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话,就有人来敲门。

    院门其实只虚掩着,来人很是客气,敲了几下便停了。

    李莲花走过去打开门,发现外头站着客栈老板,手里还提着条用草绳串着的活鱼。

    对方略显局促地喊了一声,“李、少侠?”

    客栈老板好像姓沈。

    李莲花温和道:“沈老板何事?”

    “没事没事。”对方紧张地连连摆手,“我叫沈三金,少侠喊我沈三就行。”

    “我寻思你们初来乍到,大概还不知道何处可以买到东西,今晨恰好有新鲜的海鲈鱼,给你们提了一条。”

    李莲花诧异地接过,下意识去摸怀里的荷包:“多少钱?”

    “不不不用。”

    然后他嗫喏了一下,露出个欲言又止的表情。

    李莲花微微一笑,“不妨直说。”

    “那银冠融了有接近二两银子,早已超过两天的房费,该退给您些……”他大喘了一口气,从怀里摸出颗红宝石,往李莲花手里一塞,“还有这石头贵重,还给少侠。”

    那日李相夷将银冠抵债后,沈三金怕风波未过,一直收在柜子里不敢拿出,见他活着回来,才趁着昨日集市去找了铁匠将银冠融了,剩下那块红宝石去东庄的当铺里问了问价——哪知掌柜的看他打扮,怀疑这东西是他偷来的,威胁说要报官。

    他结结巴巴地解释了一通,掌柜的才说,死当三十两,活当十五两,他若不满意可以去扬州城的首饰铺里试试。

    这么一小块石头便可当三十两?听掌柜的意思,卖恐怕还远远不止这个价……

    只做个发冠?

    那少侠看着非富即贵,还一身杀气……乡下人始终胆小,怕因贪财惹来杀身之祸,还是决定还回来。

    李莲花笑了,将宝石收了回来,“银子就不必了,谢过沈老板当日收留。”

    那头冠的雕工其实远比二两银子值钱,若有胆量卖到扬州城去,换五百两现银不成问题——实在有人追问,只说是海上捡的便是。

    东海一战……不知道多少人丧命,除了笛飞声的木船值钱,那些武林中人身上的护甲、宝剑、丹药,其实也都能换到不少钱。

    沈三长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也实在舍不得那二两银子。

    然后他非常热情地建议道:“两位今日如果没有安排,不如我带你们在村里转一转,跟左邻右舍都打个招呼。”

    “有劳了。”

    沈三便领着他们往村里走去。

    “我给你们推荐的这院子绝对是最合适的,余老丈正是村正的表叔公,为人勤恳敦厚,好相处,在村里资历也老,泼皮无赖不会找你们的茬……嗨,估计也没人敢。”

    李莲花如今的打扮看起来文文弱弱,丝毫不像江湖中人,可那日红衣少年一身煞气的模样还留在他心头——

    那几日海上随大船飘来几十具残缺不全的尸体,说是尸山血海一点不为过,活下来的可不得是绝世高手吗?

    “前头那家是村里唯一的木匠,姓何,四十来岁,性子有些孤僻,但手艺是一流的,能造船。你们若是需要添置家具,找他可比集镇上买的便宜。”他说到这里有些犹豫,“……听说从前也是江湖人,腿被仇家砍断了一只,人也变得暴躁了。”

    每走过一处,沈三便把附近住的是什么人,脾气秉性如何,是祖籍在此还是逃荒来的,做什么营生……都介绍的清清楚楚。

    李莲花专注的听他说,偶尔会问上一句什么,他如今对跟人往来兴趣不大,只关心生活便利所需的那些——譬如村中寅时一刻到三刻有鱼市,晨起赶海的会集中在村头空地上整理收获,若遇上罕见的大鱼便要送到扬州城里以期卖个高价。

    小叶子本就喜欢与人攀谈,民情民俗又是她擅长的课业,三两句便问出这个村的大致情况——柯厝村的大姓是余,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姓余,而但凡姓余的,都有点曲折的血缘关系。

    村正便是余氏这一代的族长,村头的龙王庙里存着余氏族谱,谁家添丁都要办酒,由村正往族谱上添笔,而村里人彼此称呼往往是姓氏加上排行,排行则是根据族谱上的顺序。

    其他姓氏的,都是近二十年逃难或者远嫁过来,户籍簿子也一样存在龙王庙里,是分田地的依据。

    大熙从立国开始便实行均田制,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

    初时成年男丁在冠礼后会自动分到一百亩地——其中八十亩是口分田,人死后就要由官府收回,以备新丁再分配。

    另外二十亩是永业田,属于私产,可以世代继承,也允许买卖。

    口分田按律必须种植粮食,永业田则可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果树、桑树乃至棉花这些。

    可是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开始不够分,到如今已缩水成百分之十——口分田八亩、永业田两亩,里头还会夹杂未开垦的荒地。

    大熙立国百年,王公贵族、有品级的官员所授田地都是永业田,因此在口分田收回再分配时,大部分已经无形中变为了权贵的私产。

    加上民众手里的永业田可以自由交易,碰上兵灾、蝗灾、旱灾、水患、疫病,或者个人生个小病……民间的永业田便也逐渐集中到了地主乡绅手中。

    新帝登基以后没有怎么加税,但税赋征收和徭役摊派都是按‘丁’而非‘户’或‘田’来,也就是按人头交税,不论一人耕作多少田地。

    这样一来,税赋其实年年都在加重。

    “云城的税是按田亩多寡来征的,徭役则是按户摊派,年满十八必须分户,女子若未出嫁,也可以自立女户。”小叶子低声说,“我听闻户部尚书一直有心推行两税法,在夏秋两季按田地与收成征税,可被世家抵制,一直未能推行。”

    李莲花也觉得新奇:“你们那女子还能自立门户?”

    小叶子点点头:“其实前朝末期因为战乱频繁,好多地方的成年男子都被征兵或战死,不得不允许女子间成亲组成家庭来着。但是那样不利于人口繁衍,大熙立国后就废止了,云城却保留了下来。”

    “村正家的地是最多的,也不过三十五亩。”沈三补充道:“对大部分村人来说种田的收入都不够交税,必须辅以打渔或其他营生,所幸这片海还算丰饶,偶然会遇到能卖上大价钱的鱼类。”

    李莲花一路看来,没发现什么稻田,问了才知道——柯厝村的地肥力不够,盐碱又重,水稻和小麦都种不活。

    大多数人家都种的豆子,种豆肥田,也能饱腹,磨了粉也可以卖钱。

章节目录

[莲花楼同人]偏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糖滚玻璃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糖滚玻璃渣并收藏[莲花楼同人]偏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