轻轻抚摸过自己的脖颈间的伤口,这已经是近些天来的第六道了,他是容易留疤的体质,哪怕伤口短短几刻就不再流血,可那些细小的疤痕却需要许久才能痊愈。
“当然不是,没收住手而已,”我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道。
前些天刚刚过了十五,也确实如傅良密所说,我只是前去露了个脸,将他给找来的替罪羔羊定个罪便算将此事了结了。
长安使节早已沉溺进了傅良密给他们营造的锦绣乡里,实际上他不来这么一出,这些人必定也要往好了说,可傅良密不知道,他始终对长安使节怀抱敌意,自是不会轻易信任。
我随意坐在地上,接过月牙递给我的汗巾,肩膀上又连忙被她披了块狐毛斗篷怕我着凉。
这些天傅良密待长安使节如旧,那群人自然也不太乐意亲自盯着谢明阚,最终都成了派随行侍卫前往谢明阚府外留守。
谢明阚的府邸就在我的公主府旁,我命人偷偷打通了中间那堵墙,找了个人假扮他,平日里他便如在长安时一般,歇在我隔壁。
谢明阚此时正在弯身捡起我们刚刚打落的兵器。
他今日穿了身免脏的黑衣,袖口紧束,露出半截白皙手腕,腰肢也显露出紧贴衣服的劲瘦,为了保暖而套上的墨青色貂裘令他那截腰都隐隐绰绰起来。
嗯,这么看,更有美感了些。
像个被金尊玉贵荣养又不失活力的沉稳小少爷。
我托着下巴看他,他也习惯了我的注目,学会了坦然地在我的视线下行动。
昌奎不知何时推了个火塘来我们身前,散播的余热顿时将这一整片都烘得暖融融地。
我的视线依旧落在谢明阚身上,他的貂裘是傅良密前些天献给我的,昭则往南,有大片猎场,傅良密带着长安使节们前去游玩,打到的最好的几块貂皮给我捎了回来。
实际上比这些皮毛更好的貂裘我库房里多得是,最后思来想去,便让月牙拿给裁缝给谢明阚做了这么一身。
不得不说,我眼光极好。
谢明阚穿这个颜色别有一番风味。
不知过了多久,谢明阚收整好了兵器架,我却发现他脖颈间的黑色围领多了点白色的污渍,冲他招招手。
他听话地走过来,俯下身看我,在我将手伸向他脸侧时抿了抿唇,眼睫轻颤。
我的指尖擦过他润泽的下巴时甚至能感觉到他一瞬间的战栗,也不知是因为我的手太冷还是因为他太敏感了些。
到了最后我才坏心眼地抚到他的围领上,迟缓地发现,那不是污渍,是雪。
刚刚只是偷偷落下一两片,恰好落到了这个小公子身上。
再一抬头,穹顶的雪势大了起来。
昭则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
-
昭则这个地界并不常下雪,因为太过干燥。
可一旦下雪,便是老天爷在明明白白告知我们,这个冬天不好过了。
北上的牧民生存环境恶劣,一到冬日便常在曳州边境杀烧抢掠,昭则坐落于草原与城镇边境,是整个北陈最北面最后一座大城市,昭则以北,是三十七年前顺服于北陈的草原十八镇,也是北陈的最后一道防线——一道被舍弃的防线。
冬季雪大,边必然伴随着荒灾,而我所等待的,彻底切断昭则与外界联系,掌控昭则咽喉的机会也终于来了。
昭则此地,势力盘根错节,可大部分都归治于傅良密手下。
与其说曳州是我这个菱玉公主的封地倒不如说是他的自治州府。
父皇或许就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傅良密犯下的错再无法掩埋压下,严重到必须被长安知晓的机会,这样他才有理由罢黜傅良密,顺便再贬责一番我,理直气壮地接手曳州,成为曳州百姓们心中的救世主。
而我不止需要给傅良密擦屁股,还不能暴露自己。
这么一等就等了半个月,眼见着大雪埋住了昭则外出的路,外不可进,内不可出,城内粮食越发稀少,人心惶惶,傅良密却依旧每日山珍海味金银珠宝地往我府上往长安使节们手中送。
也就是这天,昭则已然太平了近十年的城门生了变故。
昭则以北,向来是以草原十八镇作为屏障,挡住草原进犯。
高大的城墙将一切残忍与血腥挡住,一同挡住的还有十八镇百姓的生路。
一墙之隔,城内是人间烟火,城外是艰难求生与厮杀。
或许还有人记得当年跟着昭华公主将草原人打退、英勇无敌的十八镇百姓,可仅仅十年,昭则城内年轻一代甚至不知晓城墙之外还有我大陈子民居住。
可时至今日,这堵墙也再也拦不住这个事实。
自雪灾起,我便命人将施粥门棚设在宽大高耸的城墙边,这一日,半城百姓旁观到北上草原蛮族挑着一颗人头至此挑衅。
最终那颗人头落在了城门前,染红了残败的雪,死者睁大了眼,紧紧盯着这堵越不过的城墙。
那层安稳繁华的遮羞布,在这一刻被彻底撕破。
什么狗屁安稳,傅良密剥削贪墨下的繁华吗?十八镇百姓在外用性命默默无闻守住的平安吗?
都不是,这些都不是,昭则早就不是十多年前衣食无忧的安稳乡了。
到了如今,草原部落已经能挑着一颗人头到此处耀武扬威,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十八镇已经挡不住了,下一个就是昭则。
没有人会不为这件事而感到恐慌,哪怕十丈高的城墙都挡不住这样肆意弥漫的恐慌,因为时至今日,城墙下那颗头颅都无人敢去收敛,依旧在风雪中睁大眼紧紧盯着这可悲的一切。
那种绝望比她被风化成黑色的血还要浓稠。
我能感觉到他尚且没有完全透个底,当然,我也没有,我们俩的交锋点到为止。
不过这个点也非常有讲究的。
比如他肯定不会伤到我分毫,我下手就多了几分肆无忌惮。
最近他抽条一般地长,十七岁的少年,一天一个样,清俊的面容也长开了,多了几分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的明昳潋滟,握着刀柄站在那处都像棵表面温润实际暗藏锐利的松柏。
我比较喜欢看他被我弄出伤,都不是什么致命伤,就是有点凌虐感的小口子。
谢明阚对我来说是个很听话的人,只有偶尔才会露出他骨子里的那点反骨和疯狂,比如他终于随我离开长安时,又比如说他杀了昭则主簿后将我拽上屋顶时,比起他逆来顺受的模样,我其实更喜欢他有点脾气的时候——那种时候让我更想折断他的反骨,让他被我欺负到求饶。
当然,现在这样也勉强能缓解我的破坏欲。
“殿下,您是故意的吗?”
谢明阚放下刀,指尖轻轻抚摸过自己的脖颈间的伤口,这已经是近些天来的第六道了,他是容易留疤的体质,哪怕伤口短短几刻就不再流血,可那些细小的疤痕却需要许久才能痊愈。
“当然不是,没收住手而已,”我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道。
前些天刚刚过了十五,也确实如傅良密所说,我只是前去露了个脸,将他给找来的替罪羔羊定个罪便算将此事了结了。
长安使节早已沉溺进了傅良密给他们营造的锦绣乡里,实际上他不来这么一出,这些人必定也要往好了说,可傅良密不知道,他始终对长安使节怀抱敌意,自是不会轻易信任。
我随意坐在地上,接过月牙递给我的汗巾,肩膀上又连忙被她披了块狐毛斗篷怕我着凉。
这些天傅良密待长安使节如旧,那群人自然也不太乐意亲自盯着谢明阚,最终都成了派随行侍卫前往谢明阚府外留守。
谢明阚的府邸就在我的公主府旁,我命人偷偷打通了中间那堵墙,找了个人假扮他,平日里他便如在长安时一般,歇在我隔壁。
谢明阚此时正在弯身捡起我们刚刚打落的兵器。
他今日穿了身免脏的黑衣,袖口紧束,露出半截白皙手腕,腰肢也显露出紧贴衣服的劲瘦,为了保暖而套上的墨青色貂裘令他那截腰都隐隐绰绰起来。
嗯,这么看,更有美感了些。
像个被金尊玉贵荣养又不失活力的沉稳小少爷。
我托着下巴看他,他也习惯了我的注目,学会了坦然地在我的视线下行动。
昌奎不知何时推了个火塘来我们身前,散播的余热顿时将这一整片都烘得暖融融地。
我的视线依旧落在谢明阚身上,他的貂裘是傅良密前些天献给我的,昭则往南,有大片猎场,傅良密带着长安使节们前去游玩,打到的最好的几块貂皮给我捎了回来。
实际上比这些皮毛更好的貂裘我库房里多得是,最后思来想去,便让月牙拿给裁缝给谢明阚做了这么一身。
不得不说,我眼光极好。
谢明阚穿这个颜色别有一番风味。
不知过了多久,谢明阚收整好了兵器架,我却发现他脖颈间的黑色围领多了点白色的污渍,冲他招招手。
他听话地走过来,俯下身看我,在我将手伸向他脸侧时抿了抿唇,眼睫轻颤。
我的指尖擦过他润泽的下巴时甚至能感觉到他一瞬间的战栗,也不知是因为我的手太冷还是因为他太敏感了些。
到了最后我才坏心眼地抚到他的围领上,迟缓地发现,那不是污渍,是雪。
刚刚只是偷偷落下一两片,恰好落到了这个小公子身上。
再一抬头,穹顶的雪势大了起来。
昭则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
-
昭则这个地界并不常下雪,因为太过干燥。
可一旦下雪,便是老天爷在明明白白告知我们,这个冬天不好过了。
北上的牧民生存环境恶劣,一到冬日便常在曳州边境杀烧抢掠,昭则坐落于草原与城镇边境,是整个北陈最北面最后一座大城市,昭则以北,是三十七年前顺服于北陈的草原十八镇,也是北陈的最后一道防线——一道被舍弃的防线。
冬季雪大,边必然伴随着荒灾,而我所等待的,彻底切断昭则与外界联系,掌控昭则咽喉的机会也终于来了。
昭则此地,势力盘根错节,可大部分都归治于傅良密手下。
与其说曳州是我这个菱玉公主的封地倒不如说是他的自治州府。
父皇或许就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傅良密犯下的错再无法掩埋压下,严重到必须被长安知晓的机会,这样他才有理由罢黜傅良密,顺便再贬责一番我,理直气壮地接手曳州,成为曳州百姓们心中的救世主。
而我不止需要给傅良密擦屁股,还不能暴露自己。
这么一等就等了半个月,眼见着大雪埋住了昭则外出的路,外不可进,内不可出,城内粮食越发稀少,人心惶惶,傅良密却依旧每日山珍海味金银珠宝地往我府上往长安使节们手中送。
也就是这天,昭则已然太平了近十年的城门生了变故。
昭则以北,向来是以草原十八镇作为屏障,挡住草原进犯。
高大的城墙将一切残忍与血腥挡住,一同挡住的还有十八镇百姓的生路。
一墙之隔,城内是人间烟火,城外是艰难求生与厮杀。
或许还有人记得当年跟着昭华公主将草原人打退、英勇无敌的十八镇百姓,可仅仅十年,昭则城内年轻一代甚至不知晓城墙之外还有我大陈子民居住。
可时至今日,这堵墙也再也拦不住这个事实。
自雪灾起,我便命人将施粥门棚设在宽大高耸的城墙边,这一日,半城百姓旁观到北上草原蛮族挑着一颗人头至此挑衅。
最终那颗人头落在了城门前,染红了残败的雪,死者睁大了眼,紧紧盯着这堵越不过的城墙。
那层安稳繁华的遮羞布,在这一刻被彻底撕破。
什么狗屁安稳,傅良密剥削贪墨下的繁华吗?十八镇百姓在外用性命默默无闻守住的平安吗?
都不是,这些都不是,昭则早就不是十多年前衣食无忧的安稳乡了。
到了如今,草原部落已经能挑着一颗人头到此处耀武扬威,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十八镇已经挡不住了,下一个就是昭则。
没有人会不为这件事而感到恐慌,哪怕十丈高的城墙都挡不住这样肆意弥漫的恐慌,因为时至今日,城墙下那颗头颅都无人敢去收敛,依旧在风雪中睁大眼紧紧盯着这可悲的一切。
那种绝望比她被风化成黑色的血还要浓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