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徐方士自隐居山林后,为了避免麻烦,已极少出手为人卜算,但那是平常的情况,如今他被“征召”至吴军大营,面对雄踞中原、威严肃冷的吴国国君,徐方士那些规矩也只能统统作废。

    徐方士老老实实地准备开始卜算。

    欲卜问魂魄下落,最起码的,得知道那魂魄生前详细信息,如姓甚名谁、生辰八字、祖籍何地、父母亲友、生前旧事,等等等等,总之,越详细越好,越详细,越能卜算清楚。

    于是,徐方士开始细问:“君上,敢问那魂魄是何名姓?”

    吴覆默了片刻,道:“她……她的姓名中,应是有楼这个字。”

    第一个问题就出师不利。怎么连名字都不知道,这还卜算个什么?

    但面前的吴王气势惊人,徐方士只能按下腹诽,继续问,“敢问那魂魄生前年方几何?”

    吴覆:“……不知。”

    徐方士又问:“敢问那魂魄生辰八字?”

    吴覆:“……不知。”

    徐方士又问:“敢问那魂魄来自何方?”

    吴覆:“……不知。”

    徐方士再问:“敢问那魂魄长于何地?有何旧事?有何亲友?……”

    吴覆闭目,半晌沉默,低叹一声后,他低声道:“……我不知。”

    关于她,他什么都不知道。

    徐方士:………………

    要不是面前这年轻国君面色愈发肃冷沉郁,徐方士都要觉得他是不是故意拿他寻开心的。

    一无所知,这还怎么卜算呢?

    他只能道:“君上,关于那魂魄没有任何信息,这让老朽如何卜问?”

    徐方士的反问,让吴覆默了半晌。

    然后,他从衣襟中取出了一方旧帕,他的动作珍而重之、小心翼翼,仿佛那旧帕是什么人间至宝一样。

    握着那方旧帕时,这位年轻的君王,眉宇间那凌厉肃杀之气短暂地消退了,显出沉郁的神色来。

    但他显然极善于掩藏情绪,喜怒不形于色,于是,他很快恢复了严冷的模样。

    他对徐方士又道:“虽无旁的信息,但我有她一旧物,便是此帕……我听说通阴阳、晓鬼神者,以旧物亦可卜算。”

    他将那方旧帕,珍而重之地递过来。

    徐方士接过,细细端详。

    那手帕乃绸缎质地,边角绣有精细的花草纹样,显然曾是女子旧物。虽被珍而重之地保存着,但却无法抵御时间带来的陈旧之感,明显已经有好几年了。

    对着这方被郑重保存的旧帕,徐方士想了想,又道:“君上恕罪,实在是信息太少,以旁的方式,老朽难以卜算。”

    “这样吧,老朽会些测字之法,还请君上落下一字,老朽以测字之法试一试。”

    见徐方士说要测字,吴覆想了想,默了片刻后,提笔蘸墨,笔端悬在纸上良久,几乎要滴下墨来,他才动手,落下了一个字。

    “月。”

    那是,他的月亮。

    如果以字卜算,吴覆以此字代她。

    徐方士念着这个字。

    月。月属阴,多为女子。再结合方才那旧帕。

    很显然,吴王所求之魂魄,乃一女子。

    听说吴王自登基之后,后宫始终空置,莫非与那女子有关?徐方士觉得自己察觉到了吴王的秘密。不过他嘴严,只藏在心里,并不说破。

    对着“月”这个字,徐方士手指捻动,不知在测算什么。若是平常,他可以用蓍草、签筒等继续卜算。只是此番从山匪处逃亡,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不过,卜算不在于方式。

    徐方士闭目,喃喃自语,“……月。”

    半晌,他开口,老神在在地念出了一句诗:“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吴覆皱眉,“这是何意?”

    徐方士却闭口不言,只是摇头了。卜算者不解卦。

    吴覆沉默地在心中念着这句诗,越念一颗心越沉。这诗说他“不可得”,难道他真的寻不回她吗?

    其实,这数年间他遍求天下能人异士,卜算无数,最终得到了不知多少签卦、不知多少谜语。有的说卦象大吉,所求之人,不日当归。有的说卦象大凶,所求之人,命数飘摇。

    但无论是凶是吉,最后只有一件事他可以确定——她从未归来。

    起先是期盼,后来是失望,再到如今,连失望都已经习惯了。

    现在江北徐石,这位著名的方士卜算的结果也是这样……他沉沉地闭眼,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

    人攀明月不可得。不可得。

    最后,徐方士退出了王帐。

    帘子落下时,他看到年轻的吴王沉默地站在那里,手中捏着那一方旧帕,那威严而漠然的神色中,竟显出了未被隐藏住的少许茫然无措。

    那是这个冷漠威严的国君,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

    那高悬人头的校场,令楼月感到十分可怖。

    她慌慌离开,谁知因道路不熟,却一时走错了路。

    楼月茫然站在军营中,左顾右盼,竟忘了徐方士所居帐篷是在哪里。

    她实在不敢乱跑,吴军军纪森严,万一乱跑中,这些军士认为她来窥探军机,当场将她砍死,她都不算冤枉的。

    这时,有一个军士路过,见她虽穿着男装,却难掩女子相貌身段,惊奇地多看了她几眼。实在是军营之中,女子身影实在稀奇。

    不过说是稀奇,倒也不是没有见过。如今的军营之中,不就有一个身份尊贵的女子俘虏吗?

    那女子半年前在乱军之中被俘虏,据说她身份特殊,故不入战俘营中,而是单独居住在帐篷中,另加看管。说是俘虏,可那女子却一点没有俘虏的样子,听说脾气大的很,对君上都词严厉色。

    君上威严冷漠,谁见了不是战战兢兢地跪下,偏那女子如此有恃无恐。以至于军士们私下都说,君上是不是对那俘虏女子不一般?

    毕竟自君上登基以来,后宫始终空无一人,因此那身份特殊的女子,不由得旁人不多想一些。

    因此,军士见楼月一个女子在军营之中,将她误以为是伺候那俘虏女子之人了。

    再加上军士见楼月相貌清丽过人,只是面色苍白、犹带病色,生了些怜惜之意,主动上前来问,“喂,你乱跑什么!”

    楼月忙道:“我……我找不到帐篷了,并非故意乱跑,实不敢冲撞。”

    那军士却像是认识她一样,给她指了个方向,“那里!你们主子的帐篷在那里!赶紧回去,军营之中,不许乱跑!”

    说完,那军士就走了。

    楼月茫然地看着那军士给她指的方向。

    那军士难道认识徐方士?也是,徐方士颇为有名,说不定那军士听过,所以才给她指了路。

    于是,楼月没有多想,连忙循着那军士指的方向就趋步小跑过去。

    谁知越走,越觉得陌生,最后楼月脚步慢慢放缓——这里,她从未来过。

    那军士到底给她指了什么路?

    楼月越走越心里没底,且见这里颇为清净,竟只坐落了一间帐篷。那帐篷虽从外面看着平平无奇,但却有四名军士齐齐把守住帐篷的四角。

    要么是看守、要么是保护。显然那帐篷中居住之人,身份不俗。

    楼月知道那军士指错了路,也不知把她认成谁了,竟给她指到这特殊的帐篷中来。

    那把守帐篷的军士见到楼月这陌生面孔前来,立刻警惕大喝,“谁!”

    楼月被喝令站住,这时自然不能违抗命令离开,于是只好站在原地,等着军士盘问。

    谁知,军士还没过来盘问,却见那把守森严的帐篷中,从里面唰一声被掀开了帘子。

    然后,一个年轻女子的身影露了出来,那女子显然很是愤怒,手上提了个食盒,二话不说,咣一声,就将食盒远远扔在了地上。

    那四名把守帐篷的军士,见帐篷中被看守的人出来,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齐刷刷地将目光凝在那女子身上,似是生怕她跑了。

    但见她如之前一样,只是将食盒砸了,大发脾气,便又不加理会。

    自这女子被俘虏以来,砸这个、砸那个的,军士日夜看守,见了不知多少次了。一开始还惊讶,后来就见惯不惯了。

    反正国君的命令只是看守着她,让她不逃走便是。

    那女子砸了食盒之后,犹不解气,又冲进帐篷中,片刻后,茶壶茶杯、烛台、枕头被褥等,甚至是桌椅板凳,统统被她扔了出来。

    场面一时非常狼藉。

    被喝令站在原地的楼月,看着眼前的场景,惊讶地眼睛都瞪大了。

    那大发脾气、乱扔东西的女子,不就是——不就是云心吗!

    她穿着嫩黄色的衣裳,粉面桃腮、弯眉杏眼,七年的时间让她褪去了少女的青涩与天真,但模样依旧没有大变。

    楼月一眼就认出来了。

    云心竟在吴军大营之中!

    她怎么会在吴军大营之中?按照原书剧情,云心此时该已经与谢寒成婚了。

    如今吴军与谢军对峙,鏖战不断,可云心怎么身处吴军的大营中?这是怎么回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出自唐李白《把酒问月》)

章节目录

成了反派最恨的女配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书山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山路并收藏成了反派最恨的女配后最新章节