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看向秦妙菀的眼神很是复杂,片刻之后微笑了笑:“我进府晚,不曾见过前国公夫人。”
见张氏准备装傻到底,秦妙菀也不必多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
张氏看着她的背影,仿若看到了林如雪一般,不由得心中一阵恶寒。
想到方才她忽然看向苏妈妈:“你没和她说过什么吧?”
苏妈妈先是一愣,随后马上恢复成平日里淡然的样子:“夫人说什么?”
张氏深思片刻,想着自己应当是很小心的,苏妈妈包括阖府上下都不知道她的事,也不知道张慈就在京中的事。
她今日来找秦城,是为了支些银子给张慈,好把这个瘟神送走。
平日里张慈要钱,张氏都会从自己的私账上直接拿银子给他,可这次张慈要的太多,张氏这几天都凑不出来,只能来找秦城。
她方才在廊下便听见秦城斥责秦妙菀,她料想到今日秦城心情不好,应当不是个她提要求的好时机。
可时间紧迫,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张氏走进书房,把秦城愤怒扫到地上的书一一捡了起来。
秦城还在喘着粗气,指着门外道:“真是个疯子,像她母亲一样。”
张氏柔声安慰:“夫君不必为她一个女子生气,最晚年底,我替她寻个婆家,嫁出去也就见不到了。”
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秦城城府浅,容易动怒,张氏总是能直击要害,三言两语就将他安抚好。
秦城深吸一口气之后坐回书桌后:“你又有什么事。”
张氏脸上挂着柔柔的笑:“庄子要扩建,要支些银子,国公得过目。”
张氏拿出她吩咐账房做的帐,她把这笔银子拆开分散到几个庄子的各类名目上,但看着都不多,但合起来就是个大数。
秦城没心情细看,只翻了两下便把账本扔到一边:“这些事我从来不管,你只报给我的总数就可以了。”
“三千五百两。”
这数一出,秦城便皱紧了眉头:“那些庄子这些年进账都多少,有必要花这么多银子去扩建吗?”
张氏张嘴欲回答,秦城直接摆摆手不耐烦道:“这些年你东买一个庄子西买一个铺面,银钱花出去不少,每年的进账堪堪持平。我知道你是给菁儿攒嫁妆,也是给弘儿撑门面,可咱们府上也不是平安侯府那样的富户,没条件这样子流水一样花钱。”
张氏垂首站着,秦城继续道:“我知道你母亲不是当家的主母,你也没学过管家,可你做国公夫人也不少年头了,这些事你学也该学会了。”
秦城心情不佳,对张氏说的话中难免有了些埋怨之意。
可张氏也不是个任人揉捏的,她抬头道:“我是庶出没错,我娘也确实身份不高,可国公爷不是也娶过嫡出的小姐吗?最后那小姐又是什么下场,可见这国公府只能容下我这种人。”
一说起当年之事,秦城便有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
当年二人说是合谋毒害林如雪,可秦城心思不定,是张氏不断催促、蛊惑,才让他半推半就下给林如雪下了药。
秦城始虽不觉得自己完全无辜,可也会觉得是张氏逼了自己。
眼下见张氏故事重提,再想想方才秦妙菀流着泪的质问,秦城只觉得胸口憋闷,他连连摆手:“不许再往庄子上送银子了,你出去吧,我有正事。”
眼见着说不动秦城,张氏不废话了,拿起账本转身就走。
左右凑银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还有别的办法。
只是秦妙菀不会再给她机会凑银子了。
-
白庸清晨入京,马上就去庄子上抓了张慈回来,一切都是秘密行动,庄子上的人都被控制着,没法给国公府报信。
把人抓到府衙关着,沈随要亲自去审。
这张慈是插科打诨的一把好手,只不过胆小如鼠,一见到官差便两腿发颤,白庸亮出身份之后他便连连求饶,再见到摄政王沈随,他更是几度昏厥。
府衙地牢阴森湿冷,白庸和沈随都披了个斗篷,张慈衣不蔽体的在地上瘫着。
白庸把他绑在凳子上,泼了一瓢凉水,张慈忽的大喘气之后醒了过来。
“王爷,大人,小人平日从没犯法……”
这话一出,沈随从斗篷中伸出一只手来,忽然扇了张慈一巴掌,把他打的连人带凳子都摔到一侧,牙也飞出去一颗。
张慈嘴里流着血,呜呜的哭着。
沈随拿巾子擦了擦手,随后问道:“你和卫国公府国公夫人是什么关系。”
张慈眼珠子一转:“不认识,我不认识她。”
听见他的回答之后沈随立即抬手,张慈也赶紧换了说法:“是我侄女,我是她舅舅!别打了王爷!”
沈随冷冷道:“说慢了。”
随后又是一巴掌,这次白庸在后面扶着椅子,张慈虽是没甩出去,但是脸瞬间就紫了。
沈随继续发问:“还能说话吗?”
张慈先是摇摇头,反应过来之后迅速点了点头。
“说说你在崇州的事。卫国公嫡女,是你卖到扬州的吧。”
张慈的嘴里合不上,血和口水一起流下,两巴掌下去脸上已经没了人模样,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
他已经失去思考的能力,只能顺着沈随的话点头。
张慈承认的如此之快,倒是省去了他很多□□上的痛苦,拐卖贵女的这件事即便他不承认,沈随手中都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
“接着说你同张氏一起合谋毒杀林如雪的事。”
张慈忽然愣住,沈随并不给他反应的时间,提着他的头发,将他的头拽了起来逼着他和自己对视。
“你不说,本王有的是办法让你说。”
张慈浑身发抖,呜呜的不知道再喊些什么,沈随没空与他纠缠,把人交给白庸,吩咐他按照自己方才的标准严刑拷打,留一只手画押就行。
这些话都是当着张慈的面说的,张慈吓得屎尿齐流。
他很快就招供了,当年是张慈去买朱砂交给张氏,再由张氏交给秦城,下药的事秦城也听张氏说过。
林如雪生产之后身子孱弱,每日都要吃几次补药,秦城以关切妻子为由亲自送药,将朱砂下在药里。
白庸亲自看着张慈在供词上画了押,至此,证据确凿。
-
七月初三
天色沉沉,乌云如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夹杂着泥土的腥味,令人感到沉闷而压抑,偶尔有几声闷雷从远处传来,低沉而缓慢。
王氏穿着自己的诰命夫人冠服站在登闻鼓院。
十八年前她也曾站在这里,流泪挥动鼓槌,十八年后她的泪竟还没有流干。
“咚……咚……咚……”鼓声直达皇城。
正是百官上朝的时候,听到这登闻鼓声,众人都是一脸疑惑,只有小皇帝静静看着朝臣。
“朕听说,上次有人敲登闻鼓,还是文帝在位时,当时的永平伯爵夫人王氏,敲登闻鼓,为女儿林如雪伸冤,不知今日是谁,又有什么事。”
有大臣站上前来:“禀陛下,若有百姓敲登闻鼓,该由登闻鼓院接管后呈进。”
这时孟总管进来禀报:“陛下,是王太夫人在敲登闻鼓。”
小皇帝:“巧了,上次敲鼓的也是她,直接带上来吧,当着文武百官,朕亲自询问。”
自打王太夫人的名字出现在大殿上之后,卫国公的头上便开始冒冷汗,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只觉得好笑。
不过片刻,王氏被带上大殿,小皇帝发问:“王太夫人,你可有冤情要诉?”
王氏跪地:“十八年前女儿惨死在卫国公府,臣妇要替女儿伸冤!”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喧闹起来,年轻的大臣对当年之事一知半解,年老的大臣还有直接说话的:“太夫人!当年文帝已经说过,你女儿是病逝,你又何必纠缠!”
小皇帝大斥一声:“肃静!”
随后站起身道:“数日前,摄政王找到朕,说这些年王太夫人都在追查当年之事,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线索,当年之事或许真有隐情。”
小皇帝继续:“朕知道文帝仁厚,且当时祯国虎视眈眈,外忧内患不止,为权衡利弊,顾全大局,文帝只能无奈将林氏之死定为病逝,以此先安朝廷,再一举对外,文帝所顾,乃天下苍生之福祉。而今大晟与祯国结下姻亲,朝中上下是一片太平之势,王太夫人想重查当年之事,朕便允准了。”
这一番道理说的朝臣信服,小皇帝继续道:“当年之事涉及京中勋贵,朕怕污人清白,便请了摄政王暗中调查此事,就请摄政王说说吧。”
沈随上前,手中举着一份诉状。
“王太夫人控告卫国公府两件事,一是卫国公秦城伙同国公夫人张氏毒害林如雪。”
“还有这第二件,卫国公夫人张氏伙同舅舅张慈拐卖国公府嫡女。”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当时京中众人之知道卫国公府正值多事之秋,却不知这里面的种种都是他自己犯下的捏。
秦城站立不住,几乎瘫软在地。
白庸把人架到大殿中央。
小皇帝冷冷道:“兹事体大,朕不会只听王太夫人的一面之词,还请卫国公夫人进宫一趟,和卫国公一起受审吧。”
见张氏准备装傻到底,秦妙菀也不必多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
张氏看着她的背影,仿若看到了林如雪一般,不由得心中一阵恶寒。
想到方才她忽然看向苏妈妈:“你没和她说过什么吧?”
苏妈妈先是一愣,随后马上恢复成平日里淡然的样子:“夫人说什么?”
张氏深思片刻,想着自己应当是很小心的,苏妈妈包括阖府上下都不知道她的事,也不知道张慈就在京中的事。
她今日来找秦城,是为了支些银子给张慈,好把这个瘟神送走。
平日里张慈要钱,张氏都会从自己的私账上直接拿银子给他,可这次张慈要的太多,张氏这几天都凑不出来,只能来找秦城。
她方才在廊下便听见秦城斥责秦妙菀,她料想到今日秦城心情不好,应当不是个她提要求的好时机。
可时间紧迫,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张氏走进书房,把秦城愤怒扫到地上的书一一捡了起来。
秦城还在喘着粗气,指着门外道:“真是个疯子,像她母亲一样。”
张氏柔声安慰:“夫君不必为她一个女子生气,最晚年底,我替她寻个婆家,嫁出去也就见不到了。”
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秦城城府浅,容易动怒,张氏总是能直击要害,三言两语就将他安抚好。
秦城深吸一口气之后坐回书桌后:“你又有什么事。”
张氏脸上挂着柔柔的笑:“庄子要扩建,要支些银子,国公得过目。”
张氏拿出她吩咐账房做的帐,她把这笔银子拆开分散到几个庄子的各类名目上,但看着都不多,但合起来就是个大数。
秦城没心情细看,只翻了两下便把账本扔到一边:“这些事我从来不管,你只报给我的总数就可以了。”
“三千五百两。”
这数一出,秦城便皱紧了眉头:“那些庄子这些年进账都多少,有必要花这么多银子去扩建吗?”
张氏张嘴欲回答,秦城直接摆摆手不耐烦道:“这些年你东买一个庄子西买一个铺面,银钱花出去不少,每年的进账堪堪持平。我知道你是给菁儿攒嫁妆,也是给弘儿撑门面,可咱们府上也不是平安侯府那样的富户,没条件这样子流水一样花钱。”
张氏垂首站着,秦城继续道:“我知道你母亲不是当家的主母,你也没学过管家,可你做国公夫人也不少年头了,这些事你学也该学会了。”
秦城心情不佳,对张氏说的话中难免有了些埋怨之意。
可张氏也不是个任人揉捏的,她抬头道:“我是庶出没错,我娘也确实身份不高,可国公爷不是也娶过嫡出的小姐吗?最后那小姐又是什么下场,可见这国公府只能容下我这种人。”
一说起当年之事,秦城便有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
当年二人说是合谋毒害林如雪,可秦城心思不定,是张氏不断催促、蛊惑,才让他半推半就下给林如雪下了药。
秦城始虽不觉得自己完全无辜,可也会觉得是张氏逼了自己。
眼下见张氏故事重提,再想想方才秦妙菀流着泪的质问,秦城只觉得胸口憋闷,他连连摆手:“不许再往庄子上送银子了,你出去吧,我有正事。”
眼见着说不动秦城,张氏不废话了,拿起账本转身就走。
左右凑银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还有别的办法。
只是秦妙菀不会再给她机会凑银子了。
-
白庸清晨入京,马上就去庄子上抓了张慈回来,一切都是秘密行动,庄子上的人都被控制着,没法给国公府报信。
把人抓到府衙关着,沈随要亲自去审。
这张慈是插科打诨的一把好手,只不过胆小如鼠,一见到官差便两腿发颤,白庸亮出身份之后他便连连求饶,再见到摄政王沈随,他更是几度昏厥。
府衙地牢阴森湿冷,白庸和沈随都披了个斗篷,张慈衣不蔽体的在地上瘫着。
白庸把他绑在凳子上,泼了一瓢凉水,张慈忽的大喘气之后醒了过来。
“王爷,大人,小人平日从没犯法……”
这话一出,沈随从斗篷中伸出一只手来,忽然扇了张慈一巴掌,把他打的连人带凳子都摔到一侧,牙也飞出去一颗。
张慈嘴里流着血,呜呜的哭着。
沈随拿巾子擦了擦手,随后问道:“你和卫国公府国公夫人是什么关系。”
张慈眼珠子一转:“不认识,我不认识她。”
听见他的回答之后沈随立即抬手,张慈也赶紧换了说法:“是我侄女,我是她舅舅!别打了王爷!”
沈随冷冷道:“说慢了。”
随后又是一巴掌,这次白庸在后面扶着椅子,张慈虽是没甩出去,但是脸瞬间就紫了。
沈随继续发问:“还能说话吗?”
张慈先是摇摇头,反应过来之后迅速点了点头。
“说说你在崇州的事。卫国公嫡女,是你卖到扬州的吧。”
张慈的嘴里合不上,血和口水一起流下,两巴掌下去脸上已经没了人模样,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
他已经失去思考的能力,只能顺着沈随的话点头。
张慈承认的如此之快,倒是省去了他很多□□上的痛苦,拐卖贵女的这件事即便他不承认,沈随手中都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
“接着说你同张氏一起合谋毒杀林如雪的事。”
张慈忽然愣住,沈随并不给他反应的时间,提着他的头发,将他的头拽了起来逼着他和自己对视。
“你不说,本王有的是办法让你说。”
张慈浑身发抖,呜呜的不知道再喊些什么,沈随没空与他纠缠,把人交给白庸,吩咐他按照自己方才的标准严刑拷打,留一只手画押就行。
这些话都是当着张慈的面说的,张慈吓得屎尿齐流。
他很快就招供了,当年是张慈去买朱砂交给张氏,再由张氏交给秦城,下药的事秦城也听张氏说过。
林如雪生产之后身子孱弱,每日都要吃几次补药,秦城以关切妻子为由亲自送药,将朱砂下在药里。
白庸亲自看着张慈在供词上画了押,至此,证据确凿。
-
七月初三
天色沉沉,乌云如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夹杂着泥土的腥味,令人感到沉闷而压抑,偶尔有几声闷雷从远处传来,低沉而缓慢。
王氏穿着自己的诰命夫人冠服站在登闻鼓院。
十八年前她也曾站在这里,流泪挥动鼓槌,十八年后她的泪竟还没有流干。
“咚……咚……咚……”鼓声直达皇城。
正是百官上朝的时候,听到这登闻鼓声,众人都是一脸疑惑,只有小皇帝静静看着朝臣。
“朕听说,上次有人敲登闻鼓,还是文帝在位时,当时的永平伯爵夫人王氏,敲登闻鼓,为女儿林如雪伸冤,不知今日是谁,又有什么事。”
有大臣站上前来:“禀陛下,若有百姓敲登闻鼓,该由登闻鼓院接管后呈进。”
这时孟总管进来禀报:“陛下,是王太夫人在敲登闻鼓。”
小皇帝:“巧了,上次敲鼓的也是她,直接带上来吧,当着文武百官,朕亲自询问。”
自打王太夫人的名字出现在大殿上之后,卫国公的头上便开始冒冷汗,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只觉得好笑。
不过片刻,王氏被带上大殿,小皇帝发问:“王太夫人,你可有冤情要诉?”
王氏跪地:“十八年前女儿惨死在卫国公府,臣妇要替女儿伸冤!”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喧闹起来,年轻的大臣对当年之事一知半解,年老的大臣还有直接说话的:“太夫人!当年文帝已经说过,你女儿是病逝,你又何必纠缠!”
小皇帝大斥一声:“肃静!”
随后站起身道:“数日前,摄政王找到朕,说这些年王太夫人都在追查当年之事,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线索,当年之事或许真有隐情。”
小皇帝继续:“朕知道文帝仁厚,且当时祯国虎视眈眈,外忧内患不止,为权衡利弊,顾全大局,文帝只能无奈将林氏之死定为病逝,以此先安朝廷,再一举对外,文帝所顾,乃天下苍生之福祉。而今大晟与祯国结下姻亲,朝中上下是一片太平之势,王太夫人想重查当年之事,朕便允准了。”
这一番道理说的朝臣信服,小皇帝继续道:“当年之事涉及京中勋贵,朕怕污人清白,便请了摄政王暗中调查此事,就请摄政王说说吧。”
沈随上前,手中举着一份诉状。
“王太夫人控告卫国公府两件事,一是卫国公秦城伙同国公夫人张氏毒害林如雪。”
“还有这第二件,卫国公夫人张氏伙同舅舅张慈拐卖国公府嫡女。”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当时京中众人之知道卫国公府正值多事之秋,却不知这里面的种种都是他自己犯下的捏。
秦城站立不住,几乎瘫软在地。
白庸把人架到大殿中央。
小皇帝冷冷道:“兹事体大,朕不会只听王太夫人的一面之词,还请卫国公夫人进宫一趟,和卫国公一起受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