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鸿达强颜苦笑道:“鬼掩眼,鬼掩眼哪!那天我在这儿喝苦丁,忽觉得这苦后回甘还不错。”

    明桂枝追问:“当日……发生何事?”

    她一直相信世上没有完全失败的商品,只是缺乏能发掘它们卖点、适配它们受众的人。

    史鸿达既然选了苦丁,必定有打动他之处,可惜他缺乏专业的商品运营思维,错过关键。

    眼下,兴许有机会一展所长,明桂枝感到手心微微发烫。

    “当日呀……”史鸿达沉吟好一会儿,道:“我收回一笔陈年旧账,颇有些伤春悲秋。”

    “这不是好事吗?你悲伤什么?”

    他旁边高瘦老者问。

    史鸿达转动翡翠扳指。

    微风又吹,茶汤荡漾,在粗陶碗里晃出圈圈年轮。

    “那年腊月,我借他四百两银子周转——”史鸿达长长叹息,“前年,我要钱银度过难关,揣着借条到扬州……那日还落着雪,他一开门,见到是我,砰的一声把门摔上。”

    檀木商为他添茶:“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我押了祖宅,硬是撑过来了。”

    “撑过来就好,撑过来就好。”

    “年初我摆寿,大宴亲朋,那人带着他那四百两银子,不请自来。”史鸿达掀开账本,某页夹着片茶叶作书签,正压在“肆佰伍拾两”处。

    “哦,还添了五十两利钱。” 嗤笑里掺了几分无奈。

    茶寮又静了。

    半晌,卖炭老翁叹道:“看开点,雪中送炭,换得来锦上添花,也不亏了。”

    “我哪里看不化?只是那日我嚼着苦丁叶对账,无端无故的,忽觉这涩味像极了人生——”史鸿达举起杯,却忽然不喝了。

    只怔怔望着盏底茶渣。

    ——“顺景时的我,与落魄时的我有何区别?我没变,我还是那个史三,变的只是时势。那些人贪图我当下的势,并非看重我本人,时移势易,所以换了脸色。错不在我,错也不在他。”

    众人若有所思。

    “想通了,便看化了。”史鸿达径自莞尔:“咱们商人守成为先,畏惧高低起落,但有些关节若未经历到,便品不出当中妙处。这苦丁——”

    终于,还是举杯饮尽。

    呷茶时,嘬出“嗞”一声,似是想通想透。

    “年轻时当它是穿肠药,年过半百才咂摸出,这苦味原是要就着风雪咽的。”

    “唔……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

    明桂枝捕抓到一丝灵感,喃喃自语。

    片刻,她抬眼看向史鸿达,眼神坚定。

    赵斐一直留意明桂枝,此刻不由心中微微一动……

    “他”眸中有火、有光,生猛炽烈。

    令他心悸。

    明桂枝问:“三爷,你敢不敢再搏一次?”

    “搏什么?”史鸿达问。

    明桂枝微微挑眉:“再卖一次苦丁。”

    “不,不了!”史鸿达连连摆手。

    “三爷,这世上没有失败的商品,只有失败的商人。”明桂枝凝视他。

    史鸿达笑道:“小公子,激将法不顶用,三爷我不愿认栽,但也不想同一个坑栽两次。”

    明桂枝将茶盏一搁,笑问:“三爷可爱吃苦瓜?”

    史鸿达闻言一怔。

    暮光从竹帘缝漏进来。

    他眯眼,咂了咂舌,仿佛真嚼着苦瓜。

    “说不上爱,倒是隔些时日不吃,喉头便痒痒地念——那苦味后头跟着的甜,比蜜饯子还勾人。”

    “你年少时呢?”

    “呸!躲都来不及!”话茬子一扯,陈年旧事随苦丁茶香涌进脑海。

    他记得年少时,灶台铁锅呛出青烟,老父亲自颠勺,苦瓜片在油星里翻飞。

    兄弟们都不爱苦瓜,总趁盛饭时把它拨到碗底,再偷偷埋进泔水桶。

    老父举着竹筷敲他们的头,敲得当当响:“小后生,舌头金贵咯,尝不得人间真味!”

    “我兄弟几个从小惯养,吃不得那苦味……老爹总笑话我们少不经事,不懂得苦瓜的好——”

    明桂枝饶有兴味地看向他。

    竹檐下,风铃叮咚。

    惊得灰蛾扑进光柱,蛾翅金粉簌簌洒落。

    史鸿达喉头一哽,他抬手揉了揉鼻尖,“……阿爹他年轻时,是不是也嫌这玩意儿涩口?”

    明桂枝不语,只侧身望向窗外。

    日头斜过官道,几片流云凝在半空。

    “苦瓜有个诨名,叫半生瓜。”

    良久,她蓦然开口。

    方才史鸿达说“品不出妙处”时,她耳畔忽地浮起那首名唤《苦瓜》的流行曲。

    词句记不真切,只余一句在舌根打转——“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

    半生瓜与苦丁茶,异曲同工。

    苦涩味在舌尖漫开,她低头轻笑。

    这世间的苦,都是一把钝口的刀。

    有人被它硌碎了牙,有人却拿它雕出回甘的花。

    史鸿达捏着茶盏的手一颤:“半生瓜……这诨名怎讲?”

    “年少时恨它穿肠苦,等咂出回甘了,半辈子也磋磨过去了。”

    风吹过。

    风铃叮呤一声。

    史鸿达眼底浮起薄雾,他慌忙仰头灌茶。

    苦丁涩味却裹着旧事呛进喉头。

    十二岁那年,家中典当行叫人坑了货。债主纷纷堵门,敲门声比年节鞭炮还响。

    父亲在外奔波数载,赎回祖宅那日,灶上蒸了一碟苦瓜,水汽氤氲,碟头浮着几粒枸杞,红得像债主按在契书上的血指印。

    少年的他摔了筷子:“晦气东西!”

    父亲枯坐半晌,命人撤了菜,眼尾皱纹堆成晒蔫的苦瓜瓤:“老三,爹盼你一辈子嫌它苦。”

    似愿,亦似咒。

    仿佛早料到他以后会爱上这余甘。

    茶汤在喉头滚了又滚,终于回甘。

    史鸿达蓦地懂了——

    哪是什么未卜先知?

    不过是父亲早被世道腌透了,酸苦沤进骨髓,才知世间的甜不过人生一二。

    他当年摔碎的岂是筷子,分明是老人藏在苦瓜瓤里那点妄念。

    泪珠子砸在翡翠扳指上。

    满堂茶客垂首敛目,碗沿磕碰声窸窣如秋蚕食桑——市井人的慈悲,是假装看不见旁人的碎骨头。

    赵斐瞥了一眼史鸿达,若有所思,定定看向明桂枝,才转头看向窗外。

    外头勒杜鹃开得泼辣,花影在他眸底投下浓稠的绿,像一潭吞了太多秘密的沼泽。

    她别过脸,佯装掸去袖口茶渣。

    赵斐的目光太重,沾上身便似湿透的棉袄。

    甩不脱,晾不干。

    明桂枝指尖叩了叩茶案,苦丁茶汤荡起细纹:“苦瓜是半生瓜,这苦丁茶——何尝不是半生茶?”

    史鸿达浑身一震,霍然起身,茶寮竹梁被他拍得落灰。

    “妙!妙极!”

    他赤红着眼,在逼仄的过道里打转,鞋底碾着碎瓜子壳,咯吱作响。

    “半生茶……半生茶!这名头比庙会的灯谜还勾魂!”

    忽又顿住,枯枝般的手指揪住发髻:“可怎么吆喝?……‘半生滋味’?不……‘半生甘苦’……?啊,不,不……要怎么与客人说?”

    堂茶客面面相觑。

    独明桂枝噙着笑,拈起一粒盐渍梅子。

    “三爷,送我赠你一句广告吧。”

    “广告?”

    “对联,我赠你一副对联。”

    明桂枝转头唤小二取笔墨,眼角却瞥见赵斐神色凛然。

    这人端坐如青瓷观音,偏生眸光似刀,正冷冷削着她的后颈。

    狼毫笔杆在掌心转了个圈,倏然顿住。

    毛笔字她练过,还写得不算差,因着练书法,常用的繁体字也会写。

    不过,她不知道原身的笔迹。

    但,赵斐却有可能知道。

    明桂枝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笔杆往赵斐跟前一递,腕子悬得恰到好处,既像恳请,又似挑衅。

    “允书兄写得一手好字,颜筋柳骨,昆玉岂敢班门弄斧?”

    这招虽兵行险著,但明桂枝有九成把握——若是赵斐的字真的极好,她则蒙混过关;若他的字写得一般或者明松枝从来没看过他的字,他大不了也就当自己谄媚奉承。

    总归不会露出马脚。

    万一他真的起疑,到时候再算。

    赵斐盯着明桂枝,仿佛瞧着条吐信的银环蛇:“写得一手好字?”

    明桂枝不知哪里有错,只好强装镇定,笑着与他对视。

    “写什么?”

    僵持俄而,赵斐接过笔。

    指尖与明桂枝一触即分,冷如薄霜。

    明桂枝不着痕迹地舒了口气:“上联是:常恨半生多契阔;下联是:万幸回首有余甘。”

    史鸿达猛拍大腿,震得案上茶盏跳了跳:“好一个‘常恨半生多契阔’!这半辈子都在码头送茶船、城门口接货单,可不就是‘契阔’二字刻在脊梁骨上!”

    卖生丝的啐了口瓜子壳:“上联忒丧气!咱贩夫走卒哪个不是脚底板磨穿?要我说啊……”他默念下联,“得亏有这点甜头吊着命,要不早跳大运河喂王八了!”

    茶寮霎时炸了锅。

    布庄掌柜挽着杭绸袖口嚷:“三爷,这茶名头真玄乎!意境深远,回味悠长!咱们合作,您的“半生茶”先给我留十担,回头往绸缎里一裹,就叫‘半生锦绣’!”

    米铺东家踹翻条凳挤过来,指甲缝里的糠皮簌簌往下掉:“狗屁锦绣!要配就该配我家无锡香稻,煮一锅‘余甘粥’!”

    棺材铺老板阴恻恻插话:“不如刻在‘幺二三’薄棺上,就叫‘契阔长眠’……”

    话没说完,被茶客们按着灌了满嘴苦丁茶。

    明桂枝倚着竹柱轻笑。

    茶寮喧闹声更甚。

    风在窗外喧嚣,勒杜鹃花瓣漫天飞旋。

    恍若谁把半辈子的契阔与余甘,都撕成了清明撒的纸钱。

    赵斐缓缓收笔。

    书法刚劲有力、矫若蛟龙,明桂枝忍不住赞道:“好字!”

    赵斐执笔的手僵了僵。

    明桂枝把对联递给史鸿达:“三爷,可愿再搏一次?”

    史鸿达双手接过,眼珠子亮得瘆人:“回杭州就叫人刻匾、拓这对联,檐下挂横竖双匾——横匾刻‘半生茶’……苦丁茶从此就叫‘半生茶’!”

    赵斐一甩衣袖起身,不虞扫落茶盏。

    瓷片碎在明桂枝脚边,溅起的残茶沾湿她袍角。

    “公子真神了!”史鸿达还在絮叨,又叹又笑,拍得案头“砰砰”响,“史三贩茶半辈子,竟不知苦味也能做成金字招牌……”

    明桂枝举杯,以茶代酒:“世上哪有什么废品,只有不懂点石成金的手。”

    “是极!是极!”史鸿达也举杯回应:“明儿就找匠人凿模子,‘半生茶’三字得用狂草,泼墨似的才够劲——”

    话音未落,赵斐的嗓音已刺破扰攘:“启程。”

    二字落地,茶寮一息间静默。

    明桂枝的茶盏悬在半空,终究没敬成。

    她朝史鸿达匆匆拱手,袖口带翻了案上盐罐。

    雪末似的盐撒在那上联,恍若给半生契阔蒙了层霜。

    ……

章节目录

被贬!我靠海上丝路翻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郭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双并收藏被贬!我靠海上丝路翻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