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胤礽谈话之后没几天,就决定了几位皇阿哥的去处。

    虽然大阿哥到七阿哥确定都可以随军出征,但他们暂时都没有军职。

    十一阿哥到十四阿哥都还小,至于庶妃王氏生的两个阿哥就更小了,提都不用提。

    他们这样的年纪都对上战场没有奢望。

    倒是卡在其中的八、九、十三位阿哥就尴尬了一点。

    三位阿哥中最小的十阿哥过了年也有十三岁了,更不用说只比七阿哥小几个月的八阿哥了。

    胤禩在知道他的几个哥哥都被皇阿玛安排进八旗的消息,脸上第一次露出如沐春风以外的表情。

    来报信的九阿哥看着他八哥脸上的表情,眨了眨眼,喔,还是他那个温润如玉的八哥,刚才应该是他看岔了吧。

    胤禟:“八哥,皇阿玛这次西征准备充足,大哥一定能立大功,三哥他们几个也能喝几口汤,可真是好运道啊。”

    胤禟志不在此,对于其他人被皇阿玛选中进入八旗虽然羡慕会说几句酸话但并不嫉妒。

    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他的亲哥哥呢。

    五阿哥虽说从小是在寿康宫长大的,但也是九阿哥的亲哥哥,宜妃又不像德妃那么脑残,死活看不上自己送出去的儿子,反而时常跟九阿哥说起五阿哥的好,还不时带着九阿哥去寿康宫让他们两个培养兄弟感情。

    可能是亲兄弟也要看眼缘,九阿哥和五阿哥的性子不一样,玩不到一起去,反倒跟他差不多大的十阿哥好的穿同一条裤子。

    “九哥,你要是也想去的话,要不回去求求宜妃娘娘,她要是帮你说情,你不就能去了吗?”

    十阿哥憨直又重兄弟情义,他和九阿哥关系最亲近,九阿哥喜欢和八阿哥玩,他也跟着他玩。

    “别提了,我去找过我额娘,可她说了,这一切都是皇阿玛的决定,她也没有办法改变,让我安安心心的待在京城,不要胡闹。”

    胤禟却知道宜妃的真正的意思,他如果去了就可能影响到五哥,其她三位娘娘只能有一个儿子去西征,他和五哥之间也只能二选一。

    不过胤禟并没有怪宜妃,他本来对西征一事就没有多大的执着,去与不去没多大关系,但五哥不一样。

    十阿哥没那么多想法,听到宜妃娘娘不赞同九阿哥去还以为她是和他额娘一样不想他犯险,便也劝他听宜妃娘娘的话。

    胤禩面上含着笑意平淡如水,八风不动的听着胤禟和胤?讨论着西征这件事,心里却在琢磨着该找谁帮忙说服皇阿玛让他也进八旗“历练”。

    别看胤禩年纪不大,但他早慧,还有小时候在延禧宫的记忆,那时候他的额娘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妃,连带着他这个出身最卑微的皇阿哥都不受人重视。

    惠妃娘娘虽然不会磋磨人,但她的心神都在回宫没几年的大阿哥身上,对他这位养子只是维持个面子情。

    以至于延禧宫一些贵人都会借故找他额娘的麻烦。

    后来他运气好去了承乾宫,既会讨好卖乖又会看脸色,他在承乾宫过的不比胤禛差。

    但等皇额娘过世他的处境就远远比不上胤禛了。

    这一切只是因为胤禛的额娘是四妃之一,而他额娘这么多年只是一个嫔,还不是一宫主位的嫔。

    胤禩从来不怪他额娘不能给他助力,还想着争气能让他额娘当上一宫之主。

    也是这样,他交好各方,关系最好就是九弟和十弟这两个跟着他混的弟弟。

    不过听到他们两个的对话,胤禩再想入八旗,也不能从他们入手。

    可除了他们,他能借力的也就大阿哥了。

    胤禩心里不是很乐意去求他,延禧宫虽然是惠妃的地盘,但良嫔住在延禧宫十几年也有一小部分自己的亲信。

    就是这些亲信听到惠妃和大阿哥的对话,胤禩才知道大阿哥因为忌惮安亲王府的势力并不想让他进八旗。

    其实说服大阿哥带上他对于胤禩来说很简单,但凭什么啊,他们都是皇阿玛的儿子,都是尊贵的皇阿哥,凭什么他就要听大阿哥调派。

    随着朝堂上调派人马的动作大了,距离西征的日子也越来越近,胤禩也急了,虽然他现在在皇阿玛那里也算得宠的,但他一向以来表现出来的是二皇伯那样不争不抢的性格,他不能坏了他在皇阿玛那里的好印象,就不能做出违背不争不抢的表现,可因为西征关系重大,他到底还是违了一点。

    还好在一次胤?不经意的说道:“八哥,你最近怎么尽往皇阿玛那里跑啊?我和九哥想要找你都找不到人。”

    这最近两个字让胤禩很快意识他最近行为的不妥,不是说不能对皇阿玛献殷勤,只是这时机不对,大阿哥他们刚进八旗他就凑到皇阿玛面前去,这不是赤裸裸的告诉其他人人他居心不良嘛。

    难怪前几天他去延禧宫看额娘的时候,惠妃看他是那种眼神,想必她早已清楚他的打算,把他当做粉墨登场的戏子看呢。

    幸运的是在皇阿玛面前他还未提及过这件事,用的理由也是想要在西征之前多孝顺孝顺皇阿玛,虽然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感觉,但到底还是在皇阿玛面前勉强保住了他的形象。

    看来有些事不做不行了,他绝对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有道是一步错过便步步错过,皇阿哥建功立业的机会本来就不多。

    要是错过这次机会,那他和其他皇阿哥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他又不像九弟和十弟有一个身居高位,母族势力强大的额娘,那他以后可能……或许就会泯然众人,这是聪明绝顶的胤禩无法接受的事。

    **

    胤礽从惇本殿回到毓庆宫的时候,看到石宁鸢回来了,便问道;“姨母怎么样了?王太医怎么说?”

    胤礽又是三连问,别误会,他对储秀宫娘娘完全是晚辈长辈的敬重。

    即使储秀宫娘娘只比他大四岁,但和被康熙宠着长大的胤礽不一样,她的生活环境注定了她是一个早熟的人。

    她进宫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胤礽,为此她还不惜和索额图做交易。

    作为一个守信用的人,储秀宫娘娘的确做到了她所承诺的那样关照太子。

    而小小年纪的胤礽也和这个比他大四岁的姨母关系很好。

    小时候的胤礽是由康熙亲自教导的,他人也聪明,学什么都快,虽然康熙有时候也会教导他一些计谋之类的,但可能因为小时候胤礽被康熙保护得很好,他看人,特别是后宫那些娘娘都觉得她们都是好人。

    还是得亲身经历才明白人心险恶,胤礽一开始不信这句话,只是在真的经历过了就深信不疑了,尤其是后宫的女人一旦不择手段起来,真的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储秀宫娘娘刚进宫只是庶妃,因为年纪小一直尚未承宠,后宫娘娘们对她不说关照有加,还是比较照顾的。

    但等她到了年纪,为了不想她出头,居然有流言传她和当时只有九岁的太子关系不正经,而且不久她不是太子亲姨母的事也人尽皆知了,这下子流言越演越烈。

    实际上赫舍里家改变人选送进宫哪里敢瞒着太皇太后和皇上,储秀宫娘娘的真实身份他们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有对外公布。

    康熙那时候对太子是真的好,完全不相信流言,派人处理传流言传得最凶的宫人,甚至是低位嫔妃,还下旨意传达后宫禁言,禁止任何污蔑大清太子的流言,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对太子的宠爱。

    这件事对胤礽的影响很大,他开始注意和庶母相处的分寸,就像现在储秀宫娘娘病了这么长时间,他虽然让德住送了很多东西,也只是去看来她一次。

    石宁鸢正坐在玻璃镜子前面拆发髻,看着镜子里的太子说道:“没有,姨母的病拖得久了一些,就算是王太医亲自治也不能让她的身体好起来……有一方法或许可以一试。”

    惊蛰的医术到底比不上太医院的太医们医术精湛,在过了那个时间点,储秀宫还是请了王太医过去。

    说到底储秀宫娘娘那个时间点不敢让太医给她看病就是因为皇上在朝臣们弹劾索额图治家不严的时候,狠狠的惩罚了他,要是那时候她病了,很容易被外人误解为她是对皇上的旨意不满。

    “什么方法?”胤礽站在石宁鸢的背后,透过镜子和她四目相对。

    石宁鸢眼睛闪了闪,摘下耳坠避开了胤礽的视线才说道:“坐汤之法再配以针灸,也许能让姨母的身体好受一点。”

    坐汤之法,是满蒙最兴盛的治病方法之一,八旗子弟大多知之甚详。

    “而且京城距离汤山也不过一日的路程,若是姨母能住到那里多泡泡汤泉,对身子肯定有好处,只,王太医也说了,姨母的病他暂时只能缓解,若是能请赵御医和钱御医亲自出手给姨母看诊,更有把握治愈。”

    两位御医没有皇上的恩准,只能给皇上、皇后和太后看病。

    胤礽说道:“皇阿玛没时间去汤山。”

    石宁鸢当然知道,她想的也不是让储秀宫娘娘跟着皇上去汤山,“皇玛嬷最近睡不安稳,泡汤泉有助于睡眠。”

    听石宁鸢这么说,胤礽一下子就有了主意,第二天就把这个主意禀告给了康熙。

    康熙欣慰的说道:“太子妃孝心可嘉,那就让禁卫军护送太后到汤山温泉小住几日,贵妃和储秀宫妃随行。”

    但愿那汤泉真的对她的身体有益罢。

    赫舍里氏这些年身体不好,宠爱也少了很多,但到底是仁孝皇后的妹妹,康熙对她也比其她嫔妃多了一份怜惜。

    而且王太医也曾经来向他禀告过赫舍里氏的病情,不是无病呻吟,想要争宠的病,而是真的可能熬不过去的那种。

    康熙在王太医禀告之后也让赵御医和钱御医去给赫舍里氏看过病,可他们也没有办法治愈,王太医提出的治疗方案已经是最佳的了。

    至于钮祜禄贵妃,她的身体也不好,两年前还病危过一次,要不是命大挨了过去,只怕景陵妃园寝又要迎来一位主子了。

    胤礽听到皇阿玛同意就领命去安排了。

    石宁鸢亲自带着人打点行李,虽然储秀宫娘娘才去几天,可是日常用惯的东西却是一件也不能少。

    还有太后娘娘,她也要整理点一些东西送过去。

    两个人都准备了,又不能单单落下钮祜禄贵妃,所以石宁鸢直接准备了三份,当然储秀宫娘娘的这份是她精挑细选的,虽然不是最贵重的,但是最用心的。

    石宁鸢待行李打点好了,先往太后宫里去。

    当然就算要出行,也不是立刻就能起行的,更何况康熙就要御驾亲征,内务府忙着呢,哪里顾得及这点小事。

    再说太后自己也要亲自送皇上离开紫禁城才会去汤山,这是谨慎的她会做的事。

    太后去汤山的消息很快被后宫妃那些嫔妃知道了,有不少人在背后嘀咕石宁鸢这位太子妃刻意巴结讨好太后。

    石宁鸢不理会那些酸言酸语,她对太后是真心还是假意,她自己还能没点数吗?

    胤礽也听到类似的流言蜚语,他让德住去查流言的源头,在查到御膳房一个小公公头上都断了线索,他就知道这是后宫嫔妃的手段。

    虽然查不到具体是哪位,但他也没有轻易放过,他把几个传流言传的最凶的几个宫人都贬到辛者库去了。

    这也就是太子才敢这样了,石宁鸢可不敢随意动手处置宫人,太子妃和太子同尊,可到底是不一样的,太子惩罚宫人是皇家威严,太子妃责罚宫人就是刻薄寡恩。

    更重要的是,她去太后娘娘那里请安的时候,从四妃她们你来我往的过程隐约察觉到皇上准备在年后就派几个皇阿哥入营去了。

    这可不是小事,别看三阿哥和四阿哥现在看着跟太子挺好的,可人心易变。

    他们要是掌权了,未必就会像现在这样以太子为尊。

    还有八阿哥,这段时间石宁鸢听说了不少他如何讨皇上欢喜的消息。

    石宁鸢知道她跟太子绑定在一起,荣辱与共 ,她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变差。

    以皇上对太子的宠爱,如果她这个太子妃有不符合他期望的瑕疵,绝对只有病逝这一条路。

    石宁鸢这个太子妃做的是担惊受怕的,偏偏太子一副一切尽在掌握,没什么好担心的模样。

    石宁鸢有时候还想提醒他别太张扬,他的那些兄弟一个个的都没安什么好心眼,太张扬容易被那一个个抓住把柄。

    在皇宫这么一个暗潮汹涌的地方,谨慎的周全是很有必要的。

    **

    “赫舍里家如何了?”

    除夕国宴上没看到索额图的福晋,回到毓庆宫的石宁鸢试探着问了一下太子。

    虽然储秀宫娘娘阿玛的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可谁又知道这事会不会影响到太子入八旗的大事。

    这是石宁鸢错误的认知,她以为皇上把皇阿哥们安排进八旗,肯定不会落下他最疼爱的太子的。

    “没事,皇阿玛只是小惩大诫,赫舍里家毕竟是爷的母族,皇阿玛不会给我没脸的。”

    其实索额图虽然仗着长辈的身份会在毓庆宫指手画脚,就连吃穿用度这些小事都要过问,但也是因为这样,在搬到毓庆宫的小胤礽才会一点暗暗的磋磨都没受过。

    可以这么说,索额图在其他人身上都会动心眼,在面对胤礽是真的尽心尽力了,虽然过了点,但到底是胤礽最大的靠山,他不会把自己的靠山推倒。

    他有赫舍里氏的血脉,整个赫舍里氏都和他息息相关。

    只是赫舍里氏这么一个大家族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些人虽然都像索额图这样希望把他推上皇位,但有些人付出没多少,更多的仗着太子的的身份在外面横行霸道。

    “那凌柱可还安分?”

    石宁鸢说的凌柱是赫舍里·凌柱,就是储秀宫娘娘的亲阿玛。

    其实她是希望太子能跟赫舍里家疏远一些,她见过索额图,可能是身份不一样,也可能是大福晋的心声影响,她对他的感观并不好。

    胤礽冷笑了下,“他要是再拎不清,不知安守本分,别说日后了,就是这个年都过不去。”

    石宁鸢:那就好,凌柱能安分,储秀宫娘娘也能安心养病。

    **

    很快到了大军出征的日子,胤礽奉命留京监国,内大臣明珠辅佐。

    胤禔奉命与内大臣索额图统率八旗前锋、汉军火器营与四旗察哈尔及绿旗诸军先行出发。

    胤祉奉命率领镶红旗大营出征,胤禛奉命率领正红旗大营,胤祺奉命率领正黄旗大营,胤祐奉命率领镶黄旗大营。

    不同于石宁鸢刚回京的那次,这次她是在宫里送皇上亲驾离开紫禁城。

    之前她还猜测太子会进上三旗中的哪一旗,没想到他一个都没进,还被皇上留京。

    但有了监国太子的身份,也算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在康熙离开的第二天,太后也启程了。

    康熙孝顺,皇太后的仪仗是最盛大的,哪怕只是去京郊附近的汤山也是浩浩荡荡一大帮人。

    加上贵妃仪仗和妃位仪仗,更是远远看不到头。

    石宁鸢把太后搀扶出寿康宫到上马车的这一路上,就听她夸赞石宁鸢的孝心,话里话外都是多亏她向皇上提议,她才能去汤山泡汤泉。

    “皇玛嬷这话可抬举我了,明明是皇阿玛孝顺,看您整日待在宫里闷的慌,又耐不住深冬的寒,才派人护送您去汤山。”

    “太后,这是皇上的孝心呢。”储秀宫娘娘的身体养了几个月也能走动了。

    其她后妃也纷纷说着是皇上的孝心,太子的孝心,太子妃的孝心……

    众妃的恭维让太后开怀的笑了,点了点石宁鸢和胤礽说道:“你们啊,尽快生了小阿哥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石宁鸢突然听到太后的催生除了笑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贵妃在一旁凑趣道:“太后娘娘,太子妃这是害羞呢,您啊,就别再拿她来打趣儿了,再说下去指不定给您闹个大红脸。”

    本来也没害羞的石宁鸢,被贵妃暧昧的眼神在她和太子之间扫来扫去,不知道该怎么应答了,真要给怼回去可就有点较真了,便只能硬是憋红了脸,做出娇羞害臊的表情。

    太后见状便是看着石宁鸢笑的合不拢嘴,等坐到了轿撵还是带着笑意。

    太后仪仗动了起来,石宁鸢和四妃一直等到看不到轿撵才各自分开。

    此刻轿撵上的科嬷嬷见太后高兴,她也跟着高兴,“要说这些皇阿哥啊都孝顺,不过这最孝顺的还是咱们五阿哥。”

    太后身边的科嬷嬷是她从科尔沁带来的,跟着她几十年了,最是得她的心,知道她再高兴心里惦记的也是出征的五阿哥。

    太后睨了一眼科嬷嬷,心里很高兴,但她也不会得意忘形,“皇阿哥岂是你能置喙的?”

    科嬷嬷边告罪边打了自己一巴掌,“瞧奴才这张碎嘴。”

    科嬷嬷也是一时高兴倒是忘了,太后小心谨慎,从来都不准身边的人随意说起皇上的嫔妃和皇阿哥们。

    太后也不是真就揪着科嬷嬷这点小错不放,不过经科嬷嬷这么一说,她想起来五阿哥的子嗣大事,“刘佳氏的胎怎么样了?”

    科嬷嬷回道:“太医说庶福晋身体安康,胎位也正,不日就会生产。”

    “那就好,也是她福运深厚,不像其她人福薄,享不起皇家这顶好的富贵。”

    这话里的其她人指的是五阿哥的另外一个格格张佳氏,她和刘佳氏都是宜妃指给五阿哥的格格,两个人还是差不多时间怀孕的,结果现在刘佳氏都快瓜熟蒂落了,她却早早的落了胎。

    怀孕保不住的这种事太后见得最多,她年轻的时候太皇太后还在她还会跟着难过上一阵,现在早就平静如水了。

    但关系到她最疼爱的孙子,太后心里也怪张佳氏没本事,保不住孩子,不然的话胤祺就会有两个儿子了。

    “让她多抄几百遍往生经,也算她这个当额娘的一点心意了。”

    “是。”科嬷嬷也疼五阿哥,听到太后娘娘的吩咐一点也不觉得她这是故意磋磨人。

章节目录

大清太子妃听到心声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半西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西夏并收藏大清太子妃听到心声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