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内丝竹之音不绝,随着越来越多的宾客入内,殿内也热闹起来。

    太后暂时只是来露个面,坐不了一会儿就同五公主离开。

    她作为太后之尊,一直在殿内氛围难免紧张,而萧知棠则是体弱的缘故,于是早早回去歇息。

    现在不过晌午时分,距离晚膳还有三个时辰。

    来得早的都是各世家闲暇无事的女娘郎君,年纪都不大,大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想要看一看那传说中的镇国将军几人。

    至于陛下和朝中诸位重臣,也得等到晚宴开始前半个时辰才会来。

    太后走后,殿内的氛围热闹松快不少。

    不少人前来攀谈,谢云昭一一应付过去,将这些人和自己的印象中那些旧面孔联系起来。

    来的多是些十几岁的女娘郎君,眼中皆是好奇之色,还有隐藏不住的紧张,过来问好时语气倒大都谦恭佩服。

    少有尖锐玩笑之人,敬酒敬茶的也不多。

    ——不管是出于她安和郡主的封爵,还是镇国将军的官职,有资格前来敬酒的人都很少。

    这些人在谢云昭眼中,不过都是小一辈的孩子罢了,说话时语气里带着京城贵族培养出来的温润隽秀的气质,与她在燕云军中培养出来的将士们相差甚远。

    她说话时,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了一些对于小辈的宽容之意,一身杀伐之气也被一丝温和的笑意冲散,赤红锦衣勾勒出挺直的腰背,拿起或放下手中银盏的动作也干净利落。

    楚禾在她身侧也少不了被人围观,少年们的眼神也不住地往她的身上瞟。

    谢云昭向人介绍她,众人眼中也闪过了然。

    谢云昭的副将,自然也是她麾下极其亲信的人。

    若是家中长辈在此,少不得她也是要被殷切问候、悄悄拉拢的对象。

    还未曾步入朝堂的世家子,虽然也不会对所有的友人都抱着单纯闲聊游玩的心思,但是比起他们在朝堂中沉浸多年的长辈,还是要单纯许多。这时候除了简单交谈赞誉一番,暂时也生不出其他心思。

    楚禾出身民间镖局,虽然家中还有父母兄妹,但是自从进入军中后联系也渐渐淡了下来。

    虽然说升官进爵惠及家人,但是她们走的是一条险路。更何况,镖局经营得不错,家人也都平安顺遂,倒也没有需要她帮衬的地方,她也不必将家人牵扯到风云诡谲的京城来。

    这样看来,她似乎只是孑然一人,以一人之身撑起三品英武将军这个门面。

    正如谢云昭所说,她即为楚将世家。

    *

    茶过三巡,话也道了许多,身边有宫人悄声传话。

    谢云昭点头,不动声色放下手中银盏,起身出了殿门。

    再次见到父亲,谢云昭心中不可谓不激动,但是久未相见的几分陌生却让重逢变得有稍显局促。

    记忆之中,若说安绣岚是温和关切的慈母,谢沐承就是带领她走上武道的师长,亦师亦父。

    “北城关七年可还好?”千言万语终归只化作这一句话。

    纵使是少年时就在沙场厮杀出来,又练兵多年的谢沐承,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膝下这个女儿自然是谢家千宠万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珍宝,从小跟在身边学习武艺,天资卓绝,也是为京中众人所知的。后面领兵出征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建立女娘军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燕云军因此也有了和其他军队的不一样的特点——飞燕军是一支正在建设的女兵军队,与驻守在边关的其他军队不同。

    而军队的将领自然也不同于其他将军,不能随时往返于驻军地和京城之间。

    谢云昭始终是燕云军的镇军之重,七年都未曾回来过京城,她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在朝臣们的折子之中。

    如雪花般堆积的奏折,盖在乾安宫正殿的那张龙案之上。

    谢沐承即使是不上朝,也知道很多消息,心中也难免震动。

    谢云昭深深行了一礼,对于这些年来未曾在父母长辈跟前陪伴尽孝也表达歉意愧怍。

    “云昭一切都好,让爹娘担心了。”

    边关七年,她脑海之中也辗转过许多念头。

    比如娘亲是否思念成疾,爹的腿伤是否还在阴寒的天气复发,祖母外祖父的身体是否康健……

    心中思绪万千,如同着世间漂浮的尘埃,没有着落之处,始终只是浮尘一片,在无数个暗淡的黑夜里透不出一丝光华。

    直至此时,一切方才尘埃落定。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谢沐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宽厚的手掌带了一丝不自觉的颤抖。

    随着父亲进宫的还有一众长辈,不管是谢家的和娘家的,又或者是父亲那些好友,谢云昭都该见见了。

    与长辈之间的对话,自然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轻松,但是谢云昭也能够应付过来。

    有人心怀善念,对这位年少时就名动京城的谢小将军赞许有加,也有人暗中揣测,句句皆是试探。

    当年的青州城已经收回来,边关也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就将是几国会盟商谈,谢云昭此时回京,自然是有所动作。

    光是她手下的两支军队,即使人数不多,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异国来朝之后,谢云昭会留在京城安定下来,还是继续镇守北地?

    朝堂之上步步机锋,京城之中每动一步都被人看在眼里,谢家是不小的势力。

    虽然谢沐承的威武将军府一直以来低调行事,但是不代表旁人不将谢府放在考虑之中。

    相反,这样始终忠于皇室的独立势力更值得纳入囊中。

    谢云昭面上还是带着浅淡的笑意,一双亮眸折射出锐意的光芒,如同夤夜天穹之中的寒星,令人望而生畏。但谦逊垂眸的瞬间又收敛起来,少了几分锋利的杀气。

    围在身侧的长辈中不少人的审视也被谢云昭收敛在眸色之中,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的东西太多。

    就像她也不是当初那个风华恣意、明朗率性的安和郡主。

    终究是时过境迁,流年变换。

    谢云昭还未回京的时候,京中就兴起言论,知道那立下赫赫战功的谢将军会是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当红人物。

    世家之间对于这件事情只会知道得更加清楚。

    还不到二十三岁的二品将军,出身威武将军府,太傅的外孙女,先帝亲封的安和郡主,德昌书院的得意门生——无论是哪一个身份说出来,都是能够引起众人关注的。

    正因为如此,谢云昭初回京城,也需要应对许多人的关注探查。

    若是在宫外,无论是将军府还是郡主府,她大可一言拒之。

    但今日是她回来的第一日,宫中的贵人都还并未见完,面对如同蝴蝶扑花的诸位倒也不好拒绝。

    不骄不躁,坦然应对。

    在很长时间的社交之后,谢云昭终于也感觉到了一丝疲倦。

    战场厮杀耗费体力,但这京中人情来往也很耗费心力。

    ——尤其是高强度的交谈。

    因此,当晚宴即将开始的消息传来时,谢云昭心中隐隐松了一口气。

    这宴会自然不只是为了她一人所设,也不只是谢楚宋苏四人的宴会,不过他们也是焦点所在。

    宴倒是好宴,只是需要应酬的人很多。

    再次进入殿中时暮色昏沉,天边带着金黄色的余晖照映在远处,从宫中望去只能见到一小片被染色的云朵。

    谢云昭在殿中倒是坦然,有陛下和太后殿下镇守在宝座之上,殿中一切井然有序。

    即便是先前还悠闲热闹的奏乐,此时也带了几分庄重的意味。

    古来将领归来,帝王除了封官赐爵之外,少不得要赏赐些珍宝美人。即使帝王不说,身边的人意会后也会“提醒”一二。

    谢云昭坐在下面淡然用饭,一身红衣却穿出静谧内敛之感,她面色如常,只当是寻常用膳。

    宴会才将将开始,殿中的诸位朝臣就将她夸了又夸,提及她的功勋时少不得又要为她讨赏。

    谢云昭简单用了一些吃食,又开始应对这些话来。

    北城关七年,有多少人在明里暗里支持她,也有多少人在伺机抓住她的把柄想将她带入泥中。

    背后的人算不得英明,但到底也不蠢,联络有不少世家朝臣。

    陛下也快要及冠,宫中却没有皇后妃嫔,更遑论皇嗣。

    太后除了后家,最亲近的就是威武将军府和太傅府,如今多了个镇国将军。几家适龄的千金加起来大概有十来位,其中至少半数在京中的风华都是极其出众,在德昌书院也有德才越众之名的。

    未来皇后不知道花落谁家。

    虽然太后有自己亲近的世家,其他世家也各有打算。

    太后和陛下之间的关系,陛下和世家之间的关系,朝内和异邦的关系,等等,都在影响朝堂后宫的变化。

    即使现在坐在高台之上的陛下先后以为先帝守孝、边疆未稳不愿谈论后宫之事等为由暂缓立后一事,但是如今孝期早已过去,北地也稳定下来,镇国将军回朝,一切也都该提上日程来。

    纵使现在朝堂上少有人说,但是暗地里的折子已经上了一道又一道。

    打着的旗号不少的也有战胜、立后双喜临门这样的,不过暂时被压下去。

    世家之间人心浮动,朝臣之间也是相互揣测算计。

    这位将要及冠,似乎羽翼刚丰的年轻陛下,会选择怎样的一位皇后呢?

    又会有一位怎样的储君……

    总之,现在北地战患已经除去,少帝座下的位置也刚刚稳固。

    一切都像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京中众人透过表象,似乎已经看到盛世的曙光。

章节目录

女娘也威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今日听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日听海并收藏女娘也威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