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地处淮南道,水路发达,毗邻楚州泗洲等漕运兴盛之地。

    孟春之际,北段运河冰面渐渐消融,江淮地区的粮食陆续装船北上,此地就开始络绎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林安这几日忙着照看柜坊周转,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学堂,便把教书匠的活计交给了林绍。

    于是如今的林氏学堂里,又多了位新的林先生。

    葛夫人一向喜欢孩子,看着十来岁的阿翎心生欢喜,见缝插针,忙把她讨回府中做客。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贪凉染病的人总是多些。

    杏林山下,葛家药铺这几日的生意比平时忙上不少。

    “桂皮三两,芍药三两,枣十二颗……微火煎,一日一夜服。”

    “谢谢西溪姑娘。”

    西溪淡淡笑着:“不谢,老伯慢走。”

    萧翎一手执书,一边望着身旁忙碌了一上午的西溪,眼睛眨巴眨巴的。

    “宁可药柜三尺尘,但愿天下无病人啊!”客人走后,西溪边活动筋骨边感叹道。

    “怎么啦?我的小阿翎。”刚闲下来,西溪就看见对着自己发呆的女孩,于是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只是我看姐姐坐堂时,总感觉和平日里不一样。”阿翎认真地答道。

    近些天药铺繁忙,阿翎这才被西溪揪来打打下手,打烊时帮着记记账目。往常看惯了西溪随意散漫的样子,阿翎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应。

    毕竟,上树掏蛋,下河摸鱼,她可是无不在行。在阿翎印象里,西溪少有像看诊这样安静的时候。

    这时阿翎才注意到这位姐姐皮肤白皙,生得一双漂亮的柳叶眼,更有那搭起脉来纤长的手指。乍眼望去可能并不出众,但却给人一种清丽之感。

    就像……就像仙人一样,阿翎如是想。

    “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哦,我知道了!小阿翎,你是不是读书读乏了,你一定是想出去玩了!”

    阿翎连忙摆手否认:“没有没有,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虽然这都是医书,但细细比较病症之间的不同,还是——”

    “下午刚好是师父坐堂,姐姐带你去后山玩,这书——不读也罢。”西溪满脸笑意,眼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完全没有了刚才仙人的样子。

    “姐姐,我真的没有。”

    “不,你有。”

    打烊时间刚到,西溪便急急忙忙催促阿翎快走。

    “姐姐,你跑慢点。”阿翎在她身后有些费力地跟着,正值午时,日头晒得人暖洋洋的,阿翎头上还跑出了些虚汗。

    路过半山腰时,西溪突然刹住脚。

    阿翎只顾着坑头跑,还未注意西溪已经停了,一下撞了上去。

    脑袋有点疼。

    “林先生再见。”一个个小小子挂着自己的书囊向林绍道别,他们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开心。

    这是学堂散学了。

    林绍正站在门口目送学生离开。

    他就杵在那,清风吹过他的衣角,远望去恰如遗世独立的白鹤,明明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却显得有些少年老成,眉宇间更比常人多出一份深邃与成熟。

    “林先生好。”西溪疯在路上,乍见到熟人,大脑一空,也随着学生们的称呼,冷不丁地喊了这么一句。

    阿翎自觉出了丑,连忙站好。

    “林先生好。”她也跟着姐姐喊了这么一句。

    听了这话,林绍原本淡漠的脸不禁浮出笑来:“可是想上学堂?里头正有空位呢。”

    “没有!”西溪眼睛里带着惶恐,急忙答道。

    阿翎没有回答,她只是甜甜地望向林绍,脸上凹进了两个酒窝,日光照在她乌黑发亮的发丝上,闪闪的。

    她就站在那里,好像太阳一样。

    她虽已不记事,但旁人告诉他,是面前的这位男子将她带了回来,若论亲疏,应叫他一声表哥。她是感激他的,可自醒来道谢之后,除府中用饭在一起,往来甚少,加上林绍看起来清清冷冷的,平日无事只呆在书房,萧翎也不敢亲近,故二人并不相熟

    林绍没有多留她们,“好了,快随西溪回府吃饭吧,葛太公肯定等着你们呢,对了,你们路上慢一点,莫再摔着了……”

    姐妹两人告辞后,林绍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

    说实话,他心中是羡慕萧翎的。

    如果他也能选择忘却该有多好,那就不必于午夜梦回时,想到那些痛苦的往事,更不必为曾经的自己所折磨——那个意气风发,以为挥挥衣袖,天地便拥揽在怀的自己……

    他想逃避,可是不能,他只能于深夜吞声饮泣,独自消磨漫长的黑夜。

    很快,他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不齿,阴阳两隔的父亲,血流漂橹的尸骨,如何能忘。

    少年久久矗立在阳光之下,可是他仍觉得冷。

    春风吹拂过他硬挺的鼻梁,也吹迷了他的眼睛,他的眼下有一颗痣,是春英落下的痕迹。

    用完午饭后,西溪急忙背上一个大竹篓子准备出发,还贴心地给阿翎也找到一个小竹篓子。

    美其名曰:采药。

    可刚刚开春,连草还未长全,更别提药了。

    葛氏夫妇看破未说破,想着阿翎大病初愈,多走动走动也是好的,只叮嘱了几句阿翎不识路,莫要把人弄丢了的话,便放两个小姑娘出门了。

    “西溪这孩子啊,恐怕这杏林山留不住啊。”饭后,葛慈一边帮夫人捏肩一边道。

    “是啊,你看她平日里,是怎么也闲不下来的,都怪你前些年行医在外把她带着。如今一提读书就犯懒,唯只有治病看诊和采药问道时能安安静静下来……她的心不在这。”葛夫人怪道,越想越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便又拍了丈夫一下。

    “这孩子天性心性自由,不受拘束,又怎能怪到我的头上,夫人这就不讲理了。”葛慈失笑。

    “我有时真是害怕,怕她一只背包一壶水,就这样走掉了,我是真舍不得啊。若你当时没有教她学医……是不是也不会这样了?”

    “夫人此言差矣,我二人膝下无子,若不收一个徒弟,那老夫这一身绝学,岂非后继无人了?于这世间,实在是可惜喽。”

    葛夫人有些惘然:“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若她像赵家阿翎那样的性子就好了,那孩子倒是可爱。”

    葛慈听了这话,只是苦笑着,没有答话。

    “我盼她这辈子能够顺遂些,平安些,不像你我二人,半生漂浮……”葛夫人叹了一口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人各有命,你又怎知西溪不会幸运一些。”葛慈安慰道。

    “罢了,且随她去吧……”

    出府后沿蹬道而行,便至后山。

    阿翎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山石棱棱,林植繁柯,任谁看了不赞叹一句人间仙境。

    彼时年年战乱,葛慈初到此地时更是两眼放光,直言要把这块风水宝地变成自己的草药园,第二年便在这里种下了草药,以备药铺之需,如今,已不知过了几个秋。

    暗香浮动,红梅开得正盛,似烟火一样在人的心头炸开。西溪忙摘了几支扔进筐里。

    “阿翎,头靠过来。”

    说着,便把一支红梅插在小姑娘的头上。

    “啧,真好看,我们家阿翎真美。”

    疏梅筛落日影,落在萧翎淡粉色外衫上,配着胸前挂着璎珞串子,与发髻上的梅花遥相呼应,衬得她粉雕玉琢的面容愈发精致。

    直叫人移不开眼。

    两人又向前走,那是一条小溪,阿翎见了,在旁蹲下,欢喜地把手掌放进水里,感受着这流动的生机。

    山谷中的溪水总是凉的,丝丝沁沁地往人的心里跳。

    “西溪且留下。”看着流水淙淙,西溪小声自言自语道。

    那是她名字的由来。

    那时,她尚在襁褓之中,还生着病。若不是有幸被师父在外行医时捡到,怕是早已一命呜呼,可她病得实在是太重了。纵是医术高明如葛慈,也无能为力。

    听天由命吧,葛慈无奈,给她取了这个名字:“西溪且留下”,这承载着他对这个孩子美好的祝愿,但也是一位医者对世人的祝愿。

    他行医数年,看过太多人离开,只渴望这个孩子留下,也希望这个孩子,替世人留下些什么。

    可是溪水总是流动的。

    悬壶济世,西溪觉得这个词很侠气。

    “啊!姐姐,那好像躺着个人。”阿翎忽地一把抓住西溪的裙摆,用手指向远处。

    西溪有些害怕,但还是顺着阿翎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可枯木掩映下,她没有看见什么。

    “姐姐你蹲下。”阿翎的手有点颤抖,声音也发虚了起来。

    西溪心里也毛毛的,但还是蹲下,往萧翎示意的方向望去。

    有一个人!

    躺着?昏着?还是死了?

    从此处望去,只见那人身着墨色劲衣,所在的草地上,是黑褐色的一滩,那是凝固的血迹,身旁,还有一把明闪闪的刀剑,上面还挂着彩。

    两个姑娘吓得不敢动弹。

    最后,西溪眼睛一闭,不就是个人吗,左不过就是死了,随师父在外行医,她什么没见过。

    “阿翎,你在这别动,我去看看。”

    西溪跨步越过小溪,心里念着: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

    可她的腿已经抖得不行了。

    待行至那个男人身旁,她小心翼翼地弯下腰,准备检查男人的气息是否仍在。

    就在她忍着血腥,准备翻过他的脸时,男人突然一动,一把抓住西溪的脚踝。

    “啊!”响彻云霄。

    此刻,树上栖息的鸟儿也因惊吓而阵阵飞了起来。

    “阿翎,快跑,回家告诉……”西溪带着哭腔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

    她也晕过去了。

    好在男人似是强弩之末,只这么一下,便再未动弹。

    两个活死人。

章节目录

荫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长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剑并收藏荫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