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战鼓响,大战开,魏军第一批作战部队开始呼啸着向潼关发起进攻。

    五千魏军推着撞门车,推着井阑车、冲车,扛着云梯直奔潼关而去。

    等到魏军进入射程范围之内,潼关上当即箭如雨下,对魏军发起了迎头痛击。

    一时间,魏军伤亡惨重,可他们却又不畏伤亡地持续推进。

    等到冲车停下,魏军弓箭手开始进驻,魏军这才对秦军展开了还击。

    随着双方展开对射,魏军的伤亡也终于得到缓解,同时也掩护了其他部队的继续推进。

    一炷香之后,魏军的井阑车就位,云梯也全部搭上了城墙。

    同时,撞门车缓缓推进,直扑潼关的城门。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攻城战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再往前就基本没有攻城战了。

    毕竟早期都是以车战为主,战车只适合野战,在当时的战争也几乎都是在野外进行。

    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战争的规模开始升级,攻城战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在当时,城池的城防也比较简陋,等到城门被撞开也基本就结束战斗了。

    不过再又经过千年的发展以后,随着千斤闸的出现,再想通过撞开城门攻下城池就变得不太可能了。

    再者,对付撞门车的最好办法就是火攻,因此撞门车也并非是一锤定音的利器。

    比如说现在,等到撞门车被魏军推到城下开始进行撞门之时,早有准备的秦军立马采取了火攻。

    什么干柴、烈酒一股脑地丢下,再丢下火盆、火把,等到烈火熊熊燃烧之后,一架撞门车也基本就报销了。

    不过魏军也确实善于攻城,对于撞门车被焚毁这件事,一切也尽在徐晃、谢安的掌控之中。

    随着战争的持续,五千魏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直到伤亡达到了三千以上!

    不过此时魏军的攻城器械也已经全部就位,徐晃当即下令,第二批作战部队前进。

    原来,第一批作战部队只是为了推进攻城器械,并充当炮灰以试探秦军的火力和部署而已。

    徐晃也当然不会拿精锐部队来作为炮灰使用,这一批的五千人几乎都是民夫,只有上了冲车的弓箭手才是精锐!

    随着命令的下达,一名校尉带着五千魏军推进,这一次可就都是魏军精锐了。

    五千魏军嗷嗷叫着,直扑潼关,然后攀登云梯,进入井阑车。

    此时,魏军已经是第二批了,关上的秦军却也是换了一批。

    魏军分了四军共十二批,第一批已经基本全部完蛋,也就是一共还有十一批。

    秦军则是分了五批,同样可以轮流守城,平摊战损并进行休整。

    双方都为此做足了准备,只不过魏军人多,秦军人少罢了。

    第二批作战的魏军战足了一个时辰,接着撤退,再是第三批顶上。

    如此往复,一连从早上战到了天黑,一共进行了六波攻击。

    守军则同样换了五批人,基本一批守一个时辰,唯独第一批人要守两轮。

    第一天的攻城下来,魏军伤亡四千,其中三千伤亡是民夫,一千伤亡是精锐。() ()

    由此可见,精锐和民夫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的差别尤其体现在伤亡上面。

    毕竟精锐的兵甲完备,战斗经验丰富,民夫则是要啥没啥。

    反观秦军,他们伤亡了六百人,平均下来一个时辰的伤亡在一百人左右!

    按照这么打下去,魏军顶多半个月就能拿下潼关,毕竟秦军一共只有一万人。

    不过按照伤亡来说,等到半个月之后,恐怕六万魏军也得死完了。

    魏军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伤亡,是因为在第一批进攻时,由于民夫们推着攻城器械导致的。

    真正等到正式开战时,魏军的伤亡就小许多了,但打仗却也不能这么打。

    毕竟开战前攻城器械要推出去,大战结束了攻城器械又得收回来,等到了第二天又得如此往复。

    如此一来,魏军就意味着每日都要有几千的伤亡,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

    不过谢安早就想到了对策,那就是留下冲车,并安排弓箭手常驻。

    在接下来每日的大战结束之后,大军只对井阑车和云梯进行回收即可,这样便能大范围地减少伤亡。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的战斗中,魏军果然减少了近两千的伤亡。

    不过秦军也是越打越聪明了,他们知道了井阑车乃是大杀器,因此开始尝试用钩索和火箭摧毁井阑车。

    等到攻城战进行到第五天,魏军的伤亡已经上万,井阑车却也是被摧毁殆尽了。

    自此之后,魏军只剩下了冲车和云梯可用,至于井阑车早就全部报销了。

    此时,魏军还有五万,秦军则是还有八千。

    虽然双方的伤亡比列差不多,但魏军中的民夫却也越打越精锐了,只可惜在井阑车被消耗殆尽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大杀器。

    反观秦军在守城战也是越打越精锐了,秦军本来不善于守城,不过现在眼看着却也开始变得擅长起来了。

    从第六天开始,双方的攻防大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军每日只扛着云梯呼啸着进攻。

    秦军在关上射箭,阻击魏军;

    一部分魏军则在冲车上还射,以此掩护步兵进攻。

    之后,双方阻击的阻击,射箭的射箭,如此往复。

    每一天下来,魏军的伤亡都在千人左右,秦军的伤亡却是越来越小了。

    不过攻城战,尤其是攻打潼关这种关隘就是这样,除了消耗外再无其他办法!

    直到一个月之后,魏军已然是伤亡三万,秦军却是也伤亡近半。

    此时,北方同样进入了雨季,紧接着就是酷暑。

    等到入秋之后,潼关之战便已经持续四个月之久了,曹魏后方终于又组织了十万后备部队到来!

    曹操在长安留下了五万民夫,全部编入军中,再将五万人给全部调拨到了潼关。

    入秋后,天气转凉,后备部队抵达。

    魏军终于振作一番,并重新开始了攻城大战,这一次整整八万人被分成了十六部轮番进攻!

    不过民夫的战斗力果然不行,魏军的伤亡也因此越来越大,但同时却也消耗了关上秦军的有生力量。

章节目录

血之孙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布鲁斯老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鲁斯老爷并收藏血之孙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