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上尘土飞扬,一辆马车晃晃悠悠进了临安城,城内都是青石路,虽有颠簸,却也比驿道上好得多,马车一刻不停朝城东驶去,穿过数条街道,最终停在尚书府门口。
中年男子从马车上下来,抬头一看,门口牌匾上写着“林府”二字,他揉揉眼睛,再三确认后,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方季本是临安城外柳镇上的乡绅,平日里没少施粥救济穷苦百姓,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也甚是喜欢这位方善人。
只可惜方家子嗣不丰,方季已过不惑之年,妻子亡故,家中却只得一独女,名为方菲。
最近方家出了件怪事,方菲突然发起高烧,昏迷不醒,请遍镇上的大夫,每一位都说他女儿熬不过三日,结果到了第四日,却奇迹般苏醒。
女儿捡回一条命,方季好不容易松了口气,不承想后面还有更闹心的事儿等着他。
方菲醒过来之后,好似中了邪,非说自己是尚书府家的小公子林诚,闹着要回自己家去。
这可愁煞了方季,若不带她去临安,她便粒米不进滴水不沾,方季不忍看女儿就此一命呜呼,只好带上她,坐着马车来到临安城。
进了临安,车夫也不识路,路是方菲所指。
他的女儿,他还不知道吗?
闹吧闹吧,闹完了就消停点,赶紧跟他回家。
只是入京之后,越走越心惊,女儿似乎对临安城的路很熟悉,连哪里要拐弯,哪里有个窄巷,甚至哪里有家什么铺子,都一清二楚!
此刻马车停下来,方季见牌匾上写着林府,心中惊疑不定,随手拉过一边的行人问道:“这位小哥,冒昧问一声,此处是尚书府吗?”
路人是个好脾气的,耐心答道:“是啊,这是林尚书家的宅子。”
方季听完,心中愈发没底,自己的女儿从小长在柳镇,并未出过远门,更别说临安城,连他都没来过几次,怎会一来就指对了路?
到底还是留了心眼儿,方季压低声音问道:“敢问林尚书府上,是否有位小公子叫林诚?”
那人打量了方季一眼,神色狐疑,又觉得不是什么不可说的隐秘,便答道:“你说尚书府的小公子啊,一个月前就死了,被绑匪绑走撕了票,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方季脸色霎时黑如锅底,抬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拱手道谢,“无事,无事,只是随口问问,多谢小哥。”
方季觉得事情渐渐不受控制,但人都到这儿了,为了女儿,还是强按下心中不安,回头朝车厢喊道:“菲儿,来,快下来,这就是尚书府了,你来看看吧,看完咱们就回家。”
婢女扶着脸色有些苍白的女子慢慢下了马车,刚站定,方菲看着眼前熟悉的大门,浑身颤抖,双眸含泪。
“菲儿,你说想来看看尚书府,为父这不是带你来了吗,你看完就乖乖跟我回家,莫要再闹了,可好?”方季苦口婆心地劝着女儿。
方菲不说话,仍目不转睛盯着尚书府大门。
不多时,那大门好巧不巧,竟然打开了,从门内走出来一行人,两个老妈子和几个年轻的丫鬟簇拥着一位衣着华丽的老妇人。
这老妇人是尚书林明堂的母亲赵氏,旁边扶着赵氏的是大丫鬟莲香。
莲香是尚书府的头等丫鬟,十二岁起便跟在老夫人身边伺候,深得老夫人喜爱,一应吃穿用度都是极好的,比一般人家的小姐也差不了多少。
莲香扶着赵氏的左手,笑着说道:“老夫人,您可真会折腾人,老爷在府里给您设的佛堂您不拜,非要到那玉佛寺里去。”
“哎,人老了不中用了,趁着还能走动的时候,就想多出去走走,到哪天连走都走不动了,就离死不远喽。”赵氏语重心长地说着,一想到那个苦命早夭的孙儿,她心里说不出的苦。
“瞧瞧您这说的是什么话?老夫人您可是要长命百岁的!”莲香一向嘴甜,心里知道老夫人又想小少爷了,便不动声色地哄了起来。
“贫嘴,府里谁也比不上你这小丫头嘴甜,就跟抹了蜜似的。”除了孙儿,她平日里最疼爱的便是小丫鬟莲香,这孩子自小放在她身边养着,人品相貌不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差了,哄起人来更是讨人喜欢得紧。
莲香掩嘴轻笑,“回老夫人,莲香说的,可句句都是大实话。”
赵氏拍拍莲香的手背,轻声道:“丫头啊,这回出门,老婆子我是想去……给我那苦命的孙儿点一盏长明灯,盼着他去了地下,也能走得顺畅些,莫叫那些个牛鬼蛇神为难了才好。”
赵氏一把年纪,只得了诚哥儿一个嫡孙,她本就不喜儿子的继室,嫁进来这些年,一无所出便罢了,反□□里有诚哥儿,谁承想她连个孩子都看不好,竟让歹人掳了去!
想到如今连嫡孙都没了,赵氏愈发难过起来。
方菲眼见老夫人从府里出来,也顾不得这许多,冷不防推开身边侍候的婢女,跌跌撞撞跑到老夫人跟前,哭着喊道:“祖母,祖母,您快看看我,我是诚儿啊!”
“诚儿?是诚儿?”赵氏一惊,下意识唤了两声。
“祖母,我是诚儿啊,祖母可还记得我给你背的诗?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这几句诗是前阵子上元节,林诚为讨祖母欢心特意去背的,祖母虽容易忘事,但近日之事多少也记得一些。
“我真是诚儿,祖母你信我,我是你的诚儿啊!”生怕老夫人不相信自己,方菲跪在地上痛哭,极力想证明自己的身份。
“对对对,这是诚儿,可怜的孩子,你竟还活着?”赵氏到底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也没看出眼前这位是个姑娘,出言附和了两声,以为老天垂怜,自己孙儿如今失而复得。
莲香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跪地痛哭的陌生女子,心里觉着定是个来骗钱的坏丫头,也没多想,张口就给老夫人解释道:“老夫人,您看清楚,眼前是位姑娘,不是咱们府上诚少爷!”
方菲顿时怒容满面,惨白的小脸在天光下隐隐泛着青色,她怒道:“放肆!莲香,你若再阻拦我与祖母相认,我便让父亲将你赶出府去!”
“你怎知我叫莲香?”莲香十分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着这骗子定然是做足了功夫才来行骗,一时间更为气愤。
她潜伏林府多年,心里虽恨极了林明堂,却对这位老夫人有孺慕之情,若不是顾及老夫人,着实想使人将这骗子拉走,省得污了她的眼。
方菲没有理会她,赵氏则认定眼前的方菲便是自家诚哥儿,连忙抱着方菲痛哭。
莲香拧着眉头,把旁边一个小丫鬟拉过来,悄悄嘱咐道:“快去请老爷过来一趟。”
方季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离奇的一幕,心中警铃大作,连忙吩咐婢女将方菲拉回来,随后走上前说道:“老夫人,您看错了,这是小女方菲,不是您孙儿。”
方菲眼见着就要回家了,岂能甘心被方季带走,只好向赵氏求助道:“祖母,您快救救诚儿,这坏人要把孙儿带回去关起来!”
赵氏一听这话,登时变了脸色,呵斥道:“大胆贼人,竟敢挟持尚书府公子,这天底下还有王法吗?”
莲香在一旁帮着解释,“老夫人,这确实是位小姐,不是咱们府上诚少爷。”
赵氏年迈,糊涂劲儿上来了,见莲香也不帮着自己,气愤地指着众人,怒道:“胡说,这就是我的诚儿,你们休想带他走,还不快快放开他!”
这时,林明堂从府里急忙走出来,一时也摸不清出了什么状况,便朝莲香问道:“莲香,到底出了何事?”
莲香以手掩嘴凑到林明堂耳边悄声说了几句话,林明堂听罢,疑云满腹地看了方菲一眼,又点点头。
“明堂,这就是我的诚儿,你若还要置之不理,我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保住他!”赵氏见自己的儿子来了,便放出狠话,说什么也要把孙儿留住。
“母亲您言重了,儿子怎会不管诚儿呢?”林明堂耐着性子好言相劝。
才下了朝回到府上,一口热茶都没喝上,府里的小丫鬟就着急来报说出事了,他也没料到会是这么个情况。
赵氏一见自家儿子是来撑腰的,顿时底气十足,“这就好,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带诚儿回府?”
倒是方季过来拦住尚书府的丫鬟婆子们,问道:“林大人这是何意?”
林明堂:“这位是?”
方季朝林明堂一拱手,又指了指方菲,坦然道:“在下方季,柳镇人士,此乃小女方菲,不知林大人要带小女去往何处?”
林明堂将方季拉到一边,解释道:“方兄,你也看到了,家母痛失嫡孙,如今神志不清,你看能不能先让令嫒到府上小住几日,待家母神志清醒些,林某自当将令嫒送还。”
林明堂如今身居高位,却老母亲极为孝顺,皆因他父亲走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变卖祖产供他读书,他才能够走到今天。
“这……恐怕不太方便,小女毕竟尚未婚配,若传出去……”方季左右为难,方菲是他独女,云英未嫁之身,怎能贸然住在陌生人家里,可林尚书毕竟是当朝尚书,如此软语相劝,他该如何是好?
林明堂接着道:“方兄,家母年事已高,如今又以性命相胁,林某也是不得已啊!这样吧,进府之后我就收令嫒为义女,名分上也能过得去。”
“可是小女身子弱,怕是不妥……”方季嘴上还有些犹豫,心里却是安定不少,看来这位尚书大人也不是不讲道理的。
“方兄,算我求你一回,令嫒的病,我会请宫里御医来看,你且放心,过几日来接她回去便是。”林明堂着实是个孝顺的,且不论这女子身份,看在老母亲的面子上,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诚心恳求。
方季听到御医二字,眼睛亮了亮,女儿的病本就棘手,寻常大夫看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若能请来御医……
仔细一想,尚书大人在大舜朝官声不错,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许了诺,方季便觉得此事可行,心一软便答应了。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林大人照顾,方某过几日便来接小女回家。”
只是此时方季还不知道,没过多久,他便会为今日的决定而追悔莫及。
-------------------------------------
尚书府正堂内,只有林明堂和方菲二人。
“这位姑娘,你说你是我家诚儿,可有证据?”
林明堂好歹是一朝尚书,显然不会被方菲三言两语唬住,匆匆将老母亲哄好,便来审这方菲。
他可不是愚孝之人,为了老母亲让这女子进府,已然是做出最大的让步,若这女子不安好心,他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爹,你不认得我了?”方菲本以为回到尚书府便一切都好了,哪承想爹爹居然不相信他,心里一阵失落。
林明堂觉得不可思议,他的诚儿死了一个月,当初还是他亲眼看着下葬的,再说以前也从未见过这姑娘。
思及此处,林明堂愈发觉得方菲不怀好意,肃然道:“姑娘,话可不能乱说。”
方菲想起这些日子被关在方府,一肚子委屈,哭着道:“爹,我娘走得早,您答应她要好好照顾我,为何如今却连人都认不出?”
林明堂犹豫了一会儿,又问:“你可知诚儿乳名叫什么?”
“叫元宝!周岁时您还送了孩儿一块长命锁,上面刻着元宝二字,就放在孩儿卧房枕下!”
“那你可知我儿生辰?”
“六月初四。”
“林某曾赠诚儿一幅字,你可知上面写的是什么?”
“爹,你只给过孩儿一幅画,画里是一株空谷幽兰!”
“你真是诚儿?”
“千真万确!”
……
-------------------------------------
半个月后,林府。
入了夜,刘氏对着镜子摘下满头珠翠,随后起身,袅袅娜娜行至床前,伸手为林明堂宽衣,状若无意地问道:“老爷,那方季又到府上来了?”
她本是林明堂小妾,耍了点小手段害死林明堂正妻,没两年便成为林明堂续弦,执掌中馈,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瞒不过她。
“是啊,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可方菲确确实实就是诚儿……”
林明堂如今想到方季就苦不堪言,日日上门来闹,一开口就是要女儿,真是愁煞人!
“老爷既这般笃定,妾身也不好多说什么,只不过……若让那方菲回到方府,到时传出些流言蜚语,恐怕于老爷官声有碍。”刘氏心知林明堂最在意什么,故意给他添了把火。
林明堂也知道这事难办,点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可是方季那边?”
刘氏又道:“老爷,有谁看到他们家女儿到林府来了?妾身只记得,咱们府上有位表小姐,闺名唤作林清儿。”
林明堂恍然大悟,“夫人说得对,咱们府上并无方菲此人!”
-------------------------------------
林府正堂。
方季在木椅上如坐针毡,神色略显愁苦。
不多时,林明堂走了进来。
“林大人,可否让方某带小女回家?”方季如前几日一般无二,一见林明堂便开口问起自己女儿方菲之事。
林明堂还是那句老话,“方老爷,家母身子不大好,想留令嫒在府上多住几日。”
方季怒道:“林大人!这都过去半个月了,您还要强留我家菲儿到何时?”
“方老爷,家母实在舍不得菲儿,如今我已收菲儿为义女,你就放心让她住在尚书府罢。”林明堂脸上冷冷的,显然不想与方季啰嗦。
方季怒目而视,语气不由重了些,“林大人,你此番强行扣押小女,就不怕我告上公堂?”
林明堂冷笑一声,“不瞒你说,我府上只有一位远房侄女名为林清儿,不曾见过你女儿,就算你告上公堂也是这个结果!”
事已至此,他也不怕撕破脸皮,只要能将诚儿留在府中,这个恶人他做了!
方季闻言气得发抖,指着林明堂说道:“你……你这是何意?”
“来人,送客!”林明堂却不买他的账,端起茶杯,直接下了逐客令。
-------------------------------------
临安城内一条偏僻小巷,巷中有一绣品铺子。
应离正聚精会神教应小天下棋,奈何她完全没发现自己是个臭棋篓子,还津津有味地指点应小天。
此时方季在巷子里七拐八弯,终于找到位于犄角旮旯里的“琳琅阁”,再三确认牌匾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抬脚跨了进去。
店里的竹风铃清脆地响了几声,惹得应离与应小天俱抬起头看向来人。
应离奇怪大白天怎会有男子来绣品铺,可做生意有做生意的原则,她起身笑眯眯地招呼道:“客人,您是要买些什么?小店有如今最时兴的绣样,可以先选好绣样,定做些小物件。”
方季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少女和小孩,犹豫地问道:“请问姑娘,附近可还有别家琳琅阁?”
应离回道:“不曾有,这巷子偏僻,琳琅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只见方季皱起眉,又问道:“请恕在下冒昧,敢问姑娘,此处可有人做那驱邪捉鬼的生意?”
应离心知这是生意找上门了,脸上又添了几分笑容,刚想回答,却被应小天将话头接了去,他不耐烦地问:“捉妖还是抓鬼,捉妖五十两,抓鬼二百两,若是厉害的妖精鬼怪要多收一百两工钱!”
应离立马抬手赏了应小天一个糖炒栗子,又转头笑着对客人解释道:“我就是琳琅阁店主,你唤我阿离便好,客人,小店有个规矩,若未将事情办妥,分文不取。”
起初他们刚开店时,几位客人看应离是个女人,且身边还带着小孩,很是不信任,为了取信于人,才立下这条规矩。
那些客人想着反正没将事情办好不收钱,便也所幸试一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加之应离需要妖怪内丹,还把捉妖的价格定得低了些,时常会有人慕名而来。
方季此时已经走投无路,哪还管得了这么多,直接说道:“在下姓方,单名一个季字,是詹夫人表亲,不巧近日家里出了些怪事,打听到这里能接除妖抓鬼的活儿,特来拜访,不知阿离姑娘……”
应离点点头,詹夫人是先前他们初至临安城,接到的第一笔生意。
既是詹夫人介绍过来的,应当没什么问题,应离笑着说道:“方先生请直言,我们开门做生意的,干的活计只要不是伤人杀人,除妖捉鬼之流一律都接。”
方季这才开口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在下家住十里外的柳镇,家中仅有一女,名唤方菲,年方十二,就在前些日子,小女突然胡言乱语,硬说自己是临安城尚书府小公子,闹着要我送她回去,我本不许,可后来小女茶饭不思,以致卧病在床,请了好些名医来看,都说小女是积郁成疾,说什么心病还须心药医,我经不住小女苦苦哀求,便带着她,来到临安城。”
“四下打听才知道,原来尚书府小公子先前被拐子拐到离柳镇不远的一处废宅中,绑匪得了赎金,又怕事情败露,将小公子杀害,菲儿听后沉默不语,只说想去尚书府门口看一眼,可巧不巧,那日竟遇见了尚书府老夫人,小女二话不说便挣开仆人跑上去抱着林家老夫人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母……”
应离听到这里有些蒙圈,秉着做生意的心思,又不得不耐着性子问道:“然后呢?”
方季叹了口气,解释道:“问题就出在这里,林家老夫人年岁大了,似有眼疾,以为自己孙儿又回来了,抱着我家菲儿不放,后来还惊动了尚书大人……。”
“一开始,尚书大人说他老夫人想念孙子,想留方菲在府里待几日,我一时心软便应下了,哪承想后来我去尚书府想接回女儿,他们竟说不认识我,还将我赶了出来!”
“如此这般,我也只能先在临安住下,詹夫人原是我表妹,嫁到临安已经十余年,她偷偷告知我,许是菲儿被那死去的冤魂缠上,才生出此事,又与我说起琳琅阁有专门除妖抓鬼的大师,方某这才求到这里,恳请二位帮帮忙,只要能除去小女身上的冤魂,方某愿奉上纹银五百两,权作谢礼。”
应离听了事情的缘由,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什么难事,当即拍板接下这桩生意。
又将方季好生安慰了一番,劝回柳镇,随即关上店门,拉着应小天往尚书府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中年男子从马车上下来,抬头一看,门口牌匾上写着“林府”二字,他揉揉眼睛,再三确认后,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方季本是临安城外柳镇上的乡绅,平日里没少施粥救济穷苦百姓,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也甚是喜欢这位方善人。
只可惜方家子嗣不丰,方季已过不惑之年,妻子亡故,家中却只得一独女,名为方菲。
最近方家出了件怪事,方菲突然发起高烧,昏迷不醒,请遍镇上的大夫,每一位都说他女儿熬不过三日,结果到了第四日,却奇迹般苏醒。
女儿捡回一条命,方季好不容易松了口气,不承想后面还有更闹心的事儿等着他。
方菲醒过来之后,好似中了邪,非说自己是尚书府家的小公子林诚,闹着要回自己家去。
这可愁煞了方季,若不带她去临安,她便粒米不进滴水不沾,方季不忍看女儿就此一命呜呼,只好带上她,坐着马车来到临安城。
进了临安,车夫也不识路,路是方菲所指。
他的女儿,他还不知道吗?
闹吧闹吧,闹完了就消停点,赶紧跟他回家。
只是入京之后,越走越心惊,女儿似乎对临安城的路很熟悉,连哪里要拐弯,哪里有个窄巷,甚至哪里有家什么铺子,都一清二楚!
此刻马车停下来,方季见牌匾上写着林府,心中惊疑不定,随手拉过一边的行人问道:“这位小哥,冒昧问一声,此处是尚书府吗?”
路人是个好脾气的,耐心答道:“是啊,这是林尚书家的宅子。”
方季听完,心中愈发没底,自己的女儿从小长在柳镇,并未出过远门,更别说临安城,连他都没来过几次,怎会一来就指对了路?
到底还是留了心眼儿,方季压低声音问道:“敢问林尚书府上,是否有位小公子叫林诚?”
那人打量了方季一眼,神色狐疑,又觉得不是什么不可说的隐秘,便答道:“你说尚书府的小公子啊,一个月前就死了,被绑匪绑走撕了票,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方季脸色霎时黑如锅底,抬袖擦了擦头上的冷汗,拱手道谢,“无事,无事,只是随口问问,多谢小哥。”
方季觉得事情渐渐不受控制,但人都到这儿了,为了女儿,还是强按下心中不安,回头朝车厢喊道:“菲儿,来,快下来,这就是尚书府了,你来看看吧,看完咱们就回家。”
婢女扶着脸色有些苍白的女子慢慢下了马车,刚站定,方菲看着眼前熟悉的大门,浑身颤抖,双眸含泪。
“菲儿,你说想来看看尚书府,为父这不是带你来了吗,你看完就乖乖跟我回家,莫要再闹了,可好?”方季苦口婆心地劝着女儿。
方菲不说话,仍目不转睛盯着尚书府大门。
不多时,那大门好巧不巧,竟然打开了,从门内走出来一行人,两个老妈子和几个年轻的丫鬟簇拥着一位衣着华丽的老妇人。
这老妇人是尚书林明堂的母亲赵氏,旁边扶着赵氏的是大丫鬟莲香。
莲香是尚书府的头等丫鬟,十二岁起便跟在老夫人身边伺候,深得老夫人喜爱,一应吃穿用度都是极好的,比一般人家的小姐也差不了多少。
莲香扶着赵氏的左手,笑着说道:“老夫人,您可真会折腾人,老爷在府里给您设的佛堂您不拜,非要到那玉佛寺里去。”
“哎,人老了不中用了,趁着还能走动的时候,就想多出去走走,到哪天连走都走不动了,就离死不远喽。”赵氏语重心长地说着,一想到那个苦命早夭的孙儿,她心里说不出的苦。
“瞧瞧您这说的是什么话?老夫人您可是要长命百岁的!”莲香一向嘴甜,心里知道老夫人又想小少爷了,便不动声色地哄了起来。
“贫嘴,府里谁也比不上你这小丫头嘴甜,就跟抹了蜜似的。”除了孙儿,她平日里最疼爱的便是小丫鬟莲香,这孩子自小放在她身边养着,人品相貌不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差了,哄起人来更是讨人喜欢得紧。
莲香掩嘴轻笑,“回老夫人,莲香说的,可句句都是大实话。”
赵氏拍拍莲香的手背,轻声道:“丫头啊,这回出门,老婆子我是想去……给我那苦命的孙儿点一盏长明灯,盼着他去了地下,也能走得顺畅些,莫叫那些个牛鬼蛇神为难了才好。”
赵氏一把年纪,只得了诚哥儿一个嫡孙,她本就不喜儿子的继室,嫁进来这些年,一无所出便罢了,反□□里有诚哥儿,谁承想她连个孩子都看不好,竟让歹人掳了去!
想到如今连嫡孙都没了,赵氏愈发难过起来。
方菲眼见老夫人从府里出来,也顾不得这许多,冷不防推开身边侍候的婢女,跌跌撞撞跑到老夫人跟前,哭着喊道:“祖母,祖母,您快看看我,我是诚儿啊!”
“诚儿?是诚儿?”赵氏一惊,下意识唤了两声。
“祖母,我是诚儿啊,祖母可还记得我给你背的诗?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这几句诗是前阵子上元节,林诚为讨祖母欢心特意去背的,祖母虽容易忘事,但近日之事多少也记得一些。
“我真是诚儿,祖母你信我,我是你的诚儿啊!”生怕老夫人不相信自己,方菲跪在地上痛哭,极力想证明自己的身份。
“对对对,这是诚儿,可怜的孩子,你竟还活着?”赵氏到底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也没看出眼前这位是个姑娘,出言附和了两声,以为老天垂怜,自己孙儿如今失而复得。
莲香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跪地痛哭的陌生女子,心里觉着定是个来骗钱的坏丫头,也没多想,张口就给老夫人解释道:“老夫人,您看清楚,眼前是位姑娘,不是咱们府上诚少爷!”
方菲顿时怒容满面,惨白的小脸在天光下隐隐泛着青色,她怒道:“放肆!莲香,你若再阻拦我与祖母相认,我便让父亲将你赶出府去!”
“你怎知我叫莲香?”莲香十分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着这骗子定然是做足了功夫才来行骗,一时间更为气愤。
她潜伏林府多年,心里虽恨极了林明堂,却对这位老夫人有孺慕之情,若不是顾及老夫人,着实想使人将这骗子拉走,省得污了她的眼。
方菲没有理会她,赵氏则认定眼前的方菲便是自家诚哥儿,连忙抱着方菲痛哭。
莲香拧着眉头,把旁边一个小丫鬟拉过来,悄悄嘱咐道:“快去请老爷过来一趟。”
方季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离奇的一幕,心中警铃大作,连忙吩咐婢女将方菲拉回来,随后走上前说道:“老夫人,您看错了,这是小女方菲,不是您孙儿。”
方菲眼见着就要回家了,岂能甘心被方季带走,只好向赵氏求助道:“祖母,您快救救诚儿,这坏人要把孙儿带回去关起来!”
赵氏一听这话,登时变了脸色,呵斥道:“大胆贼人,竟敢挟持尚书府公子,这天底下还有王法吗?”
莲香在一旁帮着解释,“老夫人,这确实是位小姐,不是咱们府上诚少爷。”
赵氏年迈,糊涂劲儿上来了,见莲香也不帮着自己,气愤地指着众人,怒道:“胡说,这就是我的诚儿,你们休想带他走,还不快快放开他!”
这时,林明堂从府里急忙走出来,一时也摸不清出了什么状况,便朝莲香问道:“莲香,到底出了何事?”
莲香以手掩嘴凑到林明堂耳边悄声说了几句话,林明堂听罢,疑云满腹地看了方菲一眼,又点点头。
“明堂,这就是我的诚儿,你若还要置之不理,我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保住他!”赵氏见自己的儿子来了,便放出狠话,说什么也要把孙儿留住。
“母亲您言重了,儿子怎会不管诚儿呢?”林明堂耐着性子好言相劝。
才下了朝回到府上,一口热茶都没喝上,府里的小丫鬟就着急来报说出事了,他也没料到会是这么个情况。
赵氏一见自家儿子是来撑腰的,顿时底气十足,“这就好,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带诚儿回府?”
倒是方季过来拦住尚书府的丫鬟婆子们,问道:“林大人这是何意?”
林明堂:“这位是?”
方季朝林明堂一拱手,又指了指方菲,坦然道:“在下方季,柳镇人士,此乃小女方菲,不知林大人要带小女去往何处?”
林明堂将方季拉到一边,解释道:“方兄,你也看到了,家母痛失嫡孙,如今神志不清,你看能不能先让令嫒到府上小住几日,待家母神志清醒些,林某自当将令嫒送还。”
林明堂如今身居高位,却老母亲极为孝顺,皆因他父亲走得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变卖祖产供他读书,他才能够走到今天。
“这……恐怕不太方便,小女毕竟尚未婚配,若传出去……”方季左右为难,方菲是他独女,云英未嫁之身,怎能贸然住在陌生人家里,可林尚书毕竟是当朝尚书,如此软语相劝,他该如何是好?
林明堂接着道:“方兄,家母年事已高,如今又以性命相胁,林某也是不得已啊!这样吧,进府之后我就收令嫒为义女,名分上也能过得去。”
“可是小女身子弱,怕是不妥……”方季嘴上还有些犹豫,心里却是安定不少,看来这位尚书大人也不是不讲道理的。
“方兄,算我求你一回,令嫒的病,我会请宫里御医来看,你且放心,过几日来接她回去便是。”林明堂着实是个孝顺的,且不论这女子身份,看在老母亲的面子上,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诚心恳求。
方季听到御医二字,眼睛亮了亮,女儿的病本就棘手,寻常大夫看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若能请来御医……
仔细一想,尚书大人在大舜朝官声不错,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许了诺,方季便觉得此事可行,心一软便答应了。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林大人照顾,方某过几日便来接小女回家。”
只是此时方季还不知道,没过多久,他便会为今日的决定而追悔莫及。
-------------------------------------
尚书府正堂内,只有林明堂和方菲二人。
“这位姑娘,你说你是我家诚儿,可有证据?”
林明堂好歹是一朝尚书,显然不会被方菲三言两语唬住,匆匆将老母亲哄好,便来审这方菲。
他可不是愚孝之人,为了老母亲让这女子进府,已然是做出最大的让步,若这女子不安好心,他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爹,你不认得我了?”方菲本以为回到尚书府便一切都好了,哪承想爹爹居然不相信他,心里一阵失落。
林明堂觉得不可思议,他的诚儿死了一个月,当初还是他亲眼看着下葬的,再说以前也从未见过这姑娘。
思及此处,林明堂愈发觉得方菲不怀好意,肃然道:“姑娘,话可不能乱说。”
方菲想起这些日子被关在方府,一肚子委屈,哭着道:“爹,我娘走得早,您答应她要好好照顾我,为何如今却连人都认不出?”
林明堂犹豫了一会儿,又问:“你可知诚儿乳名叫什么?”
“叫元宝!周岁时您还送了孩儿一块长命锁,上面刻着元宝二字,就放在孩儿卧房枕下!”
“那你可知我儿生辰?”
“六月初四。”
“林某曾赠诚儿一幅字,你可知上面写的是什么?”
“爹,你只给过孩儿一幅画,画里是一株空谷幽兰!”
“你真是诚儿?”
“千真万确!”
……
-------------------------------------
半个月后,林府。
入了夜,刘氏对着镜子摘下满头珠翠,随后起身,袅袅娜娜行至床前,伸手为林明堂宽衣,状若无意地问道:“老爷,那方季又到府上来了?”
她本是林明堂小妾,耍了点小手段害死林明堂正妻,没两年便成为林明堂续弦,执掌中馈,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瞒不过她。
“是啊,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可方菲确确实实就是诚儿……”
林明堂如今想到方季就苦不堪言,日日上门来闹,一开口就是要女儿,真是愁煞人!
“老爷既这般笃定,妾身也不好多说什么,只不过……若让那方菲回到方府,到时传出些流言蜚语,恐怕于老爷官声有碍。”刘氏心知林明堂最在意什么,故意给他添了把火。
林明堂也知道这事难办,点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可是方季那边?”
刘氏又道:“老爷,有谁看到他们家女儿到林府来了?妾身只记得,咱们府上有位表小姐,闺名唤作林清儿。”
林明堂恍然大悟,“夫人说得对,咱们府上并无方菲此人!”
-------------------------------------
林府正堂。
方季在木椅上如坐针毡,神色略显愁苦。
不多时,林明堂走了进来。
“林大人,可否让方某带小女回家?”方季如前几日一般无二,一见林明堂便开口问起自己女儿方菲之事。
林明堂还是那句老话,“方老爷,家母身子不大好,想留令嫒在府上多住几日。”
方季怒道:“林大人!这都过去半个月了,您还要强留我家菲儿到何时?”
“方老爷,家母实在舍不得菲儿,如今我已收菲儿为义女,你就放心让她住在尚书府罢。”林明堂脸上冷冷的,显然不想与方季啰嗦。
方季怒目而视,语气不由重了些,“林大人,你此番强行扣押小女,就不怕我告上公堂?”
林明堂冷笑一声,“不瞒你说,我府上只有一位远房侄女名为林清儿,不曾见过你女儿,就算你告上公堂也是这个结果!”
事已至此,他也不怕撕破脸皮,只要能将诚儿留在府中,这个恶人他做了!
方季闻言气得发抖,指着林明堂说道:“你……你这是何意?”
“来人,送客!”林明堂却不买他的账,端起茶杯,直接下了逐客令。
-------------------------------------
临安城内一条偏僻小巷,巷中有一绣品铺子。
应离正聚精会神教应小天下棋,奈何她完全没发现自己是个臭棋篓子,还津津有味地指点应小天。
此时方季在巷子里七拐八弯,终于找到位于犄角旮旯里的“琳琅阁”,再三确认牌匾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抬脚跨了进去。
店里的竹风铃清脆地响了几声,惹得应离与应小天俱抬起头看向来人。
应离奇怪大白天怎会有男子来绣品铺,可做生意有做生意的原则,她起身笑眯眯地招呼道:“客人,您是要买些什么?小店有如今最时兴的绣样,可以先选好绣样,定做些小物件。”
方季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少女和小孩,犹豫地问道:“请问姑娘,附近可还有别家琳琅阁?”
应离回道:“不曾有,这巷子偏僻,琳琅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只见方季皱起眉,又问道:“请恕在下冒昧,敢问姑娘,此处可有人做那驱邪捉鬼的生意?”
应离心知这是生意找上门了,脸上又添了几分笑容,刚想回答,却被应小天将话头接了去,他不耐烦地问:“捉妖还是抓鬼,捉妖五十两,抓鬼二百两,若是厉害的妖精鬼怪要多收一百两工钱!”
应离立马抬手赏了应小天一个糖炒栗子,又转头笑着对客人解释道:“我就是琳琅阁店主,你唤我阿离便好,客人,小店有个规矩,若未将事情办妥,分文不取。”
起初他们刚开店时,几位客人看应离是个女人,且身边还带着小孩,很是不信任,为了取信于人,才立下这条规矩。
那些客人想着反正没将事情办好不收钱,便也所幸试一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加之应离需要妖怪内丹,还把捉妖的价格定得低了些,时常会有人慕名而来。
方季此时已经走投无路,哪还管得了这么多,直接说道:“在下姓方,单名一个季字,是詹夫人表亲,不巧近日家里出了些怪事,打听到这里能接除妖抓鬼的活儿,特来拜访,不知阿离姑娘……”
应离点点头,詹夫人是先前他们初至临安城,接到的第一笔生意。
既是詹夫人介绍过来的,应当没什么问题,应离笑着说道:“方先生请直言,我们开门做生意的,干的活计只要不是伤人杀人,除妖捉鬼之流一律都接。”
方季这才开口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在下家住十里外的柳镇,家中仅有一女,名唤方菲,年方十二,就在前些日子,小女突然胡言乱语,硬说自己是临安城尚书府小公子,闹着要我送她回去,我本不许,可后来小女茶饭不思,以致卧病在床,请了好些名医来看,都说小女是积郁成疾,说什么心病还须心药医,我经不住小女苦苦哀求,便带着她,来到临安城。”
“四下打听才知道,原来尚书府小公子先前被拐子拐到离柳镇不远的一处废宅中,绑匪得了赎金,又怕事情败露,将小公子杀害,菲儿听后沉默不语,只说想去尚书府门口看一眼,可巧不巧,那日竟遇见了尚书府老夫人,小女二话不说便挣开仆人跑上去抱着林家老夫人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母……”
应离听到这里有些蒙圈,秉着做生意的心思,又不得不耐着性子问道:“然后呢?”
方季叹了口气,解释道:“问题就出在这里,林家老夫人年岁大了,似有眼疾,以为自己孙儿又回来了,抱着我家菲儿不放,后来还惊动了尚书大人……。”
“一开始,尚书大人说他老夫人想念孙子,想留方菲在府里待几日,我一时心软便应下了,哪承想后来我去尚书府想接回女儿,他们竟说不认识我,还将我赶了出来!”
“如此这般,我也只能先在临安住下,詹夫人原是我表妹,嫁到临安已经十余年,她偷偷告知我,许是菲儿被那死去的冤魂缠上,才生出此事,又与我说起琳琅阁有专门除妖抓鬼的大师,方某这才求到这里,恳请二位帮帮忙,只要能除去小女身上的冤魂,方某愿奉上纹银五百两,权作谢礼。”
应离听了事情的缘由,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什么难事,当即拍板接下这桩生意。
又将方季好生安慰了一番,劝回柳镇,随即关上店门,拉着应小天往尚书府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