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京城连雨九日,寒意未消。行人皆棉衣袖手,步履匆匆。唯有西南宣阳坊一间茶馆门前,门庭若市。
四方茶馆,京中雅士云集之所。除名扬京城的镇馆之宝碧螺春外,最有名的便是艺姬楚婵儿。一曲《天姥吟》,令闻者伤心,听者忘归。每逢初五登台时,座无虚席。
一辆黑楠木镶玉马车停在四方茶馆门前。
车帘掀起,一名青衣婢女手拎木盒先行下车,随后一位披着银毛狐裘大氅的女子自车中走出。
这女子身形清瘦,五官精致,眉似远黛。她皮肤极白,但非膏粉堆砌的粉白,而是久不见光的病态苍白。乌发如绸,几缕垂鬓,银狐毛拢在颈边,将她的面容衬得愈发冷艳。
两人步入茶馆,堂内正中央搭有一座翘檐戏台。台下方桌数十,座无虚席。而堂中正对戏台前摆着的一张金丝楠木制成的太师椅,最为惹眼。
女子望着太师椅,脚步渐缓。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见状,连忙将手中活交予一旁小厮,快步上前。
“客官也是来听婵儿姑娘抚琴?”管事指着那太师椅道:“这中间的位子乃是独座,坐不得。但今日馆内还尚有几处空位,不知客官是坐楼下大厅,还是移步楼上雅间?”
女子闻言,不由地好奇:“独座?”
管事见四下无旁人,向女子凑近些,声音压低道:“是谢太傅家那位小霸王派人摆的。说是赏婵儿姑娘曲的好地方。唉,谢太傅清正廉明,这独子却真真是个混世魔王,咱可不敢招惹。”
江知韫眸色一动,略感讶异。
她对谢言略有印象,几次见他都乖巧温顺,原来那副模样竟是伪装。
管事见她不语,连忙笑着补充道:“客官若不嫌弃,二楼尚有一雅座,我带您上去?”
站在一旁许久未出声的婢女从怀中取出一块黑金色木牌,正中刻着“天玄玑”三字。
四方茶馆雅间有地、人、天,三个规格。天玄玑正是天字雅间中的一个,价格比其他雅间贵上一番,偶尔贵家子弟做东宴请时才会定下。
看清上面的字后,管事立刻正色,做了个请的手势:“原是贵客,玄天玑的雅间已备好,请随我来。”
玄天玑位于二楼西南角靠窗处,窗户一开,正好能将楼下厅堂的动静尽收眼底。
婢女进屋后,先里外谨慎地检查一遍,方将桌上店家备好的茶水撤下,从木盒中取出一套上好的白瓷茶具。
取水、滤茶,动作熟练如水流云转。不多时,一杯清茶被恭敬地奉至江知韫面前。
此婢女名为春信。
八岁那年,江知韫随父亲回京。正逢江南大旱,途中行经灾地,饿殍遍野。沿途不乏百姓卖女求粮,春信就是其中之一。
彼时春信不过九岁,瘦得皮包骨,怀中抱着一个同样瘦弱的两三岁女婴。她跪在路边,四周是痛苦的哀嚎,唯独她,一双眼睛静如死水地望着一切。
一个男人拿着半块发硬的麦壳饼,欲与她父母交换怀中女婴。她不从,拾起一块石头,将那高她大半的成年男子生生砸破了脑袋。
路过的江知韫恰好看见那一幕,言道:“好苗子,适合练武。”
自那日起,春信便跟了她,专做那些不宜由她出手之事。
凝视茶面袅袅蒸腾的热气,江知韫忽然开口:“近日寻到一法子,可治我旧疾。”
春信斟茶的手一顿,随即拱低首俯身:“请小姐请吩咐。”
江知韫目光落在她身上,语气无半分波澜:“若这法子,是要杀一无辜之人呢?”
春信伏地叩首,毫不迟疑回道:“奴婢愿意。”
江知韫垂眸,轻抿一口茶。
温热入喉,却无滋味。
看来,她这几日风寒又重了。
她将杯中茶水尽倾,翻杯扣盏于几上。
“取箭来。”
皇帝昏庸,沉迷女色,不问政事。朝中左相掌权,边关战事频发,百姓流离失所。
前世的江知韫,于年大梁五十年,中秋宫宴当夜策动宫变,一举擒下昏君。第二日在金銮殿登基,震慑朝野。
然江山易得,天下难安。
她初登帝位便逢倭寇来犯,又遭连年大旱,江淮蝗灾肆虐,百姓哀嚎遍野。她咬牙维持朝纲,削藩清权,赈灾平乱,无一日能安稳入睡。
登基第三年,好不容易平定西北边患,西南战事又传来粮仓告罄。
她强撑一副病骨,亲赴前线调配军饷粮草,终结了三年的叛乱。在回宫第三日,那个金秋丰收的清晨,于养心殿内倚榻而终,年仅二十三岁。
三天前,江知韫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竟重回至大梁四十七年,距离她前世起兵称帝还有三年。
当夜,她梦见一个声音,这声音雌雄难辨。
它自称“龙傲天系统”,说她乃天命帝王,原应由它辅助再登帝位,却错绑了谢太傅之子谢言。如今剧本尚未展开,只要她在今日午时前杀了谢言,便可更换宿主。它自会助她登基称帝,且百岁无疾,寿终正寝。
“百岁无疾”四字,确实令她心动。
她尚在母亲腹中七月时,便遇百年罕见的大雪。母亲落水,惊动胎气,早产将她生下,自己却因血崩而亡。因此她自小畏寒怕冷,每至冬日,便咳疾缠身,汤药不离。
七岁那年,她又遭贼寇绑架,被迫吞下毒药,身体越发差劲。
若非旧疾伤她根本,她也不会在上世费劲周章夺权后,没几年观景就积劳成疾而终。
但。
她嗤笑一声。
皇位而已,她不靠这牛鬼蛇神,照样能再坐上。
系统见她不为所动,只留下最后一句:
“你旧疾难愈,纵寻得神药,也难以熬过二十三岁,甘心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人?谢言将在明日午时,于四方茶馆重生。若你后悔,午时前杀他,我便换你为主。”
春信从随身包裹中取出一个暗红色木盒,揭开盒盖,里面静静躺着几支长箭。
她取出其中一支,又取一小瓶碧绿毒液,滴于箭头之上,反复在燃烧的烛火上烘烤。片刻后,箭尖泛出一层莹莹绿光。
这是西域剧毒,墓冢。中者即亡,七窍流血,药石无效。
春信将淬好毒的箭矢放于几上,恭敬道。
“箭已备妥,请小姐吩咐。”
江知韫望向楼下。
离午时,只剩下一刻钟。
这时,一群少年们嬉笑着簇拥一人,推门而入。
为首那人模样生得极好。
凤眸微挑,唇色如绯,眼波流转间自带三分风流。纵是一袭白色锦缎长袍,也是人群里最扎眼的那一个。
江知韫认得他。
此人正是谢言,前世她后宫中的一位......男妃。
只见他大喇喇地往那张金丝楠木太师椅上一坐,惬意抬腿,一只手随意搭在扶手上,这姿态有股说不出的惬意张狂。
两个小厮一左一右跪在地上,替他捶腿揉肩,谢言则一脸享受,眼睛半眯,活似个地头蛇王。
见此情景,有些宾客神情不屑,有些立刻起身行礼问安,奉茶献果,满是恭维。
就在此时,一名怀抱琵琶的女子款步登台。
她面若桃花,眉眼间带着三分娇媚七分清纯,正是四方茶馆的名姬,楚婵儿。
她上台后,先朝谢言那方盈盈一礼,方才落座。
台下管事快步走到堂前,笑着高声道:“诸位贵客,今日乃婵儿姑娘与江南名师万先生共谱新曲儿《凤凰引》的首次公开奏乐,还望诸君静听。”
言罢,楚婵儿十指如兰,轻抚弦面。一串律音如潺潺水流,叮咚入泉。
谢言侧身将一脚搭在椅子扶手上,双手抱胸倚着椅背,眼眸微闭,似被这曲声勾了魂魄。
忽地,一声急促转音骤起,如风啸骤来。紧接着,音促如擂战鼓,似一簇火星落入干草,转瞬便成燎原烈焰。
谢言猛地睁眼,像是被梦魇惊醒般,四处张望着,眸光满是惊惧。
在窗边目睹一切的江知韫,不经意间,对上了谢言惊慌的眼睛。
她忽然回忆起,前世病逝之际,眼前所见,亦是这样一双眼眸。
一旁,春信早已搭弓上箭,箭镞寒芒凛冽,直指谢言眉心。
就在她松手之际,一只纤白如玉的手拦住了她。
“收箭,回府。”
春信转头望向江知韫,满眼错愕:“小姐?”
恰在此时,楼下忽然一阵骚动。众人只见谢言原本坐得好好,忽然如中邪一般,猛地跳起身,脸色惨白,双手胡乱地在身上拍打:
“火,好烫!”
茶馆一片哗然。
台上楚婵儿一惊,手上力度不由地加重。
“砰”的一声,弦断了。
*
傍晚,江府后宅,几名丫鬟正围在花圃边,窃窃私语。
“听说谢家那位小霸王在四方茶馆发疯了,竟往自己头上泼茶水。”
“不是说他听楚婵儿弹曲入了魔?吓得满场惊叫。”
几人正说得起劲,一位身着深青长官袍的男子从院外大步走来。来人约莫三十多岁,身姿挺拔,剑眉星目,纵使蓄了一绺长须,也能看出年轻时模样颇为俊朗。
众人一惊,连忙止声行礼:“老爷。”
一个穿粉色短袄的丫鬟上前一步,行礼道:“老爷,小姐正在书房候您,说是有要事相商。”
江父闻言,面露几分欣喜,脚下步子也不由快了几分:“难得知韫主动来寻我,必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书房内。
江知韫正手中捧着一卷策论,神情专注。忽闻房门响动,只见江父推门而入,一股寒风也随之灌入。
突然的冷气让她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江父见状,忙反手掩门,关切问道:“身子可好些了?前些日子你染了风寒,如今怎的还到处乱跑?”
江知韫起身行礼,眉眼温顺,回道:“多谢父亲挂念,女儿已无大碍。”
一旁的春信将早已备好的姜茶恭敬地奉上。
江父接过茶盏,轻啜一口,正欲说话,却听江知韫率先开口:
“今日来找父亲,实有一事相求。”
江父闻言,眼睛一亮,笑道:“难得你也有为父可帮之事,你尽管说罢。”
江知韫言道:“女儿想请父亲,替我向圣上求一道赐婚旨意。”
江父微愣,笑着点头:“知韫已有十七,是时候天选夫婿了。”他又接着说道:“莫不是看中那新科状元何焕?那却是个人才。我曾读过他的考卷,见解独到,思路清明,不俗不俗。”
他抚了抚长须,语气带有几分赞许:“谢太傅收徒的眼光一向毒辣,此子能入其门下,倒也不意外。只是教子嘛。”
他话锋一转,冷哼一声:“谢家那个小子,空有皮囊罢了,书读不通,话也说不清。我看他那副样子,怕是这辈子连娶亲都难。”
说着,他已起身取来纸笔,一边研墨道:“此事何须惊动圣上,我就这写一副庚贴,差人送到何府,定下这门亲事。”
谁知江知韫却摇头。
“父亲误会了,女儿所求,并非那位状元郎。”
江父手中笔锋一顿,脸上些许诧异。
只听江知韫道:“女儿求的是谢太傅之子,谢言。”
四方茶馆,京中雅士云集之所。除名扬京城的镇馆之宝碧螺春外,最有名的便是艺姬楚婵儿。一曲《天姥吟》,令闻者伤心,听者忘归。每逢初五登台时,座无虚席。
一辆黑楠木镶玉马车停在四方茶馆门前。
车帘掀起,一名青衣婢女手拎木盒先行下车,随后一位披着银毛狐裘大氅的女子自车中走出。
这女子身形清瘦,五官精致,眉似远黛。她皮肤极白,但非膏粉堆砌的粉白,而是久不见光的病态苍白。乌发如绸,几缕垂鬓,银狐毛拢在颈边,将她的面容衬得愈发冷艳。
两人步入茶馆,堂内正中央搭有一座翘檐戏台。台下方桌数十,座无虚席。而堂中正对戏台前摆着的一张金丝楠木制成的太师椅,最为惹眼。
女子望着太师椅,脚步渐缓。
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见状,连忙将手中活交予一旁小厮,快步上前。
“客官也是来听婵儿姑娘抚琴?”管事指着那太师椅道:“这中间的位子乃是独座,坐不得。但今日馆内还尚有几处空位,不知客官是坐楼下大厅,还是移步楼上雅间?”
女子闻言,不由地好奇:“独座?”
管事见四下无旁人,向女子凑近些,声音压低道:“是谢太傅家那位小霸王派人摆的。说是赏婵儿姑娘曲的好地方。唉,谢太傅清正廉明,这独子却真真是个混世魔王,咱可不敢招惹。”
江知韫眸色一动,略感讶异。
她对谢言略有印象,几次见他都乖巧温顺,原来那副模样竟是伪装。
管事见她不语,连忙笑着补充道:“客官若不嫌弃,二楼尚有一雅座,我带您上去?”
站在一旁许久未出声的婢女从怀中取出一块黑金色木牌,正中刻着“天玄玑”三字。
四方茶馆雅间有地、人、天,三个规格。天玄玑正是天字雅间中的一个,价格比其他雅间贵上一番,偶尔贵家子弟做东宴请时才会定下。
看清上面的字后,管事立刻正色,做了个请的手势:“原是贵客,玄天玑的雅间已备好,请随我来。”
玄天玑位于二楼西南角靠窗处,窗户一开,正好能将楼下厅堂的动静尽收眼底。
婢女进屋后,先里外谨慎地检查一遍,方将桌上店家备好的茶水撤下,从木盒中取出一套上好的白瓷茶具。
取水、滤茶,动作熟练如水流云转。不多时,一杯清茶被恭敬地奉至江知韫面前。
此婢女名为春信。
八岁那年,江知韫随父亲回京。正逢江南大旱,途中行经灾地,饿殍遍野。沿途不乏百姓卖女求粮,春信就是其中之一。
彼时春信不过九岁,瘦得皮包骨,怀中抱着一个同样瘦弱的两三岁女婴。她跪在路边,四周是痛苦的哀嚎,唯独她,一双眼睛静如死水地望着一切。
一个男人拿着半块发硬的麦壳饼,欲与她父母交换怀中女婴。她不从,拾起一块石头,将那高她大半的成年男子生生砸破了脑袋。
路过的江知韫恰好看见那一幕,言道:“好苗子,适合练武。”
自那日起,春信便跟了她,专做那些不宜由她出手之事。
凝视茶面袅袅蒸腾的热气,江知韫忽然开口:“近日寻到一法子,可治我旧疾。”
春信斟茶的手一顿,随即拱低首俯身:“请小姐请吩咐。”
江知韫目光落在她身上,语气无半分波澜:“若这法子,是要杀一无辜之人呢?”
春信伏地叩首,毫不迟疑回道:“奴婢愿意。”
江知韫垂眸,轻抿一口茶。
温热入喉,却无滋味。
看来,她这几日风寒又重了。
她将杯中茶水尽倾,翻杯扣盏于几上。
“取箭来。”
皇帝昏庸,沉迷女色,不问政事。朝中左相掌权,边关战事频发,百姓流离失所。
前世的江知韫,于年大梁五十年,中秋宫宴当夜策动宫变,一举擒下昏君。第二日在金銮殿登基,震慑朝野。
然江山易得,天下难安。
她初登帝位便逢倭寇来犯,又遭连年大旱,江淮蝗灾肆虐,百姓哀嚎遍野。她咬牙维持朝纲,削藩清权,赈灾平乱,无一日能安稳入睡。
登基第三年,好不容易平定西北边患,西南战事又传来粮仓告罄。
她强撑一副病骨,亲赴前线调配军饷粮草,终结了三年的叛乱。在回宫第三日,那个金秋丰收的清晨,于养心殿内倚榻而终,年仅二十三岁。
三天前,江知韫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竟重回至大梁四十七年,距离她前世起兵称帝还有三年。
当夜,她梦见一个声音,这声音雌雄难辨。
它自称“龙傲天系统”,说她乃天命帝王,原应由它辅助再登帝位,却错绑了谢太傅之子谢言。如今剧本尚未展开,只要她在今日午时前杀了谢言,便可更换宿主。它自会助她登基称帝,且百岁无疾,寿终正寝。
“百岁无疾”四字,确实令她心动。
她尚在母亲腹中七月时,便遇百年罕见的大雪。母亲落水,惊动胎气,早产将她生下,自己却因血崩而亡。因此她自小畏寒怕冷,每至冬日,便咳疾缠身,汤药不离。
七岁那年,她又遭贼寇绑架,被迫吞下毒药,身体越发差劲。
若非旧疾伤她根本,她也不会在上世费劲周章夺权后,没几年观景就积劳成疾而终。
但。
她嗤笑一声。
皇位而已,她不靠这牛鬼蛇神,照样能再坐上。
系统见她不为所动,只留下最后一句:
“你旧疾难愈,纵寻得神药,也难以熬过二十三岁,甘心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人?谢言将在明日午时,于四方茶馆重生。若你后悔,午时前杀他,我便换你为主。”
春信从随身包裹中取出一个暗红色木盒,揭开盒盖,里面静静躺着几支长箭。
她取出其中一支,又取一小瓶碧绿毒液,滴于箭头之上,反复在燃烧的烛火上烘烤。片刻后,箭尖泛出一层莹莹绿光。
这是西域剧毒,墓冢。中者即亡,七窍流血,药石无效。
春信将淬好毒的箭矢放于几上,恭敬道。
“箭已备妥,请小姐吩咐。”
江知韫望向楼下。
离午时,只剩下一刻钟。
这时,一群少年们嬉笑着簇拥一人,推门而入。
为首那人模样生得极好。
凤眸微挑,唇色如绯,眼波流转间自带三分风流。纵是一袭白色锦缎长袍,也是人群里最扎眼的那一个。
江知韫认得他。
此人正是谢言,前世她后宫中的一位......男妃。
只见他大喇喇地往那张金丝楠木太师椅上一坐,惬意抬腿,一只手随意搭在扶手上,这姿态有股说不出的惬意张狂。
两个小厮一左一右跪在地上,替他捶腿揉肩,谢言则一脸享受,眼睛半眯,活似个地头蛇王。
见此情景,有些宾客神情不屑,有些立刻起身行礼问安,奉茶献果,满是恭维。
就在此时,一名怀抱琵琶的女子款步登台。
她面若桃花,眉眼间带着三分娇媚七分清纯,正是四方茶馆的名姬,楚婵儿。
她上台后,先朝谢言那方盈盈一礼,方才落座。
台下管事快步走到堂前,笑着高声道:“诸位贵客,今日乃婵儿姑娘与江南名师万先生共谱新曲儿《凤凰引》的首次公开奏乐,还望诸君静听。”
言罢,楚婵儿十指如兰,轻抚弦面。一串律音如潺潺水流,叮咚入泉。
谢言侧身将一脚搭在椅子扶手上,双手抱胸倚着椅背,眼眸微闭,似被这曲声勾了魂魄。
忽地,一声急促转音骤起,如风啸骤来。紧接着,音促如擂战鼓,似一簇火星落入干草,转瞬便成燎原烈焰。
谢言猛地睁眼,像是被梦魇惊醒般,四处张望着,眸光满是惊惧。
在窗边目睹一切的江知韫,不经意间,对上了谢言惊慌的眼睛。
她忽然回忆起,前世病逝之际,眼前所见,亦是这样一双眼眸。
一旁,春信早已搭弓上箭,箭镞寒芒凛冽,直指谢言眉心。
就在她松手之际,一只纤白如玉的手拦住了她。
“收箭,回府。”
春信转头望向江知韫,满眼错愕:“小姐?”
恰在此时,楼下忽然一阵骚动。众人只见谢言原本坐得好好,忽然如中邪一般,猛地跳起身,脸色惨白,双手胡乱地在身上拍打:
“火,好烫!”
茶馆一片哗然。
台上楚婵儿一惊,手上力度不由地加重。
“砰”的一声,弦断了。
*
傍晚,江府后宅,几名丫鬟正围在花圃边,窃窃私语。
“听说谢家那位小霸王在四方茶馆发疯了,竟往自己头上泼茶水。”
“不是说他听楚婵儿弹曲入了魔?吓得满场惊叫。”
几人正说得起劲,一位身着深青长官袍的男子从院外大步走来。来人约莫三十多岁,身姿挺拔,剑眉星目,纵使蓄了一绺长须,也能看出年轻时模样颇为俊朗。
众人一惊,连忙止声行礼:“老爷。”
一个穿粉色短袄的丫鬟上前一步,行礼道:“老爷,小姐正在书房候您,说是有要事相商。”
江父闻言,面露几分欣喜,脚下步子也不由快了几分:“难得知韫主动来寻我,必是有什么要紧之事。”
书房内。
江知韫正手中捧着一卷策论,神情专注。忽闻房门响动,只见江父推门而入,一股寒风也随之灌入。
突然的冷气让她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江父见状,忙反手掩门,关切问道:“身子可好些了?前些日子你染了风寒,如今怎的还到处乱跑?”
江知韫起身行礼,眉眼温顺,回道:“多谢父亲挂念,女儿已无大碍。”
一旁的春信将早已备好的姜茶恭敬地奉上。
江父接过茶盏,轻啜一口,正欲说话,却听江知韫率先开口:
“今日来找父亲,实有一事相求。”
江父闻言,眼睛一亮,笑道:“难得你也有为父可帮之事,你尽管说罢。”
江知韫言道:“女儿想请父亲,替我向圣上求一道赐婚旨意。”
江父微愣,笑着点头:“知韫已有十七,是时候天选夫婿了。”他又接着说道:“莫不是看中那新科状元何焕?那却是个人才。我曾读过他的考卷,见解独到,思路清明,不俗不俗。”
他抚了抚长须,语气带有几分赞许:“谢太傅收徒的眼光一向毒辣,此子能入其门下,倒也不意外。只是教子嘛。”
他话锋一转,冷哼一声:“谢家那个小子,空有皮囊罢了,书读不通,话也说不清。我看他那副样子,怕是这辈子连娶亲都难。”
说着,他已起身取来纸笔,一边研墨道:“此事何须惊动圣上,我就这写一副庚贴,差人送到何府,定下这门亲事。”
谁知江知韫却摇头。
“父亲误会了,女儿所求,并非那位状元郎。”
江父手中笔锋一顿,脸上些许诧异。
只听江知韫道:“女儿求的是谢太傅之子,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