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对唐僧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四位大师亲自迎接,多位僧侣和多个仆从举着各种仪仗引路,最后见到了寺庙的主持戒贤法师。

    唐僧顺利的拜戒贤法师为师,本来做为天竺佛教的最高领袖,戒贤法师已经很久没有收过徒弟了,他也不会为了唐僧破例。这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戒贤法师一直饱受风湿病的困扰,直到三年前他梦到了普贤菩萨告诉他,未来会有一位神人从东方而来,将佛法传播回东方。

    你要收他为弟子,把你的知识全都教授给他,这样你的风湿病就会不药而愈了。

    有了这样一场梦,唐僧又有如此的名气和来历,戒贤法师自然是破例收唐僧为徒了,将天竺佛教中的大乘佛法的核心典籍《瑜伽师地论》完整教给了唐僧,而这一教就是五年的时间。

    唐僧其实只有个月就学完了《瑜伽师地论》,剩余的时间都是学习那烂陀寺保存的许许多多,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各种典籍。其中许多典籍是连那烂陀寺的和尚们也看不明白,戒贤大师也无力再涉猎,已经失传,只是留有文字的经典,而这些都被唐僧给学去了。

    唐僧还不仅仅只学习了佛教经典,甚至连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也全部学了过去。倒不是说唐僧有心学习外教,而是因为佛教和印度婆罗门教出自一个源头。

    公元前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这些白色皮肤的人种顺利的成为了黑色皮肤的当地土著的主人。只是当时雅利安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印度土著多如牛毛,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雅利安人开创性地结合当地土著的本土神话,创造出了印度教,也留下了知名的种姓体系。

    其中白色皮肤的雅利安人是印度教的祭司,也就是最为高贵的婆罗门,种姓的顶点,是神的嘴的化身。而被征服的各个土著部落的首领,就是刹帝利,他们掌握世俗的王权,是第二种姓,是神的双手的化身。

    接下来是吠舍,是当时的各种中产阶级,他们是神的大腿,最后则是首陀罗,也就是平民,他们是神的脚,负责耕作。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神的身体之外的肮脏之物,不可接触。

    印度教通过这种制度分明的等级划分,顺利的通过一层一层金字塔体系掌控了全体国民。当然了,这些高贵的婆罗门们,自然也害怕有朝一日会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开创性的创造了轮回的概念。

    印度教认为,每個人的灵魂都处于持续不断的轮回之中,这一世的生活取决于你上一世的修炼。如果你上一世勤恳工作,敬畏的侍奉神明,在自己总是范围内做到极致,那你哪怕是一个最卑贱的不可接触之人,转世之后也有可能成为高贵的婆罗门,在下一世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相反,如果你这一世不听神的指令,胆敢破坏神的意志,不遵从印度教的规矩过日子,整天想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那哪怕你这一辈子是高贵的婆罗门,下一辈子也会变成不可接触之人。() ()

    印度教的这套体系其实是非常高效与高智慧的体系,让体系内的所有人都安于接受自己目前的状况,同时将所有的希望和憧憬,都寄托于下辈子。

    所以印度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惧生死的,因为死了就可以去下辈子过好日子,而不用在这辈子继续受折磨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聪明的人能够看透这套体系,于是在印度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变化成了上百种不同的分支,而佛教就是这些分支中最强大的一支,由佛祖创造。

    在佛祖之前,印度教授有苦行僧的概念,其意义是通过今生刻意折磨自己的肉体,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获得神的赐福,下辈子也可以更进一步。

    佛祖一开始非常向往成为苦行僧,然后在苦行的过程中见到了大量印度平民百姓的痛苦生活,然后开始思考,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以人人平等为主的独立的思想体系。

    最终脱离了印度教的桎梏,佛教应运而生了。

    但佛教和印度教终究还是一朵并蒂之莲,双方的各种经典也有交叉重合之处,相互学习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其中的奥妙。所以在这年的时间里面,唐僧不但将自己的佛学造诣登峰造极,甚至连印度婆罗门教的造诣也一同登峰造极了,毕竟这是一通百通的事情。

    之后唐僧决定继续游历天竺诸国,收集那些自己还没有见过的佛教经典,将最完整的天竺佛法带回大唐。于是在这过程中,唐僧又游历了许多国家,其中就有一个西女国。

    这西女国在拂棱国附近,位于一座海岛之上,岛上全是女子,没有男人,国内产出许多珍贵的宝物,依附在拂棱国而存在。因为这个国家独特的风俗习惯,拂棱国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派遣男子上岛,和岛上的女子交配。

    而交配之后产下的孩子,女婴全部留下成为西女国的国民,男婴则直接丢弃到海中,所以整个西女国只有女人,没有男人。

    不过唐僧并没有亲自登上过西女国一探究竟,他只是路过了拂棱国,得知了这么一个国家而已。

    在离开了大唐十四年后,唐僧终于游遍了整个天竺,重新返回了那烂陀寺。

    此时的唐僧他已经准备要返回大唐,却不曾想佛教和印度婆罗门教之间爆发出了大规模的争斗,婆罗门教的大师甚至直接打到了那烂陀寺,要和佛教辩论。

    这位大师宣称他有条大义,任何一个和尚有能耐驳倒其中的任何一条大义,他就直接斩首自尽,结果一个月的时间都无人能够达成。

    直到唐僧返回,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四十条大义全数反驳,至于这个婆罗门教的大师倒也没有真的斩首,而是被唐僧折服,同样成为了唐僧的弟子,转入了大乘佛教的怀抱。

    】

章节目录

这本小说很健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沧澜波涛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澜波涛短并收藏这本小说很健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