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放心,我不会走。”
陶夭夭嗓音很轻,似孩童般糯糯的声线,闻之总给人一种很听话、很好拿捏的感觉。
陈婆子站在她身后侧,从铜镜里见她清澈的双眸里似有什么闪过,在原本柔弱的气质里夹杂了几分冰碴,隐在朦胧的烛光里很有欺骗性。
怎么也是荆湖南路转运使府出来的姑娘,虽家道中落,但主子的矜贵气质还在,况且日后还要一起在燕府讨生活,陈婆子收了收颐指气使的架势,福身道,
“姑娘,接到消息,今晨燕府跪接圣旨,之后,会有婆子来院子里请您过去。”
“我知道了。”陶夭夭淡声应下,陈婆子退出房门。
翠竹将翡翠薄玉流苏簪子插在陶夭夭发间,转身挎起包袱,“姑娘,咱们趁现在天还没大亮,赶紧走吧。”
陶夭夭拉住她,仍是平和的性子,“我说过,咱们不走。”
“姑娘,您那些话搪塞搪塞陈婆子就行了,不能待在这里。”翠竹急得直跺脚,眼中堆满了不安与急切,她张张嘴还想劝些什么,又因心中慌乱忘了言语。
如今这个世上,也就剩下翠竹真心待她。
翠竹是陶夭夭闺阁时院子里服侍的丫鬟,当年出嫁时没有作为陪嫁丫鬟一齐离开,转运使府抄家后,她被卖到瓦子里,待到陶夭夭从别院逃出来,转而投奔表叔陶府时路过某处州府,无意间看到她,将她买下。自此主仆二人算是相依为命。
陶夭夭待翠竹更似姐妹,耐心解释,“不会有事的。你想想,燕府怎么也是大户,府上哪里来的这样大舌头的小厮,如若有这样的,早就被打出去或差去打杂,也不会让主子们的丫鬟轻易碰见。唯一的可能是有人故意告知。”
“是谁!”翠竹闻言,双手猛然抓紧,更害怕了。
陶夭夭拍拍她的手背,“可能是有人不想让我嫁给燕逸之,也有可能是燕逸之授意,想让我离开。”
但不管是谁,翠竹听闻的事都不会是假的,因为嘴不止一张,再问问谎话就破了。只是有没有隐情就不知道了。
陶夭夭刚进府,没得罪过谁,也没听说还有谁愿意嫁给燕逸之,要与陶夭夭作对。所以,授意之人八成就是燕逸之。
但这法子,针对谁都可能管用,唯独对陶夭夭毫无用处。她已经从无数个地狱里走来,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她也没什么害怕的。
见自家姑娘心意已决,翠竹重重叹口气,只能也下定了陪姑娘在这刀火山海里走一遭的决心,她从袖中取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烧纸递给陶夭夭,
“姑娘,外面新传进来的消息。”上面歪歪斜斜写了许多字。
陶夭夭接过看后,焚在火盆里。
目光染成红色,在暗夜里交织出支离破碎的影。
——
虽然陈婆子说等人来叫,却生怕傲慢让燕府挑到错处,早早催着陶夭夭带着五六丫鬟端着礼品朝燕府太奶住的福瑞苑走去。
这些安排陶夭夭皆顺从接受。
他们走得极慢,绕行了蜿蜒盘旋的假山,走至阁道上时,正好能将整个燕府收于眼底。脚下是个池塘,水面结成一面光滑如镜的冰层,雪花堆积其上,宛如铺设了一层洁白的纱幔。
视线放远,府院的一座座亭台楼阁在雪幕中若隐若现,飞檐翘角挂着长长的冰柱,为那些历经沧桑的木雕增添了几分短促的静谧与祥和。
点缀其中的青石小径留下一行行深浅不一的足迹,主子仆人从府上各处涌到前院厅前宽旷空地,地上的积雪早早清扫,铺了厚厚的蒲团,众人此时也不惧严寒,齐刷刷跪在地上聆听旨意。
陈婆子早已遣人打听,这时小厮过来回禀,“回陶娘子,燕府因检举荆湖南路转运使通敌卖国之罪,大老爷擢升为御史中丞。”连升三级,算是一步登天了。
荆湖南路转运使便是陶夭夭父亲的官职。
陶夭夭逃出那座别院后,身上没带什么金银首饰,她费尽了千辛万苦,混在乞丐堆里才终于回到府上,却只见门庭萧条,被封条紧紧锁住。
那一刻,支撑陶夭夭从县令府里、别院牢笼逃出来的信念轰然崩塌,她这才知道,在自己出嫁不多时,转运使府就受了灭顶之灾。
陶夭夭当时有千万种猜测,两种较为切合实际:燕玖求娶她后,发觉转运使府即将家道中落,在迎娶路上将她转手卖给他人。或者,一开始他到府上求娶时,就想好了嫁祸覆亡转运使府。
陶夭夭冷眼俯视着前院的喜庆相贺,他们的脊背因为踩在别人的尸骨往上爬挺得更直,他们的脸上因为喝了别人的血而愈加餍足。
眸眼里落入雪粒,剔透冰寒。
翠竹的左手绞着右手,凑上前来,“姑娘,如今燕府如日中天,咱们找燕家大郎燕玖复仇,会不会难上加难?”
陶夭夭冷着眸,“现在,不仅要让燕玖付出代价,还要让整个燕府为我父母、弟弟,全府七十六口陪葬。”
刚才新收到的消息验证了陶夭夭的猜测。
父亲与燕家三老爷同年进士,求娶时,陶夭夭记得父亲曾说燕家三老爷品行欠佳,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家子侄亦非可托付的良人。
扶着陶夭夭拐下阁道,翠竹又想起一事,“那如果一会咱们遇见燕家大郎燕玖怎么办?岂不是您的身份就穿帮了。”
陶夭夭目色如雪轻盈,收回视线,“刚才我观察过,燕玖并不在众人之中。”
“那日后也定有相见的时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自会有办法。”陶夭夭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和而笃定,“眼下,敲定与二爷燕逸之的婚事才是当务之急。”
自古高门大户都是从内里开始烂。光明正大混进燕府,在这里站稳脚跟,是复仇的第一步。
徐徐再走两步,迎面走过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婆子,在陶夭夭身前福身,笑盈盈打量她一番,
“果然如画上一般,是个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我瞧了那么多名门贵女,陶娘子是最有福气的,与我们二爷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陶夭夭不认识眼前之人,但见谈吐,定是个地位不低的下人。她微微颔首,“多谢嬷嬷谬赞,这是一点小礼物,请笑纳。”
言语间,端得是不卑不亢的身段,示意翠竹给了袋金豆子,又问,“不知嬷嬷如何称呼,在何处高就。”
“多谢陶娘子,老奴是大奶奶身边的郑老婆子。”
燕府大奶奶是燕逸之的母亲,燕玖的奶奶,这场婚事最焦急张罗的人。
——
刚走到福瑞苑的月洞门,屋内一阵率直接近高傲的嗓音率先传了出来,
“要我说,二哥的婚事就不应该这么草率仓促地定下来,还让人住进府上。现在父亲升任御史中丞,门庭肯定踏破了,还要她一个小门小户做什么?”
另一个年长的嗓音接踵响起,“让陶家把姑娘提前送到府上,就是让他们顾及姑娘的名声,不能中途悔婚。不管是大户小户,大师批了生辰,陶家姑娘命硬,先破了逸之克妻的传言再说,如果此时能添个男丁,也不枉我费尽心思找了这样一个人家。”
破了传言、生了男丁,然后呢?
没人在意陶夭夭之后的命运,只有人接了一句,“母亲果然好算计。”
这些话毫无遗漏地落在月洞门处一行人耳中,郑嬷嬷悄悄睨着陶夭夭,“陶娘子进燕府之前,这些事情家里人应该早就与你说透了,陶娘子身系的是两家各取的利益和需求。”
燕府之人真是不要脸,翠竹眉目一横,怒气冲冲瞪着郑婆子,满心算计被人听见了不说,还仗着压陶府一头的官威颐指气使说这些话,真是可恶。
可歪头看自家姑娘,她神色如纤云般淡泊,脸上几乎没什么表情,“我知道,郑嬷嬷。”
嗓音里藏着一缕轻笑,过分得沉静反而让郑婆子另眼相看。
陶夭夭大大方方跨进厅堂,背后嚼舌根的人们见到方才被信口胡谈的人反倒一惊,脸上流露出不自然的情绪,
屋里一瞬的死寂。
恰巧此时太奶从屏风绕过来,她右手拄拐,被搀扶着走得很慢。所有人都站起身,安安静静等太奶走到榻前坐下。
太奶近九十的年纪,腿脚虽然看着不利索,但精神尚可,陶夭夭以医者身份观之,她呼吸沉闷,应是有陈年咳症,伤了肌理。
“这就是逸之新娶的媳妇?”太奶打量着陶夭夭,目光在腰臀间停留一瞬,点头道,“很是不错。”
说罢,就要给子孙福袋,被大奶奶田氏一把按住,“母亲,还没定下呢,只是让陶家先送到府上相看。”
“相貌端庄,身段匀称,是个好生养的,择个吉日把喜事办了吧,别委屈了姑娘。”太奶执意给了子孙福袋,陶夭夭回以金玉佛像。
太奶便让小辈坐着,自己独自进屋歇下。
剩下的礼物陶夭夭一一给了,燕府人丁稀薄,太奶只生了三子一女,姑奶奶远嫁,只留下三个儿子,是府里的老爷们。大老爷燕忠征生了两男一女,便是燕玖的父亲大爷燕祖之、二爷燕逸之和那个刚才语出刻薄的年轻女声燕子荣。三老爷燕忠达有两女,皆已出嫁。二老爷尚未成家,府里对其讳莫如深,听闻在外辟了自己的府,不常在府里走动。大爷生了一子一女,燕玖和燕盼儿。
家族繁盛,人丁为首。所以,作为四世同堂的太奶,最盼望的是子孙兴旺。不过,陶夭夭有些纳闷,每个家族子孙繁盛不一,但不会像燕府这般子孙凋零,越生越少的,且每个房都如此,况且听说三老爷房里妾氏极多,所以,莫不是有什么家族难言的病症。
步摇轻摆,陶夭夭刚落坐,对面的燕子荣扔了扔手中的锦帕,看着丫鬟手里捧的一匹藕荷色绣莲丝绸布料,眼底的鄙夷毫不掩饰,
“我当是什么呢,这种成色的丝绸我屋里多的是,赏给你吧。”
大奶奶田氏眉头一皱,轻喝,“子荣,陶娘子马上就要成你的二嫂,安守点规矩。”
给陶夭夭一点脸面,再无更多。
燕子荣不以为意,剜着她,“不过是小小知州的女儿,果然与大郎媳妇不能比,她刚进门,父亲就荣升御史中丞,多亏了她父亲吏部尚书举荐。”
上一任吏部尚书刚抄家,新的吏部尚书就走马上任,推荐之人深挖起来,还是晋王一党。
“送的礼物也是能值几十金的孔雀翎,也不知道二哥这位新妇,能给咱们府上带来什么!”
“子荣,少说两句。”大奶奶田氏怒目以瞪,连忙安抚陶夭夭,“别往心里去,子荣就是心直口快的性子,她以后是你亲妹妹,你多担待着点。”
明抚暗压,陶夭夭对这样的后宅手段也算熟悉。
放在□□的手隐在锦帕里,缓缓收紧,她不能原谅这些人踩着她家尸骨往上爬,还以此为谈资。陶夭夭不能在这里败下阵来,看向燕子荣时,陶夭夭眸眼里硬生生憋出凄婉,“子荣妹妹说得也没错。”
看见对方愈发得意,陶夭夭不慌不忙将身体靠在圈椅扶手上,“我嫁过来,不能给燕府添些增益,反而我身体本就羸弱,怕是不能给燕府开枝散叶。”
闻言,大奶奶田氏大骇,关切询问,“怎么了?”
燕子荣这时毫无眼色地想浇点油,“正好。母亲,不如咱们直接换人。”
“闭嘴。”大奶奶田氏不再惯着她,急忙命身边刘嬷嬷请郎中。
燕子荣讨了没趣,终于乖乖闭嘴。
刘嬷嬷出门走得急,拐出府门时刚巧被燕逸之看见,九思拉住备马的小厮问,得知刘嬷嬷出门去了医馆。
这时的福瑞苑里,燕子荣等得百无聊赖,鼻孔打量陶夭夭周身几圈,语出轻慢,
“不会是故意装病吧?”
闻言,大奶奶田氏也默默观察陶夭夭,只见她今日髻上插着翠青宝玉金钗,发梢别的是朵粉嫩海棠,将她的面容衬出几分水润莹白,腮边铺着正色的红粉,连嘴唇都是淡淡的樱色,
确实不像生病。
后院女子争斗,往往就在唇舌之间,分出个气势强弱。如果第一次见面便败下阵来,往后的年岁,陶夭夭怕是有苦头吃了。
她整整眉眼的情绪,正要夹着利针把话扔回去,却见屋外月洞门隐隐跨进一道密瓷色身影。
燕逸之怎么来了?
陶夭夭嗓音很轻,似孩童般糯糯的声线,闻之总给人一种很听话、很好拿捏的感觉。
陈婆子站在她身后侧,从铜镜里见她清澈的双眸里似有什么闪过,在原本柔弱的气质里夹杂了几分冰碴,隐在朦胧的烛光里很有欺骗性。
怎么也是荆湖南路转运使府出来的姑娘,虽家道中落,但主子的矜贵气质还在,况且日后还要一起在燕府讨生活,陈婆子收了收颐指气使的架势,福身道,
“姑娘,接到消息,今晨燕府跪接圣旨,之后,会有婆子来院子里请您过去。”
“我知道了。”陶夭夭淡声应下,陈婆子退出房门。
翠竹将翡翠薄玉流苏簪子插在陶夭夭发间,转身挎起包袱,“姑娘,咱们趁现在天还没大亮,赶紧走吧。”
陶夭夭拉住她,仍是平和的性子,“我说过,咱们不走。”
“姑娘,您那些话搪塞搪塞陈婆子就行了,不能待在这里。”翠竹急得直跺脚,眼中堆满了不安与急切,她张张嘴还想劝些什么,又因心中慌乱忘了言语。
如今这个世上,也就剩下翠竹真心待她。
翠竹是陶夭夭闺阁时院子里服侍的丫鬟,当年出嫁时没有作为陪嫁丫鬟一齐离开,转运使府抄家后,她被卖到瓦子里,待到陶夭夭从别院逃出来,转而投奔表叔陶府时路过某处州府,无意间看到她,将她买下。自此主仆二人算是相依为命。
陶夭夭待翠竹更似姐妹,耐心解释,“不会有事的。你想想,燕府怎么也是大户,府上哪里来的这样大舌头的小厮,如若有这样的,早就被打出去或差去打杂,也不会让主子们的丫鬟轻易碰见。唯一的可能是有人故意告知。”
“是谁!”翠竹闻言,双手猛然抓紧,更害怕了。
陶夭夭拍拍她的手背,“可能是有人不想让我嫁给燕逸之,也有可能是燕逸之授意,想让我离开。”
但不管是谁,翠竹听闻的事都不会是假的,因为嘴不止一张,再问问谎话就破了。只是有没有隐情就不知道了。
陶夭夭刚进府,没得罪过谁,也没听说还有谁愿意嫁给燕逸之,要与陶夭夭作对。所以,授意之人八成就是燕逸之。
但这法子,针对谁都可能管用,唯独对陶夭夭毫无用处。她已经从无数个地狱里走来,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她也没什么害怕的。
见自家姑娘心意已决,翠竹重重叹口气,只能也下定了陪姑娘在这刀火山海里走一遭的决心,她从袖中取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烧纸递给陶夭夭,
“姑娘,外面新传进来的消息。”上面歪歪斜斜写了许多字。
陶夭夭接过看后,焚在火盆里。
目光染成红色,在暗夜里交织出支离破碎的影。
——
虽然陈婆子说等人来叫,却生怕傲慢让燕府挑到错处,早早催着陶夭夭带着五六丫鬟端着礼品朝燕府太奶住的福瑞苑走去。
这些安排陶夭夭皆顺从接受。
他们走得极慢,绕行了蜿蜒盘旋的假山,走至阁道上时,正好能将整个燕府收于眼底。脚下是个池塘,水面结成一面光滑如镜的冰层,雪花堆积其上,宛如铺设了一层洁白的纱幔。
视线放远,府院的一座座亭台楼阁在雪幕中若隐若现,飞檐翘角挂着长长的冰柱,为那些历经沧桑的木雕增添了几分短促的静谧与祥和。
点缀其中的青石小径留下一行行深浅不一的足迹,主子仆人从府上各处涌到前院厅前宽旷空地,地上的积雪早早清扫,铺了厚厚的蒲团,众人此时也不惧严寒,齐刷刷跪在地上聆听旨意。
陈婆子早已遣人打听,这时小厮过来回禀,“回陶娘子,燕府因检举荆湖南路转运使通敌卖国之罪,大老爷擢升为御史中丞。”连升三级,算是一步登天了。
荆湖南路转运使便是陶夭夭父亲的官职。
陶夭夭逃出那座别院后,身上没带什么金银首饰,她费尽了千辛万苦,混在乞丐堆里才终于回到府上,却只见门庭萧条,被封条紧紧锁住。
那一刻,支撑陶夭夭从县令府里、别院牢笼逃出来的信念轰然崩塌,她这才知道,在自己出嫁不多时,转运使府就受了灭顶之灾。
陶夭夭当时有千万种猜测,两种较为切合实际:燕玖求娶她后,发觉转运使府即将家道中落,在迎娶路上将她转手卖给他人。或者,一开始他到府上求娶时,就想好了嫁祸覆亡转运使府。
陶夭夭冷眼俯视着前院的喜庆相贺,他们的脊背因为踩在别人的尸骨往上爬挺得更直,他们的脸上因为喝了别人的血而愈加餍足。
眸眼里落入雪粒,剔透冰寒。
翠竹的左手绞着右手,凑上前来,“姑娘,如今燕府如日中天,咱们找燕家大郎燕玖复仇,会不会难上加难?”
陶夭夭冷着眸,“现在,不仅要让燕玖付出代价,还要让整个燕府为我父母、弟弟,全府七十六口陪葬。”
刚才新收到的消息验证了陶夭夭的猜测。
父亲与燕家三老爷同年进士,求娶时,陶夭夭记得父亲曾说燕家三老爷品行欠佳,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家子侄亦非可托付的良人。
扶着陶夭夭拐下阁道,翠竹又想起一事,“那如果一会咱们遇见燕家大郎燕玖怎么办?岂不是您的身份就穿帮了。”
陶夭夭目色如雪轻盈,收回视线,“刚才我观察过,燕玖并不在众人之中。”
“那日后也定有相见的时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自会有办法。”陶夭夭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和而笃定,“眼下,敲定与二爷燕逸之的婚事才是当务之急。”
自古高门大户都是从内里开始烂。光明正大混进燕府,在这里站稳脚跟,是复仇的第一步。
徐徐再走两步,迎面走过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婆子,在陶夭夭身前福身,笑盈盈打量她一番,
“果然如画上一般,是个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我瞧了那么多名门贵女,陶娘子是最有福气的,与我们二爷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陶夭夭不认识眼前之人,但见谈吐,定是个地位不低的下人。她微微颔首,“多谢嬷嬷谬赞,这是一点小礼物,请笑纳。”
言语间,端得是不卑不亢的身段,示意翠竹给了袋金豆子,又问,“不知嬷嬷如何称呼,在何处高就。”
“多谢陶娘子,老奴是大奶奶身边的郑老婆子。”
燕府大奶奶是燕逸之的母亲,燕玖的奶奶,这场婚事最焦急张罗的人。
——
刚走到福瑞苑的月洞门,屋内一阵率直接近高傲的嗓音率先传了出来,
“要我说,二哥的婚事就不应该这么草率仓促地定下来,还让人住进府上。现在父亲升任御史中丞,门庭肯定踏破了,还要她一个小门小户做什么?”
另一个年长的嗓音接踵响起,“让陶家把姑娘提前送到府上,就是让他们顾及姑娘的名声,不能中途悔婚。不管是大户小户,大师批了生辰,陶家姑娘命硬,先破了逸之克妻的传言再说,如果此时能添个男丁,也不枉我费尽心思找了这样一个人家。”
破了传言、生了男丁,然后呢?
没人在意陶夭夭之后的命运,只有人接了一句,“母亲果然好算计。”
这些话毫无遗漏地落在月洞门处一行人耳中,郑嬷嬷悄悄睨着陶夭夭,“陶娘子进燕府之前,这些事情家里人应该早就与你说透了,陶娘子身系的是两家各取的利益和需求。”
燕府之人真是不要脸,翠竹眉目一横,怒气冲冲瞪着郑婆子,满心算计被人听见了不说,还仗着压陶府一头的官威颐指气使说这些话,真是可恶。
可歪头看自家姑娘,她神色如纤云般淡泊,脸上几乎没什么表情,“我知道,郑嬷嬷。”
嗓音里藏着一缕轻笑,过分得沉静反而让郑婆子另眼相看。
陶夭夭大大方方跨进厅堂,背后嚼舌根的人们见到方才被信口胡谈的人反倒一惊,脸上流露出不自然的情绪,
屋里一瞬的死寂。
恰巧此时太奶从屏风绕过来,她右手拄拐,被搀扶着走得很慢。所有人都站起身,安安静静等太奶走到榻前坐下。
太奶近九十的年纪,腿脚虽然看着不利索,但精神尚可,陶夭夭以医者身份观之,她呼吸沉闷,应是有陈年咳症,伤了肌理。
“这就是逸之新娶的媳妇?”太奶打量着陶夭夭,目光在腰臀间停留一瞬,点头道,“很是不错。”
说罢,就要给子孙福袋,被大奶奶田氏一把按住,“母亲,还没定下呢,只是让陶家先送到府上相看。”
“相貌端庄,身段匀称,是个好生养的,择个吉日把喜事办了吧,别委屈了姑娘。”太奶执意给了子孙福袋,陶夭夭回以金玉佛像。
太奶便让小辈坐着,自己独自进屋歇下。
剩下的礼物陶夭夭一一给了,燕府人丁稀薄,太奶只生了三子一女,姑奶奶远嫁,只留下三个儿子,是府里的老爷们。大老爷燕忠征生了两男一女,便是燕玖的父亲大爷燕祖之、二爷燕逸之和那个刚才语出刻薄的年轻女声燕子荣。三老爷燕忠达有两女,皆已出嫁。二老爷尚未成家,府里对其讳莫如深,听闻在外辟了自己的府,不常在府里走动。大爷生了一子一女,燕玖和燕盼儿。
家族繁盛,人丁为首。所以,作为四世同堂的太奶,最盼望的是子孙兴旺。不过,陶夭夭有些纳闷,每个家族子孙繁盛不一,但不会像燕府这般子孙凋零,越生越少的,且每个房都如此,况且听说三老爷房里妾氏极多,所以,莫不是有什么家族难言的病症。
步摇轻摆,陶夭夭刚落坐,对面的燕子荣扔了扔手中的锦帕,看着丫鬟手里捧的一匹藕荷色绣莲丝绸布料,眼底的鄙夷毫不掩饰,
“我当是什么呢,这种成色的丝绸我屋里多的是,赏给你吧。”
大奶奶田氏眉头一皱,轻喝,“子荣,陶娘子马上就要成你的二嫂,安守点规矩。”
给陶夭夭一点脸面,再无更多。
燕子荣不以为意,剜着她,“不过是小小知州的女儿,果然与大郎媳妇不能比,她刚进门,父亲就荣升御史中丞,多亏了她父亲吏部尚书举荐。”
上一任吏部尚书刚抄家,新的吏部尚书就走马上任,推荐之人深挖起来,还是晋王一党。
“送的礼物也是能值几十金的孔雀翎,也不知道二哥这位新妇,能给咱们府上带来什么!”
“子荣,少说两句。”大奶奶田氏怒目以瞪,连忙安抚陶夭夭,“别往心里去,子荣就是心直口快的性子,她以后是你亲妹妹,你多担待着点。”
明抚暗压,陶夭夭对这样的后宅手段也算熟悉。
放在□□的手隐在锦帕里,缓缓收紧,她不能原谅这些人踩着她家尸骨往上爬,还以此为谈资。陶夭夭不能在这里败下阵来,看向燕子荣时,陶夭夭眸眼里硬生生憋出凄婉,“子荣妹妹说得也没错。”
看见对方愈发得意,陶夭夭不慌不忙将身体靠在圈椅扶手上,“我嫁过来,不能给燕府添些增益,反而我身体本就羸弱,怕是不能给燕府开枝散叶。”
闻言,大奶奶田氏大骇,关切询问,“怎么了?”
燕子荣这时毫无眼色地想浇点油,“正好。母亲,不如咱们直接换人。”
“闭嘴。”大奶奶田氏不再惯着她,急忙命身边刘嬷嬷请郎中。
燕子荣讨了没趣,终于乖乖闭嘴。
刘嬷嬷出门走得急,拐出府门时刚巧被燕逸之看见,九思拉住备马的小厮问,得知刘嬷嬷出门去了医馆。
这时的福瑞苑里,燕子荣等得百无聊赖,鼻孔打量陶夭夭周身几圈,语出轻慢,
“不会是故意装病吧?”
闻言,大奶奶田氏也默默观察陶夭夭,只见她今日髻上插着翠青宝玉金钗,发梢别的是朵粉嫩海棠,将她的面容衬出几分水润莹白,腮边铺着正色的红粉,连嘴唇都是淡淡的樱色,
确实不像生病。
后院女子争斗,往往就在唇舌之间,分出个气势强弱。如果第一次见面便败下阵来,往后的年岁,陶夭夭怕是有苦头吃了。
她整整眉眼的情绪,正要夹着利针把话扔回去,却见屋外月洞门隐隐跨进一道密瓷色身影。
燕逸之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