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寅时三刻,细密如丝的雨在檐角缠绵,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好似有人在耳边轻诉。
马芷瑶指尖缓缓划过《溯命录》那泛潮的页脚,触手是纸张的绵软与潮湿,青瓷盏里的安神茶早已凉透,茶面上还浮着一层薄薄的冷雾,散发着清幽却已不再温暖的茶香。
王逸尘用剑尖挑开青铜匣暗扣的动作忽然顿住——正厅方向传来清脆而有节奏的十二道铜环叩门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惊飞了廊下避雨的乌鸦,只听见乌鸦扑棱着翅膀,发出“哇哇”的叫声,消失在雨中的黑暗里。
"奉太后口谕,宣马氏女即刻入宫觐见。"传旨太监的皂靴重重地碾碎满地桑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腰间鸾凤玉佩撞在檀木门框上,发出金玉相击的脆响,那声音清脆悦耳,却让马芷瑶的心猛地一紧,一种不安和疑惑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马芷瑶捏着袖中暗袋里那枚北斗九星纹拓片,瞥见王逸尘收剑入鞘时腕间暴起的青筋,她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宫轿行至玄武门时,晨雾里浮动的龙涎香浓郁而刺鼻,熏得人头晕目眩,眼前的晨雾好似也变得更加浓稠,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而不真实。
马芷瑶数着汉白玉台阶上九瓣莲纹,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她听见自己绣鞋踩过第三十六道金砖缝隙的细微响动,“咯吱”一声,仿佛是命运的齿轮在悄然转动。
太后指尖的翡翠护甲划过鎏金香炉,炉灰里半片未燃尽的桑叶残骸,赫然与他们昨夜在祠堂发现的星象图纹路一致。
此时,马芷瑶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情绪在她的心头蔓延开来。
"哀家倒不知,马家女儿对南疆蛊术也颇有心得。"太后将染着丹蔻的纸笺掷在阶前,墨迹未干的证词上按着三个血指印。
马芷瑶盯着其中一行"七月初七暗河毒水"字迹,突然发现本该出现在"戌"字处的墨点,竟错印在"壬"字右下角——这正是她穿越前研究过的古籍作伪手法。
她的
"启禀太后,这份供状所用松烟墨产自江南,遇水该显靛青纹路。"马芷瑶摘下鬓边珍珠步摇,簪尾浸入太监端来的铜盆清水。
漂浮的墨迹突然洇出紫红血丝,惊得捧盆小宫女踉跄半步——真正的南疆密信该用朱砂混合孔雀胆,遇水则会凝成翠色珠斑。
太后捻动佛珠的动作停滞了一瞬,凤目扫过马芷瑶腰间缀着双鱼络子的玉禁步。
当值女官正要开口呵斥,忽见窗外掠过道黑影,七八只灰羽信鸽扑棱棱撞在琉璃瓦上,发出“噗噗”的撞击声,还有鸽子慌乱的咕咕声。
马芷瑶望着突然飘进殿内的半片桑叶,叶片背面银粉勾勒的路线竟与太后案头舆图某处重合。
"好个伶牙俐齿。"太后突然将佛珠拍在错金银凭几上,九枝连珠灯台应声而灭,那“砰”的一声巨响,让马芷瑶的身子不禁一颤。
两名戴玄铁面罩的侍卫从屏风后转出,锁链缠住马芷瑶手腕时,那冰冷的铁链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她听见太后漫不经心地吩咐:"将人安置在蒹葭阁,记得用上先帝赐的九窍玲珑锁。"
戌时的梆子声穿过三重宫墙,那声音沉闷而悠长,马芷瑶数着窗棂上第七道冰裂纹,手指轻轻触摸着,感受到菱花格中嵌着的半枚玉坠断口,那粗糙的触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冷月爬上飞檐时,守门太监换岗的脚步声里混进几不可闻的铃铛响——那是小翠当差时总藏在裙裾间的银脚铃。
马芷瑶将染着安息香的帕子系在窗外,帕角北斗纹路浸着月光,正指向御花园第三株百年老桑的方位。
戌时过半,蒹葭阁窗缝里透进一缕桂花油的味道,那甜腻的香气钻进马芷瑶的鼻腔。
马芷瑶蜷在紫檀雕花榻上,听到瓦当滴水声里混着三长两短的叩击——这是她和小翠约定的暗号。
"小姐受苦了。"小翠扒开松动的青砖,露出半张沾着煤灰的脸。
她从怀里掏出油纸包着的栗子糕,袖口还沾着御膳房特供的龙脑香,那香气清新而淡雅。
马芷瑶掰开糕点,果然在酥皮夹层摸到枚蜡丸。
借着月光展开信笺,家族长老用朱砂画的符咒暗藏密文——他们已在太医院查到有人私购南疆孔雀胆,今夜子时会有巡夜侍卫换防的空档。
"劳烦三长老费心。"马芷瑶将茶汤泼在炭盆里,腾起的白烟裹住她撕碎的纸屑,那滚烫的水汽扑在她的脸上,带着一股淡淡的茶香。
忽然想起半月前城隍庙的偶遇,那位替流民治疫症的白须老者腰间,分明挂着太医院院判的玉牌。
小翠听完吩咐立刻变了脸色:"那位神医三年前救过太后乳娘,上月刚被召进宫调理凤体。
只是他行踪飘忽......"
"你且去西市寻卖虎骨膏的胡商。"马芷瑶拔下金簪在砖上划出北斗纹路,"就说故人求问《青囊书》残卷可补全了。"
五更天的梆子敲到第四遍时,小翠踩着露水翻进慈宁宫偏殿。
她裙摆沾满马厩草料,发间银铃铛却系着太医院特制的避毒香囊。
两个药童抬着樟木箱经过回廊,箱缝里漏出的药渣带着熟悉的苦艾味,那苦涩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辰时三刻,朝阳殿的铜鹤香炉吐出第九缕青烟,那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淡淡的焚香味道。
神医捋着白须迈进殿门,药箱上三道金漆划痕正是马家暗卫的标记。
太后抚着腕间蜜蜡佛珠,目光扫过老人腰间褪色的杏林圣手玉牌。
"老朽上月为娘娘请脉时,曾见凤体有轻微中毒之兆。"神医从袖中取出桑叶标本,叶脉间银粉遇光泛起幽蓝,"此物唤作千机引,需配合岭南特有的□□才能生效。"马芷瑶适时抬头:"民女那夜在祠堂发现的星象图,拓印的正是千机引的调配时辰。"太后指尖翡翠护甲突然扣住案角。
殿外传来喧哗声,当值太监捧着的漆盘里,盛着从太医院搜出的孔雀胆瓷瓶——瓶底烧制的年号竟是前朝旧制。"哀家记得张院判是永昌三年进的太医院。"太后凤目微眯,鎏金护甲划过瓷瓶底部的"景和"篆文。
跪在角落的煎药宫女突然抽搐,嘴角溢出黑血,怀里掉出半块刻着异族图腾的银锁。
申时的日影斜照在九窍玲珑锁上,那温热的阳光洒在马芷瑶的身上。
她揉着发麻的手腕跨出蒹葭阁,走过那朱红色的宫门,指尖轻轻拂过宫墙,感受到那粗糙的砖石质感。
宫道两侧的银杏树沙沙作响,那声音轻柔而舒缓,王逸尘的墨色衣角从转角处一闪而过,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松烟墨香。
暮色笼罩宫墙时,马芷瑶在朱雀门拾到片金箔。
借着夕阳细看,箔面阴刻的北斗七星方位竟与她袖中拓片完全相反。
护城河水泛起诡异的青绿色,倒映着城楼上某个黑影手中的铜制星盘,那河水流动的声音“哗哗”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宫廷中的阴谋与秘密。
马芷瑶指尖缓缓划过《溯命录》那泛潮的页脚,触手是纸张的绵软与潮湿,青瓷盏里的安神茶早已凉透,茶面上还浮着一层薄薄的冷雾,散发着清幽却已不再温暖的茶香。
王逸尘用剑尖挑开青铜匣暗扣的动作忽然顿住——正厅方向传来清脆而有节奏的十二道铜环叩门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惊飞了廊下避雨的乌鸦,只听见乌鸦扑棱着翅膀,发出“哇哇”的叫声,消失在雨中的黑暗里。
"奉太后口谕,宣马氏女即刻入宫觐见。"传旨太监的皂靴重重地碾碎满地桑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腰间鸾凤玉佩撞在檀木门框上,发出金玉相击的脆响,那声音清脆悦耳,却让马芷瑶的心猛地一紧,一种不安和疑惑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马芷瑶捏着袖中暗袋里那枚北斗九星纹拓片,瞥见王逸尘收剑入鞘时腕间暴起的青筋,她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宫轿行至玄武门时,晨雾里浮动的龙涎香浓郁而刺鼻,熏得人头晕目眩,眼前的晨雾好似也变得更加浓稠,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而不真实。
马芷瑶数着汉白玉台阶上九瓣莲纹,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她听见自己绣鞋踩过第三十六道金砖缝隙的细微响动,“咯吱”一声,仿佛是命运的齿轮在悄然转动。
太后指尖的翡翠护甲划过鎏金香炉,炉灰里半片未燃尽的桑叶残骸,赫然与他们昨夜在祠堂发现的星象图纹路一致。
此时,马芷瑶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情绪在她的心头蔓延开来。
"哀家倒不知,马家女儿对南疆蛊术也颇有心得。"太后将染着丹蔻的纸笺掷在阶前,墨迹未干的证词上按着三个血指印。
马芷瑶盯着其中一行"七月初七暗河毒水"字迹,突然发现本该出现在"戌"字处的墨点,竟错印在"壬"字右下角——这正是她穿越前研究过的古籍作伪手法。
她的
"启禀太后,这份供状所用松烟墨产自江南,遇水该显靛青纹路。"马芷瑶摘下鬓边珍珠步摇,簪尾浸入太监端来的铜盆清水。
漂浮的墨迹突然洇出紫红血丝,惊得捧盆小宫女踉跄半步——真正的南疆密信该用朱砂混合孔雀胆,遇水则会凝成翠色珠斑。
太后捻动佛珠的动作停滞了一瞬,凤目扫过马芷瑶腰间缀着双鱼络子的玉禁步。
当值女官正要开口呵斥,忽见窗外掠过道黑影,七八只灰羽信鸽扑棱棱撞在琉璃瓦上,发出“噗噗”的撞击声,还有鸽子慌乱的咕咕声。
马芷瑶望着突然飘进殿内的半片桑叶,叶片背面银粉勾勒的路线竟与太后案头舆图某处重合。
"好个伶牙俐齿。"太后突然将佛珠拍在错金银凭几上,九枝连珠灯台应声而灭,那“砰”的一声巨响,让马芷瑶的身子不禁一颤。
两名戴玄铁面罩的侍卫从屏风后转出,锁链缠住马芷瑶手腕时,那冰冷的铁链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她听见太后漫不经心地吩咐:"将人安置在蒹葭阁,记得用上先帝赐的九窍玲珑锁。"
戌时的梆子声穿过三重宫墙,那声音沉闷而悠长,马芷瑶数着窗棂上第七道冰裂纹,手指轻轻触摸着,感受到菱花格中嵌着的半枚玉坠断口,那粗糙的触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冷月爬上飞檐时,守门太监换岗的脚步声里混进几不可闻的铃铛响——那是小翠当差时总藏在裙裾间的银脚铃。
马芷瑶将染着安息香的帕子系在窗外,帕角北斗纹路浸着月光,正指向御花园第三株百年老桑的方位。
戌时过半,蒹葭阁窗缝里透进一缕桂花油的味道,那甜腻的香气钻进马芷瑶的鼻腔。
马芷瑶蜷在紫檀雕花榻上,听到瓦当滴水声里混着三长两短的叩击——这是她和小翠约定的暗号。
"小姐受苦了。"小翠扒开松动的青砖,露出半张沾着煤灰的脸。
她从怀里掏出油纸包着的栗子糕,袖口还沾着御膳房特供的龙脑香,那香气清新而淡雅。
马芷瑶掰开糕点,果然在酥皮夹层摸到枚蜡丸。
借着月光展开信笺,家族长老用朱砂画的符咒暗藏密文——他们已在太医院查到有人私购南疆孔雀胆,今夜子时会有巡夜侍卫换防的空档。
"劳烦三长老费心。"马芷瑶将茶汤泼在炭盆里,腾起的白烟裹住她撕碎的纸屑,那滚烫的水汽扑在她的脸上,带着一股淡淡的茶香。
忽然想起半月前城隍庙的偶遇,那位替流民治疫症的白须老者腰间,分明挂着太医院院判的玉牌。
小翠听完吩咐立刻变了脸色:"那位神医三年前救过太后乳娘,上月刚被召进宫调理凤体。
只是他行踪飘忽......"
"你且去西市寻卖虎骨膏的胡商。"马芷瑶拔下金簪在砖上划出北斗纹路,"就说故人求问《青囊书》残卷可补全了。"
五更天的梆子敲到第四遍时,小翠踩着露水翻进慈宁宫偏殿。
她裙摆沾满马厩草料,发间银铃铛却系着太医院特制的避毒香囊。
两个药童抬着樟木箱经过回廊,箱缝里漏出的药渣带着熟悉的苦艾味,那苦涩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辰时三刻,朝阳殿的铜鹤香炉吐出第九缕青烟,那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淡淡的焚香味道。
神医捋着白须迈进殿门,药箱上三道金漆划痕正是马家暗卫的标记。
太后抚着腕间蜜蜡佛珠,目光扫过老人腰间褪色的杏林圣手玉牌。
"老朽上月为娘娘请脉时,曾见凤体有轻微中毒之兆。"神医从袖中取出桑叶标本,叶脉间银粉遇光泛起幽蓝,"此物唤作千机引,需配合岭南特有的□□才能生效。"马芷瑶适时抬头:"民女那夜在祠堂发现的星象图,拓印的正是千机引的调配时辰。"太后指尖翡翠护甲突然扣住案角。
殿外传来喧哗声,当值太监捧着的漆盘里,盛着从太医院搜出的孔雀胆瓷瓶——瓶底烧制的年号竟是前朝旧制。"哀家记得张院判是永昌三年进的太医院。"太后凤目微眯,鎏金护甲划过瓷瓶底部的"景和"篆文。
跪在角落的煎药宫女突然抽搐,嘴角溢出黑血,怀里掉出半块刻着异族图腾的银锁。
申时的日影斜照在九窍玲珑锁上,那温热的阳光洒在马芷瑶的身上。
她揉着发麻的手腕跨出蒹葭阁,走过那朱红色的宫门,指尖轻轻拂过宫墙,感受到那粗糙的砖石质感。
宫道两侧的银杏树沙沙作响,那声音轻柔而舒缓,王逸尘的墨色衣角从转角处一闪而过,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松烟墨香。
暮色笼罩宫墙时,马芷瑶在朱雀门拾到片金箔。
借着夕阳细看,箔面阴刻的北斗七星方位竟与她袖中拓片完全相反。
护城河水泛起诡异的青绿色,倒映着城楼上某个黑影手中的铜制星盘,那河水流动的声音“哗哗”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宫廷中的阴谋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