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右之地接下来需要以恢复生产为主的策略下。

    那自然是不宜征战。

    可由于武都郡的丧失。

    导致现在出兵的主动权掌控在了对方手里。

    敌军若是北上,袭扰边境。

    那己方也并未有丝毫的办法,只能跟着调动部众。

    那再此局面下!

    杜畿稍作一番分析,便觉得成公英之策就颇为精妙了。

    若是能够说服部分羌氐部族亲近己方。

    不仅能够与敌军分庭抗礼,还能分化蜀军的实力。

    且借用羌人之力予以抵挡,还不会打乱发发展的进程。

    此可谓是一举三得之事。

    杜畿深思一番后,自是欣然应诺下来。

    立即便准备着手实施。

    而随着关中长安,曹军方面关于进犯一事正在激烈探讨之际时。

    现远在武都的重镇羌道。

    赵统麾下各部已基本是蓄势待发。

    随时可兵发北上的态势。

    先是各部予以快速调动之际。

    羌道总计有两千余骑。

    柳隐、张嶷领一千五百余精锐骑士先行沿北行进,过十里堡,渐渐逼近陇西边境的临洮一线。

    且为了牵制的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

    临发兵前,赵统还特意书信一封往参狼羌营地,请求二王子倪洪援助两千匹军马。

    借马并非借人。

    以他的身份,自然不用似之前那般如此麻烦。

    倪洪迅速间就搞定了下来。

    并亲自派遣自己的心腹侍卫张差人送来。

    有了这一批骏马的援助,麾下骑士也是富足了起来。

    一骑二马,也是让更能发挥骑士军团的机动性。

    唯有这样,柳隐才能在临洮那面拖住重镇襄武方面的曹军。

    以为自己携主力沿陇西的西边袭扰。

    多日以来。

    一封封的军报相互来往着。

    各部的军粮筹措、输送,及各类军事物资等相继到位。

    时近阳春三月的季节。

    武都郡北的广袤无垠的平地上。

    冬季所覆盖着的一叠叠积雪早已融化。

    大地上尽数是呈一片生机盎然之色。

    羌道军营外部两侧,绿茵渐渐发芽。

    那绿油油的一片也仿佛是重新焕发了新生。

    天空间还下着薄薄细雨,滋润着嫩芽。

    所谓“润物细无声”,这一幅幅映入眼帘间的画卷将宣示着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

    这日间。

    军营之中。

    声音是出奇的一致,无比宁静。

    校场上。

    各营将士列成一排排的阵型,身披甲胄,手执利器,腰间背负着短刃。

    浑身尽是全副武装。

    一块屹立满地的士卒们,身间不自觉就发出了浓烈的气势。

    此刻,赵统作为主将,居于将台之上,腰间悬挂着利剑,身坚执锐,乃是厚厚的铠甲,胸前还有一护心镜。

    以及八尺高的身躯立于高台,显得整道人影是那么的威风凛凛,英姿勃发。

    威势也一时无二!

    从旁则是年少的霍弋执守一旁。

    同样是气质出众。

    “将士们,我军已备战多日,各军需物资都已备齐。”

    “接下来该我等出兵北上,突袭曹贼腹地。”

    “以报去岁间的一箭之仇!”

    似乎是沉吟了许久。

    原本寂静的营中,忽是爆发出了阵阵喝声。

    赵统那看似很俊秀的面貌,当神情严肃起来时,言语间也无比的凌厉及中气十足。

    而这一番的吼声。

    顿时间激励起了各部士卒间群起激昂的杀意。

    他们的思绪纷纷不由随着这席话回到了去岁的冬季。

    那是一个令他们这些南人足以刻骨铭心的冬季。

    那气温骤降般的严寒。

    那宛若冰冻三尺般的层层积雪。

    也正是对当地气温的不适,导致他们浑身身体不适,突发水土不服等种种状况。

    从而遭受着曹军趁势席卷而来,意欲攻破重镇羌道。

    若不是主将赵统于危难之际孤身冒险潜入参狼羌营地,凭借自身之胆略、神勇请来了羌人的援助。

    此战究竟孰胜孰负,尚且还犹未可知!

    现在经这么一提起。

    众将士自是如临大敌。

    身间早已抑制不住的怒意发泄而出。

    转眼间。

    整个营间的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杀意。

    一股能够令人窒息的肃杀气息。

    眼瞧着军心可用。

    从旁的亲卫将霍弋似是与赵统相互对视了一眼。

    他遂往前数步,挥舞掌中长戟,高声呼啸道:“杀杀杀……”

    “杀尽贼寇,中兴大汉!”

    “封妻荫子,再此一搏。”

    “斩尽贼子,汉室必兴。”

    “万胜,万胜。”

    随着霍弋带头高呼之下,麾下的各部将校们也一齐附和了起来。() ()

    这股声势自是快速被带动起来,军士们的情绪愈发激动。

    士卒们逐渐各自手举起掌中战戟,长枪等,厉声欢呼着。

    这一道道的吼声,亦仿佛营外方圆数十里处都还能够依稀可见般!

    而就在士气正值昂然之际。

    赵统面露低笑,遂低喝道:“全军,结阵出发!”

    在一道坚铮而又不失风采的号令声下。

    营中各部将士开始徐徐列阵出击。

    出营往陇西的西北面径直狂奔而去。

    一路之上。

    全军将士亦是正值军心饱满之时。

    沿途所遇曹军之耳目,无不是纷纷顺手旦夕灭之!

    赵统携着三千余步骑,轰轰烈烈的北上。

    当袭入陇西郡内后,一路所遭遇的村落,汉军士卒无不是秋毫无犯。

    这不仅仅是得益于自赵统执掌这支部众以来,就一直重视于军法。

    这两载以来。

    他可谓是治军严谨,凡是所触犯军法者,不管军职如何,无不是按律惩处。

    也正是此等一视同仁的治军手段。

    即便军法极其的严厉,军中士卒也依然并未有丝毫的不服。

    反而还因赵统的统御能力极其出众,接连携众战胜强敌。

    他们无不是心生敬佩之色!

    另一方面。

    也是刘备自起兵以来,便一直遵循于勤政爱民,与民和谐共处。

    也给麾下部众塑造起了一道榜样。

    现在兵发的路途之间。

    也几乎没有军士触犯军法,以劫掠或是滋扰百姓的现象发生。

    这一幅幅的情况。

    自然是引得了当地民众的些许议论。

    “你们看,那支部众当真是与众不同呀?”

    “徐徐从我等的面前路过,却是对我等没有丝毫的冒犯矣!”

    “是呀,不仅仅是秋毫不犯的问题。”

    “据说这支军队从我等田地间行进时,无不是小心翼翼,深怕因此毁坏掉我们种下的嫩苗。”

    “这算什么呢?”

    “昨日老夫在南面的麦田插禾苗时,是那支军队中的一长官吧,还差人主动帮了我一家老小的大忙呢。”

    “啊,当真如此吗?”

    “那当然,汝等不会以为老夫在说谎吧?”

    “那照此说来,这支军队当属仁义之师也!”

    “没错,他们乃是去岁于汉中称王的汉中王麾下部众。”

    “据闻汉中王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仁义爱民,今日一观,诚不欺我也!”

    一时之间。

    生活栖息于陇西、武都交界处的边境民众,在瞧着行军路过的汉军士卒一番番的行径时,心中好感不自觉间就油然而生。

    诸民众忍不住的各自聚集一团,谈论了起来。

    “谁说不是呢?”

    “这年头,还能相遇到这样的仁义之师,当真是实属罕见了呢。”

    随着言语的谈论逐渐深入,部分民众也刻意压低了些许声音,轻声议论了起来:“唉,先前征战而来的曹军与之相比,军纪却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呀!”

    “没错啊,听说关键曹军还代表的是大汉呢。”

    “没想到,自诩为朝廷的正义之师,军是那么的恶劣不堪,宛若盗匪一般!”

    “此等军队,岂能被誉为朝廷之师?”

    ……

    一连数语,谈论着这些话题的部分乡民面上神态也是愈发的显现了些许怒火。

    他们能谈论这些,显然还是有些见识的。

    至少知晓曹操乃是当今的大汉丞相。

    曹军所代表的则是大汉朝廷之师。

    可令人气愤的点也正是在这里。

    身为朝廷大军,军纪是如此的败坏。

    夏侯渊曾引众将征讨凉州诸郡,扫清各方叛乱时,为了激励、振奋军士间的人心,以及为了震慑各地间的反抗力度。

    曹军曾有过选择大肆的屠戮。

    对于一桩桩烧杀抢掠的事件。

    当地乡民们自然是知之甚详!

    他们也不会轻易忘记。

    此乃是一生间的阴影,乃至仇恨。

    所谓凡事就怕对比。

    在见识过曹军的残暴,再度亲眼所见汉军如此纪律严明的一幕。

    一众乡民们自是能够很清晰的分辨出来。

    原本就积攒于内心深处敢怒而不敢言的仇恨,现似乎也在逐步的生根发芽。

    宛若春季的绿树一般,茁长成长着。

    曹军俨然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仇敌。

    大军所过。

    由于汉军各部间的种种善举,令当地乡民们无不是欣喜不已,因此而奔走相告。

    以至于赵统携部进入到沿途边地袭扰时。

    竟然是一片畅通,宛若无人之境!

    概因曹军曾在凉州以及征讨武都时,都有过大规模的屠戮,其凶悍仿佛**般。

    令百姓们胸间早就积攒着一口恶气。

    现在瞧着能有与之相抗衡的军队。

    无不是纷纷私下里拍手称快。

    更不会去行向当地官吏举报或是阻拦之举!

章节目录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凤溪凰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凤溪凰跃并收藏三国:从落凤坡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