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搀扶着王凌一步步往台阶上的太极殿方向走去,不经意间便想起了杨彪父子之事,随即便淡淡的开口道:“王老司空以为杨太尉父子是同样的吗?他们父子俩一个至死忠于汉室,一个又效忠于武帝,这不就是两边下注?亦是汝等世家的惯用伎俩。”两人身后是大魏尚在洛阳的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员。</P>

    王凌额头不禁冒出了些冷汗,随即拿出袖中的锦帕擦了擦道:“丞相,杨文先也算是老夫的好友,老夫当初多次劝说过他,可他就是不愿意效忠武帝,直到文帝时也不愿意接受大魏的官职,是世家中的一个异类,但其子杨德祖还是不错的,只可惜去的太早了。”</P>

    杨彪出身于着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还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的家族。</P>

    和汝南袁氏同为当时的名门大族。</P>

    最初被举为孝廉,州里推举其为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命。</P>

    在熹平年间,杨彪因博学多闻而被公车征为议郎,任内与马日磾、蔡邕、卢植、韩说等共同续写《东观汉记》。后来迁任侍中,转为京兆尹。</P>

    光和二年,杨彪得到了黄门令王甫之前唆使宾客勒索敲诈郡国的财物共计七千余万的证据,并把此事告知司隶校尉阳球。阳球早就对王甫恨之入骨,于是迅速把此事上奏灵帝,并逮捕诛杀了王甫及其党羽。大家都因此欢呼雀跃、拍手称快。</P>

    中平二年,杨赐去世,杨彪世袭父亲临晋侯的爵位。</P>

    中平六年九月,以太中大夫职接替董卓为司空。</P>

    之后与太尉董卓、司徒黄琬一同带着鈇锧来到阙门上书,奏请朝廷重新审理陈蕃、窦武及前朝朋党案,以顺应天下人心。</P>

    同年十二月,杨彪接替黄琬任司徒。</P>

    初平元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P>

    当时董卓召公卿商议,杨彪与太尉黄琬、司空荀爽一同去见董卓,董卓说:“昔日高祖在关中建都,十一世后光武中兴,建都洛阳。自光武至今,也已经有十一世皇帝。按照《石苞室谶》,应该迁都长安,以顺应天人之意。”</P>

    朝中百官尽皆惊愕,无人敢进言。</P>

    杨彪说:“移都改制,这是天下大事,都应该顺应民心,合乎时宜。过去盘庚五次迁徙,殷商百姓民怨鼎沸,作《盘庚》三篇,用来晓喻民众。</P>

    往昔王莽篡逆,变乱制度,更始、赤眉揭竿而起,焚烧长安,残害百姓,人民流亡,百无一在。</P>

    光武帝接受天命,将帝都迁至洛邑,这正是合乎时宜。而今,天下并无大恙,百姓安居乐业,明公拥立圣主,光隆汉室福祚。而无故捐弃宗庙,抛弃园陵,只怕百姓闻而惊恐,不明迁都之意,必如糜沸蚁聚,造成社会动荡。此外,《石苞室谶》是本妖邪之书,岂可信用?”</P>

    董卓表情发生变化,对杨彪说:“杨公欲图阻扰国家大计吗?关东方才大乱,贼人起兵。关中富饶,秦国当年凭借关中,吞并六国。长安崤函险固,是国之重防。且陇右盛产木材,极易筹措建筑材料。杜陵南山下有当年孝武帝烧制陶瓦的窑炉几千所,可以用来制作砖瓦。宫殿建筑,何足可言!百姓小民,不足以他们为虑!如果有阻止迁都者,我会用大兵驱赶,将违令者逐至沧海。”</P>() ()

    百僚惊恐失色,杨彪又说:“天下形势,动之甚易,安之甚难,希望您能深思。”</P>

    黄琬对董卓说:“这是大事,杨公之言,不可不深思。”</P>

    董卓没回答,荀爽见董卓没有悔改之意,担心他会加害杨彪,就从容谏言:“相国岂会乐于做这种事?山东兵起,非一日可以镇压下去,相国才考虑迁都以应对。这是秦、汉当年定都关中之策。”</P>

    董卓面色稍有缓解。</P>

    荀爽私下里对杨彪说:“诸君争执不下,必然引来灾祸,我才没有做。”</P>

    朝议罢,董卓指使司隶校尉宣璠以灾异为由策免杨彪、黄琬。</P>

    后来伍琼、周毖劝阻董卓迁都,因关东起兵的诸侯多为周、伍二人推荐,董卓怀疑二人背叛自己,于是将二人杀害。</P>

    杨彪、黄琬得知后非常恐惧,到董卓那里道歉说:“小人恋旧,并非想阻挠国事,请以不识大体为罪。”董卓杀死伍琼、周毖后又立马后悔了,于是上表推举二人任光禄大夫。</P>

    十多天后,杨彪迁任大鸿胪。随从献帝入关,转任少府、太常,因病罢免。后又任京兆尹、光禄勋,再迁任光禄大夫。</P>

    初平三年九月,杨彪担任司空,与司徒淳于嘉并录尚书事。</P>

    初平四年十月,因地震免。又被拜为太常。</P>

    兴平元年七月,代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P>

    兴平二年三月,李傕遣其侄李暹率兵数千包围皇宫,想要劫持献帝前往李傕大营。</P>

    杨彪对李暹说:“自古帝王没有在人臣家里的,诸位做事,怎能如此。”</P>

    李暹说:”将军已经决定了。“于是杨彪随献帝出行。不久,献帝派杨彪及诸位公卿前往郭汜营劝和,不料郭汜将杨彪和司空张喜、大司农朱儁、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等人扣留为人质。</P>

    郭汜又大会公卿,议论责备李傕。</P>

    杨彪说道:“群臣共斗,其中一人劫持天子,一人以公卿为人质,这可以吗!”郭汜恼怒,想要动手杀之。</P>

    杨彪说:“你尚且不侍奉陛下,我怎么能独自求生呢!”经中郎将杨密力劝,郭汜才没有加害他。</P>

    同年,杨彪跟随献帝东归。</P>

    十月五日庚寅,车驾到达华阴,宁辑将军段煨携带物资迎驾,因与后将军杨定有过结,迎接时不敢下马,只在马上作揖。</P>

    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好,便诬陷段煨谋反。</P>

    献帝问:“段煨前来迎驾,为何说他想反呢?”</P>

    种辑答道:“段煨迎驾不到边界,拜礼不肯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P>

    杨彪与司徒赵温、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说:“段煨没有反意,臣等敢以性命担保!车驾可进入他的营中。”</P>

    杨定又与董承污蔑道:“郭汜已经来到段煨军营了。”献帝问:“何以知之?”左灵和文祯抢答:“是弘农郡的督邮知晓的!”</P>

    故而胁迫督邮对献帝说:“今天郭汜率七百骑兵进入了段煨营帐。”献帝这才相信,下令车队停在路边休息。

章节目录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