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门房应声出去请人,白观瑜又让侍女去请谢桥。
温亭韵很快就被人请进来了,侍女带着她去了花园的亭子里,去到亭子时,就见白观瑜正对着亭外坐着,她的右手边坐着谢桥。
白观瑜长相柔和,秀丽的眉眼又不乏坚韧,依稀能窥见青年时的少女灵动,她看人时轻柔一笑,极具母性光环。
侍女禀报温亭韵来到时,白观瑜抬头看了眼,这一眼,她却愣住了,像,太像了。
她愣在原地迟迟没有反应,令温亭韵一时感到无措,一旁的谢桥眸色微敛,轻咳了一声,慢声唤:“母亲。”
白观瑜反应过来,知她方才有些失态了,她忙收回目光,说道:“你就是温姑娘?”
她语气温柔和善,温亭韵微笑着点头,她的目光落在谢桥身上扫了两眼,道:“是的,小女正是温亭韵。”
白观瑜叠在腹前袖下的手紧紧握着,她按捺住心里的冲动,尽量让自己表现的自然一些,说:“说吧,你所求何事?”
她在府门外说的话,门房已经尽数告诉了她,冲她熟悉的脸和名字,她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听到这里,温亭韵沉默了一下,似乎真的在想自己要求什么,谢桥抬眸看向她,亭外的少女微垂着头,秀眉轻轻蹙起,神情有些苦恼又有些挣扎,似乎想说的话有些难以开口。
谢桥见此面上虽然不显,可沉闷了多日的心却在这一刻明朗起来,他就猜到她会找到这里来,她就这么喜欢自己,这么想和他成亲么?
不过他是不可能娶她为妻的,一来他答应过父亲,二来他们的身份属实相差太大,不能为妻,但他可以考虑纳她为妾,到时候八抬大轿,过明门,给她个名分也不算委屈了她。
他自以为想的周到,可下一刻,温亭韵的一句话让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我在临安救治公子时,早已和谢公子结为金兰,往后以兄妹相称,玉佩为证,兄长曾说过让我拿着玉佩来寻你,便会对我多加照拂,不知兄长此话可还算数?”
温亭韵看了谢桥一眼,随即向白观瑜一拜,道:“恳请夫人能够收我为义女。”
这句出乎意料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怔住了,所有人都以为温亭韵会挟恩图报,趁机向夫人提出让大公子娶她诸如此类的话,可没想到她竟是想让夫人收她为义女,这个请求令人惊讶的程度不亚于她让大公子娶她。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白观瑜掩盖不住的激动在一众沉默的人当中显得有些突兀。
感受到他人的目光,白观瑜也暗知自己又失态了,她轻咳了一声,说:“咳,我是说让你再说一遍你刚才说过的话。”
虽然不明所以,但温亭韵还是重复了一遍,道:“我想让夫人收我为义女。”
道完,她又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白夫人的脸色,白观瑜已经平复了方才的心情,又恢复了一贯的温和的脸色,她说:“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须得等家主回来再下决断。”
这话已经在暗暗表明她同意了。
温亭韵难掩心中高兴,同时又难免忧虑起来,这是不是太容易了些,毕竟是百年大族,义女是说收就收的吗?
知道自己的母亲这么轻易就答应的时候,谢桥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难以置信道:“母亲?”
白观瑜望了他一眼,示意他安心,谢桥无声冷笑了下,脸色更沉了,他本不是想要这样的。
温亭韵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了头,根本没注意到谢桥落在她身上时阴鸷到极致的眼神,她朝白夫人拜了一拜,说:“谢夫人收容。”
白观瑜微微笑着,向她招手说:“好孩子,过来坐吧。”
温亭韵有些犹豫,但见白观瑜和善的面容,她便动身向亭子里走了过去,白夫人总有种让她幻视自己母亲的感觉。
温亭韵进亭子坐下后,侍女立即奉了茶上来,她接过道了声谢,谢府的茶向来是最好的,温亭韵就算不懂茶也能尝出这是好茶。
白观瑜望着她问道:“温姑娘,可否问一下,你家住哪里?家中可还有什么亲人吗?”
温亭韵道:“家住徽州,没有亲人了,孤女一个,本是想上京寻亲的。”
白观瑜接着问:“寻什么亲人?”
温亭韵道:“白蘋洲,听我母亲说这是我舅舅的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白观瑜有一瞬间的愣神,她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杯沿,心中也更加坚定收她为义女了。
“白蘋洲么?”白观瑜轻声念道,“真是个好名字。”
温亭韵迟疑了下,问道:“夫人可认识此人?”
这时,一旁煮茶的谢桥抬起了头,他看向了温亭韵,只一眼,他又移开了目光。
白观瑜道:“不认识。”
温亭韵神情并没有很失望,反而一脸平静,她当然不相信光凭一个名字就期望找到她的舅舅,毕竟天下同名同姓的人这么多,她又怎么知道哪个是哪个。
夜晚,白观瑜让人安顿好温亭韵后,便回院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
谢衡处理政务一直到戌时才回来,白观瑜服侍他更衣时,对他说了温亭韵来谢府的时。
谢衡听完皱起眉,道:“她拿着玉佩和信威胁玉清娶她了?”
白观瑜道:“那倒不是,她说她已经和玉清结为金兰了,让我认她做义女。”
谢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接过妻子递过来的茶,说:“你答应她了?”
白观瑜在他身边坐了下来,说:“嗯,我有意收她为义女,如果你见过她的话,应该也和我一样不会拒绝她的,你知道吗?她长得太像她了。”
谢衡喝茶的手一顿,脑海不禁又浮现当年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女孩,他指腹摩挲着杯沿,这一杯茶算是喝不下了。
白观瑜接着道:“她有一个名字,叫温亭韵,家住徽州,如果你觉得这些是巧合的话,那要是她知道白蘋洲这个名字呢?”
谢衡彻底愣住了,他低眸怔怔地望着某一处,白蘋洲这个名字只有三个人知道,如若不是她的女儿,那未免也太巧合了,原来当年她并没有死吗?还留下了一个女儿,那她为什么不来见他呢?他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她了?有十几年了吧。
愁绪漫上心头,谢衡道:“收她为义女吧。”
*
收义女的事嘴上说着简单,可谢家是百年延续的世家大族,收义女一事还需族中长辈同意,同辈没意见,小辈愿意,更别说谢衡还想让温亭韵入族谱,知道温亭韵身份的人自然不同意让一个商户之女进自己的家门,但谢衡凭一己之力扛下了族中的压力,又用谢桥的事压上一压,族中人才勉强同意,但入族谱一事,免谈。
族里的事处理完后,还要摆宴请客,向上京城的所有人表明从此以后,温亭韵就是谢家的人,谁也不能轻易动她,可谓是给足了温亭韵排面,原本上京里的一些风言风语也因此渐渐消了下去。
礼宴定在十天之后举行,谢衡是铁了心的要收温亭韵为义女,温亭韵收到消息的时候,惊讶于谢衡和白夫人的看重,但料及谢家是名门望族,又觉得此举合理,宴帖给她送了一份,让她过目,同时也送了谢桥一份,让他知晓。
谢桥收到宴帖时,他看都没看就丢到了一边,来送信的小厮问他说:“公子可要参加十日后的礼宴?”
谢桥写着手中的字帖,脸色一如既往的冷漠,他不动声色地说:“无关紧要的事,我从不参与。”
小厮得了回应,便立即返回去告诉白观瑜,白观瑜听完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道:“随他吧。”
他的冷情冷性也不知道随了谁。
自从谢家收义女的消息放出后,温亭韵就收到了一堆请帖,她最不喜的就是去这种无聊的宴会应付人情了,她把请帖全推了。
或许是忙着宴会的事,谢府的人并没有很管束着她,温亭韵很轻易就翻出了墙,来上京也有几天了,她也是时候找一间店来开了,她平生没什么爱好,唯独喜欢经商,一日不赚钱,她心里就挠痒痒。
且和谢桥成亲的事大概是成不了了,她还需得物色其他郎君,抢在继母找到她之前成亲洞房,生米煮成熟饭,这样一来那位继母也不能拿她如何了。
上京的店门比其他地方都要贵很多,得花不少钱,今日温亭韵是出来看店门的,等看好了明日再带钱出来买下,她预算数目不小,在上京最繁华的地带买下一间店铺都是足够的。
温亭韵拿着几枚铜板在手中抛着,聆听着金钱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顺道看看上京城街边有什么好吃的。
走到一半,她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叫卖素醒酒冰的,她心上一喜连忙跑了过去,这时候买素醒酒冰的人不少,温亭韵排了好一会儿队才到她。
“老板,来一碗素醒酒冰!”
“好嘞!”
谢桥下朝坐马车在回谢家的路上见到的就是这一幕,少女灵动的眉眼尽是欢愉之气,她宛如纤葱的十指接过小贩递过去的素醒酒冰。
看到这时,他忽然想起那碗融化了的素醒酒冰,被她随手搁在了桌子上,一点也没有动过。
她那时在想什么?
谢桥目光深沉地看着少女把一碗素醒酒冰吃完,直到温亭韵的背影离开消失不见时,他才把视线收回。
他将窗帘子放下,车夫道:“公子,可要回府?”
谢桥道:“回去。”
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说:“……派人跟着她。”
温亭韵很快就被人请进来了,侍女带着她去了花园的亭子里,去到亭子时,就见白观瑜正对着亭外坐着,她的右手边坐着谢桥。
白观瑜长相柔和,秀丽的眉眼又不乏坚韧,依稀能窥见青年时的少女灵动,她看人时轻柔一笑,极具母性光环。
侍女禀报温亭韵来到时,白观瑜抬头看了眼,这一眼,她却愣住了,像,太像了。
她愣在原地迟迟没有反应,令温亭韵一时感到无措,一旁的谢桥眸色微敛,轻咳了一声,慢声唤:“母亲。”
白观瑜反应过来,知她方才有些失态了,她忙收回目光,说道:“你就是温姑娘?”
她语气温柔和善,温亭韵微笑着点头,她的目光落在谢桥身上扫了两眼,道:“是的,小女正是温亭韵。”
白观瑜叠在腹前袖下的手紧紧握着,她按捺住心里的冲动,尽量让自己表现的自然一些,说:“说吧,你所求何事?”
她在府门外说的话,门房已经尽数告诉了她,冲她熟悉的脸和名字,她会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听到这里,温亭韵沉默了一下,似乎真的在想自己要求什么,谢桥抬眸看向她,亭外的少女微垂着头,秀眉轻轻蹙起,神情有些苦恼又有些挣扎,似乎想说的话有些难以开口。
谢桥见此面上虽然不显,可沉闷了多日的心却在这一刻明朗起来,他就猜到她会找到这里来,她就这么喜欢自己,这么想和他成亲么?
不过他是不可能娶她为妻的,一来他答应过父亲,二来他们的身份属实相差太大,不能为妻,但他可以考虑纳她为妾,到时候八抬大轿,过明门,给她个名分也不算委屈了她。
他自以为想的周到,可下一刻,温亭韵的一句话让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我在临安救治公子时,早已和谢公子结为金兰,往后以兄妹相称,玉佩为证,兄长曾说过让我拿着玉佩来寻你,便会对我多加照拂,不知兄长此话可还算数?”
温亭韵看了谢桥一眼,随即向白观瑜一拜,道:“恳请夫人能够收我为义女。”
这句出乎意料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怔住了,所有人都以为温亭韵会挟恩图报,趁机向夫人提出让大公子娶她诸如此类的话,可没想到她竟是想让夫人收她为义女,这个请求令人惊讶的程度不亚于她让大公子娶她。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白观瑜掩盖不住的激动在一众沉默的人当中显得有些突兀。
感受到他人的目光,白观瑜也暗知自己又失态了,她轻咳了一声,说:“咳,我是说让你再说一遍你刚才说过的话。”
虽然不明所以,但温亭韵还是重复了一遍,道:“我想让夫人收我为义女。”
道完,她又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白夫人的脸色,白观瑜已经平复了方才的心情,又恢复了一贯的温和的脸色,她说:“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决定的,须得等家主回来再下决断。”
这话已经在暗暗表明她同意了。
温亭韵难掩心中高兴,同时又难免忧虑起来,这是不是太容易了些,毕竟是百年大族,义女是说收就收的吗?
知道自己的母亲这么轻易就答应的时候,谢桥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难以置信道:“母亲?”
白观瑜望了他一眼,示意他安心,谢桥无声冷笑了下,脸色更沉了,他本不是想要这样的。
温亭韵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了头,根本没注意到谢桥落在她身上时阴鸷到极致的眼神,她朝白夫人拜了一拜,说:“谢夫人收容。”
白观瑜微微笑着,向她招手说:“好孩子,过来坐吧。”
温亭韵有些犹豫,但见白观瑜和善的面容,她便动身向亭子里走了过去,白夫人总有种让她幻视自己母亲的感觉。
温亭韵进亭子坐下后,侍女立即奉了茶上来,她接过道了声谢,谢府的茶向来是最好的,温亭韵就算不懂茶也能尝出这是好茶。
白观瑜望着她问道:“温姑娘,可否问一下,你家住哪里?家中可还有什么亲人吗?”
温亭韵道:“家住徽州,没有亲人了,孤女一个,本是想上京寻亲的。”
白观瑜接着问:“寻什么亲人?”
温亭韵道:“白蘋洲,听我母亲说这是我舅舅的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白观瑜有一瞬间的愣神,她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杯沿,心中也更加坚定收她为义女了。
“白蘋洲么?”白观瑜轻声念道,“真是个好名字。”
温亭韵迟疑了下,问道:“夫人可认识此人?”
这时,一旁煮茶的谢桥抬起了头,他看向了温亭韵,只一眼,他又移开了目光。
白观瑜道:“不认识。”
温亭韵神情并没有很失望,反而一脸平静,她当然不相信光凭一个名字就期望找到她的舅舅,毕竟天下同名同姓的人这么多,她又怎么知道哪个是哪个。
夜晚,白观瑜让人安顿好温亭韵后,便回院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
谢衡处理政务一直到戌时才回来,白观瑜服侍他更衣时,对他说了温亭韵来谢府的时。
谢衡听完皱起眉,道:“她拿着玉佩和信威胁玉清娶她了?”
白观瑜道:“那倒不是,她说她已经和玉清结为金兰了,让我认她做义女。”
谢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接过妻子递过来的茶,说:“你答应她了?”
白观瑜在他身边坐了下来,说:“嗯,我有意收她为义女,如果你见过她的话,应该也和我一样不会拒绝她的,你知道吗?她长得太像她了。”
谢衡喝茶的手一顿,脑海不禁又浮现当年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女孩,他指腹摩挲着杯沿,这一杯茶算是喝不下了。
白观瑜接着道:“她有一个名字,叫温亭韵,家住徽州,如果你觉得这些是巧合的话,那要是她知道白蘋洲这个名字呢?”
谢衡彻底愣住了,他低眸怔怔地望着某一处,白蘋洲这个名字只有三个人知道,如若不是她的女儿,那未免也太巧合了,原来当年她并没有死吗?还留下了一个女儿,那她为什么不来见他呢?他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她了?有十几年了吧。
愁绪漫上心头,谢衡道:“收她为义女吧。”
*
收义女的事嘴上说着简单,可谢家是百年延续的世家大族,收义女一事还需族中长辈同意,同辈没意见,小辈愿意,更别说谢衡还想让温亭韵入族谱,知道温亭韵身份的人自然不同意让一个商户之女进自己的家门,但谢衡凭一己之力扛下了族中的压力,又用谢桥的事压上一压,族中人才勉强同意,但入族谱一事,免谈。
族里的事处理完后,还要摆宴请客,向上京城的所有人表明从此以后,温亭韵就是谢家的人,谁也不能轻易动她,可谓是给足了温亭韵排面,原本上京里的一些风言风语也因此渐渐消了下去。
礼宴定在十天之后举行,谢衡是铁了心的要收温亭韵为义女,温亭韵收到消息的时候,惊讶于谢衡和白夫人的看重,但料及谢家是名门望族,又觉得此举合理,宴帖给她送了一份,让她过目,同时也送了谢桥一份,让他知晓。
谢桥收到宴帖时,他看都没看就丢到了一边,来送信的小厮问他说:“公子可要参加十日后的礼宴?”
谢桥写着手中的字帖,脸色一如既往的冷漠,他不动声色地说:“无关紧要的事,我从不参与。”
小厮得了回应,便立即返回去告诉白观瑜,白观瑜听完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道:“随他吧。”
他的冷情冷性也不知道随了谁。
自从谢家收义女的消息放出后,温亭韵就收到了一堆请帖,她最不喜的就是去这种无聊的宴会应付人情了,她把请帖全推了。
或许是忙着宴会的事,谢府的人并没有很管束着她,温亭韵很轻易就翻出了墙,来上京也有几天了,她也是时候找一间店来开了,她平生没什么爱好,唯独喜欢经商,一日不赚钱,她心里就挠痒痒。
且和谢桥成亲的事大概是成不了了,她还需得物色其他郎君,抢在继母找到她之前成亲洞房,生米煮成熟饭,这样一来那位继母也不能拿她如何了。
上京的店门比其他地方都要贵很多,得花不少钱,今日温亭韵是出来看店门的,等看好了明日再带钱出来买下,她预算数目不小,在上京最繁华的地带买下一间店铺都是足够的。
温亭韵拿着几枚铜板在手中抛着,聆听着金钱相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顺道看看上京城街边有什么好吃的。
走到一半,她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叫卖素醒酒冰的,她心上一喜连忙跑了过去,这时候买素醒酒冰的人不少,温亭韵排了好一会儿队才到她。
“老板,来一碗素醒酒冰!”
“好嘞!”
谢桥下朝坐马车在回谢家的路上见到的就是这一幕,少女灵动的眉眼尽是欢愉之气,她宛如纤葱的十指接过小贩递过去的素醒酒冰。
看到这时,他忽然想起那碗融化了的素醒酒冰,被她随手搁在了桌子上,一点也没有动过。
她那时在想什么?
谢桥目光深沉地看着少女把一碗素醒酒冰吃完,直到温亭韵的背影离开消失不见时,他才把视线收回。
他将窗帘子放下,车夫道:“公子,可要回府?”
谢桥道:“回去。”
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说:“……派人跟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