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爱是愚人的国度,不愿自拔,不想退出。”
李乔仪走在校园里,周六,学校里的人不多。耳机里的旋律就这样透过鼓膜,直达神经。最近脑子里总会浮现出一只手,骨节分明,充满力量。
她也知道,自己是手控。
前几天她特意上谷歌,希望找到一点点郑qianji的痕迹,少之又少。不过是清华七八年前的贴吧上还能找到几条帖子,还附上了照片。根据帖子看,他刚上大一。时间定在2007年。
帖文内容是关于军训新面孔里的帅哥,看评论,他的热度怎么也是前三。那时的他很稚嫩,对着镜头笑,眼里带着傲气。
这几次见他,估计是年岁长了,透露出一种,温柔。或许ff保养得当,也或者是不太劳心,并不显得老气。
郑谦季,确实是谦和。
后来就只能在清华一些比赛获奖名单里找见这个名字,好在不难,基本都是前几个。
还有一些英文网站上会冒出几个他的名字,不过是一些金融的学术会议或者金融公司官网。就靠着这么一点点小小的资料,去了解一个几乎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想想都是疯狂。
李乔仪被自己的举动蠢到了,按年龄来看,怎么样他也二十八九岁了,在国外也算过的舒心,,怎么会说自己没有工作。不过也能理解,萍水相逢,交底只会让别人觉得蠢,而不是可爱。
她选择去图书馆打发时间,周末躺在宿舍,那便是要长睡不起了。
五楼基本都是社科类的书籍,最近要写个论文,她来找灵感。经过金融学院的办公楼,看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一身休闲装。李乔仪没戴眼镜,眯着眼,认出了郑谦季。
正好他看向了她。
两人打了个招呼,不算老朋友,显得很拘谨。
"您来办事?”李乔仪客套了一下。
“来找张院长有点事,你呢?”
李乔仪用手往西指了指,“去图书馆。”
小姑娘挺喜欢去的,毕竟自己第一次见他也是在那儿。就是那个连绵的雨天,自己懒得动,在图书馆随便拿了两本书,看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小姑娘就坐在自己对面,半梦半醒时,还能听见她翻书的声音。他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一个似乎是上一个轮回的时刻,在图书馆看书,打盹,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儿了。
“走吧,一起去。”
李乔仪觉得怪怪的,不过也没多问,走了过去。最开始是并排,然后是稍微落后。郑谦季大概一米九,腿也长,走一步李乔仪要赶两步。
公共阅读区,看着李乔仪抱着一大摞书过来,细看,什么都有,诸子百家融会贯通。
“姑娘,你到底学啥的?”
“法律、经济、国际关系啥都沾点,算是国贸的复合学科。”挠了挠头,露出一点尴尬。
良久,两人无话。
只有纸张摩擦和落笔沙沙声。
郑谦季心不在焉,盯着小姑娘看了一阵。她读书速度不慢,边读边写笔记,很是专注。
阳光从远处爬到窗子前,天空从有些灰调的淡蓝变成澄澈的瓦蓝,中午,大部分人都离开座位吃饭去了。
郑谦季叫小姑娘吃饭。
李乔仪是有过犹豫的,知道他是秦老师的儿子,即使不算是京城二世祖也是还不错的公子哥,上回那身西装剪裁得当,面料看着都知道是上乘的羊毛制品,应该是国外定制。更不用说那只腕表,李乔仪去官网查过,全球限量,售价大概在两百万人民币。
自己虽然不是很拮据的大学生,也不过是大众水平。让别人请自己不知怎么还礼,自己请别人又觉得上不了台面。脑袋里的线已经结成死结。
“知道你忙,就去食堂。”说着他就站起身。食堂还好,至少自己负担得起,就算是请回去也不至于压力很大。
或许是在迁就自己吧,她佩服他可以做的那么滴水不漏。好像有那么一个词,叫“向下兼容“?
李乔仪在三十岁时,终于明白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态了,不是尴尬,不是羞赧,只是明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会很难相处。谢谢他的台阶,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
两人去了食堂顶层,这里的饭食好歹精致一些。
“吃什么?”郑谦季随意的打量着档口。
“这家米线。”李乔仪指了不远处的一个绿色招牌。
这家米线主打一个云贵风味,李乔仪在云南长大,吃的更是聊胜于无的家乡味道。
郑谦季走过去,点了两碗招牌,大概是不会错。他家生意也不错,饭点排着长队。隔着玻璃看见大骨汤锅蒸汽升腾。两大海湾,上面盖着分量不少的牛肉和豌豆头。
等取到餐,消失了一阵的李乔仪出现了。媏过海碗,往里面猛加几勺辣椒油,还有折耳根等调料。抬头对郑谦季说:“我们的座位在那边。”
坐下,李乔仪拿着两杯鲜榨的西瓜汁,问郑谦季要冰镇的还是不冰镇的。如果都不想要她就再去买。
郑谦季拿过常温的西瓜汁:“谢了。”
“你尝尝看,味道很不错,本来是清汤的嘛,如果你不吃辣这样吃着也合适,你想吃辣就自己加,我觉得还是对不同口味的人都很友好的。”
“你是哪儿人?西南那片?”
“说来复杂,我是云南长大的。”
郑谦季发现小姑娘有点慢热,熟络起来也算是健谈。她出生在云南一个旅游城市,大学执意要来北京,一个人离家那么远,其实很需要勇气。
其实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吃,吃完,郑谦季问她的打算。
李乔仪想接着看书,他也从善如流,跟着她回到图书馆。午后的时光在偶尔的蝉鸣里被拉长,李乔仪对这种感觉上瘾。抬头,郑谦季在闭目养神,可以看见上眼睑上的血管和眼下的乌青。
看来休息的不好。
她出了会儿神。
几分钟之后,郑谦季睁眼,四目相对。她慌张垂下眼眸。余光还能感受到他未曾离开的目光。
有种做坏事的心虚,脸上一阵热。她希望时间慢一点,也快一点。
在草稿纸写下——你要是忙的话,就别在这儿了。
推过去,郑谦季看了看,笔尖游弋。
不忙,没事儿。
李乔仪有些眼热,不过一会儿,也恢复了镇定。做完了自己的任务。
日照西斜,天空的染成了瑰丽的玫红色,两人在食堂里随便吃点,李乔仪送他到南门,车停在路边柳树下。
李乔仪像是什么很大的决心,“能加个微信吗?我把饭钱转你。”说完就后悔了,多么蹩脚的理由。
路灯不算亮,只看得出他面部肌肉动了一下,掏出手机。
“饭钱就不用了,朋友嘛,一起吃饭不挺好。”
“下回我来,提前跟你说,带我到处逛逛。”
李乔仪点点头,笑了。
汽车汇入车流,变成一个小红点。
李乔仪感觉自己毅然决然踏上一列必定会脱轨的火车。
京嵇院地下停车场,郑谦季坐在驾驶座,看着那个淡粉色的头像,指尖轻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李乔仪走在校园里,周六,学校里的人不多。耳机里的旋律就这样透过鼓膜,直达神经。最近脑子里总会浮现出一只手,骨节分明,充满力量。
她也知道,自己是手控。
前几天她特意上谷歌,希望找到一点点郑qianji的痕迹,少之又少。不过是清华七八年前的贴吧上还能找到几条帖子,还附上了照片。根据帖子看,他刚上大一。时间定在2007年。
帖文内容是关于军训新面孔里的帅哥,看评论,他的热度怎么也是前三。那时的他很稚嫩,对着镜头笑,眼里带着傲气。
这几次见他,估计是年岁长了,透露出一种,温柔。或许ff保养得当,也或者是不太劳心,并不显得老气。
郑谦季,确实是谦和。
后来就只能在清华一些比赛获奖名单里找见这个名字,好在不难,基本都是前几个。
还有一些英文网站上会冒出几个他的名字,不过是一些金融的学术会议或者金融公司官网。就靠着这么一点点小小的资料,去了解一个几乎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想想都是疯狂。
李乔仪被自己的举动蠢到了,按年龄来看,怎么样他也二十八九岁了,在国外也算过的舒心,,怎么会说自己没有工作。不过也能理解,萍水相逢,交底只会让别人觉得蠢,而不是可爱。
她选择去图书馆打发时间,周末躺在宿舍,那便是要长睡不起了。
五楼基本都是社科类的书籍,最近要写个论文,她来找灵感。经过金融学院的办公楼,看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一身休闲装。李乔仪没戴眼镜,眯着眼,认出了郑谦季。
正好他看向了她。
两人打了个招呼,不算老朋友,显得很拘谨。
"您来办事?”李乔仪客套了一下。
“来找张院长有点事,你呢?”
李乔仪用手往西指了指,“去图书馆。”
小姑娘挺喜欢去的,毕竟自己第一次见他也是在那儿。就是那个连绵的雨天,自己懒得动,在图书馆随便拿了两本书,看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小姑娘就坐在自己对面,半梦半醒时,还能听见她翻书的声音。他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一个似乎是上一个轮回的时刻,在图书馆看书,打盹,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儿了。
“走吧,一起去。”
李乔仪觉得怪怪的,不过也没多问,走了过去。最开始是并排,然后是稍微落后。郑谦季大概一米九,腿也长,走一步李乔仪要赶两步。
公共阅读区,看着李乔仪抱着一大摞书过来,细看,什么都有,诸子百家融会贯通。
“姑娘,你到底学啥的?”
“法律、经济、国际关系啥都沾点,算是国贸的复合学科。”挠了挠头,露出一点尴尬。
良久,两人无话。
只有纸张摩擦和落笔沙沙声。
郑谦季心不在焉,盯着小姑娘看了一阵。她读书速度不慢,边读边写笔记,很是专注。
阳光从远处爬到窗子前,天空从有些灰调的淡蓝变成澄澈的瓦蓝,中午,大部分人都离开座位吃饭去了。
郑谦季叫小姑娘吃饭。
李乔仪是有过犹豫的,知道他是秦老师的儿子,即使不算是京城二世祖也是还不错的公子哥,上回那身西装剪裁得当,面料看着都知道是上乘的羊毛制品,应该是国外定制。更不用说那只腕表,李乔仪去官网查过,全球限量,售价大概在两百万人民币。
自己虽然不是很拮据的大学生,也不过是大众水平。让别人请自己不知怎么还礼,自己请别人又觉得上不了台面。脑袋里的线已经结成死结。
“知道你忙,就去食堂。”说着他就站起身。食堂还好,至少自己负担得起,就算是请回去也不至于压力很大。
或许是在迁就自己吧,她佩服他可以做的那么滴水不漏。好像有那么一个词,叫“向下兼容“?
李乔仪在三十岁时,终于明白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态了,不是尴尬,不是羞赧,只是明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会很难相处。谢谢他的台阶,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
两人去了食堂顶层,这里的饭食好歹精致一些。
“吃什么?”郑谦季随意的打量着档口。
“这家米线。”李乔仪指了不远处的一个绿色招牌。
这家米线主打一个云贵风味,李乔仪在云南长大,吃的更是聊胜于无的家乡味道。
郑谦季走过去,点了两碗招牌,大概是不会错。他家生意也不错,饭点排着长队。隔着玻璃看见大骨汤锅蒸汽升腾。两大海湾,上面盖着分量不少的牛肉和豌豆头。
等取到餐,消失了一阵的李乔仪出现了。媏过海碗,往里面猛加几勺辣椒油,还有折耳根等调料。抬头对郑谦季说:“我们的座位在那边。”
坐下,李乔仪拿着两杯鲜榨的西瓜汁,问郑谦季要冰镇的还是不冰镇的。如果都不想要她就再去买。
郑谦季拿过常温的西瓜汁:“谢了。”
“你尝尝看,味道很不错,本来是清汤的嘛,如果你不吃辣这样吃着也合适,你想吃辣就自己加,我觉得还是对不同口味的人都很友好的。”
“你是哪儿人?西南那片?”
“说来复杂,我是云南长大的。”
郑谦季发现小姑娘有点慢热,熟络起来也算是健谈。她出生在云南一个旅游城市,大学执意要来北京,一个人离家那么远,其实很需要勇气。
其实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吃,吃完,郑谦季问她的打算。
李乔仪想接着看书,他也从善如流,跟着她回到图书馆。午后的时光在偶尔的蝉鸣里被拉长,李乔仪对这种感觉上瘾。抬头,郑谦季在闭目养神,可以看见上眼睑上的血管和眼下的乌青。
看来休息的不好。
她出了会儿神。
几分钟之后,郑谦季睁眼,四目相对。她慌张垂下眼眸。余光还能感受到他未曾离开的目光。
有种做坏事的心虚,脸上一阵热。她希望时间慢一点,也快一点。
在草稿纸写下——你要是忙的话,就别在这儿了。
推过去,郑谦季看了看,笔尖游弋。
不忙,没事儿。
李乔仪有些眼热,不过一会儿,也恢复了镇定。做完了自己的任务。
日照西斜,天空的染成了瑰丽的玫红色,两人在食堂里随便吃点,李乔仪送他到南门,车停在路边柳树下。
李乔仪像是什么很大的决心,“能加个微信吗?我把饭钱转你。”说完就后悔了,多么蹩脚的理由。
路灯不算亮,只看得出他面部肌肉动了一下,掏出手机。
“饭钱就不用了,朋友嘛,一起吃饭不挺好。”
“下回我来,提前跟你说,带我到处逛逛。”
李乔仪点点头,笑了。
汽车汇入车流,变成一个小红点。
李乔仪感觉自己毅然决然踏上一列必定会脱轨的火车。
京嵇院地下停车场,郑谦季坐在驾驶座,看着那个淡粉色的头像,指尖轻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