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没有海。”老向导的转经筒停在掌心。
“你病了。”
又是同样的话。
西藏高原本没有海,但简舟曾亲眼看见过的那片蓝色海湾到底是什么?
简舟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罗盘。
罗盘的外壳已经被磨损得严重,边缘处有一道细小的刻痕——那是七年前某个人用地质锤敲出来的。
罗盘指针微微颤动,固执地偏向西北方,仿佛那里有什么在呼唤它。
“嘶——呜——呜——”
又起风了,喀隆措的寒风像钝刀刮骨。
但简舟此刻的注意力却只在面前的湖面和手中指针已经明显偏移的罗盘上。
来到这里的三天,每次起风时罗盘指针偏移的方向和角度都呈现出规律性的异常,在第9次记录到这一现象之后,简舟几乎可以确定,喀隆措的风,有问题。
“我的海只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简舟一边小心将罗盘收好,一边说道。像是在回答老向导贡布,又像是在对着湖面自语。
老向导贡布摇摇头,转经筒重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声响。“风暴要来了。姑娘,回去吧。”
简舟抬头望向天空。十分钟前还湛蓝如洗的天幕此刻已经蒙上一层铅灰色,远处的雪山正在被快速移动的云层吞噬。喀隆措的天气总是这样,上一秒阳光刺眼,下一秒却可能风雪交加。
“我再测一组数据。” 简舟从背包里取出折叠式风速仪,迅速用地上的石块固定好。
贡布叹了口气,裹紧身上的藏袍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逐渐浓密的风雪中。
数字显示屏上的读数开始飙升——5m/s,8m/s,10m/s...风速在短短几分钟内增加了近一倍。
风雪变得更加猛烈。
简舟眯起眼睛,看到湖面上升起一层奇异的雾气,呈现出不自然的淡蓝色。她下意识摸向胸前的相机,却在此时听到身后传来积雪被踩踏的细微咯吱声。
简舟的身体瞬间绷紧。
三天来,她一直有种被注视的感觉,但每次回头却并没发现什么异常。这次她没有立即转身,但右手已经悄悄摸向腰后的匕首。在身后的人离她还有3米的时候,精准地将匕首指向了对方。
风雪中走来一个高挑挺拔的身影,黑色冲锋衣与逐渐暗沉下来的天空几乎融为一体。男人脖子上挂着的专业相机的镜头盖已经结霜,国家地理的标志在雪光中若隐若现。
“你跟踪我。”简舟的声音比喀隆措的风还要冷。
男人停下脚步,抬手拍了拍肩上的落雪,笑了。
“是你闯进了我的取景器。” 他举起相机。“过去七十二小时,这个位置是拍摄喀隆措冰裂的最佳位置。”
简舟没有放松警惕,她的目光快速扫过男人的装备。
专为极地科考设计的防滑登山靴,防滑纹在雪地里留下独特的印记;腰间地质锤的磨损程度显示至少有五年以上的野外使用经验。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相机背带上的Brunton磁力仪,那个价值上万的精密仪器正在发出规律的滴答声。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师。
“呼——呼——”
风雪在两人之间呼啸而过,两人隔着风雪对视。简舟攥着匕首的指尖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低温环境开始逐渐泛白。
“江野。”男人没有伸手,只是微微抬头,“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
“简舟。”她也没有放下匕首的意思。
江野挑了挑眉:“简舟?我还以为......”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勾起一个玩味的笑。“之前听名字还以为是个兄弟。”
江野的视线扫过地上的风速仪:“气象局的?”
“游客。”简舟将匕首稍稍放低,但肌肉仍保持紧绷,“你相机背带上那块石头,哪里来的?”
江野低头看了眼那块不起眼的灰色石头,有那么一瞬,他的表情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纪念品。”他故意用手拨弄了一下那块石头,“怎么?地质爱好者?”
“只是好奇。”简舟注意到他的眼睛在阴沉的天色下呈现出漂亮的琥珀色。那双眼睛带着审视,却没有恶意,于是将匕首收回了刀鞘。
简舟将话题转开,“你在这里拍到了什么?”
“风景。”江野的回答太过迅速。“冰裂、云层、偶尔路过的藏羚羊。”江野耸耸肩,“标准的风景素材。”“哦,对了,还有偶尔闯入风景的人。”
简舟捕捉到他说“标准”时嘴角那一丝几不可察的紧绷,她在刑侦队审问嫌疑人时见过这种微表情——人们在掩饰关键信息时总会无意识地强调某些词。
风雪突然变得更加猛烈,能见度骤降到不足五米。
简舟感到刺骨的寒意穿透层层衣物,体温正在快速流失。在这种天气里停留时间过长会有生命危险。
"跟我走。"江野指向东边,"我的营地离这儿只有三百米。"
简舟犹豫了一瞬。理智告诉她不该相信陌生人,但职业本能又让她意识到这个男人可能掌握着她想要得到的信息。最终,对真相的渴望战胜了警惕。
"带路。"
跟上江野步伐的同时,简舟悄悄在背包侧袋按下GPS定位器的紧急按钮——如果一小时内不解除,信号会自动发送给提前设置好的安全联络人。
.
三公里外,简舟的营地。
一个身形修长,动作利落的女人正背对着帐门,单膝跪在防潮垫上,低头整理医疗包。略带随意的侧编发,漂亮地从耳后斜斜地垂落在肩前,发尾微微翘起,随着她整理东西的动作轻轻地晃动。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她头也不抬地说道:“贡布大叔,今天不是义诊日。”
“沈医生好眼力。”进来的却是个高大的藏族男人,他187cm的身高几乎触到帐篷顶,古铜色的脸上带着玩世不恭的笑,“我是桑吉,江野的朋友。他说有个汉族医生在这里,让我送点新鲜羊肉来。”
沈昭抬起头,同时收起了眼底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警觉和锐利,脸上立刻挂起社交式的灿烂笑容:“太感谢了!”她接过羊肉,手指不经意间擦过对方的手腕。
“这个季节的天气多变”桑吉的目光扫过帐篷角落的卫星电话,“沈医生可要注意安全哦。”
沈昭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突然发现卫星电话的指示灯正在闪烁——那是简舟的紧急信号。她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但整理药品的手指微微一顿。
“对了”桑吉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这是我们的藏药,对高原反应很有效。”
沈昭接过纸包,她脸上的笑容更加明媚动人:“真是太周到了。”
看出桑吉没有要立刻离开的意思,沈昭给桑吉倒了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桑吉找了个地方随意坐下,眼神里布满了对面前这个医生的探究意味。
两人各怀心思地喝着热茶,同时望向西北方向,眼中藏着各自的担忧。
.
江野的营地比简舟想象的还要专业。半埋式的专业极地帐篷有效地抵御着寒风,入口处用石块堆砌的挡风墙显示出主人丰富的野外经验。帐篷内,一台便携气象记录仪正在记录实时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外界风速已经达到20m/s。
这一切也验证了她一开始的猜想。
“坐。”江野指了指折叠椅,自己则忙着点燃丙烷炉。蓝色火苗窜起的瞬间,帐篷内的温度似乎立刻上升了几度。
简舟没有坐下。她站在帐篷入口处,保持着随时可以离开的姿势。
江野摘下面罩,火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跳动,线条锐利硬朗,脸是顶配,英俊但又不太正经的气质跟他的名字简直绝配。
“怎么?”江野察觉到她的目光,嘴角扬起一个懒散又迷人的笑, “没见过这么帅的摄影师?”他的声音里带着调侃,却莫名让人感到安心。
简舟没接他的话,目光扫过挂在支架上的几张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湖面西北侧的一片区域,画面上有明显的蓝色光晕。
“你说你拍的是风景。”简舟指向那张照片,故作随意问道“这是什么?”
江野头也不抬地往杯子里倒入热酥油茶:“光学现象。在高原上偶尔会出现。”
“具体位置?”
“北纬31度12分,东经90度34分。”江野精确地报出一组坐标,然后将茶杯推向简舟,“去年4月17日下午3点28分拍摄。”
简舟的心跳突然加快。这个日期……
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接过茶杯却没有喝。“你经常拍这种?”
“只拍过一次。”江野终于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直视简舟,“直到三天前。”
三天前正是她抵达喀隆措的日子。
简舟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讲话时却是假装只是闲聊的放松语调。
“你看到了什么?”
江野没有立即回答。他打开相机,调出一张照片转向简舟。
简舟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有趣的是”江野的声音低沉下来,在外面肆虐的风雪背景音中这句话却更像是砸进了简舟的大脑“肉眼看不到这个。”
简舟放下茶杯,从包里取出罗盘。指针依然指向西北方向,与照片中异常区域的位置完全一致。
“你的罗盘有问题。”江野说。
“不”简舟轻轻摇头,“有问题是这个地方,是喀隆措的风。”
“呜——呜——”
风雪咆哮着掠过帐篷,仿佛在警告他们不要继续深究,却又像是某种召唤。
帐篷内,两人都没说话,但在那一刻,简舟和江野都明白——他们的追寻已经不可逆转地交织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喀隆措西北边的废弃气象站内,一个修长身影正放下望远镜,指尖摩挲着一枚镶嵌了独特矿石的银戒。
“来了。”
“你病了。”
又是同样的话。
西藏高原本没有海,但简舟曾亲眼看见过的那片蓝色海湾到底是什么?
简舟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罗盘。
罗盘的外壳已经被磨损得严重,边缘处有一道细小的刻痕——那是七年前某个人用地质锤敲出来的。
罗盘指针微微颤动,固执地偏向西北方,仿佛那里有什么在呼唤它。
“嘶——呜——呜——”
又起风了,喀隆措的寒风像钝刀刮骨。
但简舟此刻的注意力却只在面前的湖面和手中指针已经明显偏移的罗盘上。
来到这里的三天,每次起风时罗盘指针偏移的方向和角度都呈现出规律性的异常,在第9次记录到这一现象之后,简舟几乎可以确定,喀隆措的风,有问题。
“我的海只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简舟一边小心将罗盘收好,一边说道。像是在回答老向导贡布,又像是在对着湖面自语。
老向导贡布摇摇头,转经筒重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声响。“风暴要来了。姑娘,回去吧。”
简舟抬头望向天空。十分钟前还湛蓝如洗的天幕此刻已经蒙上一层铅灰色,远处的雪山正在被快速移动的云层吞噬。喀隆措的天气总是这样,上一秒阳光刺眼,下一秒却可能风雪交加。
“我再测一组数据。” 简舟从背包里取出折叠式风速仪,迅速用地上的石块固定好。
贡布叹了口气,裹紧身上的藏袍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逐渐浓密的风雪中。
数字显示屏上的读数开始飙升——5m/s,8m/s,10m/s...风速在短短几分钟内增加了近一倍。
风雪变得更加猛烈。
简舟眯起眼睛,看到湖面上升起一层奇异的雾气,呈现出不自然的淡蓝色。她下意识摸向胸前的相机,却在此时听到身后传来积雪被踩踏的细微咯吱声。
简舟的身体瞬间绷紧。
三天来,她一直有种被注视的感觉,但每次回头却并没发现什么异常。这次她没有立即转身,但右手已经悄悄摸向腰后的匕首。在身后的人离她还有3米的时候,精准地将匕首指向了对方。
风雪中走来一个高挑挺拔的身影,黑色冲锋衣与逐渐暗沉下来的天空几乎融为一体。男人脖子上挂着的专业相机的镜头盖已经结霜,国家地理的标志在雪光中若隐若现。
“你跟踪我。”简舟的声音比喀隆措的风还要冷。
男人停下脚步,抬手拍了拍肩上的落雪,笑了。
“是你闯进了我的取景器。” 他举起相机。“过去七十二小时,这个位置是拍摄喀隆措冰裂的最佳位置。”
简舟没有放松警惕,她的目光快速扫过男人的装备。
专为极地科考设计的防滑登山靴,防滑纹在雪地里留下独特的印记;腰间地质锤的磨损程度显示至少有五年以上的野外使用经验。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相机背带上的Brunton磁力仪,那个价值上万的精密仪器正在发出规律的滴答声。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师。
“呼——呼——”
风雪在两人之间呼啸而过,两人隔着风雪对视。简舟攥着匕首的指尖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低温环境开始逐渐泛白。
“江野。”男人没有伸手,只是微微抬头,“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
“简舟。”她也没有放下匕首的意思。
江野挑了挑眉:“简舟?我还以为......”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勾起一个玩味的笑。“之前听名字还以为是个兄弟。”
江野的视线扫过地上的风速仪:“气象局的?”
“游客。”简舟将匕首稍稍放低,但肌肉仍保持紧绷,“你相机背带上那块石头,哪里来的?”
江野低头看了眼那块不起眼的灰色石头,有那么一瞬,他的表情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纪念品。”他故意用手拨弄了一下那块石头,“怎么?地质爱好者?”
“只是好奇。”简舟注意到他的眼睛在阴沉的天色下呈现出漂亮的琥珀色。那双眼睛带着审视,却没有恶意,于是将匕首收回了刀鞘。
简舟将话题转开,“你在这里拍到了什么?”
“风景。”江野的回答太过迅速。“冰裂、云层、偶尔路过的藏羚羊。”江野耸耸肩,“标准的风景素材。”“哦,对了,还有偶尔闯入风景的人。”
简舟捕捉到他说“标准”时嘴角那一丝几不可察的紧绷,她在刑侦队审问嫌疑人时见过这种微表情——人们在掩饰关键信息时总会无意识地强调某些词。
风雪突然变得更加猛烈,能见度骤降到不足五米。
简舟感到刺骨的寒意穿透层层衣物,体温正在快速流失。在这种天气里停留时间过长会有生命危险。
"跟我走。"江野指向东边,"我的营地离这儿只有三百米。"
简舟犹豫了一瞬。理智告诉她不该相信陌生人,但职业本能又让她意识到这个男人可能掌握着她想要得到的信息。最终,对真相的渴望战胜了警惕。
"带路。"
跟上江野步伐的同时,简舟悄悄在背包侧袋按下GPS定位器的紧急按钮——如果一小时内不解除,信号会自动发送给提前设置好的安全联络人。
.
三公里外,简舟的营地。
一个身形修长,动作利落的女人正背对着帐门,单膝跪在防潮垫上,低头整理医疗包。略带随意的侧编发,漂亮地从耳后斜斜地垂落在肩前,发尾微微翘起,随着她整理东西的动作轻轻地晃动。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她头也不抬地说道:“贡布大叔,今天不是义诊日。”
“沈医生好眼力。”进来的却是个高大的藏族男人,他187cm的身高几乎触到帐篷顶,古铜色的脸上带着玩世不恭的笑,“我是桑吉,江野的朋友。他说有个汉族医生在这里,让我送点新鲜羊肉来。”
沈昭抬起头,同时收起了眼底那一丝不易察觉的警觉和锐利,脸上立刻挂起社交式的灿烂笑容:“太感谢了!”她接过羊肉,手指不经意间擦过对方的手腕。
“这个季节的天气多变”桑吉的目光扫过帐篷角落的卫星电话,“沈医生可要注意安全哦。”
沈昭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突然发现卫星电话的指示灯正在闪烁——那是简舟的紧急信号。她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但整理药品的手指微微一顿。
“对了”桑吉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这是我们的藏药,对高原反应很有效。”
沈昭接过纸包,她脸上的笑容更加明媚动人:“真是太周到了。”
看出桑吉没有要立刻离开的意思,沈昭给桑吉倒了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桑吉找了个地方随意坐下,眼神里布满了对面前这个医生的探究意味。
两人各怀心思地喝着热茶,同时望向西北方向,眼中藏着各自的担忧。
.
江野的营地比简舟想象的还要专业。半埋式的专业极地帐篷有效地抵御着寒风,入口处用石块堆砌的挡风墙显示出主人丰富的野外经验。帐篷内,一台便携气象记录仪正在记录实时数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外界风速已经达到20m/s。
这一切也验证了她一开始的猜想。
“坐。”江野指了指折叠椅,自己则忙着点燃丙烷炉。蓝色火苗窜起的瞬间,帐篷内的温度似乎立刻上升了几度。
简舟没有坐下。她站在帐篷入口处,保持着随时可以离开的姿势。
江野摘下面罩,火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跳动,线条锐利硬朗,脸是顶配,英俊但又不太正经的气质跟他的名字简直绝配。
“怎么?”江野察觉到她的目光,嘴角扬起一个懒散又迷人的笑, “没见过这么帅的摄影师?”他的声音里带着调侃,却莫名让人感到安心。
简舟没接他的话,目光扫过挂在支架上的几张照片。其中一张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湖面西北侧的一片区域,画面上有明显的蓝色光晕。
“你说你拍的是风景。”简舟指向那张照片,故作随意问道“这是什么?”
江野头也不抬地往杯子里倒入热酥油茶:“光学现象。在高原上偶尔会出现。”
“具体位置?”
“北纬31度12分,东经90度34分。”江野精确地报出一组坐标,然后将茶杯推向简舟,“去年4月17日下午3点28分拍摄。”
简舟的心跳突然加快。这个日期……
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接过茶杯却没有喝。“你经常拍这种?”
“只拍过一次。”江野终于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直视简舟,“直到三天前。”
三天前正是她抵达喀隆措的日子。
简舟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讲话时却是假装只是闲聊的放松语调。
“你看到了什么?”
江野没有立即回答。他打开相机,调出一张照片转向简舟。
简舟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有趣的是”江野的声音低沉下来,在外面肆虐的风雪背景音中这句话却更像是砸进了简舟的大脑“肉眼看不到这个。”
简舟放下茶杯,从包里取出罗盘。指针依然指向西北方向,与照片中异常区域的位置完全一致。
“你的罗盘有问题。”江野说。
“不”简舟轻轻摇头,“有问题是这个地方,是喀隆措的风。”
“呜——呜——”
风雪咆哮着掠过帐篷,仿佛在警告他们不要继续深究,却又像是某种召唤。
帐篷内,两人都没说话,但在那一刻,简舟和江野都明白——他们的追寻已经不可逆转地交织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喀隆措西北边的废弃气象站内,一个修长身影正放下望远镜,指尖摩挲着一枚镶嵌了独特矿石的银戒。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