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
雨后,三更天。
天际泛着微光。
烛火将烬。
明桂枝的惊堂木敲得很温柔。
茶楼里,静得能听见槐花落地声。
残雨顺着瓦槽滴落。
“叮,咚!”,给她的尾音打节拍。
“却说,庄少棠扶着范家娘子登上望海楼,潮声里,天尽头浮着一片云帆,渺小得像沙鸥掠水。”
“那庄郎君远眺天际,泪洒衣襟……”
“他叹道:‘唉,此去蓬山千万重,再难闻青鸟音!今日与基督山伯爵一别,万里关山远,真不知何日再会见!’”
卖鱼听得入神,竹篓磕在条凳上。
货郎手里油纸包松了结,他浑然不觉,五香蚕豆一颗颗往砖缝里蹦。
绸缎庄掌柜的扳指早褪到指根,掌心硌出红印,犹不自知。
“范娘子拾起案头洒金笺。”
明桂枝轻敲折扇——是郑员外借给“他”的,用来当作竹板和拍子。
“墨色小楷映着海天霞光,正是那基督山伯爵留的告别书……”她将折扇一刷开,掠过将熄的烛火,忽明忽暗,更添凄凄别意,“范娘子道:‘郎君何用茫然失措,正如伯爵所言:天之涯,地之角,知己常在心;既相逢,且珍重,总有再会时!’”
临窗坐着个老学究,银须挂着泪珠。
旁边卖油郎把油壶抱在膝头,手指油渍斑斑,无意识搓着眼角。
斜对角有个戴绒花的妇人抬手拭泪。
夜风裹着槐花瓣,飘入窗内,像极那故事里,远航船泛起的浪沫。
“笃!笃,笃!”
打更声惊破众人梦境。
“这便收梢了?”
绒花妇人红着眼问。
老学究颤巍巍擦眼角:“公子,哪有结尾停在分别处的?再说,再说!”
“老秀才,你说得真对!”
郑员外往袖笼、钱囊翻了又翻,凑出好几章银票,往茶案一拍,“小公子,这里有零有整,合共三百四十二两,你再接着说,接着说!若你嫌不够,我立马遣人往府里再拿!”
“啊,对,对对!”
卖油郎往怀里掏出两串油粼粼的铜贯:“我也凑点!”
卖鱼汉子递来的铜钱粘着鱼鳞。
绒花妇人解下耳垂金坠子。
绸缎庄掌柜将玛瑙扳指褪下,在案头一磕,“来,算上我这个,京城买的老物件,当出去也值三、五十两!”
众人你三两、我五贯的,铜串子、碎银子堆得能把明桂枝埋住。
满泻的铜钱、碎银跌落,在地砖上蹦出声,吓得黄狗从茶案下蹿出,尾巴“哗”一声,扫落一地瓜子壳。
明桂枝笑着摇头:“诸位,抱歉,抱歉!故事确实到此为止了。”
方靖的衣袖被他自己揉成腌菜干,“哎!不差我一个,我也求你!”他抽抽搭搭擤鼻,“去年我娘亲临终前,每日嚷嚷要听话本子,她说听不全《西厢记》,连奈何桥都不愿过……”
说到动情处,他把茶汤当酒,仰脖猛灌,呛得满脸通红,“大伙儿说得对,哪有你这样说书的,有头无尾算个什么事儿?”
明桂枝忍不住反问:“哎哟,那劳驾你说道说道,这还有哪里不圆满?”
她掰着指头细数:“基督山伯爵他沉冤得雪、报复仇人、伸张正义,红颜知己相伴,还云游四海,人生惬意若此,夫复何求?”
“哪门子的夫复何求!”方靖呜呜噎噎地,也掰手指数:“伯爵和那海黛姑娘还未三书六礼,没八抬大轿,还有......”
郑员外补充:“还有大宴亲朋,一定要大排筵席!”
绸缎庄掌柜接口:“没错,生儿育女,还要儿孙满堂。”
绒花妇人捋了捋手帕,“何止,儿孙要高中状元,要做驸马爷!”
“驸马爷有什么好,全家受刁蛮公主的闲气,按我说,娶丞相的女儿才好!”
“不不不,丞相的女儿不一定漂亮,要娶,就娶京城第一花魁……”
“你傻的吗?娶青楼女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故事编排后续。
明桂枝捧着茶盏莞尔。
在热茶蒸汽里,喧闹仿佛飘远。
郑掌柜的折扇响,绸缎庄掌柜衫上的泪渍,绒花妇人帕角漏出的芝麻糖碎,都融在了茶汤水汽里。
她不禁莞尔:若筵席能不散,该多好。
这笑意生生撞进赵斐眼里。
沉冤得雪、云游四海,就足够圆满?
还是要生儿育女、儿孙满堂、高中状元,再迎娶公主,才称得上无憾?
他也不由得摇头讪笑。
刹那目光相对,二人笑意更浓。
晨光漫过茶楼雕花槛窗。
赵斐轻叩叩着茶案。
——“诸位,”他扬手,朗声道:“我们还要到杭州接货,这批交趾的胡椒可等不得。”
明桂枝连忙应和:“对,表兄你不说,我还真忘了。”
绒花妇人不停往明桂枝手里塞金珠子:“小公子,好歹让伯爵与海黛娘子表白爱意再走!”
郑员外也急得拽赵斐衣袖:“这位东家你行行好,让小公子说完大宴亲朋......”
账房先生帮口:“说到八抬大轿也成!”
赵斐与明桂枝相视一笑,再次无奈摇头。
……
景州码头。
晨雾未散尽,水面浮着粼光。
方靖举着货单,在跳板前清点粮米。
赵斐和明桂枝走在后头,不紧不慢。
晨光很薄,虚虚笼在明桂枝黛色云缎上。
垂柳枝子绿得似江水浣过,细条条拂过来,叶尖沾着隔夜的雾,轻轻扫过赵斐肩头,留下津津水痕。
“云游四海就圆满了吗?” 他忽然问。
“不然呢?” 对方反问:“八抬大轿、大宴亲朋、大排筵席、生儿育女,儿孙高中状元然后娶京城花魁?”
赵斐轻易被“他”逗笑。
顿了顿,他又追问:“总该匡扶社稷,名留青史。”
“我有失魂症,你又忘了?” 明桂枝指了指自己脑袋:“爱莫能助。”
赵斐笑笑瞟“他”一眼:“我说的唐泰斯。”
“他也和失魂症差不多,”明桂枝笑着摇头:“他被人抛下五十丈阎王崖的时候,便已经死了,之后,世上只有基督山伯爵。”
“范立亚大人有句话说得不错,” 赵斐引用故事里的情节:“若要找出罪魁祸首,必先找到何人能从此事中获益。”
“哦?”
“云游四海也好,匡扶社稷也罢,你总要先查出是谁害你吧。”
“你有头绪?”
赵斐想说什么,但他点点头,却把话吞了回去。
明桂枝催他:“不妨直言。”
“你记得盛湛吗?”
“不记得。”
赵斐的深幽黑眸闪过复杂光芒,直视着一脸坦然的“他”。
“只有他一人,能从这一连串的事里受益。”
……
戌时。
皇宫,勤政殿。
烛火摇曳。
熏炉透出丝丝青烟。
老皇帝盛绯身影映在毯毡上,如像一滩晕开的陈年血渍。
他嶙峋的手指叩击奏章堆。
“苏州织造局的卷宗,你读过了?”
被问话的人,是新近封为寿王的皇孙盛湛。
青烟掠过他蟒袍。
那蛟龙鳞片的刺绣栩栩如生,在烛火下泛着冷冷幽光。
历朝历代只有皇子能封王。
皇孙为亲王,古往今来头一遭。
破了格,便错了辈分。
那些与他同辈的皇孙们,如今都要对着他袍服的蛟低头。
这本不合规,却也是无上尊荣。
去年秋冬,围猎时老皇帝遇弑。
只有他奋不顾身救驾。
所以,他得到这一切。
彼时,尚衣监连夜改制朝服。
下摆的“海水江牙”本该用靛青丝线,但老皇帝特地开的口,命人改绣金银线。
浪涛纹翻涌冷冽金光,生生压过了他所有儿子的蟒袍。
面对错辈乱序的恩赏,惶惶的不止盛湛一人。
那老太监来宣旨赐服,对他行了跪叩大礼。这礼数本应只对皇帝、储君。
谁还记得,去岁中秋宴,他穿的只是黛色袍服,绸缎织着最简单的云纹,没有任何刺绣。
混在一众皇子、皇孙的华服间,像贡品堆里混进的粗陶碗。
穿蟒袍要佩玉带、戴白玉冕。
远不如黛色圆领袍舒适。
但是,他沉寂太久太久,无法不迷恋被人看见的感觉。
“澈之?”
老皇帝的催促,唤回盛湛的心神。
“回皇祖父,单是云锦一项,便有五千匹对不上数。”声音清凌凌叩在满殿楠木梁柱间。
“好!” 老皇帝显然满意:“平身吧。”
盛湛抬首,烛火照亮他左颊浅疤。
这是去年秋猎救驾时,被刺客的利剑划破的。
是他的徽识。
象征他既有功劳,亦有苦劳。
老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喘气声碾碎满室寂静。
盛湛疾步上前要搀,被老皇帝的镶金龙头杖抵住胸口。
那杖头金龙雕的睚眦双目赤红,獠牙正抵着他心口蛟纹刺绣。
“咳、咳,你舅舅教得你很好。” 老皇帝一边咳,一边喘,一边道。
“皇祖父……”
盛赞知趣后退。
烛火将他的影子揉碎,投在老皇帝榻前。像一团温驯黑猫,偎在老人脚边。
他抬眼看向老皇帝,眸中浮着薄薄水光,眼尾泛红。
——“皇祖父,您也曾亲自教过我。” 他哽咽道。
“哦?”
“孙儿六岁那年,您教导父王‘事必躬亲’,孙儿也受教了。”
“呵,”老皇帝咳着笑了笑:“明世礼也教你阿谀奉承?”
烛芯爆出火花。
盛湛睫毛一颤,连忙低头。
他手掌在笼里暗暗握紧,指尖刺痛掌心。
再抬眼,眉梢眼角又舒展成恭谨模样。
“舅舅只教孙儿‘君父如天’……” 盛湛笑得恰到好处,“倒是皇祖父赐的《资治通鉴》,孙儿这些年总捧读至深夜。"
“呵,那他真教得你不错。”
老皇帝的眼风扫过来,在盛湛皮肉间游走。
那双蒙着灰翳的眼珠骤然精亮,如猎食的鹰隼。
“你且说说,如何安排?”
……
天际泛着微光。
烛火将烬。
明桂枝的惊堂木敲得很温柔。
茶楼里,静得能听见槐花落地声。
残雨顺着瓦槽滴落。
“叮,咚!”,给她的尾音打节拍。
“却说,庄少棠扶着范家娘子登上望海楼,潮声里,天尽头浮着一片云帆,渺小得像沙鸥掠水。”
“那庄郎君远眺天际,泪洒衣襟……”
“他叹道:‘唉,此去蓬山千万重,再难闻青鸟音!今日与基督山伯爵一别,万里关山远,真不知何日再会见!’”
卖鱼听得入神,竹篓磕在条凳上。
货郎手里油纸包松了结,他浑然不觉,五香蚕豆一颗颗往砖缝里蹦。
绸缎庄掌柜的扳指早褪到指根,掌心硌出红印,犹不自知。
“范娘子拾起案头洒金笺。”
明桂枝轻敲折扇——是郑员外借给“他”的,用来当作竹板和拍子。
“墨色小楷映着海天霞光,正是那基督山伯爵留的告别书……”她将折扇一刷开,掠过将熄的烛火,忽明忽暗,更添凄凄别意,“范娘子道:‘郎君何用茫然失措,正如伯爵所言:天之涯,地之角,知己常在心;既相逢,且珍重,总有再会时!’”
临窗坐着个老学究,银须挂着泪珠。
旁边卖油郎把油壶抱在膝头,手指油渍斑斑,无意识搓着眼角。
斜对角有个戴绒花的妇人抬手拭泪。
夜风裹着槐花瓣,飘入窗内,像极那故事里,远航船泛起的浪沫。
“笃!笃,笃!”
打更声惊破众人梦境。
“这便收梢了?”
绒花妇人红着眼问。
老学究颤巍巍擦眼角:“公子,哪有结尾停在分别处的?再说,再说!”
“老秀才,你说得真对!”
郑员外往袖笼、钱囊翻了又翻,凑出好几章银票,往茶案一拍,“小公子,这里有零有整,合共三百四十二两,你再接着说,接着说!若你嫌不够,我立马遣人往府里再拿!”
“啊,对,对对!”
卖油郎往怀里掏出两串油粼粼的铜贯:“我也凑点!”
卖鱼汉子递来的铜钱粘着鱼鳞。
绒花妇人解下耳垂金坠子。
绸缎庄掌柜将玛瑙扳指褪下,在案头一磕,“来,算上我这个,京城买的老物件,当出去也值三、五十两!”
众人你三两、我五贯的,铜串子、碎银子堆得能把明桂枝埋住。
满泻的铜钱、碎银跌落,在地砖上蹦出声,吓得黄狗从茶案下蹿出,尾巴“哗”一声,扫落一地瓜子壳。
明桂枝笑着摇头:“诸位,抱歉,抱歉!故事确实到此为止了。”
方靖的衣袖被他自己揉成腌菜干,“哎!不差我一个,我也求你!”他抽抽搭搭擤鼻,“去年我娘亲临终前,每日嚷嚷要听话本子,她说听不全《西厢记》,连奈何桥都不愿过……”
说到动情处,他把茶汤当酒,仰脖猛灌,呛得满脸通红,“大伙儿说得对,哪有你这样说书的,有头无尾算个什么事儿?”
明桂枝忍不住反问:“哎哟,那劳驾你说道说道,这还有哪里不圆满?”
她掰着指头细数:“基督山伯爵他沉冤得雪、报复仇人、伸张正义,红颜知己相伴,还云游四海,人生惬意若此,夫复何求?”
“哪门子的夫复何求!”方靖呜呜噎噎地,也掰手指数:“伯爵和那海黛姑娘还未三书六礼,没八抬大轿,还有......”
郑员外补充:“还有大宴亲朋,一定要大排筵席!”
绸缎庄掌柜接口:“没错,生儿育女,还要儿孙满堂。”
绒花妇人捋了捋手帕,“何止,儿孙要高中状元,要做驸马爷!”
“驸马爷有什么好,全家受刁蛮公主的闲气,按我说,娶丞相的女儿才好!”
“不不不,丞相的女儿不一定漂亮,要娶,就娶京城第一花魁……”
“你傻的吗?娶青楼女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故事编排后续。
明桂枝捧着茶盏莞尔。
在热茶蒸汽里,喧闹仿佛飘远。
郑掌柜的折扇响,绸缎庄掌柜衫上的泪渍,绒花妇人帕角漏出的芝麻糖碎,都融在了茶汤水汽里。
她不禁莞尔:若筵席能不散,该多好。
这笑意生生撞进赵斐眼里。
沉冤得雪、云游四海,就足够圆满?
还是要生儿育女、儿孙满堂、高中状元,再迎娶公主,才称得上无憾?
他也不由得摇头讪笑。
刹那目光相对,二人笑意更浓。
晨光漫过茶楼雕花槛窗。
赵斐轻叩叩着茶案。
——“诸位,”他扬手,朗声道:“我们还要到杭州接货,这批交趾的胡椒可等不得。”
明桂枝连忙应和:“对,表兄你不说,我还真忘了。”
绒花妇人不停往明桂枝手里塞金珠子:“小公子,好歹让伯爵与海黛娘子表白爱意再走!”
郑员外也急得拽赵斐衣袖:“这位东家你行行好,让小公子说完大宴亲朋......”
账房先生帮口:“说到八抬大轿也成!”
赵斐与明桂枝相视一笑,再次无奈摇头。
……
景州码头。
晨雾未散尽,水面浮着粼光。
方靖举着货单,在跳板前清点粮米。
赵斐和明桂枝走在后头,不紧不慢。
晨光很薄,虚虚笼在明桂枝黛色云缎上。
垂柳枝子绿得似江水浣过,细条条拂过来,叶尖沾着隔夜的雾,轻轻扫过赵斐肩头,留下津津水痕。
“云游四海就圆满了吗?” 他忽然问。
“不然呢?” 对方反问:“八抬大轿、大宴亲朋、大排筵席、生儿育女,儿孙高中状元然后娶京城花魁?”
赵斐轻易被“他”逗笑。
顿了顿,他又追问:“总该匡扶社稷,名留青史。”
“我有失魂症,你又忘了?” 明桂枝指了指自己脑袋:“爱莫能助。”
赵斐笑笑瞟“他”一眼:“我说的唐泰斯。”
“他也和失魂症差不多,”明桂枝笑着摇头:“他被人抛下五十丈阎王崖的时候,便已经死了,之后,世上只有基督山伯爵。”
“范立亚大人有句话说得不错,” 赵斐引用故事里的情节:“若要找出罪魁祸首,必先找到何人能从此事中获益。”
“哦?”
“云游四海也好,匡扶社稷也罢,你总要先查出是谁害你吧。”
“你有头绪?”
赵斐想说什么,但他点点头,却把话吞了回去。
明桂枝催他:“不妨直言。”
“你记得盛湛吗?”
“不记得。”
赵斐的深幽黑眸闪过复杂光芒,直视着一脸坦然的“他”。
“只有他一人,能从这一连串的事里受益。”
……
戌时。
皇宫,勤政殿。
烛火摇曳。
熏炉透出丝丝青烟。
老皇帝盛绯身影映在毯毡上,如像一滩晕开的陈年血渍。
他嶙峋的手指叩击奏章堆。
“苏州织造局的卷宗,你读过了?”
被问话的人,是新近封为寿王的皇孙盛湛。
青烟掠过他蟒袍。
那蛟龙鳞片的刺绣栩栩如生,在烛火下泛着冷冷幽光。
历朝历代只有皇子能封王。
皇孙为亲王,古往今来头一遭。
破了格,便错了辈分。
那些与他同辈的皇孙们,如今都要对着他袍服的蛟低头。
这本不合规,却也是无上尊荣。
去年秋冬,围猎时老皇帝遇弑。
只有他奋不顾身救驾。
所以,他得到这一切。
彼时,尚衣监连夜改制朝服。
下摆的“海水江牙”本该用靛青丝线,但老皇帝特地开的口,命人改绣金银线。
浪涛纹翻涌冷冽金光,生生压过了他所有儿子的蟒袍。
面对错辈乱序的恩赏,惶惶的不止盛湛一人。
那老太监来宣旨赐服,对他行了跪叩大礼。这礼数本应只对皇帝、储君。
谁还记得,去岁中秋宴,他穿的只是黛色袍服,绸缎织着最简单的云纹,没有任何刺绣。
混在一众皇子、皇孙的华服间,像贡品堆里混进的粗陶碗。
穿蟒袍要佩玉带、戴白玉冕。
远不如黛色圆领袍舒适。
但是,他沉寂太久太久,无法不迷恋被人看见的感觉。
“澈之?”
老皇帝的催促,唤回盛湛的心神。
“回皇祖父,单是云锦一项,便有五千匹对不上数。”声音清凌凌叩在满殿楠木梁柱间。
“好!” 老皇帝显然满意:“平身吧。”
盛湛抬首,烛火照亮他左颊浅疤。
这是去年秋猎救驾时,被刺客的利剑划破的。
是他的徽识。
象征他既有功劳,亦有苦劳。
老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喘气声碾碎满室寂静。
盛湛疾步上前要搀,被老皇帝的镶金龙头杖抵住胸口。
那杖头金龙雕的睚眦双目赤红,獠牙正抵着他心口蛟纹刺绣。
“咳、咳,你舅舅教得你很好。” 老皇帝一边咳,一边喘,一边道。
“皇祖父……”
盛赞知趣后退。
烛火将他的影子揉碎,投在老皇帝榻前。像一团温驯黑猫,偎在老人脚边。
他抬眼看向老皇帝,眸中浮着薄薄水光,眼尾泛红。
——“皇祖父,您也曾亲自教过我。” 他哽咽道。
“哦?”
“孙儿六岁那年,您教导父王‘事必躬亲’,孙儿也受教了。”
“呵,”老皇帝咳着笑了笑:“明世礼也教你阿谀奉承?”
烛芯爆出火花。
盛湛睫毛一颤,连忙低头。
他手掌在笼里暗暗握紧,指尖刺痛掌心。
再抬眼,眉梢眼角又舒展成恭谨模样。
“舅舅只教孙儿‘君父如天’……” 盛湛笑得恰到好处,“倒是皇祖父赐的《资治通鉴》,孙儿这些年总捧读至深夜。"
“呵,那他真教得你不错。”
老皇帝的眼风扫过来,在盛湛皮肉间游走。
那双蒙着灰翳的眼珠骤然精亮,如猎食的鹰隼。
“你且说说,如何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