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冯娘的眸光微凛,嘴角的笑意愈发寒凉,她说道:“别想拖延时间!赵煜,你好生听好了,今夜你既已入了我设下的局,那你就休想能活着走出山寨!”

    冯娘说着从后腰拔出一柄尖刀,她冷笑一声将并刀尖抵在赵煜的脖子上:“当日赵择渊欠我薛家的血债,那今天就借他儿子的命来偿还罢!”

    此时赵煜的脸上无丝毫惧怕的神色,他眸子只管直直盯着冯娘。

    赵煜脖颈的皮肤被刺破流出点点血滴,而他面上依旧是平静的很。

    冯娘本以为赵煜会被此举吓到,不曾想他却异常平静。

    这会子,冯娘满腹狐疑地观察起赵煜,不免揣度起他的内心衷曲。

    十年前衙州官银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此时此刻,赵煜不断在脑海中冥想——如此错综复杂的案情,而这冯娘···哦,不对,姓薛···他们又在这案子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蓦地,赵煜讥唇一笑:“父债子偿,杀人偿命,既是如此,那我赵煜自然是应死的,不过···我死也得死个明白,恕我赵煜不知,我父亲究竟与你们有什么仇怨!”

    话说至此,冯娘反手收回匕首,转身撩衣且坐在了赵煜的对面,目光上下打量着他。

    须臾后,冯娘反问道:“你可知道十年前衙州官银被盗案的来龙去脉?!你可又知道这十万两白银害了多少无辜人的性命?!”

    闻言,赵煜抬眼看向冯娘,并未作答,而他眼中透出一丝疑惑。

    冯娘微微冷笑:“呵呵呵···你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是什么都不知道啊···”她瞥了眼赵煜,而后缓缓说道:“好,今天既然是你赵煜的死期,那我便告诉你当年的真相!”

    “十年前,衙州因水灾受灾,朝廷下拨十万两赈灾白银···”

    冯娘说着说着陷入了回忆。

    ·····························

    这一日,押送官银的京州官兵已到了衙州地界。刚刚入城,迎面就遇上了一队人马,来人正是衙州通判——薛刚。

    薛刚见到京州铁骑即刻翻身下马,上前抱拳自报了官职,“下官衙州通判薛刚参见大人,下官奉知府赵大人之命在此恭迎大人!”

    说罢,薛刚将官府令牌递了上去。

    负责押送官银的大人接过一瞧,而后又打量一眼薛刚,这人身量健壮,圆脸麦色,他随即点点头:“有劳薛大人!”

    薛刚收回令牌,一面说着话一面跨鞍上马,随即前面带路。

    傍晚时分,一行人马到了衙州县衙,知府赵择渊及随从已在门口等候。

    押送官银的官员递过来朝廷牒文,赵择渊接过文书,阅毕然后揖道:“李大人一路车马劳顿,风尘仆仆,赵某已在驿站安排了下榻的房间。”

    李大人握拳还礼,二人寒暄几句后便跟随赵择渊去了库房。

    库房在县衙后身,原来一直存放粮食和各类财物,事前赵择渊已经命人整理干净。

    五个箱子被衙役抬进库房的里间,安放完毕后,两道门也落上了锁,等一切安排妥定之后,天已经黑了,至此众人散去。

    一夜无事。

    翌日,京州押送赈灾饷银的人马离去之后,赵择渊与薛刚二人回到书斋,一同商议向各县域分拨赈灾官银之事。

    书斋内,二人宾主位坐定,尔后赵择渊说道:“这次朝廷能下拨赈灾饷银乃是皇恩浩荡,官家体察民情啊···”

    闻言,薛刚点头称是。

    “眼下各县域受灾严重,分拨赈灾官银为最要紧之事···”赵择渊看看薛刚,说道:“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除去分拨日夜看守饷银的衙差,剩下的人手若是都派去县域送饷银,那处理署衙日常庶务的人手便不足了···不知,永伯(薛刚的字)有何主意?”

    听罢,薛刚答道:“回大人,卑职觉得可将衙州地界内的县域分成批次,下发碟文命他们陆续进城,到时我们可派士兵监视周围情况,待复核提取饷银人身份之后,再到库房押印提取。”

    听罢,赵择渊倒觉得可行,此法虽无新奇,但不失为十分稳妥。

    待二人几番商议之后,赵择渊签发了碟文命一行衙役送往各县域。

    半月后,庐景县县令王儒律前往衙州。

    时值雨季,一连几日阴雨绵绵。

    王儒律在亭下躲雨,他观望外面,见亭外的雨渐小,于是继续赶路。

    傍晚之际,一行人到了衙州驿站,而此刻,赵择渊则撑着伞在雨中翘首以盼。

    王赵二人同是周元三年的进士,都师从柳公,二人为同窗好友。

    “松平!”王儒律见到知交好友,提褂疾步上前。

    同样,赵择渊脸上也露出欣喜的神色,说道:“立仁兄!”

    数年未见,当初少年已成而立中年,二人眉眼舒卷,眼眶都泛起红色。

    “一别数年,不知立仁兄过得可好?”

    “好好好···”王儒律说着说着突然躬身长揖,“下官庐景县县令王儒律拜见赵大人!”

    见此,赵择渊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然后赶忙拉了一把王儒律,“立仁兄,你作何如此,这非朝堂,你我手足,断断用不着行官僚大礼!”

    王儒律瞧了眼赵择渊,脸上闪过一丝红晕,慢慢点头:“你我虽是挚友,但此次是因公差团聚,朝堂一向有规矩,这是万万不能破···”

    赵择渊知道他这个兄弟有自己一惯的行为做法,乃笑着摇头,他抓起王儒律的手就往驿站里面走。

    “立仁兄,我安排了宴席,今夜你是脱不了身了,我们不醉不归!”

    说着,二人进门后,赵择渊拉了一把椅子,并将王儒律摁在座位上。

    说罢,赵择渊拍拍手,外面的小厮立刻呈上佳肴美酒。

    “我说···松平你···”

    “诶,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赵择渊急忙截住王儒律的话头:“我知你平日节俭惯了,你放心这是用我节省下来的体己钱置办的酒席,再说,不过是几味时令蔬菜,断不会铺张浪费!”

    见此,王儒律的原本紧皱的双眉才松散开来。

    这时,他才注意到陪在赵择渊身边的薛刚。

    “松平,这位仁兄是?”王儒律忍不住问道。

    “哎呀,看我一高兴地差点忘了介绍!”赵择渊走近,介绍道:“这位是衙州通判薛刚,乃是我们衙里最有本事的同僚!”

    王、薛二人拱手见礼,随即入席而座。

    今日宴席没有外人,赵择渊为二人斟满酒,随口说道今夜务必尽兴。

    三人同饮而尽,几句寒暄之后,赵择渊又为王、薛二人各倒了一杯。

    薛刚一饮而尽,尔后挺直了身子,抱拳禀道:“大人,看守库房值差该换班了,那还需卑职赶去巡查,如此就少陪大人了,等明日卑职交了差,再陪二位大人们尽兴!”

    公事为重,赵择渊当然理解,交待几句要紧的之后,乃起身相送,同时,王儒律也起身拱礼,“薛大人慢走!”

    薛刚点头回礼后,即刻出了驿站,披上蓑衣翻身上马,很快消失在雨夜之中。

    赵、王二人又回到房间坐下,开始边吃喝边聊家常。

    赵择渊为王儒律斟酒,口气温和,问起他家中的事。

    闻言,王儒律抚杯的手微抖,眸光微凛,叹气道:“自连绵阴雨不停,家中小宝因此受了寒凉,本以为是小病,可谁知一月余过去,他的病至今未好,直感胸闷气短···请了郎中过来,他说是凉气入肺,需已名贵药石治之,否则···”

    王儒律将杯中的苦酒一饮而尽,面容愁苦:“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可我···要上哪里请名医治疗?又让我如何买得起名贵药材呢!?”

    “偌大县城就没有一个能治好小宝病的人!?”

    王儒律听完赵择渊的话,更苦笑一声:“庐景县···穷乡僻壤的小县····”

    赵择渊也是父亲,他当然能体恤王儒律拳拳爱子之心。

    于是他赶忙翻找袖兜,摸遍上下也没找出几两银子:“今日出来的匆忙,身上没带多少钱,晚上、晚上你跟我回家,我多给你拿些银子,还有···城里有位张名医,我们就请他去庐景县为小宝诊治,不愁小宝好不了!”

    此时此刻,王儒律面对好友赵择渊的一片赤诚,不免感动,可感慨的同时,他心中迸发出一丝异样的情绪。

    出身高门,馔玉炊金,何等风采啊···

    ·························

    夜里,雨一直下,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

    薛刚驾马行驶在街道上,因为下雨,各户民宅紧闭。

    这时,从街角内传出很多人声,薛刚打那经过,不由多看了两眼,却发现一户民宅大敞并且不断有人在进出搬动箱子行李,看着倒像是讨生活杂耍的江湖人。

    这苦年头,挣口饭着实不容易,薛刚心里感慨一声,然后就往衙门去了。

    到了衙门,薛刚仔细巡查了库房,见无异处,就对弟兄交待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随着夜深,外面的雨也未曾停歇,风声,雨声嘶吼了一夜。

章节目录

庆阳集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爱吃的朱古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的朱古力并收藏庆阳集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