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那个老者已经放出宫去了?”

    “是的,殿下。自从关妃逝去之后,那个老者便已经出宫了。”秋月回道。

    这些天,周遭事情刚刚安定下来,阿宛便派秋月去打听掖庭那位旧宫人。她总觉得当时的问话有些纰漏,她想再仔细问问。

    岂料今日派遣秋月去寻找,得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按理说,前朝的旧宫人由身份特殊原因,绝无放出宫的可能。

    那个老宫人凭什么能出宫呢?

    一位内侍由外而来,手中捧着一个黄纸包裹的圆墩墩的物品。

    “参见殿下。”

    阿宛问道:“又是周郎将送来的?”

    “是的,殿下。”

    站在一旁的秋月“嘻嘻”笑了两声,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看来周郎将开窍了呀。”

    “胡说些什么。”话虽如此,阿宛还是接过了这份礼物。

    拆开了外层包裹的一层黄纸,这才发现里面是一个镂刻雅致的银香球。这种香球当下时兴,里面可以置放一些香料,常常被丽人系在腰带上或者挂在床两侧的帐钩之上。

    “秋月,收进私库里面吧,另外帮我准备一份回礼。”阿宛道。

    秋月却杵在原地不动。

    “怎么了?”

    “周郎将送这些小玩意也有七八回了,可殿下每次都客气回礼。秋月.....见殿下对周郎将也是有好感的,但着实不懂殿下为何这般要回避周郎将的情意。”

    “这些事情那能是说得明白的。”阿宛淡淡道。

    秋月似懂未懂,“哦”了一声,以为她再说情这一字难以明了。

    阿宛这些天来,一直回避这周羡宁。

    她想起那天同周羡宁从李宅之中走出,两人皆是沉默。

    周羡宁站在马车旁自然而然抬起了手臂,她将手搭在他的手臂之上,提步踩上马凳时,却听见他低声在她的耳边说道:“李淳义是我杀的。”

    阿宛震惊地扭过头,却发现她神色平常,只是嘴角挂着安抚她淡淡笑意,“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给我说,我可以帮你解决的。”

    直到那天,她才发现,或许周羡宁的这个人,她从来都没琢磨透彻。

    一个在翰林院当值,一个在东宫当差,李淳义和周羡宁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无冤无仇,他却杀了李淳义,只是因为自己。

    她无法回应亦是承载不起这般沉重的情意,于是只有回避。

    *

    三皇子虞乐本该在月底回封地,可是临时被圣上委以重任,前往益州赈灾。这些政务,往往都是由太子殿下虞良润负责的。

    臣子们多多少少从中闻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一时之间,东宫失去圣心的流言甚嚣尘上。

    周国公府的书房之中,周父和周羡宁守着一方棋盘,分执黑子和白子,很快周羡宁被杀得片甲不留。

    “父亲,我甘拜下风。”

    “老二啊,你的棋艺也是有长进的。只是这下棋得慢慢布局,徐徐图之,每一个子都至关重要。你瞧...”他指了棋盘的东北角:“从这一子落下开始,你后面的阵法始乱于此。”

    周羡宁佩服道:“父亲果然慧眼如炬、长算远略。”而后他抿了抿唇,问道:“那你的谋划现在该收尾了吗?”

    周开呈知道儿子在说的是什么,他了然一笑,道:

    “梁庸掌禁军、编撰童谣、昭意婚事、三皇子赈灾这四件事,足以让虞元帝和太子父子俩离心了。宫内传出消息,虞元帝已经下定决心改立太子了。我们只需要向东宫传出这个消息,相信太子会有所抉择的。”

    周开呈端起茶杯,茶水入口,腮帮子鼓了鼓后吞咽下去,“后面的事情,你知道如何做,去联系你兄长吧。”

    “我明白的,父亲。”

    周羡宁起身告退。

    周开呈想了想,还是问道:“老二,李淳义之事和你有关。”

    正在开启木门的手顿了顿,周羡宁还是垂手转过身来,对上周父慈爱的眸光,点了点头。

    周父继续问道:“为了昭意公主?”

    “嗯。父亲我...”

    周羡宁想解释,却被周父阻止,“不必多说,我知道了。孩子,去吧。”

    待周羡宁走出房门,又转身将木门合上。

    周父这才又打开隔间,对着墙上的女子画像,叹了一口气道:“静言,听见了吗?这真是孽缘呐...”

    *

    周家一面将圣上欲废太子立三皇子的消息递去了东宫,另一面在朝中推波助澜,霎时,朝中大臣分立两派,一派以三皇子的母舅孟大人为首,一派以太子的拥趸秦家为首,隐隐有抱团结党之势。

    虞元帝身体抱恙,在修养之中时,竟然都收到不少由梁庸直接呈递上来弹劾太子打压孟大人的折子。

    他笑了笑,“这样的局面,才是最好的局面。”

    梁庸也在一旁称是。

    之前太子声望厚重,圣上养病期间,群臣只知太子不知天子,圣上心中愈发忌惮。

    而现在这种你争我夺的混乱局面,才是他喜闻乐见的景象。这意味着他的权势在某种程度而言又复归了。

    但此时,东宫的书房之中却极为混乱。

    虞良润的心腹之臣都聚集在此,以太子詹事洪山为首的一群官僚极力劝太子殿下逼宫直登大统,而另外一群官僚则劝阻太子小心为上,毕竟圣上还没有明面表示要废太子之位。

    就在两方僵持不下之时,内侍禀报昭意公主来访。

    东宫的前庭是是议事之地,小妹向来不会此与自己会面。虞良润正觉得奇怪之际,内侍已经将她引来了书房。

    哪知阿宛一进门便跪下,诚恳道:“皇兄,我觉洪詹事说得有理。”

    虞良润这才知道原来小妹是被洪山请来当他的说客,然而他并不愿意自己胞妹牵涉在这些纷争之中,当即心中窜起了一股火气,怒道:“洪山,你——”

    “皇兄先别动怒,我知你不愿意我有危险,可事出又因,若是东宫出事,父皇不会念在我是他女儿的面子上放过我的,毕竟有前车之鉴,不是吗?”

    书房中的东宫臣子听不懂昭意公主的“前车之鉴”的话外音,然而虞良润却是知道的,她说的是八年前亥城外,父皇为了逃生而踹她下马车一事。

    “正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对他的生命乃至权力产生威胁的人。皇兄,我相信你也是明白的。”

    她抬头,虞良润看清了她眉宇之间的凝重。

    阿宛的嗓音清润,娓娓道来间已经消去他七八分火气。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兄,父皇猜忌心严重,不是一个顾念旧情之人。”

    这句话,犹如一枚石子,轻轻投进了心湖。

    虞良润想起缠绵病榻的母后,父皇却鲜少亲自过问;想起儿时的好友一个个身殒在刑场之上,只因父皇防患于世家和功勋坐大......

    再次对上小妹的时候,他回过神来,眼神坚定道:“就按洪詹事所说的办吧。只是务必要筹备严密。”

    *

    三皇子虞乐前往益州赈灾不久之后,一个更加让人忧心的消息从西北传来,便是戎狄来袭。

    每年隆冬来临之前,戎狄总会南下劫掠一些商队或者牛羊,以备冬需。对于镇守西北的周毅坚来说,已是平常。

    但今年,这上来的折子可是八百里加急。呈上折子的周毅坚言道戎狄大部队南下,已派出探子去访,令西北各州严加警戒。

    首封折子如此,接下来连着的几封折子已是有火烧眉毛之迹。周毅坚预判戎狄南下攻岑州,请求虞元帝派兵支援。

    和群臣商量之后,兵部将朝廷之中的武将新生力量汇集成一个名单经由虞元帝过目。

    “行了,就这些人吧,这些新生的将领也该好好磨练磨练。”

    虞元帝突然想起东宫线人禀报周羡宁频繁向昭意赠礼一事,道:

    “等等,将周国公的次子周羡宁也加上去,嗯...给他一个参将的军衔。”

    “谨遵圣命。”

    兵部尚书屏退。

    梁庸意识到虞元帝想要将周家与东宫割席,问道:“陛下这是要动手了?”

    虞元帝笑了笑,只是道:“周开呈这人跟随我已久,是个良将。他的两个儿子也不错。”

    *

    这天,阿宛正在花园的凉亭之中,撒着鱼食喂金鱼。

    周羡宁请求拜见昭意公主,阿宛本想避之不见。

    秋月却替周羡宁委屈道:“周郎将好可怜,马上就要前往西北御敌了,临行前想见殿下一面,殿下都不允。”

    阿宛侧目,“去西北?”

    秋月告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阿宛想了想,“让他来吧。”

    秋月也是个机灵的,知道两人密谈,便命令宫女们远离凉亭。

    周羡宁走进凉亭,顺势坐在她的旁边,从她托着鱼食的白瓷碗之中轻拈了一撮撒去池水之中。

    碧绿的池水之中,成群的金鱼翕张着圈钱大小的金色鱼唇。

    阿宛问道:“父皇为何抽选你去西北?”

    按理说,周羡宁是东宫太子虞良润的属下,不应该被抽调前往西北。但是名单之中又赫然有他。

    “陛下,应是是不要想让我继续在东宫任职了。”

    什么!也就是陛下准备放弃虞良润了?

    她猛地侧过脸,鼻尖好似擦过一片温热的唇。她抬起头,望进他柔情似水的眸子之中,而他就这般毫不遮掩地盯着她。

    阿宛心中一跳,将身子往后仰了仰,那一瞬,她呼吸乱了几分。

    她佯装嗔怒道:“你凑这么近,吓我一跳。”不知为何,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有些心虚,好似怕他察觉自己细微的反应。

    然而,周羡宁眸子中的笑意更甚,“跟以前也没变化多大呀.....”怎么自己在益州第一次见到她时,没有认出她呢。

    阿宛反问道:“我进宫不过半年多,容颜能有多大变化?”

    “不说这些了。”周羡宁截住话头,神情严肃,郑重道:“我不在东宫,你小心一些,知道吗?”

    阿宛点点头,“你在西北也小心一些。”

    周羡宁笑了笑,“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章节目录

跃马归来仍少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室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室白并收藏跃马归来仍少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