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万物生长。

    自从竹沥被救出来后,便得了风寒,吃了几副药,虽是养好了,但身子骨略显单薄。

    云初一大早看见竹沥穿着新做的褙子,也许是褙子做的稍大了一点,总而言之,衬的身材越发削瘦单薄。

    百薇把花枝修剪的一丝不苟,挑挑拣拣花枝,插了只新花篮,以汴锦为主花,石榴花和木槿使枝,夜合花、海棠、黄色萱草客枝,层次分明,又饱满丰盛。

    都是两个孩子,云初时常觉得自己没有尽到长姐的责任。

    早上叶崎的常随小岗来取甲鱼,百薇收下了十贯。

    云初便拿着这十贯钱出门采买,整一些日常食材,给家人补补身子。

    她好长时间没去大相国寺转悠了,便带着帷帽驾着马车出门。

    在大相国寺山门口,有的摊子专卖飞禽猫狗等宠物,还有珍禽异兽。

    云初在山门口转悠,有一个摊子专卖各种奇奇怪怪的鸟类,短尾鹦鹉、红翅绿鸠、黑枕黄鹂、白寿带、青冠雀、红尾角雉,还关着一只大孔雀。

    其中有一笼子小雀,尾羽呈现五种颜色,外形似鹦鹉,但体型像麻雀那么小,甚是可爱。

    买回去养在笼子里,挂在门口招揽客户也挺好的。

    摊主立刻过来热情介绍,“小娘子,这是倒挂绿毛玄凤,又称倒挂雀,夜间倒挂在树上休息,用蜜渍的小米和甘蔗喂养它,生长于儋州,不耐寒,冬天要养在暖房里,否则会冻死,粪便有毒,就是价格有点贵。”

    云初琢磨着,一只小雀能有多贵,一贯一只差不多了吧。

    只见摊主伸出一只手。

    “五贯?”

    摊主摇头。

    “五十贯?”

    摊主沉默,云初怔住了。

    “五百贯?!”

    摊主微笑,点头,“小娘子,可听过苏学士的诗,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玄凤。”

    云初尴尬的笑笑,五百贯一只的小雀,用蜜渍的小米和甘蔗喂养,按重量而言,真是贵于黄金,她还没那么富裕。

    四处看了看,最后眼光停留在一对奇怪的鸟身上,像鸡和鹧鸪的结合体,体型比鸡小一些,但是比鹧鸪大,羽毛棕灰色,眼部栗红色,喉咙部位一黑一白。

    摊主笑着道:“这是花尾榛鸡,生长在辽国的长春州密林内。”

    云初见它们体型也不大,做肉鸡好像稍微瘦了一点,做观赏鸟类,又没有别的鸟类那么好看,也不像是会唱歌学舌的样子。

    那两只榛鸡,一雄一雌,时不时翻着栗红色眼睑,没啥精气神,感觉快要不行了。

    估计来买珍禽的人,都没看中它们,导致一直没卖出去。

    她是来找白凤乌鸡的,滋补胜甲鱼,下的蛋也好吃。强身健骨,又滋阴补气血,尤其是乌鸡汤,食疗功效明显。

    最适合给家人每天煮一个鸡蛋,隔一阵子,再喝一顿鸡汤。

    挑选了一公两母,三只乌鸡,跟摊主讲价后,母乌鸡三百五十文一只,公乌鸡三百文。

    摊主很热情的想把两只榛鸡推销给云初一起带走,甩卖价,两只五百文,附赠两个大鸡笼。云初想想,也行,省的买鸡笼了,先养养看吧,万一下蛋好吃呢。

    跟摊主讲好,等她从寺内逛一圈回来,再取鸡,先付定钱一百文。

    资圣门前,各地已经卸任的官员在售卖土特产、香药、药材等。

    云初喜欢这个地方,搞不好有惊喜,这些从各地退休的老干部们,总是会带一些奇奇怪怪的种子、土特产,还有带花卉苗木的。

    她在曾经出访辽国的大使摊子闲聊,看到了东北野山参,最难得的是,竟然还有野山参种子售卖。

    看中了种子,但不想要野山参,这一支有十根根须。按照市场价格,每两一贯五百文。

    犹豫着怎么开口买人参种子,摊主其实早已看出,“种子可以单独卖,这一包,里面只有两百粒,十文一粒。”

    买!反正她可以种很多出来。

    大佛殿前边,王道人蜜饯摊,挤满了买蜜果的人,云初欢欢喜喜跑去凑热闹。

    上辈子天天吃药,嘴里都是苦味,这辈子要天天吃蜜果,酸酸甜甜,有嚼劲,梅子姜、狮子糖、糖脆李、间道糖荔枝,整整四大包。

    汴京有不少素菜馆,叫“素分茶”,甚至大相国寺种的寺院斋食也很有名气,有很多佛教徒,只爱素食,很多宋人对采集野菜有着浓厚的兴趣,吃完还写各种诗。

    云初干脆在专卖蔬菜种子的摊子那里,买齐黄瓜、茄子、芹菜、萝卜、冬瓜、菘菜、韭菜、菠菜、大蒜、葱、瓠瓜,以后自己种几亩地蔬菜,自己吃。

    一段时间没来,甚是怀念韭饼、炒兔。

    待把所有东西都放进马车,到路边小摊上买了十个韭饼,五份炒兔、羊白肠、二十个灌浆馒头、五份煎肝脏。

    路过米粮铺子,剩下七贯钱,买了七十斗大米,一斗米一百文。

    除了蜜饯和吃食,其他全部照旧丢进空间。

    云初到家后,发现燕驰和陈行已经坐在花果铺内,等她半天了。

    “阿姐,你不知道咱们铺子现在有多火爆,一个上午,买花的人争相购买,你看,全卖完了,还有几个大官人家,预定汴锦送货上门,这是清单。”

    云初伸手接住清单一看,十二家,每家预定的汴锦十棵,还有姚黄、魏紫若干。

    周记花果铺爆红了!!!

    百薇悄悄伸过头来,低声道,“阿姐,卖花得钱两千八百五十七贯。燕大哥,今天看起来,有点不开心,你没惹他吧?”

    云初一听,这么多钱,难怪都说在大宋卖牡丹能发财,是真的,抓住牡丹开花黄金期,回头再去种点。

    至于燕驰咋回事,她很无辜。

    燕驰正抓着莲花茶叶罐子,细闻茶香,问云初:“周娘子,这个时节,你哪来的莲叶、莲花制茶?”

    “暖房里养的瓮植莲花,提前开了,不过只有几片叶子,两三朵花。”云初坐下,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莲花茶,又把刚买的四包蜜饯果子放在竹榻上,逐一打开。

    燕驰一扫蜜饯果子,蹙眉嘀咕,“这一大清早,就跑出去逛大相国寺买蜜饯果子。周娘子,你今天很闲嘛。”

    “三公子,你今天怎么不去指挥司办公务,跑我这小铺子喝茶,你比我更闲。”

    陈行没憋住,笑出了声,“周大夫,三哥等你好久了,有正事呢,话说隔壁生药铺子已经装修好了,啥时候开始上药材啊?”

    “不急。”云初喝了一口茶,苦的她眉毛拧成疙瘩,“怎么没放蜂蜜,这也太苦了。”赶紧捡了一颗狮子糖放进嘴里。

    陈行一愣,“怎么?有生意不做?这不符合你的风格啊。”

    “不是,草药在地里长着呢,还没到收割的时候。外地的药材,入京,也没那么快,现在刚过了泗州,最快也要十天。”其实是在空间内长着。

    陈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笺,递给云初,“周娘子,这是我们需要的生药材,需要尽快,如果人手不够,我们可以派人过来。”

    云初接过纸笺,低头一看,除了三七,其他好像是治疗疫病、防疫病的草药,甘草、黄芩、麦冬、艾草。

    “疫症?”云初有些怀疑,“三公子,你确定要这些?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我病情具体症状吗?”

    “伤寒瘟疫,风痰风湿风眩,头疼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周娘子,有更好的治疗方子?”燕驰直愣愣的盯着她。

    云初沉默片刻,她读医书的时候,知道各个朝代发生的大小瘟疫,有一副方子倒是对症下药。

    她从竹榻底下拿出竹沥的笔墨纸砚,坐在小几前,低头提笔写新方子。

    燕驰坐在一侧,抬眼看云初。

    黄花梨木小几前,年轻小娘子坐着,微微俯身,一头墨发盘了巧额团髻,只在鬓角簪了一朵蝴蝶绒花,脖颈纤细瓷白。

    不像汴京城的贵女,金簪玉簪插满头,粉光脂艳、香薰香囊不离身,眼前的这位总是常常穿着半旧麻布裙。

    今日倒是穿了件藕荷色抹胸,外罩一件天水碧素罗窄袖衫、龟背纹提花罗褶裙,不施脂粉,双唇紧抿,容颜清丽,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燕驰看得有些出神,他的肝火逐渐又起。

    很快他又和自己和解了,他又不是和尚,年纪轻轻,动心起念又不是什么大事,只能说明他是个正常男人。

    云初笑的眉眼弯弯:“三公子,这张治疗瘟疫的方子,估计会对你有帮助,上次你帮我收拾了惠民局砸铺子的人,还给了万两黄金,这张方子,不夸张的说,值万金,算我还你人情。”

    燕驰垂眸,纸笺上写着,人参败毒散,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一两,甘草五钱。每服用一两,加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

    若有风热,加荆芥、防风,名荆防败毒散,孕妇宜可用。

    燕驰挑眉,“你就这么喜欢跟我算清楚?”

    云初淡淡道:“嗯,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

    “想让你多买点药材,让我多赚点钱。”

    “············”

    她真是掉进钱眼里了,这很败火,比喝莲叶茶管用多了。

章节目录

她在大宋搞收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雪泡梅花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雪泡梅花酒并收藏她在大宋搞收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